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化学课程INTERNET网络虚拟教室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严艺伟[1](2021)在《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春天,猛然来袭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传统面授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学,全国高校将教学场地转向网络,纷纷开启了线上汉语课堂。各大教学平台及直播通讯软件的使用率和下载量快速增长,汉语教师们也多了一个“主播”的附加身份。本文研究线上汉语教学软件,调查国内外高校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应用情况及师生对教学软件的功能需求,分析几款软件的功能优劣,为“互联网+”时代及“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汉语教学软件提供开发建议,也为未来汉语教师如何应用新型教学软件开展线上汉语课堂提供教学建议。通过对软件的试用和问卷调查发现四款软件中,腾讯会议受大多数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青睐。教师与学习者在选择教学软件时优先考虑软件是否操作简便,是否能够快速上手使用。其次考虑软件的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能够丰富课堂形式。所以相比较功能丰富的钉钉和腾讯课堂,腾讯会议更适用于初次接触线上教学的教师与学生。未来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模式下线上汉语教学呈现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工具的教学软件需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
格日勒[2](2021)在《答疑型直播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在线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录播为主的在线教育明显暴露出互动不足的问题。直播教学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强的特点,因此,直播教学为弥补在线教育互动不足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的解决途径。目前,由于直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在互动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存在互动形式单一、互动引导不足、互动氛围不浓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直播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相关理论为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分析影响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的主要因素。其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对现阶段直播教学中的互动活动进行调研、分析,为策略的提出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根据课堂观察梳理出一般性的答疑型直播教学的流程结构,结合相关理论和答疑型直播教学流程提出了氛围营造策略、鼓励引导策略、提问反馈策略、助教辅助策略以及资源共享策略等五类可用于答疑型直播教学的互动策略。最后,基于《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开展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行动研究,通过三轮行动研究不断优化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最终形成了可用于指导答疑型直播教学的五类互动策略。研究表明,笔者基于答疑型直播教学所提出的互动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答疑型直播教学的互动效果,提升答疑的质量。同时,这些互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了以录播形式为主的在线教育存在的互动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在线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宋婷婷[3](2021)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传统课堂教学,这种改变既包含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包括了教师的数学教学。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类似Geo Gebra等软件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直观演示变得直观可视,可见信息技术对改进和完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量数据的处理功能,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等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重要的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我们应合理而非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整合的过程当中,要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和认知结构的完整,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优势的互补,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与数学传统教学的结合,要有益于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由于受2020年新冠肺炎的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总要求下,线上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承担了重要作用,保障后续教学的稳步推进。然而,在后疫情时代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学科知识特点,深度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的背后,对于高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提高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是新时代整合在线和离线学习与培训必不可少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主题活动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方式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信息技术的手段、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加以阐述。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手段的改变,基于AR、AI智能技术的不断推广研究,沉浸式的数学课堂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姜安琪[4](2021)在《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显现出的知识传授单一化、知识交流和沟通方面闭塞化等弊端,催生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在线教育模式。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开始走进大部分国家的日常学习中,成为疫情防控阶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给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线上教学模式初步走进传统学校教育的背景下,本文首先从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入手,梳理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阶段和特征,并根据国内外政策、文件和报告等资料,探讨世界各国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模式做出的政策部署。其次,探究了全球实施各国高中物理在线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国内外科学课程在线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用于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教与学过程评估框架,作为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实践研究层面,本文首先对大连地区的教师、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讨论参与学生和教师对在线物理课程的感受。