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英[1](2021)在《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明的历史,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阿斯本(Osborn 1963)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当前,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想快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疑问,靠的就是人才,而成为人才最关键的因素即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时代的发展召唤创造性人才,加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了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品质。如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除了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育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和以往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体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如语文核心素养中就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国当代着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改革家、全国着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他非常热爱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宁鸿彬老师自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不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十分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文教育思想。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未来语文教育观、创造性思维教育观以及高效语文教育观。其中,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在语文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的许多语文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人纷纷学习他的思维理论。他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是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他极力主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语文思维学研究的先驱”。虽然宁鸿彬老师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距离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对于现在而言,仍旧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五个章节。引言主要是论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方法等等。第一章主要是对创造性思维观进行基本的概述。简要阐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概念,这是本论文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二章则探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原因。笔者将重点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这两方面进行探寻。第三章则结合宁鸿彬老师的一些具体教学案例,梳理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这是正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内容着重从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重视联想、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所具有的特点。第五章则分析和总结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这是这篇论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价值所在。通过对宁鸿彬老师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语文教师应该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其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其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语部分主要是强调宁鸿彬老师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他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符合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前瞻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应对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不二选择。
林毅[2](2021)在《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文中认为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稳步推进和立德树人理念的持续深化,强调高阶思维技能已成为新时代课程的集中趋势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数学高阶思维是立足于数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如何科学评判数学高阶思维,达成数学高阶思维培育目标,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议题。因而,本研究站位于数学学科背景,围绕着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以初中生群体为对象,以能力视角剖析数学高阶思维的要素结构,并以数学学习策略为着手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遵循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从而构造合理的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蓝图。研究结论如下:(1)在结构要素研究方面:数学高阶思维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为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在测量工具研究方面:《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信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是一个可靠、有效的心理学测量工具。(3)在现状差异研究方面:被试初中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子能力均在良好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民族、年级、数学成就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而在不同学校属性群体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在总体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总体具有极高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子能力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主要子能力均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以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为中介变量,存在6条正向的显着影响路径;在群体变量的调节作用方面,民族差异、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整体均不具有调节作用,而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具有显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启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绘制了三条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分别为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徐威[3](2021)在《高中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创造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重要组成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符合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笔者旨在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各维度的特征,提出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笔者通过收集文献,研究和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类型和特征等。结合2017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分析创造性思维和生物核心素养以及课程目标的内在联系。(2)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手段,自编《高中生物教师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对110位来自广东和重庆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的主题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3)以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教学短板,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并予以实践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笔者预测试《威廉斯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测量》,在确定其信效度良好的情况下,结合自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表》,对授课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等工作,收集并分析数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4)通过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的分析,总结出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适配性原则等,然后结合生物教材栏目和教学环节的分析,并提出了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倾向性和能力普遍偏低;(2)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有促进作用;(3)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提高作用;(4)适当延长教学周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笔者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作提出自身教学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建议: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性作用;优化教学模式,将生活例子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上引入生物模型制作等。
