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教育新局面必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

我国电子教育新局面必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

一、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武月清[1](2013)在《中国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研究(1978-2001)》文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促进教育改革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了对全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指导,我国曾经在不同时期建立了不同的电化教育管理机构。本研究旨在探索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历史沿革,所开展的工作、活动,以及其在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探讨其对当今的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笔者在获得第一手档案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对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访谈了当时在职的部分人员。通过对丰富史料的梳理,厘清了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从1979年成立到2001年撤消这二十多年时间的历史沿革;全面考察了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在1979年至2001年之间所开展的工作、活动,阐明了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分析了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开展的活动,在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以及促使电化教育发展的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作用与价值在于:编制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全国电化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指导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并对电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2.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在这一时期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建立一个职责明确、领导有方的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对于推动全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应该着眼全局,从长远、有效的视角出发,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方针、政策,引导全国电化教育的健康发展。3.通过论文研究得到的启示是:我国的电化教育领域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组织,使该系统能够协同、有序、高效运转;管理机构的重点工作是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而不是传统的行政干预;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正确处理环境、资源、应用三者的关系,以“环境建设为基础、资源建设为重点、应用效果为核心”,统筹安排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当前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电化教育从重新起步逐渐走向成熟的变迁过程。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划、政策、法规,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规范、指导、引领的关键作用。随着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撤消,各个电教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使得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延缓了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应对。

本刊编辑部[2](1983)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文中指出 我国电教界广大工作人员盼望已久的第一次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开幕了。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会。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就有人开始对电教工作进行过研究,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旧中国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和经济上的极端落后,教育没有地位,因此电化教育也极少有人问津。解放后,电教工作开始有所发展,可是在十年动乱中,又惨遭摧残,致使我国电教工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

梅德顺[3](2016)在《引进与融合马来西亚华裔高等美术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中国近代出现的新式美术教育入手,就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百年对马来西亚华裔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和发展做出比较研究。尤其对英属马来亚处在殖民统治时期结束前(即是1957年国家独立前),华侨美术社团的活跃与西方美术主义的共同接触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末对马来西亚高等艺术教育制度的影响,留下三大美术教育发展的问题现状来对中华教育思想的传播进行比较研究。其一,从初期英殖民政府手工艺技艺取向的主流美术教育为统治策略,间中领先与替换了在华侨美术教育原有理念的本质,导致技艺取向与审美取向的对峙,促使马来西亚美术教育在此夹缝下的美术课程实施深感困惑与挑战;其二,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侨社会受其殖民地的国家教育政策约束与后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身份认同的问题,同时营造出南来或二代画家极力融入殖民文化的潮流以及共同创造出本土南洋美术文化的努力来作出改变;其三,英殖民政府教育部师训体制对美术课程教育目标转化了艺术教育的共存与多元文化发展的目标,间接引进与交汇了马来亚伊斯兰同化教育政策和技职教育的目标。针对这三大问题的出现,本文试图透过比较研究解开与探析英殖民政府统治结束前后50年间,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的传递带给马来西亚高等美术教育实施所引起民族性被同化的深远影响,尤其在美术设计人才方面的培养,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承,以及美术课程结构的设置,启发了马来西亚各大艺术大专院校的办学动力,进而崛起了东西方高等美术教育学制的设置和教学体系等实施状况做出一个宏观层面的比较,从其历史与社会学角度得出马来西亚高等美术教育的变迁与传承之意义。

王思琦[4](2005)在《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重要的文化样式——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在中国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最初的倍受指责、边缘化状态逐渐地被社会认同,并从文化的边缘状态中逐步走向文化中心地带,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文化样式。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样式,流行音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发展特点,必然要受到该历史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各种因素互动影响的过程。因此,我们只有将流行音乐问题的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才有可能取得较为全面、可信的结论。 因此,本文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影响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影响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

宋成栋,宋成栋[5](1999)在《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事业发展 在庆祝中央电化教育馆建馆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

