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信用社亏损严重的原因及扭亏为盈的意见

浅谈我县信用社亏损严重的原因及扭亏为盈的意见

一、浅谈我县信用社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扭亏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胡温敏[1](2020)在《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从现实出发,统筹规划企业的未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发展计划的路线、原则、灵魂和纲领,更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市场环境复杂多样性、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为抢占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三农”,各大农村金融机构亟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把握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简述了选题背景、意义、目的,充分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选用SWOT、PEST等分析工具,对HY县农村信用社的概况和经营环境进行概述分析。由于HY县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发展目标不清晰,没有正确的战略引导,引领作用弱化,甚至形同虚设,结合当地实际,本文从宏观环境、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三个维度入手,根据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要素分析,综合比较几种组合战略,最终选择和制定了适合其发展的SO组合战略。针对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提出了SO战略意义、目标、定位、规划和实施措施,充分利用HY县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用户基础以及市场份额大等优势,抓住该县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等机遇,谋取发展。在战略实施方面主要从发展零售业务、小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进行产品结构转型、渠道立体化整合、推进电子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并提出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文化保障等4方面来保障战略的实施,使HY县农村信用社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应对内外环境各种危机,突破自身瓶颈,抓住大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健发展,打造成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当地特色的银行。

韦莉娜[2](2019)在《W农商行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一直是中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它服务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县域经济,为中国基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7年末,全国农信社法人机构数为2260家,从业人员为86.9万人,总资产31.4万亿元。在庞大的中国银行体系中,农信社法人机构数占总数的1/2,网点数占总数1/3,从业人员占总数的1/5,总资产占总数的1/8。在三四线城市及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占据了当地主要市场份额,被称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民营银行牌照逐步放开、金融脱媒加剧及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给农信社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纷纷业务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更是强化了农村金融战略布局。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借贷公司不断开拓业务,争夺农信社小微贷款客户。农信社在城区和农村两线市场受到激烈竞争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信社面临的客户结构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导致不良贷款快速攀升、盈利水平持续下滑、监管压力很大。如何迎接挑战、应对竞争、适应变化,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当前农信社经营管理存在诸多不足,战略定位尚不清晰,竞争优势亟待强化。鉴于此,本文以农信社经营管理实践为基础,选取某县域农村金融机构—W市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W农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深入的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数据收集,获取了关于W农商行内外部环境及资源的较为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的主要战略管理理论。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 W农商行所处的外部环境。第四部分探讨了 W农商行面临的内部环境。第五部分对W农商行的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和选择,首先对W农商行的战略愿景、使命进行了探讨,对战略目标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W农商行公司战略层面应采取SO战略进行了分析,并对W农商的市场、客户、业务定位进行了梳理,指出W农商行应当采取差异化战略以应对金融竞争,并从客户、服务、渠道、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差异化资源配置的具体策略。第六部分论述了 W农商行的战略执行及保障,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科技信息系统等方面对W农商竞争战略的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系统建议。本文全面分析了 W农商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运用战略管理分析工具探讨W农商行如何制定竞争战略和如何保障战略执行,进而为W农商行正在实施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建设性参考意见,同时对全省农信社的转型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马锡春[3](2018)在《基于岗位评价视角的薪酬体系优化研究 ——以于田信用社为例》文中指出薪酬体系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十分关键的一环,科学的薪酬体系,能够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本文在基本薪酬及绩效理论基础上,对于田县信用社实际运行状况与薪酬管理现状展开分析,从中发现其内部存在部门权限不清、岗位职责不明、机制建设滞后,信用社在快速发展中仍面临一些亟需提升的管理课题,如何打破“以身份、等级”的定薪理念问题,除了工资、福利等货币性薪资外,缺乏对员工职业发展、能力认同等激励措施。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在深入调查剖析于田县信用社现有薪酬体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岗位和绩效的薪酬体系优化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具体来说,第一章,阐述了当前论文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等;第二章,对论文研究所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包括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入股理论,激励理论等,并对文章涉及到的薪酬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从而为文章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第三章,对于田县信用社薪酬系统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剖析了现存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位价值体系,绩效指标不合理,绩效管理体系不完整,业绩考核过程缺乏沟通和辅导等。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了于田县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基础流程、优化方案等,并对如何有效的实施薪酬优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第六章,总结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并结合当前信用社薪酬体系发展的趋势,对未来信用社薪酬体系进行了展望。总的来说,在薪酬体系改进优化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员工岗位分配机制,深入挖掘员工的行为意识主动性,通过优化薪酬管理体系,实现信用社实际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最大限度提升信用社的综合竞争力。

