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中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潘正婷[1](2020)在《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崇州市蜀城中学的调查》文中认为逆反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表现得更加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重要阵地,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帮助高中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然而,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会阻碍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逆反心理的影响,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接受并配合教学工作,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本文针对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的逆反心理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相关教育理论的梳理总结,以及对崇州市蜀城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探究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本文首先对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分析加强思想政治课中逆反心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本次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说明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中逆反心理的给学生思维意识、认知视野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逆反心理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部分内容存在误解、对部分政治教师不充分信任、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略显呆滞。接着根据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内容从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环境三大方面对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应对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策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应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认识,转变学习动机,政治教师要积极探索具有课堂吸引力的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全社会要积极创设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外部环境。

赵雪丽[2](2020)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初的西方国家,是一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改良主义。它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多党执政、私有制与公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等理论观点,并通过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的方式传入中国,试图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攻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更是惑乱了人们的视听,影响我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降低了他们对我国政治体系的认同。大学生作为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来源的主要群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他们的政治认同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探求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政治认同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梳理,为正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证调查总结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片面赞同指导思想多元化、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盲目认可、对多党制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部分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相符度不高。再次笔者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本身的迷惑性、大学生政治认知能力有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复杂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四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笔者为消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策:遵循导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化对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辨析教育、大学生制度认同教育和大学生国情党史教育的内容,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方法,如比较教育法、预防教育法、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等,同时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网络环境和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客观辨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抵制其危害,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张浩[3](2019)在《高校学困生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加深,高校在长期发展的同时学困生问题愈显突出。学困生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存在对个人、同学和社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基础性地位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帮扶教育理念,不放弃每一名学困生。根据高校学困生遇到的不同问题,深入挖掘这一群体的优势潜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特点,精准把握高校学困生群体脱困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扶机制与对策,切实帮助学困生摆脱当前学习困难现状。本文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针对高校学困生现状、特征、原因等问题深入剖析,制定合理有效的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扶机制与对策。首先,收集关于高校学困生问题国内、外资料一百六十余篇,研读所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其次,运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高校学困生现状、特征类型、形成原因等资料,并对所收集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深刻阐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据分析高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高校学困生帮扶工作中,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扶机制与对策,从而引导学习困难生摆脱当前困境。

牛牧笛[4](2019)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微博、微信,QQ等程序为代表的自媒体应用革新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我国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维度上具有同一性,因而大学生逐渐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主要受众,他们利用自媒体进行学习探索、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与运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与道德规范的形成,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收获积极的,可观的效果;若利用的不好则将会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侵蚀腐坏的局面。因此,如何将自媒体的优势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如何规避自媒体自身局限性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与综合研究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应用的积极影响为切入点,分别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层面进行探讨,阐述了在自媒体应用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所提升,信息获取渠道得以拓宽,从而扩大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覆盖面;同时,自媒体应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创新了其教育模式;并且自媒体应用还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应用的消极影响,并深刻剖析了其背后的成因,从大学生层面来看,由于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有待深化,因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观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导向性;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层面来看,由于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渠道,教育动态及课程结构的可控性降低;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层面来看,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因此在自媒体应用过程中,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复杂性。针对这一探索,本文相应的提出了调适方法,即通过强化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质,并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应对途径,全面提高自媒体应用的运行实效性,从而开拓现代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张嘉鑫[5](2018)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对策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教学探索和研究,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展开研究,探讨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效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陕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现状进行调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当前陕西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看法和意见;第二,当前陕西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第三,根据陕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现状,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第四,提出应对陕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可行性对策。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第一,在对陕西省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并通过分析得出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偏见;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情感逆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部分行为逆反的结论。第二,结合陕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现状,分别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道德品格和价值判断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的内容重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形式、缺乏课堂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从客观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两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对策探讨即大学生主体应积极提高课堂参与程度,树立平等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要注重时效性,敢于创新教育方法;正确利用宏观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克服逆反心理。

