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省水泥行业粉尘污染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惠娴,李寿德,杨寰宇,张树伟,王英帆[1](2021)在《同心聚力共谋行业绿色发展(二)——2021年陶粒产业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分会会同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于2021年5月~8月四个月的时间,对全国陶粒轻骨料行业进行了较全面调查研究。涵盖了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相关的产业政策、陶粒生产与应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前景,详细分析了当前全国及重点区域陶粒产业的生产情况,在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应用状况,以及在消纳处置固体废弃物、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提升、产品结构创新、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等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陶粒产量约1620万m3,其中黏土类固废陶粒占比近85%,粉煤灰煤矸石陶粒近5%。
孟文俊[2](2021)在《助推并引领连续搬运装备不断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连续输送技术专业邀请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的专家学者,专门针对圆管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和未来,于2021年8月在上海召开圆管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研讨会,多个高质量高水平报告以具体的圆管带式输送机项目为背景进行主题研讨,开展技术交流,参会人员将各抒己见,提供解决方案,为提高我国圆管带式输送机的水平和竞争力共谋发展。
石浩宇[3](2021)在《基于“去碳”理念下的节能景观设计手法研究》文中指出
宋柏君[4](2021)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刀阔斧的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乡村特色旅游和绿色农业成为了时下的热潮。“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乡村道路作为乡村风貌的“骨骼”,是联系乡村内部和外部的重要渠道。提升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是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乡村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乡村道路景观存在着管理缺失,均质化严重,质量偏低等问题。乡村道路景观是展现乡村文化风貌的前沿展廊,对于当地农民和乡镇政府来说,良好的乡村道路景观能有效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对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生态和谐的乡村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和提升策略研究值得深入探索。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首先辨析了乡村道路景观的相关概念,对道路和景观类型进行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乡村道路类型;再分别对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反思我国乡村道路景观现状问题。(2)通过融合景观生态学、视觉设计理论、景观美学、生态网络学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归纳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功能和设计原则。从线性布局、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探讨不同立境下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加强乡村道路与周边环境的联系。(3)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分析了马鞍山市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发展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博望区具有典型性功能的县乡道的调研研究发现:博望区乡村公路发展中存在视觉景观单薄,植被丰富度低,竖向设计受限,缺乏管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对乡村道路景观进行提升设计,将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成为融于自然,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廊,为乡村发展提供契机。
霍方程[5](2020)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意味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无废城市”的号召,抓住“无废城市”的建设时机,有必要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单独进行核算,实施合理的管控,而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管控的重要前提是能够对其环境成本构建一个完善的核算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将自身产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水泥企业作为建筑建材业,环境成本支出占总成本比重较大,但当前水泥企业的核算方法较为简单,仍采用传统成本的方法核算产品成本,以单一数量关系为动因分配产品成本的这种不科学的核算方式,导致产品成本核算结果不够准确。作为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作业成本法不仅能合理的分摊期间成本,反映成本动因,同时增大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更全面的反映了环境成本。所以通过构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新体系,有助于针对性的解决传统成本法下环境成本进行简单归集的缺点,为管理者降低环境成本做出的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X水泥企业构建一种新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以及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线、相关数据的详尽获取,为本篇论文研究奠定了基础。首先对X水泥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介绍,并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从而引出其需要核算的环境成本项目;其次通过对X水泥企业现阶段产品成本的核算现状以及相关环境成本项目账务处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当前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X水泥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该企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基于作业成本法构建X水泥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根据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保障X水泥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和办法,对其他水泥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时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辉汝[6](2020)在《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研究 ——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耗巨大,这其中煤炭消耗总量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就直接导致了煤炭物流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因此建立好、发挥好、利用好煤炭绿色物流系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这不仅仅是中央经济工作的要求,也是铁路部门、环保部门、煤运企业贯彻落实关乎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将煤炭物流与绿色物流相结合,来探究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优化路径,为政府及企业制定政策、实施煤炭绿色物流提供决策参考。