其次,在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教与学过程评估框架的指导下,选取优秀的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的教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在线教育案例的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在线教学案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分析高中物理在线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从教学和学习两方面提出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当前我国疫情管理常态化的背景下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模式及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邓雨[5](2020)在《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整个社会各行业都面临着巨大变化,“互联网+”这一概念更是在2015年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深入探索互联网在重塑教育方面的无限潜能,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那么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较为薄弱的学校就亟需利用好这个契机,化挑战为机会,让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的优势,弥补经济、地域、师资等外部因素带给教学的影响,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本论文从这一背景出发,从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的教育变革和相关研究、国内外初中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研究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差距的相关课程研究,笔者在调研前期学习理论、了解国内外案例,并以此为基础,对笔者所任教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MY二中J校区,其依托互联网开展在线学习的行为作为案例,展开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明晰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此对地经济落后地域的中学开展在线学习提供切实帮助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案例学校的学生按照年级分组,各年级随机抽取20名学生,并和位于市中心的MY二中校本部的学生作为对比,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哪些网络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主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情况。其次采用访谈法对教师进行访谈,多方面了解在线教学的现状。同时笔者深入课堂和课外活动进行观察,具体从语文学科入手,如实记录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及使用现状,总结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积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归因,寻求解决办法。在城乡和校际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出现,将打破学习资源在空间上的限制,同一个世界,同一片网络,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依托互联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包容、开放、灵活、迅捷、多元,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也能接触到优质教学资源,接先进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能力,缓解了落后地区师资力量不足、家长辅导无力的情况,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大意义。笔者认为,通过这样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入教学一线的调研,能够找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在互联网使用上具体存在的问题,能帮助该校教师发展与完善信息素养、改进教学实践,能了解学生在运用网络学习时的困惑,有助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缩小城乡差距。对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岱垚[7](2020)在《拉萨市小学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信息化2.0提出要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网络信息化时代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在一些中小学的主科目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然而,藏族久棋作为一种优秀民族传统文化[1],却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遇到了教育现代化技术落后的现状。棋类课程教学中由于棋规则复杂多变,且需要学生者进行对弈练习方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久棋教学将会非常有意义。本人以拉萨市小学的久棋现代化教学状况为研究对象,赴拉萨进行实地调研,以拉萨市15所小学的调查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拉萨市小学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建设情况、教师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在久棋教学中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学校的校园网运用于久棋教学的比例相对较少,可用于久棋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还是传统的设备,新型设备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久棋教师大多数年纪都偏大,由于学校很少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导致教师在久棋教学中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愿尝试新的教学媒体,而且在久棋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以及在久棋课件制作中还是以传统多媒体课件为主缺少新型教学课件,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首先从建立完善的久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角度出发,学校领导应当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环境,加强资金投入强化学校硬软件设施,其次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角度出发,加强教师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后加强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加大投入资金对教师进行定期灵活的技术培训从而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在久棋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久棋教学效率,促进久棋的传承。
李桀[8](2019)在《游戏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以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用户体验差,结果模糊的问题,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课题:游戏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以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为例。本文将前沿游戏化理论用于当下最新的互联网教育领域——线上语言培训,分析了游戏化的用户动机理论、游戏化的结构、游戏化的机制以及游戏化用户类型等要素。通过研究游戏化的动机,总结了六大游戏化结构,四大游戏化学习机制,以及基于用户类型的游戏化设计策略。同时,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结合用户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用户体验地图等形式调研了特定对象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整体认知与个性需求。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痛点与机会点,形成了层次化的需求。同时采用人物角色模型和游戏化体验地图构建了游戏化产品的功能和流程。最后文章基于研究分析成果输出了游戏化的语言培训移动应用。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用户体验出发,旨在解决互联网教育用户体验问题,提升效率,提高用户线上学习满意度。文章基于游戏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实的线上语言培训的优势与问题,通过游戏化机制与用户体验设计的结合,增强用户动机,改善学习流程,最后整体改善线上语言培训的体验问题。