杜君[6](2018)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充当着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大学阶段是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优秀道德品质和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应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高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如预期的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知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抵触,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行为的排斥。为了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以及周围环境的优化,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基本理论概述。笔者通过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知网搜索核心期刊和优秀论文等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仔细研读和总结归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归纳出关于逆反心理的概念,并叙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设计并发放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发现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第三部分,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对策。在仔细分析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徐鑫[7](2018)在《网络文化视阈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及其疏导》文中认为逆反心理一般产生于青少年时期。就学生群体而言,逆反心理早则见于初中阶段,晚则持续到大学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高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爆发最为集中、特点最为鲜明、形式最为激烈的一个主要阶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逆反心理有着明显区别,并随着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中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也已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高中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分为内外两方面,即心理发育过程中青春期叛逆情绪和社会环境的诱导发展,其中社会环境主要探讨的是网络环境对于高中生的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进行探索。首先,对逆反心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含义进行界定和区分,简要概括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的四个特征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主要调查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以及受网络环境影响下的情感变化,从中概括出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的几种表现形式,并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各方面原因。最后,通过总结学生逆反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深入探索当前网络环境给逆反心理带来的新变化,提出相对应的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些具体对策,包括:根据青春期叛逆特点制定的疏导逆反心理策略、根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制定的减轻逆反心理策略以及根据网络环境变化制定的消弭逆反心理影响的策略。

温胜男[8](2017)在《人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作为各项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应该具有较强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科学培养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与引导。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大学生逆反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大学生逆反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往往使得大学生在个性、心理、性格方面表现得比较强烈,一般看问题、做事情都不太成熟,常常是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极容易站在对立面上。当然,关于逆反问题特征的描述也不只以上这一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逆反的成因及影响有更深的了解,为了保证文章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人的存在、本质、需要、价值和发展,其中每一方面的论述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不一样的启示。所以,教育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逆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对逆反观点的认识出发,认真剖析大学生逆反问题的现状,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各种原因以及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并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容当中找寻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在解决大学生逆反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来探寻相应对策:努力满足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净化社会环境;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宋敏[9](2017)在《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视角》文中提出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积极影响,使受教育者学习榜样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达到榜样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学生的榜样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已经通过榜样教育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符合社会各领域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延伸,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高校当中,年轻一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勇于开拓、思想活跃,其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已经成为摆在每个高校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意识、内容、方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不少学者从心理学、行为学多角度对之进行探索,但缺乏从榜样教育的价值角度的深入讨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管理学领域感知价值视角对大学生榜样教育进行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导论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层面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等基础问题进行梳理;第一章主要是对榜样、榜样教育相关的现有研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与分析。第二章是对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章主要从研究需要出发,对本文涉及到的榜样教育思想和相关理论展开讨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思想和相关研究理论,和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感知价值相关概念及其在大学生榜样教育中的应用依据,并从中获得启示。第四章则通过三项实证调查,分别考察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和结构,确立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的“发展价值”、“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维度;根据大学生在榜样教育实践中的双重身份,探查了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现状和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差异。第五章主要从感知价值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现存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感知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对策思路。第六章则根据实证调研和分析结果,结合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的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榜样教育对策。文末部则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并指出本文研究局限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孙术芳[10](2017)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具体施教过程中,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以及教师的努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市场经济和西方错误思潮等负面思想的影响,国内呈现纷繁复杂的思想环境,特别是身在其中的大学生,极容易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表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和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教育方法运用不当,也给大学生一种“空喊政治口号”、脱离现实生活的体验,逐渐形成拒绝接受教育活动的态度和情绪等等,因而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大学生都面临多种新的挑战。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一般概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中剖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深入研究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具体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问题的现状。其中包括:选题目的及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进行该类相关研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内容;还简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心理上的逆反现象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首先是对这种心理以及思想教育下的叛逆现象进行一个概念上的解释,并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这种心理所具有的特点,再就其影响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深入研究这种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对接受教育的态度上的消极以及对教育目标排斥和对相关教育模式认识不充分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叛逆的原因,并对其过程进行了一个论述。第三部分则是介绍了如果进行对大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的相关消除工作,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上进行结合的可能性和相关的契机,从改善教学的方法和改进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这种学生逆反心理的处理措施和相关策略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二、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崇州市蜀城中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评述
