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论文文献综述)
郭如意[1](2021)在《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说明民国初期,频繁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法制体系逐渐脱离了社会实际。进入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伴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法学理念的不断传入,国民政府从巩固其自身利益出发,为重建农田水利法制进行了不懈的尝试,并于30年代初期以后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形式上较为完整的、具有时局特色的新型农田水利法制体系。这种新型的农田水利法制所采用的法律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规章、习惯等,从《河川法》《水利法》及其他涉及农田水利的基本法律,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水利开发、水电航运等方面众多的专门规章规则,范围广,数量多。新型的农田水利法制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此外,在新型农田水利法制中体现了“自主性”原则,立法者在引进大量西方近现代法制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法律的内容。这种游走于“传承”与“移植”间的立法路径,是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较为显着的特点。同时,在“冲击——回应”模式下所形成的独立法律品格,也使得新型的农田水利法制初显现代化的发展特征。然而,其法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如立法部门庞杂,“法出多门”;缺乏关于农田水利的基本法;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相脱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制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间接也注定了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体系难以长期维系的命运。
本刊报道组[2](2017)在《快马加鞭又出发——写在2017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结束之际》文中提出新年第五天,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在水利部机关召开,简朴而庄重。1月5日8时30分,水利部多功能厅热潮涌动。来自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和水利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的党政负责人济济一堂,共议水事,共商改革,共绘蓝图。"‘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实现
李先明,毕鹏飞,张智吾,陈锐,席晶,王浩宇,吴〖FP00000485SP〗,滕红真,安天杭,岳虹,陈潇剑,李攀[3](2017)在《快马加鞭又出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年第五天,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在水利部机关召开,简朴而庄重。1月5日8时30分,水利部多功能厅热潮涌动。来自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和水利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的党政负责人济济一堂,共议水事,共商改革,共绘蓝图。
李清林[4](2010)在《科学统筹 全力攻坚 努力实现水利发展改革新突破》文中研究说明3月25~26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邢台市召开。会议回顾了2009年全省水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了2010年水利工作的思路和目标,部署了2010年8项重点水利工作,对全省今年水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清林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袁福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邢台市水务局、石家庄市水务局、承德市水务局、邯郸市水利局、唐山市水务局、省水利工程局6个单位作典型发言。现摘发如下。
许晓彤[5](2006)在《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系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变异性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土地资源的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些水资源紧缺而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出了外调水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已成为当代人的必然选择和行为的准则、目标和约束条件。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配,另一方面调水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从而调水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反对调水的呼声与要求调水的呼声同样强烈。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通过总结现有调水工程的经验和教训,归纳跨流域调水的关键技术问题,并逐一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上对其进行了探讨。论文辩证地分析了调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为调水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要解决或缓解缺水地区竞争性用水矛盾给生态与环境造成的破坏;应用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分析,剖析缺水地区水资源情势,针对缺水地区竞争性用水的特点,研究跨流域调水的外调水与当地水合理配置的方法、准则与途径;论文研究了跨流域调水效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水价形成机制、水价结构及制定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于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简洁、直观、灵活、通用的跨流域调水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与选优方法和工作路线;论文认为,法律、政府、市场、公众共同构成跨流域调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跨流域调水能够顺利实施、正常运营、发挥其应有效益和作用的必备条件。 基于以上关键技术问题的梳理和解决,论文以跨流域调水项目规划阶段为时间断面,以规划内容为工作平台,以跨流域调水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的论证为纲,展开跨流域调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定量分析,将热力学熵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跨流域调水系统分析,建立了跨流域调水系统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子系统以收敛和谐为特征的综合判据,给出了跨流域调水规划论证的纲要和关键节点,系统地构建了以调水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社会保障为构架的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技术支撑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水利规划方略,对跨流域调水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以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规划为实际应用案例,对该工程规划的关键线路和重
金典慧,齐彦斌[6](2001)在《考察外省水务改革经验及对我区水务改革的探讨》文中指出通过对河北、河南、北京等三省 (市 )开展水务改革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 ,总结了考察市、县水务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其成效 ,并对我区的水务改革提出建议。
李志强[7](1999)在《五路并进 五化齐抓 确保河北水利在21世纪持续健康发展──在河北省水利可持续发展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李志强[8](1999)在《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水利》文中指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的纲领性文件,强调要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迎接21世纪的历史时期,水利如何为农业现代化建...