李雪[9](2019)在《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研究是web 2.0时代下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全新教学形式。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肇始于2013年,国内的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起步稍晚,于2014年兴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探时期。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国内外研究的论文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第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注重探究与翻转课堂和SPOC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于对教学模式与口译教学的探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够紧密,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第三,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被引文献之间缺乏相关性,而国外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国内外均以论述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法进行探究,但国外实证性研究文献的数量远超国内。第五,国内外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属性。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市五所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慕课平台下翻译教学的五大设计要素之间关系如何?第二,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与设计要素之间有何联系?第三,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学生的性别、专业、语言水平在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上有何差异?数据分析后获得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存在差异性。首先,按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技术功能”、“教学组织者”。其次,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权重”的极差性,其中,“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技术功能”最为重要,其次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组织者”最不重要。第二,学习意愿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与“教学评价”四大要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教学组织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因此,“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教学评价”设计的效果越精良,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就越高。第三,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受“教师”因素影响最大,受“学生”因素影响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从权重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的,“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最低的。第四,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的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更加能够认同“教师”、“学生”、“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但是,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专业与语言水平上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访谈了12名师生。访谈内容分析在进一步证实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还能挖掘出目前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选取《英汉互译方法与技巧》慕课课程作具体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需考虑到不同设计要素的特点,明确教学设计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而,(1)重点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关注讨论区学习氛围,鼓励生生互动,开展实时互动;(3)突破语言类慕课课程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作业完成率;(4)利用教育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技术上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学习意愿;(5)注重教师出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参与度在学生慕课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影响力。其次,教师需明确慕课翻译教学设计会受到自身、学生与环境的影响,从而,(1)重点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理念;(2)注重学习者分析,关注学习者态度,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与翻译水平;(3)需考虑到社会需求与课程大纲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在理论价值上,首先,本研究为慕课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自行编制了“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量表”与“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践价值上,本研究对教师厘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为慕课翻译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岳文[10](201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翻译项目报告》文中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简称教育信息化奖,设置于2005年,旨在表彰在教育中创新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个人、机构或非政府组织。笔者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合作开放办公室委托,自2018年9月加入此次翻译项目,内容包括奖项介绍以及2006-2017年度获奖的应用技术或项目及其详细信息,将国际教育信息化类型应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的最新成果展示给中国读者。笔者对其中的前6章内容(共计22000字左右)进行翻译。国内对教科文组织教育奖项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少,该类文本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存在诸多特点,例如:名词化结构使用广泛、句子结构冗长复杂、专业知识深奥以及语篇衔接紧密等,因而翻译起来较难处理,值得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分析。笔者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对重点、难点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举证,希望能够给教育信息化相关文本的译入或译出提供些许借鉴。报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项目描述,简要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过程,从译前准备和审校过程等多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实践流程。第三章为理论框架,主要采用李长栓老师提出的“理解、表达、取舍”分析框架,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能力。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从理解、表达、取舍三个方面举例分析笔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尤其是词语选择不当、语言欧化及语言啰嗦等,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概括此次翻译实践。
二、高等化学课程INTERNET网络虚拟教室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化学课程INTERNET网络虚拟教室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 |
一、文献综述 |
(一)线上汉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研究综述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类别 |
(一)线上汉语教学软件的来源 |
(二)录播课教学软件 |
(三)直播课教学软件 |
(四)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教学软件 |
三、线上汉语教学主要软件分析 |
(一)使用范围和方法 |
(二)四款软件的功能分类 |
(三)功能类别对比 |
(四)具体功能对比 |
(五)综合评价 |
