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阻塞性脑积水

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阻塞性脑积水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论文文献综述)

黄盈[1](2021)在《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慢性脑积水是急性脑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的不良预后。本次研究对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幕上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相关的影响因素,旨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早期判断预后,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并使用脑出血发病早期的临床评估手段对患者合并慢性脑积水的概率进行评估,早期采取措施降低脑积水发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并根据2018年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诊断明确诊断为新发幕上脑出血的患者。排除合并由于颅脑外伤及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排除合并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的患者;排除合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囊肿的患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排除生存时间或随访时间未超过3个月的患者。最终共23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肿部位、脑实质内血肿量、入院时GCS、是否破入脑室、是否脑疝、mGS评分以及治疗方式,并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至发病1年,根据临床预后是否合并慢性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及非脑积水组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将可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P<0.05)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因素对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结果:1.在233例患者中,在发病后3个月至1年间影像学上出现慢性脑积水表现的患者有21例。对两组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间的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是否破入脑室mGS评分以及治疗方式等因素可见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脑实质内血肿量、入院时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mGS评分以及治疗方式纳入logistics模型中。Logistics单因素分析示入院时GCS评分、脑疝以及mGS评分为幕上脑出血后脑积水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s多因素模型中,除入院时GCS评分低、是否发生脑疝以及mGS评分高为幕上及急性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外,治疗方式也为其影响因素(P<0.05)。其中GCS评分低(β=0.568)、脑疝(β=0.1.441)以及mGS评分高(β=0.232)为险因素,而脑出血后手术(β=-1.259)为保护因素。3.以入院时GCS、脑疝、mGS以及治疗方式作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合并慢性脑积水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其中治疗方式的对于预测合并慢性脑积水不的预测价值较低(P=0.454)。入院时GCS、脑疝、mGS预测患者合并慢性脑积水的AUC分别为0.668、0.642、0.7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71、0.742;0.524、0.759;0.476、0.887;约登指数分别为3.5、0.5、5.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合并慢性脑积水的AUC为0.731,对合并慢性脑积水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1.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脑疝、mGS评分、手术治疗为影响脑出血后形成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其中GCS评分低、脑疝、mGS评分高为脑出血后形成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2.GCS、mGS以及是否发生脑疝对患者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概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郝桥[3](2020)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脑室出血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具有发病急危重,死亡率和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特征。出血以后,脑室内血凝块的物理作用使脑脊液正常流通受阻,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若脑室内被血脑脊液填满,致使形成脑室铸形时,死亡率明显增加。目前,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包括基础管理和外科治疗,基础管理如脱水降颅压、降血压、止血、吸氧等。外科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侧脑室外引流术,但其引流效果差,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增加血肿清除率,延长脑脊液的引流时间,从而弥补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的不足,降低脑室感染率及脑积水发生率。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对照分析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可行性,通过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的对比,探讨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对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脑室出血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式为侧脑室外引流术(EVD)联合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CLD),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EVD,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进行吸氧,控制血压,脱水降低颅压,抑制胃酸等基本管理,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后,全部急诊行EVD。出血累及单侧脑室且无室间孔堵塞者,行单侧EVD;出血累及双侧脑室,行双侧EVD。两组患者均在EVD放置12h后在无菌条件下向脑室外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0,000U与0.9%生理盐水3-4毫升溶解血肿,然后夹住脑室外引流管3-4小时,每天一次或两次,连续2-3天。当CT上证实第三和第四脑室血凝块基本消失后(一般为EVD术后3-5d),床旁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对比两个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两组分别计算侧室引流时间、脑积水发生率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对6月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量量表(ADL)进行电话随访,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统计分析表明:(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改良Graeb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侧脑室外引流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3)并发症,两组脑积水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经GOS评分,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1.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以缩短侧脑室外引流的时间,从而使侧脑室外引流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以延长脑脊液的引流时间,使血肿清除更加彻底。2.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以使脑脊液更快的恢复正常循环,并形成压力差,对血脑脊液有洗刷引流作用,降低了脑积水的发生率。另外,通过及时有效的引流,可以减少血液中的神经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通过提升血肿清除率及降低并发症,从而使患者预后明显变好,提高了生存质量。