张可心[4](2020)在《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该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学校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重点之一。批判性阅读教学是获得语言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依据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和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建构符合高中生水平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划分为能力(独创力、流畅力、变通力)和个性倾向(好奇心、求知欲、挑战性)两个维度。借助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证研究,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现有水平,探讨了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来看,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现状不够理想,整体水平较低(34.13%)。平均分显示,学生创造性思维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求知欲(10.4)>挑战性(9.7)>变通力(9.5)>流畅力(9.1)>好奇心(8.5)>独创力(8.4)。另外,创造性思维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从两个维度的总分来看,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优于创造性思维能力;(2)从平均分来看,男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略高于女生,但是性别差异不显着(P>0.05);(3)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卷(TTCT)得分结果看出,批判性阅读教学试验结束后,实验班平均分明显高于实验前的平均分,同时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分,且差异显着(P<0.05),说明批判性阅读教学总体上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从课堂观察结果可见,随着教学实验的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日渐显现。一方面,该阅读教学模式尤其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力和变通力,并促进了学生思维好奇心和挑战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思维的独创力和求知欲的提升效果不如其他四个方面显着。本研究为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发展了提供合理的建议,也希望为以后的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张咪[5](2020)在《积极情绪和时间压力对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项基于绘本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研究集中在绘本的讲解和选择以及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这几个方面,而对于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具体日常的英语教学上。本文探讨在绘本教学中运用积极情绪、时间压力、积极情绪和时间压力两者结合的方法对小学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启示,以期帮助教师改进小学绘本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本次实验主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积极情绪、时间压力和两者结合,这三种不同的教学干预对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有差异?2)如果有差异,那么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采用拉丁方教学实验设计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比较三种教学干预方法下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了诸城市某小学五年级一班和二班60名学生为受试。实验进行两个月,每周进行一次。6名学生参与了访谈。实验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积极情绪、时间压力以及两者结合这三种不同的教学干预对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有显着差异。具体说来,两者结合效果最好,其次是积极情绪,再次是时间压力。2)积极情绪的消极影响和时间压力的积极影响相互抵消,导致了两者结合效果最好;积极情绪的诱导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所以积极情绪和两者结合的教学干预优于单一时间压力的教学效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启示:(1)将适当的时间压力与积极情绪相结合比一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法更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一线教师应同时控制这些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效果。(2)建议一线教师应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然后利用时间压力来要求执行效率。(3)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营造时间压力感,可以减少学生的拖延行为,并且降低学习用时,客观上达到为学生减负的效果;如果能让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结果抱有积极的期待,可以提高其动机和积极情绪,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成果。
蒋雪茹[6](2020)在《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我国目前的迫切需求。学生在解决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记忆中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然后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整体,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开放性物理习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开放性物理习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相关知识,并总结开放性物理习题存在的意义,接着以成都某中学初三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解决物理开放性习题的能力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调查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两部分:开放性物理习题和威廉斯创造性思维倾向表,其中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评分标准采用“SOLO”(SOLO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分类评价理论对问题解决进行评分设计,并运用教育与心理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解决开放性物理习题的能力与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为显着相关。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习题教学要以学生反馈为基础,设问要以破除学生在解决开放性习题的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为目的,并给出了运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个基本步骤:(1)分析解题所需要用到的思维形式;(2)通过学生的反馈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3)问题分解;(4)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破除思维障碍。最后在文章的第五章中,利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开放性习题进行了举例说明,详细地描述了教师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李娜[7](2020)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阶段,而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它独特的课程性质,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在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小学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调查研究主要通过教师访谈和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最终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有创造性思维培养意识,但行动力不足。(2)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方法和活动单一。(3)消极的课堂氛围。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笔者首先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再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一边构建适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一边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索,通过两方面的研究,在近6个月的反复的探索中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此策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中教学准备策略包含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材整合两个方面。教学实施策略包含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设计型学习策略、思维导图的应用学习策略三个方面。教学评价策略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主体、及时反馈三个方面。然后,在其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笔者在任教的学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创造性思维量表、科学试卷、学习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四个方面论述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的效果。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
黄玉[8](2020)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教育是培养人的主导力量。由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小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独创的艺术形式,语言、结构、选材独具匠心;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符合时代特点的典型的具有个性和共性的人物;虚构的内容情节,以生活为原型创造超越生活的情节,这些都是小说本身富含创造力的表现。但是在当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却往往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论文立足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探讨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期望在具体的实践中具有一点借鉴作用。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与文献综述,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等进行阐释并分析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概述。首先对小说、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新发展、知识学习、智能开发三方面论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师、学生、教育三方面论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了解当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探究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根据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详细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提升教师创新意识,增强教学能力;改变课堂传统模式,遵循有效路径;利用小说文体特点,培养创造思维;巧用小说教学方法,提高创造能力。第五部分根据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分析并设计《狼》和《变色龙》的创新案例再进行教学反思。
