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屏彩电维修精华(二)

进口大屏彩电维修精华(二)

一、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维修技术研究室[1](2000)在《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1.面板上红灯、绿灯交替闪烁机型:东芝2950XP 故障现象:开机后既无光栅又无伴声,只见面板上红灯、绿灯交替闪烁。分析与检修:东芝新型大屏幕彩电面板上通常有红、绿两色指示灯,并在故障时通过红、绿指示灯的点燃情况来指示故障的发生部位。如果红灯、绿灯每秒钟闪烁一次,说明电视机的I2C总线电路发生了故障;如果红灯、绿灯每秒钟闪烁2次,则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开关电源电路进入了保护状态。本例故障表现为每秒钟闪烁1次,说明I2C总线发生了故障,引起了保护。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维修技术研究室[2](1999)在《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1)》文中认为 1.图淡、无色机型:松下TC—2550R/2552G 故障现象:故障表现为图象浅淡,无彩色,且看上去有负象感,无伴音,只有噪声,能收到几个电视台的信号,但行场不同步。重新搜索调台,不管是自动还是手动都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分析与检修:根据故障表现,确定故障出在信号通道,但故障在高频头,还是在中放通道是需要判别的。从电视机中放通道与高频头增益分配的比例来分析,若是高频头出故障,由于中频通道增益较大,因此在屏幕上出现的噪声粒子比较

周康生[3](1998)在《上门维修彩色电视机实践经验》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家庭居室的高楼层化和大型家用电器的普及,家电维修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热点,即上门维修服务。上门维修服务与客户将家电产品送到维修点维修进行比较有许多不同点。本文由活跃在上海的一支工程师上门维修彩电和微波炉的服务队负责人周康生先生撰写。该"维修实例"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维修实践的精华,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富于启发性。我们相信,全国各大中城市都需要这种上门维修服务队。我们也相信,这些服务队都有自己的经验,《电子天府》愿意作为这种经验交流的媒体。

肖继温[4](2010)在《安飞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逐步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以来,已经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普遍关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河南安飞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飞公司)自创建以来,依靠合资企业的经营环境为平台,将国外企业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创造了令人称颂的,还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对广大员工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厂之初,在经营环境极为复杂、管理基础异常薄弱的情况下,企业文化生根——开花——结果,指引安飞人历经企业创建——提升——壮大,将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引入生产正轨,并指引企业经受住了行业寒冬和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安飞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内容,充实内涵,发展创新,历经考验,助推企业决策和人心凝聚与回归,而且在宏观上与时俱进,形成了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的企业文化的实践历程,谱写了辉煌壮丽的彩玻历史篇章。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框架结构,在简要回顾和评述文献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从企业文化的历史渊源、国际和国内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出发,对企业文化的特点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机制和地位进行了阐述,奠定了支持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安飞企业文化进行梳理与成因分析,对安飞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厚底蕴详细剖析。第四部分,分别从安飞企业文化经历的两个阶段:建厂初期多元文化熔炼、整合期,和行业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嬗变、扩展、充实期,阐述了安飞企业文化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不断超越和创新的历程。第五部分,安飞企业文化的理论实践升华,具体的详解了安飞企业文化理论的精要部分。第六部分:结论及展望,对后续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文中对来源于实践的安飞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厚底蕴进行了梳理和详细剖析,对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实践进行了叙述,充分展示了安飞企业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成为系统化、适合信息制造企业实际应用的企业文化。在安飞公司未来的产业转型中,将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而绵延传承,持续弘扬。

