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痛性结肠镜检查5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美祝,林燕凤,胡佩欣,胡思琴,石佳卉,黄楚君[1](2021)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后患者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无痛结肠镜检查后患者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7-9月于广东省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后伴有腹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均值为4.51 h,腹胀完全缓解时间>4.51 h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39例;腹胀完全缓解时间≤4.51 h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57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食口味、体质指数(BMI)、临床表现、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分级、数字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和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腹胀完全缓解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以及在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分级和数字疼痛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食口味、BMI、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舒适度评分和GSRS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分钟肠鸣音次数(OR=0.176,P=0.038)是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保护因素。舒适度评分(OR=1.679,P=0.048)和GSRS评分(OR=1.508,P=0.021)是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无痛结肠镜检查后患者的腹胀予以关注,尤其是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较低、舒适度评分和GSRS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应加强管理,缩短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提高检查术后舒适度。
蒋茂林,万朝敏,谢晓丽,向梅,邓孝智,商丽红,李静[2](2021)在《成都地区433例0~6岁学龄前儿童结肠镜检查病因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成都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肠镜诊断,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0~6岁学龄前儿童433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0~3岁组227例,4~6岁组206例。比较两组便血、腹痛、便秘、腹泻、肛门/肠道包块等检查原因。比较两组在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息肉、血管异常疾病检出率。分析儿童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结果 433例患儿共完成440例次结肠镜检查,382例次结肠镜插入到盲肠,完成全结肠检查,盲肠插镜率为86.8%。主要检查原因包括便血281例,不明原因腹泻114例,腹痛13例,肛门/肠道包块12例,便秘5例,肠道术后3例,下消化道异物2例。两组在便血、腹痛、便秘、腹泻、肛门/肠道包块等检查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3例患儿共396例检出病变,其中慢性结肠炎158例,结直肠息肉127例,过敏性结肠炎62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异常5例,其他过敏性紫癜、肠结核、痔疮、肛瘘、消化道异物等共39例。两组在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息肉、血管异常疾病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不良事件45例,9例腹痛,22例术后发热,14例出血,多为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无穿孔发生。结论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对慢性腹泻、便血等疾病病因有重要诊断作用,学龄前儿童结肠镜下检出疾病有其特定疾病谱,0~3岁和4~6岁疾病分布也有差异。
金水[3](2019)在《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结肠息肉术后的形态类型、在结直肠中的部位与患者年龄等相关性因素分析。比较粪便潜血实验(免疫胶体金法、数值化免疫法、噗噗管检测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检测法(FIT-DNA)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价值。2.比较粪便潜血实验(免疫胶体金法、数值化免疫法、噗噗管检测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检测法(FIT-DNA)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病人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72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息肉类型、解剖部位及病理分型。并随机抽取3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完整资料。采用SPSS 26.0进行卡方统计分析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性别、息肉部位、大小之间、生活及饮食习惯相关系进行研究。2.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以及安医大一附院、安医大二附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上述4种检测方法进行粪便检查。比较4中检测方法在诊断结直肠癌、识别结肠病变类别、诊断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诊断高危腺瘤以及诊断肿瘤分期中的预测效能。结果:1.患者高危腺瘤与低危腺瘤检出率在结直肠各部位有显着差别(P<0.05)。高危腺瘤与低危腺瘤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腺瘤大小与腺瘤病理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腺瘤异型性与腺瘤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中高危腺瘤156枚,非高危腺瘤144例与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情况、吸烟和家族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与饮酒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2.FIT-DNA检测法在鉴别结直肠癌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对结直肠癌和高危腺瘤性疾病的阳性率比均高于其他三项;其对其他(炎症性和非特异性肠炎肠病)和正常大肠的假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T-DNA检测法在诊断癌前病变、高危腺瘤以及结直肠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高于其他三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诊断效能分别为FIT-DNA、FIT、噗噗管筛查方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值化的值与疾病分期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但是在FIT-DNA检测中,没有相关性。结论:1.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息肉部位、大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与人民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存在明显差异。2.FIT-DNA检测法在鉴别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高危腺瘤方面敏感度和阳性率均显着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对正常大肠和其他性质病变的假阳性率较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FIT-DNA检测法对结直肠癌前病变预测效能最大。FIT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存在正相关性。
