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顾驰斌[1](2010)在《中专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中专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培养能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分析了在能力培养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杜娟[2](2019)在《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环境需要的直接条件就是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的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创造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主观意义上理解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具有一定的广度。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造,既要满足教学内容和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仿真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建立课堂与实际的联系,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问是指有效益的提问。教师提出简短而令人思考的问题,有目的、有组织的激发学生的积极反应和回答,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来定义,能够体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问题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是低效和无效的。基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思维具有帮助。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是两个概念,但是本人认为两者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能只单纯的说创设情境或者单纯的说有效提问,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和学习。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只是在陈述知识,创造情境的有效提问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力。所以创设情境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本文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查阅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分别对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进行界定,依据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任课教师的课堂实录,通过实录讨论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在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实施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前后测成绩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可知:关于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原则、模式和实践方式是具有可行性的。创设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境和有效提问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对于改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起到了促进作用。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提高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模式通过与各种有效的教育技术的结合对于创新课堂理念,改变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良好情绪的产生来自于良好的情境,良好的情绪促进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扎实性,理解的深刻性,想象力的丰富性。激发学生情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要素,优化的、情感合理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它突破了以往知识型教学的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情景性的知识才是文化、背景和将要应用的活动的一部分,才是学生需要真正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利用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万新月[3](2019)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PBL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弊端,在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多元能力方面有着显着的成效。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前端活动,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条件,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设计之中,对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师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着眼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研究出一个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模型,并结合笔者的一个亲身实践案例来进一步阐述这个模型,试图为缺乏PBL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提供支撑。基于这一目标,本文在结合相关教学理论的同时通过深入分析PBL的一般理论及一些学科教学中的典型应用,使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与教学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得到证明。运用学生问卷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运用教师访谈了解教学设计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于PBL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前景的看法,了解到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存在以下特点:(1)学校教学设施完备;(2)初中生对新型教学模式兴趣浓厚,思维发展迅速;(3)初中物理教师运用问题教学与情境教学频率较高,具有提问艺术;(4)师生角色混乱,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5)课堂小组讨论次数少,学生参与度低;(6)课堂完整性与逻辑性不强。由此分析出PBL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实施的可行性与存在的困难。本文通过学习借鉴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型,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包括分析、选择以及评价三个阶段的基于PBL的教学设计模型。其中基于PBL的分析阶段包括对教学内容、三维目标、学习者以及教学环境等的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得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选择构成了基于PBL的选择阶段,文本素材、多媒体资源、实验器材等又是教学资源选择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问题的类型、问题设计的途径、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注意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也对教学活动的七个步骤:营造学习氛围、呈现问题情境、问题初探、初步成果展示、问题再探、最终成果展示、学习评价中的师生活动进行了解释;基于PBL的评价阶段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方面,其中教师评价包含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评价。笔者运用《浮力》与《物体的浮与沉》两节内容详细阐述了此教学设计模型,发现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下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明显提升,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较高,同时反思案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对教学进行二次设计,以帮助其他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
张新娅[4](1994)在《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文中提出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张新娅(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050051)中专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智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并不是学生在中专学习期间一次能够完成的...