李琴[5](2009)在《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在成本领先的战略的指导下,企业的目标即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的生产厂商。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并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么,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的平均或接近平均的水平,它就能够获得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成本优势是每一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地营造一种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需要,不但不能够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也不能对决策提供相关性支持。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分析与运用已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的任务就是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价值。产品生产者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在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上相互依存。在这种背景下,从价值链的角度来构建新的成本降低模式成为可供选择的方向。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为主,运用逻辑推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辅助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从现代企业竞争实质出发来系统研究价值链分析如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研究主要从单纯讲价值链管理与成本管理结合角度的局限性。首次提出基于价值链分析中的成本降低的定义,并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三个方面来构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降低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指出价值链分析方法能为企业营造一个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最后得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价值链再造,控制成本动因,建立价值增值分析模型。本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而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成本,并给企业营造一个持续降低成本的环境;然后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并梳理了相关研究的进展状况,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二者的理论结合,为本文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降低模式,主要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等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何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降低模式,并提出如何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进行优化。通过模式构建及分析,指出价值链分析方法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第四部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引入TCL这个实际案例,分别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及优化方法、纵向价值链及优化方法、横向价值链及优化方法,通过分析指出TCL成功的奥秘。第五部分,对价值链分析方法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局限性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李代发[6](2003)在《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经营战略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国际市场营销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实践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TCL国际电工集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营销的大背景下,从国际营销战略出发,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内市场转化为国际市场,作了有益的尝试,也为营销及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本文着眼于TCL国际电工的埃及市场战略,通过对国际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的分析研究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详细探讨了在制定埃及市场战略的过程中,TCL国际电工是如何进行战略分析,如何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融入某一地区营销战略中,如何避免国内企业对核心竞争力问题的认识误区,如何把企业的国内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本文包含五部分,对主题思想作了系统论述。 第一部分,理论概述部分,首先界定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涵,在详细阐述国际营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的基础上,对国际营销活动的环境因素通过实例作了分析,并说明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实施过程。接着重点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内涵,提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并集中剖析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TCL集团及TCL国际电工的成长历程和发展目标,对TCL集团及TCL国际电工的公司框架,经营能力及目前市场情况和销售状况,作了详细地介绍,从而使读者对TCL国际电工集团有了全面地了解。 第三部分,系统阐述了作者对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战略构想。通过对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特点的分析,提出国际电工海外战略构想,进而阐述公司战略的实施保证。 第四部分,是本文最主要也是重点部分:TCL国际电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文章首先阐述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核心能力及价值链分析模型等各方面的理论,对企业核心能力的价值链作了论述,重点分析了TCL国际电工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矩阵区位,提出了国际电工核心竞争力形成的。 第五部分,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培养和使用人才,加强核心产品的武汉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经营战略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开发率储备等几个方面出发,总结了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战略成功实施的启示,进而提出了TCL集团将国际市场营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管理思想。 本文通过五部分的论述,详细阐明了作者对国际市场营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的观点,希望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赵晓庆[7](2002)在《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们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的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使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技术创新也逐渐为企业普遍重视,进而成为企业中最受关注的工作。但是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创新的力度,都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深入研究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与提高的机制与途径,特别是对西方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如何与我国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绪论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论述了技术能力积累与提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然后从理论上对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评述,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企业技术能力不仅体现为设备和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也依赖于企业的技术组织、技术网络和技术战略。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技术能力的四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然后从知识角度,讨论技术能力的本质及其层次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技术能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演化的基本模式和轨迹。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从仿制能力到创造性模仿能力,再到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演化模式。 最后剖析了杭氧、西湖电子、长虹、东方通信和海尔的技术能力发展历程,由此指出前面提出的基本演化模式的一般性。并通过比较几个企业的技术能力各维度的变化情况,归纳出企业建立创造性模仿能力的成功因素。 第三章探讨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机制。文章首先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考察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动力机制、知识获取机制、知识共享与知识操作机制和技术投入机制。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多个维度出发,揭示出技术学习(特别是联盟学习与网络中学习)的本质内涵和作用机制。 然后以长虹、东方通信、横店集团和海尔公司为例,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过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在从仿制能力、到创造性模仿能力、再到自主创新的演化与摸索过程中,开展技术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由此归纳出企业技术学习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学习角度探讨技术能力提高中技术学习的机理,提出了基于知识吸收的技术学习模式,从理论上阐明了技术学习的基本模式。 最后,将市场需要、市场竞争与企业的技术追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企业技术能力转换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分析企业进行战略性学习、特别是网络学习的关键因素,可供正在进行技术赶超或即将进行赶超的我国企业借鉴。 第四章是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和知识网络。首先从技术能力积累的机制与知识管理出发,研究内部途径和外源途径在技术能力演化中的互补作用,提出了技术能力形成的内外途径交替的双螺旋模式。每个阶段中技术能力积累途径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都经历了从外部技术源到内部学习的转换过程,这样就构成了技术知识外源与内部技术学习的三次循环。然后将技术学习机制与能力积累途径结合起来,比较研究几个成功(或阶段性成功)进行了技术能力积累和转换的我国企业(杭氧、长虹、东信、西湖电子人一方面证实前面提出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加深我们对这一积累规律的认识。 最后通过对典型企业(长虹、海尔、华为等)的分析,研究网络中的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生产与创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使用统计分析研究知识网络中不同的组织机构对形成技术能力的不同维度的作用,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1)如果企业与国际大公司有多年的密切技术联系,那么它具有较强的跟随创新能’力,能够快速推出国际最新产品;2)如果企业与其产品用户有多年的密切联系,则其开发差异化产品的能力比较强,能够根据用户的潜在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3)我国大多数企业现阶段总是重点发展跟随创新能力和开发差异化产品的能力中的一个方面。 第五章在前面提出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企业技术能力提高和资金积累的作用。主要进行以下两项政策分析:()技术能力目标的设定和企业在内外途径的技术投入比例对技术能力提高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指标组合下的模拟分析,得出在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企业的内外投入比例也应作相应变化,并找出了有利于技术能力提高的比例范围。(2)分析资金积累率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模型的模拟分析,寻找出合理的资金积。累率范围,在理论上为企业指出资金积累目标。 I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能

