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论文文献综述)
邱思月[1](2021)在《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气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2](2019)在《炎症反应介导胃食管反流病诱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引起的不适症状(烧心和反酸),是一种消化道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性疾病,可引起病人死亡率升高。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会引起心房颤动。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报道,GERD除了损害食管组织,还可能诱发心房颤动,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运动能力,增加患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而且显着增加死亡率。然而,胃食管反流病诱导心房颤动的机制仍未研究清楚。炎症反应(inflammation)被认为是心房颤动和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基于GERD导致食管炎症反应,而炎症可诱发心房颤动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假设:GERD的胃内容物、胃酸反流导致食管局部炎症,局部炎症浸透食管全层,或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导致心房炎症水平增加,从而诱导心房颤动的发生。本课题临床纳入GERD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胃镜下取食管粘膜组织检测局部炎症水平,同时静脉血检测全身炎症水平,明确GERD所诱导的炎症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依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诊断标准我们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50例患者,设其中25例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非AF组,25例即有胃食管反流病,又合并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为AF组。同期完成体检的15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每组患者一般信息(性别,年龄,BMI等)进行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均行GERD问卷调查、24h动态心电图、24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并内镜下留取食管齿状线(胃食管连接处)上3cm处的局部黏膜作为组织标本,之后进一步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等方法分析食管粘膜组织炎症程度、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的表达水平及血液中的检测浓度。结果:(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GERD问卷调查评分、上消化道内镜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为GERD合并心房颤动组(简称AF组)、胃食管反流病不合并心房颤动组(简称非AF组)和对照(control)组。对照组为15例,男性10例(66.7%),女性5例(33.3%),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为32.29±4.61岁。非AF组患者为25例,男性16例(64.0%),女性9例(36.0%),男女比例为1.77:1,平均年龄为38.86±11.33岁。AF组患者为25例,男性18例(72.0%),女性7例(28.0%),男女比例为2.57:1,平均年龄为43.57±10.81岁。平均年龄在AF组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F组患者中2例(8.0%)为合并高血压,3例(12.0%)为合并高血脂,2例(8.0%)为合并2型糖尿病;而AF组患者中3例(12.0%)为合并高血压,4例(16.0%)为合并高血脂,3例(12.0%)为合并2型糖尿病,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各组GERD问卷调查评分,非AF组和AF组的评分范围(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F组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等评分范围均明显高于非AF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24h pH监测比较显示,AF组弱酸反流(4<pH<7)次数、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明显高于非AF组患者,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反流总次数和食管近端弱酸反流(%)AF组患者略高于非AF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非AF组和AF组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主要指标如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eagel sphincter,LES)长度、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eagel sphincter,UES)静息压、UES残余压,收缩前沿速度(contractile front velocity,CFV)、食团内部压力(intra bolus pressure,IBP)和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通过食道高分辨率(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检查分析,得出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下发现对照(control)组全段食管组织光滑,粘膜完整,未发现糜烂性病变。非AF(non AF)组发现胃食管连接处的食管粘膜组织出现轻度水肿,充血以及糜烂性病变。而AF组内镜下发现胃食管连接处的食管粘膜组织大规模的糜烂,炎性渗出,水肿以及溃疡等病变。光镜下进一步观察显示,AF组食管黏膜组织可见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不同程度的浸润现象、乳头延长、组织水肿及充血等炎症性改变。非AF组可见食管组织存在中度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对照组食管粘膜组织形态完整无缺,无发现水肿或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三组组织炎症(损伤)评分分析显示,非AF组和AF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AF组炎症评分达到高峰,并显着高于非AF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食管粘膜组织经常规处理后行炎症因子指标(IL-6、IL-8、IL-1β及TNF-α)等的免疫组化实验,镜下(×400倍)观察发现IL-6、IL-8、IL-1β及TNF-α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层,粘膜及粘膜下层。