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疾病的经动脉给药

缺血性疾病的经动脉给药

一、经动脉给药治疗缺血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施国明,黄晓勇,任正刚,陈漪,程蕾蕾,杜世锁,方艺,葛宁灵,李爱民,李苏,李晓牧,卢倩,陆品相,孙建方,王汉萍,魏来,徐立,杨国欢,曾昭冲,张岚,张力,赵海涛,赵灵,赵明,周爱萍,刘荣乐,刘新会,伍家鸣,张莹,樊嘉,周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1](2021)在《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显着改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病人预后。随着ICIs在肝癌中的广泛应用,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复杂的疾病特征和多手段结合的治疗模式对irAE管理提出挑战。因此, 《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编审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并制订该共识。该共识聚焦肝癌irAE管理相关问题, 提出建议,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规范、安全用药的能力, 从而使病人从免疫治疗中得到最大获益。

张晓赟,朱心睿,彭伟,刘畅,李川,李秋,陈卫霞,李志平,卢强,卢武胜,严律南,杨家印,文天夫[2](2022)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仑伐替尼+PD-1单抗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转化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初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转化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中晚期HCC治疗的新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给予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总结该3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的末次评估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根据mRECIST标准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为84.2%(32/38),疾病控制率为94.7%(36/38);以影像为基础的转化成功率为55.3%(21/38),实际的转化切除率为52.6%(20/3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其中22例发生3级不良事件,无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6~52周,中位随访时间为33.5周。随访期间仅2例患者肿瘤进展,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无术后复发患者。结论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HCC比较安全,可取得较高的转化切除成功率,这将为中晚期HCC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于甜甜,齐向征,孔宁[3](2021)在《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经动脉给药在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血管再闭塞预防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机械取栓中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经动脉给药在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血管再闭塞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7月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80例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机械取栓过程中出现血栓负荷量大而需进行动脉内药物注射治疗,根据机械取栓术中动脉内药物注射情况分为A组(n=43)和B组(n=37)。A组术中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B组术中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统计比较两组成功再通率、90天内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90天内病变残余狭窄率、90天内病死率;评价两组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评价比较术前、术后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在两组术前、术后7天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比较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统计比较术后1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成功再通率、90天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术后7天血清NTF、BDNF和VEGF水平均高于B组,而A组90天内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90天内病变残余狭窄率及术后7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P <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天血清NTF、BDNF和VEGF水平均升高而两组术后7天的NIHSS评分则均降低(P <0.05)。两组90天内病死率以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瘀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中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联合硝普钠0.2 mg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血管再闭塞,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且安全可靠。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4](2021)在《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碘对比剂广泛应用于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疗。近年来, 随着患者疾病特征的变化和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 对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自2012年《含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发布以来, 在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领域积累了较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鉴于此,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及大血管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 对最新证据进行同行评议, 同时参考国外最新指南、结合我国心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实践经验, 制定了该专家共识, 以期推进我国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过程中含碘对比剂的规范应用, 为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5](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指明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冯艳,袁丽品,祁亚伟,李学[6](2021)在《不同时间窗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间窗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时间窗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溶栓时间在4.5 h内,对照组溶栓治疗时间在4.5~12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0.48%,对照组有效率78.57%,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72±1.63)分,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2.15±0.87)分,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1.14±0.38)分,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Fue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溶栓时间窗在4.5 h内,具有较高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良好,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低,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白丽淼,顾平[7](2021)在《注射用纤溶酶合理应用点评标准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注射用纤溶酶合理应用点评标准,分析该药使用的合理性,以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建立注射用纤溶酶合理应用点评标准,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12月使用注射用纤溶酶的出院病历。结果 1 480例病例中,平均年龄(63.86±7.28)岁;主要疾病为脑梗死、心肌梗死、动静脉血栓、稳定性心绞痛、突发性耳聋等。用药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选药不合理277例(18.72%),疗程不合理194例(13.31%),用量不合理21例(1.42%),联合用药不合理23例(1.55%)。结论纤溶酶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点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促进纤溶酶的合理使用。

