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抽水站的测量与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卢仁杰[1](2019)在《淠史杭灌区膨胀土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是一种性质复杂的问题土,具有胀缩性、裂隙性、固结性等特性,在我国分布广泛。淠史杭灌区建成使用至今出现了许多滑坡,通过现场勘查发现滑坡土体多为膨胀土,膨胀土滑坡是常见的膨胀土工程问题。本文以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的切岭段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收集的淠史杭灌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震气象等相关资料分析灌区滑坡的形态、规模特征,总结了灌区膨胀土牵引性、推移性、浅层性等工程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分析灌区膨胀土滑坡的形成过程,并且参考灌区治理滑坡的往年案列归纳了影响膨胀土滑坡的主要因素。根据勘察的土层资料选取淠河总干切岭处典型滑坡剖面,利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软件计算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的稳定系数,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系数,判断渠坡是否稳定。通过模拟得出的XY方向上的位移云图,最大最小主应力图,应变图,从位移、应力应变方面进一步探究灌区滑坡的形成机理。结合阅读的文献以及收集的膨胀土滑坡治理工程案例等数据资料,总结出治理膨胀土的综合治理技术。以王集大洼滑坡为例,根据切岭段的地质情况,面临的几个问题,分析对比了几种方案,选择了削坡减载加上抗滑桩和排水措施以及护坡的综合治理方案。图29 表4 参58
蔡晓东[2](2019)在《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测算咸阳市近几年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区域水资源规划利用和发展高效节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采用首尾测算法对咸阳市2015-2017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计算,并采用分段首尾法复核计算结果,分析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咸阳市选取了47个样点灌区,其中大型灌区3个,中型灌区11个,小型灌区8个,纯井灌区25个。经过计算,咸阳市2015、2016、2017年的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5768、0.5770、0.5784。2017年比2016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了0.24%和0.27%。说明咸阳市3年内在一系列节水措施的实施之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咸阳市不同类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出的关系是: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纯井灌区,而提水型灌区>自流引水灌区。采用分段首尾法计算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首尾测算法,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大,小型灌区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小。(3)通过分析得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有:防渗渠道长度、渠道衬砌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灌区规模、灌区管理水平、灌溉制度、土壤墒情以及降雨量,而作物灌溉制度、防渗渠道长度、渠道衬砌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壤的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系是:壤土>粘质土>砂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降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降雨量越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就越大。通过计算,非充分灌溉制度下的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941,显着高于整个泾惠渠灌区的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19%,也显着高于咸阳市纯井灌区土质渠道地面灌溉的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4%,可见非充分灌溉制度除了起到节约水量,达到节水、高产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刘洋[3](2016)在《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大中型泵站运行管理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少泵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是大量小型灌溉泵站依然较少的运用自动化监控技术,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现场控制单元和上位机部分,现场硬件单元主要是实现执行上位机命令、对泵站相关部分监视与控制、采集与发送相关监控数据等功能,通信主要采用GPRS网络。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单片机、GPRS DTU模块、继电器、浮球液位开关、霍尔传感器、摄像头、智能电表、电磁流量计和智能液位测量仪等。现场硬件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包括系统主程序、继电器控制程序、液位开关和霍尔传感器程序、图片采集程序、Modbus通信程序和GPRS通信程序等。上位机程序主要采用VB语言编写,程序主要有实时监控、数据管理、安全警报、数据分析和管理评价六大功能。系统上位机软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上位机对泵站群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水泵的开关,采集水泵的实时电流与累计电量、水泵泵前水深、水泵的瞬时流量与累计流量;实现泵站安全管理,包括出水池上限警报、泵站门安全警报、现场图片采集、水泵相关数据上下限报警;实现泵站历史数据管理,对每个水泵的相应操作和相关数据自动记入储存Access数据库,每次采集的图片存档;水泵数据分析包括可以选择相应时间段水泵相应数据绘制数据变化曲线;根据相应泵站的一段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泵站的运行情况,做出对相关泵站管理水平的评价。本文研究的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既能实现联网对各个泵站的运行监控、报警,又能对各个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进行相关评价,可大量节省管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能保障泵站安全运行,适用于乡镇灌溉泵站统一管理。