而AF组以上炎症指标的表达几乎覆盖全层食管黏膜上,表示严重的组织炎症性改变。RT-PCR实验结果表示,与对照组相比,炎症因子指标(IL-6、IL-8、IL-1β及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非AF组和AF组中明显上升,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AF组比较,AF组显着上升以上指标的组织mRNA的转录水平(P<0.01)。收集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经常规处理后行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炎症因子指标如IL-6、IL-8、IL-1β、TNF-α及Hs-CRP的血液中的释放浓度,在非AF组和AF组中明显增高,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F组显着升高其炎症因子的表达,而与非AF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AF组患者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pH≤4)次数、弱酸反流(4<pH<7)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非AF组患者,提示酸反流严重程度与AF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进一步发现AF组内镜下出现胃食管连接处的食管粘膜组织大规模的损伤:糜烂,炎性渗出,水肿以及溃疡等病变。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AF组患者食管黏膜组织中出现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乳头延长、组织水肿及充血等炎症性改变。本研究初步得出了“GERD导致食管炎症反应,而炎症可诱发房颤”相关理论。同时说明GERD合并AF的情况下,严重酸反流是客观存在的。GERD与AF有一定的相关关系,GERD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房颤也被共认为是GERD食道外症状之一。严重食管反酸导致的局部炎症可能参与AF发病机制,而食管与心房解剖毗邻,GERD患者的食管炎症程度可能通过局部炎症影响到心房,GERD还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诱发AF的发生与发展。
段艳利[3](2019)在《已行导管消融术的非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总结我院7年来行导管消融的非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IVAs)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发病年龄、合并症、术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史、射血分值(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舒张末径及IVAs主要好发部位、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CA)的成功率。2.以Carto三维标测结果作为参照,系统探讨上述患者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为主的电生理学特征。方法1.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并接受RCA治疗的非流出道IVAs患者,且所有患者VAs发作时的体表ECG资料完整。2.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发病年龄、合并症、EF值、左室舒末径等。3.通过回顾性分析,结合Carto三维标测及RCA治疗成功靶点,将所有患者按其起源部位进行分组,对各起源部位IVAs的12导联体表ECG特征进行分析,如:胸导联R波移行导联、移行区指数、QRS波群时限、各导联QRS波群形态。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1)33例IVAs患者接受RCA治疗,其中男性22例(66.67%),年龄43岁(31,56),高血压病7例(21.21%),糖尿病5例(15.15%),术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6例(26/33,78.79%),左室舒末径48mm(46.00mm,52.50mm),EF值67.39%(62.95%,70.75%)。(2)其中左室非流出道起源28例(84.84%),男性19例(67.86%),年龄:41岁(31,54),高血压病6例(21.42%),糖尿病3例(10.71%),术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3例(82.14%),左室舒末径:48.00mm(46.00mm,52.75mm),EF值:66.91%(62.34%,71.64%)。(3)右室非流出道起源5例(15.16%),其中男性3例(60%),年龄:46岁(31,62),高血压病1例(20.00%),糖尿病2例(40.00%),术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例(60.00%),左室舒末径:48.0mm(44.00mm,52.50mm),EF值:67.45%(64.76%,70.75%)。2.起源部位33例IVAs中左后分支起源15例。6例为房室瓣周起源。4例为左室乳头肌起源。His束旁及心大静脉起源各2例。余部位均为1例。3.消融结果33例患者中有31例消融成功,即刻成功率为93.94%。4.非流出道左、右心室各起源部位IVAs体表ECG特征(1)左心室非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在Vl导联多呈rsR′或R型(82.14%),即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图形;胸导联R波移行多在V1导联之前(85.71%),胸前导联移行指数常<0者(92.86%)。其中(1)左后分支及左后乳头肌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下呈rS/QS型,且I、aVL导联大多数呈qR型、V5-6导联均呈rS/RS型。(2)二尖瓣环前壁起源者下壁导联主波向上呈高R型,V5-6导联呈Rs型。(3)心大静脉最远端起源者I、aVL导联均呈rS/QS型,下壁导联及V5-6导联主波向上呈R型。(4)左室顶部及室间静脉入口起源者各1例,下壁导联及V5-6导联主波向上,均呈R型,其中I、aVL导联均呈rS/QS型,V1导联呈rS型。(5)室间隔左侧起源者1例,I、aVL及下壁导联呈rS型,V1导联呈R/rsR′型,V5-6导联呈RS型。(6)左室心尖部+基地段侧壁起源者1例,下壁导联及V5-6导联呈QS/rS型,其中I、aVL导联呈rs型,V1导联呈R型。(2)右心室非流出道起源的PVCs/VT在Vl导联均呈rS/QS型(100%),胸导联R波移行多在V3导联之后(80.00%),胸导联移行指数常>0者占绝大多数(80.00%)。其中三尖瓣环侧壁、后侧壁及希氏束起源者II、III、aVF导联QRS波形态呈rS/QS型,主波以负向波为主,V5-6导联呈主波向上的R型。结论1.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PVCs/VT大多数患者心功能正常,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2.非流出道起源IVAs以左心室好发,其中以左后分支为主,其次为左室乳头肌及二尖瓣环。右心室非流出道起源IVAs相对左心室非流出道起源少见,主要以三尖瓣环为主。3.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大多数患者疗效不佳,而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行RCA治疗即刻成功率高。4.左、右心室起源IVAs可通过分析胸导联R波移行导联、移行区指数可以明确IVAs在左、右心室的起源:起源于左室者,胸导联R波移行常在V3以前,移行指数常<0。反之则考虑右心室起源。根据各导联QRS波群形态、QRS波群时限,可大致判断PVCs/VT在左、右心室的各起源部位。
