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蘖胺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昶[1](2020)在《三种天然产物的抗喉癌活性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喉癌作为头颈部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头颈部肿瘤中排名第三。喉癌的治疗手段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其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过去20年中,预后并没有显着的改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增加原发性喉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深层次的了解喉癌的发生机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天然产物是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各种结构新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作为化疗使用的天然产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抗喉癌药物是可行的,可以满足化疗发展的医疗需求。本论文采用MTT法筛选出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发现其中柯里拉京(Corilagin)、Aspernolide A和Ozoroalide均显示出较好的抑制喉癌活性;运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进行更加的深入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确定作用于喉癌细胞的活性成分的特异性信号途径和靶点,并选择活体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体外实验活性和机制,为更有效地寻找和开发抗癌中药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柯里拉京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天然没食子酸衍生物柯里拉京是从“药食同源”的余甘子成熟果实(Phmllanthi Fructus)中分离得到的。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柯里拉京对喉癌Hep-2和TU212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喉癌作用,并且对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株HBE毒性不明显。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柯里拉京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喉癌细胞Hep-2和TU212的增殖和迁移,并且抑制裸鼠中喉癌移植肿瘤的生长,且没有明显的毒性迹象。研究了柯里拉京的抗喉癌机制后的结果表明,柯里拉京可以通过上调Bax、cleaved 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下调Bcl-2的表达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柯里拉京可以通过上调cleaved Caspase-12和Caspase-7的表达以及下调GRP78的表达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柯里拉京可以通过下调p-Akt、p-GSK-3和p-Bad的表达抑制Akt通路;柯里拉京可以通过下调p-STAT3的表达抑制STAT3通路,从而抑制人喉癌的增殖。2.Aspernolide A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从喜树根内生真菌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中分离纯化出一种丁内酯次级代谢产物aspernolide A。药理实验结果表明,aspernolide A能明显抑制Hep-2和TU212细胞的生长、迁移和集落成群,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Bax、cleaved Caspase-9、Caspase-3和PARP的表达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Bcl-2的表达下降,提示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磷酸化的STAT3表达降低,提示其凋亡机制可能与STAT3信号通路有关。这些结论表明aspernolide A具有潜在的抗喉癌作用。3.Ozoroalide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从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中提取分离得到化合物ozoroalide,其对人喉癌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性,并且对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没有明显毒性。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p-2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如边缘不规则、粘附能力降低、染色质浓缩等。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下,经过Annexin V-FITC/PI染色后,可以发现ozoroalide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Hep-2细胞凋亡。通过对ozoroalide进一步检测,发现其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对Hep-2细胞株的癌细胞生长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柯里拉京、aspernolide A和ozoroalide均有一定的抗喉癌活性。MTT法为寻找新的抗喉癌药物提供简捷的方法;Western blot法能快速检测抗喉癌信号通路;同时,体外细胞实验与体内动物实验的有益结合,能很好的相互验证抗喉癌活性。
黄政治[2](2019)在《基于肾主骨探讨补肾方药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肾主骨生髓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钙含量、骨密度测定、25羟维生素D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补肾方药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从而给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明确的RA住院及门诊病人,通过骨密度测定,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10mg/周;来氟米特20mg/天;碳酸钙D3片0.5g/天;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ug/天;阿仑膦酸钠片10mg/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补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组成: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茯苓12g、泽泻12g、牡丹皮12g、白术12g、狗脊12g、淫羊藿12g、龟板20g。免煎剂,每天1付,温水冲服,1日2次,疗程12周,治疗2个疗程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抗CCP抗体、骨碱性磷酸酶均较前有所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5羟维生素D、骨密度均较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RA继发OP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能使异常的指标抗CCP抗体、血钙、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密度等有所改善或恢复至正常,且治疗组疗效优于正常组。(2)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程24周以上者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有利于长期用药。
罗彪[3](2019)在《五味消渴除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五味消渴除痹方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印证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及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予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渴除痹方汤剂口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6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均能够降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治疗组改善四肢疼痛、肢体麻木、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的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或者P<0.05)。3.多伦多积分:两组治疗均能降低多伦多积分。治疗组降低多伦多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4.糖代谢指标:两组均能降低FBG、2hPG、HbA1C。治疗组降低FBG、2hPG优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5.神经传导速度:两组均能提高双侧胫神经MCV、双侧腓浅神经SCV。治疗组提高左侧胫神经MCV、右侧腓浅神经SCV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五味消渴除痹方联合甲钴胺能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多伦多积分,能够改善糖代谢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肯定,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金燊懿[4](2019)在《白头翁汤通过阻滞肺腺癌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控微管以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理论。