陈佳懿[4](2019)在《龙虎交战针法在结肠镜应用中的镇痛效应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传统中医针灸技术应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评估其是否能减轻受检者肠镜时不良感受,缓解镜检过程中的痛苦与不适,为肠镜医师和受检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在针刺镇痛结肠镜中加用龙虎交战复合针法,观察其是否能增强针刺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复合手法组和对照组各30例。单纯针刺组在镜检前30分钟针刺双侧阳陵泉、梁丘、足三里、三阴交、承山,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镜检时针刺一侧手三里、合谷穴,使用电针刺激持续至镜检结束;复合手法组镜检同样予20分钟针刺治疗,镜检时电针持续刺激一侧手三里、合谷穴,另一侧采用龙虎交战针法对合谷穴进行连续刺激;对照组肠镜前和镜检过程中不予针刺或其它镇痛措施。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的一般信息及既往史,包括手术史、针灸史和胃肠镜史。监测患者肠镜前后心率变化,分别观察三组受检者结肠镜插镜经过直乙交界、乙状结肠、脾区、横结肠、肝区、升结肠时的疼痛级别;记录插镜至回盲部镜检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检查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共完成病例88例,复合手法组中1名患者因心率过快,为安全起见,改用其它麻醉方式,退出试验组;对照组中1名受检者在直乙交界段即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并要求退出试验组。所有数据经第三方统计学处理,单纯针刺组与复合手法组相较于对照组FPS评分及VRS评分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针刺组与复合手法组肠镜前后心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针刺组与复合手法组进镜时间及术后满意度评价有统计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与复合手法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镇痛应用于电子结肠镜可明显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患者心率稳定性,缩短肠镜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满意度。
胡佩欣[5](2019)在《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缓解无痛结肠镜后腹胀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观察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对缓解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疗效,有助于了解此干预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有效率,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缓解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缩短腹胀完全缓解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检查术后舒适度等寻找简便有效的方法,并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方向。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111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痛结肠镜检查伴腹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自我观察、活动与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沙子热熨组和莱菔子热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热普通沙子或莱菔子,温度控制在6070℃,运用热熨手法顺时针方向轻轻热熨受检者中下腹部,并在神阙穴、关元穴和气海穴稍作停留,共20分钟。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干预后0.5小时、1小时和2小时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腹胀程度、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腹围、数字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的变化,并运用尼莫地平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本研究初步纳入111例受检者,脱落10例,最终纳入101例受检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组受检者性别、年龄、体重、学历和胃肠镜检查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和干预后0.5小时,常规组、沙子热熨组和莱菔子热熨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腹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0.5小时,三组腹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h,莱菔子热熨组腹胀程度评分低于沙子热熨组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h,莱菔子热熨组和沙子热熨组腹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莱菔子热熨组疗效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莱菔子热熨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3.49±2.40 h)短于常规组(7.88±5.65 h)和沙子热熨组(6.57±4.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子热熨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莱菔子热熨组在干预后0.5h、干预后1h和干预后2h的数字疼痛评分均比其余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莱菔子热熨组和沙子热熨组在干预后0.5h、干预后1h和干预后2h的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莱菔子热熨组舒适度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莱菔子热熨组干预后2h治疗总积分(0.88±0.73)低于沙子热熨组(2.00±1.61)和常规组(3.5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子热熨组干预后2h治疗总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莱菔子组腹胀缓解总有效率(100%)高于沙子组(94.29%)和常规组(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能有效缓解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症状,缩短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提高检查后的舒适度;同时,此技术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技术。
