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选择的泵线和附件图

用于快速选择的泵线和附件图

一、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论文文献综述)

唐新鑫[1](2019)在《暖通空调系统BIM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文中指出建筑信息化及工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进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已被建筑业广泛接受,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在以暖通空调系统为代表的机电设备系统的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于BIM平台的工程设计方法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原有工程设计方法的延续,导致BIM工程设计普遍存在效率低、正向设计难等问题;二是BIM技术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打通了设计与施工的信息断层,但实际中仍缺乏一种满足机电设备系统工厂化加工及装配式施工需求的、高效率、普适性的构件开发标准及方法,影响了机电设备系统的工业化发展。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以暖通空调系统为核心开展标准化设计方法研究及相应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将标准化的思想引入暖通空调系统工程设计过程,提出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定义、标准化模块的划分原则,提出了暖通空调水系统、风系统的标准化模块的划分依据,给出了水系统、风系统中常见的标准化模块,为基于BIM设计平台的标准化模块的实现奠定基础。其次,基于建筑信息化以及机电设备系统标准化与模块化发展的需求,将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在BIM设计平台下实现,提出暖通空调工程结构体的概念,提出工程结构体的创建标准及创建方法,给出了面向设计的工程结构体及面向施工的工程结构体的参数信息模型,实现基于BIM设计平台的暖通空调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为新设计方法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三,开发暖通空调工程结构体云管理平台,以满足工程结构体的存储、管理及用户使用的需求。云管理平台包括Web平台系统、插件及后台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存储、使用及管理功能。最后,基于上述工作,提出暖通空调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以及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的工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实现了BIM平台下现有设计方法的变革,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其包含的面向装配式施工的集成化设计方法可以满足机电设备系统工厂化加工及装配式施工需求,工程结构体的创建标准及方法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以适用于工厂化加工及装配式施工领域。

炼油设计建设组[2](1973)在《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文中研究表明 不用计算机或冗长的计算,而利用列线图可以在几分钟内精确地决定泵管线系统的尺寸。管线,锐孔和调节阀的尺寸选定公式是相似的。每一种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常数、压差和作为流量函数的能量指数(管子直径或流量系数)。图1和图2是选定泵管线系统尺寸的列线图。这两张列线图基本上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从实际采用单位所得出的系数。因此,列线图内的全部线条都是平行的。每张列线图内的线组和单线都只在同管线、锐孔和调节阀尺寸选定公式的常数成比例的对数格上斜移。

李明[3](2018)在《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道建设的高速发展给管道施工设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管道施工中,其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道施工的效率和管道输送油气的安全性。湿地焊接工程车作为管道焊接作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机械,是提高管道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适应性的重要施工机械。为满足管道施工人员的作业需求,进一步扩大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应用范围,与某管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某型号的湿地焊接工程车。首先,依照产品设计流程,确定了产品开发任务目标与要求,并依据相关标准,对湿地焊接工程车的整机结构布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分析。为满足湿地焊接工程车的技术指标要求,选取了湿地焊接工程车的有关工作部件,包括发动机、电焊机、发电机、液压马达、随车起重机等并进行了说明。其次,从湿地焊接工程车整机的动力性出发,校核、研究了选定的传动系统主要部件是否满足牵引性能的要求;从整车的安全性出发,校核、研究了湿地焊接工程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评价、预测了整车的极限动力性能和极限安全性能,为该车的进一步完善并最终定型提供了依据。最后,建了该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的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到Hypermesh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在四种工况下对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底盘、车架、台车架、减速机座、横梁等进行了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对车架进行了优化研究和进一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开发的该款湿地焊接工程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马驷骏[4](2019)在《城市地下三维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城市地下管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主要由燃气、电力等构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地下管线的作用在于对城市的能量以及信息进行输送,在物质方面为城市得以生存并得到发展打下了基础,对于数字城市建设来讲,其属性和空间这两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基础信息。在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地下管线占据着重要作用,有城市“生命线”之称。所以,针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对所有管线包括材质、走向以及埋深等在内的信息进行查明,构建三维管线管理系统,推行信息化管理,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无序建设或者是重复开挖等现象加以规避,让城市实现更高的数字化水平,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项目实际工作,以研究和开发城市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为目的,查阅大量文献,进行以下工作:1、描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发展和现状,并对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相关软件进行了介绍;2、阐述了三维GIS技术以及三维管线建模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并详细介绍了管线数据库设计建立和地下管线三维化显示的过程和方法;3、本文围绕着插件式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展开,介绍了总体设计、开发环境、开发流程等,并开发了查询统计插件、管线空间分析插件、管线数据管理插件、三维场景浏览插件等插件。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对未来的管线三维管理系统进行了展望。

