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拿大莱特铁矿山选矿厂(论文文献综述)
代振鹏[1](2016)在《VUV/air降解乙硫氮和苯甲羟肟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传统工艺存在的局限性使其对选矿废水中的有机药剂处理效果已达不到预期要求,基于此,本文采用改进的高级氧化法—真空紫外/空气法(VUV/air)对乙硫氮和苯甲羟肟酸两种选矿废水中的目标污染物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降解条件,同时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VUV/air法降解目标污染物的行为,并对反应过程中VUV/air法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机理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分别研究了VUV、VUV/air和VUV/O3在同等条件下对两种目标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乙硫氮和苯甲羟肟酸均有降解效果,并均表现为VUV/O3>VUV/air>VUV,由于VUV/O3和VUV/air的降解效果接近,从处理成本角度考虑,本文确定对VUV/air降解方法进行深入研究。(2)在VUV/air降解两种目标污染物的实验中,均考察了紫外线强度、溶液pH、曝气量、溶液初始浓度及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降解条件。研究发现紫外线强度均对降解效果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乙硫氮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模拟废水,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溶液pH值为3,曝气量为0.6 L/min,反应时间为10 min,此时降解率可达到97.58%。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各主要因素对降解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pH>曝气量。6种共存阴离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SiO32->HCO3->SO42->NO3->CO32->Cl-,且6种阴离子对反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于苯甲羟肟酸初始浓度为30 mg/L的模拟废水,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溶液pH为4,曝气量为0.6 L/min,反应时间为120 min,此时降解率可达到78.89%。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各主要因素对降解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浓度>反应时间>曝气量>pH。5种共存阴离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SiO32->HCO3->CO32->SO42->Cl-,其中前3种离子对反应均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后2种表现为促进作用。(3)VUV/air降解两种目标污染物行为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t/C0)=-kt。在分析降解机理时发现,在降解乙硫氮时直接光降解起主要作用,羟基自由基起次要作用;而在降解苯甲羟肟酸时直接光降解及羟基自由基均起主要作用。反应过程中两种目标污染物均不能直接被氧化生成CO2和H2O等小分子,而是先被分解成其他小分子中间产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中间产物也不断被降解。
刘奕捷[2](2014)在《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节能问题也提上日程,尤其是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工业企业。工业企业节能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心的热点议题,分析并确定对企业节能行为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将节能从理论向实践引导,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最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工业企业节能的研究,多数文献对节能的研究立足于宏观角度,从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角度研究节能问题,而立足于企业层面的、以微观角度研究节能问题的文献并不多。本文着眼于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影响企业节能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工业企业采取节能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外部微观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主体环境三个层面出发,识别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加强企业节能行为的政策性建议,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界定工业企业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能源管理的起源、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以及企业节能路径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现状,为探讨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奠定文献基础。(2)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企业计划行为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以及影响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对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具有影响的三方面因素,并通过首都钢铁集团的节能历程补充和验证上述三大因素对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为下文进一步分析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取企业节能行为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确定8个影响因素以及41个观测变量,并阐述了研究数据得来的科学性与研究方法的可靠性。(4)本研究借助SPSS软件和AMOS软件,利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经典统计分析工具,对影响企业节能行为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外部微观环境因素以及企业自身主体因素进行确定并验证,并探究了影响因素对企业节能行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为我国用能企业实现节能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框架。
