浅谈英语初级教学

浅谈英语初级教学

一、浅谈英语起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硕[1](2021)在《英语绘本在小学起始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悦[2](2021)在《基于语料库对比的英语母语者进行体使用情况考察》文中认为

尹健臻[3](2021)在《柬埔寨中级汉语学习者上声偏误声学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柬关系和谐、稳定向前发展。随着中柬交流越来越多,学习汉语在柬埔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柬埔寨的母语是南亚语系中的高棉语,属于无声调类语言的一种。所以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声调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汉语声调,更不用说声调进入语流后的变调情况。其中,上声声调变调是许多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中级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在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运用Mini Speech Lab,借助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以在昆明理工大学学习的中级柬埔寨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上声单字、上声双字组变调和三声三字组变调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中级柬埔寨学生上声单字调组合、上声双字调组合中“上声+上声”的组合和“上声+非上声”的组合以及上声变调三字组的习得情况的研究,归纳中级柬埔寨汉语学习者在上声变调的偏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中级柬埔寨学生的上声单字调型习得情况较好,但在调值上存在起点过高的问题。在两字组变调的组合中,较为突出的偏误就是上声调易与阳平调混淆,出现调值较高的问题。还有就是在“上声+轻声”组合中,出现调型混乱、调域高低不定与调长偏误的问题。其中,中级柬埔寨学生在上声与非上声组合中的习得情况比上声与上声连续变读组合中的习得情况要差;在上声与非上声的组合中上声与阴平和上声与阳平的组合习得情况较好。上声变调三字组合的习得情况远没有单字调和双字调组合掌握情况好。所以中级柬埔寨学生今后学习中重点要掌握的变调类型是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组合。最后针对实验的研究结果从不同主体和不同层次出发,归纳、总结出中级柬埔寨学生习得汉语上声变调的偏误原因,并从中级柬埔寨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师、教材和对外汉语课堂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罗锦玲[4](2020)在《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元辅音习得偏误的声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通过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所习得的英语元辅音进行声学分析和听辨,并与RP语者进行对比分析来找出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英语元辅音习得方面所存在的偏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习得单元音时,被试不能很好地掌握舌位的高低和前后,如/e/发音时舌位偏高,/(?)/、/(?)/发音时舌位偏低;/i/发音时舌位偏前,/(?)/发音时舌位偏后;短元音发音时长过长。双元音发音时,/au/、/i(?)/、/u(?)/起始舌位偏前,/ai/、/ei/、/au/、/u(?)/、/e(?)/起始元音舌位偏低。/ai/、/au/结束元音舌位偏后,/i(?)/、/e(?)/结束元音舌位偏前,/au/、/u(?)/、/e(?)/、/i(?)/结束元音舌位偏低;也存在发音时长不够的现象。辅音习得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塞音清浊对立掌握的情况出入较大,有的可以发对浊音,但整体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且所发塞音VOT和GAP之间并不存在互补关系。部分被试误将擦音/v/读作与之发音部位相近的半元音;/θ/、/(?)/的发音部位把握的不够准确。塞擦音浊音发音不到位,且当塞擦音位于词尾时有较明显的共振峰特征,容易出现词尾加元音/i/的现象。鼻音边音习得情况良好,但鼻音/(?)/的时长把握地不到位;通音整体习得良好,有一部分发音人则将通音/w/误读为擦音/v/或缺乏圆唇的特征。针对上述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语音习得与教学建议。英语教师应注意维吾尔语和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了解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制定学习策略,帮助学生避免母语和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学生应该积极学习英语语音,模仿以英语本族语者的发音。此外,借助语音分析软件,如Praat,学生可以更清晰、准确地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有效地解决。

王雪琪[5](2020)在《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研究》文中认为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反向迁移,即二语对母语的影响,逐渐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和对语言现象进行描写的阶段,且研究对象主要为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二语的双语者。然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反向迁移研究十分少见,但其对于对外汉语教材、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得知其语用反向迁移表现及中介文化风格的形成情况。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地区的英语单语者和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研究采用了话语补全测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 23.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以回答以下问题:(1)澳大利亚非汉语接触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表现如何?(2)低水平汉语学习者是否在请求言语行为上出现了反向迁移现象?(3)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是否在请求言语行为上出现了反向迁移现象及中介分化风格?(4)高低水平汉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表现有何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英语单语者倾向在保证礼貌性的前提下明确请求行为,这符合英语低语境文化的特点;低水平汉语学习者在请求策略、起始行为语和内部修饰语的部分类型上均表现出反向迁移的现象;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在请求策略和起始行为语的部分类型上出现了反向迁移的现象,且形成了中介文化风格;在部分请求言语行为上,低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反向迁移程度大于高水平汉语学习者。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请求言语行为的反向迁移和中介文化风格的存在,并为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等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万润玲[6](2020)在《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研究 ——基于《体验汉语》《发展汉语》《博雅汉语》》文中指出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而在实际口语交际时,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输出的请求言语行为却存在不够礼貌、表述请求意图不清晰不完整等问题。基于汉语教材是影响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输出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的假设,文章调查了中级汉语口语教材在请求言语行为方面的设计,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汉语本族语者(在校学生群体)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时的规律特征,对照汉语本族语者的调查结果具体分析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结合的方法调查留学生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完成中级阶段口语课程学习后,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实际情况,展开教材编排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影响的个案验证性研究。研究发现,中级口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表现出的问题对应一致,验证了口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学习者输出言语行为质量的重要因素的假设。最后,就调查发现的问题,对教材在请求言语行为方面的编写提出建议。文章调查发现,适用于来华长期进修学历生的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编写的请求言语行为语料,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非必有成分没有突出编排汉语本族语者高频率的使用类型,且部分情景中非必有成分的使用率与汉语本族语者不一致;有些非必有成分未在教材中体现或未与中心行为语合理搭配设计;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选择高比例地使用直接策略,未体现汉语本族语者以直接陈述型为主的使用规律。文章认为中级口语教材应该从会话编写、练习设置、配套资源方面修改完善,保证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要求。