肖雄[4](2018)在《股改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规模与绩效关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三农”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三农”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自2003年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开始向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并于2014年底顺利完成下辖83家行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面改制,成为我国率先完成全面改制的省份。伴随着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成功改制,其产权关系更加明晰,股权结构逐渐优化、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发展不断多元化、服务“三农”能力持续提升,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然而,股改的效果如何及股改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否真的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股改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股改后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绩效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列表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外部对比分析;考虑到不同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差异,将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83家行社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进行内部对比分析。其次,在对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下辖83家行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获得83家银行2010—2017年的总资产、资本利润率、不良贷款率等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与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全样本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与累计净利润呈正相关关系;而全面改制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与累计净利润呈正相关,对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没有影响;全面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与经营规模的扩张呈负相关,对资本利润率和累积净利润没有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安徽省下辖行社在全面改制以后,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得打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总资产增速、累积净利润、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指标的表现上的趋势表现都要优于同期的全国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指标绝对值表现优于全国农村商业银行,但较商业银行仍有一定差距;通过将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大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表现较中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更优的结论。据此,提出了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风险管控等针对性建议,通过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农商行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能力继而提高其经营绩效,从而更好的为安徽省“三农”事业服务。

罗长锋[5](2016)在《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农信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都出现了严重的困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崩塌与瘫痪。本文对海南省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的基础,深入研究了其转型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方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分析了本文的问题意识,即海南省农信社为什么能够转型改制成功且快速崛起背后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意义和内容。第二部分为海南省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困境及其成因,主要梳理了海南农信社的历史和海南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为海南农信社转型改制的发展历程,包括:完善治理结构,理顺管理体制;清理不良贷款,清除历史包袱;重树经营理念,助力“三农”工作;重建发展策略,转变经营方式等。第四部分为海南省农信社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包括:高层次、专业性、年轻化人力资源接结构的建立;以风险防范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以服务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确立;实践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索;竞争上岗、人尽其才的职业环境的强化;借助外力辅助机制的构建;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管理氛围的营造等。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包括创新思路,建章立制;注重战略,辩证发展;领导垂范,上下同心;立足长远,创新服务等经验。同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对此建议,包括:提升理念,进一步打造新品牌;完善制度,更新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培训职工,育成精英,培育内生原动力等。

谈雅萍[6](2015)在《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与防范》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社的支持。然而受历史、体制、政策等原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自身业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失去了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过高的不良资产率造成信用社负债严重,经营风险加大,严重危及着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农商行改制的大背景下,不良资产的处置与防范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得出该县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主要是政策体制不规范、借款人盈利能力不强等原因造成信用社贷款的外部环境较差,加上信用社自身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或尚未建立,大量的不良贷款得不到有效解决。根据该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可以采用防控结合的方式解决该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创新清收方式,不仅强化常规清收,更不放弃表外不良贷款的清收,并适时引入民间资本,为不良贷款清收提供新的活力。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持,及时的信息监控和适度的风险转移,是该县农村信用社做好防控不良贷款的努力方向。

