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冯婧怡[1](2020)在《《共产党人》月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时期,为了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共产党人》月刊(下文简称《共产党人》)这份刊物。毛泽东非常重视《共产党人》的创办,亲自撰写发刊词,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对《共产党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解读,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史料价值,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施“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对进一步深化中共党史理论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党报党刊运行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是在对相关原始资料、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交代了本论题的选题来源和研究价值,对《共产党人》的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说明了本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介绍了《共产党人》的创刊背景、办刊过程、撰稿群体以及版本发行等基本概况。第二章进而围绕“三大法宝”理念,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共产党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第三章概括出《共产党人》的办刊特色和文章风格。第四章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分析,阐述了《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新时期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理论创新、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镜鉴和启示。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共产党人》作为在毛泽东支持下创办的一份专门的党内理论刊物,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当今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等语境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党报党刊影响力,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价值所在。
房晓军[2](20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视党的纯洁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党的纯洁性建设。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纯洁性建设基本内涵与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归纳其基本经验,希望对于今天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当然,这也是我们对革命先辈们丰功伟绩的深深致敬。纯洁性建设,关系到政党的存在合理性、合法性和政党的生命力、发展前景。政党纯洁性,是政党建立以后,发展存续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状态、行为、实践与其宗旨、纲领、目标等体现的与政党的内在本质属性之间的相符合的程度。这种相洽性,对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显得更为突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过程中,要想实现这种相洽性,必然要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提高自身纯洁性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就叫党的纯洁性建设。可以这么说,纯洁性是目标,纯洁性建设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实践形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先进政党,加强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应有之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有更为特殊的意义。主要从理论基础和组织管理、内在基因与外在形象、监督约束与震慑预防等方面入手,在思想、组织、作风、清廉等方面加强纯洁性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党的纯洁性建设,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同时,它的产生又有其重要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建设理论中已经富含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意蕴,在他们的革命理论与实践中,一直重视党的纯洁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原则和要求,这些思想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伟大的苏维埃革命中的建党实践,则给予了中国共产党直接的理论启迪。在俄国的建党实践中,列宁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观点、措施和主张,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顺利执政。他的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可以从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两个阶段集中体现出来。同时还应当看到,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心性修养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建党思想涵融汇通,给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了多维的理论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荆棘载途的革命实践中,对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纯洁机制,通过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整风运动、制度建设、整肃纪律等措施,淘汰了一批批腐败者、落伍者,保持了党的肌体纯洁性,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有利条件。建党之初,党就确立了纯洁性建设的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亮明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大革命时期,党把党员成分纯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看得特别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对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在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纯洁了党的思想,重新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抗日战争时期,整风运动对如何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党的七大,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探索较之以前更为全面,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纯洁性建设均有许多重大建树。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注重组织纯洁,谨慎发展党员。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创建了"三查""三整"等基层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模式。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两个务必",彰显了党对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建设一支思想上巩固政治上坚定组织上严整作风上清廉的革命队伍,党的领导人对此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毛泽东明确要求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要求全党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沿着正确的路线走下去。刘少奇则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理论同中国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崇尚人格完善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党性修养理论。许多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和锻炼,提高了自身纯洁性。周恩来身体力行党的纯洁性原则,他所制定的修养要则,体现了他对纯洁性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自觉,为全党树立了保持纯洁性的楷模,开拓了一条纯洁性建设的途径。朱德在领导革命军队和指挥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注重部队中党员的组织纪律建设,认为提高政治觉悟需要政治训练。陈云最早阐释党的纯洁性基本内涵,认为党必须经常有系统地调剂自己党员的成分。