白头翁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痢凉血的功效。本课题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细胞增殖、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等效应出发对白头翁汤的抗肺癌作用进行研究,以期明确白头翁汤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CCK8法对12首经方进行筛选,根据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效果,选择最优的抗肺癌方剂。2.采用H1975、A549肺腺癌细胞株建立体外培养体系,观察白头翁汤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SYBR GREEN、CCK8法、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来检测不同浓度的白头翁汤对H1975、A549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白头翁汤对肺腺癌A549细胞M期相关蛋白如Cyclin B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如Caspase3等蛋白表达的影响。3.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白头翁汤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微管蛋白聚合的影响。4.体内实验通过建立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白头翁汤中剂量组,白头翁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白头翁汤低剂量、白头翁汤中剂量、白头翁汤高剂量灌胃,干预两周,每周测量2次体重和瘤体,评价白头翁汤对肺癌生长的影响。5.将ICR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白头翁汤中剂量组,每组4只,每天灌胃一次,每三天称重一次,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白头翁汤低、中剂量组分别给予白头翁汤灌胃,干预30天后眼球取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评价白头翁汤的安全性。结果1.根据对肺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效果,筛选出白头翁汤。其对肺腺癌细胞H1975、A549的IC50值分别为67μg/ml、38μg/ml。2.白头翁汤能抑制H1975肺腺癌细胞、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可将肺腺癌H1975、A549细胞阻滞在G2/M期;促进肺腺癌细胞凋亡。3.白头翁汤可降低周期相关蛋白如Cyclin B1和凋亡相关蛋白如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4.白头翁汤干预24h后,可影响A549肺癌细胞的微管聚合,细胞骨架明显皱缩。5.动物实验验证白头翁汤体内外给药均可以抑制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发展,并且药物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白头翁汤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CDK1,阻止微管聚合,进而将肺腺癌细胞阻滞于M期;又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8、9和Bcl2的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也可抑制C57/BL6小鼠Lewis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对正常ICR小鼠的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显着影响。白头翁汤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为经方抗肺癌的研究提供思路,丰富了“老药新用”的科学内涵。
张潘[5](2019)在《双斑侧沟茧蜂寄生斜纹夜蛾促进CypD与p53互作诱导寄主血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认为双斑侧沟茧蜂(Microplitisbicoloratus)是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天敌,通过寄生斜纹夜蛾幼虫而抑制寄主血细胞的免疫反应及寄主的生长发育。亲环素D(Cyclophilin D,CypD)属于亲环素蛋白家族,研究表明,哺乳细胞在受到凋亡刺激时,CypD可与p53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为探讨茧蜂寄生斜纹夜蛾过程中,茧蜂病毒诱导寄主血细胞凋亡以抑制其细胞免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凋亡检测、western blot、Co-IP、免疫荧光、基因沉默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等实验检测了寄生前后及茧蜂病毒感染后CypD与p53的表达、互作、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茧蜂的寄生导致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p53、CypD上调及促进CypD与p53相互作用,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激活了 cl-caspase 3,且寄生导致寄主血细胞凋亡的增加。提取茧蜂病毒MbBV感染Spli221细胞24h后,MbBV感染促进了 CypD与p53相互作用,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激活了 cl-caspase 3同时也伴随着细胞凋亡增加。而当用RNAi沉默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CypD可以挽救茧蜂寄生引起的寄主血细胞凋亡。同时,当用CsA抑制或siRNA沉默CypD时,发现,抑制或沉默CypD可以抑制CypD与p53相互作用,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有一定的恢复;且CsA抑制或沉默CypD后,细胞凋亡率显着性下降。以上结果提示,MbBV可能通过促进CypD与p53相互作用来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双斑侧沟茧蜂寄生促进了寄主血细胞CypD与p53相互作用,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激活cl-caspase 3,最终导致寄主血细胞凋亡。该研究为阐明茧蜂寄生抑制寄主斜纹夜蛾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生物防治斜纹夜蛾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丁雅倩[6](2019)在《中西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血液病患者的感染问题关乎化疗或移植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预防、控制和治疗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其他类型血液病更高,尤其是肛周疾病引发的感染在临床中不可忽视,但是目前关于急性白血病儿童肛周疾病治疗的文献报道尚缺乏。由于白血病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在化疗或骨髓抑制期间,粒细胞缺乏,轻微皮肤破溃极易诱发局部乃至全身感染,这就对患儿裂口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实际临床中,西医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种类有限,杀菌消毒制剂和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伤口愈合缓慢和易产生耐药性的缺陷,疗效并不确切。愈合时间对血液病儿童而言是宝贵的,局部问题在发病早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病情得不到控制,住院日期延长就会带来更多院内感染的风险,患儿也不能承担化疗和移植的打击。因此,减轻症状、控制感染、加速愈合是许多血液病科医生和家属共同的诉求。在2年的门诊病例随访观察中,我们发现目前以祛毒二黄汤(以下简称祛黄汤)为主的肛门养护方案,正逐渐代替西医惯用的碘伏、高锰酸钾,贯穿了血液病患者化疗移植前后的肛门保护、症状治疗及感染控制的全部过程,对于白血病儿童肛周重度感染、皮肤溃烂等局部损伤的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对比方面着眼,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特殊人群肛裂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受益度,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在疾病人群、病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均是儿科领域的首次尝试,期望能给急性白血病儿童及家属带来切实的解决办法。目的本研究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感染领域的研究趋势、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梳理、挖掘,分析当前研究概况。再通过临床探索性研究,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为切入点,了解其相关临床特征,观察祛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及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模式下,急性白血病儿童的肛裂在不同时段的愈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突出中药在高危人群急性病症中的治疗作用,以期形成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丰富急性白血病儿童肛周问题领域的文献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四大数据库为数据源,按照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NoteExpress统计出文献年份、期刊及高频关键词分布,再用Excel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研究目的及方法、观察指标、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临床研究部分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对2017年7月1日—2019年1月31日期间于西苑医院肛肠科门诊,及河北燕达道培血液病医院、北京八一儿童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儿童患者进行筛选。