庞静怡[7](2020)在《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文中提出汉语语音是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最先接触到,也是汉语中最基础的部分,学好汉语语音的发音,是初级汉语学习者提高汉语学习水平最重要的内容。本人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初级汉语教学,发现他们学习汉语发音时存在具有共性特征的失误现象,而这些失误往往是由于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些原因导致的偏误现象。为了有效提高孟加拉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水平,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相同的偏误而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语音偏误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将汉语和孟加拉语语音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出二者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然后,针对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了学生们汉语的发音实际,分析探寻他们出现语音偏误的基本规律。调查发现,他们在声母方面的偏误大多集中在舌尖前音c、舌尖后音zh、唇齿音f,产生偏误的学生大多分辨不出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和唇音f-p的区别。韵母方面,偏误较多的是单元音韵母-i[?]、-i[?]和ü[y]。相对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来说,复元音韵母的发音偏误率较低,问题较多的是ia[iA]和ie[i?],鼻韵母中撮口呼的偏误较多。声调方面,阳平的偏误较高,其次是阴平、上声,最后是去声。音变上的问题也较突出,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较难掌握与阳平的组合发音。经过具体分析、访谈和归类,发现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因素有很多,语言迁移、自身特点、教师、教材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都对孟加拉汉语学习者发生语音偏误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汉语语音偏误现象阻碍了孟加拉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就对他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与交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深入分析语音偏误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教学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教学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练丽娟[8](2020)在《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较晚,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研究方法单一。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语际迁移方面,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涉及,但是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与语言习得路径相结合的研究十分鲜见。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以理论探讨、量化实证研究居多,偶见实验法。近10年来语言习得领域的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虽然在观点上有融合的趋势,但在研究实践中依然各持其重。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十分庞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具有可控性;这些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结果的影响强度是否一样;在可控性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提高三语习得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通过怎样的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三语习得过程,优化三语习得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新疆五所高校(包括医学、师范、农业、财经和综合类院校)的613名三语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例,研究了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路径。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这一群体三语习得的特点,分析了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的变量组合,并调查了可控性因素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L3)的影响。通过统计建模分析、研究,得出了预测三语习得(L3)结果的影响因素变量,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构建了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因果路径模型。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置于教学实验中进行检验。本研究旨在促进三语习得的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的结果,提高三语习得的成效,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的研究,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三语习得路径,以提高三语或多语者的学习效率,推进我国对三语或多语人才的培养进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少数民族三语习得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也为多种外语的学习者及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数据使用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9.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22.0进行处理。用Logistic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了语言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性因子的问题;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厘清了可控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在教学实验中进行效果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处于彼此高度相关的动态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状态和三语习得的结果。六组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水平的关系强度依次为:学习策略>管理策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文化认同>背景语言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具型动机与学习策略对L3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基本语言习得路径上强化六个组可控性影响因素,尤其是强化学习策略因素,调节工具型动机因素会带来更好的三语习得结果。