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海涛[1](1990)在《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文中认为当前学生中视力状况逐年下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对在校八八、八七级男、女学生411名的视力,经二年测检分析,两级学生视力状况严重下降。并针对视力下降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纠正视力下降建议。
刘醒龙[2](2018)在《黄冈秘卷》文中研究指明1凡事太巧,必有蹊跷,不是天赐,就是阴谋。一个刚刚上高中一年级的花季女孩,从未见过面,第一次交谈,便恶狠狠地表示,要变身为杀手,到我的老家黄冈寻仇。另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用从未有过的躁动,气急败坏地说,有人要打她,揪她的头发,要她的老命。如此天壤之别,又都带着某种戾气的话语,是通过电话传来的。第一个电话是朋友少川从北京打过来的,她没有说那些凶神恶煞的话,说那些话的女孩
郝光耀[3](2017)在《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研究(1979-1989)》文中认为1980年代的南开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南开社会学人的学科认同和身份认同意识,而且对探索1980年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具有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分别从学科建设思想、学科基础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发现,南开社会学致力于师资队伍、教材与资料等学科基础建设,同时依托南开优势资源,在重点支持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发展战略,建构富有南开特色的社会学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南开社会学采取常规机制与特殊机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双重机制,采用专业班、研究生班、进修班、博士班等形式,创新“补课”模式下社会学学科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方式。1980年代南开社会学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踏实苦干、艰苦创业的精神,多元开放、兼收并蓄的战略,以及有教无类、自由开放的原则,这些精神特质是南开社会学留给中国社会学界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南开社会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制度创新,为空白学科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科建设急需人才的有效途径。南开社会学立足于本土化,坚持对外开放的路线方针,借助国内外社会学界的力量,培养学科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王霞[4](2011)在《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相结合的视点下,按照由面到点、突出典型、逐步深入的思路,运用形式与语义互证、定性与定量配合的方法,研究汉语序数范畴的表达。所有研究建立在1400万字的汉语普通话语料统计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汉语序数范畴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的类别,详实地描写了汉语序数范畴的三大表达形式。全文把研究重点放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揭示了它在句法、语义上的诸多特征,探讨了它的典型性问题,并以“第”和量词的隐现为视点寻找不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区分点,最后概括了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既重视语言事实的细致分析,也重视理论、方法的探求,建立了一个较科学的汉语序数表达系统,提出了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判定标准,构建了一个分层级的典型性评估体系,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语言规律。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简要阐述序数的性质及其语言表达,介绍汉语序数范畴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思路、语料来源和处理方式。第二章探讨汉语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结合汉语序数表达的基本形式和词典解释,概括序数范畴的语义构成基础,即序数建立在同一集合中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序数参照是指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标准,包括空间、时间、地位、编号四类,它具有单一性与混合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特征。第三章探讨汉语的三大序数表达式。在分析已往的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以表达手段作为分类标准,将序数表达式归纳为三类,即序数词汇、语法、缩略表达式。序数词汇表达式包括数字型词汇表达式和非数字型词汇表达式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系列性直接表序式、非系列性直接表序式、系列性间接表序式和非系列性间接表序式。序数缩略表达式从缩略手段看包括顺序缩略式和逆序缩略式,从序数性成分的多少看包括单层缩略式和多层缩略式。根据语料统计、定性分析、历史考察和跨语言的简单比较,发现序数语法表达式在三种表达式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后文把研究重点定位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第四章探讨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首先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形式和语义上的判定标准;其次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对数词、数词串及数字书写形式的选择;再次根据语法手段的不同把序数语法表达式归纳为三类,即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弱标记式,并进一步根据构成成分、受限情况划分出若干次类;最后概括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基本特征。第五章探讨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认知语义特征及表示序数的条件。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以序数与基数的对比为视点,从语义特征、认知等角度进一步做出细化的、延伸性的分析。