王蓉[4](2015)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及其效率研究 ——以Y市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近年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入背景,在介绍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具体方案、模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情况后,分析了目前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Y市2005—2014年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变量:农田水利资金投入(X1)、水利设施从业人员数(X2)、灌溉机械数(X3)水库数(X4)、水库容量(X5)、有效灌溉面积(X6)、粮食播种面积(X7)等7个指标及输出变量:2005—2014年全市粮食产量(Y1)、额外经济效益(Y2)进行DEA运算后,结合175份电访数据进行Tobit模型运算,得出:第一,投入产出模式并非水利设施运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水利设施运营时间和旱涝保收面积对粮食生产产生着重要影响;第三,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与维护周期对水利设施运营效果有影响但有限;第四,新建水利设施对水利设施的运营效率有积极影响。对于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运营管理市场化、构建管理体制、改进服务方式等措施予以应对。对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绩效的分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提供了案例借鉴,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管理改进提供了依据。论文的研究结论和Y市实际情况的阐述对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建设提出改进方案。
季克强[5](2014)在《程海湖水位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史书记载和现有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考证和分析了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至2013年近500年程海湖的历史水位变迁情况,得出了程海湖水位从1735年的1540米开始持续下降,至1961年水位下降至1504米,并利用1961年至2013年的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程海湖水位的变化情况,通过历史水位演变的考证,分析了程海湖如何从一个半封闭湖泊向全封闭湖泊演化的过程。并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工农业引水、跨流域引水工程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程海湖水位下降的影响原因,提出了如何遏制程海湖水位下降,及对程海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季克强[6](2014)在《程海湖水位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以史书记载和现有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考证和分析了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至2013年近500年程海湖的历史水位变化情况,得出了程海湖水位从1735年的1 540米开始持续下降,至1961年水位下降至1 504米;并利用1961年至2013年的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程海湖水位的变化情况,通过历史水位演变的考证,分析了程海湖如何从一个半封闭湖泊向全封闭湖泊演化的过程。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工农业引水、跨流域引水工程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程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对如何遏制程海湖水位下降趋势及程海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师俊萍[7](2014)在《浅谈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文中指出农村小型泵站做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御干旱、排除内涝、保证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物质基础。
韩稳安[8](2014)在《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小型泵站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御干旱、排除内涝、保证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昕[9](2014)在《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型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水资源短缺、小型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生活、阻碍农村建设进程的突出矛盾。从供给主体视角,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依托村民合作供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合作供给需要由“核心农户”发起并协调和整合不同农户的需求,借助对供给成本的合理分摊以实现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的有效供给,通过提高合作效率维护小型水利设施的长久合作。但从一些实地调研来看,很多村农户合作供给小型水利设施却困难重重。一是充当发起者的“精英农户”角色无法形成,导致众多农户合作供给需求意愿难以协调整合;二是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太高,无法达成有效的成本分摊方案,农村社区资源动员机制不易形成。此外,合作供给效率低下,缺乏持久性激励,致使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长期不足。农村社区的复杂性、“熟人社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资本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供给中不可或缺。社会资本作为表征农户异质性的重要变量,对合作供给过程中的发起人形成和组织方式选择产生影响。那么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发起人的产生?它们如何影响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意愿和支付意愿?对合作供给的效率产生何种影响?社区因子如何与农户社会资本交互作用于农户的合作供给?这是实现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在阐释农户社会资本多维特征和拣选测度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农户社会资本指数,研究农户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互动关系及影响机理,为促进我国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制度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首先,梳理现有社会资本文献,将农户社会资本划分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四个维度,采用陕西省咸阳市890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测度指标权重,最终将各维度赋权加总形成农户社会资本指数。