再根据暴露因素(是否接受祛黄汤治疗)分组,暴露组治疗方法为祛黄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非暴露组治疗方法为仅接受西药常规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症状特点,并对其用药及治疗后疗效进行随访,以第一次用药治疗时间为起点,停止本队列用药时间为终点,以总有效率、不同时段创面愈合率、疼痛消失时间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运用文献计量学对急性白血病肛周问题的梳理,对近30年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研究趋势:该领域文献量总体不多,经去重及筛选后共检索出65篇文献,其中临床观察38篇,护理基础19篇,病例报告8篇。从1990-2018年研究趋势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尤其2011年以后发文量明显上升。文献发表以期刊为主,占比达95%,但是核心期刊载文量较少。通过对研究内容及高频关键词的统计,急性白血病肛周问题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肛周感染,而处理方法则以护理和预防为主。研究概况:对38篇临床观察类文章进行进一步挖掘,共纳入4095例患者,除外未明确性别分组的文献,男性1906例(56%),女性1481例(44%),男:女=1.28:1;年龄分布跨越1—87岁,本病各年龄层均可发生,但20岁以上人群居多。研究方法以分组对照为主,占比92%;研究目的侧重于治疗(57%)与预防(42%);观察指标与研究目的相关,前3位依次为有效率(48%)、感染发生率(37%)和症状改善度(5%)。对不同年份药物使用情况的趋势进行统计,可见在1990-2006年期间缺乏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文献,但自2007年以后,药物使用种类和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其中杀菌消毒制剂和抗生素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中成药的使用率也较高,但是中药汤剂的使用占比较低。(2)临床研究部分,对48例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的临床特征有了大致了解,并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得出肯定的评价。临床特征:急性肛裂的患儿中,以31例学龄期(7岁以上)的患者居多。男性30例,女性18例,男性:女性为1.66:1。肛裂发生与排便关系中,便秘引起者71%,大便正常者21%,腹泻者8%。裂口位置在前后正中位(6点、12点)者居多,也散见于斜位(5点、7点、9点)。疼痛是儿童肛裂的主要表现,可伴少量出血,或合并感染。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方面,中西医组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西医组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7.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时段痊愈率比较方面,中西医组7天内的痊愈9例,14天内痊愈18例,14天以上痊愈25例;西医组7天内痊愈2例,14天内痊愈4例,14天以上共痊愈5例,两组不同时段的痊愈率比较,7天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天及14天以上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消失时间比较,中西医组为4.00±2.29天,西医组为6.20±2.8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肛周问题的研究虽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体期刊载文量较少,且研究的目标人群大多集中于成年患者,治疗药物以抗生素、杀菌消毒制剂为主,中药在急重症中的治疗作用缺乏报道。本研究发现中西药联合治疗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而言,总有效率及不同时段的创面愈合率更高,疗效更为显着,突显了中药在急性病症治疗中的作用。西药组中有16例患者因愈合问题转为中药治疗,而中西医组患者只有1例无效转为单纯西药治疗,说明中西医治疗组的疗效更为确切,患者用药耐受度更高,接受度更好。
杨婷婷[7](2019)在《丹皮酚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指出丹皮酚又名牡丹醇或牡丹酚,是传统中药牡丹皮和徐长卿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抗老年痴呆、抗肿瘤、抗菌、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含有1,2,3-三氮唑结构的化合物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HIV-1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治疗艾滋病,含内酰胺结构的三氮唑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除草剂,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可以应用于防晒剂和食品包装等。本文以丹皮酚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药物设计拼合原理对丹皮酚进行结构修饰。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恶嗪酮和1,2,3-三氮唑环引入到丹皮酚的结构中,获得丹皮酚三氮唑衍生物,通过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以丹皮酚作为起始原料,在丹皮酚的C-3位引入硝基后还原硝基。然后通过酰胺化和环化反应得到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最后通过N-烷基化反应形成炔、经过Huisgen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8个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红外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表征。二、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化合物的合成:将丹皮酚和3-溴丙炔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丹皮炔。用Cu(AcO)2·H2O作为催化剂,经过Huisgen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5个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红外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表征。三、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通过MTT法,将丹皮酚作为阳性对照,分组对上述33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测试的肿瘤细胞有HeLa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NCI-H1299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93T细胞(人肾上皮细胞)。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化合物对NCI-H1299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好的抑制IC50值为27.56μM;而大部分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化合物对HeLa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好的抑制IC50值为0.75μM。因此,他们分别为人类肺腺癌治疗药物、人宫颈癌治疗药物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方向。
顾欢欢[8](2018)在《酶法提取淫羊藿多糖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免疫是畜禽机体防卫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主要手段,也是现代化养殖保健的基础。免疫力低下是导致畜禽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给畜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特别是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水平,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所以,多糖作为一种优秀的免疫佐剂,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为了深入探讨淫羊藿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本研究拟采用响应面法探讨淫羊藿多糖酶法提取工艺,优化最佳提取条件;通过正交优化,以多糖转移率为指标,探讨淫羊藿多糖最佳醇沉条件;以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产量和淋巴细胞增殖率为指标,探讨不同醇沉浓度得到的淫羊藿多糖的活性及淫羊藿多糖体外对免疫细胞的作用;通过动物试验,考察淫羊藿多糖对新城疫(ND)抗体效价以及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淫羊藿多糖促免疫作用机理,为临床获得提高免疫力的新中兽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淫羊藿多糖工艺: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通过Box-Behnken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因素,ANOVA方差分析结果以及两因素相互作用3D和等高线图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10U/mL,酶提温度60℃,酶提时间100 min,淫羊藿多糖的提取率为10.06%,与预测值10.199%非常接近,可达预测值的98.6%。2、正交设计法优化淫羊藿多糖最佳醇沉条件:通过对L9(34)的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显示,当浓缩比为1∶2,乙醇浓度为80%,乙醇体积倍数为4倍,醇沉时间为12 h时,淫羊藿多糖转移率达到72.27%,多糖转移率最高。