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论文文献综述)
陈缘,韩禹,许博,刘金高[1](2021)在《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中红色萤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提出内蒙古黄岗梁萤石呈现稀有的红色特征,该颜色萤石全球产量稀少,本文利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对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黄岗梁铁锡矿床中红色萤石的成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黄岗梁萤石样品中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并表现出左倾的富集重稀土特征,其中红色和粉色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出Dy-Tm拱顶式凸起的配分模式,表明其结晶作用发生在成矿流体演化的最后阶段;Y/Ho比值104~197,与热液成因萤石一致,且La/Ho比值为0.027~0.126,具强的负异常,表明了黄岗梁萤石为热液成因;Ce/Ce*比值0.57~0.98,Eu/Eu*比值0.22~0.63,均表现出负异常,表明形成黄岗梁萤石的热液流体是在相对还原环境下形成且温度高于200℃。综合分析萤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认为黄岗梁萤石主要分为两阶段结晶,一阶段为与石英同期结晶形成红色、粉色部分,二阶段为在石英形成后结晶形成的由阳起石他色致色的绿色部分,而黄岗梁萤石罕见的红色是由于Y元素较为富集且含量远高于其他稀土元素,从而形成YO2色心并在萤石中作用而显色。
曾普胜,李睿哲,刘斯文,温利刚,赵九江,王十安[2](2021)在《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东部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即侏罗纪—白垩纪(150—100Ma)的碱性流纹岩-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及其管道系统,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内侧和郯庐断裂带南段以西的华北地台内,累积面积超过30万km2。该期短时限内大规模活动的岩浆事件代表了中国东部地质历史演化中的一次大火成岩省(LIP)事件,实质控制着中生代以来中国华北—扬子地台的构造格局变化、资源能源形成与地质环境变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00 Ma)的大火成岩省,是中生代中期古太平洋大火成岩省沿中国克拉通东部边缘活动的一部分,是包括昂通爪哇(Ongtong-Java)(Mahoney et al., 1993; Ingle and Coffin, 2004)—中国东部在内的超级地幔柱上涌,在岩石圈板片对流,挤压地幔物质快速上升,引起陆域内长英质地壳物质大规模重熔的结果,形成:(1)髫髻山组—张家口组碱性流纹质-玄武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其管道系统,与华北大规模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2)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安徽栏杆,湖南宁乡—贵州镇远一带的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基性超基性杂岩及其管道系统,与金刚石、金-铂族元素等成矿关系密切;(3)辽东—胶东半岛、南岭—滇黔桂交界地区的连片花岗岩,是硅质大火成岩省(SLIP)的管道系统(plumbing systems),与金刚石矿、金-铂族元素矿、钨锡铌钽矿、锂-钾-铷-铯-铀矿等,以及油气等战略性关键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同时,巨型岩浆作用引发的富含钾、磷及稀土等微量元素的基岩形成优质土壤层对生态多样性的助益等有利和/或有害的环境效应,直接关系到地球家园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产生深刻的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
贾若,徐巧,张军,范春宝[3](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地区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文中认为大兴安岭南段位于贺根山断裂与嫩江断裂之间,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王京彬等,2005),除大井、黄岗梁外,近年来在西坡地区还发现了白音查干、毛登、维拉斯托、边家大院等,但在东坡地区锡矿基本没有列入重点找矿对象(王春女等,2016;徐巧等,2019)。随着锡在国民生产中重要性的提高,2011-2013年全国找矿突破行动中锡的找矿进展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锡被纳入国家重要战略性矿产之中,作者通过5年多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以黄岗-甘珠尔庙地区为例,总结了大兴安岭南段锡的成矿作用,以期形成一套地质选区方法,为区域锡矿找矿部署提供依据。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4](2021)在《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文中指出华北地区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60余个矿种、15 000余处矿产地,其中油气、煤矿、铀、金、稀土、钼、铁、铝土矿、铅锌银、石墨、萤石、磷、耐火粘土、金刚石等矿产储量占全国前列,构成了多处重要的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原有矿产储量持续增加,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发现,显示出华北地区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全国成矿单元划分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区重要成矿单元进行了统一厘定。提出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秦祁昆成矿域,共划分出6个Ⅱ级成矿省,18个Ⅲ级成矿带,67个Ⅳ级成矿亚带和255个Ⅴ级矿集区。其中古亚洲成矿域涉及准噶尔和塔里木2个成矿省,划分出2个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和8个矿集区;滨太平洋成矿域涉及大兴安岭、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3个成矿省,划分出15个成矿带、62个成矿亚带和245个矿集区;秦祁昆成矿域涉及阿尔金-祁连成矿省,划分出河西走廊成矿带、阎地拉图成矿亚带和2个矿集区。依据主要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的Re-Os、Sm-Nd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提出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自西向东成矿年龄逐渐变新(297 Ma~237.9 Ma~187.11 Ma~161.3 Ma~131 Ma),为一条华力西晚期、燕山期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型金属矿床成矿带,同时还是新生代油气、砂岩型铀矿集中区。
