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加压催化水合新工艺试验总结

乙二醇加压催化水合新工艺试验总结

一、加压催化水合乙二醇新工艺试验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杜瑶[1](2020)在《利用塔式反应器异丁烯水合制备叔丁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迅速,烃类热裂解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不断投产,碳四(C4)烃资源更加丰富。由于2020年我国强制使用乙醇汽油以及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地下水的污染和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迫使生产MTBE的原料异丁烯寻找其它出路。作为常用的精细化工原料,叔丁醇可用于生产内燃机燃料和汽油添加剂等,有着很好的工业化前景。国内生产叔丁醇的常用工艺有间接水合工艺、树脂并流水合工艺、釜式反应工艺、催化精馏工艺。其中间接水合工艺使用的催化剂腐蚀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树脂并流水合工艺树脂装填复杂,有效利用面积小,树脂热稳定性差,转化率偏低;釜式反应工艺需要克服传质阻力以消除扩散因素的影响,虽成本低但只适用于小型生产,且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安全系数较低。本论文利用塔式反应器将逆流水合反应与反应精馏技术结合起来——常压连续反应精馏,该新工艺在常压下无需提前加入溶剂和叔丁醇,C4烃可直接由塔底进入,同逆向流动而来的杂多酸催化剂水溶液在塔内反应区接触,水合反应后的混合物作为轻组分经精馏段后离开精馏塔。精馏塔内产品叔丁醇平衡浓度降低,促进水合反应正向进行同时提高产品收率。本工艺流程简单,投资成本小,以少量的精馏单元个数达到高转化率。本文选择水溶性好、价格适中、易于制备、结构稳定、重复性好的Keggin型磷钼和磷钨酸作为异丁烯水合催化剂。实验对自制的磷钼杂多酸进行表征,并确定了常压下利用三氧化钼和磷酸制备磷钼杂多酸催化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钼磷比12(mol:mol),反应时间50 h,水钼比70(mol:mol)。实验以C4烃中异丁烯和水为原料,研究了二种塔式反应器工艺的水合效果,并与一种固定床反应器(分子筛为催化剂)工艺进行了比较:(1)利用多级逆流筛板塔进行常压气相水合反应,确定了异丁烯水合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催化剂浓度1618%(wt/%),C4烃流量0.40.45 L/min,水碳比55.5(水与抽余C4烃中异丁烯的摩尔比),异丁烯转化率可达74.01%,叔丁醇选择性100%。(2)利用连续反应精馏(填料)塔进行常压气相水合反应,异丁烯水合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85℃,回流比R=3,催化剂浓度18%(wt/%),C4烃流量0.20.25 L/min,水碳比5.5(mol:mol),异丁烯转化率可达84.15%,叔丁醇选择性100%。(3)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HZSM-5和Hβ两种催化剂在C4烃中异丁烯水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确认硅铝比为25的Hβ催化剂催化活性略高于硅铝比为38的HZSM-5催化剂。Hβ作为催化剂时,水合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5℃,质量空速1.0 h-1,水碳比4.5(mol:mol),异丁烯转化率可达64.09%,叔丁醇选择性100%。