杨欢[9](2020)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创造性人才的显着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育中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问题解决被大多数教师理解为“纯粹的数学解题”,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导致学生创造力普遍低下。基于以上认识和现状,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首先,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接着,在总结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并阐述两者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此作为论文展开的基础。然后,以刘徽“割圆术”为案例依托,从问题解决的视角分析创造过程,得到问题解决中实现创造的思维启示,包括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类比、归纳、猜测是创造的重要方法;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最后,针对“割圆术”带来的启示,结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提出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2)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3)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意识;(5)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李欢[10](2020)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索》文中认为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极快,人们在生活中受到各种知识信息流的冲击,有必要养成一种高效处理各种知识信息流并判断其真伪性的能力,即适应于终身学习趋势的科学思维能力。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致力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展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将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生物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成为教学中的重任之一,探索相应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课标》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上,阐明了科学思维及生物学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重庆市黔江中学三所中学的48位高中生物教师及以上三所中学的高一、二、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地区的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水平及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可得:高中生物教师应提高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应用实际行动在生物学教学中践行科学思维的培养;还应促成运用相应教学策略的习惯并系统化进行培养;此外,应加强课上、课下的配合。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不同维度思维方法发展不一致,其中模型与建模能力较为良好,归纳与概括和演绎与推理能力水平居中,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缺陷。此外,科学思维各维度思维方法能力存在性别表现和年级表现差异。基于以上认识,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并以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2个班为实验对象开展了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照班(3班)按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班(5班)运用研究所提出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就生物学成绩而言,横向比较下,实验班学生生物学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P=0.012<0.05);纵向比较下,对照班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班实验前后有显着性差异。就科学思维能力而言,总体上看,横向比较下实验班科学思维能力显着高于对照班,(P=0.047<0.05);纵向比较下,对照班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423<0.05);而实验班实验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00<0.05)。从科学思维各维度方法能力对比分析,实验班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和批判与创造性思维方面都得到了显着提升。综合比较及对科学思维各维度思维方法能力的分析,最终得出,本研究所提出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策略不仅对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显着性效果,而且也可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成绩。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1.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
2.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
3.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 |
4.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
2.关于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研究 |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观 |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
(二)创造性思维教育观概念的理解 |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原因 |
(一)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观形成的客观原因 |
1.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 |
2.相关理论对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影响 |
3.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 |
(二)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形成的主观原因 |
1.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 |
2.受到他人的影响 |
三、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
1.“三不迷信” |
2.“三个欢迎” |
3.“三个允许” |
(二)以求异思维训练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 |
1.多端性训练 |
2.变通性训练 |
3.独特性训练 |
(三)重视想象、联想等能力的训练 |
1.联想能力的训练 |
2.想象能力的训练 |
(四)强调思维品质的培育 |
1.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
2.培育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
3.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4.培育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
5.培育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
四、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的特点 |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
(二)凸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三)把思维训练放在核心地位 |
五、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对当下语文教学启示 |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
1.给予学生赞赏和表扬 |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素养 |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1.创设问题情境 |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
(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
1.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
2.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1.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
2.授予学生思维方法 |
3.提高教师思维培育的理论修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阶思维培养是21 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向 |
1.1.2 高阶思维匮乏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
1.1.3 学习策略选择是影响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数学高阶思维的研究 |
2.1.1 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2 数学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3 数学高阶思维的测量 |
2.2 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
2.2.1 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2.2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量 |
2.3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的关系研究 |
2.3.1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 |
2.3.2 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间的关系 |
2.4 研究假设 |
2.4.1 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假设 |
2.4.2 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路径假设 |
2.5 本章小结 |
3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问卷的编制 |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 |
3.2 样本选取与调查过程 |
3.3 问卷的预研究结果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4 问卷的正式确定及结果分析 |
3.4.1 结构效度分析 |
3.4.2 校标效度分析 |
3.4.3 信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现状 |
4.1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分布 |
4.2 初中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群体差异比较 |
4.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2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民族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4 不同学校属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5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6 不同数学成绩排名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工具 |