罗彧钰,刘美娜,贾海霞,井晓峰,田丽,刘金里[6](2019)在《针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静脉泵入丙泊酚后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针刺镇痛,比较两组检查时间、检查后腹痛NRS评分、丙泊酚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连续动态监测检查前、检查后2 min、检查后5 min、检查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记录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调查愿意接受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检查后腹痛N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愿意接受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检查后2 min、检查后5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检查后2 min、5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较单用丙泊酚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更好。
杭玉捷[7](2019)在《12160例镜检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及调研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对12160例肠镜资料的分析,探究当地市民结直肠疾病的构成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掌握结直肠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2.通过对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和影响结直肠疾病检出率因素的分析,为当地结直肠疾病的筛查提供研究数据,为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结直肠疾病特别是结直肠癌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总结苏北人民医院近些年肠镜水平快速提高的经验,为其它医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内镜中心2015.1.1至2016.12.31共12160例患者的结肠镜检查资料。1.用Excell表格对收录的受检者肠镜检查资料,按结直肠癌(再按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肠段部位分组),结直肠息肉(再按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肠段部位、息肉数量、息肉大小、息肉病理类型分组)及其它常见结直肠疾病(再按患者性别、患者年龄分组)分组建立数据库。2.计算每种肠道疾病的检出率(或占比或构成比)并分别绘制直方图。3.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特征采用2×2或R×C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其差异,总结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结果:本研究中当地市民常见的结直肠疾病有11种,三大主要疾病是:肠息肉、肠炎和结直肠癌,它们的检出率分别为25.00%、7.64%、5.00%,三者占结直肠疾病总数的82.78%;不同结直肠疾病的检出率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肠息肉、结直肠癌、肠憩室、肠血吸虫病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的检出率女性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息肉主要分布在5079岁年龄段;肠炎在1829岁年龄段高发;溃疡性结肠炎、糜烂性病变、克罗恩病在18-29岁年龄段多发;结直肠黑变病、缺血性肠病在70-79岁年龄段多发;肠憩室在大于80岁年龄段多发。结直肠癌、肠息肉、肠憩室、缺血性肠病、肠血吸虫病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随年龄增加检出率降低。结直肠癌总的检出率为5.00%,其中直肠癌占结直肠癌的比例最高(42.77%);从肠道的远端到近端部位,检出率呈递减趋势。左侧肠癌的检出率远高于右侧。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结直肠息肉总的检出率为25.00%。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9.91%、23.90%、32.79%,呈递增趋势。各年龄组男性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肠段息肉的检出率不同,其中乙状结肠检出率最高(26.69%),其次分别为直肠(21.13%)、降结肠(17.31%)、横结肠(16.43%)、升结肠(12.87%)、回盲部(5.58%)。腺瘤性息肉在所有结直肠息肉中占比最高,从青年组、中年组到老年组呈递增趋势;炎性息肉在所有结直肠息肉中占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三个年龄组分别为48.95%、36.53%、32.61%。在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检出率最高,绒毛状腺瘤检出率最低。青年组的非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腺瘤性息肉,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高于非腺瘤性息肉,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减少,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出结直肠息肉的3040例患者中,单发息肉1637例,多发息肉1403例。青年组和中年组单发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多发息肉,而老年组多发息肉检出率高于单发息肉,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结直肠息肉根据大小分为4个组,其中5-9mm的息肉所占比例最高(47.22%),其次是小于5mm组,大于20mm组的息肉比例最低(7.58%)。结直肠息肉的大小与患者年龄、患者性别、肠段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随着结直肠息肉直径的增大,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逐渐降低,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将本院近7年肠镜资料做纵向对比发现,每年做镜总人数在不断增加,肠息肉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而肠癌的检出率逐年下降。结论:肠息肉、肠炎、结直肠癌是当地市民的三大主要肠道疾病;肠道恶性疾病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肠炎发病率与年龄负相关;左半结肠癌及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均大于右半结肠,符合腺瘤-癌序列;从肠道近端到远端,结直肠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腺瘤性息肉较非腺瘤性息肉多,其中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检出率最高,绒毛状腺瘤检出率最低;当地肠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结直肠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医师、高年资医师以及无痛肠镜检查方式表现出更高的息肉检出率。