苏倩[2](2018)在《离子液体修饰多孔材料协同催化合成二元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元醇,主要包括乙二醇(EG)和丙二醇(PG),是化工行业重要原料和中间体。EG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也最受关注,成为乙烯下游第二大衍生物。我国是EG消费第一大国,传统工艺水比大、能耗高、收率低,迫于能源危机及高需求的压力,技术革新成必然趋势。基于CO2为原料的碳酸乙烯酯(EC)法及环氧乙烷(EO)催化水合法是可替代传统工艺的最具工业前景的新工艺路线,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前沿。两条技术路线中最关键的是催化剂的开发。针对目前羰基化反应催化剂稳定性与活性不能兼具以及催化水合反应活性及选择性不能兼具的难题,本课题基于离子液体高活性和聚集特性,通过修饰组装多孔材料,有效结合二者优势,针对特定反应定向制备活性位点与孔道结构协同作用的新型催化材料。围绕离子液体调控多孔材料修饰与限域组装方法、复合材料结构性质与催化性能关系以及复合材料催化反应机理三方面的内容,开展了以下五项具体工作。为EG工艺中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思路,为二元醇催化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以离子液体同时用作模板剂与掺杂剂实现氮化碳材料的调控制备并用于高稳定性催化环氧化合物羰基化。结合分析表征与活性评价,获得离子液体浓度对氮化碳材料结构性质与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得到最佳离子液体添加浓度(模板剂与前驱体比为0.01)和B掺杂量(<1.59 atm%),在130℃反应条件下,可催化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收率达95.7%。通过DFT计算,获得氮化碳材料边缘缺陷调控规律并提出B增强型不饱和氨基协同催化反应机理。(2)揭示了离子液体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mSiO2)骨架结构与限域作用的调控规律,获得低浓度离子液体添加下高分散度高稳定性催化材料。最优离子液体浓度(6.9 wt.%)下催化PO转化获得1.7倍于体相的高转化频率TOF(112.6 h-1)。揭示出高活性位点分散度(Si/Br=25)及强限域作用(Si-OH/Br=8)是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Si-OH与Br负离子协同催化羰基化反应机理。(3)获得离子液体阳离子结构对mSiO2限域离子液体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环氧化合物羰基化反应,得出碳链较长(碳数>8)不适合于mSiO2限域催化羰基化反应的结论。结合XPS分析,提出4个碳链最优原理,即含4个碳链对称性离子液体具有适当的限域作用(Si-OH/Br=23)与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使用三次PO转化率仍达87.0%。主要是由于四个方向烷基链的支撑作用,既保证稳定性又使阴离子活性位点更具催化空间。(4)优化CO2功能化的羧酸内盐离子液体的结构,筛选最优离子液体作为后续限域研究的活性组分。通过离子液体自身的链长控制,实现对活性位点的最强束缚,得出对称性短链长离子液体DMIC适合于高效催化EO转化生成EG的结论。实现仅离子液体自身短时间(0.5 h),低水比(5:1)下的高催化性能,EO转化率及EG选择性均达99.9%。结合分析表征及活性评价,提出脱碳离子交换碱催化反应机理。(5)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所筛选的最优离子液体作为模板剂,实现硅胶对离子液体的限域,通过离子液体浓度/结构对硅胶复合材料尺寸进行调制,在低离子液体限域量(5.5 wt.%),低水比(5:1)下,以较少量的离子液体(体相的10%)实现了EO转化率及EG选择性均高达99.9%的高催化性能。通过对羧酸类非内盐型离子液体限域硅胶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发现4个碳链对称性离子液体(N(Et)4Ac)具有较好的限域催化性能。初步揭示微孔利于选择性、介孔利于转化率的微-介孔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为后续相关催化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孟强[3](2017)在《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国内乙二醇主要应用在聚酯行业,是目前为数不多进口依存度较大的产品之一。与环氧乙烷水合法这一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工艺相比,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具有环境友好、资源有效利用、附加值较高等特点,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论文对神华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采用的单系列反应20万吨/年、产品分离40万吨/年的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研究,主要是提高乙二醇产品纯度、提纯合格品乙二醇、提纯粗酒精,满足下游企业对乙二醇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其次对废水和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针对污染物来源,提出了降低酯化工段乙二醇废水中硝酸盐含量、降低精馏工段不凝气中有机物含量的措施;三是针对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催化剂性能现状,提出了催化剂改进的方向;最后,对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降低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装置能耗。通过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进行工艺优化,优等品乙二醇纯度将达到99.9%,优等品乙二醇占比达到95%,乙醇产品达到无水乙醇质量标准要求,外排污水中硝酸盐含量小于0.02%,外排污水中甲醇含量小于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类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工艺技术优化,装置可以利用工艺中的余热,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装置效益。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的优化,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减少我国对国外乙二醇的进口量,具有重要意义。

成卫国,孙剑,张军平,张锁江,华炜[4](2014)在《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的技术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乙二醇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对支撑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创新工艺(ILC工艺)。该工艺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自主运作权的乙二醇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水比低、节能效果显着、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结构可调等优点,与现有乙二醇工业装置有良好相嵌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甲醇制烯烃技术(MTO)的推广应用和多套EO/EG装置的投产使环氧乙烷的原料价格更加低廉,而且石化企业具有几十年大型装置的生产经验,因此,采用创新性技术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路线将在为今后较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