李政[4](2020)在《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背景:脑室内病变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多,脑室内病变使得显微外科手术难以进行,目前神经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在神经外科病变治疗中已十分普遍,尤其在治疗脑室内病变被认为是显微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法。研究目的:分析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幕上脑室内病变患者的解剖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通过收集在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并通过术中使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幕上脑室内病变(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内)的1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1例位于侧脑室Monro孔区囊肿;1例侧脑室内实性肿瘤,1例透明隔区肿瘤,1例左侧侧脑室旁及丘脑肿瘤;10例脑积水的患者通过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重新构建脑脊液循环,其中4例因颅脑手术后伴发脑积水;2例患者因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4例特发性梗阻性脑积水,均行ETV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包括ETV、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肿瘤活检术、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肿瘤切除术以及神经内镜下脑室内囊肿切除术等。术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及MRI),病变均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内或脑室旁,并完善心电图、胸部平片、实验室检查、高龄患者或心功能不佳患者行心脏彩超,腰穿测脑脊液压力等检查。手术采用STORZ硬质内镜(4mm*150mm,分为0°、30 °、45°成角内镜)、脑室镜(4mm*180mm)及Endoport内镜工作通道(外径20mm*160mm工作通道长度)及相关显微器械。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有无头痛、体温变化、颅内压力变化以及是否有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脑脊液漏、伤口愈合、术后癫痫等并发症。在内环境方面,予以监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在拔除气管插管平稳后、住院动态复查头颅CT,评估手术疗效及相关病情。术后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适随诊,一般在术后3月、半年以及一年左右复查头颅CT或者MRI,评估肿瘤有无复发,脑积水症状有无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幕上脑室内病变,其中2例透明隔囊肿经神经内镜造瘘后,2例患者症状均消失,其中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头痛对症治疗后头痛消失;1例侧脑室囊肿,术后症状缓解;1例侧脑室内肿瘤,完整切除,临床症状消失,2例神经内镜下肿瘤活检诊断成功,出院后均化疗或放射治疗。10例患者行ETV,其中9例患者脑积水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例因术前基础状况差,术后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掌握内镜下脑室解剖特点,才能在内镜手术中准确定位从而精确实施手术。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解剖清晰、创伤小等优点,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2cm脑室内肿瘤切除及脑室肿瘤活检等幕上脑室内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联合应用神经导航、激光刀等新技术可以协助解决术中肿瘤定位、重要结构保护以及通道止血等难题。

刘永英[5](2020)在《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及分析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对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进行防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2011年至2019年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共133例。制定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调查表,记录患儿的性别、地域、发病时月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发病至确诊时间、喂养方式、母亲饮食情况、母亲产次、出生时胎龄、围产期情况、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颅内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脑梗塞、脑积水)情况、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等。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占54.14%;喂养方式主要是纯母乳喂养,占56.39%;首发症状以呕吐、发热为主,分别占24.81%、21.05%;主要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占46.62%;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为多,分别占51.88%、51.13%。2.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梗塞的占26.32%,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梗塞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梗塞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正相关,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呈负相关;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额叶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继发脑梗塞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病例中继发脑积水的占24.06%,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1)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单部位出血与多部位出血(≥2处)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与继发脑积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脑室内出血与继发脑积水的相关性准确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男性显着较女性多,多以呕吐、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月龄主要集中在1-2月(含2月),以纯母乳喂养为主,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2.婴儿期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为多,继发脑梗塞及继发脑积水与颅内出血部位的数量无关,而与颅内出血部位相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易继发脑梗塞,脑室内出血易继发脑积水。