        (二)国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有关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
        (二)思想政治课中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界定
    二、高中政治课加强逆反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高中政治课加强逆反心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客观需要
        (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需要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简介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二)问卷总体情况分析
    二、逆反心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思维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三)有利于开拓师生的视野
    三、逆反心理在高中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部分内容的理解存在误解
        (二)学生对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充分信任
        (三)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略显呆滞
        (四)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第四章 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剖析
    一、高中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自我意识增强,思维发展愈加成熟
        (二)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主动性差
    二、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综合素质欠佳
        (一)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僵化,缺乏趣味性
        (二)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不紧密
    三、教学环境等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二)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
        (三)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中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消解策略建构
    一、学生自觉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正确认识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加强自我教育
        (二)转变学习动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高中政治教师积极探索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改革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融洽师生关系
        (二)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三、积极创设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加强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二)优化和谐的社会和网络环境
        (三)创设良好的校园和家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2.1.1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概念辨析
        2.1.2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
        2.1.3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2.1.4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2.2 政治认同
        2.2.1 政治认同的概念
        2.2.2 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2.3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3 调查问卷的发放
        3.1.4 调查问卷的整体分析
    3.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流
        3.2.1 对政治价值的认知基本正确
        3.2.2 对政治实体的认同程度较高
        3.2.3 大学生的政治分析趋于理性
    3.3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
        3.3.1 部分大学生片面赞同指导思想多元化
        3.3.2 部分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盲目认可
        3.3.3 部分大学生对多党制的认识存在误区
        3.3.4 部分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相符度不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成因
    4.1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本身具有迷惑性
        4.1.1 举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4.1.2 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进行思想渗透
    4.2 大学生自身政治认知能力有限
        4.2.1 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知存在模糊性
        4.2.2 部分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比较薄弱
        4.2.3 部分大学生对政治认同教育存在逆反心理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
        4.3.1 导向力度不够
        4.3.2 对社会思潮缺乏研究深度
        4.3.3 教学方式方法略显单一
    4.4 复杂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
        4.4.1 网络媒体对社会思潮的传播缺乏监测
        4.4.2 腐败现象频发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5.1 遵循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原则
        5.1.1 导向性原则
        5.1.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1.3 以人为本原则
        5.1.4 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的原则
    5.2 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
        5.2.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5.2.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辨析教育
        5.2.3 大学生制度认同教育
        5.2.4 大学生国情党史教育
    5.3 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方法
        5.3.1 比较教育法
        5.3.2 典型教育法
        5.3.3 预防教育法
        5.3.4 实践教育法
        5.3.5 借鉴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5.4 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
        5.4.1 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
        5.4.2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的调查问卷

(3)高校学困生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高校学困生理论概述
    2.1 高校学困生的内涵
    2.2 高校学困生形成的过程
        2.2.1 萌芽阶段
        2.2.2 初期阶段
        2.2.3 蔓延阶段
        2.2.4 形成阶段
    2.3 高校学困生的影响
        2.3.1 对个人的影响
        2.3.2 对他人的影响
        2.3.3 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第3章 高校学困生现状调查研究
    3.1 高校学困生现状
        3.1.1 高校学困生比例调查
        3.1.2 高校学困生男女比例调查
        3.1.3 高校学困生年级比例调查
        3.1.4 高校学困生需求帮扶调查
    3.2 高校学困生类型分析
        3.2.1 自我放纵型
        3.2.2 基础薄弱型
        3.2.3 缺乏目标型
        3.2.4 观念陈旧型
        3.2.5 家庭环境型
        3.2.6 心理问题型
    3.3 高校学困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3.1 高校学困生学习风气不良
        3.3.2 高校学困生个人情感问题
        3.3.3 高校学困生自我要求过低
        3.3.4 高校学困生思维相对封闭
        3.3.5 高校学困生帮扶机制不健全
        3.3.6 高校学困生缺乏有效监管
第4章 高校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扶机制与对策
    4.1 加强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1.1 确立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扶理念
        4.1.2 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1.3 调动学困生接受帮扶的积极性
        4.1.4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2 建立有效的学困生帮扶机制
        4.2.1 建立学困生学业预警制度
        4.2.2 确立学困生精准化帮扶制度
        4.2.3 建立家校共同帮扶长效制度
        4.2.4 建立合理奖惩制度
        4.2.5 创新多元化帮扶模式
    4.3 实施合理的学困生帮扶对策
        4.3.1 精准把握学困生脱困需求
        4.3.2 增强教育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4.3.3 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
        4.3.4 密切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4.3.5 扭转学困生抗拒帮扶情绪
    4.4 加强任课教师对学困生的帮扶教育
        4.4.1 重视学困生理想信念培养
        4.4.2 丰富任课教师教学模式
        4.4.3 关注学困生课堂表现
        4.4.4 加强学困生课后帮扶
    4.5 加强辅导员对学困生的帮扶教育
        4.5.1 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帮扶能力
        4.5.2 有效监管学困生网络应用范围
        4.5.3 着重培养学困生自我约束力
        4.5.4 密切联系学困生父母
结论
附录Ⅰ 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本研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自媒体的内涵
        2.1.1 自媒体的概念
        2.1.2 自媒体的特征
        2.1.3 自媒体的功能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必要性与重要性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必要性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重要性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应用的积极影响
    3.1 自媒体应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3.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意识
        3.1.2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