3、淫羊藿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试验结果:5个不同醇沉浓度得到的淫羊藿多糖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醇沉浓度为50%时多糖活性最好,且具有剂量依赖作用,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NO释放量明显增大。4、淫羊藿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最大安全浓度测定:通过MTT和细胞病变观察法,测得的淫羊藿多糖最大安全浓度为2500.00μg/m L。5、淫羊藿多糖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在浓度312.502500.00μg/m L范围内,淫羊藿多糖单独和协同LPS均能显着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均在浓度为1250.00μg/m L时,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增殖率最高。6、淫羊藿多糖促进鸡免疫效果试验结果:(1)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新城疫抗体效价均显着(P<0.05)高于空白对照和免疫对照组;(2)通过对胸腺、脾脏、法氏囊三种免疫器官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淫羊藿多糖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肖玉波[9](2018)在《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肺癌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占全球所有癌症病例的十分之一以上,其死亡率亦位居全球癌症致死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展。尽管根据组织学分类,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但约85%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NSCLC。由于当前常用的抗肺癌药物效果欠佳、存在的毒副作用较大以及肿瘤细胞产生的抗药性,使得手术切除仍然是NSCLC最佳的治疗选择。然而,由于NCLSC发病早期无相关特异性症状,且当前对肺癌的发病分子机制仍不甚明了,缺乏针对NCLSC的准确及简易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至于大多数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手术切除已无法救治的病理晚期。因此,深入探究肺癌的发病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有效早期筛查、预后标志物以及挖掘安全有效治疗肺癌的药物已是亟不可待。小檗碱(Berberine,BBR)又称为黄连素,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小檗科、防己科、罂粟科等植物当中,长期在传统中药中被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小檗碱及其衍生物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8-十六烷基小檗碱(8-BBR-C16,HBBR)是通过向BBR的C8位引入16C直链烷基修饰而产生的一种新BBR衍生物,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口服吸收率、生物利用度较BBR显着增高,并且具有较明显的肺部靶向性,但其是否具有抗肺癌以及其它肿瘤活性仍未有报道。因此,一方面,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NSCLC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差异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预测、核心基因筛选及预后分析等方面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可能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HBBR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及GEO数据库中的人肺癌组织mRNA表达芯片数据集,我们比较分析了GSE21933、GSE33532、GSE44077和GSE74706数据集中NSCLC及其对应正常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挖掘出差异上调基因:676、865、274、1797个;差异下调基因:761、1262、689、2350个;通过对四个芯片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最终获得差异上调基因57个以及138个差异下调基因。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发现上调的差异基因与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下调差异基因与血管生成、细胞粘附、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过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挖掘出度得分≥19的中心节点基因25个,其中CCNB1、CCNA2、CEP55、PBK以及HMMR基因得分最高。通过Oncomine的肺癌数据库我们进一步对筛选得到的前5名中心节点基因进行了表达验证,并且通过Kaplan Meier Plotter的肺癌病人数据库进行预后分析后发现CCNB1、CCNA2、CEP55、PBK以及HMMR的mRNA表达水平高低与NSCLC的临床预后显着相关,并且其它20个中心节点基因也与NSCLC的临床预后紧密联系。(2)参考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利用格式试剂合成法,将16碳直链烷基取代BBR C8位的H合成HBBR。产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拟研究目标产物。(3)为研究HBBR的体外抗肺癌作用,通过MTT方法分析了HBBR对于A549细胞的活力影响,发现HBBR较BBR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大大提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25、27.398μg/m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HBBR(0、0.2、0.5、1μg/ml)给药后A549细胞的周期分布,通过EdU增殖实验检测DNA合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表达蛋白,发现HBBR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且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运用流式细胞仪、TUNEL细胞凋亡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我们发现HBBR亦能够通过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并且通过分析HBBR给药后A549细胞中CEP55、PI3K、Akt、pAkt、p21、p27的蛋白表达水平后发现,HBBR极有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而抑制细胞生长;同时,通过细胞划痕以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发现,HBBR能够显着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4)通过在裸鼠右前肢腋下皮下接种A549细胞建立人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接种后通过口腔灌胃给药21天的方式研究HBBR的体内抗肺癌效果。实验结束时,与肿瘤模型组相比,药物组BBR(120 mg/kg)、HBBR(5 mg/kg)、HBBR(10 mg/kg)的平均离体瘤重分别降低27.47%、34.58%、59.07%。同时,通过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荷瘤21天后裸鼠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HBBR给药后,NSE、CYFRA21-1和CA125水平显着降低。此外,通过检测给药期间裸鼠的体重变化以及解剖后各小鼠的脏器系数,发现HBBR长期给药对小鼠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以上结果表明,HBBR具有较好的体内抑制肺癌生长潜力,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5)肠道内微生态的稳定与机体的健康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息息相关,为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究HBBR抑制人A549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生长的可能机制,收集动物实验第20天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HBBR(10 mg/kg)组小鼠新鲜排泄的粪便,提取粪便中的基因组DNA后,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差异。从9个粪便样本中获得了685707个有效的焦磷酸测序读数,总共鉴定了198种微生物。结果发现肿瘤模型组小鼠体内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BBR组。表明HBBR的治疗有利于维持小鼠体内稳定和健康的微生态。在种水平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HBBR给药有利于维持Clostridium clostridioforme(梭状梭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生酸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迪氏副拟杆菌)、Lactobacillus animalis(动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格氏乳杆菌)、Lactococcus lactis(乳酸乳球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多枝梭菌)以及Mucispirillum schaedleri在荷瘤小鼠肠道内的丰度。(6)采用人肺癌A54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和鼠源Lewis肺癌荷瘤模型同时比较HBBR单药、紫杉醇单药、紫杉醇联合顺铂以及紫杉醇联合HBBR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效果,初步探究HBBR是否可以增强紫杉醇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A54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中,HBBR(10 mg/kg)每日口腔灌胃给药联合紫杉醇(12 mg/kg)每周注射1次的肿瘤抑制率(62.01%)较紫杉醇、HBBR单药分别提高18.54%、15.06%;同时在Lewis肺癌荷瘤模型中,该组合的肿瘤抑制率(57.99%)较紫杉醇、HBBR单药分别提高19.94%、21.66%,由此可见HBBR与紫杉醇联合给药有利于各自药效的提高。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芯片数据,首次在多个数据集中挖掘出了一系列共有表达的差异基因,通过网络数据库及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后,发现NSCLC的发生与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首次证实小檗碱的C8位十六烷基取代物即HBBR具有抗肺癌活性且其抑制肿瘤活性与细胞周期及凋亡密切相关。通过分析HBBR给药后荷瘤裸鼠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现HBBR治疗有利于维持荷瘤小鼠体内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并且通过分析HBBR与紫杉醇单用及联合给药对荷瘤裸鼠模型以及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皮下瘤组织生长的影响,发现HBBR联合紫衫醇给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药药效。