四、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一)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二)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
(三)线上汉语教学软件优势及问题分析 |
五、针对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开发和使用的建议 |
(一)对软件开发方的建议 |
(二)对使用者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2)答疑型直播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
1.1.2 直播教学已经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形式 |
1.1.3 直播技术环境更加成熟、直播平台互动功能更加完善 |
1.1.4 直播教学中缺乏互动成为主要缺陷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直播教学互动的研究现状 |
1.4.2 影响直播教学互动的因素 |
1.4.3 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直播教学 |
2.1.2 答疑型直播教学 |
2.1.3 互动策略 |
2.2 文献综述 |
2.2.1 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2 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3 直播教学互动不足的原因 |
2.2.4 影响直播教学互动的因素 |
第3章 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提出 |
3.1 理论基础及依据 |
3.1.1 交互影响距离理论 |
3.1.2 等效交互原理 |
3.1.3 ARCS动机模型 |
3.2 直播平台互动功能的现状 |
3.3 直播教学互动现状及影响因素 |
3.3.1 课堂观察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3.4 总体分析 |
3.4 答疑型直播教学流程的梳理 |
3.5 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的提出 |
3.5.1 氛围营造策略 |
3.5.2 鼓励引导策略 |
3.5.3 提问反馈策略 |
3.5.4 助教辅助策略 |
3.5.5 资源共享策略 |
3.6 答疑型直播教学中的互动策略应用方案 |
3.6.1 课前预热阶段 |
3.6.2 导入阶段 |
3.6.3 分模块答疑阶段 |
3.6.4 总结答疑阶段 |
第4章 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行动研究 |
4.1 总体实施方案 |
4.1.1 实践情境 |
4.1.2 研究团队 |
4.1.3 时间安排 |
4.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计划 |
4.2.2 行动 |
4.2.3 观察 |
4.2.4 反思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计划 |
4.3.2 行动 |
4.3.3 观察 |
4.3.4 反思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计划 |
4.4.2 行动 |
4.4.3 观察 |
4.4.4 反思 |
4.5 优化后的答疑型直播教学互动策略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和建议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 |
一、融合的意义 |
(一)促进数学课程呈现的多样化 |
(二)促进新型教学环境设计 |
(三)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
二、融合的原则 |
(一)要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构建和认知结构的完善 |
(二)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优势互补 |
(三)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与数学传统教学的结合 |
(四)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
三、融合的方式 |
(一)数学教学内容融合 |
(二)学生数学学习模式的融合 |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融合 |
四、融合中的问题 |
第三章 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段 |
一、智慧课堂 |
(一)智慧课堂简介 |
(二)三个主系统 |
(三)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
二、Geo Gebra动态几何画板 |
(一)Geo Gebra的简介 |
(二)Geo Gebra的特点 |
三、线上实时教学 |
(一)线上实时教学的概念 |
(二)线上实时教学的特点 |
(三)线上实时教学与面授教学、异步教学的区别联系 |
四、混合式教学理论 |
(一)混合式教学 |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
(三)运用混合式理论进行数学教学的意义 |
第四章 调查研究与数据整理分析 |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二、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一)基本信息分析 |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三)各题项频数分析 |
三、教师访谈分析 |
(一)教师基本情况 |
(二)访谈内容设计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
一、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 |
(一)案例一混合式教学在《等差数列的概念》中的应用 |
(二)案例二GeoGebra在函数y=Asin(ωx+φ)图象教学中的应用 |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反思与展望 |
(一)反思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 |
2.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主题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3.信息技术采纳理论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与框架 |
2.研究方法 |
二、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
(一)国外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
1.国外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 |
2.疫情期间国外在线教育政策 |
(二)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
1.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 |
2.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育政策 |
三、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建构 |
(一)国外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环境 |
1.在线教学平台使用 |
2.在线课程实施策略 |
3.课堂教学互动体验 |
4.在线教学环境支持 |
(二)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环境 |
1.在线教学模式比较 |
2.在线课程教学内容 |
3.课堂教学互动体验 |
4.在线课程资源现状 |
(三)国内外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
1.国外科学课程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
2.我国物理课程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
(四)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评估框架的建构 |
四、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调查与案例研究 |
(一)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现状调查 |
1.问卷设计 |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访谈提纲 |
4.访谈结果 |
(二)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
1.高中物理概念课:波的形成 |
2.高中物理规律课:行星的运动 |
3.高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三)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案例设计 |
1.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案例设计优化策略 |
2.高中物理实验课案例设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3.高中物理规律课案例设计:自由落体运动 |
五、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优势、不足及实践建议 |
(一)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
1.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中的优势 |
2.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中的不足 |
(二)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实践建议 |
1.教师教学的实践建议 |