首先,从已有的煤炭物流系统出发,按照绿色物流基本原理,对传统的煤炭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分析,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运作模式,包括生产绿色化、加工绿色化、存储绿色化、运输绿色化、回收绿色化五个子环节,并介绍了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各环节的特点及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模型。然后对煤炭绿色物流系统建立综合量化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满足企业利润目标、客户满意目标同时、兼顾社会环保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算法设计,来探索企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优解。最后,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淮北矿业集团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给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政策建议。该论文有图38幅,表11个,参考文献52篇。
方传棣[7](2019)在《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区域之一,同时还是我国矿产资源供给区域之一。1949年以来,资源供应保障一直是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主基调,矿业产值及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然而,该区域长期过量的矿产开发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如何在环境约束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议题。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已明确。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大国担当,而且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因此,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下,如何建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促进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何种趋势;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效应等,是需要展开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定量分析的文献较为丰富,主要通过“耦合”模型对其进行模拟与评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梳理和总结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的现状特征,应用VAR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的相互作用程度,深入理解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的耦合关系。第二,对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应用加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探索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耦合关系。第三,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情景分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并进行分地区的协调水平及发展趋势分析与讨论。第四,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估算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并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大,而矿产资源开发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10个冲击期内矿产资源开发平均解释了经济发展5.98%的预测方差,经济发展解释了矿产资源开发79.05%的预测方差。表明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逐步由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第二,矿产资源开发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环境影响仍需高度重视,同时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具有差异性。计算得出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值为0.36,评价等级为较差。其中,上海市的评价值为1.00,评价等级为良好;安徽省的评价值为0.47,评价等级为一般;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评价值分别为0.39、0.35、0.37、0.24、0.38、0.35,评价等级为较差;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评价值分别为0.15、0.15、0.11,评价等级为极差。第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大保护”情景下,与经济优先情景相比2016年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与之相似,2017年高出0.02,约高3.38%;预测到2025年较2018年增长0.04,涨幅6.34%,年均涨幅0.93%,较2025年经济优先情景高出0.06,约高9.82%。第四,矿产资源开发对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得出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收益水平和集约水平每上升1%,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别上升0.112%、0.149%、0.022%,产量水平每上升1%,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0.1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空间结构,减少布局性风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矿业城市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严格实行限采区限采制度,高污染和保护性矿种限量开采;推进矿山清洁化、集约化发展,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流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李佩怡,淦茜瑶,杨鹏,武阳[8](2018)在《安徽省水泥企业能耗及节能潜力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历年来数据分析,对我国近年来水泥行业的能耗能效进行评估,概括了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论述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节能技术手段,对优化水泥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段江[9](2016)在《基于政府视角的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是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林县的发展重点是以生态环境为支撑的旅游业,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石林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重要工作。然而,石林县建材工业企业存在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治理不到位、环保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环保行政审批落实不到位、排污费征收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集中治污尚未形成的问题,废气、废水、固废污染严重。