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那里,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从不同角度得以思考和阐述,最终以集体智慧结晶的形式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历史经验是真知灼见之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取得执政地位的过程,也是党通过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始至终保持纯洁性的过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与始终把纯洁性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在严酷的环境中警醒戒惕,秉承正确的政治路线,反对错误倾向,采取合适形式,进行全方位系统净化分不开的。历史实践证明,纯洁性建设是党产生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脉清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集中表现为:其一,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优良传统;其二,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多方位的系统工程,是党对自身的全方位系统净化,这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一条重要规律;其三,"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特色;其四,发展"真同志"做党员,这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石;其五,"发扬三大优良作风",这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其六,"厉行廉洁政治",这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回看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从筚路蓝缕发展到了蔚为大观,勇挑重担,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保持自身纯洁性,打造了一支拥有共同目标理想、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党员队伍不无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极大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的新境界:思想上建党,提升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高度;开展集中教育,开辟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模式;认识到制度建党的重要性,找到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方向。其实践价值在于:纯洁性建设帮助党战胜了不足,壮大了自身;纯洁性建设帮助党赢得了人心,赢得了群众;纯洁性建设帮助党克服了险阻,取得了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对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有战略眼光,明确纯洁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有系统设计,抓好党的纯洁性整体建设;要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要保持组织纯洁,永葆青春活力;要保持作风纯洁,营造良好党内风气;要搞好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要真管严管长管,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要发挥内外力量,制度约束和党性修养相结合;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自身纯洁性建设;要采取合适形式,不断创新发展。
谭国清[3](2015)在《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安身立命的人格即党性其内容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所主张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其内涵是什么?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考察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的依据和思想的来源,可以看到,从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来看,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于世界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党员构成、思想状况等党情背景的内在根据中;从理论来源来看,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灵魂,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并批评吸收了其它西方思想文化;从个人经历与家庭影响来看,它也受家庭、教育和交往因素的影响,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受其它主观因素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考察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发现,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随着应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而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当然也有探索,也有曲折),另一方面,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执政以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寻求理论、目的、方法的统一。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哲理深厚。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追求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其“两个改造”与“两个理想”思想与马克思的“两个决裂”是一脉相承的,形式上也有“内圣外王”的印迹,目标是指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格。具体来说,毛泽东所主张的党员党性是理论、目的、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如何服务”的统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即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仰信念,“目的”也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方法”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自觉的组织纪律性等,综合起来还有高尚的品格、优良的作风等内容。毛泽东提出增强党性的途径有笃学(认真学习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尚行(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省己(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重教(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毛泽东自己在政治生涯和接人待物中言行一致地践行着自己所主张的党员党性观。通过把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与中共其它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任弼时的党员党性观进行比较,把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放在宗教文化视野中与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一些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对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内容和特点有更丰富的理解。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党员党性观有诸多特点,它主张人民立场和科学态度的统一,主张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主张知、信、行相统一,主张真、善、美相统一,主张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主张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不但具有独特的理论魅力,而且对于当前开展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余玮[4](2012)在《“党章研究第一人”叶笃初》文中提出叶笃初在党建理论界有很多耀眼的"头衔":中共党章研究第一人、党章学泰斗、教授、委员……在这些头衔的前面,往往还有一串串热情洋溢的定语,比如:博大精深、着名、资深,等等。其实,叶笃初是个本色之人,跟他接触过的人都有一个同感,你和他
王鹏[5](2011)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国际化、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劳动关系契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发挥更坚实的主导作用,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力量要发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要发挥更有力的引领作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本文通过三个部分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第一部分阐述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理论依据。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层含义,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要举措,从加强党建是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这四个层面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清晰的阐述。第二部分总结了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四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工作任务压力与开展思想工作的冲突、满足员工利益需求与持续提高企业能力的矛盾、提高企业控制力与增强经营活力的困惑、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分析。第三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对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对策:创新思维方式,转变观念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从围绕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创新党建文化,使之与企业先进文化相结合。