金栋,崔小明[5](2010)在《我国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提出介绍了我国乙二醇合成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2009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达到243.8万t/a,但需求量达到777.1万t,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今后除扩大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新技术外,还应该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等,以促进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孙奇[6](2009)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乙二醇(EG)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目前国内外大型生产装置普遍采用环氧乙烷(EO)直接水合法工艺路线。但是直接水合法存在水比大,浓缩蒸发能耗高等缺陷,不符合当今世界所倡导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的趋势。全球生产乙二醇的公司均致力于固定床催化水合技术的开发。本文提出了将多级固定床反应器串联用于树脂催化EO水合制EG的生产工艺。以自制交联度为2%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S201为催化剂,采用EO多段进料的方式,使反应在多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根据需要分段控制反应温度,有效地移走了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解决了树脂催化剂的膨胀问题,大大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对EO非均相催化水合反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树脂催化过程做出了适当解释,并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反应器设计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同时对提高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硝化,制备了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强碱树脂,并用于催化EO水合制EG反应,主要成果如下:合成了一种交联度为2%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S201,并将其转化为碳酸氢根型用于催化EO水合反应,考察了交联度对树脂热稳定性和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交联度树脂S201用于催化EO水合具有强碱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在温度358K、压力1.0MPa、质量空速1.0h-1、n(H2O)∶n(EO)= 6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1600h,EO转化率99.9%、EG选择性96.2%,树脂的体积膨胀率仅6.8%。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温度343363K、压力1.01.5MPa、水比46、空速0.54h-1的实验条件下,以自制的HCO3-1型阴离子树脂S201为催化剂,对EO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EG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利用Langmuir吸附理论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催化剂S201作用下,反应速率对EO的浓度具有1.5级反应特征,其表观活化能23.8kJ/mol,指前因子为2.4×104 mol-0.5·L1.5·(g·h)-1。与非催化水合反应相比较,S201树脂催化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对多级串联固定床反应器催化EO制EG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多级催化EO水合产物的影响,同时和单段工艺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多级串联催化水合的结果明显优于的单段工艺,在三段反应器温度分别为350K、348K、343K、n(H2O)∶n(EO)= 8、空速2.0h-1、压力1.0MPa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2880h,EO转化率为99.6%,EG选择性由原来的96.2%提高到98.0%;同时,多级串联工艺解决了树脂膨胀的现象,大大延长了树脂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将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S211)直接硝化,并将其转型为碳酸氢根型应用于催化环氧乙烷(EO)水合反应。对树脂硝化前后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硝化后树脂(N21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温度348K、压力1.0MPa、空速1.0h-1、n(H2O)∶n(EO)= 6条件下,催化剂连续运行980h,EO转化率由原来的89.8%提高到99.8%,乙二醇(EG)选择性由94.2%提高到95.6%,强碱交换容量损失率比硝化前降低了51%。

宋云英,李明[7](2006)在《乙二醇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的研究开发进展,重点介绍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议。

崔小明[8](2006)在《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的研究开发进展,重点介绍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发展建议。

崔小明[9](2006)在《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主要生产方法,包括以壳牌、联碳化学公司以及Halcon-SD公司为代表的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后两种乙二醇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催化剂体系是催化水合法工艺的关键,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公司对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及使用效果;碳酸乙烯酯法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以及碳酸乙烯酯水解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公司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工艺流程、催化剂体系等方面。将3种乙二醇生产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在原料消耗和能耗方面占优势。并对我国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提出建议。

赵宇培[10](2006)在《溶剂对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乙二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工艺是当今合成乙二醇的主要方法,由于该工艺为了保证乙二醇的产率,采用了较高的水和环氧乙烷摩尔比(水比),导致需要用大量的能量蒸发产品中85%(wt)以上的水分,造成实际生产中流程长、设备大、能耗高等缺点,直接影响了乙二醇的生产成本,而催化水合法能够保证乙二醇的高转化率和选择性,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添加溶剂条件下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选择新的溶剂丙三醇,同原有乙二醇溶剂的催化剂溶解能力进行比较,然后利用正交实验,对水比、催化剂含量、溶剂含量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寻找出影响乙二醇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低水比为1~4:1下的催化水合乙二醇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探讨了水比、催化剂含量、溶剂含量在低水比条件下的影响,得到了低水比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的优化条件;最后通过与目前工业化直接水合工艺、美国壳牌工业目前工业推广的催化水合工艺(shell-ω工艺)、不含丙三醇溶剂催化水合工艺的比较,着重考察了添加丙三醇溶剂的能耗和催化效果。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丙三醇替代乙二醇作为催化水合工艺中循环催化剂的载体,可以在保证乙二醇高产率的同时,减少溶剂循环量,降低能耗,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原乙二醇作为溶剂的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催化水合工艺的特点和所使用NY催化剂的性质,建立了实验装置和分析方法,并选择丙三醇作为主要考察的溶剂。(2)在考察丙三醇和乙二醇溶解性能的同时,建立正交体系,分析了常规条件下水比、催化剂含量、溶剂含量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比和催化剂含量是催化水合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丙三醇作为溶剂的增加也对体系的具有一定影响,而乙二醇的增加对反应不利。(3)为了进一步降低水比,提高乙二醇催化水合工艺的经济效益,考察了低水比条件下的水比、催化剂含量、溶剂含量三者的关系,优选低水比1.5~4.0条件,反应条件为EG/总质量<30%,催化剂含量