徐润楠[8](2021)在《侧脑室给与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IMAGES和FAST-MAG两项大型的临床试验显示补镁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脑缺血超急性期通过循环系统补镁后,血脑屏障的通透能力被认为可能是影响临床试验效果的原因之一。我们通过侧脑室给与硫酸镁,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急性期补镁对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侧脑室置放给药通道,7天后参照Longa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梗死90min后拔栓再灌注。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给药组、侧脑室给药组(设置梯度浓度)。1.评价置放通道对于大鼠的影响:转棒实验检测大鼠置管前后运动能力。2.行为学评价:Longa法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3.组织学评价:取脑制备H-E切片及TTC染色组织,检测脑梗死量的变化。4.缺血后补镁的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MDA受体亚基p-NR1阳性细胞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的表达。结果:1.侧脑室置放给药通道前后运动能力无明显差异。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24h后,相较于模型组(2.20±0.45分),侧脑室中、高浓度组Longa法的评分均下降了45.0%(P<0.05)。3.组织学评价:H-E染色,与模型组(38.26±0.68%)相比,侧脑室中浓度组(26.01±1.75%)和高浓度组(25.22±1.26%)的脑梗死面积显着减少(P<0.01);追加TTC染色,与模型组(39.02±3.63%)比较,侧脑室中浓度组(22.79±6.64%)的脑梗死体积显着减少(P<0.01)。4.施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MDA受体亚基p-NR1阳性细胞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的表达。侧脑室中、高浓度组的p-NR1阳性细胞数于再灌注24h后相比模型组,在纹状体区分别升高了71.4%、40.2%(P<0.01),在皮质区分别升高了66.3%、83.2%(P<0.01);活化的Iba-1+小胶质细胞数:与模型组(10.58±0.52个/mm2)比较,侧脑室低、中、高浓度组皮质活化的Iba-1+小胶质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3.1%、66.9%、48.9%(P<0.01)。结论:(1)侧脑室注射硫酸镁能够改善脑缺血梗死体积,并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2)相比与腹腔给药,侧脑室注射硫酸镁能够干预缺血后NMDA受体亚基NR1的去磷酸化,从而改善缺血损伤。(3)侧脑室硫酸镁组也能够抑制小胶质活化,改善缺血后炎症损伤。

孙丽丽[9](2020)在《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尽管术前给予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术中充分肝素化,急性血栓及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仍颇多。血小板GP Ⅱ b/Ⅲa抑制剂(GPI)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占据血小板GP Ⅱ b/Ⅲa受体结合位点,阻止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抑制多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及延伸。此外,作为GPI的另一重要机制,其通过竞争性抑制血小板GPⅡ b/Ⅲa受体并移除纤维蛋白原,进而导致超急性血栓的崩解。所以GPI还可以作为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的补救治疗。在心血管领域已有大量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GP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有报道在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发生急性血栓栓塞并发症,动脉内超选择注射G PI取得满意效果。与GPI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瘤介入中的广泛应用不同,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仍相对不足。目前GP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的研究大多数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中、术后应用相关的回顾性病例研究。其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介入术中应用的研究很少。我们回顾我院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行介入手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术中GPI替罗非班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一部分替罗非班补救治疗颅内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支架植入过程中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相关的研究很少,且目前对于AIST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我们的试验目的是调查我院ICAS支架植入过程中AIST的发生率,评估替罗非班补救治疗这类患者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所有在我院接受颅内支架植入术的症状性ICAS患者的资料,挑选其中发生AIST的患者,对其基线特征、围手术期处理、介入操作细节、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替罗非班补救治疗AIS 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替罗非班对AIS T的补救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血管再通状况及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评估。安全性通过围手术期全因死亡率、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194例行颅内支架植入的患者中12例(6.2%)发生AIST,所有AIST均发生在放置支架后30分钟内。发生AIST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8.3岁,75%(9/12))的患者为男性。平均狭窄程度为86.1±7.1%。支架的平均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4.5±4.2mm和3.2±0.5mm。在12例AIST患者中,3例发生在基底动脉(BA)支架植入过程中,椎动脉(VA)V4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4例AIST,大脑中动脉(MCA)M1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4例AIST,颈内动脉颅内段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1例AIST。按不同支架来看,Wingspan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8例AIST,Apollo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2例AIST,Neuroform EZ支架植入过程中发生2例AIST。12例AIST均在应用替罗非班补救治疗后,实现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和动脉闭塞病变(AOL)分级3级。3例(25%)发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我们在ICAS支架植入术中观察到AIST的发生率不低。在ICAS支架植入期间,替罗非班对AIST的治疗似乎是有效且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的局限性,这些发现应该被谨慎解释,并且需要更多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二部分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个体化治疗策略背景和目的颅内大动脉闭塞(ILAO)是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中国由ILAO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非急性ILAO患者大多因侧支循环不足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是这类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如血栓栓塞事件并不少见,并已被证明是神经介入医师术中需面对的巨大挑战。非急性IL A O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处理对降低围手术期新发卒中和死亡率非常重要。我们的试验目的是总结我们单中心经验,评估血栓栓塞事件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接受非急性ILAO开通术的69例连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挑选出手术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远端栓塞事件)的病例。回顾临床及血管造影资料,总结和分析血栓栓塞类型及治疗策略。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mT ICI)量表和动脉闭塞病变(AOL)量表判定靶血管再通状况来评估疗效。安全性通过围手术期(术后7天)任何类型的颅内出血(ICH)、全身系统性出血和围手术期死亡来评估。结果69例接受非急性ILAO开通术的患者中,63例实现成功再通(mTICI2b~3),6例患者再通失败:其中5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闭塞段而终止手术,1例全身麻醉后因室颤被迫停止手术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治疗。6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4例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3例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AIST)形成,1例闭塞段不稳定血栓导致远端栓塞(DT)。血栓栓塞事件总发生率为6.3%(63例中4例)。所有3例AIST均发生在支架植入后20分钟内(10~18分钟),平均时间为13.3±4.2分钟;血栓等级:1级1例,2级2例。经补救治疗,血栓在发现后10~34分钟后消失,平均时间为13.3±12.1分钟。1例远端栓塞经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在不同的治疗策略下4例(100%)均实现成功再通mTICI 2b~3级和AOL 3级。4例患者围手术期(术后7天内)均未发生脑梗死、全身系统性出血或死亡。1例AIST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结论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非急性ILAO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然而,手术的复杂性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高风险提醒我们应谨慎处理此类术中并发症。及时诊断,并针对特定的血栓栓塞类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的最佳管理至关重要。第三部分替罗非班预防急性颅内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糖蛋白Ⅱ b/Ⅲa(Gp Ⅱ b/Ⅲa)抑制剂抗栓治疗仍存在争议。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AIST)、脑梗死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支架成形术的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目前,Gp Ⅱ b/Ⅲa抑制剂(GPI)替罗非班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已显示出预防和治疗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及栓塞事件的良好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GPI替罗非班在ICAS支架成形术中预防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所有症状性IC A 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手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无替罗非班治疗的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两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基线资料及可能影响预后的介入参数后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有360例患者因症状性ICAS而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23例被排除,包括7例合并夹层动脉瘤的患者,5例颅内串联狭窄接受多个支架治疗者,10例多支颅内动脉狭窄接受治疗者,1例支架再狭窄再次支架治疗者。最终纳入337例患者,其中替罗非班组160例,非替罗非班组177例。以基线资料、干预前后相关介入参数为配对条件进行PSM后,替罗非班组排除42例,非替罗非班组排除59例。最终,236例患者配对成功,每组1 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有1例AIST,而对照组有8例AIST。AIST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8%比6.8%,P=0.039)。两组围手术期缺血性事件发生率(8.5%比5.1%,P=0.424)和围手术期颅内出血发生率(4.2%比0.8%,P=0.2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天全因死亡率为1.7%(4/236),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4%比0%,p=0.125)。结论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症状性IC A S支架成形术中AIS T的发生率,而不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的风险。然而,在减少围手术期缺血事件方面并没有优势。