刘琳[3](2014)在《金属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选矿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在讨论选矿废水的来源、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废水中所含的成分,主要介绍了废水中胶体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酸碱度、氰化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要的介绍了选矿废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浩[4](2013)在《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是地球不可或缺的组成之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形势下,实现选矿废水最大程度的回用是每个矿山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消除选矿尾水在回用时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本文以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为研究对象,对尾水组分与性质,以及返回使用时硫化铅锌矿的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尾水中各组分与硫化铅锌矿物的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气浮法有效地对尾水进行了处理并返回使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ICP检测、单矿物浮选试验等方法,考察了选矿尾水的组分和性质,并根据其对硫化矿浮选影响的不同分为三类:影响较小组分,包括Na+、K+、Ca2+、Mg2+、AlO2和SO42-;有益于浮选组分,包括Cu2+、Pb2+和油酸钠;抑制浮选组分,包括Zn2+、Fe2+和六偏磷酸钠。通过模拟尾水矿石浮选试验、pH对比试验、人工混合矿试验,考察了无机组分对实际矿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尾水中无机组分对硫化矿物浮选无明显不利影响。通过TOC分析、红外光谱检测、夹带试验以及实际矿石浮选等手段,考察了油酸钠与硫化锌矿的作用机理。试验表明,油酸钠可以在闪锌矿和脉石矿物表面无选择性吸附,导致脉石矿物夹杂上浮,恶化硫化矿浮选。通过气浮时间试验、ICP检测以及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等,考察了气浮法对尾水处理和回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气浮法能够有效除去尾水中油酸钠。尾矿水气浮60分钟后TOC脱除率达93.33%,经气浮法处理后的尾水可直接返回流程使用,浮选锌矿回收率从34.26%提高至45.14%,品位从16.77%提高至23.03%。
赵新振[5](2008)在《基于遥感的矿区植被恢复调查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大孤山矿区为研究区域,以林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支撑下,进行了矿区植被现状的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取得的最主要成果包括1、矿区多光谱波段的选择方法的改进。对TM的多光谱的7个波段进行波谱特征分析,计算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有关理论(相关矩阵,方差,以及OIF公式)进行分析、挑选出适合试验地使用的波段组合345波段。2、对TM30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和cbers-2卫星的3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在几种主要的融合方法中选择出适合的Brovey方法对两种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使融合得到图像既有TM的波谱特性信息又使影像具有cbers-2全色波段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后面的遥感影像解疑区划。3、经过外业调查验证,建立了基于GIS的鞍山大孤山矿区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为今后矿区植被的数字化、计算机自动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数据库。4、应用1998和2007年的两期遥感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1998-2007期间矿区地类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变化类型。5、由GIS支持下对矿区不同影响区(重度影响区、中度影响区、轻度影响区)内的地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影响。并且利用GIS生成矿区林地按健康等级、灾害类型分布的地理专题图。试验结果表明,将RS与GIS运用于矿区植被覆盖和林地本底调查,同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大大减少野外调查工作量,提高了效率,结合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可以实现多层次的综合多因素的林地因子和植被状况等多种因子快速方便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应用效率,并可将各种分析结果以图像的方式直观的显现出来,便于矿区林地经营等各方面的设计规划应用。将过去的调查零散,多重复的工作集成化系统化。针对我国林业上长期以来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下、各项工作单独开展、重复工作、信息难以及时共享、技术落后的现状,本研究对于促使林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应用价值。