褚光斌[7](2014)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支持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群众性的金融合作组织。自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从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开始,我国农村渐渐形成了以农业银行为主导,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机构与融资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坚持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农村信用社就依照合作制的原则发放了小额贷款,形成了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合作体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一起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为了研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和模型分析。首先,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该章节的前半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而介绍了农信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信社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该部分代表农信社发展的指标为金融相关率以及农信社的贷款比重,农业发展用农村GDP来衡量。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假设检验,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论:金融相关率、贷款比重以及农村GDP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进一步的模型分析,金融相关率以及贷款比重对农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农业发展对农信社的影响不大。紧接着,本文又介绍了我国其他地区农信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状况,如贵州万山地区、湖南衡山县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主要介绍了该部分地区农信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出这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支持的经验,为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得到了一些启示。最后,总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该问题的研究提出展望。

王文鹏[8](2014)在《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而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需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之所以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银行在实现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之后,农村地区网点大幅减少,业务逐渐转向城市地区,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三农”的功能弱化。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其职能定位由一开始的综合支农职能改为目前的单纯职能,资金主要投放于粮棉等农副产品的储备,收购等与此有关的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过去多年来只存不贷的状况使得大量来自农村的资金却无法留在农村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民间金融受制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基于上述原因,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能否稳定有效的运营,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要想最大限度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就必须进行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多次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选择何种改革模式成为研究的焦点。山西省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起步比较晚,目前已有一部分经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改革模式成效如何,究竟是否适应山西的经济发展、对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有什么启示和借鉴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以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选择了几家我国其他省份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改革的典型范例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详细研究了山西省已经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相关内容,对其改制的成效进行了评价。最后,结合山西省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纵观以往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的大量研究还没有一篇选择以山西省的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而本文选取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调查研究获得了山西省几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代表了这些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后的最新发展情况和趋势,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邱峰艳[9](2014)在《农信社陕西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涉农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农户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信用社作为重要涉农金融机构,如何解决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与盈利状况,为“三农”发展提供可持续信贷支持,是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户信用评价管理能够很好解决涉农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涉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依据。故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解决我国农民融资难问题、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涉农金融机构进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在此基础上,笔者作为工作组主要成员和其他同事一起采用专家风险模型评分方法构建了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并开发了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由于所使用专家风险模型评分存在诸如人为因素高、缺乏客观性等问题,会导致农信社对农户的信用评价准确性不足。为了进一步优化改进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笔者在高陵县联社农户数据基础上,构建了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客户化模型评价体系。具体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对模型有显着贡献的指标作为建模的初始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检验样本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得出该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较高,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又随机抽取样本对比了专家风险模型和客户化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率较高。随后提出了将两个模型相结合,综合专家风险模型评分方法与客户化模型评价方法的优点,将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加入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完善了高陵联社对农户贷款的风险控制。最后,结合相关结论,分别从农信社高陵联社、高陵县政府、人民银行高陵县支行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具体措施。