其次,在分析现有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博弈模型和规范分析阐释社会资本及其不同维度对农户自发合作供给形成的作用机理,采用Logistic模型估计农户社会资本及其不同维度对合作意愿的影响效果。然后,运用Heckman两步法模型估计农户社会资本及不同维度对支付行为的作用强度,分别利用Logistic和CVM模型测度农户合作成本分担方式和支付意愿金额,试图回答社会资本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实施阶段农户行为的影响。再次,利用DEA-Tobit模型测算农户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效率的影响。最后,利用分层模型(HLM)模拟和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因子和社区因子对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户社会资本由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四个维度构成,选取四个维度显性指标构建的社会资本指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农户社会资本特征表现为总体水平不高,其中,社会网络没有显着差异且网络规模较小;农户社会信任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户的声望较高,社会参与度较低。(二)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组织形成有重要影响。社会资本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增强信任、提高声望和参与度等促使农户形成自发合作。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方面,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均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三)社会资本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正向促进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契约顺利实施。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支付行为受到社会参与的显着正向影响。合作实施的关键是成本分担方案的制定。合作成本分担方案制定要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最优的成本分担方式是按照灌溉面积分担成本,最优意愿支付金额为水利设施成本总投入的36.7%。(四)社会资本能够降低监督成本、协商成本等交易成本,减少合作风险,提高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者的效率高于非合作者的效率,合作供给方式对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技术效率提高有显着激励作用,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的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的影响更为显着。(五)农户合作行为是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民俗风情等环境约束下做出行为选择的结果。社区环境和个体行为互动关系和作用效果的模拟表明个体间的合作行为有42.3%的变异是由于社区环境不同导致的。此外,社区因素对个人社会资本特征效应作用方向不一,并且还发现同一社区因素通过对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增强或削弱效应,进而对合作意愿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
王方[10](2013)在《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研究 ——以重庆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区域之间交流的密切,农民在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城市较为优越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之后,“用脚投票”离开乡村转向享受城市的公共品的趋势较强烈;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加大了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许多有利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同时伴随着农业税和农村的“三提五统”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集资等由农民负担的费用的取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的改革也产生了各级政府之间财权的层层上收和事权的不断下放的现象,在各种经济和社会要素错综复杂的出现了之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到底有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以政府供给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影响政府供给效率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和政策措施?这些问题在现在中央提出统筹城乡、拉动国内内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等的思想路线之下显得尤为重要和基础。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城乡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重庆地处西部区域,是该区域中的重要城市。重庆的农村公共品的发展在西部地区甚至在全国中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重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问题能够由此窥探到全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从而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探讨政府供给模型、政府供给行为和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评价即是当政府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根据产出的“结果”状况来判断效率的高和低。而产出状况可以从较为宏观和中观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上进行判断,即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有多大,包括对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户福利的增加等方面:产出状况也应该从微观消费者农民个体的评价上共同进行判断,即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需求:在政府供给达到均衡时,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大小与政府的公共支出预算、官员谋取私利和城乡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意向相关。2.分析重庆农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给现状及其供给行为效果。