首先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对比性、数量性、序列性等必有语义特征和定位性、命名性等可有语义特征;其次从句法、语义、认知等角度确定序数语法表达式典型性的评估指标,建立多层级的典型性评估体系,利用分层级的评估体系,结合数据统计,评估相应层级的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程度,排出典型性等级序列;最后分析序数语法表达式表示序数的句法、语义条件。第六章对汉语的序数语法表达式进行专题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分析序数短语的连用形式和连用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二)描写“第+数/数字串”与相关语言成分构成的序数短语。(三)探讨“第”字序数短语里“第”的隐现机制。制约“第”隐现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影响因素,包括“第”的语义功能及句法作用、序数参照的类别及变化;另一类是倾向性影响因素,包括表数成分的类别及数目大小的影响、序数域的诱导、非序数性句法成分的干扰、语用动机的驱使等。其中,强制性影响因素是对“第”的隐匿范围的限定和对可能隐匿“第”的八类序数短语的考察,倾向性影响因素不仅是对可能隐匿“第”的八类序数短语的考察,也是对被强制性影响因素所排除的情况的进一步考察,揭示突破句法语义强制作用的条件和原因。(四)探讨序数短语里量词的隐现机制。制约量词隐现的因素有量词的类别和语义功能、名词性成分的离散性与非离散性、名词性成分的光杆与非光杆形式、数词词语的差异、认知倾向、序数参照的类别及变化、命名性差异等。量词的隐匿说明一点,形式与语义的匹配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语义自足的前提下,可以突破数名组合必须带量词的句法强制作用,即句法上起强制作用、语义上不起强制作用、只起显量作用的个体量词可以隐匿。(五)探讨“第一”映射高程度、“第二”映射类似的条件,并与相关格式进行比较。第七章对序数语法表达式进行跨方言、跨语言的比较。首先考察汉语方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包括强标记式和弱标记式两大类,其中强标记式包括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重叠式;其次考察中国民族语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包括强标记式和弱标记式两大类,其中强标记式包括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重叠式、内部屈折式、复合标记式;最后揭示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第八章是结语。首先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作了简单的回顾;其次阐述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最后指出文章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二、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研究(1979-198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局限 |
第一章 南开社会学的创立与学科建设思想 |
第一节 南开社会学的创立 |
一、社会学在中国 |
二、南开社会学的创立 |
第二节 南开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思想 |
第二章 南开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设 |
第一节 师资队伍建设 |
一、招募师资 |
二、提升教师水平 |
第二节 教材和资料建设 |
一、教材建设 |
二、期刊建设 |
三、资料室建设 |
第三章 南开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建设 |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
一、社会学理论 |
二、社会学调查方法 |
第二节 分支学科建设 |
一、经济社会学 |
二、社会心理学 |
三、科学社会学 |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
第四章 南开社会学的人才培养方式 |
第一节 常规机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
一、本科生的培养 |
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
第二节 特殊机制:学科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方式 |
一、黄埔一期:南开社会学专业班 |
二、不拘一格:南开社会学研究生班 |
三、多元发展:社会学分支学科进修班 |
四、合作办学:社会学博士班 |
第三节 制度创新:对人才培养双重机制的探讨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南开社会学的精神特质 |
第二节 南开社会学的制度创新 |
第三节 南开社会学的学科体制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访谈信息表 |
附录B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材建设(1983-1989) |
附录C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1983级本科生课程统计表 |
附录D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招收研究生人数统计表(1981-1989) |
附录E 南开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社会学博士班学员名单 |
附录F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术交流 |
个人简历 |
(4)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序数范畴与序数表达式 |
1.1.1 序数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 |
1.1.2 序数表达式 |
1.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1.2.1 数词的研究现状 |
1.2.2 序数表达的研究现状 |
1.2.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语料来源与处理方式 |
1.4.1 语料选择原则 |
1.4.2 语料来源 |
1.4.3 语料处理方式 |
第二章 汉语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 |
2.1 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 |
2.1.1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 |
2.1.2 相互联系的事物属于同一集合 |
2.1.3 同一集合中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性和次序性 |
2.2 序数参照 |
2.2.1 空间参照 |
2.2.2 时间参照 |
2.2.3 地位参照 |
2.2.4 编号参照 |
2.2.5 序数参照的单一性与混合性 |
2.2.6 序数参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的三种序数表达式 |
3.1 序数表达式的分类 |
3.1.1 以表达手段作为分类标准的可行性 |
3.1.2 表达序数的语言手段及相应的表达式 |
3.2 序数词汇表达式 |
3.2.1 数字型词汇表达式 |
3.2.2 非数字型词汇表达式 |
3.2.3 序数词汇表达式的特征 |
3.3 序数语法表达式 |