王金凤[10](2014)在《农户贷款风险及管理研究 ——基于福建农信社的实证》文中指出农村金融是金融市场最脆弱的环节,但又是最灵活的环节。最脆弱缘于在其正规金融机构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最灵活在于农村金融有极其多样的民间资本形式存在。目前,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层面看到农村金融存在诸多问题,如金融机构不足、网点布设少、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可以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滋长蔓延的层面看到农村金融多彩的一面,无论是民间借贷(高利贷、互助性贷款)、社会性聚会(主要有合会、标会、摇会、台会等),还是以类似于正规金融机构形式运作存在的信托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私人银行,在农村都具有肥沃的生长土壤。从主流观点看,农村金融市场相比于其他金融市场不仅具有先天性的不足,而且后天发育也相对滞后,最主要的就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民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民贷款难始终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障碍。学术界围绕这一观点,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农户贷款风险及测度、农户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计量模型的农户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二是基于信用评级理论视角的农户信用评价及信用机制建立研究。这两类研究在研究结论上趋同,均强调农户信用不足,并对信用不足设计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在研究结论上,主要形成了四种比较主流的观点:一是农村信贷产品供给弹性不足;二是农户贷款难,并且难在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三是农户贷款风险高,农户贷款风险受自然条件、经济收入、贷款种类、地理区位等层面因素影响;四是农户信贷风险有可能也必须实行有效的管控。但现有研究大多是用传统金融的征信办法(信用评价体系)或者是普通金融风险管理方法来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及风险甄别,而没有结合中国农户自身特点,分析和测度农户信贷风险,由此而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值得探讨的命题:农户贷款风险是否像主流观点所认定的那么高呢?农户贷款风险如何客观识别、评价及测度,能否建立起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测评系统呢?是否能结合农户及农户贷款特点,对农户贷款风险进一步细分呢?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更加客观有效的研究结论。基于此,本文立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理论知识,从农信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角度来探讨研究农户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识别、测度及管控,并基于福建农信社的数据进行实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运用文献检索法,对农户贷款种类和特点、农户贷款风险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农户贷款风险的测度和评价、农户贷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评述,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借鉴,在此基础上,设计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2)运用定性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以金融风险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基础,探讨了农户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农户抵押和质押贷款等主要种类农户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农户贷款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识别方法。(3)运用列联表和多元回归模型,根据福建省9个设区市农信社的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户贷款金额大小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借款人受教育程度、贷款种类对农户贷款金额的大小有显着影响;贷款投向、借款人年龄、是否拥有房产、信用等级对农户保证贷款金额的大小有显着影响;贷款投向、月利率、受教育程度、是否拥有房产对农户抵押贷款金额的大小有显着影响。(4)运用logistic模型,根据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农信社的农户贷款数据,对影响农户贷款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贷款金额、贷款投向、贷款种类对农户不良贷款的产生有显着影响;月利率、贷款金额对农户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的不良贷款产生有显着影响;月利率、贷款金额、贷款投向对农户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产生有显着影响。通过比较发现,三种主要种类农户贷款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因素相同的是月利率和贷款金额,不同的是贷款投向对农户信用贷款不良贷款的产生有显着影响。(5)运用非参数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根据福建省67个县市法人农信社2012年农户贷款五级分类数据,对农户贷款及主要种类农户贷款的风险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进行分级,进而利用Mathematica9.0软件计算出不同农户贷款种类的不良贷款率处于各个风险区间的概率。研究表明:农户保证贷款、.农户抵押贷款1级风险区域内即不良贷款率小于3%的风险发生可能性最大;而农户信用贷款的风险分布较为分散,每个风险区域内都有风险的发生;而质押贷款的风险非常小。分析认为农户贷款风险多发于1级风险区域,也就是不良贷款率小于3%,即农户贷款的风险小,这与福建省农信社2012年农户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3%、比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低0.11个百分点的实际情况相一致,这有别于认为农户贷款风险高的主流观点。通过对2012年福建省农信社9个设区市农户贷款五级分类数据的比较分析,认为不同种类的农户贷款风险存在差异,其中农户信用贷款的风险最大,农户保证贷款风险次之,农户抵押贷款风险很小,农户质押贷款由于业务比较少,风险也最小。不同种类的农户贷款的风险即不良贷款率在全省9个设区市是不一样的,说明影响不同种类农户贷款的区域风险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综合性的,但是农户人均贷款规模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农民人均收入、农林水事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变量对农户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不明显。(6)运用总结归纳法,对全文进行总结,挖掘出隐含其中的政策含义,对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交待。一是全文重点研究了农户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识别及测度、风险分布。表明:①农户贷款风险有别于其他主体的信贷风险,更容易受自然风险等其他系统性因素干扰,根源在于农户的身份、职业及财产特性;②农户贷款风险主要受贷款种类、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投向即贷款用途等因素影响;③农户贷款风险的区域分布和不同种类农户贷款风险分布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二是对政策含义进行了挖掘梳理,研究认为可从完善农信社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抵押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来有效甄别及管理农户的信贷风险,从而降低农户贷款风险,进一步增加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促进农信社健康发展和“三农”持续发展。三是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未能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特点具体分析农户贷款风险的分布及其机理,今后,将通过扩大研究范围,对农户信贷风识别机制、测度、区域风险和风险分布作深入研究。