运用重庆市和各个区县的统计数据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区域供给差异、政府供给具体实施行为效果等方面对重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从政府的支农支出可以看出重庆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的规模还偏小,在具体各类农村公共品比如农田水电设施、农村道路和交通、信息和能源供给、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文化及教育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方面都还存在较明显的不足。第二,重庆公共品的城乡差异明显,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明显优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政府在对待城乡公共品的供给上存在着普遍的“重视城市,轻视农村”的差异对待。第三,各区县公共品供给差异也比较显着,在城镇化率比较高、且位于主城区附近并且地区政府得到上级转移支付较多的地区公共品供给水平则较高,反之,公共品供给水平则较低。第四,重庆政府在供给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品上,主要采取了直接投入财政资金进行建设、鼓励其他供给主体进行建设和监督管理整个建设过程的行为。虽然重庆的农田水利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是问题也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足,政府对其他供给主体参与的补贴力度不大以及政府管理不到位以及“一事一议”对组织村民供给的作用还很有限等问题。3.从全国范围的宏观角度测算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借助我国各个地区的统计资料、利用效率常用的评价方法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重庆政府的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进行宏观区域层面的评价,并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对DEA中的技术效率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得到了重庆政府在我国各地区政府中的供给效率状况,发现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技术效率值在1998-2010年间的总体水平在全国来比较位于中等偏上,但是技术效率值的大小却在逐渐下降。并且在1998年-2010年期间,重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在趋于下降。具体分析原因有两个因素,其一是重庆的政府供给规模效应较低即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的总量不足。其二是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的技术水平较低,明显拖累了其供给效率。在这两个原因中技术水平是导致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表明今后要大幅度地提高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必须重视供给中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供给中政府管理的改善。在Tobit回归结果中,发现地区经济实力、地区市场活力、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政府规模等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技术效率是正向作用,而农户需求者的购买力对公共品的政府供给效率的影响是为负面的影响。而影响农户满意度的有家庭收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的表达通畅与否等因素。其中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农户意愿表达的不畅会加深农户与当地落后的公共品供给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实力和政府财政能力较强的地区,公共品的供给也能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需求。4.从个体农户的微观角度进行政府供给公共品效率微观层面的评价。借助重庆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资料得到农民的消费需求倾向和满意度,并对农户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几结论:从农民对公共品的消费倾向需求来看,重庆农民的交通和通讯消费收入弹性为2.0007,医疗保健消费收入弹性1.5791而这两项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分别为0.0753和0.0637,这说明农民对交通和通讯以及医疗保健的消费存在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农民受到现实收入的限制,购买力较弱。由于政府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农民会更多地从增加的收入中来支付公共品,从而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从问卷调查上分析:首先是乡村道路、教育、饮水设施等公共品。重庆政府这几年对于农村公共品中的乡村道路、教育、饮水设施等项目进行了大力投资建设,成效显着。但是这类公共品尤其是道路和教育成为农民最需要改善的公共品说明政府的供给仍然与农民的期待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加大力供给力度;其次是医疗卫生、信息获得、生活能源。医疗卫生、信息获得、生活能源等公共品虽然也在积极建设,其供给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农户的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医疗卫生,是农民认为急需改善的公共品之一,说明了该类公共品的供给距离农户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及推广、生活环境、文化活动、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这一类的公共品带给农民的满意度最低,说明与农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5影响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现实因素。探讨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影响因素,从政府自身的供给因素、其他供给主体的发展、农户作为消费者的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政府供给上看。影响重庆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因素有利也有弊。政府自身的供给理性和偏好会造成供给效率的“漏出”,尤其是政府在对待城乡公共品的供给上存在着“重视城市,轻视农村”的倾向从而造成公共品供给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不足;而当前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财权上收和事权的下放,造成了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加重了基层政府供给上的财政困难;但是,近几年重庆政府在得到中央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后,财政支出能力增强,因此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财政支出也不断增长。第二,从其他供给主体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在市场供给主体的发展还是农户自我供给的发展上,重庆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是相对缓慢的。