张娟[8](2007)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尝试以价值链的视角建立研究框架,重新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动机、区位、产业、主体等问题。价值链各环节的附加值不同,相应地,定位于各环节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同,它们在全球的选址也受到这一定位的影响。资源禀赋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专业化分工和业务外包使得价值链环节出现空间分化,呈现大区域离散、小地域集聚的特征,从而大多以地方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因此,价值链研究吸收了产业集群这个空间地理概念。空间集聚、集群是企业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分别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研究领域,并因此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之间的等级体系由全球价值链各价值环节的等级体系决定。企业嵌入产业集群可以加速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外国直接投资的集聚特征使得企业通过嵌入集群,借助集群的升级实现在价值链上的攀升成为可能。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跨国经营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尚未识别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在价值链上准确定位,导致对外投资的战略不明确;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地区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在全球配置资源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对外投资以低附加值的行业为主,不能有效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拉动出口贸易;投资主体大多不注重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不能有效利用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定位。结合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成果,本文指出中国企业根据其竞争优势确定的价值链战略模式决定了中国多层次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基本上来说,对外直接投资都具有开拓市场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因此这类投资应面向出口国或市场容量大的国家。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投资窗口获取高新技术,打破技术上的垄断和封锁,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决定了这类投资应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寻求低成本的价值链低端模式决定了要素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是这类投资的首选区位,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这样。企业在全球按照资源丰富程度布局的同时,应该考虑集聚效应带来的比较优势。以大型企业集团的形式进行海外投资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之外的适用性有限。鉴于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些中小企业更适于采用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集群式对外投资包括两种方式:复制母国的集群,母国集群内企业在先导企业对外投资的示范效应下采取跟随战略;集群内的个别企业对外投资,嵌入国外类似集群。因此,本文提出中国企业通过在价值链上准确定位,嵌入集群以培育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构想,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一种思路。

