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鹤鸣[1](2008)在《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其肠淋巴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伤失血性休克及其并发症是现代战创伤的主要死亡原因。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现代战创伤休克的主要类型。液体复苏是休克早期救治的重要环节。限制性液体复苏是UHS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进展,是降低UHS早期死亡率和后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于UHS早期需不需要复苏、以怎样的速度复苏等问题存在较多争议。肠系膜淋巴循环与休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休克时肠系膜淋巴微循环障碍、淋巴管结构破坏及淋巴液成分改变;肠系膜淋巴的变化是休克后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液体复苏可以改善肠淋巴循环。上述研究均来自出血已控制的休克(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CHS),UHS的肠系膜淋巴循环情况未见报道。我们推测,肠系膜淋巴的变化也是UHS的重要事件;改善淋巴循环,减少由此所致的组织损伤,可能是限制性液体复苏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建立了与野战实际接近的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早期不同复苏方式的治疗效果,并以淋巴循环为重点了解UHS的病理生理变化,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肠系膜淋巴循环的影响,从全新的角度探索UHS肠系膜淋巴的变化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淋巴机制。研究目的1.建立一种贴近野战实际的腹部血管伤UHS模型;2.观察UHS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3.研究UHS肠系膜淋巴的变化规律并探索创伤UHS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淋巴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1.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SD大鼠38只,左股动、静脉及左心室插管。分为假手术组、22G组、25G组及28G组。开腹,于腹主动脉中下段分别用22G、25G、28G三种针头横行穿刺造成活动性出血。模拟野战实际,将动物分为受伤早期、早期救助期、后期救治期及观察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分别给予输液、手术止血等处理。监测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及ALT、Cr等,统计腹腔出血量及存活时间。2.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研究SD大鼠60只,按照实验一的方法制作野战腹部血管损伤UHS模型(25G),将动物分为四个阶段。分组:(1)假手术组。(2)无复苏组:整个研究期间均不给予液体复苏,医院救治期手术止血。(3)早期不复苏组:早期救助期不给予任何治疗,医院救治期给予3倍腹腔出血量的林格氏液在15min快速输入并止血。(4)早期快速复苏组:早期救助期以3mL/kg·min的速度快速输注的林格氏液,到医院救治期治疗同(3)。(5)早期限制性复苏组:于早期救助期以1 mL/kg·min缓慢输注林格氏液,到医院救治期治疗同(3)。检查MAP、CVP、心功能、血乳酸、红细胞比容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统计腹腔出血量及存活时间。3.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淋巴机制研究SD大鼠60只,同实验二分组方法分为5组。用自制的金属导管穿刺肠系膜主淋巴管,持续引流淋巴液。25G针头腹主动脉穿刺制作UHS模型,模型制作及救治方法同实验二。连续观察4小时,监测MAP、CVP,记录淋巴流量,检测血浆及淋巴液蛋白及内毒素含量、TNF-α、丙二醛(MDA)含量、肠黏膜Chiu氏评分、组织含水量、组织血流量及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主要结果1.动物模型在血管损伤后动物MAP、CVP急剧下降,在5 min之内下降到最低值,然后缓慢升高。血乳酸均显着增高,损伤后4 h增高3-4倍,晚期ALT、Cr显着升高。腹腔出血量随着针头的增粗显着增加。三组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min、50min和3860min。2.UHS早期复苏实验发现:(1)早期快速复苏组MAP快速升高,30min上升到57.0±7.2 mmHg,然后逐渐下降。限制性复苏组血压逐渐升高,到伤后60 min上升到62.1±9.4 mmHg,与对照组及早期不复苏组差异显着(p<0.01)。(2)快速复苏组早期CVP短暂升高,限制性复苏组CVP无显着变化。(3)UHS动物dp/dt max由3984.2±445.6 mmHg/s下降到1415.7±216.2mmHg/s(p<0.01),LVSP由103.3±6.1 mmHg下降到31.2±4.0mmHg(p<0.01),心率由353±56次/分下降到271±35次/分(p<0.01),t(dp/dtmax)显着延长。早期快速复苏组dp/dt max、心率、t(dp/dt max)无显着改善,LVSP在快速上升后下降。限制性液体复苏组dp/dt max、心率显着升高、t(dp/dt max)显着缩短,与早期不复苏组及快速复苏组差异显着(p<0.05)。早期不复苏组上述均无显着改善。(4)早期限制性复苏HCT在伤后1h下降不明显,与快速复苏组的快速下降差异显着(p<0.01)。(5)早期复苏可以使血液乳酸水平的升高得到不同程度延缓,以限制性复苏组效果最明显。限制性复苏组伤后72 h ALT、Cr轻度升高,与早期不复苏组及早期快速复苏组差异显着(p<0.01)。(6)腹腔出血量快速复苏组显着增加(由22.8mL/kg增加到27.7mL/kg,p<0.05),其它各组无显着增加(p>0.05)。