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伍晓扬[1](2019)在《初中数学竞赛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初中数学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现数学人才及培养数学人才,为参加我国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做好准备。初中数学竞赛对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力、思维力和创新力等有很大的裨益,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见,在初中开展数学竞赛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因此,本文对初中数学竞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与叙事研究,对数学竞赛的发展历程、目的及内容进行了概述。其次,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数学竞赛开展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学生选拔制度的欠缺、辅导教师的聘用现状堪忧、竞赛教材选择随意。然后,针对数学竞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选拔学生的制度、完善选聘用教师的标准、完善合适的配套教材和着实提高竞赛教师待遇的策略。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论述,提出了初中数学竞赛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主要有:高效的备课策略、精心的授课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邓超[2](2018)在《数学竞赛中条件求值题的常用解法》文中研究说明(本讲适合初中)条件求值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考查的一类问题.此类问题中的多数是有着一定的解题规律可循.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此类问题的常用解法.1直接求解所谓直接求解,是先把需要求值的代数式(本文称目标代数式)中的所有字母的值一一求出,再代人目标代数式求值.此法虽非该类问题的常见方法,但也不可忽略.其实,直接求解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方法,而是一种解题思路.
李龙[3](2018)在《竞赛中代数式求值问题的常用解法》文中认为在近几年全国各地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代数式的求值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技巧性强,方法灵活多样,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值代数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直接代入法、参数法、整体代入法、非负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方程组、折项相消法、整体设元法、主元法等方法求解.本文以近几年竞赛试题为例,说明代数式求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刘存[4](2014)在《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研究》文中认为构造法是一种经典的数学思想方法,构造三角形是数学构造思想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研究和改革要求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并强调过程的教学.然而,目前国内外基于教学而开展的三角形构造法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因而,文章从构造三角形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出发,着重研究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构造法的研究历史,并结合构造法与解题教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构造三角形教学价值的研究.紧接着对构造三角形的一般原则、途径和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为从教学的角度阐明三角形构造法,文章第四章依据构造模型的特征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从“形对形”和“数对形”两个方面出发研究三角形构造的具体实施过程,重点分析“怎么寻找构造的途径”和“为什么这样构造”基于对构造三角形的理论分析,文章第五部分给出了两个构造角形的教学设计案例,旨在研究如何选材,怎样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解题,并最终让学生学会构造.基于实际的案例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了实施构造三角形教学的若干建议,作为中学数学构造法的教学参考.
谭登林[5](1991)在《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国内外的初中数学竞赛题,对于求值题目日益受到参加竞赛的师生的关注.这类题目灵活有变,且解答技巧性较强.本文试图通过列解若干数学竞赛试题,总结、归类解答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并配备有相应的练习题(限于篇幅,每类型仅举一例),谨供参考.
宁靓[6](2006)在《初中奥林匹克数学解题与命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广泛深入的发展,奥林匹克数学及其教育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初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的解题与命题为研究对象,对其所涉及的思想方法与技巧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从竞赛数学及其教育的内容与现状出发,讨论分析其具有的性质与功能,并初步勾画出利用其性质功能进一步开展竞赛数学教育的总体思路。通过对历年来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及2003年国内各类初中数学竞赛的试题做出一个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将较为基础的初中奥数中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作为研究重点,进行分析探讨。奥林匹克数学的命题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由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奥林匹克数学的基本形式,命题是奥数的关键,因此,对命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奥数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作了初步研究。并在最后给出了用本人所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所编拟的一套竞赛模拟卷。