刘荣升[9](1999)在《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分别就推进依法治省问题作出了决定、决议和通知,对依法治省工作进行了部署。最近,我们就依法治水问题采访了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同志。谈到依法治水的重要性,李志...
魏智敏[10](1998)在《河北省水利可持续发展暨水利产权制度秋革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文中研究指明
二、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论文提纲范文)
(1)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范围界定 |
1.2.1 农田水利 |
1.2.2 法制 |
1.2.3 时间界定 |
1.3 研究综述 |
1.3.1 民国时期的农田水利史研究 |
1.3.2 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史研究 |
第二章 国民政府以前农田水利法制的历史沿革及背景 |
2.1 国民政府以前农田水利法制的历史沿革 |
2.1.1 清朝时期以前农田水利法制的演变 |
2.1.2 清朝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转型与进化 |
2.1.3 北洋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演进与发展 |
2.2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背景 |
2.1.1 农业的需要 |
2.1.2 赈灾的需要 |
2.1.3 法制建设的需要 |
2.1.4 西方农田水利法制理念的传入 |
2.1.5 国民党的执政需要 |
小结 |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立法主体与兴起 |
3.1 农田水利的立法主体 |
3.1.1 中央立法主体 |
3.1.2 地方立法主体 |
3.2 全面抗日战争前农田水利法制蓬勃兴起(1927-1937) |
3.2.1 统一全国水利行政 |
3.2.2 制定农田水利法规 |
3.2.3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
小结 |
第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完善与发展 |
4.1 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农田水利法制的趋于完善(1937-1945) |
4.1.1 规范农田水利法制 |
4.1.2 巩固农田水利建设 |
4.2 全面抗日战争后农田水利法制的持续发展(1945-1949) |
4.2.1 战后水利复员计划 |
4.2.2 水利建设纲领实施办法 |
4.2.3 五年水利建设计划 |
4.2.4 战后农田水利规划实施不利的原因 |
小结 |
第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体系评价 |
5.1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特点 |
5.1.1 “传承”与“移植” |
5.1.2 中央与地方间的相互补充 |
5.1.3 成文法与习惯的相结合 |
5.2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的现代化 |
5.2.1 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
5.2.2 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5.2.3 独立法律品格的形成 |
5.3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中存在的问题 |
5.3.1 立法部门庞杂,“法出多门” |
5.3.2 农田水利法制本身内容的缺陷 |
5.3.3 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相脱节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快马加鞭又出发——写在2017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结束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秉持民生理念“十三五”水利精彩开局 |
坚持问题导向水安全保障任重道远 |
凝聚广泛共识顶层基层需要共同发力 |
全面从严治党护航水利更好更快发展 |
(3)快马加鞭又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秉持民生理念 “十三五”水利精彩开局 |
坚持问题导向 水安全保障任重道远 |
凝聚广泛共识 顶层基层需要共同发力 |
全面从严治党 护航水利更好更快发展 |
(5)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外跨流域调水概况 |
1.3 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 |
1.3.1 中国古代调水工程 |
1.3.2 中国现代调水工程 |
1.4 水利与跨流域调水规划思路 |
1.4.1 二十世纪水利规划模式 |
1.4.2 跨流域调水规划研究现状 |
1.4.3 调整水利规划思路的动因 |
1.4.4 水利规划思路的调整方向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性分析 |
1.5.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1.5.2 本研究创新性分析 |
1.5.3 研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跨流域调水基础理论与方法 |
2.1 国民经济和生态与环境和谐用水 |
2.1.1 人与自然和谐 |
2.1.2 生态与环境用水 |
2.1.3 广义水资源理论 |
2.2 多水源多目标水资源配置理论 |
2.2.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 |
2.2.2 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
2.2.3 水资源使用权调整准则 |
2.2.4 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分析基础 |
2.3 水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
2.3.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 |
2.3.2 水资源成本构成与计算方法 |
2.3.3 环境成本及计算方法 |