季根源,江思宏,李高峰,易锦俊,张莉莉,刘翼飞[5](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毛登Sn-Cu矿床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文中指出毛登Sn-Cu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锡林浩特境内,其Sn、Cu储量均达到中型。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138±0.6 Ma;利用LA-ICP-MS锡石U-Pb法测得锡石-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中锡石的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9±3.2 Ma,表明花岗斑岩体形成年龄与毛登矿床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富硅(SiO2=73.18%~77.3%)、富碱(Na2O+K2O=8.00%~8.69%)、富钾(K2O=4.80%~5.22%)、贫铝(Al2O3=11.67%~12.83%),贫钙(CaO=0.49%~0.95%)、镁(MgO=0.12%~0.46%),具有较高的FeOT/(MgO+FeOT)值(0.74~0.91)、10000×Ga/Al值(3.64~4.28);微量元素亏损Ba、Sr、P、Ti等元素,富集Rb、Th、K、Hf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典型的"海鸥型"以及显着的Eu负异常(δEu=0.05~0.2);锆石饱和温度为817~861℃,以上均说明花岗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低初始(87Sr/86Sr)i值(0.702907~0.704506)、较高的εNd(t)值(+0.8~+4.4)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72~863 Ma),说明花岗斑岩可能为新生地壳经部分熔融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历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而形成。Pb同位素组成指示岩体和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接近,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微量元素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A2型造山后花岗岩特征,成岩环境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矿区地质特征、成岩(矿)年代学、Sr-Nd-Pb同位素特征,认为毛登矿床成矿物质的富集与花岗斑岩体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矿物质的富集规模受花岗斑岩结晶分异演化程度制约。
季根源,江思宏,张龙升,李高峰,刘翼飞,易锦俊,张苏江[6](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毛登矿区阿鲁包格山岩体成岩成矿意义——锆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证据》文中研究表明毛登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是大兴安岭南段典型的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文章选择毛登矿区阿鲁包格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和锆石、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学研究,以探讨成岩时代、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意义。研究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40±0.9)Ma,侵位于早白垩世;锆石w(Ti)为(3.99~10.9)×10-6,结晶温度672~805℃(平均734℃),岩浆氧逸度lgf(O2)为-19.6~-14.4。角闪石化学成分显示富铁(w(TFeO)为22.38%~26.41%)、富钙(w(CaO)为9.57%~10.36%)、贫镁(w(MgO)为5.67%~8.09%),暗示了岩浆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演化作用;w(Al2O3)为5.13%~6.29%,小于10%,以及Si/(Si+Ti+Al)值(0.86~0.88)大于0.765,表明具壳源角闪石特征;角闪石结晶温度709~753℃,形成压力145~241 MPa,形成深度5.5~9.1 km,寄主岩浆氧逸度lgf(O2)为-16.6~-15.4,含水量H2Omelt为3.6%~4.4%。黑云母化学成分显示,富铁(w(TFeO)为24.73%~28.53%)、镁(w(MgO)为6.21%~9.02%),IMg(Mg/(Fe+Mg))值(0.28~0.39)小于0.5,表明具壳源黑云母特征;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50~712℃,寄主岩浆氧逸度lgf(O2)为-18.3~-16.5;黑云母IMg值与华南含锡花岗岩IMg值区间范围一致,且IFe值(0.61~0.72)较高,显示岩体与矿区内Sn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可能为新生地壳经部分熔融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历较明显的结晶分异演化作用而形成;具A型花岗岩特征,成岩环境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岩浆演化处于较低氧逸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水、F和Cl含量的环境,是毛登矿区锡、钼、铋多金属矿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白建科[7](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因及成矿规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晶质石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显示出良好的晶质石墨成矿潜力。