陈维春[5](2005)在《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很多自然环境无法降解的物质的产生。人类不可持续的消耗型生产方式和消费型社会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大量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法规日益严格,公民环境意识日益高涨,废物处置场所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数量的迅速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这一根本利益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地因应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对人类社会的挑战。国际社会近年来着力于发展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领域的国际法,签订了一系列公约、议定书和软法文件。发达国家也纷纷制定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政策法律。一方面对国际公约做出回应,维护本国的环境主权;另一方面适应国内日益膨胀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形势,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强烈要求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性的或区域性的公约全面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国内的废物立法以因应此种形势。 国际社会1987年发布的《危险废物无害环境管理开罗准则》确立了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1989年签署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则为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提供了一个框架。1998年《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所造成损害的责任与赔偿问题议定书》及其七次缔约方大会文件等也都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制度做出了规定。 从区域来看,1991年的《禁止非洲进口危险废物并在非洲内控制和管理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巴马科公约》和1996年《防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污染地中海伊兹密尔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欧盟和经合组织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的区域立法。它们都制定了很多条例、指令和区域性国际条约进行规范。 从国内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废物进行管理。美国不仅在联邦层次有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联邦法律,各州也有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的州法律。日本、韩国、印度、阿根廷以及欧盟各成员国也开展了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活动。 总之,随着上述国际公约、协定、议定书与国内法律的签署和生效,不仅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立法和执法已经摆上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且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 作为巴塞尔公约的缔约国,中国积极履行其承担的国际义务。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猖獗地向我国越境转移危险废物的现状,我国制定并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应条款,颁布了一大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力地遏制了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维护了我国的环境主权。 中国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的研究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一方面,国家的立法对我国已经签署并批准的巴塞尔公约没有作出充分的反应,尚有很多需要与国际公约协调、统一之处;另一方面,对此问题还没有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国家政策难以获得理论支撑。所以,笔者经导师同意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张永恒[6](2020)在《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文本翻译中的名词化结构翻译一直是译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翻译材料,以名词化结构为研究对象,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探究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基于源文本的翻译实践,本文归纳总结了文本中出现的名词化结构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了名词化结构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区别,进而将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归纳为三类:顺应语境关系法、顺应语言结构法和顺应目的语读者法。具体来说,对于直译会造成语义失真的名词化结构,可以顺应源文本的语境关系;对于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和语言结构相同的名词化结构,可以直接顺应源文本的语言结构;对于在源语和目的语中意义和语言结构不同的名词化结构,则应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对于直译语义不失真且符合目的语语言结构但可能不利于读者理解的名词化结构,则应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综上所述,译者应当仔细分析名词化结构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作用,结合英汉语言在语言结构上的差异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对源语语言语境、源语语言结构、目的语语言结构和目标读者的顺应。