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认同”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背景语言”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学习策略”是影响三语习得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据本研究构建的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而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在全面强化可控性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加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融合型动机,以调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学习者策略的能动性;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训,学习者策略的优化,扩大语言的有效输入量;语言有效输入量的扩大和背景语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经验;强化学习者的背景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调节学习者的语言心理距离,促进语言正迁移的发生,从而优化语言加工机制,最后优化语言输出结果。本研究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语习得路径模型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三语习得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语言习得的成效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整合了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结合三语习得的特点,将背景语言因素方面的语言心理距离、语言迁移意识以及文化认同因素纳入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框架,在语言习得的基本路径(“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之上,构建了三语习得的有效路径模型,丰富了三语习得的理论,为提高三语习得成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在三语教学与学习的实践中,影响因素庞杂。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抓住关键点,有效提高三语习得的水平,一直是令三语教育者和三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所在。因此,厘清三语习得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和路径,有的放矢地强化弱点,补齐短板,应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教学与学习,才会避免各种资源盲目地投入。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构建基于二语习得模式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神经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本研究三个阶段的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此路径模型强调以情感因素驱动第三语言(L3)的教学和学习,在全面加强六个维度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正面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节,对学习者策略进行培养,做到第三语言(L3)的教学与学习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应用能够促进三语习得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结果,提高三语习得成效,为三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语言习得研究自开始以来,形成了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两大学派。语言习得的模式研究侧重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行研究,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则侧重对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影响因素对语言习得产出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整合了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本文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影响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重组。除了强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因素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外,还增加了对“背景语言水平”“语言迁移意识”“语言心理距离”“文化认同”等因素对三语习得过程影响作用的分析,从心理认知与社会文化的视角丰富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其次,本研究首次从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组合入手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补充、SPSS多变量分析与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相结合、理论建模检验与教学实验验证相印证、大样本调查与典型个案研究兼用的混合方式进行,丰富和扩展了三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本文共7章。第1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内容、研究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2章首先厘清了本文所涉及到的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主要概念,之后对国内外语言习得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3章研究方法与设计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总方案,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是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汇报。第4章是对三语习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阐释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的过程,梳理了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控性因素影响因素,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提供了变量组合;第5章汇报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第6章基于相关理论与前期研究结果,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假设模型并得出实验验证结果;第7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性、对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许川根,王雪梅[9](2020)在《动态系统论视角下不同起始年龄不善英语学习者动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动态系统论视角,探索性回溯研究了11名不同起始年龄的不善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变化轨迹及其控制参数。对动机轨迹回溯图、开放性问卷以及回溯性访谈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1)起始年龄3年级组、7年级组轨迹呈现"凹形"的先升后降趋势,而起始年龄1年级组轨迹则为"凸形"的先降后升趋势;起始年龄7年级组变化轨迹比3年级组和1年级组更具变异性;2)不同起始年龄二语学习者动机的个体内变异性呈现稳定型、变异—稳定型、稳定—变异—稳定型、稳定—变异型、变异—稳定—变异型等5种动机变化特征,呈现波峰—波谷型、波谷型、曲线上升型、曲线下降型以及线性下滑型等5种动机轨迹特征;3)教师与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构成动机个体内变异性的控制参数。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英语教师认识到不善英语学习者动机变化轨迹及其成因,从而适当采取有效动机策略,重塑其学习动机。