胡春融,杨凤,杨廻春[6](2006)在《黄金选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近年来,黄金选冶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常规矿石和难处理矿石选冶技术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文中详细论述了破碎磨矿、重选、浮选、氰化、金银精炼等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同时论述了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等难选冶矿石预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侯振才,安琴,胡德斌[7](1998)在《黑色金属矿山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文中指出 一、我国黑色金属矿山发展现状建国以来,我国的黑色金属矿山得到蓬勃的发展。铁矿石产量由1949年的59万吨提高到1995年的2.619亿t,增长了443倍。1995年,全国铁矿石原矿是2.619亿t,其中国有矿山企业产量为1.098亿砘,占41.9%;地方国有矿山企业为0.365亿t,占13.9%;集体、个体及系统外企业为1.156亿砘,占44.2%。目前已建成重点矿山40座(露天铁矿20座,地下铁矿14座),地方国有铁矿205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1462个,选矿厂已由建国前的2座小选厂和1座破碎厂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座大小选厂,年处理矿石能力1.5亿t。其中重点铁矿选厂34个,年处理矿石量1.17亿t,约占全国铁矿总厂总处理能力的80%。
黎小玲[8](1994)在《简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压浸出黝铜矿精矿的研究[英刊《矿物工程》报道]葡萄牙苏必利尔技术大学工程系和英国皇家矿业学院矿物资源工程系共同对高压浸出黝铜矿精矿问题进行了研究。黝铜矿和砷黝铜矿,在矿物族里通常被称为黑色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通常与铜矿石伴生或混杂在铜精矿中。它们可以作为其他有价金属的重要资源。然而,这两种矿物中锑、砷和汞的含量非常高,因而由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采用火法冶金处理富含上述矿物的铜精矿
路易斯·J·卡布里,沈崑[9](1988)在《贵金属矿物学的新进展及其在选冶方面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 一、序言我还清楚记得1967年在首届加拿大矿物协会年会上听到已故的汉斯·弗洛伯格博士所作的开幕词。汉斯·弗洛伯格是一位采矿工程师,就读于着名的弗莱堡采矿专科学院。该院校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矿物学作为培训采矿系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他对于北美的采矿工程师和地质学家通常对矿物学缺乏兴趣感到奇怪,尤其是因为矿物学能向他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他用亲身实例说明,在进行广泛的勘探项目中,由于未
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家组[10](1983)在《第十四届国际选矿会议论文评述》文中指出 本届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Sheratoncentre hotel饭店召开。正式会议自1982年10月17日到10月23日止共七天。会后由加拿大矿冶学会(CIM)组织与会代表参观选矿厂。参观时分为安大略省北部地区的镍、铜、锌、铀、金矿选厂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铜、鲴、铅、锌选厂两条线路。(原来还有魁北克省的铁矿选厂和萨斯卡吞、阿伯特地区的钾盐、铀矿、沥青砂矿两条线路,后因故取消。)分别同时进行。
二、加拿大莱特铁矿山选矿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莱特铁矿山选矿厂(论文提纲范文)
(1)VUV/air降解乙硫氮和苯甲羟肟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浮选药剂综述 |
1.2.1 浮选药剂定义 |
1.2.2 浮选药剂分类 |
1.3 乙硫氮简介 |
1.4 苯甲羟肟酸简介 |
1.5 浮选药剂对环境的危害 |
1.6 国内外对选矿废水中浮选药剂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1.6.1 自然降解法 |
1.6.2 酸碱中和法 |
1.6.3 混凝沉淀法 |
1.6.4 化学氧化法 |
1.6.5 吸附法 |
1.6.6 生物法 |
1.6.7 人工湿地法 |
1.7 高级氧化技术 |
1.7.1 Fenton氧化法 |
1.7.2 UV/O_3氧化法 |
1.7.3 光催化氧化法 |
1.7.4 VUV光降解氧化法 |
1.8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9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10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装置 |
2.1.2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分析方法 |
2.3.1 药剂浓度的测定 |
2.3.2 COD的测定 |
2.3.3 TOC的测定 |
2.4 计算方法 |
第三章 VUV/air降解模拟废水中乙硫氮的研究 |
3.1 乙硫氮的自降解实验 |
3.2 不同方法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及比较 |
3.3 影响因素 |
3.3.1 紫外线强度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影响及比较 |
3.3.2 溶液pH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影响及比较 |
3.3.3 曝气量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影响及比较 |
3.3.4 溶液初始浓度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影响及比较 |
3.3.5 共存阴离子对乙硫氮降解效果影响及比较 |
3.4 正交实验 |
3.5 动力学研究 |
3.5.1 初始浓度的影响 |
3.5.2 溶液p H的影响 |
3.6 机理分析 |
3.6.1 降解机理的确定 |
3.6.2 紫外-可见(UV-Vis)光谱分析 |
3.6.3 降解过程中COD的变化规律 |
3.6.4 降解过程中ORP的变化规律 |
3.6.5 降解过程中TOC的变化规律 |