二、浅谈我县信用社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扭亏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县信用社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扭亏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战略概念界定
    2.2 战略理论
    2.3 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
        2.3.2 SWOT分析
        2.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 HY县农村信用社概况及经营环境分析
    3.1 HY县农村信用社概况
        3.1.1 HY县农村信用社简介
        3.1.2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HY县农村信用社内部环境分析
        3.3.1 组织架构情况
        3.3.2 业务发展情况
        3.3.3 风险防控情况
        3.3.4 人力资源情况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遇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5 战略分析
4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制定
    4.1 战略制定的意义与愿景
        4.1.1 战略制定的意义
        4.1.2 愿景
    4.2 战略目标
        4.2.1 宏观目标
        4.2.2 微观目标
    4.3 战略定位
    4.4 战略规划和实施
        4.4.1 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4.4.2 大力发展小微业务
        4.4.3 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
        4.4.4 进行产品结构转型
        4.4.5 渠道立体化整合
        4.4.6 推进电子渠道建设
5 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1.1 加快信用社内部产权制度革新变革
        5.1.2 加强组织领导
    5.2 人才保障
        5.2.1 实施岗位管理、薪酬考核管理机制
        5.2.2 完善精简、高效、满负荷的人力资源管理
        5.2.3 打造员工匹配队伍,满足转型升级需求
    5.3 技术保障
        5.3.1 提高技术水平
        5.3.2 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5.3.3 健全计划与财务管理体系
    5.4 文化保障
        5.4.1 完善企业文化
        5.4.2 提升品牌形象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W农商行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主要贡献与不足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有关理论
    2.2 战略管理有关理论
    2.3 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实践概况
3 W农商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W农商行基本情况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因素
        3.2.4 技术因素
        3.2.5 环境因素
        3.2.6 法律/法规因素
    3.3 行业竞争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3.3.2 其他行业替代品的竞争
        3.3.3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
        3.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3.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 W农商行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分析
        4.1.1 客户资源
        4.1.2 资金资源
        4.1.3 渠道资源
        4.1.4 产品资源
    4.2 能力分析
        4.2.1 服务营销能力
        4.2.2 运营统筹能力
        4.2.3 风险控制能力
5 W农商行竞争战略选择
    5.1 W农商行战略愿景、使命与目标
        5.1.1 战略愿景和使命
        5.1.2 战略目标
    5.2 W农商行竞争战略选择
        5.2.1 W农商行SWOT分析
        5.2.2 W农商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6 W农商行战略执行
    6.1 战略实施框架
    6.2 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6.2.1 组织结构
        6.2.2 人力资源
        6.2.3 风险管理
        6.2.4 科技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岗位评价视角的薪酬体系优化研究 ——以于田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薪酬概述
        2.1.1 薪酬的概念
        2.1.2 薪酬构成与功能
        2.1.3 薪酬体系
    2.2 薪酬体系优化的相关理论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2.3 期望理论
        2.2.4 公平理论
第3章 于田县信用社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3.1 于田县信用社的概况
        3.1.1 基本简介
        3.1.2 员工与组织结构
        3.1.3 经营状况
    3.2 薪酬体系现状
        3.2.1 薪酬制定原则
        3.2.2 工资结构
        3.2.3 劳动保险
        3.2.4 福利待遇
    3.3 于田县信用社薪酬体系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2 问卷样本特征
        3.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于田县信用社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于田县信用社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4.1.1 薪酬水平过低
        4.1.2 薪酬内部结构缺乏合理性
        4.1.3 薪酬分配不科学
        4.1.4 福利政策与业绩挂钩不明显
        4.1.5 考核机制与业务不能完全适应
    4.2 于田县信用社薪酬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受传统管理机制影响较深
        4.2.2 员工对薪酬结构的认知偏差
        4.2.3 绩效管理尚不完善
        4.2.4 薪酬管理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第5章 于田信用社薪酬体系再设计及实施保障措施
    5.1 薪酬体系改进基本流程及薪酬构成
        5.1.1 基本流程
        5.1.2 薪酬组成
    5.2 薪酬水平市场定位
        5.2.1 薪酬的市场调查
        5.2.2 薪酬成本控制
    5.3 绩效考核
        5.3.1 改进绩效考核体系
        5.3.2 标准绩效工资确定
    5.4 实施弹性与企业补充福利
        5.4.1 弹性福利计划
        5.4.2 企业补充福利
    5.5 实施的保障措施
        5.5.1 做好工作岗位分析
        5.5.2 建立动态调薪机制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股改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规模与绩效关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1.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农村合作金融
    2.2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2.3 银行绩效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公司治理理论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两权分离理论
    3.2 范围经济理论
    3.3 外部经济理论
    3.4 市场势力理论
第四章 农村商业银行股改历程与发展现状分析
    4.1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改历程
    4.2 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股改后经营规模与绩效现状分析
        4.2.1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股改情况介绍
        4.2.2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股改后效率变化情况
        4.2.3 安徽省不同规模农村商业银行股改后经营绩效变化情况