表现在市场经济虽然趋于活跃,市场主体的资本实力虽然逐渐强大,但是与东部地区比起来,市场主体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另外在农村,农户由于受到自身收入的制约,再加上时间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公共品建设中表现出来的自我供给意愿并不高。这些因素都会制约重庆政府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高。第三,从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者来看,重庆农村居民对公共品的收入水平较低、支付能力较弱造成他们在消费农村公共品时购买力不强,容易形成对政府供给的依赖。但是收入低下也导致了他们相对收入较高地区的农村居民来说对公共品的要求更为简单,需求层次也不高,政府的供给也能较容易地达到他们的“满足”,因此他们用向城市转移而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比较少,客观上有利于政府供给效率数值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户在对农村公共品需求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表达和反馈渠道不通畅却制约了政府供给效率的进一步提高。6.提出政策建议政策措施。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只有充足的财政支出才能保证政府供给的高效率。第二,各级政府供给应合理分工,事权和财权统一。第三,积极发展和扶持多种供给主体,完善政府的服务和扶持。多种主体的健康发展才能满足农户的多种需求,解决政府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第四,加强基层民主组织建设,让基层组织成为村民表达公共品的需求和意见的有效通道。保障机制。需要大力完善需求发现机制、决策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反馈等机制。
二、小型抽水站的测量与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抽水站的测量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淠史杭灌区膨胀土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膨胀土问题的研究 |
1.2.2 膨胀土滑坡问题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灌区地质环境条件及膨胀土主要特性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
2.1.2 河流水系 |
2.1.3 气象水文 |
2.1.4 径流 |
2.2 地质环境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2.3 水文地质特征 |
2.3.1 地下水类型及运动特征 |
2.3.2 土体的透水性 |
2.3.3 场地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
2.4 灌区膨胀土主要特性 |
2.4.1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2.4.2 膨胀土的工程性质 |
2.5 本章小结 |
3 灌区膨胀土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
3.1 灌区几处典型滑坡特征 |
3.2 灌区膨胀土滑坡特性 |
3.3 灌区滑坡机理及成因分析 |
3.3.1 灌区滑坡形成机理 |
3.3.2 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灌区滑坡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法介绍 |
4.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4.3 Midas/GTS软件介绍 |
4.4 本构模型 |
4.5 滑坡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
4.6 滑坡模拟结果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膨胀土滑坡的防治措施 |
5.1 膨胀土滑坡的预防措施 |
5.2 膨胀土滑坡的综合治理技术 |
5.2.1 排水工程 |
5.2.2 支挡技术 |
5.2.3 减重技术 |
5.2.4 坡面植被防护 |
5.2.5 坡面工程防护 |
5.2.6 改良膨胀土技术 |
5.3 本章小结 |
6 灌区切岭段王集大洼滑坡防治设计 |
6.1 切岭地段情况及滑坡情况 |
6.1.1 地质条件及问题[57] |
6.1.2 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6.1.3 王集大洼滑坡现状 |
6.2 滑坡治理方案对比选择 |
6.3 滑坡防治措施设计及计算 |
6.3.1 平面布置及结构尺寸设计 |
6.3.2 抗滑桩设计 |
6.3.3 排水设施设计 |
6.3.4 其他辅助设施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技成果 |
(2)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研究进展 |
1.2.2 国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咸阳市气象条件 |
2.2 咸阳市农田灌溉情况 |
2.3 咸阳市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情况 |
2.4 小结 |
第三章 样点灌区的选择及主要测算方法 |
3.1 样点灌区的选择 |
3.2 样点灌区的数量和分布 |
3.2.1 样点灌区的数量 |
3.2.2 样点灌区的分布情况 |
3.3 测算方法 |
3.3.1 首尾测算法 |
3.3.2 分段首尾法 |
3.3.3 理论复核法 |
3.4 小结 |
第四章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
4.1 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方法 |
4.1.1 选择典型斗渠 |
4.1.2 选择典型田块 |
4.1.3 典型田块的每公顷净灌溉用水量计算 |
4.1.4 典型斗渠净灌溉总水量计算 |
4.1.5 样点灌区净灌溉总水量计算 |
4.1.6 灌区毛灌溉总水量的计算 |
4.1.7 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 |
4.2 咸阳市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2.1 咸阳市的大型灌区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2.2 咸阳市的中型灌区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2.3 咸阳市的小型灌区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2.4 咸阳市的纯井灌区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2.5 咸阳市各县区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
4.2.6 咸阳市的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4.3 样点灌区的计算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
5.1 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
5.2 土壤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3 不同区域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3.1 延安市的农田灌溉情况 |
5.3.2 延安市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
5.3.3 延安市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