    3.2 自媒体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影响
        3.2.1 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手段
        3.2.2 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
    3.3 自媒体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3.3.1 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3.2 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3.4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应用的消极影响及成因
    4.1 自媒体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4.1.1 干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导向性
        4.1.2 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的可控性
        4.1.3 加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4.2 自媒体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的产生原因
        4.2.1 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有待深化
        4.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媒体素质有待提高
        4.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应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4.3 本章小结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媒体应用的应对对策
    5.1 深化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
        5.1.1 强化大学生自媒体素养的自我教育
        5.1.2 强化大学生自媒体素养课堂教育
        5.1.3 强化校园自媒体文化教育活动
    5.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素质
        5.2.1 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
        5.2.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媒体应用技能
        5.2.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媒体知识储备
    5.3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应用保障机制
        5.3.1 健全高校自媒体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保障机制
        5.3.2 健全高校自媒体规范制度保障机制
        5.3.3 健全高校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保障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对策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目前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选题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创新点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
    2.1 逆反心理的相关概念
        2.1.1 逆反心理概念陈述
        2.1.2 逆反心理的心理学解读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相关概念
        2.2.1 逆反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阐述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概念界定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 陕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现状分析
    3.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偏见
        3.1.1 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
        3.1.2 模糊、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
        3.1.3 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持否定态度
    3.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偏见
        3.2.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情感抗拒
        3.2.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情感抗拒
    3.3 在日常实践行为中存在偏见
        3.3.1 受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存在偏见
        3.3.2 受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在课后行为存在偏见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成因剖析
    4.1 从大学生角度进行原因探究
        4.1.1 自发的社会认识与片面的思维能力并存
        4.1.2 积极的进步意识与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相伴
        4.1.3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相互影响
        4.1.4 宏观的价值选择和匮乏的实践经验相互矛盾
    4.2 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角度进行原因探究
        4.2.1 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内容的重复
        4.2.2 课程学习中的强制性因素
        4.2.3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4.3 从思想政教育课程教师角度进行原因探究
        4.3.1 注重形式,忽视内在
        4.3.2 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4.3.3 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上,缺乏创新
    4.4 从客观环境角度进行原因探究
        4.4.1 社会环境的影响
        4.4.2 网络环境的影响
5 应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相关措施
    5.1 引导学生树立互动、平等的参与思维
        5.1.1 从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出发
        5.1.2 提升人格魅力,注重课堂情感表达
    5.2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定位
        5.2.1 摆正定位,激发大学生主体性意识
        5.2.2 学会体味课堂、在互动中学习
    5.3 与时俱进,注重内容时效性
        5.3.1 重视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
        5.3.2 重视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
    5.4 多角度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5.4.1 改变被动式教育
        5.4.2 改变单一性教育方式
        5.4.3 改变封闭式教育
    5.5 从宏观环境出发,多角度探索
        5.5.1 有效利用社会环境
        5.5.2 有效利用网络文化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陕西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2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6)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逆反心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含义
    二、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理论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调查情况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知的片面性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的抵触性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情绪的反感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行为的排斥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一)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充分实现
        (三)挫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不成熟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自身的独立性
        (二)增强对情绪的调控
        (三)提升受挫的意志品质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创新符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法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
        (三)完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净化网络环境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网络文化视阈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及其疏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网络文化视阈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概述
    2.1 网络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
        2.1.1 网络文化的涵义
        2.1.2 逆反心理的涵义
        2.1.3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涵义
    2.2 高中生逆反心理主要特征
        2.2.1 反向性特征
        2.2.2 主观性特征
        2.2.3 盲目性特征
        2.2.4 顽固性特征
    2.3 高中生逆反心理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消极影响
        2.3.1 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2.3.2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
第3章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表现及成因
    3.1 调查问卷说明
        3.1.1 问卷的设计思路及回收情况
        3.1.2 问卷的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3.2 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具体表现
        3.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感兴趣
        3.2.2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感到不信任
        3.2.3 对课上弘扬的主流文化不理解
        3.2.4 对网络文化和网络达人的追捧
    3.3 高中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3.3.1 主观原因
        3.3.2 客观原因
第4章 网络文化视阈下疏导高中生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的具体对策
    4.1 防患于未然避免逆反心理成型
        4.1.1 变堵为疏合理满足高中生的好奇心
        4.1.2 变禁为引逐步弱化高中生的对抗心
    4.2 提高吸引力减轻逆反心理程度
        4.2.1 创新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
        4.2.2 做好社会焦点问题的客观解读
        4.2.3 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能力
    4.3 弘扬正能量消弭逆反心理影响
        4.3.1 抢占网络文化主阵地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4.3.2 加强网络管理的力度减少消极网络文化影响
        4.3.3 提高校园网站吸引力开展网上思政教育活动
        4.3.4 优化网络的交流空间实现网络现实双重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网络与高中生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调查问卷
致谢