二、加压催化水合乙二醇新工艺试验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压催化水合乙二醇新工艺试验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塔式反应器异丁烯水合制备叔丁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_4烃的来源及性质
        2.1.1 C_4烃的来源
        2.1.2 混合C_4烃的特性
    2.2 C_4烃的综合利用
        2.2.1 C_4烃在燃料油方面的应用
        2.2.2 C_4烃增产乙烯和丙烯
        2.2.3 加氢制备车用液化气
        2.2.4 C_4烃的化工应用
    2.3 异丁烯应用
    2.4 C_4烃水合制备叔丁醇工艺发展
        2.4.1 异丁烯水合反应器类型
        2.4.2 异丁烯水合工艺类型
    2.5 叔丁醇的市场应用
    2.6 异丁烯水合催化剂的发展
        2.6.1 无机酸催化剂
        2.6.2 阳离子交换树脂
        2.6.3 分子筛催化剂
        2.6.4 杂多酸催化剂
        2.6.5 离子液体
    2.7 用于合成叔丁醇杂多酸型催化剂的研究
        2.7.1 杂多酸简介
        2.7.2 Keggin型杂多酸
        2.7.3 杂多酸基本性质
        2.7.4 分子筛简介
    2.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8.1 各类异丁烯水合制叔丁醇工艺的比较
        2.8.2 本文采用的工艺和研究内容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杂多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3.2 采用杂多酸作催化剂进行异丁烯水合反应机理
    3.3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3.4 磷钼酸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3.5 不同工艺的考查及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活性评价
        3.5.1 板式精馏塔常压反应实验方法和评价装置
        3.5.2 反应精馏塔常压反应
        3.5.3 固定床常压反应
        3.5.4 原料及产物组成分析
    3.6 实验数据处理
        3.6.1 磷钼杂多酸制备数据处理
        3.6.2 塔式反应器常压反应催化剂评价数据处理
        3.6.3 固定床反应器常压反应催化剂评价数据处理
    3.7 催化剂的表征
        3.7.1 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特征
        3.7.2 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热重和差热分析
        3.7.3 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的X射线粉末衍射检测
第4章 杂多酸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确定及表征
    4.1 钼磷摩尔比的确定
    4.2 水钼摩尔比的确定
    4.3 反应时间的确定
    4.4 浓缩液比重的确定
    4.5 杂多酸催化剂的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4.6 杂多酸催化剂的红外表征
    4.7 杂多酸催化剂热稳定性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常压板式塔水合工艺的研究
    5.1 磷钼酸催化水合工艺条件的确定
        5.1.1 反应温度范围的确定
        5.1.2 杂多酸催化剂浓度的确定
        5.1.3 C_4烃流量的确定
        5.1.4 水碳摩尔比的确定
        5.1.5 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的影响
    5.2 磷钨酸催化水合工艺条件的确定
    5.3 小结
第6章 连续反应精馏塔水合工艺的研究
    6.1 磷钼酸催化水合反应温度工艺条件的确定
    6.2 磷钼酸催化水合浓度工艺条件的确定
    6.3 磷钼酸催化水合C_4烃流量工艺条件的确定
    6.4 磷钼酸催化水合水碳比工艺条件的确定
    6.5 磷钼酸催化水合回流比工艺条件的确定
    6.6 小结
第7章 固定床反应器水合工艺的研究
    7.1 HZSM-5型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7.1.1 反应温度的确定
        7.1.2 质量空速的确定
        7.1.3 水碳摩尔比的确定
    7.2 Hβ型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工艺条件的确定
        7.2.1 反应温度的确定
        7.2.2 质量空速的确定
        7.2.3 水碳摩尔比的确定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离子液体修饰多孔材料协同催化合成二元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二元醇生产技术现状
        1.2.1 二元醇概述
        1.2.2 技术现状
    1.3 催化剂研发现状
        1.3.1 羰基化反应
        1.3.2 催化水合反应
    1.4 离子液体
        1.4.1 离子液体概述
        1.4.2 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
        1.4.3 离子液体应用于多孔材料合成
    1.5 石墨相氮化碳
        1.5.1 石墨相氮化碳概述
        1.5.2 石墨相氮化碳制备与修饰
        1.5.3 石墨相氮化碳催化活化CO_2
    1.6 介孔二氧化硅
        1.6.1 介孔二氧化硅概述
        1.6.2 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和组装
    1.7 课题的提出
        1.7.1 研究现状及问题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意义
第2章 离子液体修饰氮化碳调控掺硼浓度催化羰基化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CNB材料的结构性质分析
        2.3.2 MCNB催化活性评价
        2.3.3 催化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介孔二氧化硅限域离子液体催化羰基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SiO_2限域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分析
        3.3.2 mSiO_2限域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评价
        3.3.3 mSiO_2限域离子液体限域效应及催化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子液体调控介孔二氧化硅限域组装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离子液体对限域材料结构性质的影响
        4.3.2 不同离子液体限域前后的结构变化
        4.3.3 限域不同离子液体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4.3.4 限域不同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基团分布
        4.3.5 限域效应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O_2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结构优化与筛选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2 实验装置
        5.2.3 实验方法
        5.2.4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链长MIC离子液体结构性质分析