孙勇[10](2017)在《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期高发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15~30%。它起源于小脑蚓部或后髓帆,发生部位多处在小脑的第四脑室上部及小脑蚓部。目前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的完整切除,辅以术后脑部和脊髓的放疗和化疗。手术是髓母细胞瘤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减轻脑积水,降低颅压,明确病理诊断。然而手术治疗常不能根治髓母细胞瘤,因此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常结合放疗或化疗治疗。放疗是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在术后给予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可辅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然而放疗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中枢神经系统的远期毒副反应,如听力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智力发育迟缓等。因此研究者希望能通过联合使用化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髓母细胞瘤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环磷酞胺、长春新碱、卡铂、甲氨蝶呤和依托泊苷等。由于化学合成药物常常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其副作用较少的优势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治疗药物筛选的热点方向。因此,筛选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对髓母细胞瘤获得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天然植物提取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新的更优的可治疗肿瘤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淫羊藿苷是小蘖科植物淫羊奋的提取物,又称仙灵脾,味辛、甘,性温,归肝、肾两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苷作为淫羊霍的主要活性成份,具有的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等药理作用,是目前多种药物的重要成分,包括抗抑郁类药物、神经保护类药物和免疫调节类药物等。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淫羊藿苷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等,从而在多种人类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淫羊藿苷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尽相同,而且淫羊藿苷在髓母细胞瘤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尚不清楚。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对淫羊蕾苷在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展开研究。目的:1、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2、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周期的影响。3、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5、检测淫羊蕾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6、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1、将生长状态良好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按照1×106/孔的密度接种到96孔板中,每组设计3个复孔,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处理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活力的影响。2、取生长状态良好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接种到6孔板,每组设计3个复孔,调整细胞密度为100个/孔,用结晶紫染色液对形成的细胞克隆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处理对Daoy和D34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3、取对数生长期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用预冷70%乙醇处理细胞,加PI试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对Daoy和D341细胞周期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收集并定量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蕾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取对数生长期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昔对Daoy和D341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收集并定量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对Daoy和D341细胞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5、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在动物水平检测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淫羊藿昔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淫羊蕾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淫羊藿苷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的细胞生长,并且具有剂量和处理时间依赖性。2、淫羊藿苷可明显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形成的克隆数量明显较少,且克隆直径明显较小。 3、淫羊藿苷可引起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淫羊藿苷处理组S期细胞比例明显较高,而G0期和G2期细胞比例则明显较少;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DK2、cyclinB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4、淫羊藿苷可诱导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的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出现较多的细胞浓缩、细胞核断裂等特征。此外,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和D341早期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免疫印迹显示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 和 D341 细胞中促凋亡相关蛋白 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上升,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5、淫羊藿苷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体内移植瘤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体内移植瘤组织中增殖标志PCNA表达明显下降,而凋亡标志cleaved-caspase-3表达显着上升。与之一致的是,淫羊藿苷处理的髓母细胞瘤细胞移植瘤组织中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上升,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1、淫羊蕾苷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活力。2、淫羊蕾昔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3、淫羊藿苷可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淫羊蕾苷通过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DK2、cyclinB1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4、淫羊藿苷可引起细胞凋亡;淫羊藿苷通过上调髓母细胞瘤细胞中促凋亡相关蛋白 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 的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5、淫羊蕾苷可以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