王宇石[7](2018)在《环状供热管网系统阻力精细化计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集中供热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其规模不断增大,管网结构也愈加复杂,这就对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工程设计阶段,对整个管网常采用偏高的单一估算系数?j来计算总阻力,这必将对水力计算的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另外,随着拓扑关系复杂的环状供热管网的大量出现,沿程阻力与流量的非线性关系、管段流量迭代过程中流向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也对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在对流体输配管网中阻力计算方法进行详尽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多个热水、蒸汽、燃气等不同流动介质的枝状管线算例进行了阻力精细化计算,得到了各管段的局沿阻力比α,即管段上局部阻力与其沿程阻力的比值。通过比较可知,管网中各管段的局沿阻力比α的数值分布区间较大,综合得到的全网局沿阻力比与管网估算系数?j相差较大,相应的水力计算结果也有所偏差,说明了保守的估算系数?j对管网的运行调节过程会产生很大影响。环状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复杂,需要进行迭代计算。本文在熟悉图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环状供热管网的建模过程,编写了可进行阻力精细化计算的环网水力计算MATLAB程序,得到了算例管网的水力工况的模拟结果。在与传统阻力估算系数?j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环网各管段局沿阻力比α的数值范围非常分散,同时分析了环状供热管网中的供回水管建模、管网不同部分局沿阻力比情况、管壁当量粗糙度选取等问题。探究了不同管网的管段长度、管道直径等因素对局沿阻力比α的影响情况。说明了利用单一的估算系数?j来进行阻力估算是不恰当的,因此环状供热管网在设计阶段进行阻力精细化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周莹[8](2020)在《《建筑电气工程规范》英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越发频繁,基建工程规模日益扩大,由此所带动的建筑电气市场需求加大,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此过程中,此类相关的科技文本翻译是向国内传递国外先进建筑电气的技术与经验、增进国内该行业发展的关键重要手段。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筑电气工程规范》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专业操作指南,其译文具有现实意义。原文本是埃及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部所发布的建筑电气工程规范,专业词汇多,被动句与长难句使用频繁,具有客观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本翻译报告以建筑电气工程规范英汉翻译为例,借助德国功能主义翻译语言学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探索工程规范文本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包含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为最高法则,即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者可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翻译文本时,需将三者相结合合理运用,才能有效帮助译者攻破难点。本翻译报告首要阐述翻译任务背景、翻译要求以及其重要性。其次,详细描述翻译实践的过程,包括对原文本的分析、平行文本和术语的收集、翻译理论的准备、翻译辅助工具的选择以及译后审校等。随后,主要从词汇与句法层面,对译文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难点,及非科技术语、名词性词组、长难句和被动句,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最后一部分则针对客户反馈以及译后自我评价进行阐述。在建筑电气工程规范英汉翻译过程中,以目的论为指导,该报告总结出合适的翻译策略,涵盖词义引申、转换、重组、顺译和拆分。旨在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准确有效地传达该规范的文本信息,使得目标语读者高效使用该规范,并且对从事建筑电气工程规范的译者提供参考。今后还应多加重视此类文本的翻译。

刘承婷[9](2013)在《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热力采油方法是开采稠油的主要工艺技术,输汽系统在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热能损失。调研数据表明辽河油田48条总长23km的地面输汽管线,地面输汽管线平均散热损失为298.0W/m2,为国家标准允许最大热损失188W/m2的1.58倍,折算浪费成本600余万元/年,严重影响热采的经济效益。因此优选高效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维持管输蒸汽的温度与干度,大幅改善稠油热采效果,提高稠油开采经济效益。本文对蒸汽管线的常规保温材料及保温结构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同时研制出新型胶凝保温材料,提出蒸汽管线主动加热保温结构,建立管线保温结构优化数学模型,给出高效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主要开展以下6个方面工作:1.分析评价现有的输汽管线保温状况,调研保温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减少蒸汽输送和注入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注入井蒸汽干度、实施节能技改,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根据注汽管线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建议采用绝热性能优良的隔热材料作为地面输汽管线的保温材料,并采用复合式保温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汽管线的热损失。2.针对常规保温材料和气凝胶材料,进行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特性评价的测试实验,筛选出优质保温材料。3.目前采用的保温材料吸水性强、强度低,针对这一情况研制了一种憎水性强、高强度的保温材料。该材料是一种高铁铝低钙型固体粉料,在活化剂的作用下,它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固化物,这种固化物在420℃高温的反复冲击下无裂缝,不开裂,强度和保温性能基本不降低。为了提高这种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在配料时掺入增孔剂,使其在固化的同时能在内部形成多孔结构,同时可实现材料容重的调控。4.通过实验对保温结构的稳定性及隔热性进行评价,考虑粘结剂对保温层的影响,以及外护层材料的力学分析,优选出结构稳定、热流密度低、隔热效果佳的保温结构。5.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管线外壁空气对流换热,建立主动加热保温结构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环境因素、不同保温材料、外界温度、夹层厚度以及夹层中介质的种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新型主动加热保温方式的保温效果的影响。6.根据蒸汽管线保温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开发了管线优化保温设计运行管理软件。该软件可用于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层厚度优化,为蒸汽管线保温施工和运行提供优化方案。