周志文[6](2008)在《浅谈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民族性根源》文中研究说明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需要是它产生的深厚的社会基础。尽管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源起和思想材料在形成过程中更多、更直接地来自马列主义,尽管它不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产物,但仔细研究我们便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气质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之间的历史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根源。
黄龙[7](2002)在《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文中研究说明毛泽东反腐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很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反腐败思想有两个基本特色:一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上的反腐败,表现在着重从主观方面剖析腐败现象的根源,并采取思想上反腐败的方式。究其形成原因,高度重视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以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是其哲学箍础;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其文化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是其历史基础。二是强调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体现在建国后的历次群众运动中:三反五反运动、整风运动、农村三反运动、整风整社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革命战争时期群众运动的巨大惯性和建国以后毛泽东重视和发动群众运动的反官僚主义动机是毛泽东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客观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作用:冲击了党的中心工作和侵害了人民民主权利。 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给我们的启示是: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根源是主体、客体和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在反腐败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反腐败应当依靠人民群众,但应在法制的范围内参与反腐败。
曾长秋[8](1999)在《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不但是国内长期研究的热点,而且远播海外,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全面回顾了近60年海外学者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状况和主要论点,并对其研究方法和给国内学者的启示作出了理性思考。
曾长秋[9](1999)在《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文中认为全面回顾了60 多年海外学者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状况和主要论点,并对其研究方法和给国内学者的启示作出了理性思考。
曾红[10](1992)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文中指出 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叶笃初、湖南省党建学会副理事长、副教授罗小凡主编的《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一书,近期由中国开明出版社出版。 该书对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包括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张闻天、王稼祥、
二、《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1)《共产党人》月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状况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发展趋势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研究法 |
(二)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一章 《共产党人》月刊的基本概况 |
一、《共产党人》月刊的创刊背景 |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 |
(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需要 |
二、《共产党人》月刊的办刊过程 |
(一)《共产党人》月刊的创办 |
(二)《共产党人》月刊的停刊及原因 |
三、《共产党人》月刊的撰稿群体 |
(一)中共中央编委会 |
(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 |
(三)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和翻译家 |
(四)抗日根据地、军队主要负责人 |
四、《共产党人》月刊中经典文章版本 |
第二章 《共产党人》月刊的主要内容 |
一、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建理论成果 |
(二)党建理论的具体实践工作 |
(三)总结党建工作经验和教训 |
二、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
(一)宣传“三三制”政权理论 |
(二)分析统一战线形势 |
(三)纠正错误倾向 |
三、武装斗争理论与实践 |
(一)抗战时期军队建设 |
(二)军中干部队伍建设 |
(三)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
第三章 《共产党人》月刊的办刊特色和文章风格 |
一、《共产党人》月刊的办刊特色 |
(一)把党的建设作为编辑重心 |
(二)强调权威性 |
(三)注重保密性 |
二、《共产党人》月刊的文章风格 |
(一)针对性与策略性相结合 |
(二)逻辑性与严谨性相结合 |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第四章 《共产党人》月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当代启示 |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 |
二、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 |
三、密切党群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四、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 |
五、应对时代挑战,提升党报党刊生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文章及论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共产党人》月刊文章目录表(按发刊时间排列) |
附录二 《共产党人》月刊编纂人员表(按发文篇数由多到少排列)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
一、政党纯洁性的内涵和作用 |
(一) "纯洁性"的内涵 |
(二) "政党纯洁性"的内涵 |
(三) 政党纯洁性的类别形态 |
(四) 政党纯洁性的作用 |
二、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意义、内容和功能 |
(一) 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特殊意义 |
(二) 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要素和内容 |
(三) 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功能及作用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支撑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 |
(一) 维护党在性质和纲领上的纯洁性 |
(二) 维护党在指导思想和理论上的纯洁性 |
(三) 维护党在组织上、队伍的纯洁性 |
(四) 维护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 |
二、列宁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 |
(一) 清算经济主义,保持革命理论纯洁 |
(二) 建立布尔什维克党,保持组织上的纯洁性 |
(三) 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础 |
(四) 纯洁党的组织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 |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纯洁性建设基因 |
(一) 革新思想与纯洁性建设的发展动因 |
(二) 修身思想与纯洁性建设的个体机制 |
(三) 民本思想与纯洁性建设的内在宗旨 |
(四) 廉俭思想与纯洁性建设的行为范式 |
(五) 德先思想与纯洁性建设的个体要求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一、坚定探索、曲折发展——从党的建立到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 |