然而,因发现时间晚,石墨矿床研究程度整体偏低,目前的研究工作仅限于单个矿床,缺乏对东准噶尔石墨矿床的系统性研究,这不但制约了对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因及成矿规律的准确认识,而且直接影响该地区下一步晶质石墨找矿工作的勘查部署和大型石墨资源基地建设。本论文选择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典型石墨矿床,采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碳同位素等方法,重点分析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碳质来源、控矿因素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石墨矿床矿化、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东准噶尔地区已知石墨矿床均产于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褶皱带内,空间分布明显受控于NW-SE向展布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等3条区域性构造岩浆岩带。孔可热、达布逊、散得克、吐尔库里等4个石墨矿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作用明显,矿体发生塑性变形,矿化蚀变主要包括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及褐铁矿化,石墨呈细鳞片-显微鳞片状结构,片径0.001~0.2mm,固定碳含量11.56%~15.6%。黄羊山石墨矿体赋存于碱性花岗岩中,矿化蚀变为云英岩化和硅化-黑云母化,固定碳含量6.15%,晶质鳞片状和叶片状结构,片径0.05~0.2mm,最大可达0.5mm。通过典型石墨矿床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孔可热、达布逊、散得克、吐尔库里等4个石墨矿含矿岩系沉积时代主要集中在早石炭世杜内期至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336~321Ma),含矿岩系归属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和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原岩均为杂砂岩或长石砂岩,其物源总体为长英质源区,但构造背景较复杂。东准噶尔地区典型石墨矿床成矿时代集中于晚石炭世晚期(301~312Ma)。通过对典型石墨矿床开展碳同位素、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获得孔可热和吐尔库里石墨矿中石墨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1.4‰,黄羊山和苏吉泉石墨矿中石墨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0.4‰。东准噶尔地区典型石墨矿床石墨碳同位素δ13C值的一致性,不仅反映石墨的碳质来源均为有机成因,而且暗示石墨原岩建造形成于相似的沉积环境。典型石墨矿床具有相似的XRD衍射图谱,峰形尖锐,石墨d(002)介于3.353~3.356?之间,说明石墨矿物有序度较好。黄羊山石墨矿中石墨激光拉曼光谱表现出尖锐的G带,微弱的D1、D2缺陷峰,显示石墨结晶度较高。石墨晶体R2值介于0.02~0.14,计算得到形成温度为578~632℃。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床可划分为3种矿化类型:与蚀变钾长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的石墨矿化类型;与岩浆期后气化热液有关的石墨矿化类型;炭质板岩-炭硅质板岩型石墨矿化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床2种成因类型:构造岩浆热变质型和岩浆气液蚀变型,与前人划分方案不同,指导区域找矿可操作性更强。根据已发现典型石墨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成矿有利区带划分出3个成矿亚带:额尔齐斯-玛因鄂博石墨成矿亚带(Ⅰ-1)、扎河坝-阿尔曼泰石墨成矿亚带(Ⅰ-2)和卡拉麦里-莫钦乌拉石墨成矿亚带(Ⅰ-3),为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下一步石墨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汤贺军[8](2021)在《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准噶尔地区地处中国新疆北部,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演化是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大陆增长和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区自古生代来经历了大洋扩张、板块俯冲、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一系列岛弧杂岩带和增生杂岩。关于东准噶尔的板块边界、物质组成、基底属性、洋盆闭合时限及矿产发育特征等,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许多进展和共识。但对该地区古生代构造属性、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见解;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未能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统一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东准噶尔北缘扎河坝及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古生代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床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厘定了成岩成矿时代,阐明了岩浆岩的性质、源区特征及其岩石成因,进而探讨了大地构造环境及区域成矿作用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东准噶尔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提供新的资料。