许梅[9](2007)在《加工贸易方式下的FDI技术溢出 ——来自SND和SIP的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DI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从1979年以来的26年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2005年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利用外资额排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和全球第三位。随着FDI的大量涌入,在带来经济增长、强力拉动对外贸易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缺乏核心技术、产业转换空间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的代价,而“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资的初衷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流入中国的外资大量地采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的方式,除了明显的就业带动作用,其对国内产业的带动、税收贡献度、等备受质疑,中国的外资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有无继续实行的必要,外资加工贸易模式下的技术溢出效应如何,都成为亟需回答的问题。针对上述理论争论,本文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ND)和苏州工业园区(SIP)这两个非常典型的外资加工贸易模式的开发区为例,通过对两区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实证的结果是两区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技术溢出的大小作了比较,发现在2000年之前,SND的技术溢出要大于SIP的技术溢出,2000年以后,SIP的技术溢出超过了SND,实证的结果与两区的现实非常符合。文章接下来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重点对2000年以后的技术溢出状况进行了解释。SND的成立要早于SIP,较强的先发优势是2000年之前其技术溢出要高于SIP的原因,而SIP通过中新双方的不断磨合,成功利用了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高起点、高平台,有效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吸引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的标准、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外资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刘鹏刚[10](2004)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来,跨国公司,特别是一批着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的400余家已经在中国进行投资。跨国公司己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跨国公司通过运用系统化投资策略、并购投资策略、控股和独资策略、本土化经营策略以及研发策略等,建立和发展其在华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上述策略的分析研究,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策略。进入新世纪,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出现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亦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的论述按如下结构展开:第一章导言部分主要讨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对跨国公司经典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二章分析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带来的影响,结合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发展重的表现,从作用和贡献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第三章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因及方式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战略性直接投资客观原因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目前所采用的几种方式,尤其在BOT投资和TOT投资方面;第四章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投资力度强化、项目系统化、地点集中化和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的现状及趋势;第五章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问题从两个层面分析研究:在宏观层面上,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经济分布结构的调整;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结合;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外资政策;加强监控力度。在微观层面上,采取多维的应对策略;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竞争实力;推行整体营销和全员营销管理;注重市场研究和市场学习;创建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提出了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等。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继续引进外资,而且要办好现有外资企业,用好外资,充分发挥外资的作用。对于外资企业我们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先学习,再合作,最终要与他们竞争。那么我们首先要对跨国公司有所研究;了解跨国公司的优势和弱点,清楚双方的力量态势。而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运作方式,将能帮助中国企业增加对跨国公司的了解,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引进外资的目的。

二、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论文提纲范文)

(4)安飞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企业文化建设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企业文化的历史渊源
    2.2 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现状和特点
    2.3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4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安飞企业文化的理论塑造和成因剖析
    3.1 安飞公司简介
    3.2 安飞"三·二·一"企业文化
    3.3 "七字方针"管理创新模式
    3.4 "五化"技术创新机制
    3.5 安飞公司"十大精神"
4 安飞企业文化发展、超越和创新的历程
    4.1 安飞多元文化的熔炼、整合期
    4.2 安飞企业文化的嬗变、扩展、充实期
5 安飞企业文化的理论在实践中升华
    5.1 "以人为本"永远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前提
    5.2 企业文化—市场—核心竞争力
    5.3 多元文化融合和与时俱进的动态创新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1.2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
        1.4.4 相关概念界定
2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2.1 价值链分析
        2.1.1 价值链的内涵
        2.1.2 价值链分析的内容
    2.2 战略成本管理
        2.2.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2.2.2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2.3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
        2.3.1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系
        2.3.2 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
3 价值链导向下的成本降低模式构建
    3.1 内部价值链导向下的成本降低模式构建
        3.1.1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与构成
        3.1.2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功能要素
        3.1.3 内部价值链分析与优化思路
        3.1.4 内部价值链成本降低模式的设计
        3.1.5 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模型的优化
    3.2 纵向价值链导向下的成本降低模式的构建
        3.2.1 模式构建方法
        3.2.2 纵向价值链优化
        3.2.3 对模式的评价
    3.3 横向价值链导向下的成本降低模式构建
        3.3.1 横向价值链分析的目的
        3.3.2 横向价值链分析步骤
        3.3.3 横向价值链优化
4 个案分析
    4.1 TCL集团公司概况
    4.2 TCL集团公司的价值链分析
        4.2.1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4.2.2 内部价值链优化
        4.2.3 纵向价值链分析
        4.2.4 纵向价值链优化
        4.2.5 横向价值链分析
        4.2.6 横向价值链优化
    4.3 实证研究结论
5 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应用的局限性与方法
    5.1 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应用的局限性
    5.2 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5.2.1 价值链再造
        5.2.2 控制成本动因
        5.2.3 建立价值增值分析模型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经营战略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理论概述
    1.1 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及其理论发展
    1.2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分析方法
    1.3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2 TCL国际电工发展历程
    2.1 TCL集团的成长历程
    2.2 TCL国际电工的发展
3 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战略构想
    3.1 TCL国际电工的埃及市场环境分析
    3.2 TCL国际电工海外战略构想
4 TCL国际电工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1 企业核心能力的价值链分析
    4.2 TCL国际电工核心竞争力战略矩阵区位分析
    4.3 TCL国际电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5 TCL国际电工的埃及市场战略成功实施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7)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技术能力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能力的界定与演化模式
    2.1 技术能力的界定
    2.2 技术能力演化的模式
    2.3 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基本轨迹
    2.4 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能力提高的机制
    3.1 技术学习的性质与基本框架
    3.2 技术学习的模式:实证研究
    3.3 技术学习的一般模式:理论分析
    3.4 技术跨越和战略性学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
    4.1 技术能力的提高途径概述
    4.2 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动态分析:内外途径的双螺旋运动
    4.3 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外部途径
    4.4 技术能力提高的外部途径:典型案例分析
    4.5 技术能力提高的外部途径: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能力提高与资金积累的系统动力模型
    5.1 技术能力提高与资金积累的协同作用
    5.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3 模型有效性检验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政策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论文的主要结论
    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提高中的基本矛盾和两种策略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技术能力与创新网络调查问卷
附录2: 企业技术能力的度量
附录3: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