范自强[6](2020)在《终板造瘘联合腰大池外引流辅助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一、目的探讨终板造瘘联合腰大池外引流辅助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慢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二、方法按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07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入住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92例。采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以下四组:对照组(单纯动脉瘤夹闭20例)、造瘘组(动脉瘤夹闭+终板造瘘24例)、引流组(动脉瘤夹闭+腰大池外引流19例)、造瘘+引流组(动脉瘤夹闭+终板造瘘+腰大池外引流29例)。对四组术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GOS预后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结果1)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引流组、造瘘+引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引流组与造瘘+引流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造瘘组低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造瘘组、造瘘+引流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造瘘组与造瘘+引流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3)出院时GOS评分:造瘘+引流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造瘘组与对照组、引流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OS预后评分稍提高,P>0.05,无统计学意义。四、结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行开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辅助终板造瘘和腰大池外引流能够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提高GOS预后评分。

郝晓迪[7](2020)在《大鼠脑积水模型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干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积水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是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出血性卒中外还有脑膜炎、脑外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影响人群广泛。但目前脑积水的内科治疗手段较为有限,外科手术治疗会伴随有癫痫、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深入探讨理解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十分重要,这将为临床治疗脑积水提供可行性方案。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器官,在脑积水的发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脉络丛在参与脑脊液分泌的同时,其相关炎症反应及脉络丛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也日益受到关注,脉络丛炎症反应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脉络丛巨噬细胞是一种独特来源的大脑非实质区巨噬细胞,具备胚胎前体细胞及成年造血系统前体细胞的双重来源,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免疫门户,是参与脉络丛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特别是脉络丛巨噬细胞在脑积水中的具体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将利用侧脑室注射凝血酶和自发高血压大鼠两种动物模型模拟脑积水的发生。重点观察不同模型下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脉络丛变化,探讨不同模型中脑积水的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第一部分凝血酶诱导大鼠脑积水形成模型中脉络丛相关炎症反研究目的凝血酶在脑出血继发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脑积水中的作用还不明确。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在凝血酶诱导大鼠脑积水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策略。研究方法1.采用侧脑室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模拟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发生。成年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或凝血酶侧脑室注射。24小时后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方法测量侧脑室体积。使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脉络丛炎症细胞浸润及脉络丛巨噬细胞变化。用Evans blue染料含量测定和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屏障渗透性。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脉络丛中连接蛋白的变化情况。2.给予凝血酶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PAR1)拮抗剂SCH79797观察其在凝血酶诱导脑积水中的作用及其对脉络丛的影响。将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凝血酶后随机分组,分别给予PAR1拮抗剂(SCH79797),以及PAR1下游效应因子Src抑制剂(PP2)、PAK1抑制剂(IPA3)。通过核磁共振、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大鼠脑室大小,脉络丛巨噬细胞变化及细胞连接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与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相比,大鼠侧脑室注射凝血酶24小时后,MRI发现大鼠脑室体积明显扩大;脉络丛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脉络丛巨噬细胞活化(CD68阳性细胞)明显增加;脑组织中Evans blue含量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脉络丛周围白蛋白沉积增多,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发现脉络丛组织中血管内皮钙连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显着减少。2.大鼠侧脑室注射凝血酶的同时,分别随机给予PAR1拮抗剂(SCH79797)、Src抑制剂(PP2)、PAK1抑制剂(IPA3)治疗。24小时后观察发现,SCH79797治疗组缓解了大鼠脑积水的发生,减少了脉络丛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数量,一定程度上逆转了脉络丛中VE-cadherin的减少;PP2和IPA3也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凝血酶注射后脑室体积扩大,逆转脉络丛中VE-cadherin的减少。结论1.侧脑室注射凝血酶可以导致脉络丛炎症浸润、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血脑屏障及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脉络丛连接蛋白VE-cadherin减少,诱导大鼠脑积水的产生。