(一) 在立党、建党中确立纯洁性建设的基本原则 |
(二) 在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纯洁性的努力和偏差 |
(三) 在农村土地革命环境中对纯洁性建设的独特探索和创造 |
(四) 王明"左"倾错误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负面影响和深刻教训 |
(五) 在纠正"左"倾军事、政治路线的过程中加强纯洁性建设 |
二、系统展开、趋于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 |
(一) 在建设全国性大党过程中纯洁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二) 整风运动对纯洁性建设的系统设计和成功创造 |
(三) 中共七大对纯洁性建设原则的系统总结 |
三、深入开展、铸就辉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 |
(一) 在革命胜利发展过程中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
(二)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创建了基层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新模式 |
(三) 在走向全国胜利的过程中健全纯洁性建设的保障制度 |
(四) 在革命胜利前夕对继续加强纯洁性建设的高度自觉和警惕 |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探索 |
一、党的主要领导人对纯洁性建设的理论探索 |
(一) 毛泽东:注重思想建设,抓住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害 |
(二) 刘少奇:提出党性修养,探索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路径 |
(三) 周恩来:重视准则意识,强调党的纯洁性建设要领导带头 |
(四) 陈云:明确党员标准,关注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组织成分 |
(五) 朱德:侧重纪律维持,要求党的纯洁性建设要纪律严明 |
二、理论探索的逻辑展开与发展深化 |
(一) 产生缘起: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探索源于党的本质与任务 |
(二) 理论认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探索基于正确的客观认识 |
(三) 发展深化: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在党建实践中得以发展 |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优良传统 |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建设的一脉相承性 |
(二) 保持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
二、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多方位的系统工程 |
(一) 理论武装与制度建设并重 |
(二) 发扬作风与加强修养并举 |
(三) 严肃纪律与强化监督并行 |
三、"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特色 |
(一) 思想上建党才能抵御非无产阶级思想 |
(二) 思想上建党要反对一切错误倾向 |
(三) 思想上建党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武装 |
四、发展"真同志"做党员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石 |
(一) 组织纯洁才能形成坚实的队伍力量 |
(二) 组织纯洁要注重提高党员质量 |
(三) 组织纯洁要领导带头作表率 |
五、"发扬三大优良作风"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 |
(一) 作风优良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二) 保持作风优良,要牢记"三大作风" |
(三) 发扬优良作风要注重典范的作用 |
六、"厉行廉洁政治"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要求 |
(一) 厉行廉洁政治才能防止干部由公仆变为主人 |
(二) 厉行廉洁政治就要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 |
(三) 厉行廉洁政治还要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 |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的历史价值 |
(一) 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 |
(二) 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的理论价值 |
(三) 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的实践价值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经验的现实启示 |
(一) 要有战略眼光,明确纯洁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二) 要有系统设计,抓好党的纯洁性整体建设 |
(三) 要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 |
(四) 要保持组织纯洁,永葆青春活力 |
(五) 要保持作风纯洁,营造良好党内风气 |
(六) 要搞好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 |
(七) 要真管严管长管,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 |
(八) 要发挥内外力量,制度约束和党性修养相结合 |
(九) 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自身纯洁性建设 |
(十) 要采取合适形式,不断创新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一生知行堪邃密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三、主要研究问题和逻辑结构 |
四、特色与创新 |
五、研究方法和其它问题 |
第一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的依据和思想的来源 |
第一节 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 |
一、社会历史环境 |
二、党情背景与内在根据 |
第二节 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
二、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
三、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
第三节 个人经历与家庭影响 |
一、家庭、教育和交往因素的影响 |
二、湖湘文化的熏陶 |
三、主观因素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
第二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
一、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1920‐1927) |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第二节 执政以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
一、建国前后至八大(1949‐1956) |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1956‐1966)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
第三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内涵及其实践 |
第一节 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现实性追求 |
一、“两个改造”与“两个理想” |
二、从“内圣外王”到“两个决裂” |
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与党员的党性 |
第二节 理论、目的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
一、理论:无产阶级世界观 |
二、理论:共产主义信仰信念 |
三、目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
四、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五、方法:自觉的组织纪律性 |
六、其他与综合:高尚的品格 |
七、其他与综合:优良的作风 |
第三节 思想上入党与增强党性的途径 |
一、笃学:认真学习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 |
二、尚行: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 |
三、省己:批评与自我批评 |
四、重教: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
第四节 言行一致的党性履践 |
一、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其政治生涯中的践行 |
二、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其接人待物中的践行 |
第四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一些比较 |
第一节 与中共其他第一代领导人的党员党性观的比较 |
一、周恩来的党员党性观 |
二、刘少奇的党员党性观 |
三、张闻天、任弼时的党员党性观 |
第二节 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与几大宗教某些思想的粗略比较 |
一、佛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
二、道家道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
三、基督宗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
第五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特点、地位和评价 |
第一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部分特点 |
一、人民立场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