储诚山[10](2006)在《改进混合遗传算法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发展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输配水系统(即供水管网系统)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一般要占整个供水系统总投资的50-80%,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庞大的电能消耗、运行管理费和整个供水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因此,进行管网优化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已有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经济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建模过程中,将系统可靠性定义为“节点富余水头加权平均值”和“管网恢复力”,使对管网系统可靠性对评价更加直观和定量化;同时将管网年费用作为经济性衡量指标。针对该优化数学模型为离散变量组合优化的实质,在选用优化模型解法时,对常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计算的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这些优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管网优化设计计算的改进混合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方法,它具有可扩展性,易于同别的技术结合使用,形成混合遗传算法用于复杂问题的优化计算。为克服基本遗传算法的缺点,采用拟并行算法中的移策略对基本遗传算法加以改进,使得由较少的计算量即可获得最优管径组合方案;使用整数编码技术对管径变量进行编码,可以避免其他方法带来的管径二次圆整问题;对违反最大流速限制的管段采用惩罚技术加以处理以剔除不可行解。在计算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和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之前,需要进行管网水力计算以求解管段流量和节点压力,根据该计算过程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实质,抛开了常规计算方法,选用了适于求解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的信赖域法。该方法具有整体收敛性,不仅能很快地解决良态问题,而且也能有效求解病态问题。将改进遗传算法和信赖域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形成“改进混合遗传算法”用于复杂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计算,并编写了相应优化计算程序。最后,以一个

二、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论文提纲范文)