5.3.4 延安市与咸阳市的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较 |
5.4 降雨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5 地下水开采利用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6 管理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7 不同水源类型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8 非充分灌溉制度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8.1 泾惠渠非充分灌溉制度分析 |
5.8.2 泾惠渠灌区不同灌水方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
5.9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结构 |
2.3 系统功能 |
2.4 系统控制方式 |
2.5 系统通信方式 |
2.5.1 GPRS网络简介 |
2.5.2 GPRS数据传输基本原理 |
2.5.3 GPRS数据传输模式 |
2.5.4 GPRS数据传输环境要求 |
2.6 小结 |
3 硬件系统设计 |
3.1 监控对象与内容 |
3.2 主要硬件系统模块 |
3.2.1 单片机模块 |
3.2.2 系统功能模块 |
3.2.3 GPRS模块 |
3.2.4 数据采集系统 |
3.3 串行通信 |
3.3.1 RS232接口 |
3.3.2 RS485串行总线 |
3.3.3 Modbus通信协议 |
3.4 硬件系统构成 |
3.5 小结 |
4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 下位机程序设计流程 |
4.3 下位机程序开发环境 |
4.4 下位机程序设计 |
4.5 小结 |
5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5.1 系统上位机开发原则及目标 |
5.1.1 开发原则 |
5.1.2 开发目标 |
5.1.3 结构设计 |
5.2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5.2.1 Visual Basic概述 |
5.2.2 VB发展过程 |
5.3 系统功能分析 |
5.4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4.1 软件登入界面 |
5.4.2 软件主界面 |
5.4.3 设置界面 |
5.4.4 数据管理界面 |
5.4.5 图片管理界面 |
5.4.6 管理评价界面 |
5.4.7 帮助界面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成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及其效率研究 ——以Y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2.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相关概念 |
2.2.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
2.2.2 运营机制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公共物品理论 |
2.3.2 公共选择理论 |
2.3.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性 |
第三章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现状、问题及分析 |
3.1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现状分析 |
3.1.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
3.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现状 |
3.1.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现状 |
3.2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问题分析 |
3.2.1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旱涝保收面积增长缓慢 |
3.2.2 设施年久失修,防洪抗旱的整体能力不强 |
3.2.3 后期维护不到位,管理人才缺失 |
3.2.4 设施管理混乱,体制机制不健全 |
3.3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公共物品的外部性效益,“搭便车”现象的普遍存在 |
3.3.2 “经济人”假设的成立,资金投入趋向利益化 |
3.3.3 管理人才在市场效益的作用下,各地区分配不均等 |
3.3.4 政府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
第四章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实施方案 |
4.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模式推进的方案规划 |
4.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5W1H”方法 |
4.3 运营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
4.4 运营管理在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模式探索 |
4.4.1 执行经理的运营模式 |
4.4.2 管理层面的运营管理模式 |
第五章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绩效分析 |
5.1 DEA理论模型 |
5.2 变量、数据与计量模型 |
5.2.1 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的效率分析 |
5.2.2 数据无量纲处理 |
5.2.3 C~2R模型分析处理 |
5.2.4 Tobit模型分析处理 |
5.3 分析与结论 |
5.3.1 投入产出模式并非水利设施运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
5.3.2 有效运营时间和旱涝保收面积对粮食生产有重要影响 |
5.3.3 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与维护周期对运营的影响有限 |
5.3.4 新建水利设施对水利设施的运营效率有积极影响 |
第六章 提高Y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效率的建议 |
6.1 建立竞争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体系 |
6.1.1 放宽市场的准入机制,形成多维竞争的体系 |
6.1.2 强化运营的市场约束,构建退出机制 |
6.2 创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的运营方式 |
6.2.1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 |
6.2.2 改善运营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6.2.3 加强运营的整体性,重视规划 |
6.3 改进管理方式,推进运营市场化 |
6.3.1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考核运营绩效 |
6.3.2 逐步放开农业用水的有偿机制,建立公司化的运营模式 |
6.3.3 推动运营市场化,加强风险管理 |
6.4 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外部环境 |
6.4.1 加快运营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运营管理的外部环境 |
6.4.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运营的制度环境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浅谈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张家村小高抽工程建设内容 |