(7)无复苏组、早期不复苏组及快速复苏组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分别为76 min、907min及1142 min。各组之间死亡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限制性复苏组平均存活时间为2968 min,72 h死亡率36.4%。3.UHS肠系膜淋巴循环的变化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影响实验中发现:(1)正常大鼠肠淋巴流量为1.50±0.22 mL/kg·h,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流量急剧减少到正常流量的1/4以下(p<0.01)。早期快速复苏组肠淋巴流量快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限制性复苏组肠淋巴流量持续性上升,伤后120 min上升到4.79±0.15 mL/kg·h,达正常淋巴流量的3倍以上(p<0.01)。(2)休克前后肠淋巴蛋白浓度无显着变化。早期快速复苏组肠淋巴蛋白含量下降但蛋白输出量快速升高,然后减少;早期限制性复苏组蛋白输出量渐进性持续升高。(3)UHS门静脉血内毒素无显着升高,复苏后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UHS 4小时淋巴液内毒素含量为正常的3倍以上(p<0.01);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肠系膜淋巴液内毒素含量较其它复苏方式显着减少。(4)UHS淋巴液MDA含量显着升高。早期快速复苏组MDA升高幅度最大;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淋巴液MDA的升高幅度显着低于快速复苏组。血浆MDA情况与淋巴液类似。(5)UHS淋巴液TNF-α含量非常显着升高;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明显降低淋巴液TNF-α的升高。血浆TNF-α的变化与淋巴液相似。(6)病理组织观察见UHS空肠部分绒毛顶端破损,毛细血管暴露;限制性复苏组肠黏膜形态明显改善;其它各组改善不明显。(7)UHS后组织含水量无显着变化,早期快速复苏组肺及小肠含水量非常显着增高,并与其他各组差异显着;早期限制性复苏组肺及小肠含水量并无显着性升高。(8)UHS后小肠的血流量由2.75±0.67mL/min·g显着下降到1.18±0.51 mL/min·g(p<0.01);限制性复苏组织血流量为2.47±0.67 mL/min·g,与其它各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或p<0.01)。(9)UHS后肺及小肠MPO含量均非常显着升高。早期不复苏及早期快速复苏后MPO持续性升高,限制性复苏组MPO含量的升高明显减轻,与上述各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或p<0.01)。主要结论1.腹主动脉穿刺损伤分阶段救治模型贴近野战实际,易于复制,是良好的腹部血管伤UHS模型。2.对于野战创伤中重度UHS,如果院前不进行复苏,只在后期(到医院以后)进行治疗,不能有效保护器官功能,减少死亡率。因此,早期液体复苏是必要的。3.UHS早期快速复苏并不能延长存活时间、增加生存率,反而导致血液稀释、增加腹腔出血量及补液用量。4.通过以早期持续性缓慢输液为特征的限制性液体复苏,虽然不能快速增加血压及有效循环血量,但能有效抑制血乳酸水平的升高,维持心、肝、肾器官功能,且不会显着增加腹腔出血量,从而延长UHS动物存活时间、增加存活率,具有良好的复苏效果。5.UHS肠系膜淋巴循环障碍。表现为肠系膜淋巴流量减少;肠系膜淋巴蛋白输出量减少;肠系膜淋巴内毒素含量增加;肠系膜淋巴炎性介质释放增加。6.UHS早期快速液体复苏及早期不复苏(医院救治期才开始复苏)不能显着改善肠系膜淋巴循环。7.UHS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改善淋巴循环,减少内毒素自肠系膜淋巴的移位;减少淋巴液中炎性介质的产生;减少淋巴液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减少PMN在组织的扣押;增加组织血流量,保护肠黏膜。8.肠系膜淋巴循环的改善是限制性液体复苏降低UHS早期死亡率及减少后期MODS发生的重要原因。
谢菲[2](2007)在《高渗盐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失血性休克是以全身微循环灌流急剧锐减,细胞普遍缺氧和重要器官受损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无论在平、战时都是危及伤病员生命的主要原因。快速建立有效的输液途径进行复苏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但是在休克状态下,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灾难等突发紧急事件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伤病员数量多,这些情况限制了医护人员建立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大约有10%的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失败,导致伤员抢救延时。因此急需寻求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替代输液通路。与外周静脉不同,在休克状态下,髓腔内的静脉丛并不塌陷,输入骨髓腔内的液体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骨髓输液成为急救复苏的新手段。应用小剂量7.5%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4ml/kg)治疗休克是现代外科液体复苏的新概念。小剂量HSH不仅能快速改善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增强微血管的反应性,改善微循环,还能抑制创伤应激状态下的过度炎症反应,是失血性休克病人理想的复苏液体。