二、小蘖胺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蘖胺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天然产物的抗喉癌活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喉癌简述 |
1.1.1 喉癌的病因 |
1.1.2 喉癌的诊断 |
1.1.3 喉癌的治疗 |
1.2 天然产物治疗喉癌的研究进展 |
1.3 喉癌与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
1.4 天然产物治疗喉癌的信号通路简述 |
1.5 天然产物的抗喉癌意义及展望 |
第二章 柯里拉京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2.1 前言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试验用细胞株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柯里拉京的制备 |
2.3.2 细胞活力测定及形态学变化 |
2.3.3 细胞划痕实验 |
2.3.4 Western blot |
2.3.5 体内实验 |
2.3.6 Hoechst33258 染色实验 |
2.3.7 流式细胞术(FACS) |
2.3.8 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柯里拉京对喉癌细胞生长及迁移的抑制作用 |
2.4.2 柯里拉京对Hep-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2.4.3 柯里拉京诱导喉癌凋亡的体内外研究 |
2.4.4 柯里拉京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
2.4.5 柯里拉京抑制蛋白Akt和 STAT3 的体内外活性 |
2.5 讨论 |
第三章 Aspernolide A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3.1 前言 |
3.2 仪器与试剂 |
3.2.1 试验用细胞株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活力测定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
3.3.2 细胞划痕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 |
3.3.3 流式细胞术(FACS) |
3.3.4 Western blot |
3.3.5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Aspernolide A对喉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
3.4.2 Aspernolide A对喉癌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
3.4.3 Aspernolide A对喉癌细胞形态变化及凋亡的影响 |
3.4.4 Aspernolide A对喉癌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
3.4.5 Aspernolide A对喉癌细胞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四章 Ozoroalide的抗喉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4.1 前言 |
4.2 仪器与试剂 |
4.2.1 试验用细胞株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活力测定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
4.3.2 流式细胞术(FACS) |
4.3.3 Western blot |
4.3.4 统计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Ozoroalide对喉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
4.4.2 Ozoroalide对喉癌Hep-2 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
4.4.3 Ozoroalide对喉癌Hep-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4.4.4 Ozoroalide对喉癌Hep-2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5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化合物图谱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基于肾主骨探讨补肾方药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3 疗效判断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结果 |
3.3 临床疗效评价 |
3.4 不良反应 |
4 分析和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RA继发OP的认识 |
4.3 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西药的选用依据 |
4.4 疗效分析 |
4.5 安全性分析 |
4.6 本联合疗法的机理探讨 |
4.7 研究结果的总结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五味消渴除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设计 |
3.1 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4 观察内容 |
4.1 一般资料 |
4.2 基础检测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4 疗效性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 多伦多积分评定标准 |
5.3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7 统计 |
8 结果 |
8.1 治疗前分析 |
8.2 治疗前后分析 |
8.3 综合疗效分析 |
8.4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证型 |
1.2 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治法 |
1.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2 组方分析 |
3 单味中药药性药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综合疗效 |
4.2 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中医证候积分 |
4.3 多伦多积分 |
4.4 糖代谢指标 |
4.5 神经传导速度 |
4.6 安全性方面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 |
(4)白头翁汤通过阻滞肺腺癌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细胞增殖效应对《伤寒论》经方抗肺癌作用的筛选研究 |
(一)《伤寒论》经方抗肿瘤的文献研究 |
(二)基于细胞增殖活性筛选《伤寒论》经方抗肺癌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CCK8法筛选12首方对于肺腺癌H1975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
2.2 CCK8法筛选12首方对于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
第二部分 白头翁汤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SYBRGREEN法检测白头翁汤对H1975、A549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 |
2.2 CCK8法检测白头翁汤对H1975、A549、Lewis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 |
2.3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白头翁汤对H1975、A549肺癌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
2.4 显微镜下观察白头翁汤干预后对两株肺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三部分 白头翁汤对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头翁汤对肺癌H1975细胞周期的影响 |
2.2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头翁汤对肺癌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 PI-phos-H3双染色术检测白头翁汤干预肺癌A549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 |
第四部分 白头翁汤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白头翁汤干预A549肺癌细胞后,对A54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白头翁汤对周期相关蛋白和微管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Western Blot白头翁汤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
2.2 免疫荧光法检测白头翁汤干预后微管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六部分 白头翁汤对Lewis小鼠肺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用药安全性研究 |
(一)白头翁汤对Lewis小鼠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白头翁汤对C57小鼠肺癌Lewis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二)白头翁汤用药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白头翁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2.2 白头翁汤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
2.3 白头翁汤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
结论 |
分析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双斑侧沟茧蜂寄生斜纹夜蛾促进CypD与p53互作诱导寄主血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斜纹夜蛾与双斑侧沟茧蜂的研究进展 |