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通过1:1万实测地质剖面,对扎河坝蛇绿岩各个岩石单元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产于扎河坝蛇绿岩中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含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侵位时间为401?Ma,远小于扎河坝蛇绿岩的形成时代(488~498 Ma)。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各个岩石单元都具有受俯冲带流体影响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一个洋内岛弧逐渐成熟的过程。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之上(SSZ)的弧前环境,较晚形成的产物如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玢岩等为俯冲消减不同时期的产物。2、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岩类,Mg#中等(0.39~0.50)。二者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全岩(87Sr/86Sr)i为0.704966~0.707395,εNd(t)介于1.29~3.84之间,锆石εHf(t)为-1.7~18.8,平均值为5.6,δ18O为5.25‰~10.17‰,平均值为7.71‰。蕴都卡拉含矿闪长岩及辉长闪长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混染了约20%~40%的壳源物质。二者锆石U-Pb年龄为401 Ma左右,且均捕获了前寒武系的老锆石,说明本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3、本区泥盆纪侵入岩呈较小面积分布,但火山岩非常发育。玉伊塔斯矿床含矿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384.6Ma,索东角闪辉长岩年龄为387.2Ma,全岩(87Sr/86Sr)i为0.703512~0.704076,εNd(t)介于4.98~5.36之间,锆石εHf(t)值为9.8~12.9,δ18O同位素6.32‰~6.66‰。喀腊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年龄为393.5Ma,其磷灰石(87Sr/86Sr)i为0.703066~0.703332,εNd(t)为5.26~7.51。泥盆纪侵入岩及火山岩研究表明其构造背景为洋内弧有关的俯冲消减环境,索东角闪辉长岩及玉伊塔斯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为岛弧背景下俯冲板片流体及俯冲沉积物熔体共同交代上部地幔楔形成。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源区来自亏损地幔,受地壳污染程度较小,可能是石榴石橄榄岩熔融的产物。4、本区石炭纪-二叠纪侵入岩较为发育,但火山岩发育一般。碱性花岗岩带中扎河坝西岩体年龄为321Ma,早于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其具有A2型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为后碰撞环境,暗示其侵位时该地区造山作用已结束。从早到晚,从北向南,东准噶尔乌伦古到卡拉麦里地区A型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逐渐降低,而εNd(t)的值逐渐增高,表明岩浆源区不断亏损,中亚造山带有不断向南增生的趋势。库拉比也含矿岩体及卡拉岗组含矿流纹岩锆石年龄为274~278Ma。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显示,前者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且有壳源物质的加入,后者与扎河坝西碱性花岗岩为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拉张环境。5、对东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了4个阶段: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为大洋扩张期,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为俯冲消减期,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为碰撞期,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为后碰撞期。成矿作用为: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杨星,管育春,邹滔,毛启贵,徐巧,李伟,崔乐乐[9](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大陶好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锡多金属找矿靶区》文中研究说明大陶好沟位于黄冈梁-甘珠尔庙锡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的南段,具有较好的锡多金属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前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梳理,对大兴安岭南段大陶好沟一带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富集分异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该地区元素富集分异特征显示大陶好沟一带是寻找锡矿床的有利地区。结合本次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查证工作,圈定了乌尼克吐锡多金属找矿靶区,查明了靶区内Sn、W、Pb、Zn、Ag等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和组合规律。成矿元素展布及异常峰值受构造控制明显,呈北西向展布。靶区内异常可分为Sn-W-Cu-As和Pb-Zn-Ag-As-Sb组合两种。综合地质和化探工作成果与地表工程勘查,发现4条锡银铅锌矿(化)体。
徐巧,范春宝,刘健,张平发,唐果,高兆全,李华年[10](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矿田锡多金属成矿特征与隐伏锡矿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锡矿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白音诺尔矿田关于铅锌矿的开采已超40年,近年来在铅锌矿外围还发现了前景可观的锡矿。本文以多年的野外勘查成果为基础,从矿源层、成矿期次与矿化阶段等方面探讨了矿区锡多金属成矿特征,利用成矿构造、蚀变矿化分带、成矿专属性特征标志带、重-磁-电等地球物理特征、成矿元素-挥发份元素-烃汞氡元素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成矿模式,总结了矿区锡矿找矿预测标志,在锡矿勘查区的北西部圈定了隐伏锡矿找矿靶区,并提出了具体的验证方案。