二、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研究(1978-200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2章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时期(1978-1989 年)
    2.1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概述
        2.1.1 电化教育系统的建立
        2.1.2 电化教育局的建立
        2.1.3 电化教育局性质与任务
    2.2 电化教育局的管理工作
        2.2.1 电教教材的管理
        2.2.2 电教设备的管理
        2.2.3 电教刊物的出版
    2.3 电化教育局开展的活动
        2.3.1 开展学习交流座谈会活动
        2.3.2 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2.3.3 开展的培训活动
        2.3.4 开展电化教育展览会
        2.3.5 电化教育课的开设及电教专业的建设
    2.4 电教局时期电化教育的新发展
        2.4.1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建立
        2.4.2 学校和地方电化教育的新进展
第3章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时期(1989-1994 年)
    3.1 电化教育司概述
        3.1.1 电化教育司的建立
        3.1.2 电化教育司性质和任务
    3.2 电教司期间电化教育的管理工作
        3.2.1 电教三大系统的管理
        3.2.2 电化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3.2.3 电化教育水平评估
        3.2.4 电教教材与设备的建设管理
        3.2.5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的成立
    3.3 电化教育司开展的工作活动
        3.3.1 组织培训、学习交流座谈会
        3.3.2 实施远距离师资培训项目
        3.3.3 开展电教实验
    3.4 电教司期间电化教育的新发展
        3.4.1 实施全国电化教育“八五”计划
        3.4.2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电化教育的发展
        3.4.3 中国卫星电视教育系统的发展
        3.4.4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第4章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办公室时期(1994-2001 年)
    4.1 电化教育办公室概述
        4.1.1 电化教育办公室的建立
        4.1.2 电化教育办公室性质和任务
    4.2 电化教育办公室的管理工作
        4.2.1 电化教育办公室的组织管理
        4.2.2 出版管理
        4.2.3 电化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
        4.2.4 电教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管理
        4.2.5 电教教材的建设管理
        4.2.6 电教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4.2.7 电教网建设的管理
    4.3 电化教育办公室开展的活动
        4.3.1 组织年度考核及表彰先进
        4.3.2 开展对外交流
        4.3.3 组织学术研讨活动
        4.3.4 开展工作座谈会
        4.3.5 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距离教育”项目
        4.3.6 实施“全国电化教育实验学校”项目
    4.4 电教办时期电化教育的新发展
        4.4.1 计算机信息网络工作的开展
        4.4.2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4.4.3 电教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第5章 结语
    5.1 对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演变历程的梳理
    5.2 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作用与价值
    5.3 电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5.4 对当前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启示
    5.5 对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完成的项目列表

(3)引进与融合马来西亚华裔高等美术教育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选题的依据
        1. 历史的事实
        2. 实证可考
    三、研究背景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方法与结构
    六、研究涉及的范围与关键词汇的选用
    七、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20世纪初叶中马艺术教育的形成比较
    第一节 20世纪中马艺术教育思潮的雏形
        一、中国美术教育目的为捍卫中华民族产业的传承
        1.沿袭晚清工艺传习所的工艺美术教育
        2.民国时期工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工艺教育
        3.华侨教育受到中华教育思维的影响
        二、马来亚殖民时期西洋美术的文化孕育与雏形
        1. 英殖民地政府主流教育促成手工美术
        2. 沿革英殖民地时期旅居画家艺术的传播
        三、中马两国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异同比较
        1. 历史文化的差异诞生了共同的艺术语言
        2.复杂的时代背景拉近了艺术符号的距离
    第二节 中国艺术运动为马来西亚美术教育发展的研究重点
        一、中国新美术运动兼收并蓄的中西艺术思潮
        1. 水墨书法与西方艺术精神思维的融汇
        2. 洋务运动与西画教育东渐形成的渊源
        二、先驱画家参与马来西亚抗战画展的教育启发
        1. 华侨美术社团与研究会创办的力量凝聚
        2. 以中国抗战思潮传播中的南洋互动关系
        三、中马两地艺术活动的开展研究意义之比较
    第三节“中学西用”美术教育在新时代夹缝中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西学仿照与引入西方美术教育的雏形与发展
        二、马来西亚契机并存的时代美术教育所面对的挑战
        三、中马两国美术教育办学际遇的挑战研究之比较
第二章 20世纪二战前后中马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策略比较
    第一节 中国新式高等美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刘海粟为中国美术教育奠定标杆
        1. 刘海粟借洋兴中的美术教育思想与远见视界
        二、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颜文樑实用美术的创新美术课程
        1. 颜文樑实业求存思想为美术教育拓展新局面
    第二节 马来西亚高等美术教育南洋风的目标
        一、林学大为马来西亚纯美术定下南洋思想新概念
        二、南洋首二代华裔先驱画家共创南洋美术风格
    第三节 中马两国高等美术教育实施发展意义比较
        一、中马高等美术教育办学意义的共同点
        二、中马高等美术教育东西艺术融合走向多样化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中马高等美术教育办学理念与实施比较
    第一节 新中国教育课程体制艺术教育一脉相承发展的利弊
        一、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质
        二、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的多元课程规范衔接
        三、中国艺术院校百年中西合并办学发展的利与弊问题探究
    第二节 马来西亚二战前后继承东方艺术教育新理念的反思
        一、首间南洋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的反思
        二、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理念延续的挑战
        1. 移植南洋美术专科学校办学的存在问题
        2. 1967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的创办目标的取向
        3. 1968年吉隆坡美术学院的创办目标与理念
第四章 中国对马来西亚美术教育传承与发展历程的比较
    第一节 印象中国与融合南洋色彩的美术作品风格特征的深思
        一、移居侨民身份认同与美术特征对峙的挑战
        1. 多重艺术情感的身份认同意识
        2. 强烈祖国情怀的美术创作符号再现
        二、早期中国南来华侨画家融合南洋色彩的题材
        1. 华侨画家为移居家园增添南洋气息
        2. 五一三种族事件后的美术创作气氛
        三、中国艺术教育百年历程美术作品风格特征的比较
    第二节 中马水墨传统绘画技法与跨媒介艺术火种的碰触
        一、中国水墨传统技法在马来西亚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1. 独立前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美术学校国粹画科设立的意义
        2. 南洋美术专科学校课程与科系的设置结构
        3. 独立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水墨画科的追随
        二、马来西亚水墨画媒介的艺术创新与转型
        三、中马两国现代水墨画家创作理念与风格异同之比较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件一:相关文献回顾
    1. 南洋美术专科学校文献
    2.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文献
    3. 吉隆坡美术学院文献
    4. 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5. 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的专题研究
附件二:20 世纪中马来西亚美术教育大事记
附件三:20 世纪中马各高等艺术院校资料简介与综述
附件四:中马艺术院校招生宣传资料
附件五:中马高等艺术院校章程(节选)
附件六:20 世纪中马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概况综述(部分节选)
附件七:20 世纪中马艺术教育工作者兼画家的高等艺术教育背景概况综述
附件八:20 世纪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美术师资习艺来源状况综述
附件九:采访中马两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工作表和采访文稿(节选)
    (一)苏州美专校友严定宪访谈录
    (二)苏州美专校友陈士宏访谈录
    (三)苏州美专校友唐令渊访谈录
    (四)苏州美专校友尢玉淇访谈录
    (五)前吉隆坡美术学院院长谢有锡访谈录
    (六)槟城锺灵独中美术主任陈昌孔访谈录
    (七)槟城槟华女子独立中学美术老师刘达勇访谈录
    (八)雪兰莪巴生兴华中学美术主任谢金聪访谈录
    (九)柔佛麻坡中化中学美术老师陈培仁访谈录
    (十)槟城资深水彩画家兼钟灵国民型中学退休美术老师蔡传仁访谈录
    (十一)与锺金钩院长会见冯健亲院长的访谈录
附件十:中马高等艺术院校创办人或校长相关私人来往书信内容(节选)
    一、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创始人来往信函内容
    二、马来西亚艺术院校的创始人来往信函内容
附件十一:马来西亚美术教育课题专题报道
    一、吉隆坡美术学院院长美术教育课题专题报道
        1 大马美育渐入佳境
        2 绘画在当代艺术进程中的定位和前景与创作动机
    二、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锺金钩院长美术教育课题专题报道
附件十二:其他相关马来西亚美术教育传承发展的重要文章
    一、陈世集:《小谈星洲木刻版画与创作》
    二、刘抗,《刘海粟与中国的近代艺术》
附件十三: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与吉隆坡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附件十四:20 世纪国际时事发展形势与马来西亚美术教育发展史料对照汇编总表
附件十五:20 世纪中国与马来西亚美术教育大事记历程年表