1.1 斜纹夜蛾与双斑侧沟茧蜂的关系 |
1.2 双斑侧沟茧蜂寄生与寄主血细胞凋亡研究 |
2 亲环素蛋白D的研究进展 |
2.1 亲环素蛋白家族 |
2.2 亲环素蛋白D |
2.3 CypD与细胞凋亡 |
2.4 CypD与细胞自噬 |
2.5 CypD的其它研究进展 |
3. p53的研究进展 |
3.1 p53基因 |
3.2 p53与细胞凋亡 |
3.3 p53与细胞自噬 |
4. CypD与p53的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斜纹夜蛾 |
1.2 双斑侧沟茧蜂 |
1.3 昆虫细胞 |
1.4 质粒与感受态细胞 |
1.5 分子实验试剂 |
1.6 蛋白实验试剂 |
1.7 其它相关试剂 |
1.8 培养基 |
1.9 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
2. 方法 |
2.1 甘油菌的活化 |
2.2 普通质粒提取 |
2.3 p5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4 胶回收 |
2.5 无内毒素质粒提取 |
2.6 线粒体分离 |
2.7 凋亡检测 |
2.8 膜电位检测 |
2.9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 |
2.10 总蛋白的提取 |
2.11 活性氧检测 |
2.12 细胞转染 |
2.13 dsRNA饲喂 |
2.14 siRNA干扰 |
2.15 免疫荧光 |
2.16 CO-IP实验 |
结果与分析 |
1. 双斑侧沟茧蜂寄生或MbBV感染上调CypD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寄主血细胞发生凋亡 |
1.1 双斑侧沟茧蜂寄生诱导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CypD和p53上调及细胞凋亡 |
1.2 茧蜂病毒MbBV感染Spli221细胞24h后,细胞中CypD和p53表达水平上调且细胞发生凋亡 |
2 pIZT/V5-His-p53和pIZT/V5-His-CypD表达载体在High Five细胞中稳定表达及其定位 |
2.1 pIZT/V5-His-p53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igh Five中稳定表达及其定位 |
2.2 pIZT/V5-His-CypD表达载体在High Five中稳定表达及其细胞亚定位 |
3 茧蜂病毒MbBV促进了CypD和p53相互作用并导致了mPTP孔道开放 |
3.1 双斑侧沟茧蜂寄生促进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CypD和p53的相互作用,并诱导mPTP孔道的开放 |
3.2 茧蜂病毒MbBV感染Spli221细胞促进了CypD和p53相互作用并导致线粒体mPTP孔道开放 |
4. 过表达CypD或p53促进Spli221、Hi5细胞凋亡 |
4.1 过表达pIZT/V5-His-p53促进Hi5细胞凋亡 |
4.2 过表达pIZT/V5-His-CypD促进Spli221细胞凋亡 |
4.3 过表达pIZT/V5-His-p53和pIZT/V5-His-CypD促进Hi5细胞凋亡 |
5 CypD的RNAi可以挽救由双斑侧沟茧蜂寄生诱导的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凋亡 |
5.1 CypD的RNAi对未被双斑侧沟茧蜂寄生的斜纹夜蛾血细胞凋亡无影响 |
5.2 CypD的RNAi可以挽救双斑侧沟茧蜂寄生引起的斜纹夜蛾幼虫血细胞凋亡 |
6. 抑制或沉默CypD可以挽救由茧蜂病毒MbBV诱导引起的细胞凋亡 |
6.1 沉默CypD可以挽救由茧蜂病毒MbBV诱导引起的细胞凋亡 |
6.2 抑制CypD可以挽救由茧蜂病毒MbBV诱导引起的细胞凋亡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1. 斜纹夜蛾p5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2. 斜纹夜蛾ATG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3. pIZT/V5-His-ppie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定位 |
4. LC3克隆 |
5. 茧蜂病毒MbBV上调ROS促进昆虫细胞凋亡发生 |
6. 茧蜂病毒MbBV感染Spli22细胞促进CypD与F1FO-ATPase的相互作用 |
7. Hi5细胞过表达pIZT-CypD加入MbBV感染24h后,Cl-caspase 3被显着性上调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中西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急性白血病儿童与肛裂 |
1. 发病特点 |
2. 肛裂相关因素 |
3. 肛周养护的意义 |
综述二 肛裂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1. 肛裂的中医研究 |
2. 肛裂的西医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计量学 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疾病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中西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设计 |
3. 样本量计算 |
4. 研究对象 |
5. 诊断标准 |
6. 研究步骤 |
7. 观察指标 |
8. 统计分析 |
三. 研究结果 |
1. 纳入病例情况 |
2. 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
3. 临床特征比较 |
4. 疗效分析 |
5. 治疗效果举隅 |
四. 讨论 |
1. 结果分析 |
2. 创面痊愈的机制 |
3. 祛黄汤方义及作用分析 |
4. 安全性说明 |
5. 小结 |
五、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丹皮酚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丹皮酚的概述 |
1.2 丹皮酚的结构修饰 |
1.2.1 丹皮酚羰基α-H上的反应 |
1.2.2 丹皮酚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 |
1.2.3 丹皮酚其它衍生物的合成 |
1.3 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1 丹皮酚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
1.3.2 丹皮酚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
1.4 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4.1 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在医药上的应用 |
1.4.2 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在农药上的应用 |
1.5 1,2,3-三氮唑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1.5.1 1,2,3-三氮唑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
1.5.2 1,2,3-三氮唑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
1.5.3 1,2,3-三氮唑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 |
1.6 点击化学在药物化学中应用 |
1.7 课题的设计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2 合成路线 |
2.2.3 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类衍生物的制备 |
2.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3.2.2 合成路线 |
3.2.3 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类衍生物的制备 |
3.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1,2,3-三氮唑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2 药物与试剂的配制 |
4.2.3 实验方法 |
4.2.4 MTT方法及IC_(50)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丹皮酚1,4-苯并恶嗪酮三氮唑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讨论 |
4.3.2 丹皮酚2-位羟基三氮唑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部分化合物高分辨质谱和红外谱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8)酶法提取淫羊藿多糖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淫羊藿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
1.3 中药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1.4 淫羊藿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概况 |
1.5 淫羊藿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研究概述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淫羊藿多糖工艺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正交设计法优化淫羊藿多糖醇沉工艺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淫羊藿多糖体外对免疫细胞的作用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淫羊藿多糖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机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芯片数据的下载 |
1.1.2 数据预处理与差异基因计算 |
1.1.3 差异基因分析及功能注释 |
1.1.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
1.1.5 中心节点基因的表达验证及其差异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联系 |
1.2 结果 |
1.2.1 数据标准化 |
1.2.2 差异基因的筛选 |
1.2.3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
1.2.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中心节点基因筛选 |
1.2.5 中心节点基因的表达验证及预后分析 |