二、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中红色萤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成矿地质特征 |
2.1 矿区地质 |
2.2 矿体特征 |
2.3 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布 |
2.4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
3 样品描述与测试方法 |
3.1 样品特征 |
3.2 测试方法 |
4 结果和分析 |
4.1 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 |
4.2 稀土元素特征 |
4.3 讨论 |
5 成矿过程及致色原因 |
5.1 成矿过程 |
5.2 致色原因 |
6 结论 |
(2)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 |
1.1 侏罗纪岩浆岩带 |
1.2 白垩纪岩浆岩带 |
1.2.1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 |
1.2.2 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 |
1.3 硅质大火成岩省(SLIPs) |
2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的构造效应 |
2.1 燕山期中国东北部高原 |
2.2 燕山期中国东部的构造变形与构造轮廓的形成 |
3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的资源效应 |
3.1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基性岩-碳酸盐有关的矿产 |
3.2 硅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 |
4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的环境效应——优质的成土母岩 |
5 讨论 |
5.1 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与全球的一致性 |
5.2 中国东部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相同与不同 |
5.3 中国大火成岩省与含金刚石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 |
6 结论 |
(3)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地区锡多金属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地构造背景 |
2 基底地层中锡的丰度 |
3 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过程中锡的富集作用 |
4 变质过程锡的富集作用 |
5 岩浆-热液过程中锡的成矿作用 |
6 锡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
6.1 控岩控矿构造的制约 |
6.2 氧化-还原环境的制约 |
6.3 围岩性质及开放-封闭环境的制约 |
7 锡矿地质选区与找矿部署建议 |
8 结论 |
(4)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区带划分 |
2 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规律 |
2.1 觉罗塔格-黑鹰山Cu-Ni-Fe-Au-Ag-Mo-W-石膏-硅灰石-膨润土-煤成矿带(Ⅲ-8) |
2.2 磁海-公婆泉Fe-Cu-Au-Pb-Zn-W-Sn-Rb-V-U-磷成矿带(Ⅲ-14) |
2.3 河西走廊Fe-Mo-Ni-萤石-盐类-凹凸棒石-石油成矿带(Ⅲ-20) |
2.4 东乌珠穆沁旗-嫩江Cu-Mo-Pb-Zn-U-Au-W-Sn-Cr成矿带(Ⅲ-48) |
2.5 白乃庙-锡林郭勒Fe-Cu-Mo-Pb-Zn-U-Mn-Cr-Au-Ge-煤-天然碱-芒硝成矿带(Ⅲ-49) |
2.6 突泉-翁牛特Pb-Zn-Ag-Cu-Fe-Sn-REE成矿带(Ⅲ-50) |
2.7 阿拉善(隆起)Cu-Ni-Pt-Fe-REE-磷-石墨-芒硝-盐类成矿带(Ⅲ-18) |
2.8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Fe-Cu-Mo-Pb-Zn成矿带(Ⅲ-57) |
2.9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Au-Fe-Nb-REE-Cu-Pb-Zn-Ag-Ni-Pt-W-石墨-白云母成矿带(Ⅲ-58) |
2.1 0 鄂尔多斯西缘Fe-Pb-Zn-磷-石膏-芒硝成矿带(Ⅲ-59) |
2.1 1 鄂尔多斯(盆地)U-石油-天然气-煤-盐类成矿区(Ⅲ-60) |
2.1 2 山西(断隆)Fe-铝土矿-石膏-煤-煤层气成矿带(Ⅲ-61) |
2.1 3 华北盆地(断坳)石油天然气成矿带(Ⅲ-62) |
2.1 4 华北陆块南缘Au-Mo-W-Pb-Zn-Ag-Fe-Cu-U-萤石-重晶石-磷-铝土矿-耐火粘土-硫铁矿-煤成-石油-天然气成矿区(Ⅲ-63) |
2.1 5 鲁西(断隆)Fe-Cu-Au-铝土矿-煤-金刚石成矿区(Ⅲ-64) |
2.16胶东(次级隆起)Au-Fe-Mo-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65) |
2.17东秦岭Fe-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Ⅲ-66) |
2.17桐柏-大别-苏鲁Au-Ag-Mo-Pb-Zn-Fe-Cu-萤石-金红石-白云母-石墨成矿带(Ⅲ-67) |
3 结论 |
(5)大兴安岭南段毛登Sn-Cu矿床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区和矿床地质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2.1 样品采集 |
2.2 分析方法 |
2.2.1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
2.2.2 锡石LA-ICP-MS U-Pb测年 |
2.2.3 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 |
2.2.4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
3 分析结果 |
3.1 锆石U-Pb年龄结果 |
3.2 锡石U-Pb测年结果 |
3.3 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
3.3.1 主量元素 |
3.3.2 稀土元素 |
3.3.3 微量元素 |
3.4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3.4.1 Sr-Nd同位素 |