2.PAR1拮抗剂(SCH79797)可以减少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及脉络丛中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破坏,缓解大鼠脑积水的发生;Src抑制剂(PP2)和PAK1抑制剂(IPA3)也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大鼠脑积水的发生;SCH79797可以通过抑制PAR1-Src-PAK1通路逆转脉络丛中VE-cadherin的减少。研究目的明确自发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s)脑积水发生发展规律,着重研究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中脉络丛巨噬细胞变化对SHRs脑积水影响,并探讨SHRs脑积水治疗策略。研究方法1.取同周龄同性别WKY(Wistar-Kyoto)大鼠与自发高血压大鼠进行对照。MRI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侧脑室大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脉络丛巨噬细胞(Iba1)及其激活(CD68)情况的变化。为了进一步观察脑积水继发脑损伤的情况,实验采用新事物识别的行为学方法评价了SHRs脑积水发生后的认知功能。并采用HE组织染色的方法观察不同大鼠的胼胝体厚度,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2.在脑积水发生初期将雄性SHRs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去铁敏或米诺环素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脉络丛巨噬细胞变化及激活情况。通过行为学评分检测认知功能障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HR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丢失及胼胝体区的变化。研究结果1.与同周龄同性别WKY大鼠相比,七周龄SHRs已经发生明显的脑积水。九周龄SHRs脑积水进一步加重,且雄性SHRs比雌性SHRs脑积水程度更为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发现,与WKY大鼠相比,九周龄SHRs脉络丛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同时发现与WKY大鼠相比,九周龄SHRs胼胝体厚度变薄,海马CA1区神经元Neu N数量减少,且伴随有认知功能受损。而脑积水发生前(四周龄时)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SHRs在脑积水出现前已经发生脉络丛巨噬细胞胞体变大及激活的CD68阳性细胞数量的显着增加。2.米诺环素治疗组相比较于对照组缓解了SHRs脑积水的发生;减少了激活的脉络丛巨噬细胞CD68细胞数量;改善了认知功能障碍,减轻了胼胝体萎缩及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情况。同时监测大鼠的一般生理状况发现,米诺环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HRs高血压,但并未出现体重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去铁敏治疗不能改善SHRs脑积水的发生。结论1.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是SHRs脑积水发生的重要因素,且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与脑积水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九周龄SHRs相比较于WKY大鼠发生明显的脑积水,同时伴随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白质损伤和神经元丢失。2.在SHRs脑积水发生后给予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延缓脑积水进展,改善认知功能,减轻白质损伤和神经元丢失。而去铁敏治疗不能改善SHRs脑积水的发生,也提示米诺环素治疗SHRs脑积水并不是通过螯合铁离子发挥作用的。

张召腾[8](2020)在《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脑动脉瘤诊断、早期修复及神经重症管理的改善,脑动脉瘤死亡率较前下降,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术后仍有较多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a SAH治疗的重要部分。腰大池引流和腰椎穿刺作为a SAH术后脑脊液外引流的主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研究腰大池引流(LD)和腰椎穿刺(LP)用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前瞻性或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由该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所获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总计23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可缩短患者发病后头痛时间[MD=-3.33,95%CI(-3.71,-2.95),P<0.000 01],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RR=0.47,95%CI(0.40,0.55),P<0.000 01],降低脑积水发生率[OR=0.29,95%CI(0.22,0.38),P<0.00001],改善患者短期预后[OR=1.78,95%CI(1.40,2.26),P<0.000 01],腰大池引流组颅内感染率高于腰椎穿刺组[RR=2.18,95%CI(1.28,3.74),P=0.004],两者在脑梗死发生率[OR=0.70,95%CI(0.47,1.03),P=0.07]、死亡率[OR=0.5,95%CI(0.13,1.09),P=0.08]和再出血发生率[OR=0.74,95%CI(0.39,1.40),P=0.3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腰椎穿刺相比,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缩短患者头痛时间,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不能进一步降低脑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两者在再出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腰大池引流有较高的颅内感染风险。限于目前纳入研究质量较低,且数量有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廖长品[9](2020)在《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手术后1月GCS评分、手术后6月KPS预后分级,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方法:收集100例术前经头颅CT确定为脑室铸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58例)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42例)。术前均经头颅CT已确认为脑室内铸型血肿形成,并经行头颈部CTA或DSA检查排除局部脑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如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其中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90±8.88)岁,入院时GCS评分4-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3±2.72)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4.07±7.31)ml;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34-85岁之间、平均年龄(55.21±10.16)岁,入院时GCS评分3-15分之间、平均值为(7.88±3.20)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32.71±7.54)ml。(1)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影响;(2)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24h血肿清除率、术后脑积水、术后30d内死亡率,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效果;(3)分别比较神经内镜手术组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术后1月GCS评分、术后6月的KPS评分评估患者对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4)将上述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技术特点及优势。