(8)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述评
        一、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区位思想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FDI集聚经济理论述评
        一、区位理论与集聚经济
        二、FDI集聚研究现状
    第三节 价值链相关理论述评
        一、价值链理论研究层面的演进
        二、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国际化区位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企业价值链的战略模式
        一、微笑曲线
        二、全球价值链的类型
        三、企业价值链的战略模式
        四、跨国公司职能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业务外包与供应链联盟的形成
        一、业务外包
        二、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三、供应链联盟的形成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三、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内涵
    第四节 FDI集聚与集群式对外投资
        一、跨国公司嵌入的集群类型
        二、FDI集聚的特征
        三、集群式对外投资的优势
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历程
        一、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起步阶段
        二、第二阶段(1986年~1991年):逐步发展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积极推进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加速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 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位选择的现状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布局
    第三节 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区位选择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特征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第二节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因素
        二、变量的选取
        三、样本空间的确定
        四、建立模型
        五、模型的结论与解释
    第三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实证研究
        一、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三、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关系
    第四节 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分析
第五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经验借鉴—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优势分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优势分析
        一、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成功经验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优势分析
        一、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二、台湾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三、发展中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成功经验
第六章 中国企业提高全球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第一节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区位选择
        一、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的区位选择
        二、资源寻求型投资的区位选择
        三、市场寻求型投资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提高全球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
        一、产业选择
        二、区位选择
    第三节 提高全球价值链竞争优势的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
        一、企业集团对外投资
        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
    第四节 案例分析: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一、TCL对外直接投资的全价值链模式
        二、TCL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三、TCL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教训
    第五节 案例分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一、信息产业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和价值链环节对应的区位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结论
    启示
        一、深化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联系
        二、促进集群式对外投资
        三、促进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
参考文献
后记

(9)加工贸易方式下的FDI技术溢出 ——来自SND和SIP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评价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本文的概念界定
        2.1.1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
        2.1.2 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1.2.1 FDI 技术溢出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的区别
        2.1.2.2 FDI 技术溢出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的联系
    2.2 FDI 技术溢出
        2.2.1 国外的研究文献
        2.2.1.1 FDI 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
        2.2.1.2 FDI 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
        2.2.2 国内的研究文献
        2.2.3 前人研究的评述
    2.3 加工贸易与技术溢出
        2.3.1 加工贸易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3.1.1 加工贸易的概念
        2.3.1.2 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2.3.2 加工贸易方式下的FDI 技术溢出
3 FDI 技术溢出的渠道和影响因素
    3.1 FDI 技术溢出的渠道
        3.1.1 产业内的示范与竞争效应
        3.1.2 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
        3.1.3 劳动力流动效应
    3.2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3.2.1 投资国与东道国间的技术差距
        3.2.2 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
        3.2.3 东道国的市场环境
        3.2.4 FDI 的特征
        3.2.5 东道国企业的特征
4 加工贸易FDI 在中国
    4.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
        4.1.1 加工贸易经济总量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4.1.2 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4.1.3 企业分散与区域集中的加工贸易空间分布格局
    4.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
    4.3 加工贸易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4.3.1 产业内的竞争和示范效应
        4.3.1.1 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技术锁定阻碍了竞争和示范效应
        4.3.1.2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受我国当地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制约
        4.3.1.3 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客观上限制了竞争和示范效应
        4.3.2 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
        4.3.2.1 配套产品的技术含量制约了关联效应的发挥
        4.3.2.2 内资企业微观体制阻碍了关联效应的发挥
        4.3.3 劳动力流动效应
        4.3.4 结论
5 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以SND 和SIP 为例
    5.1 苏州市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
        5.1.1 苏州市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5.1.2 苏州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
        5.1.3 加工贸易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的贡献
        5.1.4 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
    5.2 SND 和SIP 加工贸易在苏州市的地位
        5.2.1 SND 和SIP 概况
        5.2.2 两区加工贸易在苏州市的地位
    5.3 SND 与SIP 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数据选取
        5.3.3 回归结果
        5.3.4 回归结果的解释
        5.3.5 两区技术溢出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6 两区FDI 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6.1 两区FDI 技术溢出不同表现的的主要原因
    6.2 两区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FDI 自身方面的特征
        6.2.1.1 FDI 的投资来源国别(地区)结构
        6.2.1.2 FDI 企业的投资规模
        6.2.1.3 FDI 投资方式的选择
        6.2.1.4 FDI 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6.2.2 人力资本水平
        6.2.2.1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力资本提升作用
        6.2.2.2 独墅湖高教区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6.2.2.3 富有竞争力的公积金政策
        6.2.2.4 人力资源指数的编制
        6.2.3 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
        6.2.3.1 中新合作的主要内容
        6.2.3.2 SIP 的制度创新
7 政策建议及结论
    7.1 进一步加强外资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7.1.1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7.1.2 进一步完善现行加工贸易制度促进技术溢出的建议
    7.2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创新点及不足
        7.2.1 本文主要观点和结论
        7.2.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2.3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附录
后记