2.1 发展自流灌溉 |
2.2 渠道工程设计 |
2.3 渠道附属物设计与建设 |
3 效益分析研究 |
3.1 经济效益分析 |
3.2 社会效益分析 |
3.3 生态效益分析 |
(8)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下吉镇张家村基本概况 |
2 建设小高抽是解决该村农田灌溉的唯一选择 |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4 张家村小高抽工程建设内容 |
5 张家村小高抽建设的效益分析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5.2 社会效益分析 |
5.3 生态环境效益 |
(9)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
1.1.2 农户合作供给是实现小型水利设施供给的有效方式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
1.3.2 社会资本研究 |
1.3.3 集体行动研究 |
1.3.4 社会资本与合作供给研究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小型水利设施 |
2.1.2 农户社会资本 |
2.1.3 合作供给 |
2.2 基础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2.2.2 社会资本理论 |
2.2.3 集体行动理论 |
2.3 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影响机理阐释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户社会资本测度与特征分析 |
3.1 农户社会资本的度量 |
3.1.1 指标体系构建 |
3.1.2 农户社会资本指数 |
3.2 农户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特征分析 |
3.2.1 社会网络 |
3.2.2 社会信任 |
3.2.3 社会声望 |
3.2.4 社会参与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现状 |
4.1 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供给分析 |
4.1.1 中央水利投资现状 |
4.1.2 陕西省水利投资现状 |
4.1.3 调查区域小型水利设施供给分析 |
4.2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供给数量和质量 |
4.2.2 农户合作意愿 |
4.2.3 农户支付行为 |
4.3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存在问题 |
4.3.1 供给主体不足,核心农户缺乏 |
4.3.2 成本分担方案难以统一 |
4.3.3 供给效率低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会资本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形成的影响分析 |
5.1 合作供给均衡条件 |
5.1.1 农户合作博弈 |
5.1.2 社会资本情景下的博弈分析 |
5.1.3 社会资本对合作供给形成的影响 |
5.2 核心农户特征 |
5.2.1 合作供给形成中核心农户的特征 |
5.2.2 不同角色主体的社会资本特征比较 |
5.3 社会资本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意愿影响实证分析 |
5.3.1 研究的样本数据、方法与变量说明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5.3.3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社会资本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实施的影响分析 |
6.1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实施过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 |
6.2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支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2.1 模型说明与变量选择 |
6.2.2 实证结果分析 |
6.2.3 结论 |
6.3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成本分担方式 |
6.3.1 农户小型水利实施合作供给的成本分担原则及类型 |
6.3.2 成本分担方式的描述性统计 |
6.3.3 成本分担方式选择 |
6.3.4 结论 |
6.4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支付标准确定 |
6.4.1 成本分担意愿测算方法 |
6.4.2 成本分担支付标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社会资本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效率影响分析 |
7.1 社会资本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效率的作用机理 |
7.2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效率测度 |
7.2.1 效率测度模型 |
7.2.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7.2.3 合作和非合作者的效率比较 |
7.2.4 结论 |
7.3 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1 模型说明 |
7.3.2 影响因素分析 |
7.3.3 研究结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农户社会资本与社区因素对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交互作用分析 |
8.1 理论与现实背景 |
8.2 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
8.2.1 模型选择 |
8.2.2 变量说明 |
8.2.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8.3 农户社会资本与社区因素对合作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
8.3.1 随机效应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8.3.2 交互作用的实证结果分析 |
8.4 结论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9.1 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营造有利环境诱导农户合作 |
9.2.2 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和培育 |
9.2.3 培育和发展农村精英农户队伍 |
9.2.4 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 |
9.2.5 强化社区环境建设 |
9.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调查问卷一 |
调查问卷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研究 ——以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的必要性 |
2.1.2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评价 |
2.1.3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低下的原因 |
2.1.4 政府供给公共品的改进 |
2.1.5 对文献的简要评价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2.2.3 政府公共支出最优理论、次优理论和第三优理论 |