3.6.6 降解产物分析推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UV/air降解模拟废水中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
4.1 不同方法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及比较 |
4.2 影响因素 |
4.2.1 紫外光强度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影响 |
4.2.2 溶液pH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影响 |
4.2.3 曝气量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影响 |
4.2.4 溶液初始浓度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影响 |
4.2.5 共存阴离子对苯甲羟肟酸降解效果影响 |
4.3 正交实验 |
4.4 动力学研究 |
4.4.1 初始浓度的影响 |
4.4.2 溶液p H的影响 |
4.5 机理分析 |
4.5.1 降解机理的确定 |
4.5.2 紫外-可见(UV-Vis)光谱分析 |
4.5.3 降解过程中COD的变化规律 |
4.5.4 降解过程中OPR的变化规律 |
4.5.5 降解过程中TOC的变化规律 |
4.5.6 降解产物分析推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微波消解法测定COD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构架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构建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工业企业内涵 |
2.1.2 工业企业外延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关于节能的研究进展 |
2.2.2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 国内文献综述 |
2.3.1 国内有关节能的研究进展 |
2.3.2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制约因素研究 |
2.3.3 实现企业节能的路径分析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理论研究 |
3.1 工业企业自主节能的理论分析 |
3.1.1 计划行为理论 |
3.1.2 经济外部性理论 |
3.1.3 公共物品性理论 |
3.1.4 规模经济理论 |
3.2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基础 |
3.2.1 政府管制理论 |
3.2.2 公众参与理论 |
3.2.3 技术进步理论 |
3.2.4 竞争理论 |
3.2.5 消费者理论 |
3.2.6 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工业企业环境 |
4.2 影响因素假设 |
4.2.1 工业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 |
4.2.2 工业企业外部微观环境因素 |
4.2.3 工业企业自身主体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首都钢铁集团节能影响因素对节能行为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
5.1 首都钢铁集团的成长历程和规模 |
5.2 首都钢铁集团节能现状 |
5.2.1 首都钢铁集团能源管理现状 |
5.2.2 首都钢铁集团生产运作过程节能现状 |
5.3 首都钢铁集团节能现状影响因素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6.1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中变量分析与指标选择 |
6.1.1 被解释变量 |
6.1.2 解释变量 |
6.2 问卷设计 |
6.3 数据收集 |
6.4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4.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6.4.2 企业节能行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5 研究方法的设计 |
6.5.1 逻辑顺序与研究方法确定 |
6.5.2 结构方程模型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业企业节能行为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研究与结果讨论 |
7.1 因子分析 |
7.1.1 因子检验 |
7.1.2 因子提取 |
7.1.3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7.2 相关分析 |
7.2.1 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与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相关分析 |
7.2.2 相关分析结论 |
7.3 结构方程模型 |
7.3.1 构建初始模型 |
7.3.2 初始 SEM 模型检验与修正 |
7.3.3 修正 SEM 评估 |
7.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小结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论文存在的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3)金属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矿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
1.1 选矿废水的来源 |
1.2 选矿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2 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2.1 胶体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处理 |
2.2 酸、碱度的处理 |
2.3 氰化物的处理 |
2.3.1 碱性氯化法 |
2.3.2 酸化回收法 |
2.3.3 生物降解法 |
2.3.4 硫酸锌法 |
2.3.5 自然净化法 |
2.3.6 离子交换法 |
2.3.7 液膜法 |
2.3.8 电解氧化法 |
2.3.9 Helmo法[6] |
2.3.1 0 过氧化氢法 |
2.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
2.4.1 中和沉淀法 |
2.4.2 硫化物沉淀法[5] |
2.4.3 吸附法 |
2.4.4 铁氧体法 |
2.4.5 膜分离技术 |
2.4.6 人工湿地法[24] |