3.4.2 Pb同位素 |
4 讨论 |
4.1 成岩(矿)时代 |
4.2 花岗岩成因 |
4.2.1 岩石类型 |
4.2.2 岩石源区 |
4.3 构造背景 |
4.4 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 |
5 结论 |
(6)大兴安岭南段毛登矿区阿鲁包格山岩体成岩成矿意义——锆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与矿床地质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3 分析结果 |
3.1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U-Pb年龄 |
3.1.1 微量元素特征 |
3.1.2 U-Pb年龄 |
3.2 角闪石成分特征 |
3.3 黑云母成分特征 |
4 讨论 |
4.1 成岩时代 |
4.2 成岩物理化学条件 |
4.2.1 温度与压力 |
4.2.2 氧逸度与含水量 |
4.3 岩石成因 |
4.3.1 成因类型 |
4.3.2 岩石源区 |
4.3.3 构造环境 |
4.4 成矿意义 |
5 结论 |
(7)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因及成矿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石墨矿床类型 |
1.2.2 石墨矿床碳源属性 |
1.2.3 石墨矿成矿机理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1.1 早古生代地层 |
2.1.2 晚古生代地层 |
2.1.3 中生代地层 |
2.1.4 新生代地层 |
2.2 区域岩浆岩 |
2.3 区域地球物理场 |
2.3.1 区域重力特征 |
2.3.2 区域航磁特征 |
2.4 区域深大断裂 |
2.5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 |
第三章 典型石墨矿床特征 |
3.1 孔可热石墨矿 |
3.1.1 矿区地质 |
3.1.2 矿体特征 |
3.1.3 矿石特征 |
3.1.4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2 达布逊石墨矿 |
3.2.1 矿区地质 |
3.2.2 矿体特征 |
3.2.3 矿石特征 |
3.2.4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3 散得克石墨矿 |
3.3.1 矿区地质 |
3.3.2 矿体特征 |
3.3.3 矿石特征 |
3.3.4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4 吐尔库里石墨矿 |
3.4.1 矿区地质 |
3.4.2 矿体特征 |
3.4.3 矿石特征 |
3.4.4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5 黄羊山石墨矿 |
3.5.1 矿区地质 |
3.5.2 矿体特征 |
3.5.3 矿石特征 |
3.5.4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3.6 小结 |
第四章 典型石墨矿床年代学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测试方法 |
4.2 孔可热石墨矿年代学 |
4.3 达布逊石墨矿年代学 |
4.4 散得克石墨矿年代学 |
4.5 吐尔库里石墨矿年代学 |
4.6 黄羊山石墨矿年代学 |
4.7 小结 |
第五章 石墨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5.1 成矿物质来源 |
5.1.1 主要碳库及其同位素特征 |
5.1.2 石墨矿床碳同位素特征 |
5.2 石墨结晶度 |
5.2.1 X射线衍射分析 |
5.2.2 拉曼光谱分析 |
5.3 黄羊山石墨矿石可选性评价 |
5.3.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
5.3.2 实验结果及可选性评价 |
5.4 石墨矿床类型 |
5.4.1 矿化类型 |
5.4.2 矿床类型 |
5.5 成矿机制 |
5.5.1 构造岩浆热变质型石墨矿 |
5.5.2 岩浆气液蚀变型石墨矿 |
5.6 小结 |
第六章 石墨矿床成矿规律 |
6.1 控矿因素 |
6.2 成矿时代 |
6.3 分布规律 |
6.4 小结 |
主要认识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数据附表 |
(8)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东准噶尔地区研究现状 |
1.2.2 扎河坝地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测试方法 |
1.6.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
1.6.2 锆石SIMS U-Pb定年 |
1.6.3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
1.6.4 锆石O同位素分析 |
1.6.5 全岩主微量分析 |
1.6.6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东准噶尔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章 扎河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 |
3.1 东准噶尔蛇绿混杂岩概况 |
3.2 扎河坝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地质特征 |
3.2.1 地质剖面概况 |
3.2.2 岩石学特征 |
3.2.3 矿产及矿化特征 |
3.2.4 构造变形特征 |
3.3 蕴都卡拉铜金钴矿床 |
3.3.1 矿床地质特征 |
3.3.2 含矿岩体特征 |
3.3.3 含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
3.3.4 含矿岩体锆石Hf-O同位素 |
3.3.5 主微量地球化学 |
3.3.6 Sr-Nd同位素组成 |
3.4 讨论 |
3.4.1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形成时代 |
3.4.2 蕴都卡拉含矿岩体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3.4.3 扎河坝蛇绿岩地球化学意义及构造背景 |
第四章 泥盆纪岩浆演化 |
4.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4.2 索东角闪辉长岩 |
4.2.1 岩石学特征 |
4.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5 讨论 |
4.3 玉伊塔斯铜金矿床 |
4.3.1 矿床地质特征 |
4.3.2 含矿岩体特征 |
4.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3.5 讨论 |
4.4 喀拉哲腊玻基辉橄岩及碱性玄武岩 |
4.4.1 岩石学特征 |