董玉成[7](2018)在《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活动,我国基础教育有着庞大的解题活动累积起来的解题知识,不少国际学者亦称中国是一个解题大国,对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充满好奇。但我国学界以解题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的讨论却并不多,并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解题研究内容的描述和某些特征的简略介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解题进行一个有历史纵深的探讨,即从源头开始把数学解题放在一个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视察。尤其以知识社会史的视角,对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机制、传播、影响、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外部要素与解题知识生产、制造、传播、影响、局限性的关系。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1)我国有关题和解题的基本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自1904年现代学校建立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求解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有一些什么重要变化?谁是它的主要生产者?如何制造与传播?动力机制怎样?(2)我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传统、国际问题解决等因素对我国数学解题知识有何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的文献分析的方法。文献来源包括读秀、中国知网、万方学位、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总平台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现代题-解(答、证明)是西方数学东渐并在数学及教育“西化”后而出现,但有关解题的叙述系统要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才趋于稳定。第二、我国数学解题知识在数量和范围的巨大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仅针对各年级,各种考试的习题集大增,各种题型研究,习题理论,解题理论也不断出现。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从心理学视角研究解题的开始增多。第三、在解题知识的制造生产和传播上,我国解题知识生产经历了五个阶段,明末到甲午战争前,解题知识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传教士及国内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助手的翻译和编译,此时的机构主要是传教士内在编译部门和我国自己成立的翻译机构。甲午战争后到四十年代末,大量日本、欧美国家的解题知识被翻译或编译,其生产者主要是留学生,三十年代后本土生产解题知识则开始占据主流,这段时间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参与了生产,其制造和传播主要依赖于象商务印书馆等私营出版机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一阶段的解题知识主要分布于期刊、教学法、解题指导、自学丛书、习题集及教材,使问题和题解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于苏联,出版发行则主要由国有机构承担。第四阶段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一个内容、面向极为丰富繁杂的时期,解题知识来源广泛,大部分出版社参与其中,是被批评为“题海战术”的时代。第五个阶段是本世纪近二十年。本世纪解题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数学教育博士,研究所和工作室等新的学术职位和研究机构已经出现,正促进解题知识的生产和制造。第四、在知识类型上,我国绝大部分解题知识属于经验性知识,很少部分是实证性知识。而经验性知识和一些实证得到的知识又可称之为方法类知识,即其目的或价值是为了如何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这类知识我们又可称之为解释性知识,它们是伴随解释和传播已有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而出现。第五、社会思潮、中西方数学和教育及西方解题知识对我国解题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学的东渐是西方传教士传教不可得的副产物,西方宗教之所以难以在中国传播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宗教传统,利玛窦挟伽利略、开普勒在使用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转而向徐光启等高层知识分子推销数学,但由于我国数学从未进入传统主流思想只被认为是小艺且传统数学精华的传承已中断,所以这些送来的数学均未能传播开来。再加《几何原本》这种演绎结构的数学大异于中国问答术草结构的数学着作,显然演绎结构的数学是不利于教学的,其作为教材必须做进一步解释和添加例题,而中国式数学着作是可以直接作为教材的,在没有对其做进一步加工的前提下自然不利于传播。我国后来的解题辅导类出版物显然是回归了问答术草的传统。到清,传教士显然认识到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于是兴办学校,数学作为教会学校的课程终于得到传播。由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中国逐渐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开始主动拿来数学,并在考试文化的深刻影响下现代数学知识最终被广泛生产和传播。而传统数学在改良、革命和改革的语境里若隐若现。第六、就解题研究来说,我国数学解题研究即使在49年后,其主题仍然主要源自国外,但显然,不管是否倡导传统,其底色被中国传统教育、数学及考试文化打下了深沉烙印,解题知识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用数学以外的视角来对解题进行研究较少见到。对problem solving的翻译、理解在不同时代我们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
梧静[8](2011)在《中学数学竞赛中二次多项式与二次函数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学数学竞赛是中学数学的有益补充,它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训练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主,剖析典型例题,归类梳理,总结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是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二次三项式是基础,它衍生出“三个二次(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本研究以二次三项式为基础,以二次函数为中心,建构“四个二次”这一核心体系的同时,再以此为中心辐射开来,囊括与之相关的其他竞赛内容,如求代数式的值、求解方程组、证明不等式等,建立一个更大更完整的体系.由于“三个二次”在解题方面具都有较强的工具性,它们渗透到很多其他竞赛内容中,故本研究不仅对“四个二次”的竞赛题型进行归类,还探讨它们在其他竞赛内容中的应用,尤其是“三个二次”的应用,分析解题方法与思维方式,同时将现有文献中专家们的高见整合于一文,融入一体.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赛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有一种从学科内综合到跨学科综合的发展趋势,这对解题思维、方法与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特点在第八章中编拟出了几道综合竞赛题,供读者阅读参考.希望本研究能对辅导竞赛的教师,参赛的学生,数学爱好者及数学竞赛的命题与解题有所帮助.