王献敏[5](2018)在《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探索》文中认为伴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量上升,近年来高职教育愈加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对于高职物理教学而言,近年来学生群体特征变化较大,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需要创新及完善,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毕竟不同于本科院校及专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及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高职物理教学质量而言意义重大。故而本文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究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教学环境形成到教学内容改革、学习观念等等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对我国高职物理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张丽芹[6](2012)在《浅议中专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专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尤其是作为工科专业中的物理学,实践必然成为其教学主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必须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已经成为多数物理教师的自觉认识,而如何通过教学培养能力,已成为目前中专物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郝超[7](1996)在《谈中专物理教学中的两个“衔接”》文中提出物理课是工科中专校的重要文化基础课,它是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要搞好中专物理教学,必须抓好两个“衔接”:第一,中专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第二,中专物理教学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衔接.这两个“衔接”的根本内容是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这两个“衔接”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雷凤兰[8](2006)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的重视。本文试图结合思维能力和中专教学的特点,对中专教学中学生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推理能力研究的现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本研究的重点。第四部分从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理论四个方面论述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提出了物理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包括归纳与演绎能力的要素分析,特点及教学原则。第六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主要是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包括在物理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具体实践,并对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测量、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第七部分探讨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
梁业实[9](2013)在《EEPO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终身学习理论为依据,运用质与量的方法,通过对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如今EEPO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结合八年级物理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提出教师教、学生学两个方面内容。其中,教师教包括: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完成、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研讨、师生关系、教学信心等七个维度;学生学则包括:学习兴趣、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学生成绩等五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初中物理实施EEPO-有效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在广西北流市永丰初中八年级九个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非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四个班294名学生和10名物理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30名师生进行了访谈记录。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2)EEPO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区别与优势。(3)运用EEPO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对“教师教、学生学”有什么影响。本研究的结论有:(1)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生学、课程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教的问题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学效果难落实,教学评价缺乏弹性,学生非主体、教师非主导,物理难教、教师压力大。学生学的问题是: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师生交流活动不多。教学资源的问题是:教材内容抽象,教学实验设备、资源不足,教学资源被浪费、忽视等。(2)总体而言,广西北流市永丰初中除一两个教师表示怀疑外,其他的老师都赞成并支持实施EEPO。此外,EEPO教学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教师教与学生学”有着积极的效果。例如,教师能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教学信心大增、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探究与自学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等。(3)永丰初中实施EEPO对其教师课堂物理教学,学生物理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质和量上提高了物理有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学习成绩。但新的教学方式、课型方式、学习方式的注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不容忽视。例如,如何让课堂更活跃、如何发挥约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学习课堂控制难、不懂如何使用板卡、备课与教学设计缺乏应有的向度和梯度、课程资源被浪费与忽视、教学“有形无神”形式化等。本研究的结果对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中其它实施EEPO和即将运用EEPO教学的学校、中学物理教师、EEPO的研究者和执行者有启示作用,对培养一批优秀的EEPO物理教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钟晓[10](2013)在《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总结归纳现阶段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特点,从幼师物理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有效衔接的角度,对幼儿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探索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紧紧围绕“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这一核心问题,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以青岛市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幼师学校物理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番理论研究、数据分析研究和实践研究。主要观点和研究内容如下。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所受的科学启蒙教育水平,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对国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教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从总体上来说还有待提高。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容易出现:单一化,表面化等不良现象。部分幼儿教师对组织科学活动持逃避态度,不善于分析和解决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各种疑问,不善于根据科学原理进行玩教具的创新制作和开发,不善于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生成性的探究,在选择和开发适合儿童进行长期深入探索的主题方面也表现出不足。幼儿师范学校承担了培养准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幼儿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准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和在校学生的理科学习特点,研究者从明确幼师物理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四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本着“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根据幼教实际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使幼师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等隐性课程,丰富学生视野;通过“科学小实验”等课堂环节及“亦师亦生、学案导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准幼儿教师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和发展她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她们服务幼教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程度;通过实施开放、灵活的教学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研究者比较了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学习成绩,见、实习过程中辅导教师的意见反馈和学生个人的学习体会,发现,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准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准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及有力保障。