3 选矿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
(4)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 |
1.1.1 水资源概况 |
1.1.2 水污染概况 |
1.2 选矿厂废水形成及危害 |
1.2.1 铅锌矿选矿废水形成与特点 |
1.2.2 选矿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1.2.3 选矿废水对浮选的影响 |
1.3 选矿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1.3.1 气浮法 |
1.3.2 吸附法 |
1.3.3 混凝沉淀法 |
1.3.4 酸碱中和法 |
1.3.5 化学沉淀法 |
1.3.6 生物法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试验原料、药剂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原料 |
2.1.1 单矿物试样 |
2.1.2 实际矿石 |
2.1.3 选矿尾水 |
2.2 仪器设备 |
2.3 试验药剂 |
2.4 试验方法 |
2.4.1 浮选试验 |
2.4.2 吸附量测试 |
2.4.3 ICP离子浓度分析 |
2.4.4 TOC分析 |
2.4.5 红外光谱分析 |
3 氧化锌矿选矿尾水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影响的研究 |
3.1 氧化锌矿选矿尾水水质分析 |
3.2 氧化锌矿尾水对铅锌矿浮选的影响 |
3.3 矿物基本浮选行为 |
3.3.1 pH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3.3.2 捕收剂浓度对矿物可浮性影响 |
3.4 选矿尾水的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
3.4.1 主族元素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
3.4.2 副族元素组分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
3.4.3 有机物对闪锌矿、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
3.5 模拟尾水实际矿石试验 |
3.6 小结 |
4 尾水组分对铅锌矿浮选影响机理研究 |
4.1 尾矿水中无机组分在铅锌矿浮选过程中影响研究 |
4.1.1 磨矿前后pH对比试验 |
4.1.2 六偏磷酸钠对人工混合矿影响 |
4.2 油酸钠在闪锌矿浮选过程中的机理研究 |
4.2.1 油酸钠在闪锌矿表面吸附分析 |
4.2.2 油酸钠在闪锌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4.2.3 油酸钠对闪锌矿浮选夹带影响评估 |
4.3 油酸钠对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
4.3.1 油酸钠对人工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
4.3.2 扫选对油酸钠浮选锌矿的影响 |
4.4 小结 |
5 气浮法去除油酸钠试验研究 |
5.1 气浮时间对选矿尾水中油酸钠去除率试验研究 |
5.2 气浮时间对选矿尾水中其他离子组分去除率的影响 |
5.3 处理后尾水对硫化铅锌矿浮选影响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遥感的矿区植被恢复调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遥感综述 |
1.1.1 遥感的涵义 |
1.1.2 遥感原理 |
1.1.3 遥感的发展 |
1.2 GIS 和GPS 在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
1.2.1 GIS |
1.2.2 GPS |
1.3 矿区生态恢复研究概况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区域概况 |
3.2 资料收集整理 |
3.3 图像的几何校正 |
3.3.1 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的选择 |
3.3.2 重采样 |
3.3.3 地形图的校正 |
3.3.4 CBERS-2 全色数据的校正 |
3.3.5 TM 图像的校正 |
3.4 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分析和最佳波段的选择 |
3.4.1 传感器波谱特征分析 |
3.4.2 遥感影像数据统计特征 |
3.4.3 最佳波段组合的选择 |
3.5 遥感影像的融合 |
3.5.1 图像融合的定义 |
3.5.2 图像融合的作用 |
3.5.3 图像融合的分类 |
3.5.3.1 像素级融合 |
3.5.3.2 特征级融合 |
3.5.3.3 决策级融合 |
3.5.4 图像融合的方法 |
3.6 遥感影像的判读区划 |
3.6.1 解译标志建立原则 |
3.6.2 判读解疑标志的建立 |
3.7 验证小班抽样 |
3.8 外业验证调查 |
3.9 精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最佳波段组合的选择 |
4.1.1 遥感影像各波段数据统计特征 |
4.2 最佳波段组合的计算结果 |
4.3 图像融合 |
4.4 矿区判读解疑标志库的建立 |
4.5 调查结果的专题分析 |
4.6 矿区地类变化动态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四、加拿大莱特铁矿山选矿厂(论文参考文献)
- [1]VUV/air降解乙硫氮和苯甲羟肟酸的研究[D]. 代振鹏.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5)
- [2]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刘奕捷. 天津大学, 2014(11)
- [3]金属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刘琳. 科技视界, 2014(11)
- [4]硫化—氧化混合锌矿选矿尾水循环利用研究[D]. 李浩. 中南大学, 2013(05)
- [5]基于遥感的矿区植被恢复调查方法的研究[D]. 赵新振.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3)
- [6]黄金选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胡春融,杨凤,杨廻春. 黄金, 2006(07)
- [7]黑色金属矿山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 侯振才,安琴,胡德斌. 矿产资源开发, 1998(04)
- [8]简讯[J]. 黎小玲. 国外选矿快报, 1994(17)
- [9]贵金属矿物学的新进展及其在选冶方面的意义[J]. 路易斯·J·卡布里,沈崑. 山东地质, 1988(02)
- [10]第十四届国际选矿会议论文评述[J]. 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家组. 国外金属矿选矿, 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