赵耀[10](2020)在《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外语是所有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课程设置和语种布局由国家统一规划。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外语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使得外语生活呈现出多语种、多模态、超文本的时代面貌,外语的社会功能被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外语教育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在国际理解教育主阵地作用,并以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为目标,促进我国从“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外语教育立足语言资源观,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进行了科学的外语语种规划:改革后的中学外语课程调整了外语规划语种,学生可在英、日、俄、德、法、西六种外语中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进行学习、参加高考,基础外语教育自此开启了多语种并举的新篇章。本文以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为切入点,应用多源流政策理论模型,充分运用历史文献法、质性访谈法和话语分析,回顾了我国自晚清时起不同历史时期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变迁脉络,深度解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政策议程。研究发现,我国自进入“新时代”时起同欧盟、法国、德国确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此举促进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中国的推广,已成为我国推动双边、多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其中,世界“四化”新格局凸显出的多语种语言价值、我国加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推动改革的“问题源流”;“两会”代表与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地方学校积极开展多语种教学实践是促进改革的“政策源流”;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立德树人”指导国际理解教育,以及智能时代发展国家语言能力的需求是促进语种增加的“政治源流”;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基础外语教育改革,则为各源流耦合提供了“机会之窗”。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人文外交、经济建设、知识传播、信息空间安全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社会功能,成为了我国政策决策者增加其进入基础教育国家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浅谈英语起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英语起始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3)柬埔寨中级汉语学习者上声偏误声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汉语上声声调本体实验语音学研究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上声声调研究
        三、小结
        (一)被试国别单一
        (二)研究方法单一
        (三)发音字表欠妥
        四、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节 理论依据
        一、实验语音学声调格局
        二、对比分析假说
        三、偏误分析
        四、中介语理论
第一章 对中级阶段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声调的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对象
    第二节 实验材料
    第三节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步骤
第二章 对中级阶段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声调的声学特征分析
    第一节 对中级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单字调的声学特征分析
        一、调型、调长与调值的声学特征分析
        二、调域的声学特征分析
    第二节 对中级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双字组的声学特征分析
        一、上上连续变调的声学特征分析
        二、对中级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在非上声前连续变调的声学特征分析
    第三节 对中级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三字组声学特征分析
        一、 “上加(上加上)”变调组合的声学特征分析
        二、“(上加上)加上”变调组合的声学特征分析
    第四节 中级阶段柬埔寨留学生汉语上声变调研究的实验结论
第三章 柬埔寨留学生学习汉语上声变调偏误的分析及原因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一、柬埔寨学生的无声调意识引发的汉语声调调形混乱的偏误
        二、高棉语中的辅音、元音引起的汉语声调调值定位不准的偏误
    第二节 目的语泛化引起的偏误
        一、汉语声调知识负迁移引起的变调规则错误
        二、汉语声调的复杂性引起的调域和调长把控困难
    第三节 其他原因引起的偏误
        一、教材的原因
        (一) 教材内容分配不均
        (二)声调讲解不充分
        (三)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及《汉语拼音方案》的不明确性
        二、教师因素
        三、学习者自身因素
        (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二)柬埔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的影响
        (三)柬埔寨留学生注意力分配不均的影响
        四、学习者身处的环境影响
第四章 针对柬埔寨留学生的声调习得的教学反思
    第一节 针柬埔寨留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培养声调意识,克服母语负迁移
        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
    第二节 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阶段目标,将声调教学进行到底
        二、多管齐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三、明确学生错误的类型,将调域的学习作为重点
        四、严格要求,重点强调变调教学
    第三节 针对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第四节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安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元辅音习得偏误的声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1.2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1.3 维吾尔语语音研究现状
    1.4 维吾尔族学生英语习得研究现状
2.实验方法
    2.1 发音合作人
    2.2 实验语料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过程
        2.4.1 录音准备
        2.4.2 录音
        2.4.3 噪音处理
        2.4.4 声音选择
        2.4.5 标注和切分
        2.4.6 数据收集
        2.4.7 数据分析
3.元音习得偏误的实验分析
    3.1 单元音
        3.1.1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单元音声学参数
        3.1.2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单元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3.2 双元音
        3.2.1 维吾尔族大学生双元音声学参数
        3.2.2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双元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3.3 小结
4.辅音习得偏误的实验分析
    4.1 塞音
        4.1.1 维吾尔族大学生塞音声学参数
        4.1.2 维吾尔族大学生塞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4.2 擦音
        4.2.1 维吾尔族大学生擦音声学参数
        4.2.2 维吾尔族大学生擦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4.3 塞擦音
        4.3.1 维吾尔族大学生塞擦音声学参数
        4.3.2 维吾尔族大学生塞擦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4.4 鼻音、边音和通音
        4.4.1 维吾尔族大学生鼻音、边音及通音声学参数
        4.4.2 维吾尔族大学生鼻音、边音及通音产出的偏误分析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问题和目的
    1.3 文章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语用反向迁移
        2.1.2 请求言语行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语用反向迁移研究方法
        2.2.2 国内外语用反向迁移研究内容
第三章 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3 问卷设计
    3.4 数据收集
第四章 请求言语行为的数据展示及分析
    4.1 请求言语行为表现
        4.1.1 请求策略
        4.1.2 起始行为语
        4.1.3 内部修饰语
        4.1.4 外部修饰语
        4.1.5 小结
    4.2 请求言语行为对比
        4.2.1 三组研究对象英语请求行为对比