二、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专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何种能力 |
3. 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
4.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4.1 开展行为向导教学。 |
4.1.1 项目教学。 |
4.1.2 演示教学。 |
4.1.3 引导课文教学。 |
4.1.4 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
5. 结束语 |
(2)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标要求 |
1.1.2 本人实践总结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意义 |
1.3.2 提高学生学习思维水平的意义 |
1.3.3 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意义 |
1.3.4 提高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 |
1.3.5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4 国内外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研究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情境概念的界定 |
2.2 有效提问概念的界定 |
2.3 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界定 |
2.4 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 |
2.4.1 情境学习理论 |
2.4.2 构造主义理论 |
2.4.3 学习的行为理论 |
第三章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
3.1 高中物理学科分析 |
3.1.1 高中物理学科性质及特点分析 |
3.1.2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特点分析 |
3.1.3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析 |
3.1.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高中生物理学习特征 |
3.3 高中物理课堂中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融合 |
3.3.1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 |
3.3.2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整合的优势 |
3.4 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客观性 |
3.4.1 满足学生心理成长 |
3.4.2 有意义学习的需要 |
3.4.3 发现学习的需要 |
3.4.4 学科特点的需要 |
3.5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
3.5.1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 |
3.5.2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
3.5.3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一般教学模式 |
3.5.4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案例典范 |
第四章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案例研究 |
4.1 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案例研究 |
4.1.1 从实验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
4.1.2 通过事物的直观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
4.1.3 利用物理学家故事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
4.1.4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模式的教学案例 |
4.2 实践结果分析 |
4.2.1 实践过程 |
4.2.2 实践结果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对于教学的建议 |
5.2.1 创新引课方式 |
5.2.2 课堂上坚持运用课堂对话策略 |
5.2.3 充分挖掘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5.3.1 不足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
1.1.2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1.1.3 PBL教学模式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 |
1.1.4 传统教学设计需要PBL的支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BL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基于PBL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
2.1.1 PBL教学模式的概念 |
2.1.2 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
2.2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合作学习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心理学 |
2.2.5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
2.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 |
第三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
3.1 学生问卷的设计 |
3.2 学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2.1 学生问卷的信度 |
3.2.2 学生问卷的效度 |
3.3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 |
3.3.1 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提问后策略 |
3.3.2 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后延伸 |
3.4 教师访谈的结果 |
3.4.1 了解学生前概念方面 |
3.4.2 教师教学设计方面 |
3.4.3 课堂教学现状方面 |
3.4.4 学生课后延伸方面 |
第四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 |
4.1 基于PBL的分析方法 |
4.1.1 提炼教学内容 |
4.1.2 研读三维目标 |
4.1.3 熟悉学习者 |
4.1.4 建设教学环境 |
4.1.5 确定教学目标 |
4.2 基于PBL的选择方法 |
4.2.1 整合教学资源 |
4.2.2 讲究教学策略 |
4.3 基于PBL的评价方法 |
4.3.1 教学设计的评价 |
4.3.2 教学实践的评价 |
第五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浮力》一课为例 |
5.1 基于PBL的“浮力”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 |
5.1.1 分析教学内容 |
5.1.2 分析三维目标 |
5.1.3 分析学习者 |
5.1.4 分析教学环境 |
5.1.5 确立教学目标 |
5.2 基于PBL的“浮力”教学设计的选择阶段 |
5.2.1 选择教学资源 |
5.2.2 选择教学策略 |
5.3 基于PBL的“浮力”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 |
5.3.1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
5.3.2 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评价 |
5.3.3 学生对教学实践的评价 |
5.4 基于PBL的“浮力”教学设计的实践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问卷设计的量表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学生自我评价表与学生互评表 |
附录五 学生参考文本素材 |
附录六 课堂小练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高职物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
(一) 基于学生自学角度对高职物理教学探析的必要性。 |
(二) 基于高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高职物理教学的意义 |
(一) 利于构建开放教学环境。 |
(二) 利于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模式优化。 |
(三) 促进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 |
三、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策略 |
(一)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及学习状态。 |
(二) 积极进行学习评价。 |
(三) 自学能力的培养。 |
四、结语 |
(6)浅议中专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 |
1.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2.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3. 任务驱动,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
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
1. 项目教学。 |
2. 遵循心理规律, 激发学习兴趣。 |
3. 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小制作”的作用。 |
4. 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
四、结语 |
(8)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研究意义 |
2.1 理论意义 |
2.2 实际意义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3.1 有关国外推理能力的研究 |
3.2 我国关于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研究 |
3.3 本研究的重点 |
3.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四部分 理论基础 |
4.1 心理学基础 |
4.2 逻辑学理论 |
4.3 物理学基础 |
4.4 教育学基础 |
第五部分 物理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探讨 |
5.1 物理归纳与演绎能力的相关要素分析 |
5.1.1 物理知识是物理归纳与演绎能力的载体 |