同时,石林县政府开展建材工业污染治理中未能有效发挥政府环境管制职能,致使污染治理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建材工业污染问题对石林县旅游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论文基于石林县建材工业企业污染现状,调查建材企业污染治理措施,县政府对建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总结了石林县建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结合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理论,分析出石林县建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原因:企业自身原因包括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管护不到位、固废综合利用价值较低、建材企业分布小散乱;政府层面原因包括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力、行政管理低效,环境监管失位、经济手段单一且不规范、资源综合利用协调管理缺位、集中治污支持引导力度小。通过对原因分析,提出石林县政府建材工业污染治理对策:首先,通过制定行业专项规划、依托资源分行业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成立全县建材行业协会等方式引导建材工业规范发展;其次,通过严格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管、丰富并规范经济手段、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协调管理力度以及引导建材工业集聚发展,加强区域集中治污设施建设等措施完善政府环境管制职能。
胡亚廷[10](2016)在《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管理措施与环境监控计划探讨》文中认为指出了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是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了解宣城市水泥行业各企业发展历程和主要环境影响特征,提出了宣城市水泥行业应采取严格准入制度、优化厂址选择、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履行环境监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等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的建议,以期提高宜城市水泥行业相关管理的质量。
二、安徽省水泥行业粉尘污染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水泥行业粉尘污染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同心聚力共谋行业绿色发展(二)——2021年陶粒产业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3.2产品应用领域 |
2.3.2.1工程建设用陶粒 |
2.3.2.2水处理领域用陶粒 |
2.3.2.3隔声、吸音工程用陶粒 |
2.3.2.4装饰工程用陶粒 |
2.3.2.5其他应用 |
2.4重点区域陶粒产能情况 |
2.4.1长三角地区 |
2.4.2广东省 |
2.4.3安徽省 |
2.4.4湖南、湖北 |
2.4.5重庆和四川 |
2.4.6京津冀地区和山东省 |
2.4.7东北地区 |
2.4.8西北、内蒙古和山西 |
2.4.9其他地区 |
2.5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 |
2.5.1单线生产能力与总体规模显着增大 |
2.5.2更加注重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
2.5.3精准计量和自动控制技术得到重视 |
2.5.4生产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
2.5.5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 |
2.6技术研发与技术支撑 |
2.6.1技术研发 |
2.6.2产业标准 |
3 产业发展前景 |
3.1 建筑用轻骨料市场需求 |
3.1.1 建筑业总体需求 |
3.1.2 砂石骨料市场情况 |
3.1.3 陶粒轻骨料制品、预制构件市场需求 |
3.2 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
3.2.1 产业规模小、体量小 |
3.2.2 原材料的多样性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 |
3.2.3 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建筑市场需求 |
3.2.4“双碳”政策背景下燃料将成为发展桎梏 |
3.2.5 节能降耗将成为企业的内生动力 |
3.2.6 标准化建设成为产业的刚性需求 |
3.2.7 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刻不容缓 |
3.3 产业发展前景建议 |
4 结语 |
(2)助推并引领连续搬运装备不断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理论推动实践 |
坚守初心推动行业发展 |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
节能提效推动绿色智能发展 |
(4)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辨析 |
1.1.1 景观与景观设计 |
1.1.2 乡村道路 |
1.1.3 乡村道路景观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1.2.2 国内研究概述 |
1.3 乡村道路景观现存问题 |
1.3.1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
1.3.2 配套设施方面 |
1.3.3 植物景观方面 |
1.3.4 管理维护方面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2.3.1 研究内容 |
2.3.2 研究创新点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检索查阅法 |
2.4.2 交叉学科法 |
2.4.3 比较分析法 |
2.4.4 实践检验法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 |
3.1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1.2 生态网络理论 |
3.1.3 景观美学理论 |
3.1.4 视觉设计理论 |
3.2 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
3.2.1 硬质景观要素 |
3.2.2 软质景观要素 |
3.2.3 人文景观要素 |
3.3 乡村道路景观功能 |
3.4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
3.4.1 整体性原则 |
3.4.2 以人为本原则 |
3.4.3 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
3.4.4 可持续原则 |
3.4.5 生态建设原则 |
3.5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
3.5.1 乡村道路景观的线性布局 |
3.5.2 乡村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
3.5.3 乡村道路景观植物营造 |
第四章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
4.1 项目概况 |
4.1.1 区位概况 |
4.1.2 规划范围 |
4.2 现状概况 |
4.2.1 澄湖路现状概况 |
4.2.2 薛向路现状概况 |
4.2.3 长裕路现状概况 |
4.2.4 护林路现状概况 |
4.2.5 石臼湖路现状概况 |
4.2.6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特征及现状总结 |
4.3 设计目标及原则 |
4.3.1 设计目标 |
4.3.2 设计原则 |
4.4 澄湖路(X008)道路景观设计 |
4.4.1 规划范围 |
4.4.2 设计策略 |
4.5 典型性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
4.5.1 薛向路(山地道路)景观设计 |
4.5.2 长裕路(产业连接道路)景观设计 |
4.5.3 护林路(生态防护道路)景观设计 |
4.5.4 石臼湖路(旅游风景道路)景观设计 |
4.6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
4.6.1 节点一——梅落缤纷 |
4.6.2 节点二——湖光山色 |
4.6.3 节点三——林舒风清 |
4.7 乡村道路景观网络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基于作业成本法的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环境成本定义方面的研究 |
1.3.2 环境成本分类方面的研究 |
1.3.3 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 |
1.3.4 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方面的研究 |
1.3.5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
2.1.1 传统成本法 |
2.1.2 作业成本法 |