        5.3.2 不同链长MIC离子液体催化活性评价
        5.3.3 不同链长MIC离子液体活性基团探究
        5.3.4 DMIC离子液体催化水合反应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CO_2功能化离子液体与羧酸离子液体调控硅胶限域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2 实验装置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硅胶限域不同浓度DMIC结构性质分析
        6.3.2 硅胶限域不同浓度DMIC催化性能评价
        6.3.3 硅胶限域不同浓度DMIC基团分布研究
        6.3.4 硅胶限域不同羧酸离子液体结构性质分析
        6.3.5 硅胶限域不同羧酸离子液催化活性评价
        6.3.6 硅胶限域不同离子液体的基团分布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乙二醇工艺技术介绍
    2.2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发展历程
        2.2.1 国外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的发展
        2.2.2 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的发展
    2.3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装置简介
    3.1 装置概况
    3.2 工艺流程
    3.3 反应原理分析
    3.4 产品方案
    3.5 原料与产品指标
        3.5.1 一氧化碳原料指标
        3.5.2 氢气原料指标
        3.5.3 氧气原料指标
        3.5.4 甲醇原料指标
        3.5.5 产品乙二醇指标
        3.5.6 其他副产品及指标
第4章 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工艺问题分析
    4.1 聚酯级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4.2 合格品乙二醇产品经济效益差
    4.3 粗酒精产品经济效益差
    4.4 酯化工段乙二醇废水硝酸盐含量高
    4.5 精馏工段不凝气中有机物含量高
    4.6 装置蒸汽和循环水消耗较高
    4.7 催化剂寿命短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优化
    5.1 提高产品质量
        5.1.1 提高聚酯级乙二醇产品质量
        5.1.2 提高合格品乙二醇产品质量
        5.1.3 提高粗酒精纯度
    5.2 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5.2.1 降低酯化工段乙二醇废水中硝酸盐含量
        5.2.2 降低精馏工段不凝气中有机物含量
    5.3 降低装置能耗
    5.4 催化剂选择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乙二醇物化性质
        1.1.2 乙二醇的用途
    1.2 乙二醇消费情况
        1.2.1 世界消费情况
        1.2.2 我国消费情况
    1.3 乙二醇生产现状
        1.3.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
        1.3.2 我国乙二醇生产现状
    1.4 乙二醇生产工艺概况
    1.5 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工艺
        1.5.1 环氧乙烷水合的反应历程
        1.5.2 环氧乙烷水合工艺改进
        1.5.3 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催化剂
    1.6 离子交换树脂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中应用
    1.7 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
    1.8 多级串联工艺提高树脂催化剂寿命
    1.9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0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超低交联度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主要试剂
        2.1.3 超低交联度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2.1.4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2.1.5 树脂热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1.6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原理及催化剂评价装置
        2.1.7 分析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树脂结构的表征
        2.2.2 交联度对树脂热稳定性的影响
        2.2.3 交联度对树脂催化性能的影响
    2.3 EO 水合用树脂催化剂的筛选
        2.3.1 催化剂的筛选
        2.3.2 工艺条件优化
    2.4 小结
3 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反应动力学
    3.1 动力学实验的设计
    3.2 实验部分
        3.2.1 动力学实验的操作
        3.2.2 实验方法及评价装置
        3.2.3 产物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非均相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2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3.4 小结
4 多级固定床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工艺
    4.1 实验的设计
        4.1.1 小试实验
        4.1.2 新工艺流程
    4.2 实验部分
        4.2.1 多级串联催化水合工艺
        4.2.2 树脂催化剂的预处理
        4.2.3 产物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段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
        4.3.2 多段工艺与单段工艺比较
        4.3.3 水比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4.3.4 空速对多段水合工艺的影响
    4.4 小结
5 苯环硝基取代的苯乙烯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5.1 实验部分
        5.1.1 硝化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5.1.2 树脂催化性能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树脂结构的表征
        5.2.2 硝化树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5.2.3 硝化树脂的热失重分析
        5.2.4 硝化树脂失活前后IR 表征
    5.3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乙二醇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1]
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3 碳酸乙烯酯法
    3.1 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
    3.2 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法
4 乙二醇反应精馏技术[19]
5 结束语