第五章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绩效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择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6.2.2 明确服务“三农”宗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6.2.3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速经营管理质效提升
        6.2.4 鼓励管理层合理持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6.2.5 加强风险管控,严格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农信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描述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海南省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困境及其成因
    2.1 现状分析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2.2.2 缺乏系统性的风险防范体系
        2.2.3 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定位
        2.2.4 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陈旧
        2.2.5 没有良好的人才发展职业环境
        2.2.6 没有有效的辅助机制
        2.2.7 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
    2.3 成因分析
        2.3.1 体制机制不顺畅
        2.3.2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第3章 海南农信社转型改制的发展历程
    3.1 完善治理结构理顺管理体制
    3.2 清理不良贷款,清除历史包袱
    3.3 重树经营理念,助力“三农”工作
    3.4 重建发展策略,转变经营方式
第4章 海南省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策
    4.1 构建起高层次、专业化、年轻化的人力资源结构
    4.2 建立起以风险防范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2.1 制度约束,降低风险
        4.2.2 体制保障,狠抓落实
        4.2.3 高压处理,绝不含糊
        4.2.4 奖惩分明,措施超前
    4.3 确立了以服务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4.4 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4.5 打造出强化竞争上岗、人尽其才的职业环境
    4.6 构建起借助外力突破自身人力资源不足的辅助机制
    4.7 营造出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成长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1)创新思路,建章立制
        (2)注重战略,辩证发展
        (3)领导垂范,上下同心
        (4)立足长远,创新服务
    5.2 展望
        (1)提升理念,进一步打造海南省农信社升级发展的新品牌
        (2)完善制度,更新机制,确保海南省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
        (3)培训职工,育成精英,培育海南省农信社的内生原动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内容的结构安排
第2章 不良贷款相关理论概述
    2.1 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界定及特性
    2.2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理论
    2.3 商业性贷款理论
    2.4 资本循环理论
第3章 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状况及原因分析
    3.1 A县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3.2 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3.3 A县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贷款时存在的问题
第4章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
    4.1 不良贷款处置模式
    4.2 信用社不良贷款处置措施建议
第5章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防范措施
    5.1 健全信贷部门内部控制制度
    5.2 加强信用社信息化建设
    5.3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与薪酬体系
    5.4 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
    5.5 优化信贷市场环境
    5.6 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支持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2.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2.1.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背景
        2.1.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2.2 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2.2.1 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背景
        2.2.2 山东省农业发展的现状
    2.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3.1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特点
        2.3.1.1 推进金融创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多元化需求
        2.3.1.2 扩大信贷规模,有效满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
        2.3.1.3 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
        2.3.1.4 畅通结算渠道,大力推广现代化金融服务
        2.3.1.5 开展“圆梦行动”,帮助农民破解农业技术难题
        2.3.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2.1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欠缺
        2.3.2.2 担保不足问题
        2.3.2.3 农业保险发展明显落后问题
        2.3.2.4 政策性经营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性
        2.3.2.5 信用社金融产品单一,产品创新层次不高,难以满足新农村经济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服务需求
        2.3.2.6 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机构设置重复工作
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模型选择和检验方法
    3.2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处理
        3.2.1 变量的选取
        3.2.2 数据处理
    3.3 实证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
        3.3.2 协整检验
        3.3.3 Granger因果检验
        3.3.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4 结论
4 国内典型地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4.1 国内典型地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4.1.1 贵州万山特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
        4.1.1.1 贵州万山特区概况
        4.1.1.2 万山特区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1.2 湖南衡山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
        4.1.2.1 衡山县基本情况
        4.1.2.2 衡山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4.1.3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
        4.1.3.1 乌兰察布市基本情况
        4.1.3.2 乌兰察布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4.1.4 新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