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年龄及性别、检查医师的性别及职称、是否使用无痛检查手段等是肠息肉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杨衍聚,黄建略,植冠光[8](2019)在《中药脐贴敷脐减轻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痛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药脐贴敷脐减轻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痛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并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无痛肠镜常规检查的方案进行,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前用中药脐贴敷脐。记录两组患者在检查时的疼痛程度和检查后1 h、6 h、24 h患者腹胀痛程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无痛结肠镜前进行中药脐贴后,检查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无痛结肠镜检术后1 h、6 h、24 h,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在无痛结肠镜前对患者进行中药脐贴可以良好得减轻患者检查中的疼痛程度,并且也能有效减轻患者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后的腹胀、腹痛程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何小城,罗威耀,刘国栋,叶星光[9](2018)在《54例儿童无痛肠镜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在儿童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和分析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54例患儿,予注射芬太尼(部分)和丙泊酚进行静脉全麻,对患儿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监测及记录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无痛肠镜应用于儿童肠道疾病的诊治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54例患儿中,2例因肠道清洁差未完成操作,52例顺利完成操作,所有患儿均耐受性好,未出现麻醉意外或严重不良反应。54例患儿中,息肉12例,炎症16例,P-J综合征2例,25例未见异常(其中2例患儿主要诊断超过一个,遂重复统计)。结论:无痛肠镜在儿童肠道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诊断明确直观的优点,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
郑晓玲,林海宁,黄正凌,钟世顺,梁玮[10](2018)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治疗小儿息肉59例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息肉的临床内镜表现和内镜下黏剥切术(EMR)治疗小儿息肉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2017年接受EMR治疗的小儿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内镜治疗过程、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共59例患儿纳入研究,男24例,女35例,年龄114(4.2±2.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带血,共57例。56例患儿完成全结肠检查,其中升结肠2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30例,直肠17例。患儿息肉直径1.04.0cm,平均(2.04±0.96)cm。所有患儿均接受EMR,1例术后3天并发出血,予内镜下电凝止血成功。无一例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术后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54例,管状腺瘤2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炎性息肉3例。结论幼年性息肉是患儿血便的主要原因。对便血患儿麻醉下全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以免漏诊。EMR技术切除小儿广基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5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痛性结肠镜检查5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痛结肠镜检查后患者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影响患者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2.2 影响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2)成都地区433例0~6岁学龄前儿童结肠镜检查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肠镜选择与麻醉方式 |
1.3 肠道准备 |
1.4 操作过程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检查完成情况 |
2.2 检查原因 |
2.3 检出疾病 |
2.4 两组疾病谱分析 |
2.5 预测结肠镜阳性结果的因素 |
2.6 安全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3)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第一部分 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实验仪器 |
1.5 肠道准备 |
1.6 镜下手术方法 |
1.7 标本处理 |
1.8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受试者一般资料 |
2.2 高危腺瘤发病几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
2.3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 |
2.4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腺瘤大小的关系 |
2.5 结肠息肉的危险级别和性别的关系 |
2.6 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和腺瘤危险级别的关系 |
2.7 高危腺瘤与生活习惯及饮食关系分布情况 |
2.8 结肠高危腺瘤与生活习惯及饮食关系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粪便潜血试验及粪便 DNA 检测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诊断的价值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实验仪器 |
1.5 操作步骤 |
1.5.1 免疫胶体金法 |
1.5.2 噗噗管法 |
1.5.3 数值化法 |
1.5.4 数值化法联合DNA检测法 |
1.6 结直肠镜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受试者一般资料 |
2.2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
2.3 不同检测方法对高危腺瘤的诊断价值 |
2.4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
2.5 数值化法和FIT-DNA法在肿瘤分期中的比较 |
2.6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比较 |
2.7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龙虎交战针法在结肠镜应用中的镇痛效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病例选择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终止及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样本量计算 |
3.2 随机与分组 |
3.3 研究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3.6 临床疗效评价者 |