1.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的合成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HBBR的合成路线 |
2.2.2 8-十六烷基小檗碱的合成 |
2.2.3 HBBR的纯度鉴定 |
2.2.4 HBBR的结构鉴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HBBR的纯度鉴定 |
2.3.2 HBBR的结构鉴定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药物配制 |
3.2.3 细胞活力检测 |
3.2.4 克隆形成实验 |
3.2.5 细胞增殖检测 |
3.2.6 流式细胞周期检测 |
3.2.7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
3.2.8 细胞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3.2.9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3.2.10 DNA梯度电泳凋亡检测 |
3.2.11 TUNEL细胞凋亡检测 |
3.2.12 划痕细胞迁移检测 |
3.2.13 Transwell细胞侵袭检测 |
3.3 数据处理 |
3.4 实验结果 |
3.4.1 不同浓度的HBBR及处理时间对A549细胞的活力影响 |
3.4.2 HBBR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3 HBBR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3.4.4 HBBR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5 HBBR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 |
3.4.6 HBBR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
3.4.7 HBBR对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
3.4.8 HBBR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9 HBBR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体内抗肺癌作用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A549荷瘤裸鼠建模及分组 |
4.2.2 细胞培养 |
4.2.3 给药剂量的确定 |
4.2.4 A549细胞实体瘤抑制率的测定 |
4.2.5 免疫组化分析 |
4.2.6 脏器指数计算 |
4.2.7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
4.3 数据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HBBR对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
4.4.2 HBBR对A549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4.4.3 HBBR对A549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4.4.4 HBBR对人肺癌细胞异种移植小鼠模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4.4.5 HBBR对人肺癌细胞异种移植小鼠模型肿瘤转移的影响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对肺癌荷瘤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裸鼠粪便的收集 |
5.2.2 粪便样本细菌总DNA的提取和纯化 |
5.2.3 粪便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
5.2.4 16S rDNA测序分析裸鼠肠道微生物菌群 |
5.3 实验结果 |
5.3.1 小鼠粪便DNA浓度及纯度检测结果 |
5.3.2 HBBR给药对A549荷瘤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5.3.3 HBBR对A549荷瘤小鼠肠道微生物门水平的影响 |
5.3.4 HBBR对A549荷瘤小鼠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影响 |
5.3.5 HBBR对A549荷瘤小鼠肠道微生物种水平的影响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联合紫杉醇抗肺癌效果初探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6.1.2 实验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动物给药量的计算 |
6.2.2 动物分组与给药 |
6.2.3 细胞培养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建立 |
6.2.4 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重量测量 |
6.2.5 小鼠脏器指数测定 |
6.3 数据处理 |
6.4 实验结果 |
6.4.1 HBBR联合紫杉醇对A549荷瘤裸鼠及Lewis肺癌荷瘤小黑鼠体重的影响 |
6.4.2 HBBR联合紫杉醇对A549荷瘤裸鼠及Lewis肺癌荷瘤小黑鼠肿瘤体积的影响 |
6.4.3 HBBR联合紫杉醇对A549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6.4.4 HBBR联合紫杉醇对Lewis肺癌荷瘤小黑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6.4.5 HBBR联合紫杉醇给药对A549荷瘤裸鼠及Lewis肺癌荷瘤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8-十六烷基小檗碱体内抗肿瘤转移作用初探 |
7.1 实验材料 |
7.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7.1.2 实验仪器 |
7.2 实验方法 |
7.2.1 细胞培养 |
7.2.2 实验动物及饲养 |
7.2.3 裸鼠肺原位荷瘤摸索 |
7.2.4 乳腺癌原位荷瘤小鼠模型建立 |
7.2.5 动物分组与给药 |
7.2.6 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 |
7.2.7 瘤体积及瘤重检测 |
7.3 数据处理 |
7.4 实验结果 |
7.4.1 裸鼠肺癌原位荷瘤模型造模摸索 |
7.4.2 HBBR对乳腺癌原位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7.4.3 HBBR对乳腺癌原位荷瘤小鼠肿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 |
7.5 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创新点及意义 |
文献综述 |
1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 |
1.1 肺癌简介及分类 |
1.2 非小细胞肺癌 |
1.2.1 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 |
1.2.2 非小细胞肺癌的症状 |
1.2.3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 |
1.2.4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生理学 |
1.2.5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 |
1.2.6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
2小檗碱 |
2.1 小檗碱概述 |
2.2 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
2.2.1 小檗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2.2.2 小檗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2.2.3 小檗碱诱导肿瘤细胞自噬 |
2.2.4 小檗碱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
2.2.5 小檗碱抑制血管生成 |
2.3 小檗碱与肺癌 |
2.4 小檗碱衍生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0)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淫羊蕾苷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及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外文论文一 |
外文论文二 |
四、小蘖胺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天然产物的抗喉癌活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 刘昶.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7)
- [2]基于肾主骨探讨补肾方药对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D]. 黄政治.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五味消渴除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 罗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白头翁汤通过阻滞肺腺癌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研究[D]. 金燊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双斑侧沟茧蜂寄生斜纹夜蛾促进CypD与p53互作诱导寄主血细胞凋亡的研究[D]. 张潘. 云南大学, 2019(03)
- [6]中西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肛裂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丁雅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丹皮酚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 杨婷婷.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8]酶法提取淫羊藿多糖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D]. 顾欢欢. 聊城大学, 2018(09)
- [9]8-十六烷基小檗碱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肖玉波. 西南大学, 2018(01)
- [10]淫羊藿苷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孙勇. 山东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