2.4 规划方案评价理论 |
2.4.1 系统分析理论 |
2.4.2 研讨厅系统分析方法论 |
2.5 跨流域调水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2.5.1 水资源综合管理 |
2.5.2 政府宏观调控 |
2.5.3 法律制度保障 |
2.5.4 市场与水市场 |
2.5.5 公众参与 |
2.5.6 跨流域调水的社会支撑系统架构 |
第三章 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 |
3.1 水资源供需三次平衡分析 |
3.1.1 以现状供水能力为基础的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 |
3.1.2 以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的水资源二次供需平衡 |
3.1.3 以外调水补充当地水为基础的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 |
3.2 跨流域调水必要性评估 |
3.2.1 缺水地区的战略地位 |
3.2.2 缺水地区水资源情势 |
3.3 跨流域调水可行性评估 |
3.3.1 跨流域调水工程总体布局 |
3.3.2 水源地可外调水量分析 |
3.3.3 外调水与当地水合理配置 |
3.4 跨流域调水合理性评估 |
3.4.1 跨流域调水工程国民经济评价 |
3.4.2 调水工程水价综合分析 |
3.4.3 跨流域调水规划方案评价与选优技术 |
3.5 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管理规划 |
3.5.1 国外调水水工程管理 |
3.5.2 国内调水建设管理机构 |
3.5.3 实现高效建设管理的调水工程机构设置 |
3.6 跨流域调水综合判据 |
3.6.1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
3.6.2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嫡变分析 |
3.6.3 跨流域调水综合判据 |
第四章 淮水北调规划案例研究 |
4.1 淮水北调必要性评估 |
4.1.1 受水区国民经济发展与战略地位 |
4.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4.1.3 淮水北调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
4.1.4 基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二次平衡分析 |
4.2 淮水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 |
4.2.1 淮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
4.2.2 水源地可外调水量分析 |
4.2.3 跨流域调水方案规划 |
4.2.4 基于跨流域调水的淮水北调三次供需平衡 |
4.3 淮水北调合理性评估 |
4.3.1 淮水北调国民经济评价 |
4.3.2 调水工程水价分析 |
4.3.3 淮水北调方案评价 |
4.4 淮水北调管理规划 |
4.5 淮水北调综合判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所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考察外省水务改革经验及对我区水务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北、河南、北京三省(市)水务改革简况 |
2 外省水务改革的经验 |
2.1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密切配合 |
2.2 运用激励政策促进水务改革 |
2.3 由点到面,先易后难 |
2.4 把水务改革列为干部奖励的重要条件 |
2.5 先建立机构,再逐步完善管理职能 |
3 外省水务改革的成效 |
3.1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
3.2 强化了水行政执法,提高了水利行业地位 |
3.3水利经济发展壮大,提高了水利社会化的服务水平 |
3.4 促进了节约用水 |
4 对我区水务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
4.1 推动我区市、县水务改革的必要性 |
4.2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
4.3切实管好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
4.4 确保水务改革的成效,提高水务改革的质量 |
4.5 先抓试点,先易后难 |
四、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法制研究(1927-1949)[D]. 郭如意. 河北大学, 2021
- [2]快马加鞭又出发——写在2017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结束之际[J]. 本刊报道组. 中国水利, 2017(01)
- [3]快马加鞭又出发[N]. 李先明,毕鹏飞,张智吾,陈锐,席晶,王浩宇,吴〖FP00000485SP〗,滕红真,安天杭,岳虹,陈潇剑,李攀. 中国水利报, 2017
- [4]科学统筹 全力攻坚 努力实现水利发展改革新突破[J]. 李清林. 河北水利, 2010(03)
- [5]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 许晓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04)
- [6]考察外省水务改革经验及对我区水务改革的探讨[J]. 金典慧,齐彦斌. 广西水利水电, 2001(02)
- [7]五路并进 五化齐抓 确保河北水利在21世纪持续健康发展──在河北省水利可持续发展暨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 李志强.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9(04)
- [8]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水利[J]. 李志强. 河北水利, 1999(01)
- [9]依法治水 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访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志强[J]. 刘荣升. 探索与求是, 1999(01)
- [10]河北省水利可持续发展暨水利产权制度秋革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J]. 魏智敏.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