(1)暖通空调系统BIM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BIM平台下传统设计方法遇到的问题
        1.1.2 BIM及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暖通空调BIM技术发展概况
        1.2.2 标准化设计技术发展概况
        1.2.3 BIM及装配式技术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的提出
    2.1 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定义及划分原则
        2.1.1 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定义
        2.1.2 暖通空调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划分原则
    2.2 暖通空调水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划分
        2.2.1 水系统标准化模块划分的依据
        2.2.2 水系统标准化模块
    2.3 暖通空调风系统标准化模块的划分
        2.3.1 风系统标准化模块划分的依据
        2.3.2 风系统的标准化模块
    2.4 本章小结
3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结构体的提出及创建方法
    3.1 工程结构体的定义及分类
    3.2 Revit设计平台功能简述
    3.3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结构体的创建标准
        3.3.1 工程结构体创建的基本原则
        3.3.2 工程结构体的命名及分类标准
        3.3.3 工程结构体图形模型的创建标准
        3.3.4 工程结构体信息模型的创建标准
    3.4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结构体的创建方法
        3.4.1 工程结构体的创建
        3.4.2 标准化的工程结构体参数信息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结构体云平台的开发
    4.1 工程结构体云平台开发方案
        4.1.1 功能需求
        4.1.2 系统说明
        4.1.3 开发方案
        4.1.4 环境搭建
    4.2 工程结构体云平台Web系统开发
        4.2.1 需求分析
        4.2.2 系统架构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2.4 系统模块划分
    4.3 面向Revit设计平台的工程结构体插件开发
        4.3.1 需求分析
        4.3.2 系统架构设计及接口说明
        4.3.3 系统模块划分
    4.4 工程结构体后台管理系统开发
        4.4.1 需求分析
        4.4.2 系统模块划分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及工效评价
    5.1 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的提出
        5.1.1 基本思想
        5.1.2 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应用流程
    5.2 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工效评价方法
    5.3 面向设计需求的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案例
        5.3.1 案例背景及系统分析
        5.3.2 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5.3.3 工效统计分析
    5.4 面向装配式施工的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案例
        5.4.1 案例背景及系统分析
        5.4.2 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工程结构体命名表
附录B 工程结构体标准化的插入点定义
附录C 设备、管件、管路附件的可见性设置
附录D 面向设计的工程结构体信息模型
附录E 面向装配式施工的工程结构体信息模型
附录F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行为统计
附录G 工程结构体的算量导出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湿地焊接工程车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机械驱动湿地焊接工程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全液压驱动履带式湿地焊接工程车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湿地焊接工程车方案设计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2.1 产品定义及主要设计原则
    2.2 整机主要结构要求
    2.3 整车方案设计
    2.4 设计内容
    2.5 湿地焊接工程车技术指标
    2.6 湿地焊接工程车主要零部件参数
        2.6.1 随车起重机的具体技术参数
        2.6.1.1 随车起重机的基本构造
        2.6.1.2 随车起重机吊臂的组成
        2.6.1.3 随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2.6.2 随车起重机工作原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地焊接工程车稳定性和动力性计算
    3.1 湿地焊接工程车稳定性计算
        3.1.1 重心位置的计算
        3.1.1.1 坐标系的构建
        3.1.1.2 各部分的质量参数
        3.1.1.3 计算重心位置
        3.1.2 湿地焊接工程车牵引工况和发电工况时稳定性计算
        3.1.2.1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纵向稳定性的极限坡度角
        3.1.2.2 湿地焊接工程车抵抗横向倾翻的稳定性
        3.1.2.3 湿地焊接工程车抵抗滑移的稳定性
        3.1.2.4 由最大驱动力确定的极限坡度角
        3.1.3 湿地焊接工程车起吊重物工况时稳定性计算
        3.1.3.1 湿地焊接工程车在水平路面上起吊重物
        3.1.3.2 湿地焊接工程车在纵向坡道上起吊重物
        3.1.3.3 湿地焊接工程车在横向坡道上起吊重物
        3.1.3.4 湿地焊接工程车带载行驶时
    3.2 湿地焊接工程车动力性计算
        3.2.1 湿地焊接工程车极限牵引力和切线牵引力的确定
        3.2.1.1 根据附着力计算的极限牵引力
        3.2.1.2 根据发动机功率计算的极限牵引力
        3.2.1.3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极限坡度角
        3.2.1.4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滚动阻力
        3.2.1.5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坡道阻力
        3.2.1.6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切线牵引力
        3.2.2 行走液压马达的选择
        3.2.2.1 马达的输出转矩
        3.2.2.2 马达的排量
        3.2.2.3 马达的转速
        3.2.3 行走液压泵的选择
        3.2.3.1 泵的流量和排量
        3.2.3.2 由外负载决定的系统的压力差
        3.2.4 驱动功率的计算
        3.2.4.1 牵引工况
        3.2.4.2 发电工况
        3.2.4.3 起吊重物工况
        3.2.5 液压驱动装置(油泵)输入功率及转矩的计算
        3.2.5.1 输入功率
        3.2.5.2 输入转矩
        3.2.5.3 湿地焊接工程车前进时驱动油泵所需的功率和转矩
        3.2.6 行走速度的计算
        3.2.6.1 马达的输出转速
        3.2.6.2 湿地焊接工程车的行驶速度
        3.2.7 行走机构转向性能计算
        3.2.7.1 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3.2.7.2 湿地焊接工程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转向性能
        3.2.7.3 湿地焊接工程车在坡道上的转向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地焊接工程车三维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 UG软件介绍
        4.1.1 底盘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4.2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
        4.2.2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
        4.2.3 HyperWorks软件简介
        4.2.4 有限单元法分析步骤
        4.2.5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有限元建模准备
        4.2.5.1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系统有限元建模应该遵循的原则
        4.2.5.2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的材料属性