2.学生学习的实践建议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物理在线学习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研究缘起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外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变革的研究 |
2.国内外初中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研究 |
3.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差距的相关课程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1.互联网和“互联网+” |
2.新媒体 |
3.在线学习 |
4.城乡结合部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互联网+”背景下在线学习基本模式与价值 |
(一)在线学习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架构 |
(二)在线学习的主要类型与实践流程 |
(三)城乡结合部新建初中学校引入在线学习的价值 |
二、案例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1.样本特征分析 |
2.样本参与在线活动相关数据分析 |
3.数据分析小结 |
(二)对教师的访谈情况 |
1.访谈大纲和相关说明 |
2.访谈片段 |
3.小结 |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
1.J校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
2.J校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科实践案例 |
(一)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及使用现状 |
1.多媒体课件 |
2.交互式电子白板 |
3.其他常用网络资源和使用方式 |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
1.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出现的问题 |
2.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三)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策略的优化 |
1.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备课,大胆尝试 |
2.课后辅导中利用好社交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 |
3.课外拓展中更广泛地使用优质网络资源 |
四、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积极成效 |
(二)案例学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 |
1.教师层面 |
2.学生层面 |
3.网络教育资源层面 |
(三)案例学校开展在线学习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家长和师生对在线学习的认知不足 |
2.监护人对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认识不足 |
3.学校对在线学习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 |
4.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商的业务能力不强 |
五、更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的建议和对策 |
(一)国家:继续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堂的转变与发展 |
(二)学校:完善开展在线学习的管理制度 |
(三)教师:在教学中注入互联网的力量 |
(四)学生:树立互联网时代正确的学习观和学生观 |
(五)多方合作,创建教学资源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拉萨市小学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与意义 |
1.2.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久棋教学的意义 |
1.2.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久棋教学发展的特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久棋研究现状 |
1.3.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久棋基本规则 |
2.2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
2.2.1 教育技术 |
2.2.2 现代教育技术 |
第三章 研究问题和方法 |
3.1 研究问题 |
3.1.1 研究问题 |
3.1.2 调查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分析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梳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分析现状 |
4.1.1 久棋教学中校园网运用情况 |
4.1.2 久棋教学的现代教学设备现状 |
4.1.3 久棋教学的现代教学设备运用现状 |
4.1.4 学校对教师组织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
4.2 现代教育技术对久棋教学的影响 |
4.2.1 久棋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
4.2.2 久棋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认识 |
4.2.3 久棋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久棋教学的影响 |
4.2.4 久棋教师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方式 |
4.3 久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
4.3.1 久棋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和软件的应用现状 |
4.3.2 影响久棋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因素 |
4.3.3 久棋教师现代多媒体课件制作现状 |
4.3.4 久棋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
4.4 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
第五章 提升久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策略 |
5.1 建立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
5.1.1 学校领导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转变 |
5.1.2 加强资金投入强化软硬件资源设施 |
5.2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
5.2.1 久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
5.2.2 久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5.3 加强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
5.3.1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技术培训 |
5.3.2 采取合理灵活针对性的培训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参与相关项目 |
(8)游戏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以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概况 |
1.2.1 游戏化的产生与发展 |
1.2.2 互联网教育产品设计概况 |
1.2.3 用户体验设计需求的提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游戏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互联网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框架 |
1.5.1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1.5.2 论文框架 |
1.6 课题创新点、研究难点 |
1.6.1 课题创新点 |
1.6.2 研究难点 |
第2章 游戏化、互联网教育产品与用户体验设计概述 |
2.1 游戏化概述 |
2.1.1 游戏的相关概述 |
2.1.2 游戏的要素 |
2.1.3 游戏与游戏化 |
2.1.4 游戏化的定义 |
2.1.5 游戏化的问题 |
2.2 互联网教育产品概述 |
2.3 用户体验设计概述 |
2.3.1 用户体验的概念 |
2.3.2 用户体验的要素 |
2.3.3 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与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语言培训产品游戏化的设计分析 |
3.1 语言培训产品游戏化的动机分析 |
3.1.1 自我决定理论 |
3.1.2 乐趣四要素 |
3.1.3 心流理论 |
3.1.4 福格行为模型 |
3.1.5 八角行为分析理论 |
3.2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结构分析 |
3.2.1 福格行为B=MAT模型结构 |
3.2.2 尼尔·埃亚尔上瘾模型结构 |
3.3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机制分析 |
3.3.1 任务机制分析 |
3.3.2 互动机制分析 |
3.3.3 反馈机制分析 |
3.3.4 奖励机制分析 |