3.4 序数缩略表达式 |
3.4.1 顺序缩略式与逆序缩略式 |
3.4.2 单层缩略式与多层缩略式 |
3.4.3 序数缩略表达式的特征 |
3.5 汉语序数表达式的特征 |
3.5.1 序数表达形式丰富多样 |
3.5.2 序数表达式具有原型范畴特征 |
3.5.3 以序数语法表达式为主导形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 |
4.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和外延 |
4.1.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 |
4.1.2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判定标准 |
4.1.3 与相关现象的区分 |
4.2 序数语法表达式里的数词 |
4.2.1 数词"一"的义项及分工 |
4.2.2 数词"几"的义项及分工 |
4.2.3 数词"二"与"两"的义项及分工 |
4.2.4 整数词语与数字串 |
4.2.5 数字的书写形式 |
4.3 表达序数的语法手段与相应的语法表达式 |
4.3.1 专门性标记手段与专门性标记式 |
4.3.2 语序手段与语序式 |
4.3.3 弱标记手段与弱标记式 |
4.4 专门性标记式 |
4.4.1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第+数" |
4.4.2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第+数字串" |
4.4.3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初2+数" |
4.4.4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老2+数" |
4.4.5 附着性准语法标记式"数+来/则/其" |
4.4.6 附着性词汇标记式"头2+数+量/名" |
4.4.7 附着性词汇标记式"小2+数" |
4 .4.8组配性词汇标记式"数+号" |
4.4.9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数字串+号" |
4.4.10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前/后+数+量/名" |
4.4.11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上/下+数+量/名" |
4.4.12 书写符号标记式 |
4.5 语序式 |
4.5.1 数词词语后置式"X+数" |
4.5.2 数字串后置式"X+数字串" |
4.5.3 干支后置式"名+干支" |
4.5.4 字母后置式"名+字母" |
4.6 弱标记式 |
4.6.1 弱标记式"数+X" |
4.6.2 弱标记式"数字串+X" |
4.6.3 弱标记式"干支+X" |
4.6.4 弱标记式"字母+X" |
4.7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基本特征 |
4.7.1 形式多样化 |
4.7.2 不同表达式有不同分工 |
4.7.3 不同表达式的典型性不一致 |
4.7.4 专门性标记丰富,标序能力有级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认知语义特征及表示序数的条件 |
5.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可有语义特征 |
5.1.1 必有语义特征之一:对比性 |
5.1.2 必有语义特征之二:数量性 |
5.1.3 必有语义特征之三:序列性 |
5.1.4 可有语义特征之一:定位性 |
5.1.5 可有语义特征之二:命名性 |
5.1.6 从语义特征看序数语法表达式与相关现象的区分 |
5.2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问题 |
5.2.1 多样性基础上的倾向性研究 |
5.2.2 三大序数语法表达式之间的典型性问题 |
5.2.3 三大序数语法表达式内部的典型性问题 |
5.2.4 序数语法表达式典型性问题考察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5.3 序数语法表达式表示序数的条件 |
5.3.1 构成成分的标示作用 |
5.3.2 近义词的分工 |
5.3.3 语法表达式特点的影响 |
5.3.4 序数域的诱导 |
5.3.5 非序数性语法成分的制约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专题研究 |
6.1 序数短语的多项连用 |
6.1.1 紧接性连用式 |
6.1.2 临接性连用式 |
6.1.3 间隔性连用式 |
6.2 "第+数/数字串+X"的类别 |
6.2.1 第+数字串+量/名 |
6.2.2 第+数+量 |
6.2.3 第+数+名 |
6.2.4 第+数+动 |
6.2.5 第+数+形 |
6.2.6 第+数+大+X |
6.3 "第"字序数短语里"第"的隐现机制 |
6.3.1 可能隐匿"第"的"第+数/数字串+X"及隐现情况统计 |
6.3.2 "第"的语义功能及句法强制作用 |
6.3.3 四类序数参照及序数参照的变化 |
6.3.4 表数成分的类别及数目大小的影响 |
6.3.5 序数域的诱导 |
6.3.6 非序数性句法成分的干扰 |
6.3.7 语用动机的驱使 |
6.4 序数短语里量词的隐现机制 |
6.4.1 量词隐匿的几种情况 |
6.4.2 可以隐匿的量词及其语义功能 |
6.4.3 名词性成分的特征及光杆、非光杆形式 |
6.4.4 数词词语的影响 |
6.4.5 认知倾向的影响 |
6.4.6 四类序数参照及序数参照的变化 |
6.4.7 命名性的差异 |
6.5 "第一"、"第二"的引申 |
6.5.1 "第一"映射高程度 |
6.5.2 "第二"映射类似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跨方言、跨语言比较 |
7.1 汉语方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 |
7.1.1 专门性标记式 |
7.1.2 语序式 |
7.1.3 重叠式 |
7.1.4 弱标记式 |
7.1.5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简单比较 |
7.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 |
7.2.1 专门性标记式 |
7.2.2 语序式 |
7.2.3 重叠式 |
7.2.4 内部屈折式 |
7.2.5 复合标记式 |
7.2.6 弱标记式 |
7.2.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普通话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简单比较 |
7.3 汉语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 |
7.3.1 以专门性标记式为优势形式 |
7.3.2 VO型语言的专门性标记倾向于前置 |
7.3.3 语序式以数词词语后置为主 |
7.3.4 殊指性成分是重要的辅助性表达手段 |
7.3.5 较大数目序数倾向于使用语法表达式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电力学校八八级、八七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A]. 杨海涛. 《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 1990(总第41期)
- [2]黄冈秘卷[J]. 刘醒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2)
- [3]南开社会学初期的学科建设研究(1979-1989)[D]. 郝光耀. 南开大学, 2017(04)
- [4]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D]. 王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