二、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
三、知、信、行相统一 |
四、真、善、美相统一 |
五、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
六、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
第二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地位 |
一、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党建体系中的地位 |
二、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 |
第六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地位和当代价值 |
第一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当代的理论价值 |
一、在邓小平理论和陈云有关思想中的传承 |
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传承 |
三、在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传承 |
第二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
一、对党员:是党员安心立命的根基 |
二、对党组织:是保持党不变质的微观基础 |
三、对全社会:是我国公民价值观的灵魂 |
四、对国际共运:从苏共亡党来看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意义 |
结语:千秋功德再评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博士期间科研论文成果 |
(5)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理论依据 |
2.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含义 |
2.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
2.2.1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
2.2.2 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 |
2.2.3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
2.3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依据 |
2.3.1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党建理论 |
第3章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
3.1.1 围绕经济抓党建,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
3.1.2 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方向 |
3.1.3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
3.1.4 塑造先进企业文化,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 |
3.1.5 加强党员自身的管理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3.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3.2.1 工作任务压力与开展思想工作的冲突 |
3.2.2 满足员工利益需求与持续提高企业能力的矛盾 |
3.2.3 提高企业控制力与增强经营活力的困惑 |
3.2.4 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不相适应 |
3.3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
3.3.2 企业党组织未能参与重大决策,党对企业的领导没有落实 |
3.3.3 党员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
第4章 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
4.1 创新思维方式,转变转变观念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4.1.1 与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诚信观念 |
4.1.2 与企业人本管理相结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
4.1.3 与企业群众组织相结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
4.2 创新工作方式,从围绕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 |
4.2.1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管理 |
4.2.2 提高工作绩效,努力从粗放型经营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模式转变 |
4.3 创新党建文化,使之与企业先进文化相结合 |
4.3.1 重视制度文化的重要性,为打造企业文化体系奠定先决条件 |
4.3.2 努力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转化 |
4.3.3 以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引打造企业文化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浅谈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民族性根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 |
二、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7)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基本特色之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上的反腐败 |
(一) 毛泽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上的反腐败的基本特色的主要表现 |
(二) 毛泽东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思想上反腐败的基本特色的形成原因 |
二、 基本特色之二:强调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 |
(一) 毛泽东强调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基本特色的实践表现 |
(二) 毛泽东强调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基本特色的形成原因 |
(三) 对毛泽东强调运用群众运动反腐败的基本特色的反思和评价 |
三、 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的启示 |
(一) 启示之一:应当全面分析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根源 |
(二) 启示之二:应当全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的有机结合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
(三) 启示之三:应当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方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概况 |
(一) 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后期为介绍和初评阶段 |
(二) 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为高潮阶段 |
(三) 70年代末至目前为反思和重新评价阶段 |
二主要论点 |
(一) 对提出毛泽东思想时间的研究 |
(二) 对毛泽东思想来源的研究 |
(三)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研究 |
(四)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研究 |
(五)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研究 |
(六) 对其他领域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
(二) 重视文化上的寻根研究和个性特征分析 |
(三) 重视资料的搜集和比较 |
(四) 使用了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
四几点启示 |
(一) 理论联系实际, 推陈出新 |
(二) 进行广泛交流, 取长补短 |
(三) 贯彻“双百”方针, 繁荣学术 |
四、《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共产党人》月刊研究[D]. 冯婧怡.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 房晓军. 山东大学, 2017(08)
- [3]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D]. 谭国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01)
- [4]“党章研究第一人”叶笃初[J]. 余玮. 湖北文史, 2012(01)
- [5]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 王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11(11)
- [6]浅谈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民族性根源[J]. 周志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7]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D]. 黄龙. 中南大学, 2002(02)
- [8]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J]. 曾长秋. 青海师专学报, 1999(04)
- [9]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J]. 曾长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4)
- [10]《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建党思想》出版[J]. 曾红. 党校科研信息, 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