        4.2.6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地焊接工程车底盘有限元分析
    5.1 底盘静态分析的必要性
    5.2 静力学分析评价
        5.2.1 强度评价指标
        5.2.2 刚度评价指标
    5.3 底盘的有限元分析
        5.3.1 工况1 的有限元分析
        5.3.2 工况2 的有限元分析
        5.3.3 工况3 的有限元分析
        5.3.4 工况4 的有限元分析
    5.4 底盘的模态分析
        5.4.1 模态分析的必要性
        5.4.2 底盘自由模态分析
        5.4.2.1 边界条件的确定
        5.4.2.2 计算频率的确定
        5.4.2.3 模态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湿地焊接工程车车架的结构优化设计
    6.1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6.2 基于Optistruct的结构优化设计
        6.2.1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6.2.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6.3 车架尺寸优化
        6.3.1 尺寸优化前处理
        6.3.2 尺寸优化结果
    6.4 车架优化后验证分析
        6.4.1 车架优化后静态分析
        6.4.2 车架优化后模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城市地下三维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管线管理系统研究发展过程和现存问题
        1.3.2 三维GIS及相关主流平台简介
        1.3.3 三维产品简介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三维GIS技术与管线三维建模
    2.1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2.2 三维管线建模意义
    2.3 相关学者对三维管线建模研究
    2.4 城市地下三维管件建模相关技术
第三章 三维管线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
    3.2 系统开发环境
    3.3 系统开发流程
    3.4 插件框架设计
        3.4.1 插件式应用概述
        3.4.2 通信契约
        3.4.3 宿主程序
        3.4.4 插件引擎
        3.4.5 插件开发实例
    3.5 基于Super Map平台的地下管线三维化显示
        3.5.1 地下管线三维化显示技术路线
        3.5.2 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 三维管线核心功能开发
    4.1 三维显示功能
        4.1.1 三维符号库定制
        4.1.2 三维场景制作
        4.1.3 场景缓存生成
    4.2 查询统计插件
    4.3 管线空间分析插件
第五章 应用实例
    5.1 三维浏览显示
    5.2 信息查询
    5.3 管线统计
    5.4 开挖分析
    5.5 净距分析
    5.6 爆管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引言
        一、选题的动机、目的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论文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存在的难点问题
        五、论文使用的国际法文件及其来源说明
    第一章 “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功能、意义
        第一节 “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定义
        一、“废物”和“危险废物”概念来源探析
        二、“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法定定义
        三、“废物”和“危险废物”定义评价
        第二节 “废物”和“危险废物”定义的作用和意
        第三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定义及特征
        一、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定义
        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背景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背景分析
        一、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政治背景
        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经济背景
        三、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科学技术背景
        四、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环境保护运动背景
        第二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成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的萌芽阶段
        一、有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联合国决议
        二、《美加双边协定》和《美墨合作协定》
        三、有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经合组织和欧洲共同体决议和建议
        四、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萌芽阶段的特点
        第二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的形成阶段
        一、《巴塞尔公约》
        二、《洛美公约(IV)》
        三、《巴马科公约》
        四、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形成阶段的特点
        第三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法律制度的完善阶段
        一、历届缔约方大会及其主要决议
        二、《监督和控制欧共体内部以及进、出欧共体的废物运输条例》
        三、《巴塞尔禁止》
        四、《伊兹密尔议定书》
        五、《责任与补偿议定书》
        六、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完善阶段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的原则
        第一节 国家环境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
        一、国家环境主权原则
        二、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
        三、国家环境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在《巴塞尔公约》中的体现及意义
        第二节 国际合作原则
        一、国际合作原则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国际合作原则的历史发展
        三、国际合作原则在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中的运用和意义
        第三节 风险预防原则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含义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发展及其地位
        三、风险预防原则在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中的运用和意义
        第四节 危险废物最小化原则
        一、危险废物最小化原则的含义
        二、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三、危险废物最小化计划—以美国为例
        四、最小化原则对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意义
        第五节 危险废物就近处置原则
        一、危险废物就近处置原则的含义
        二、危险废物运输的风险管理与评估
        三、危险废物就近处置原则对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危险废物管理及其越境转移控制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危险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一、危险废物鉴定制度
        二、清洁生产制度
        三、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
        第二节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制度
        一、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制度
        二、危险废物无害环境管理制度
        三、危险废物名录制度
        四、危险废物非法运输控制制度
        五、特别控制区制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赔偿责任制度
        第一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国际赔偿责任制度概述
        一、国际责任
        二、国际环境赔偿责任