寇启星[10](2019)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尽管在过去二十年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但目前世界上,卒中仍然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急性脑梗死最主要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来挽救缺血半暗带,静脉溶栓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4.5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生物溶栓剂,一些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影响着静脉rt-PA治疗的结果,临床医务工作者早期进行识别和纠正可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于静脉rt-PA治疗。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因素对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吸烟饮酒史、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溶栓前随机静脉血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比值、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溶栓前基线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and Stroke,NIHSS)评分、溶栓7d NIHSS评分、溶栓90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发病到溶栓时间(onset to treatment,OTT)等。根据溶栓7d NIHSS较基线NIHSS评分改善率分为静脉溶栓7d治疗有效及7d治疗无效组,再根据90d mRS评分分为90d预后良好和90d预后不良组,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7d疗效及90d预后不同分组间的分布情况,揭示上述各指标与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间的关联;同时,将所有病人进行脑卒中病因分型(Trai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根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分组为无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根据颈部血管斑块不同数量及稳定性情况分别进行不同分组,然后,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分型、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不同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及稳定性分别与7d疗效和90d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1.共纳入80例rt-PA静脉溶栓患者,其中7d治疗有效组60例(75%),7d治疗无效组20例(25%),单因素分析显示7d治疗无效较7d治疗有效组相比,溶栓前随机静脉血糖(P=0.006)、糖化血红蛋白(P=0.042)及低密度脂蛋白(P=0.024)指标更高、发病到溶栓时间(P=0.043)更长;多因素分析提示溶栓前随机静脉血糖(OR=1.442,95%IC 1.042—1.994,P=0.027)、发病到溶栓时间(OR=1.018,95%IC 1.003—1.033,P=0.016)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患者7d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2.根据90d mRS评分分组,90d预后良好组共51例(64%),90d预后不良组29例(36%),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越大(P=0.027)、NLR比值越高(P=0.026)、基线NIHSS评分越高(P=0.001)、OTT越长(P=0.030),90d静脉溶栓临床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061,95%IC 1.001—1.125,P=0.045)、基线NIHSS评分(OR=1.182,95%IC 1.022—1.367,P=0.024)、发病到溶栓时间(OR=1.021,95%IC1.007—1.036,P=0.003)为影响90d静脉溶栓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3.存在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在不同7d疗效及90d预后分组间分布均有显着差异(18%VS 59%P<0.001);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及稳定性在不同7d疗效间无明显差异;颈部血管无斑块(28%VS 7%P=0.027)、颈部血管斑块不稳定(43%VS 73%P=0.012)在不同90d预后分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溶栓前随机静脉血糖、发病到溶栓时间是影响静脉溶栓7d疗效的危险因素;2.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发病到溶栓时间为影响90d静脉溶栓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3.合并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7d疗效及90d预后不良;颈部血管斑块不稳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90d预后更差;颈部血管不存在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更多的获益于静脉溶栓治疗。