但是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并未在长期存活的动物模型上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修订的Wiggers犬失血性休克模型,以胫骨骨髓腔作为输液通路,分别采用生理盐水(NS)、HSH两种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犬,通过监测实验犬的MAP、CVP、髓内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反映组织和细胞代谢水平的乳酸变化,TNF-α、IL-4、IL-6、IL-8等细胞因子变化,观察HSH经骨髓腔通路对失血性休克犬的复苏效果,并通过观察骨髓输液复苏后循环中PMN、APTT、PT、EPO、CD34+阳性率、骨髓各系细胞比例及病理改变,探讨HSH经骨髓输液对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凝血功能、造血功能的影响,为在平、战时经骨髓腔通路救治失血性休克提供科学实验依据。研究结果1.经犬胫骨远端骨髓造影显示造影剂从胫骨远端注入骨髓腔后,迅速在髓腔内弥散,可见小静脉分支显影,经胫骨中央管、骨滋养静脉、胫后静脉,进入体循环。2.失血性休克后实验组犬MAP、CVP和髓内压均显着下降,乳酸水平、PMN显着上升。复苏后HSH组犬MAP、CVP和髓内压迅速上升,乳酸水平显着下降,血钠、PMN升高,复苏后120min血钠降至正常水平;复苏后NS组MAP、CVP和髓内压升高不显着,始终低于正常水平,复苏后120min乳酸水平仍高于正常值。3.失血性休克后,实验组犬TNF-α、IL-4、IL-6、IL-8较Sham组升高;复苏后2h,HSH组TNF-α、IL-6、IL-8较NS组显着降低,复苏后48hHSH组IL-4较NS组显着升高。4.实验组休克期、复苏后48h、复苏后1周骨髓及外周血中CD34+阳性率较Sham组显着升高;复苏后EPO缓慢升高,复苏后48h EPO水平升至最高峰,复苏后1周EPO水平降至正常。5.失血性休克后实验组PT、APTT逐渐延长,复苏后HSH组APTT较NS组显着延长,但无明显出血症状,复苏后48h降至正常。6.骨髓输液1周后,实验组红细胞系计数均显着上升。NS组粒细胞系计数较Sham组显着上升,淋巴细胞系计数显着下降。HSH组粒细胞系计数较Sham组显着下降,淋巴细胞系计数显着上升。骨髓输液4周后,实验组各系细胞比例较Sham组无显着变化。骨髓输液后骨髓病理改变轻微,无骨坏死发生。结论1.小剂量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能够迅速升高并维持循环MAP、CVP、髓内压稳定,纠正休克后高乳酸代谢,对凝血功能影响轻微,未发生明显出血症状。2.小剂量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可以明显抑制休克后的炎症反应。3.小剂量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EPO、CD34+阳性率均显着升高,这对于早期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入血、促进机体造血机能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升高的CD34+细胞还可能参与创伤后组织的修复过程。4.小剂量HSH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仅出现跛行等肢体症状,对骨髓影响轻微,无骨坏死发生。骨髓输液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很好的静脉替代输液途径。
陈强[3](2004)在《弹烧复合伤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复苏评价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战创伤救治中,通常认为烧伤复合冲击伤时,容量复苏仍可参照烧伤复苏有关公式进行。在海域或海滩登陆作战时,对于弹片或枪弹伤合并烧伤等复合型战创伤伤员受到海水浸泡后如何救治,以及能否利用Parkland公式实施容量复苏等问题,目前国内外未见报到。本实验通过建立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重点观察和比较在早期容量复苏中Parkland公式及其改良方案的救治效果,为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员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结果: 1.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情特点: ①死亡率明显升高;②中心体温明显下降,呈中度低温表现;③血流动力学指标恶化严重,心脏功能明显抑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输出量显着减少,血管阻力明显增加;④出现严重的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⑤严重的高钠高氯高渗血症;⑥血液流变学特性恶化,表现为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而变形指数下降;⑦菌血症出现早,感染菌种复杂,不仅有肠道菌群,还有海水特有菌群以及皮肤常驻菌群;⑧海水浸泡复合伤动物火器伤局部组织感染出现早,感染严重;同时与之相伴的是局部组织坏死加剧,坏死组织伴有明显脱水。⑨内脏器官组织病理学上,不仅有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及退行性变,还有严重的炎症反应。 2.Parkland公式复苏效果的不足: 采用Parkland公式复苏后,动物死亡率明显下降,各机能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上来说效果仍有明显不足,表现为: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欠佳,早期有尿量偏多,有容量超载的可能;后期血压再次下降,休克再次出现;②代谢性酸中毒依然严重,未能有效控制;③菌血症依然严重;④内脏器官组织病理学上改善不明显,仍存在血液循环障碍,退行性变及严重的炎症反应。 3.改进复苏方案的效果: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对Parkiand公式复苏方案进行了改进(适当减少晶体用量,后期适当补充胶体,积极纠酸,早期足量应用抗菌素)。改进后发现新的复苏方案有较好的救治效果,表现为: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好,减少早期尿量、纠正了容量超载的风险,在实验后期血压依然保持稳定;②代谢性酸中毒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被有效遏止;③菌血症显着减少;④反映组织微循环特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⑤内脏器宫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好转。 主要结论: 1.