        三、国际环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家赔偿责任制度
        一、国家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制度
        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家赔偿责任制度
        第三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民事环境赔偿责任制度
        一、国际民事环境赔偿责任制度概述
        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严格赔偿责任制度
        三、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过失赔偿责任制度
        第四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概念
        二、环境责任保险的特征
        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功能
        四、《责任与赔偿议定书》确立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第五节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环境基金制度
        一、美国超级基金制度
        二、《巴塞尔公约》确立的基金制度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相关之贸易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与国际环境保护
        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多边环境公约对自由贸易的影响
        三、环境贸易措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第二节 巴塞尔公约制度与危险废物贸易的关系
        一、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与危险废物贸易的关系
        二、WTO对巴塞尔公约的挑战
        三、巴塞尔公约对WTO的因应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完善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制的建议
        第一节 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实践
        一、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立法实践
        二、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执法实践
        三、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司法实践
        第二节 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制度
        一、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的原则
        二、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制的缺陷
        一、《固废法》与相关法规的协调与融合不够
        二、《固废法》自身存在的缺陷
        三、《固废法》没有与《巴塞尔公约》完全接轨
        第四节 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制的完善与建议
        一、方案一—完善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
        二、方案二—创建中国《危险废物进出口管理法》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6)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材料选择标准
    2.4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4.1 翻译工具的选择
        2.4.2 参考文献的选择
    2.5 翻译计划
3.顺应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3.1 顺应论概述
        3.1.1 语言的三种特性
        3.1.2 语言的四种顺应
    3.2 顺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3.2.1 文献综述
        3.2.2 问题与不足
4.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策略:顺应论视角
    4.1 名词化结构概述
        4.1.1 名词化结构的构成
        4.1.2 名词化结构的功能
    4.2 语境关系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2.1 词典义选词
        4.2.2 引申义选词
    4.3 语言结构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3.1 直译
        4.3.2 转译为动词
        4.3.3 转译为形容词
        4.3.4 转译为状语从句
    4.4 目的语读者顺应下的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4.4.1 增译——补足语言信息
        4.4.2 省译——省去意义空泛的词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7)环状供热管网系统阻力精细化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集中供热系统发展
        1.2.1 国外供热事业的发展
        1.2.2 国内供热事业的发展
    1.3 环状管网及阻力研究现状
        1.3.1 环状管网
        1.3.2 阻力计算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管网阻力计算方法
    2.1 阻力计算的基础知识
        2.1.1 沿程阻力计算
        2.1.2 局部阻力计算
        2.1.3 当量局部阻力法和当量长度法
    2.2 供热管网中阻力计算方法
        2.2.1 热水管网的沿程阻力
        2.2.2 热水管网的局部阻力计算
        2.2.3 室内低压蒸汽管网
        2.2.4 室外蒸汽管网
    2.3 相关流体输配管网阻力计算方法
        2.3.1 空调风管系统
        2.3.2 中、低压燃气管网
        2.3.4 两相流管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枝状管线实例阻力精细化计算
    3.1 枝状热水供热管线的计算
        3.1.1 算例管线阻力精细化计算
        3.1.2 阻力精细化计算结果的验证
        3.1.3 算例管线局沿阻力比分布区间
    3.2 枝状蒸汽管线的计算
    3.3 枝状燃气管线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状热网水力计算建模
    4.1 管网图论基础
        4.1.1 相关的图论概念
        4.1.2 管网的矩阵表示
    4.2 管网水力工况数学模型及求解
        4.2.1 管网水力工况的数学模型
        4.2.2 数学模型的求解
    4.3 基本计算流程
        4.3.1 MATLAB软件介绍
        4.3.2 最小树算法
        4.3.3 程序流程
    4.4 环状热网水力计算实例
        4.4.1 环状供热管网的水力计算编程
        4.4.2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编程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网实例及局沿阻力比分析
    5.1 供回水管水力计算对比
    5.2 环状管网算例分析
        5.2.1 管网不同部分局沿阻力比的比较分析
        5.2.2 管壁当量粗糙度的影响分析
    5.3 局沿阻力比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建筑电气工程规范》英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2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1 Collection of Parallel Texts and Terminology
        2.2.2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Aid Tools
        2.2.3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2.3 Proofreading in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ranslation
    3.1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3.1.1 Difficulties in Lexical Level
        3.1.2 Difficulties in Syntactical Level
    3.2 Solutions to Difficulties
        3.2.1 Solutions to Lexical Difficulties
        3.2.2 Solutions to Syntactical Difficulties
Chapter Four Reflections on the Project
    4.1 Feedback from Client and Reflections
    4.2 Self Assessmen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Appendix