4.4.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4.4.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5 讨论 |
第五章 石炭-二叠纪岩浆演化 |
5.1 侵入岩及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 |
5.2 扎河坝西石炭纪碱性花岗岩 |
5.2.1 岩石学特征 |
5.2.2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2.4 Sr-Nd同位素特征 |
5.2.5 讨论 |
5.3 库拉比也铜镍硫化物矿床 |
5.3.1 矿床地质特征 |
5.3.2 含矿岩石特征 |
5.3.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3.6 讨论 |
5.4 恰库尔图珍珠岩、萤石矿床 |
5.4.1 矿床地质特征 |
5.4.2 岩石学特征 |
5.4.3 锆石年代学特征 |
5.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
5.4.6 讨论 |
第六章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6.1 扎河坝及邻区构造演化 |
6.1.1 晚寒武世-早奥陶世(503-480Ma):大洋扩张期 |
6.1.2 早奥陶世-早石炭世(480-360Ma):俯冲消减期 |
6.1.3 早石炭世-晚石炭世(360-330Ma):碰撞期 |
6.1.4 晚石炭世-二叠纪(330-252Ma):后碰撞期 |
6.2 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岩浆演化序列 |
6.2.1 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 |
6.2.2 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 |
6.3 区域成矿作用 |
6.3.1 奥陶纪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床 |
6.3.2 泥盆纪与中酸性、中基性岩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 |
6.3.3 石炭纪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铜矿床 |
6.3.4 二叠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6.3.5 二叠纪与剪切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 |
6.3.6 二叠纪与流纹岩有关的萤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大兴安岭南段大陶好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锡多金属找矿靶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靶区地质概况 |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3.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3.2 靶区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
3.3 靶区地球化学特征 |
4 异常查证 |
5 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 |
6 结论 |
(10)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矿田锡多金属成矿特征与隐伏锡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 |
2 矿田地质 |
3 锡多金属成矿特征 |
3.1 矿源层 |
3.2 成矿期次与阶段 |
3.2.1 重熔岩浆-气液期 |
3.2.2 混液叠加期 |
4 隐伏锡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测 |
4.1 地质方法 |
4.2 地球化学方法 |
4.3 地球物理方法 |
4.4 成矿模式 |
5 预测靶区与勘查工作建议 |
5.1 预测标志 |
5.2 预测靶区与勘查工作建议 |
6 结论 |
四、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黄岗梁铁锡矿床中红色萤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陈缘,韩禹,许博,刘金高. 岩石学报, 2021(12)
- [2]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J]. 曾普胜,李睿哲,刘斯文,温利刚,赵九江,王十安. 地球学报, 2021
- [3]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地区锡多金属成矿作用[A]. 贾若,徐巧,张军,范春宝.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论文集, 2021
- [4]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J].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 华北地质, 2021(03)
- [5]大兴安岭南段毛登Sn-Cu矿床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J]. 季根源,江思宏,李高峰,易锦俊,张莉莉,刘翼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04)
- [6]大兴安岭南段毛登矿区阿鲁包格山岩体成岩成矿意义——锆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证据[J]. 季根源,江思宏,张龙升,李高峰,刘翼飞,易锦俊,张苏江. 矿床地质, 2021(03)
- [7]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石墨矿成因及成矿规律[D]. 白建科. 西北大学, 2021(12)
- [8]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研究[D]. 汤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9]大兴安岭南段大陶好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与锡多金属找矿靶区[J]. 杨星,管育春,邹滔,毛启贵,徐巧,李伟,崔乐乐. 矿产勘查, 2021(04)
- [10]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矿田锡多金属成矿特征与隐伏锡矿找矿预测[J]. 徐巧,范春宝,刘健,张平发,唐果,高兆全,李华年. 矿产勘查,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