(4)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传入、回应、争论、初创:起步阶段的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5年)
    第一节 港台流行音乐的传人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
    第二节 “十五首抒情歌曲”的评选和“新星音乐会”的举办
    第三节 对李谷一、朱逢博、程琳的演唱及一些歌曲的争论
    第四节 广东音乐茶座的兴起与流行音乐在广州的初创
    第五节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认可、超越、亚文化、低俗:第一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86—1988年)
    第一节 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与“通俗唱法”在大型声乐比赛中的正式设置
    第二节 “西北风”的兴起及其生成环境
    第三节 亚文化群的突起及其在流行音乐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的认同和支持
    第五节 俚俗歌曲的兴起与流行音乐步入低谷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隐患、调整、批判与“卡拉0K”:步入调整期的流行音乐(1989—1992年)
    第一节 步入调整期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第二节 摇滚乐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卡拉 OK”的传人与歌舞厅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亚运歌曲、《渴望》插曲、“红太阳现象”
    第五节 对流行音乐的批判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磨合、适应、调整、再发展:第二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93—1996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新运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发展以及文化管理上的调控
    第三节 专业音乐理论工作者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关注
    第四节 MTV、排行榜的出现以及大陆流行音乐与国际间的交流
    第五节 摇滚乐的继续发展及有关流行音乐研讨会的举办
    第六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严肃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
    第七节 问题与繁荣同现的流行音乐新一轮发展
    第八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 多样化、创新、新传媒、国际交流:流行音乐新的发展期(1997—2003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发展不稳定中的无序状态
    第二节 各种法规政策的出台以及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与“新民乐”、“新民歌”
    第四节 流行音乐高雅化的种种表现
    第五节 流行音乐的国际交流
    第六节 摇滚乐的新发展
    第七节 “韩流”在大陆的风靡
    第八节 互联网的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第九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功能研究
    第一节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
    第三节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个案调查--兼谈专业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的三个方面
    第三节 对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三方面的基本认识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后记

四、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研究(1978-2001)[D]. 武月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 [2]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定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J]. 本刊编辑部. 外语电教, 1983(04)
  • [3]引进与融合马来西亚华裔高等美术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 梅德顺.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4]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 王思琦.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7)
  • [5]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事业发展 在庆祝中央电化教育馆建馆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宋成栋,宋成栋. 中国电化教育, 1999(02)

标签:;  ;  ;  ;  ;  

我国电子教育新局面必将出现——热烈祝贺全国电教工作会议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