        4.1.4.1 新疆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4.1.4.2 新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4.2 国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发展的启示
        4.2.1 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加强政策引导与行业指导
        4.2.2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农业发展
        4.2.3 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2.4 全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5 加强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支持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支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2 加大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延伸服务功能
    5.3 完善农村信用工程
    5.4 与金融机构互助合作
    5.5 争取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5.6 加强农村信用社自身建设
        5.6.1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5.6.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6.3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5.6.4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8)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及理论基础
    2.1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及其产权制度的变化
    2.2 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产权制度存在严重问题
        2.2.2 一系列原因造成不良资产比重过大
        2.2.3 股权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2.2.4 金融服务功能较弱
    2.3 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2.4 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理论基础
    2.5 小结
第3章 我国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实践
    3.1 江苏省江阴市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实践及启示
        3.1.1 江苏省江阴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概述
        3.1.2 江阴市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后的效果评价
        3.1.3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以及发展的启示
    3.2 天津市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实践及启示
        3.2.1 天津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概述
        3.2.2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的效果评价
        3.2.3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和发展的启示
    3.3 小结
第4章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实践
    4.1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概述
    4.2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4.3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实践的具体过程
        4.3.1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及改制原则
        4.3.2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股本总额及股权设置
        4.3.3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法人治理框架设置
        4.3.4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环节及主要措施
    4.4 小结
第5章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的效果评价
    5.1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的制度完善评价
        5.1.1 产权逐渐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5.1.2 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5.1.3 提高了客户的认可度,增强了自身形象
    5.2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经营业绩评价
    5.3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服务“三农”情况评价
    5.4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4.1 服务“三农”的政策性目标同商业性目标之间的矛盾
        5.4.2 实现一级法人治理的困难
        5.4.3 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
        5.4.4 业务和服务的突破任重道远
    5.5 小结
第6章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进行商业银行改革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对策
    6.1 坚定市场定位,转变发展理念
    6.2 加强自身竞争实力
        6.2.1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6.2.2 加强金融创新
        6.2.3 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6.3 提高自身内控管理水平
        6.3.1 建立健全内控组织体系
        6.3.2 通过防范风险来推进内控体系标准化
    6.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9)农信社陕西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背景
    1.2 建立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1.3 国内外信用评价研究现状
        1.3.1 信用评估发展史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本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1.5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2 我国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概述
    2.1 目前我国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现状
    2.2 构建科学合理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所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3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状况及成效
    3.1 农信社高陵联社基本情况介绍
    3.2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建设背景及意义
    3.3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3.4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指标体系的构成
    3.5 农信社高陵联社对于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
    3.6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成效
4 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的改进
    4.1 模型的选择
    4.2 因变量的确定
    4.3 样本的选择
    4.4 预测变量的提炼
    4.5 模型的构建
        4.5.1 变量统计性分析