(1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1.1.2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
        1.1.3 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形式
        1.1.4 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作用及贡献
    2.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作用
        2.1.1 引进资金,带动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
        2.1.2 引进先进技术,填补技术空白
        2.1.3 培养人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2.1.4 提供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2.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2.2.1 经济增长理论描述
        2.2.2 模型方法
        2.2.3 样本数据选取
        2.2.4 经济计量分析
第三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因及方式
    3.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因
        3.1.1 为未来而竞争
        3.1.2 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
        3.1.3 寻求良好的经济环境
        3.1.4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3.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方式
        3.2.1 商品进入
        3.2.2 契约进入
        3.2.3 投资进入
        3.2.4 BOT和TOT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
        4.1.1 投资力度强化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新一轮投资热
        4.1.2 投资项目系统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领域的调整
        4.1.3 投资地点集中化跨国公司投资地域的调整
        4.1.4 投资方式多样化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调整
        4.1.5 投资结构更趋优化 --跨国公司投资结构的调整
    4.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存在问题
        4.2.1 在华投资对我国民族经济安全的冲击和影响
        4.2.2 在华投资对我国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
        4.2.3 技术转让不到位,资金到位率偏低
        4.2.4 价格转移问题日益突出
        4.2.5 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不稳定,内销比例过高
第五章 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5.1 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的建议
        5.1.1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5.1.2 国有经济分布结构的调整
        5.1.3 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结合起来
        5.1.4 实行兼顾优化生产结构和及时占领市场相平衡的产业政策
        5.1.5 外资政策的再调整
        5.1.6 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控力度
    5.2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5.2.1 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竞争实力
        5.2.2 中国企业的应采取多维策略
        5.2.3 推行整体营销和全员营销管理
        5.2.4 加强我国人力资本的开发
        5.2.5 注重市场研究和市场学习
        5.2.6 创建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四、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论文参考文献)

  • [1]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2)[J].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维修技术研究室. 实用无线电, 2000(01)
  • [2]进口大屏幕彩电维修精华(1)[J].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维修技术研究室. 实用无线电, 1999(06)
  • [3]上门维修彩色电视机实践经验[J]. 周康生. 电子天府, 1998(06)
  • [4]安飞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 肖继温. 郑州大学, 2010(05)
  • [5]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成本降低中的应用研究[D]. 李琴.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6]TCL国际电工埃及市场经营战略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D]. 李代发. 武汉科技大学, 2003(03)
  • [7]企业技术学习的模式与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D]. 赵晓庆. 浙江大学, 2002(02)
  • [8]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D]. 张娟. 复旦大学, 2007(06)
  • [9]加工贸易方式下的FDI技术溢出 ——来自SND和SIP的证据[D]. 许梅. 苏州大学, 2007(04)
  • [10]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持续增长研究[D]. 刘鹏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进口大屏彩电维修精华(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