(9)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管线保温材料概况
    1.3 管线保温结构概况
    1.4 保温管线外护层概况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蒸汽管线保温检测及结果分析
    2.1 蒸汽管线保温测试及效果评价依据
    2.2 蒸汽管线测算方法
    2.3 蒸汽管线保温检测统计汇总
    2.4 典型地面输汽管线保温测试、计算及分析
    2.5 蒸汽管线热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线保温材料性能评价
    3.1 保温材料导热性能
    3.2 保温材料力学性能
    3.3 保温材料微观特征
    3.4 保温材料性能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胶凝保温材料研制
    4.1 胶凝保温材料研制
    4.2 胶凝保温材料性能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线保温结构评价
    5.1 保温结构稳定性评价
    5.2 保温结构隔热性评价
    5.3 粘结剂对保温性能的影响
    5.4 外护层材料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动加热保温结构数值模拟
    6.1 物理模型
    6.2 透明材料优选实验
    6.3 数学模型
    6.4 主动加热保温结构理论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保温结构优化模型
    7.1 管线保温复合结构模型
    7.2 管线保温优化计算
    7.3 管线保温优化设计软件
    7.4 节能效益评价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详细摘要

(10)改进混合遗传算法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供水管网系统优化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1.1.2 本文研究的中心任务-供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
    1.2 我国供水行业和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1 我国供水行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 优化计算方法介绍
    1.4 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线性规划技术
        1.4.2 非线性规划技术
        1.4.3 枚举法
        1.4.4 动态规划法
        1.4.5 神经网络
        1.4.6 遗传算法
    1.5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5.1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2 研究目标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及解法
    2.1 管网图形及管网计算的数学模式
        2.1.1 管网图形的概念
        2.1.2 管网水力计算的模式
    2.2 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和计算方法
    2.3 管网优化设计的目标
        2.3.1 优化设计目标和任务
        2.3.2 管网优化设计的多目标函数
    2.4 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2.4.1 管网优化设计方法和目标函数
        2.4.2 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之一-年费用
        2.4.3 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之二-可靠性
    2.5 多目标函数规划问题的解法
    2.6 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求解
    2.7 管网优化结果的校核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遗传算法综述
    3.1 遗传算法的介绍
        3.1.1 遗传算法的特点
        3.1.2 遗传算法的一些基本术语
    3.2 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
    3.3 遗传算法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3.4 遗传算法的改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4.1 引言
    4.2 解非线性方程组的Newton法及其变种方法
    4.3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信赖域法
        4.3.1 信赖域法原理及特点
        4.3.2 信赖域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模型
        4.3.3 信赖域半径h~k的确定
        4.3.4 信赖域法模型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合管网优化设计的改进混合遗传算法
    5.1 混合管网优化设计过程综述
    5.2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计算的适应度函数设计
    5.3 混合管网优化设计的整数编码
    5.4 初始种群的生成
    5.5 遗传算子的设计
        5.5.1 选择算子
        5.5.2 交叉算子
        5.5.3 变异算子
    5.6 遗传过程的改进
    5.7 管网水力计算
        5.7.1 给水管网图形信息的表示和存储方法
        5.7.2 稀疏压缩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5.7.3 管段方程组的信赖域法求解
    5.8 优化结果的校核和比较
    5.9 管网优化设计的计算机实现程序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案例
    6.1 概述
    6.2 工程概况
    6.3 管网优化设计的技术和经济参数设定
    6.4 遗传操作算子及遗传参数的选定
    6.5 优化计算结果的工况校核
    6.6 改进混合遗传算法与常规设计方法结果比较
        6.6.1 经济性比较
        6.6.2 水力性能比较
        6.6.3 可靠性比较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建议和创新点
    7.1 结束语
    7.2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7.3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暖通空调系统BIM工程结构体集成化设计方法[D]. 唐新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2]泵管线和附件图表快速选定[J]. 炼油设计建设组. 炼油设计, 1973(04)
  • [3]湿地焊接工程车的开发与研究[D]. 李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城市地下三维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马驷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 陈维春. 武汉大学, 2005(05)
  • [6]顺应论视角下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以《特种部队水上作战》(第17章)为例[D]. 张永恒.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环状供热管网系统阻力精细化计算研究[D]. 王宇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8]《建筑电气工程规范》英汉翻译报告[D]. 周莹.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9]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D]. 刘承婷.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0)
  • [10]改进混合遗传算法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研究[D]. 储诚山. 天津大学, 2006(05)

标签:;  ;  

用于快速选择的泵线和附件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