2.1.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 |
2.2 环境成本的相关内容 |
2.2.1 环境成本的概念 |
2.2.2 环境成本的分类 |
2.2.3 环境成本的相关理论 |
第3章 水泥企业基本生产线及环境成本分析 |
3.1 水泥企业基本生产线分析 |
3.1.1 水泥熟料生产线分析 |
3.1.2 砂石骨料生产线分析 |
3.1.3 水泥企业主要环境污染物 |
3.2 水泥企业环境防治措施介绍 |
3.3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构成 |
3.4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特征 |
3.5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管控现状 |
3.5.1 环境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
3.5.2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缺陷 |
3.5.3 缺乏环境成本的事前预算 |
第4章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目标企业及生产流程简介 |
4.1.1 X水泥企业基本信息 |
4.1.2 X水泥企业业务概况 |
4.2 X水泥企业内部生产工艺分析 |
4.3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
4.3.1 X水泥企业环境相关成本项目 |
4.3.2 涉及的会计科目 |
4.3.3 环境相关成本项目的会计处理 |
4.3.4 传统成本法下X水泥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核算结果 |
4.4 X水泥企业当前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4.4.1 不能反映生产过程与环境成本的联系 |
4.4.2 不能体现环境成本产生的原因 |
4.4.3 不能准确核算产品的环境成本 |
4.4.4 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合理管控 |
第5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构建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5.1 构建作业成本法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5.1.1 构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
5.1.2 构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可行性 |
5.2 X水泥企业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5.2.1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 |
5.2.2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 |
5.2.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环境成本核算过程 |
5.3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科目的设置及会计处理 |
5.3.1 设置环境成本会计科目 |
5.3.2 发生环境成本时的会计处理 |
5.3.3 环境成本信息报告编制 |
5.4 作业成本法下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分析 |
5.4.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下核算效果分析 |
5.4.2 环境成本库分析 |
5.4.3 环境作业动因分析 |
5.5 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预期效果分析 |
5.5.1 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
5.5.2 及时掌握企业环境成本的问题 |
5.5.3 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 |
第6章 X水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建议 |
6.1 阻碍因素 |
6.1.1 环境成本缺乏独立核算 |
6.1.2 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 |
6.1.3 缺乏全面的环境成本管理人才 |
6.2 建议 |
6.2.1 建立独立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
6.2.2 实现部门间的人才输送 |
6.2.3 引入不同专业人才,设置环境管理部 |
6.2.4 将EPR管理系统与作业成本法有效结合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研究 ——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绿色物流理论 |
2.2 煤炭绿色物流 |
2.3 煤炭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分析 |
3.1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定性分析 |
3.2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组成 |
3.3 煤炭绿色生产 |
3.4 煤炭绿色加工 |
3.5 煤炭绿色存储 |
3.6 煤炭绿色运输 |
3.7 煤炭绿色回收 |
3.8 本章小结 |
4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综合量化模型研究 |
4.1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综合量化模型研究思路 |
4.2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综合量化模型 |
4.3 模型求解及算法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以淮北矿业集团煤炭绿色物流系统为例 |
5.1 集团简介 |
5.2 集团物流发展现状 |
5.3 矿区煤炭绿色物流取送车方式的优化 |
5.4 集团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综合量化分析 |
5.5 政策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 |
6.2 创新点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
1.2.2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
1.2.3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
1.2.4 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现状 |
1.2.5 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论文工作量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与定量分析方法 |
2.1 概念界定 |
2.1.1 耦合 |
2.1.2 协调和协调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矿产资源经济理论 |
2.2.2 环境经济与环境影响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
2.2.5 系统科学理论 |
2.3 定量分析方法 |
2.3.1 向量自回归分析方法 |
2.3.2 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 |
2.3.3 空间自回归与空间误差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
3.1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与矿业发展 |
3.1.1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
3.1.2 长江经济带矿业发展特征 |
3.2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耦合关系分析 |
3.2.1 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 |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2.3 向量自回归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
4.1 长江经济带环境现状与矿区环境现状分布 |
4.1.1 长江经济带总体环境现状 |
4.1.2 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现状分布 |
4.2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识别 |
4.3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耦合关系分析 |
4.3.1 空间占用影响 |
4.3.2 污染排放影响 |
4.3.3 土壤环境影响 |
4.3.4 地质环境影响 |