李芳菲[9](2013)在《竞赛中代数式求值的九种常用方法》文中指出在近几年全国各地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代数式的求值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技巧性强,方法灵活多样,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代数式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笔者结合近几年各类竞赛试题,归纳总结
吴必萍[10](2018)在《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考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基本理念,而数学竞赛作为当前数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加强对数学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采用文献分析法,本学位论文在对数学思维和数学竞赛等理论作相关分析并给出主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质性分析学生们对于初中“奥数”的看法及学习体会,进而设计有关初中“奥数”的学习案例;通过对初中“奥数”试题的研究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视角,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相关试题;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分析教师们对初中“奥数”的认识、教学经验及教学建议等,进而设计有关初中“奥数”的探究式教学案例,并加以实验,收到良好效果.最后,给出本学位论文的总结与展望,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综上,我们认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其提升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于初中“奥数”的教与学、试题的编制及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数学竞赛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和问题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设计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数学竞赛的概述 |
2.1 数学竞赛的简介 |
2.2 初中数学竞赛的目的 |
2.3 初中数学竞赛的内容 |
第3章 初中竞赛数学开展的现状 |
3.1 学生选拔制度的欠缺 |
3.2 辅导教师的聘用现状 |
3.3 竞赛教材选择随意 |
第4章 初中数学竞赛教学策略 |
4.1 完善选拔学生的制度 |
4.2 完善选聘用教师的标准 |
4.3 完善合适的配套教材 |
4.4 着实提高竞赛教师的待遇 |
第5章 初中数学竞赛教学的实施案例 |
5.1 高效的备课策略 |
5.2 精心的授课策略 |
5.3 有效指导学生自学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竞赛中代数式求值问题的常用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直接代入法 |
二、参数法 |
三、整体代换法 |
四、利用非负数的性质 |
五、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
六、利用方程组 |
七、利用折项相消法 |
八、利用整体设元法 |
九、利用主元法 |
(4)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
2. 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研究 |
2.1 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
2.2 数学解题教学与构造三角形 |
2.3 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总论 |
3. 构造三角形的基本原则 |
3.1 科学性原则 |
3.2 熟悉化原则 |
3.3 直观性原则 |
3.4 相似性原则 |
3.5 等价性原则 |
4. 构造三角形的策略和途径 |
4.1 由形对形构造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 |
4.2 由数对形构造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 |
5. 构造三角形的教学案例研究 |
5.1 关于构造三角形教学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
5.2 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案例设计 |
6. 构造三角形的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初中奥林匹克数学解题与命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历史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技巧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步骤 |
第三章 奥林匹克数学及其教育 |
3.1 数学奥林匹克活动 |
3.2 奥林匹克数学教育 |
3.3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内容以及初中数学竞赛的发展趋势 |
第四章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中解题的思想方法与技巧 |
4.1 探索思路的钥匙——关于审题的思想 |
4.1.1 整体处理的思想 |
4.1.2 等量代换的思想 |
4.2 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解题的思想 |
4.2.1 旋转变换法 |
4.2.2 带余除法 |
4.2.3 奇、偶分析法 |
4.2.4 分类讨论法 |
4.2.5 待定系数法 |
4.2.6 反证法 |
4.2.7 面积法 |
4.2.8 简单的枚举法 |
4.2.9 简单的抽屉原理 |
第五章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中命题的思想方法与技巧 |
5.1 陈题改造 |
5.2 特殊化、初等化 |
5.3 构造法 |
第六章 若干命题实例 |
第七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题记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概念与方法 |
2.1 概念及界定 |
2.2 研究框架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
3.1 知识的社会视角 |
3.2 我国数学解题知识研究综述 |
第四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源流 |
4.1 数学解题概念体系的形成 |
4.2 解题知识内容的演进 |
第五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
5.1 明、清至民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
5.2 新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生产制造与传播 |
第六章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和特征 |
6.1 数学解题知识的性质 |
6.2 数学解题知识的特征 |
第七章 中西方数学及教育交汇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
7.1 中国传统数学和送来的数学 |
7.2 拿来的数学及教育与传统 |
7.3 改良革命改革语境中的数学解题知识 |