3.7 安全性评价 |
3.8 统计学方法 |
3.9 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研究结果 |
2.1 受试者结肠镜完成情况 |
2.2 三组受试者FPS评分情况 |
2.3 三组受试者VRS评分情况 |
2.4 肠镜前后心率变化情况 |
2.5 肠镜镜头到达回盲部时间 |
2.6 三组受试者满意度评价 |
第三部分 理论研究 |
1.针刺镇痛相关研究 |
1.1 针刺治痛在《内经》中的理论基础 |
1.2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 |
1.3 中西方医学对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 |
1.4 针刺麻醉的近现代临床研究 |
2.结肠镜相关研究 |
2.1 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
2.2 无痛肠镜检查与针刺镇痛肠镜 |
3.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
3.1 针麻镇痛的穴位选择 |
3.2 龙虎交战手法的相关研究 |
3.3 临床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四部分 分析讨论 |
1.本次试验的选穴原则 |
2.试验相关情况分析 |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2.2 三组结肠镜完成度及终止情况分析 |
2.3 结肠镜检查各项指标分析 |
3.总结 |
4.问题、思考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5)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缓解无痛结肠镜后腹胀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结肠镜检查概述 |
1.1.1 结肠疾病的流行病学 |
1.1.2 无痛结肠镜检查现状 |
1.1.3 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症 |
1.2 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研究进展 |
1.2.1 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病因研究 |
1.2.2 西医对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防治 |
1.2.3 中医对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防治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标准 |
2.1.7 终止标准 |
2.1.8 伦理审查 |
2.2 实验设计 |
2.2.1 分组方法 |
2.2.2 分组方法 |
2.2.3 主要材料及器材 |
2.2.4 干预方法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疗效评价标准 |
2.2.7 统计学方法 |
2.2.8 技术路线图 |
2.3 研究结果 |
2.3.1 病例收集情况 |
2.3.2 一般资料比较 |
2.3.3 临床疗效比较 |
2.3.4 疗效评价比较 |
2.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1.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1.2 莱菔子热熨缓解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胀的作用分析 |
结语 |
1.1 结论 |
1.2 本研究创新性 |
1.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研究对象纳入筛查表 |
附录2: Aldrete苏醒评分量表 |
附录3: 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临床资料采集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6)针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入选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疼痛情况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满意度及愿意接受复查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
3 讨论 |
(7)12160例镜检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及调研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肠道检查 |
1.4 息肉病理分型 |
1.5 统计学处理 |
(三)研究结果 |
1、常见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 |
1.1 结直肠疾病性别分布特征 |
1.2 结直肠疾病年龄分布特征 |
2、结直肠癌的分布特征 |
2.1 结直肠癌性别分布特征 |
2.2 结直肠癌肠段部位分布特征 |
3、结直肠息肉分布特征 |
3.1 结直肠息肉年龄分布特征 |
3.2 结直肠息肉性别分布特征 |
3.3 结直肠息肉肠段部位分布特征 |
3.4 结直肠息肉数量分布特征 |
3.5 结直肠息肉大小分布特征 |
3.6 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
4、部分地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分布情况 |
5、苏北医院近七年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中药脐贴敷脐减轻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54例儿童无痛肠镜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设备 |
1.3 操作方法 |
1.3.1 肠道准备 |
1.3.2 麻醉方法 |
1.3.3 进镜方法 |
1.3.4 术后注意事项 |
2 结果 |
2.1 麻醉情况 |
2.2 肠镜检查结果 |
2.2.1 肠镜诊断 |
2.2.2 各年龄段息肉及炎症发病情况 |
2.2.3 不同临床表现与疾病的关系分析 |
2.2.4 肠镜检查到达部位 |
2.2.5 体格检查结果与肠镜检查诊断结果的关系 |
3 讨论 |
(10)内镜下黏膜剥切术治疗小儿息肉59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疗效评估: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无痛性结肠镜检查5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痛结肠镜检查后患者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J]. 丁美祝,林燕凤,胡佩欣,胡思琴,石佳卉,黄楚君.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5)
- [2]成都地区433例0~6岁学龄前儿童结肠镜检查病因学分析[J]. 蒋茂林,万朝敏,谢晓丽,向梅,邓孝智,商丽红,李静. 西部医学, 2021(03)
- [3]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初步研究[D]. 金水.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4]龙虎交战针法在结肠镜应用中的镇痛效应观察[D]. 陈佳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缓解无痛结肠镜后腹胀的效果观察[D]. 胡佩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针刺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 罗彧钰,刘美娜,贾海霞,井晓峰,田丽,刘金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05)
- [7]12160例镜检结直肠疾病分布特征及调研意义[D]. 杭玉捷.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8]中药脐贴敷脐减轻无痛结肠镜检查后腹痛临床观察[J]. 杨衍聚,黄建略,植冠光. 中医临床研究, 2019(02)
- [9]54例儿童无痛肠镜的应用效果分析[J]. 何小城,罗威耀,刘国栋,叶星光. 中国医学创新, 2018(33)
- [10]内镜下黏膜剥切术治疗小儿息肉59例临床疗效分析[J]. 郑晓玲,林海宁,黄正凌,钟世顺,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