5.2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5.2.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原理及分析步骤 |
5.2.2 结构模型假设 |
5.3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1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3.2 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
5.4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效应分析 |
5.4.1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整体的影响效应 |
5.4.2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的影响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6 学生群体特征变量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6.2 民族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3 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4 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讨论 |
7.2.1 数学高阶思维结构模型建构 |
7.2.2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现状概览 |
7.2.3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机制解析 |
8 研究建议与启示 |
8.1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 |
8.1.1 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 |
8.1.2 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 |
8.1.3 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
8.2 数学高阶思维的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预测问卷 |
附录2:《数学高阶思维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高中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符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二 适应社会的发展 |
三 响应强基计划的号召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的目的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调查法 |
三 案例分析法 |
四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和生物课程目标的关系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小结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
一 调查的目的 |
二 调查的对象 |
三 调查的方法 |
四 调查的工具 |
五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二节 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一 教师个人情况调查 |
二 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 |
三 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了解情况 |
四 教材栏目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的影响 |
五 教学设施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的影响 |
六 教师开展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实践现状 |
七 教师建议汇总分析 |
第三节 现状分析 |
一 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较低 |
二 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总体掌握水平偏低 |
三 教学设施匮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四 缺少创造性思维的测评工具 |
五 教师对教材栏目的重视较低 |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 |
一 科学性原则 |
二 导向性原则 |
三 适配性原则 |
第二节 教材栏目与教学环节分析 |
一 教材栏目分析 |
二 教学环节分析 |
第三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
一 布置差异化课堂作业 |
二 实验课无领导模式教学 |
三 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
第四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案例 |
第五章 高中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践研究的假设 |
第二节 实践研究的对象 |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倾向结果与分析 |
一 调查的预测试 |
二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三 创造性思维倾向性前测分析 |
四 创造性思维倾向性后测分析 |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 |
一 创造性思维能力前测分析 |
二 创造性思维能力后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展望 |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创造性思维培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测量表(前测) |
附录三 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测量表(后测) |
附录四 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 |
附录五 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后测) |
附录六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 |
致谢 |
(4)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性思维 |
2.1.2 批判性阅读教学 |
2.2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国内外研究 |
2.3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2.4 创造性思维研究简评 |
2.5 理论基础 |
2.5.1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5.2 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5 批判性阅读教学实验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4.1 数据分析 |
4.1.1 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1.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数据分析 |
4.1.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
4.2 结果讨论 |
4.2.1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状研究 |
4.2.2 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4.2.3 批判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 |
附录Ⅱ.课堂观察问题反馈 |
附录Ⅲ.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 |
(5)积极情绪和时间压力对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项基于绘本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名词解释 |
2.1.1 绘本 |
2.1.2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
2.1.3 创造性思维 |
2.1.4 积极情绪 |
2.1.5 时间压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
2.2.3 扩展建构理论 |
2.3 小学英语绘本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实证研究 |
2.3.1 国外实证研究 |
2.3.2 国内实证研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实验材料 |
3.4 教学干预方法 |
3.4.1 积极情绪 |
3.4.2 时间压力 |
3.4.3 积极情绪与时间压力两者结合 |
3.5 实验程序 |
3.5.1 拉丁方实验设计 |
3.5.2 实验时间 |
3.5.3 实验过程 |
3.5.4 前测和后测计分与评分 |
3.6 半结构访谈 |
3.7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三种教学干预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 |
4.2 访谈结果 |
4.3 讨论 |
4.3.1 积极情绪、时间压力和两者结合三种教学干预对小学英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 |
4.3.2 不同教学干预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发现 |
5.2 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前测测评卷 |
附录二 两组前测成绩 |
附录三 两组后测成绩 |
附录四 From Head to Toe绘本简书 |
附录五 From Head to Toe教学设计 |
附录六 学生创造性思维作品 |
附录七 访谈问题 |
附录八 访谈内容转写 |
致谢 |
(6)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开放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可行性 |
2 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 |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界定 |
2.2 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何作用 |
2.3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
2.3.1 如何培养联想思维 |
2.3.2 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
2.3.3 如何培养收敛思维 |
2.3.4 如何培养逆向思维 |
2.3.5 如何培养灵感思维 |
3 物理开放性习题的理论探索 |
3.1 开放性习题概念界定 |
3.2 物理开放性习题 |
3.2.1 方法开放性习题 |
3.2.2 条件开放性习题 |
3.2.3 结果开放性习题 |
3.3 物理开放性习题存在的意义 |
3.3.1 培养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
3.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3.3.3 难度逐步递增,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
3.3.4 连续性检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4 学生解决物理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
4.1 物理开放性试题 |
4.1.1 物理开放性试题的选择原则 |
4.1.2 试题的选择 |
4.1.3 试题的评分标准及得分细目表 |
4.2 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
4.3 研究过程 |
4.3.1 研究对象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过程 |
4.4 数据分析 |
4.5 研究结果 |
5 开放性习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5.1 方法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5.2 条件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5.3 答案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5.3.1 信息开放题 |