标准Parkiand公式复苏方案在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救治中的不足 依据Parkiand公式对上述复合伤进行容量治疗,虽有一定的救治作用;但它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在血流动力学欠稳定以及酸中毒纠正不足。 2.改良复苏方案对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中的容量复苏具有明显疗效 改良的容量复苏方案与Parkland公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①减少复苏用总晶体量,适当应用胶体;②加大补碱措施,首量按计算量刀3补碱。通过改良复苏方案救治,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使实验动物全部存活;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3.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早期综合救治措施 本研究结果表明:弹烧复合伤合并海水浸泡伤者早期救治的关键时间在伤后4一IOh,这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时间。主要的救治措施为:①早期积极复温;②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在应用Parkland公式作参考时,应适当减少其液体用量,并适当增加胶体成分;③早期加大补碱力度:④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推荐使用环丙沙星;⑤在进入岸勤基地医院有条件的前提下,积极处理局部伤口。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4](2001)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文中指出
朱锡光,刘怀琼,林水金,周蓉,陈海花[5](1991)在《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观察了高渗盐水(7.5%NaCl)对腹部枪伤犬凝血功能的影响,发现对照组的PT较实验组明显缩短(P<0.05),输后血浆Fbg浓度较输前降低(P<0.05);TT、BPC计数及聚集率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虽然高渗盐水具有良好的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但其引起再出血的危险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其肠淋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一 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 |
4.实验二 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研究 |
5.实验三 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淋巴机制研究 |
6.结论 |
7.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失血性休克肠淋巴循环与MODS |
文献综述二 继发性腹腔间隙综合征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2)高渗盐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经犬胫骨骨髓腔造影的实验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附图 |
实验二 高渗盐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附图 |
实验三 高渗盐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实验三 高渗盐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凝血功能变化特点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实验三 高渗盐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骨髓病理变化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附图 |
展望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骨髓输液技术在失血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弹烧复合伤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复苏评价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弹烧复合伤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复苏评价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现代火器伤特点及早期液体复苏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模拟野战腹部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其肠淋巴机制研究[D]. 杨鹤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08)
- [2]高渗盐液经骨髓腔通路复苏失血性休克犬的实验研究[D]. 谢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3]弹烧复合伤后海水浸泡救治中Parkland公式复苏评价的实验研究[D]. 陈强. 第三军医大学, 2004(01)
- [4]《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J].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12)
- [5]高渗氯化钠液对枪伤犬的凝血功能影响[J]. 朱锡光,刘怀琼,林水金,周蓉,陈海花.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