结果:(1)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1.67±7.66)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59.83±11.03)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5.29±2.59)d,平均住院时间(18.31±8.50)d;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1.07±10.10)min,平均手术中出血量(15.67±5.12)ml,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7.00±3.74)d,平均住院日(24.57±14.65)d。两组患者平均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36例(62.1%)、40-80%17例(29.3%)、<40%5例(8.6%),有效率53例(81.4%),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24h内血肿清除率>80%0例、40-80%9例(21.4%)、<40%33例(78.6%),有效率9例(21.4%)。两组患者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数据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8例(13.8%),术后30d内死亡6例(10.3%);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7例(16.7%),术后30d内死亡11例(26.2%)。(4)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11.47±3.66)分,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65.86±28.78)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组患者手术后1月平均GCS评分(9.64±4.95)ml,手术后6月平均KPS评分(50.00±36.76)分。两组患者手后1月平均GCS评分及手术后KPS评分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脑室铸型血肿的治疗,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相比,该术式的手术平均时间较长、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多,但其平均住院时间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2)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较高,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的发生率及术后30天内的死亡率较低。(3)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6月随访患者GCS评分即KPS评分发现神经内镜手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综上所述,神经内镜手术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胡健[10](2020)在《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可能存在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8-2019.6 122例颅底、脑室及脑深部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引起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无术前脑积水、肿瘤部位、质地、侧别、直径、手术切除程度、手术时间、肿瘤病理、术后有无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2例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发生脑积水,其中4例脑积水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2例发生在术后3天至2周之间,还有3例发生在2周以后。有6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接受了分流手术,3例患者病情稳定,随访观察中。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前颅底的有35例,中颅底20例,后颅窝47例,脑深部14例,脑室6例,其中前颅底肿瘤术后有1例出现脑积水,中颅底2例,后颅窝2例,脑深部1例,脑室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6.616,p=0.010)、术前脑积水(χ2=6.222,p=0.013)、肿瘤部位(χ2=17.872,p=0.001)、肿瘤侧别(χ2=13.366,p=0.001)、肿瘤直径(χ2=4.319,p=0.038)、肿瘤切除程度(χ2=10.519,p=0.005)、术后颅内出血(χ2=8.457,p=0.004)等因素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而性别(χ2=0.305,p=0.581)、是否合并高血压(χ2=0.005,p=0.945)、糖尿病(χ2=0.002,p=0.963)、肿瘤质地(χ2=0.287,p=0.592)、肿瘤良恶性(χ2=0.063,p=0.801)、手术时间(χ2=1.410,p=0.235)、术后有无颅内感染(χ2=2.540,p=0.111)对术后是否继发脑积水无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6,OR=0.36,95%CI:0.08-1.65)、肿瘤直径(p=0.018,OR=4.53,95%CI:1.95-10.57)、术后颅内出血(p=0.070,OR=3.24,95%CI:0.76-1.39)是继发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直径超过3cm的颅内肿瘤患者以及肿瘤位于颅底尤其是脑室内的患者,在术前谈话时注意说明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在能取得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在术中同步施行三脑室造瘘等手术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可能,以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术后应定期复查CT及随访,术后颅内出血会增加脑积水的发生风险,早期行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引流可有效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论文提纲范文)

(1)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临床资料
    3.诊断标准
    4.临床资料
    5.随访
    6.临床资料分析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各因素对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的预测价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脑出血合并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引流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颅内感染与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2.5 两组典型病例定期复查颅脑CT结果比较对照组
第三章 讨论
    3.1 病因
    3.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3 IVH引起脑损伤的机制
    3.4 IVH后脑积水的形成因素及危害
    3.5 IVH的治疗
    3.6 预后因素
    3.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8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内镜技术在脑室内病变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5)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颅内出血的概况
    1.2 颅内出血的分型
    1.3 颅内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4 颅内出血的病因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性别构成
    3.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发病时的月龄分布