(9)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乙二醇主要生产方法
    1.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1~2]
        1.1.1 Shell工艺特点
        1.1.2 Halcon-SD工艺特点
        1.1.3 UCC工艺特点
    1.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1.2.1 国外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研究进展
        1.2.2 国内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研究进展
    1.3 碳酸乙烯酯法
        1.3.1 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
        1.3.2 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法
2 3种生产方法技术经济比较
3 乙二醇反应精馏技术[27]
4 结论与建议

(10)溶剂对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乙二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乙二醇的主要合成工艺
        1.2.1 乙烯直接水合法
        1.2.2 环氧乙烷水合法
        1.2.3 碳酸乙烯酯(EC)法
        1.2.4 合成气直接合成法
        1.2.5 甲醇甲醛合成法
        1.2.6 草酸酯合成法
    1.3 乙二醇市场现状与技术进展趋势
        1.3.1 乙二醇市场供需分析
        1.3.2 市场预期
        1.3.3 乙二醇技术进展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2.1 溶解度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2.2.2 均相催化水合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色谱标定和效果评价
        2.3.2 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2.3.3 实验评价
第三章 添加溶剂对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乙二醇的影响
    3.1 溶剂效果的初步评价
        3.1.1 溶解度的比较
        3.1.2 正交实验设计
        3.1.3 EG 作为溶剂时正交实验分析
        3.1.4 NS 作为溶剂时正交实验分析
    3.2 低水比条件下添加溶剂的影响
        3.2.1 改变EG 添加量条件下催化水合的研究
        3.2.2 改变EG 添加量条件下催化水合的研究
        3.2.3 添加NS 和EG 催化水合效果的比较
    3.3 NS 作为溶剂时催化剂含量对选择性的影响
    3.4 NS 作为溶剂时水比对选择性的影响
    3.5 低水比优选条件下的选择性
    3.6 低水比条件下NS 混有EG 和DEG 时的实验结果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工艺流程的模拟计算与比较
    4.1 工业生产乙二醇流程的说明和模拟
    4.2 催化水合乙二醇工艺中试流程的说明
    4.3 中试催化水合工艺与现有工业流程的参数比较
    4.4 采用EG 和采用NS 循环的催化水合工艺比较
    4.5 含NS 催化水合工艺与shell-ω工艺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四、加压催化水合乙二醇新工艺试验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塔式反应器异丁烯水合制备叔丁醇的研究[D]. 杜瑶.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2]离子液体修饰多孔材料协同催化合成二元醇的研究[D]. 苏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8(11)
  • [3]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分析及优化[D]. 孟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4]环氧乙烷法合成乙二醇的技术创新[J]. 成卫国,孙剑,张军平,张锁江,华炜. 化工进展, 2014(07)
  • [5]我国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金栋,崔小明.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0(05)
  • [6]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工艺研究[D]. 孙奇. 江苏工业学院, 2009(07)
  • [7]乙二醇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宋云英,李明. 化工科技市场, 2006(09)
  • [8]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J]. 崔小明. 杭州化工, 2006(03)
  • [9]环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进展[J]. 崔小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6(07)
  • [10]溶剂对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乙二醇的影响研究[D]. 赵宇培. 南京工业大学, 2006(04)

标签:;  ;  ;  ;  ;  

乙二醇加压催化水合新工艺试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