第八章 国际视野里的数学解题研究 |
8.1 主流数学解题研究:从经验到理论 |
8.2 数学解题知识的国际交流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和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8)中学数学竞赛中二次多项式与二次函数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诞生与发展 |
1.1.2 国内数学竞赛的诞生与发展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内容概要 |
2.1 论文核心体系——"四个二次" |
2.2 论文整体体系 |
第三章 竞赛中的二次三项式 |
3.1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
3.2 二次三项式的取值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竞赛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
4.1 方程的根 |
4.1.1 根的性质 |
4.1.2 根的求解 |
4.1.3 两根代数式 |
4.2 三种重要且常见的方法与技巧 |
4.2.1 根的判别式 |
4.2.2 韦达定理 |
4.2.3 求根公式 |
4.3 方程在代数中的应用 |
4.3.1 证明等式 |
4.3.2 求解其他方程 |
4.3.3 求解应用题 |
4.4 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竞赛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
5.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
5.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竞赛中的二次函数 |
6.1 函数的解析式 |
6.1.1 利用基本形式确定解析式 |
6.1.2 利用方程的知识确定解析式 |
6.1.3 利用抛物线的特征确定解析式 |
6.1.4 利用三角形的性质确定解析式 |
6.1.5 利用圆的有关知识确定解析式 |
6.2 函数的最值问题 |
6.2.1 最值的求解 |
6.2.2 最值的应用 |
6.3 函数综合题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竞赛中的"三个二次" |
7.1 函数与方程 |
7.2 函数与不等式 |
7.3 方程与不等式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几道竞赛题的编拟 |
第九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竞赛中代数式求值的九种常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直接代入法 |
二、参数法 |
三、整体代换法 |
四、利用非负数的性质 |
五、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
六、利用方程组 |
七、利用折项相消法 |
八、利用整体设元法 |
九、利用主元法 |
(10)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数学竞赛研究的文献综述 |
1.5.2 数学竞赛与思维联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7 研究的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 |
2.1 思维能力 |
2.1.1 思维 |
2.1.2 数学思维能力 |
2.1.3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
2.1.4 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
2.1.5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
2.2 初中“奥数” |
2.2.1 初中“奥数”的概念 |
2.2.2 初中“奥数”的简介 |
2.2.3 初中“奥数”的价值 |
2.2.4 初中“奥数”的内容 |
2.3 探究式教学策略 |
第3章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学习研究 |
3.1 访谈学生对“奥数”学习的认识 |
3.2 初中“奥数”解题思维策略 |
3.3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学习案例 |
3.3.1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学习案例 |
3.3.2 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学习案例 |
3.3.3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学习案例 |
3.4 学习案例实验效果分析 |
第4章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考查研究 |
4.1 初中“奥数”试题的命制原则 |
4.2 初中“奥数”试题的命制策略 |
4.3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试题编制 |
4.3.1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试题编制 |
4.3.2 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试题编制 |
4.3.3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试题编制 |
4.4 试题编制实验效果分析 |
第5章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研究 |
5.1 访谈教师对“奥数”教学的认识 |
5.2 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
5.2.1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案例 |
5.2.2 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案例 |
5.2.3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案例 |
5.3 教学案例实验效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竞赛教学策略的研究[D]. 伍晓扬.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2]数学竞赛中条件求值题的常用解法[J]. 邓超. 中等数学, 2018(01)
- [3]竞赛中代数式求值问题的常用解法[J]. 李龙.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8(01)
- [4]关于构造三角形的教学价值研究[D]. 刘存.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5]初中数学竞赛求值题常用的解法[J]. 谭登林. 数学通报, 1991(01)
- [6]初中奥林匹克数学解题与命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D]. 宁靓. 广州大学, 2006(02)
- [7]中国数学解题知识的研究[D]. 董玉成.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8]中学数学竞赛中二次多项式与二次函数问题的研究[D]. 梧静. 广州大学, 2011(06)
- [9]竞赛中代数式求值的九种常用方法[J]. 李芳菲. 中学数学, 2013(16)
- [10]思维能力提升视角的初中“奥数”的教·学·考研究[D]. 吴必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标签:数学;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初中数学; 数学文化; 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