    3.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喂养方式
    3.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3.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3.6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3.7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的情况分析
    3.8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的情况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男女构成比
    4.2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首发症状
    4.3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致病因素
    4.4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梗塞
    4.5 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5.3 不足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终板造瘘联合腰大池外引流辅助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对象分组
    2.4 相关诊断及分级标准
        2.4.1 慢性脑积水诊断
        2.4.2 脑血管痉挛诊断依据
        2.4.3 Hunt-Hess评分
        2.4.4 改良Fisher分级
        2.4.5 GOS预后评分
    2.5 手术方式
    2.6 术后治疗措施及随访
    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4.2 终板造瘘对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影响
    4.3 腰大池外引流对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4.4 终板造瘘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共同作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鼠脑积水模型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干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凝血酶诱导大鼠脑积水形成模型中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干预策略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与实验分组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试剂配制
        2.5 主要实验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侧脑室凝血酶注射诱导了大鼠脑积水的发生
        3.2 侧脑室凝血酶注射导致大鼠脉络丛炎症浸润及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
        3.3 侧脑室凝血酶注射导致大鼠脑屏障功能的破坏
        3.4 侧脑室注射凝血酶后引起脉络丛连接蛋白的改变
        3.5 PAR1 拮抗剂SCH79797缓解凝血酶诱导的脉络丛炎症浸润
        3.6 抑制PAR1/Src/PAK1通路缓解凝血酶诱导脑积水的产生
        3.7 SCH79797通过抑制PAR1-Src-PAK1通路缓解连接蛋白减少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自发高血压大鼠脑积水形成中脉络丛巨噬细胞激活的作用及干预策略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与实验分组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试剂配制
        2.5 主要实验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HRs血压体重变化规律
        3.2 SHRs脑积水发生发展规律
        3.3 SHRs脑积水大鼠脉络丛染色
        3.4 脑积水发生前脉络丛巨噬细胞染色
        3.5 SHRs认知行为学检测
        3.6 去铁敏治疗不能改善SHRs脑积水进展
        3.7 米诺环素治疗后SHRs一般生理情况
        3.8 米诺环素缓解了SHRs脑积水进展
        3.9 米诺环素减少了SHRs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
        3.10 米诺环素治疗改善了SHRs认知功能障碍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性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脉络丛结构特点及其在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其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及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检索策略
附录Ⅱ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附录Ⅲ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附录Ⅳ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RCT)
附录Ⅴ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Cohrot Study)
附录Ⅵ 结果总结表
脑脊液外引流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影像学资料
    1.4 临床资料和评价指标
    1.5 治疗方法
    1.6 远期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室内铸型血肿量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2.3 手术后24h内血肿清除率
    2.4 手术后需分流型脑积水、手术后30d内死亡率
    2.5 术后1月G C S评分、术后6月K P S预后分级2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3.2 VCH的微创手术治疗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室铸型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10)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脑积水病因及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出血后合并慢性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分析[D]. 黄盈.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郝桥. 延安大学, 2020(12)
  • [4]神经内镜技术在幕上脑室内病变治疗的临床应用[D]. 李政. 苏州大学, 2020(02)
  • [5]婴儿期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永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终板造瘘联合腰大池外引流辅助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探讨[D]. 范自强. 南华大学, 2020(01)
  • [7]大鼠脑积水模型脉络丛相关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干预策略研究[D]. 郝晓迪. 浙江大学, 2020(01)
  • [8]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对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D]. 张召腾.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9]神经内镜手术与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对比分析[D]. 廖长品.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10]颅底及脑室周围肿瘤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预测因素[D]. 胡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阻塞性脑积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