4.3.5 综合环境影响及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 |
5.1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
5.1.1 耦合协调度测算 |
5.1.2 耦合协调度预测 |
5.2 情景设置 |
5.3 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
5.3.1 指标体系 |
5.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4 耦合协调度分析 |
5.4.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
5.4.2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
5.5 耦合协调度预测及情景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与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
6.1 空间相关性分析 |
6.1.1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
6.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6.1.3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6.2 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
6.2.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6.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6.2.3 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
7.1 优化空间结构 |
7.2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7.3 推动矿业城市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
7.4 严格实行限采制度 |
7.5 推进矿山清洁化和集约化发展 |
7.6 建立流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现状汇总表 |
附录2 长江经济带矿区与禁止开发区重叠情况汇总表 |
附录3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经济指标数据 |
附录4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指标数据 |
附录5 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指标数据 |
(8)安徽省水泥企业能耗及节能潜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行业产能及排放情况 |
1.1 水泥行业产能及能耗情况 |
1.2 我国水泥行业排放 (包括CO2和其他污染物) |
1.3 安徽省内水泥企业状况 |
2 我国水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3 节能减排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
4 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
5 结语 |
(9)基于政府视角的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内政府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研究综述 |
1.5.2 国外政府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研究综述 |
2 工业污染治理研究理论基础 |
2.1 庇古税理论 |
2.2 科斯定理 |
2.3 政府环境管制理论 |
3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现状 |
3.1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现状 |
3.1.1 石林县建材工业基本情况 |
3.1.2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
3.2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现状 |
3.2.1 建材工业企业治污现状 |
3.2.2 政府治理建材工业企业污染的措施 |
4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 |
4.1.1 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治理不到位 |
4.1.2 环保违法行为普遍存在 |
4.1.3 环保行政审批落实不到位 |
4.1.4 排污费征收不合理 |
4.1.5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 |
4.1.6 集中治污尚未形成 |
4.2 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原因分析 |
4.2.1 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
4.2.2 政府层面原因分析 |
5 基于政府视角的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对策 |
5.1 引导建材工业规范发展 |
5.1.1 制定行业专项规划 |
5.1.2 依托资源分行业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
5.1.3 成立建材行业协会 |
5.2 完善政府环境管制职能 |
5.2.1 严格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 |
5.2.2 强化行政执法监管 |
5.2.3 丰富并规范经济手段 |
5.2.4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协调管理力度 |
5.2.5 引导建材工业集聚发展,加强区域集中治污设施建设 |
6 结论 |
附录 石林县建材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调查问卷(结果汇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管理措施与环境监控计划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宣城市主要水泥产业 |
3 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影响的特征 |
3.1 矿山石灰石开采影响 |
3.2 水泥熟料生产影响 |
3.2.1 废气 |
3.2.2 废水 |
3.2.3 噪声 |
3.2.4 固体废物 |
3.3 水泥粉磨站影响 |
3.3.1 废气 |
3.3.2 废水 |
3.3.3 噪声 |
3.3.4 固废 |
4 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拟定 |
4.1 环境管理措施 |
4.1.1 严格准入制度 |
4.1.2 优化厂址选择 |
4.1.3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4.1.4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 |
4.1.5 执行环境管理制度 |
4.1.6 履行环境监理要求 |
4.2 环境监控计划 |
5 结论与建议 |
四、安徽省水泥行业粉尘污染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同心聚力共谋行业绿色发展(二)——2021年陶粒产业调研报告[J]. 李惠娴,李寿德,杨寰宇,张树伟,王英帆. 砖瓦, 2021(12)
- [2]助推并引领连续搬运装备不断高质量发展[J]. 孟文俊. 起重运输机械, 2021(14)
- [3]基于“去碳”理念下的节能景观设计手法研究[D]. 石浩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4]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D]. 宋柏君.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5]基于作业成本法的X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 霍方程.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7)
- [6]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研究 ——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D]. 陈辉汝.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方传棣.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8]安徽省水泥企业能耗及节能潜力调查研究[J]. 李佩怡,淦茜瑶,杨鹏,武阳. 山西建筑, 2018(13)
- [9]基于政府视角的石林县建材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研究[D]. 段江. 云南大学, 2016(05)
- [10]宣城市水泥行业环境管理措施与环境监控计划探讨[J]. 胡亚廷. 绿色科技,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