        4.2.2 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英汉请求行为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研究 ——基于《体验汉语》《发展汉语》《博雅汉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现状
        二、汉语口语教材的研究状况
        三、汉语教材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状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对象
        三、数据收集及分析
第二章 言语行为理论及请求言语行为理论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
        二、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请求言语行为理论
        一、请求言语行为的定义
        二、请求言语行为的序列
        三、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
        四、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的因素
第三章 汉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案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方案
    第二节 汉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统计
        一、汉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序列
        二、汉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策略
    第三节 汉语本族语者请求言语行为分析
        一、非必有成分的使用及作用
        二、必有成分的策略选择及文化成因
第四章 中级口语教材中的请求言语行为
    第一节 中级口语教材简介
        一、中级口语教材的基本内容
        二、中级口语教材适用对象
    第二节 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统计
        一、请求言语行为的判断标准
        二、中级口语教材的请求言语行为情景设计
        三、中级口语教材的请求言语行为序列
        四、中级口语教材的请求言语行为策略
    第三节 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分析
        一、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的情景设计
        二、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的构成及策略
第五章 《博雅》学习者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习得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案与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案
        二、调查过程
    第二节 《博雅》学习者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习得
        一、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序列
        二、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策略
        三、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分析及对教材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个人简历

(7)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概况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对比分析
        二、中介语理论
        三、标记理论与迁移
        四、偏误分析理论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孟语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汉孟辅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一、汉语辅音系统
        二、孟加拉语辅音系统
        三、汉孟辅音系统的对比
        四、孟加拉学习者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预测
    第二节 汉孟元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一、汉语元音系统
        二、孟加拉语元音系统
        三、汉孟元音系统的对比
        四、孟加拉学习者汉语元音习得难度等级预测
第二章 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语音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设计
    第二节 汉语声母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唇音的偏误调查
        二、舌尖音的偏误调查
        三、舌面音的偏误调查
        四、声母发音偏误分类
    第三节 汉语韵母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单元音韵母
        二、复元音韵母
        三、带鼻音韵母
        四、韵母发音偏误分类
    第四节 汉语声调及音变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二、双音节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三、轻声习得偏误研究
第三章 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个人因素
        一、负迁移
        二、学生特点
    第二节 环境因素
        一、教材语音知识和材料
        二、教师教学
        三、学校管理
第四章 以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语音教学建议
    第一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声母教学的建议
        一、针对唇音b、p、f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舌尖前音z、c、s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舌尖后音zh、ch、sh的教学建议
        四、针对舌面前音j、q、x的教学建议
        五、针对舌面后音g、h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韵母教学的建议
        一、针对单元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复元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带鼻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第三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声调及音变教学的建议
        一、声调教学要贯穿始终
        二、利用“找哥哥”法找到韵腹进行标调
        三、结合图示法和手势法练习声调发音
        四、针对双音节声调偏误的教学
        五、使用计算机软件反馈教学
    第四节 课堂教学建议的检验
        一、汉语声母教学建议的检验
        二、汉语韵母教学建议的检验
        三、汉语声调教学建议的检验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8)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多语环境
        1.1.2 多语发展的国际趋势
        1.1.3 新疆的三语习得
        1.1.4 学术背景
    1.2 选题内容
    1.3 研究目的
    1.4 选题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2.1.1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2.1.2 “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
        2.1.3 语言习得路径
        2.1.4 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
    2.2 二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主要研究
        2.2.2 国内主要研究
    2.3 三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主要研究
        2.3.2 国内主要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总设计
        3.2.1 研究问题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思路
    3.3 第一个研究问题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对象
        3.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第二个研究问题
        3.4.1 研究问题
        3.4.2 研究对象
        3.4.3 研究工具
        3.4.4 数据采集
        3.4.5 数据分析
    3.5 第三个研究问题