5.3.2 设想开放题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7)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理论基础 |
1.7 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科学课程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4 启示 |
第三章 构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
3.1 影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制定的因素 |
3.2 构建策略的过程及依据 |
3.3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的构建 |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准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施过程 |
4.3 实施效果分析 |
4.4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8)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标 |
第一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小说 |
二、思维 |
三、创造性思维 |
第二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
一、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创新发展 |
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知识学习 |
三、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智能开发 |
第三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性 |
一、小说文本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
二、教师具有基础的创新素养 |
三、初中生创造性思维逐渐发展 |
四、时代呼唤创造教育 |
第二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小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原因 |
一、考试功利语境异化,小说教学目标偏移 |
二、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小说课堂难以创新 |
三、小说文本特点淹没,入普通记叙文大流 |
四、小说教学方法单一,注重传授缺乏引导 |
第三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增强教学能力 |
一、树立小说教学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理论修养 |
二、明确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勇敢践行小说创新教学 |
第二节 改变课堂传统模式,遵循有效路径 |
一、灵活转变小说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
二、有效问题引导贯穿小说阅读教学 |
三、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
第三节 利用小说文体特点,培养创造思维 |
一、挖掘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培养发散思维 |
二、探究人物形象的独创性,培养形象思维 |
三、利用故事情节的虚拟性,培养想象思维 |
第四节 巧用小说教学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
一、小说评点感悟法 |
二、读写有机结合法 |
三、比较鉴赏分析法 |
第四章 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狼》创新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
第二节 《变色龙》创新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教育的本质 |
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
1.2 研究概述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1.2.1 研究概述 |
1.2.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2 问题解决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
2.1 问题解决 |
2.1.1 问题解决的含义 |
2.1.2 问题解决与数学史发展 |
2.1.3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 |
2.1.4 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
2.2 数学创造性思维 |
2.2.1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
2.2.2 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育 |
2.2.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创造性思维 |
2.3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关联 |
2.3.1 问题解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
2.3.2 创造性思维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 |
3 刘徽“割圆术”的教育资源价值分析及启示 |
3.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割圆术” |
3.1.1 问题情境——“古率”观念深入人心 |
3.1.2 发现问题——批判“古率”粗糙 |
3.1.3 提出问题——求半径为 1 的圆的面积 |
3.1.4 分析问题——由已知推未知,化圆为方 |
3.1.5 解决问题——思维演绎,逻辑推理 |
3.1.6 问题回顾——获得更精确的圆周率 |
3.2 “割圆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
3.2.1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 |
3.2.2 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 |
3.2.3 观察、归纳、直觉是创造的重要方法 |
3.2.4 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 |
3.2.5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 |
4 问题解决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
4.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 |
4.2 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
4.3 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 |
4.4 增强数学反思意识,提升反思能力 |
4.5 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党的教育方针强调科学思维的培养 |
1.1.2 科学思维为生物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之一 |
1.1.3 时代进步要求科学思维的养成 |
1.2 问题的提出与创新之处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创新之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2.1 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思维 |
2.2.2 科学思维 |
2.2.3 生物学科学思维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息加工理论 |
2.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3.3 科学思维结构模型 |
3 高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对象 |
3.1.2 问卷内容的设计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3.1.4 教师调查结果总结 |
3.2 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对象 |
3.2.2 问卷设计与检测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3.2.4 学生调查结果总结 |
4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的过程 |
4.1.1 选取实验对象 |
4.1.2 编撰学生科学思维测试卷 |
4.1.3 对前测及后测试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
4.1.4 对学生进行前测并统计数据 |
4.1.5 运用相关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 |
4.1.6 对学生进行后测并统计数据 |
4.2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
4.2.1 运用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培养相关科学思维能力 |
4.2.2 运用问题串教学法培养相关科学思维能力 |
4.2.3 运用模型与建模培养相关科学思维能力 |
4.2.4 运用生物学争论性问题与社会性议题培养相关科学思维能力 |
4.2.5 运用学科交叉知识培养相关科学思维能力 |
4.3 实践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
4.3.1 实践研究对象统计结果 |
4.3.2 前测成绩情况及差异显着性分析 |
4.3.3 后测成绩情况及差异显着性分析 |
5 研究结论总结 |
5.1 调查研究结论 |
5.2 实践研究结论 |
5.2.1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5.2.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影响 |
5.2.3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对学生生物成绩的影响 |
6 反思与展望 |
6.1 对本研究的反思 |
6.1.1 对教师问卷调查的反思 |
6.1.2 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反思 |
6.1.3 对实践研究的反思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物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详情 |
附录C 高中生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科学思维水平的调查问卷 |
附录D 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调查问卷详情 |
附录E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测试卷 |
附录F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测试卷 |
致谢 |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宁鸿彬创造性思维教育观研究[D]. 王雪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D]. 林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高中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与实践[D]. 徐威.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4]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可心.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积极情绪和时间压力对小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项基于绘本教学的实证研究[D]. 张咪.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利用物理开放性习题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 蒋雪茹.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D]. 李娜. 广州大学, 2020(07)
- [8]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析[D]. 黄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D]. 杨欢.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10]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探索[D]. 李欢.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