5.1.2 善于积累材料总结共性的习惯爱好和技能是归纳推理能力的根本,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和技能是演绎推理的根本 |
5.1.3 学习策略是物理归纳与演绎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渠道 |
5.1.4 非智力因素是制约物理归纳与演绎能力发展的心理基础 |
5.2 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特点 |
5.2.1 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
5.2.2 渐进性和长期性 |
5.2.3 实践性 |
5.3 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的教学原则 |
5.3.1 能力培养与传授知识统一原则 |
5.3.2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则 |
5.3.3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统一原则 |
5.3.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原则 |
5.3.5 物理归纳绎推理与问题情镜结合原则 |
5.3.6 显性的方法训练与隐性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
5.3.7 归纳演绎与分析综合相结合原则 |
第六部分 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6.1 调查及问卷分析 |
6.2 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
6.3 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过程 |
6.3.1 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
6.3.1.1 归纳法的基本形式 |
6.3.1.2 在形成物理概念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
6.3.1.3 在建立物理规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
6.3.1.4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
6.3.1.5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
6.3.1.6 归纳推理中的错误分析 |
6.3.1.7 归纳的局限性 |
6.3.2 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
6.3.2.1 演绎推理的概念和种类 |
6.3.2.2 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
6.3.2.3 在物理规律学习中培养演绎能力 |
6.3.2.4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
6.3.2.5 物理演绎推理的特点 |
6.3.2.6 在演绎推理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
6.3.2.7 演绎的局限性 |
6.3.3 综合培养归纳与演绎能力 |
6.4 实验测量及分析 |
6.4.1 归纳推理能力前测及分析 |
6.4.1.1 实验班情况 |
6.4.1.2 对照班情况 |
6.4.1.3 实验班与对照班归纳能力前测比较 |
6.4.2 演绎推理能力前测及分析 |
6.4.2.1 实验班情况 |
6.4.2.2 对照班情况 |
6.4.2.3 实验班与对照班演绎能力前测比较 |
6.4.3 归纳推理能力后测及分析 |
6.4.3.1 实验班情况 |
6.4.3.2 对照班情况 |
6.4.3.3 信度分析 |
6.4.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归纳能力后测比较 |
6.4.3.5 Z检验 |
6.4.4 演绎推理能力后测及分析 |
6.4.4.1 实验班情况 |
6.4.4.2 对照班情况 |
6.4.4.3 信度分析 |
6.4.4.4 实验班与对照班演绎能力后测比较 |
6.4.4.5 Z检验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6.6 研究结论 |
第七部分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9)EEPO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绪论 |
1.1 研究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假设 |
1.3 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价值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1.5.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1.6 主要概念的界定 |
2.文献综述 |
2.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1.1 教师教的问题 |
2.1.2 学生学的问题 |
2.1.3 教学资源上的问题 |
2.2 MS--EEPO 有效教育 |
2.2.1 EEPO 的内涵及其核心理念 |
2.2.2 EEPO 的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
2.2.3 EEPO 有效教育的研究现状 |
3.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北流市永丰初中“EEPO”实施现状 |
3.2.3 研究工具 |
3.2.4 研究程序 |
3.3 研究调查问卷工具的修订 |
3.3.1 调查问卷初稿设计 |
3.3.2 问卷的修订与测试 |
3.4 数据收集与处理 |
4.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教师的教 |
4.1.1 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完成 |
4.1.2 课堂教学方式 |
4.1.3 教学评价 |
4.1.4 教学研讨 |
4.1.5 教学效果 |
4.1.6 师生关系 |
4.1.7 教学信心 |
4.1.8 EEPO 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
4.2 学生的学 |
4.2.1 学习兴趣 |
4.2.2 自学能力 |
4.2.3 探究能力 |
4.2.4 知识理解能力 |
4.3 EEPO 实施前后八年级学生物理成绩对比分析 |
4.3.1 问题提出与实验样本选择 |
4.3.2 控制变量与实施过程 |
4.3.3 实验前测 |
4.3.4 实验后测 |
5.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 |
5.1.1 教师的教 |
5.1.2 学生的学 |
5.2 启示 |
5.3 研究的不足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课题、学术成果及学术活动 |
致谢 |
(10)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一) 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需要 |
(二) 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教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 |
(三) 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
(四) 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文献查阅法 |
问卷调查法 |
访谈调查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一) 素养 |
(二) 科学素养 |
(三)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 |
二、 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理论 |
(二) 多元智能理论 |
(三) 学前教育相关文件规定 |
第二章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以青岛市幼儿教师为例 |
一、 现状调查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设计 |
(三) 调查实施 |
(四) 调查结果分析 |
二、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准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 |
一、 幼师物理的教学目标 |
(一) 知识方面 |
(二) 能力方面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二、 幼师物理的教学内容 |
(一) 幼师物理教学的内容选择原则 |
(二) 幼师物理教学的内容体系 |
1.课堂必修内容 |
2.课外选修内容 |
3.隐性延伸内容 |
三、 幼师物理的主要教学方法 |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二) 启发提问,发展思维 |
(三) 科学发现,动手动脑 |
(四) “亦师亦生”,提高实效 |
(五) 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
(六) 物理学史,升华情感 |
四、 幼师物理教学评价 |
(一) 重视过程性评价 |
(二)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
(三) 重视评价中的专业特点 |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 |
一、 幼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结果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调查问卷 |
附录 2:访谈提纲 |
致谢 |
注释 |
四、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专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 顾驰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2]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 杜娟. 宁夏大学, 2019(02)
-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万新月. 扬州大学, 2019(02)
- [4]中专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张新娅.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
- [5]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探索[J]. 王献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7)
- [6]浅议中专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 张丽芹. 现代企业教育, 2012(19)
- [7]谈中专物理教学中的两个“衔接”[J]. 郝超. 机械职业教育, 1996(04)
- [8]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研究[D]. 雷凤兰. 首都师范大学, 2006(12)
- [9]EEPO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业实. 广西师范学院, 2013(12)
- [10]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幼师物理教学为例[D]. 钟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