第3章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理论分析 |
3.1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实现机理 |
3.1.1 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定位 |
3.1.2 政府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过程 |
3.2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最优决定 |
3.2.1 基于政府自身效用最大的供给 |
3.2.2 基于城乡均衡的政府供给 |
3.2.3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影响因素 |
3.3 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3.3.1 农村公共品 |
3.3.2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 |
3.3.3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效率 |
3.4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
3.4.1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评价内容 |
3.4.2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评价方法 |
第4章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现状及其效果评析 |
4.1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总体状况分析 |
4.1.1 重庆政府财政支农的情况 |
4.1.2 重庆农村各类公共品的供给 |
4.2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资源配置效果 |
4.2.1 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城乡差异分析 |
4.2.2 重庆各区县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差异分析 |
4.3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行为实施效果——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例 |
4.3.1 政府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的责任和行为 |
4.3.2 重庆政府供给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实施 |
4.3.3 重庆政府供给农田水利设施的产出效果 |
4.3.4 重庆政府供给农田水利设施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宏观层面测算 |
5.1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测算——基于DEA的分析方法 |
5.1.1 测算方法和思路 |
5.1.2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
5.1.3 测算结果 |
5.2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Tobit回归模型 |
5.2.1 影响政府供给效率因素的经验假设 |
5.2.2 Tobit模型设定 |
5.2.3 Tobit回归结果分析 |
5.3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政府自身因素 |
5.3.2 其他社会供给主体的发展 |
5.3.3 农户的购买力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微观层面评价 |
6.1 重庆农村居民对公共品的消费需求倾向 |
6.1.1 重庆农村居民公共品的消费结构 |
6.1.2 重庆农村居民公共品的ELES模型分析 |
6.2 重庆农村居民对公共品的满意状况评价——基于对47个村农户的问卷调查 |
6.2.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6.2.2 重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调查 |
6.2.3 重庆农村居民对公共品的满意状况分析 |
6.2.4 重庆农村居民对公共品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logisitic回归分析 |
6.3 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1 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 |
6.3.2 农民对公共品需求的表达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提高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
7.1 提高重庆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
7.1.1 加大政府投入 |
7.1.2 各级政府的供给进行合理分工 |
7.1.3 积极发展和扶持多种供给主体,完善政府的服务和扶持 |
7.1.4 加强基层民主组织建设 |
7.2 提高政府供给效率的保障机制 |
7.2.1 需求发现机制 |
7.2.2 决策机制 |
7.2.3 绩效评价机制 |
7.2.4 监督机制 |
7.2.5 信息反馈机制 |
第8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8.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四、小型抽水站的测量与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淠史杭灌区膨胀土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D]. 卢仁杰.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2]咸阳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与分析[D]. 蔡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3]小型灌溉泵站群监控管理系统设计[D]. 刘洋. 扬州大学, 2016(02)
-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运营及其效率研究 ——以Y市为例[D]. 王蓉.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5]程海湖水位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A]. 季克强. 云南省水利学会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6]程海湖水位的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A]. 季克强. 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 2014
- [7]浅谈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J]. 师俊萍. 内蒙古水利, 2014(04)
- [8]渭南下吉镇张家村小高抽泵站建设与效益分析[J]. 韩稳安. 陕西水利, 2014(S1)
- [9]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研究[D]. 王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10]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效率研究 ——以重庆为例[D]. 王方. 西南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