        4.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5.3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4.5.4 模型的检验
    4.6 预测结果对比
5 完善农信社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议
    5.1 农信社高陵联社进一步优化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
    5.2 高陵县政府加大对农信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
    5.3 人民银行加强对农信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的指导
    5.4 为农户信用评价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农户贷款风险及管理研究 ——基于福建农信社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和研究展望
2 农户贷款风险及管理的文献述评
    2.1 关于农户贷款的研究
        2.1.1 关于农户贷款难的研究
        2.1.2 关于农户贷款特点的研究
        2.1.3 关于农户贷款种类的研究
    2.2 关于贷款风险度量与评价的研究
        2.2.1 国外对贷款风险度量与评价的研究
        2.2.2 国内对贷款风险度量和评价的研究
    2.3 关于农户贷款风险的研究
        2.3.1 关于农户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研究
        2.3.2 关于农户贷款风险的研究方法与模型
        2.3.3 关于农户贷款风险的其他研究
    2.4 关于农户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和借鉴
    2.6 本章小结
3 农村信用社发展概述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3.2 我国农信社改革发展概述
    3.3 福建农信社改革发展概述
    3.4 本章小结
4 农户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
    4.1 农户贷款及其特点
        4.1.1 相关概念界定
        4.1.2 农户贷款的特点
    4.2 农户贷款风险及其特点
        4.2.1 金融风险及其特点
        4.2.2 农户贷款风险的特点
    4.3 主要种类农户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
        4.3.1 农户信用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
        4.3.2 农户保证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
        4.3.3 农户抵押和质押贷款风险的形成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农户贷款风险的识别
    5.1 农户贷款风险识别的意义和原则
        5.1.1 农户贷款风险识别的意义
        5.1.2 农户贷款风险识别的原则
    5.2 农户贷款风险识别的内容和主要步骤
        5.2.1 风险资料的收集
        5.2.2 风险资料的整理
        5.2.3 从不同影响因素识别农户贷款风险
        5.2.4 农户贷款风险严重程度的识别
    5.3 农户贷款风险的识别方法
        5.3.1 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
        5.3.2 农户贷款风险的具体识别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农户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1 农户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方法模型
        6.1.1 列联表分析
        6.1.2 多元回归模型
        6.1.3 logistic回归模型
    6.2 农户贷款金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农户贷款金额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2.2 农户贷款金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2.3 农户贷款金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2.4 农户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金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 农户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农户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3.2 数据来源及相关情况介绍
        6.3.3 农户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3.4 农户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5 主要种类农户贷款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农户贷款风险区域比较分析
    7.1 农户贷款区域风险
    7.2 农户信用贷款风险的区域比较分析
    7.3 农户保证贷款风险的区域比较分析
    7.4 农户抵押贷款风险的区域比较分析
    7.5 农户质押贷款风险的区域比较分析
    7.6 农户贷款风险的区域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7.6.1 农户贷款风险区域比较分析
        7.6.2 农户贷款区域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农户贷款风险分布实证分析
    8.1 风险概率分布拟合方法及风险的等级划分
        8.1.1 农户贷款的风险概率分布拟合方法
        8.1.2 农户贷款风险的等级划分
    8.2 农户信用贷款风险概率分布
    8.3 农户保证贷款风险概率分布
    8.4 农户抵押贷款风险概率分布
    8.5 三种主要农户贷款种类的风险比较
    8.6 农户贷款不良贷款风险概率分布
    8.7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风险管理策略
    9.1 本文研究结论
    9.2 农户贷款风险管理策略
        9.2.1 加强农户贷款风险审查
        9.2.2 对农户贷款风险进行分类管理
        9.2.3 加强对不同地区的分类指导
        9.2.4 慎重稳妥开展“三权”抵押贷款业务
        9.2.5 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农户贷款担保体系
        9.2.6 开展农业保险合作降低贷款风险
        9.2.7 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9.2.8 多措并举清收化解不良贷款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浅谈我县信用社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扭亏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HY县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 胡温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W农商行竞争战略研究[D]. 韦莉娜.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3)
  • [3]基于岗位评价视角的薪酬体系优化研究 ——以于田信用社为例[D]. 马锡春. 山东大学, 2018(02)
  • [4]股改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规模与绩效关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D]. 肖雄.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2)
  • [5]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农信社为例[D]. 罗长锋. 湖北工业大学, 2016(01)
  • [6]A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与防范[D]. 谈雅萍. 湘潭大学, 2015(06)
  • [7]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发展支持的实证研究[D]. 褚光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6)
  • [8]山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 王文鹏. 山西财经大学, 2014(09)
  • [9]农信社陕西高陵联社农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研究[D]. 邱峰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10]农户贷款风险及管理研究 ——基于福建农信社的实证[D]. 王金凤.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浅谈我县信用社亏损严重的原因及扭亏为盈的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