3.4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用户分析 |
3.4.1 竞争型用户分析 |
3.4.2 成就型用户分析 |
3.4.3 社交型用户分析 |
3.4.4 探索型用户分析 |
3.5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要素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语言培训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及设计策略 |
4.1 语言培训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 |
4.1.1 研究对象界定 |
4.1.2 调研内容方式 |
4.1.3 用户需求定量分析 |
4.1.4 用户需求定性分析 |
4.1.5 用户需求策略模型 |
4.2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结构策略 |
4.2.1 足够的动机 |
4.2.2 适当的触发 |
4.2.3 行动的能力 |
4.2.4 多变的反馈 |
4.2.5 足够的投入 |
4.3 语言培训产品的游戏化机制策略 |
4.3.1 任务机制策略 |
4.3.2 互动机制策略 |
4.3.3 反馈机制策略 |
4.3.4 奖励机制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产品设计实践 |
5.1 语言培训产品目标用户 |
5.1.1 选择界定目标用户 |
5.1.2 建立用户角色模型 |
5.2 语言培训产品游戏化体验地图 |
5.2.1 发现阶段 |
5.2.2 入门阶段 |
5.2.3 塑造阶段 |
5.2.4 终局阶段 |
5.3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市场产品分析 |
5.3.1 产品功能分析 |
5.3.2 产品框架结构分析 |
5.3.3 产品使用流程分析 |
5.3.4 页面布局和交互逻辑分析 |
5.3.5 产品分析总结 |
5.4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产品信息架构设计 |
5.5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产品流程设计 |
5.6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产品界面原型设计 |
5.6.1 首页界面原型设计 |
5.6.2 培训界面原型设计 |
5.6.3 任务界面原型设计 |
5.6.4 社区界面原型设计 |
5.6.5 成就界面原型设计 |
5.6.6 我的界面原型设计 |
5.7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汇总 |
5.7.1 Demo样品及测试准备 |
5.7.2 测试结论分析及修改意见 |
5.8 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产品最终设计方案 |
5.8.1 首页界面设计 |
5.8.2 任务界面设计 |
5.8.3 社区界面设计 |
5.8.4 成就界面设计 |
5.8.5 我的界面设计 |
5.9 设计方案测试与评估 |
5.9.1 设计方案测试 |
5.9.2 设计方案评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问卷调查 |
附录B-用户访谈 |
附录C-设计手册 |
(9)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回溯 |
2.3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慕课翻译教学研究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3 教学设计理论 |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与预测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预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与重要性 |
5.1.2 设计要素与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1.3 慕课平台下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
5.1.4 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2 讨论 |
5.2.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 |
5.2.2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2.3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
5.2.4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的效果与启示 |
6.1 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效果分析 |
6.1.1 教学组织者的设计 |
6.1.2 教学资源的设计 |
6.1.3 教学活动的设计 |
6.1.4 教学评价的设计 |
6.1.5 技术功能的设计 |
6.2 对慕课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
6.2.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师影响力 |
6.2.2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便利性 |
6.2.3 开展多元互动合作,促进实时互动 |
6.2.4 突出形成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 |
6.2.5 健全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便捷性 |
6.2.6 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自主型教师 |
6.2.7 分析学习者特征,优化学习效果 |
6.2.8 考虑社会需求,实现模块化教学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7.1 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启示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Project Description |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Chapter 2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Analysis of the Target Readers |
2.1.3 Parallel Texts |
2.1.4 Translation Tool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Translation Schedule |
2.2.2 Quality Control |
2.2.3 Client's Feedback |
Chapter 3 Theoretical Guidance |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1 Comprehension |
3.1.2 Expression |
3.1.3 Adaptation |
3.2 Critical Thinking |
3.3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
4.1 Comprehension |
4.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4.1.2 Words Selection |
4.1.3 Sentence Structure |
4.2 Expression |
4.2.1 Proper Name |
4.2.2 Westernized Chinese |
4.2.3 Verbose Expressions |
4.3 Adaptation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A Summary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5.2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s |
5.3 Limi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The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he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Ⅲ Letter of Attorney |
四、高等化学课程INTERNET网络虚拟教室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四款主要线上汉语教学软件应用的调查与研究[D]. 严艺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答疑型直播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行动研究[D]. 格日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 宋婷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D]. 姜安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MY二中J校区为例[D]. 邓雨. 西南大学, 2020(05)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拉萨市小学久棋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陈岱垚.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游戏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以语言培训移动应用为例[D]. 李桀.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9]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翻译项目报告[D]. 岳文.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