(8)人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以及相关概念界定
        1、选题背景
        2、相关概念界定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研究综述
        2、关于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3、关于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研究综述
        4、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重难点
        2、创新点
    (五)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要内容
        1、关于人的存在
        2、关于人的本质
        3、关于人的需要
        4、关于人的价值
        5、关于人的发展
    (二) 人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的关系
        1、现实的人的关联性
        2、人学理论的指导性
二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的现状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的表现
        1、触碰规则底线
        2、轻视课堂互动
        3、批判屏蔽他人
        4、推崇个性至上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的特征
        1、较强的主观性
        2、逆向的对立性
        3、盲目的从众性
        4、处事的非理性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四 人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的调适
    (一) 努力满足教育需要
        1、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注重教育双方的平等互动
        2、科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坚持劳动价值观教育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 优化社会环境
        1、重视家庭教育
        2、规范社会引导
    (五) 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以自由发展为目标
        2、以全面发展为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榜样教育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概述
    第一节 榜样与榜样教育的内涵
        一、榜样的内涵
        二、榜样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榜样教育的构成要素与原则
        一、榜样教育的构成要素
        二、榜样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对个体的作用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特征
    第一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受挫畸形时期
        三、恢复发展阶段
        四、多元个性时期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历史经验与特征
        一、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要经验
        二、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理论
    第一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榜样教育思想
        四、西方关于榜样和榜样教育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感知价值的内涵、维度和结构关系
        一、感知价值的内涵
        二、感知价值的维度
        三、感知价值的特征
        四、感知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内涵、维度和结构关系
        一、关于榜样教育价值的论述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价值定位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感知价值
第四章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现状调查
    第一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调查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调查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内容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解释
        四、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维度要素归属
    第二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发展价值”维度感知价值现状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功能价值”维度感知价值现状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社会价值”维度下感知价值现状
    第三节 大学生榜样教育感知价值差异调查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感知价值差异现状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感知价值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 感知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发展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发展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
        二、“发展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
    第二节 “功能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功能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
        二、“功能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
    第三节 “社会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社会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
        二、“社会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
第六章 感知价值视角下大学生榜样教育对策
    第一节 提升“发展价值”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对策
        一、教育者榜样教育目标规划
        二、榜样教育对象分类
    第二节 提升“功能价值”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基于目标导向的内容设置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方法与途径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方法组合模式
    第三节 提升“社会价值”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环境构造要素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综合管理开发
结束语
致谢
主要阅读参考文献
附录

(1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0.1.1 选题目的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研究法
        0.3.2 系统分析法
    0.4 创新点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的一般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逆反心理
        1.1.2 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点
        1.2.1 盲目性
        1.2.2 反复性
        1.2.3 情绪性
        1.2.4 排斥性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1.3.1 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1.3.2 不利于教育过程的完成
        1.3.3 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
        1.3.4 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表现
        2.1.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态度消极
        2.1.2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抵触
        2.1.3 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抗拒
        2.1.4 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缺乏认同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原因分析
        2.2.1 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2.2.2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充分把握大学生实际需求
        2.2.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2.2.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欠缺
3 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3.1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契机
        3.1.1 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结合
        3.1.2 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机结合
        3.1.3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无意识教育相结合
    3.2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法
        3.2.2 约束和激励相结合法
        3.2.3 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法
    3.3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3.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
        3.3.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性
    3.4 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3.4.1 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3.4.2 端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3.4.3 增进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崇州市蜀城中学的调查[D]. 潘正婷.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冲击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 赵雪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高校学困生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张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研究[D]. 牛牧笛.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2)
  •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对策研究 ——以陕西高校为例[D]. 张嘉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6]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研究[D]. 杜君.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4)
  • [7]网络文化视阈下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及其疏导[D]. 徐鑫. 湖南大学, 2018(01)
  • [8]人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问题研究[D]. 温胜男. 云南大学, 2017(07)
  • [9]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感知价值视角[D]. 宋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12)
  • [1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问题研究[D]. 孙术芳. 辽宁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中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