二、经动脉给药治疗缺血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动脉给药治疗缺血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2)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仑伐替尼+PD-1单抗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转化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初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策略
    1.3 手术切除的标准及时机的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特征
    2.2 疗效评估及转化结局
    2.3 不良事件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3)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经动脉给药在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血管再闭塞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和预后指标比较
    2.2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比较
    2.3 两组安全性分析比较
3 讨论

(6)不同时间窗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2.4 两组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7)注射用纤溶酶合理应用点评标准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各科室使用情况
    2.3 疾病分布情况
    2.4 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3.1 点评标准
    3.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3 疾病分布情况
    3.4 用药适应证
    3.5 用量不合理
    3.6 用药疗程分析
    3.7 联合用药分析
4 小结

(8)侧脑室给与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设备及仪器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侧脑室埋管给药
    1.6 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制备
    1.7 行为学测试
        1.7.1 转棒实验
        1.7.2 神经缺损评分
    1.8 组织学评价
        1.8.1 石蜡切片的制备
        1.8.2 H-E染色
        1.8.3 TTC染色
        1.8.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侧脑室置放给药通道对大鼠运动能力无影响
    2.2 侧脑室给与硫酸镁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
    2.3 侧脑室给与硫酸镁后大鼠脑梗死量的改变
        2.3.1 H-E染色下脑梗死面积
        2.3.2 TTC染色下脑梗死体积
        2.3.3 H-E染色下缺血后组织损伤的变化
    2.4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4.1 p-NR1 蛋白表达
        2.4.2 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 的表达
3 讨论
    3.1 侧脑室给药
    3.2 给与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3.3 不同途径补镁后p-NR1蛋白的表达
    3.4 补镁后Iba-1~+小胶质细胞活化
    3.5 不同给药途径与脑保护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补镁疗法对于脑缺血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替罗非班补救治疗颅内急性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研究背景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替罗非班预防急性颅内术中支架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补充图表
综述 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Paper
    Paper on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rofiban in rescue treatment for Acute Intracranial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Paper two: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Tirofiban Infusion for Acute Intracranial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10)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静脉溶栓药物及溶栓方法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项目
    2.4 收集资料
    2.5 评价及分组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RT-PA静脉溶栓7D疗效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1.1 影响7d疗效一般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1.2 脑梗死不同病因分型7d疗效的比较
        3.1.3 不同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d疗效的比较
        3.1.4 不同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及稳定性7d疗效的比较
    3.2 RT-PA静脉溶栓90D预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3.2.1 影响90d预后一般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2.2 脑梗死不同病因分型90d预后的比较
        3.2.3 不同责任血管狭窄程度90d预后的比较
        3.2.4 不同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及稳定性90d预后的比较
4 讨论
    4.1 年龄
    4.2 房颤病史
    4.3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4.4 基线NIHSS评分
    4.5 OTT时间
    4.6 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4.7 颈部血管斑块数量及稳定性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四、经动脉给药治疗缺血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施国明,黄晓勇,任正刚,陈漪,程蕾蕾,杜世锁,方艺,葛宁灵,李爱民,李苏,李晓牧,卢倩,陆品相,孙建方,王汉萍,魏来,徐立,杨国欢,曾昭冲,张岚,张力,赵海涛,赵灵,赵明,周爱萍,刘荣乐,刘新会,伍家鸣,张莹,樊嘉,周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12)
  • [2]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仑伐替尼+PD-1单抗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转化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初步报告[J]. 张晓赟,朱心睿,彭伟,刘畅,李川,李秋,陈卫霞,李志平,卢强,卢武胜,严律南,杨家印,文天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2
  • [3]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经动脉给药在急性前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血管再闭塞预防作用[J]. 于甜甜,齐向征,孔宁.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11)
  • [4]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10)
  • [5]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6]不同时间窗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冯艳,袁丽品,祁亚伟,李学.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7)
  • [7]注射用纤溶酶合理应用点评标准的建立及应用[J]. 白丽淼,顾平. 中国处方药, 2021(09)
  • [8]侧脑室给与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 徐润楠.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9]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 孙丽丽. 山东大学, 2020(04)
  • [10]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寇启星.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缺血性疾病的经动脉给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