        3.5.1 研究问题
        3.5.2 研究方法
    3.6 教学实验
        3.6.1 研究问题
        3.6.2 研究对象
        3.6.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6.4 研究工具
        3.6.5 数据收集
        3.6.6 数据分析
第4章 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语言习得影响因素的分类
    4.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现状
        4.2.1 被试的结构
        4.2.2 被试的三语水平
        4.2.3 课程设置
        4.2.4 教材使用
        4.2.5 师资情况
    4.3 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
        4.4.1 情感因素
        4.4.2 学习者策略因素
        4.4.3 背景语言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者的影响
    5.2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关联
    5.3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L3 水平的影响
        5.3.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 水平的相关度
        5.3.2 L3“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因素
    5.4 性别、民族、教育背景对学习者可控因素的影响
        5.4.1 学习者可控影响因素之性别差异
        5.4.2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民族差异
        5.4.3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教育背景差异
        5.4.4 基于L3 水平差异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分析
    5.5 L3“低分”者与L3“高分”者的个案研究
        5.5.1 受访者个人简要信息
        5.5.2 情感因素
        5.5.3 语言因素
        5.5.4 学习者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构建与验证
    6.1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构的理论依据
        6.1.1 二语习得模式理论
        6.1.2 动态系统理论
        6.1.3 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基础
    6.2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6.2.1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6.2.2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6.3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
    6.4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创新
    6.5 教学实验研究结果
        6.5.1 实验研究结果
        6.5.2 个体访谈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建议
    7.1 研究的主要结果
        7.1.1 研究问题一
        7.1.2 研究问题二
        7.1.3 研究问题三
    7.2 启示
        7.2.1 理论启示
        7.2.2 实践启示
        7.2.3 局限性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动态系统论视角下不同起始年龄不善英语学习者动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DST视角
2. DST视角下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
    2.1 二语自我研究和定向动机流研究
    2.2 DST视角下二语学习动机系统参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1)动机轨迹图。
        2)开放性问卷。
        3)回溯性访谈。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起始年龄组的二语学习动机发展轨迹
    4.2 不同起始年龄二语学习者动机的个体内变异性
        4.2.1 动机变化特征
        4.2.2 动机轨迹特征
    4.3 个体内变异性控制参数
        4.3.1 教师
        4.3.2 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5. 结语

(10)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古已有之
        1.1.2 多语化是世界多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1.1.3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成绩瞩目
    1.2 前期研究回顾
        1.2.1 关于“政策”与“规划”
        1.2.2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1.2.3 外语教育规划研究中的相关研究
        1.2.4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
        1.2.5 外语语种规划研究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1.3.1 对前人研究的反思
        1.3.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3 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政策系统及政策变迁
        2.1.2 多源流政策理论模型
    2.2 研究数据
        2.2.1 论域界定
        2.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思路
第3章 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历史变迁
    3.1 近现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2 新中国初期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3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驱动因素
    4.1 焦点事件:中国发展“新时代”特色“人文外交”
    4.2 问题源流
        4.2.1 世界“四化”新格局凸显多语种语言价值
        4.2.2 开设多语种课程的中小学校增多
        4.2.3 多语种发展不均衡遏制教育公平
    4.3 政策源流
        4.3.1 “两会”代表对外语教育规划建言资政
        4.3.2 外语特色国际化课程管理的探索
    4.4 政治源流
        4.4.1 教育国际化带动民间“多语种热”
        4.4.2 “立德树人”指导国际理解教育
        4.4.3 智能时代拓展外语能力内涵
    4.5 机会之窗: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5.1 研究发现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大纲示例
    附录3: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转写稿示例
    附录4: 全国中小学各外语语种教师学历分布(2009—2018)

四、浅谈英语起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绘本在小学起始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硕. 延边大学, 2021
  • [2]基于语料库对比的英语母语者进行体使用情况考察[D]. 杨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3]柬埔寨中级汉语学习者上声偏误声学实验研究[D]. 尹健臻.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元辅音习得偏误的声学分析[D]. 罗锦玲.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研究[D]. 王雪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级口语教材请求言语行为研究 ——基于《体验汉语》《发展汉语》《博雅汉语》[D]. 万润玲. 华侨大学, 2020(01)
  • [7]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D]. 庞静怡. 江苏大学, 2020(05)
  • [8]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D]. 练丽娟. 吉林大学, 2020(08)
  • [9]动态系统论视角下不同起始年龄不善英语学习者动机发展研究[J]. 许川根,王雪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3)
  • [10]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D]. 赵耀.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英语初级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