朱庭延[4](2016)在《零射线下导管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 VPCs)也称为频发室性早搏(简称频发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被称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diopathic ventricular premature, IVP)。大量研究发现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中绝大部分起源于流出道。随着射频消融手术开展时间的延长,导管射频消融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症状明显,并且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室早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逐渐成为频发室早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006AHA/ACC/ESC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指南指出,对于频发的有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者效果不佳的患者应接受导管消融治疗(IⅡa类推荐)。目前室早的射频消融术常规应用普通二维标测方法,需要在X线透视指导下完成消融手术的操作,但X线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均有可能产生放射性的损伤,且传统在X线指导下仅能提供心脏的二维结构,缺乏心脏的三维立体感,使得消融导管定位很困难,从而电生理医师无法准确地了解消融导管是否与心肌组织接触理想,可能会使导管无效消融的风险性增加。再者常规在X线指导下标测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时,由于它没有心脏三维解剖结构及标测定位记忆功能,故要消融导管重新识别及到达有效的消融靶点即实现精确的三维操作导管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何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及患者的X线放射暴露,是电生理医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可大幅度降低X线放射曝光甚至消融手术全程为零射线;CARTO三维标测系统可实时显示消融导管在心腔内的具体位置,并可指导消融导管的移动方向。并可直观的显示需要消融的关键部位,Carto系统使得消融导管具有标测定位记忆功能,当消融导管偏离理想位置时,Carto系统可使消融导管再重新回顾至最佳消融靶点。从而减少总放电次数且不增加手术总时间,保证手术质量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行零射线消融阵发性室上速,但国内外对零射线下导管消融室早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通过Carto3系统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早与常规在X线指导标测消融进行对比,以此来探讨Carto3系统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室早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二、目的:本课题通过将Carto3系统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早与常规在X线指导标测消融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在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差别,以此来探索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完全零射线标测消融OT-PVCs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三、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入选2014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OT-PVCs)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84例,根据消融过程是否需要X线曝光分为常规方法消融组49例(常规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44.2±11岁;Carto系统指导下零射线标测消融组35例(零射线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43.5±8.9岁。其中零射线组中包括3例常规消融治疗复发再消融的患者。患者术前均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病例入选标准:1.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2.24h动态心电图室早负荷≥10%或绝对值10000次以上,且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长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自发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符合心室流出道(VOT)起源:Ⅱ、Ⅲ、aVF导联呈高幅度的R波,胸导联QRS波呈右束支阻滞或左束支阻滞形态。排除标准:最终成功消融靶点并非位于流出道者。2、方法:2.1术前准备:手术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进行。所有患者室早起源点均经电生理检查确认。84例频发室早患者经电生理检查均起源于心室流出道。2.2常规在X线指导下标测消融法:射频消融术前如果室性期前收缩频繁、持续出现,则只需移动消融导管寻找消融靶点;如果无自发室早,则需要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直至可监测到恒定的自发室早。在监测到恒定的频发自发室性早搏时行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患者体表心电图室早形态大致判定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将消融导管经股动脉送入左室流出道或经股静脉送入右室流出道。起源于左室流出道频发室早的患者射频消融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来明确消融靶点与冠状动脉的位置关系,防止损伤冠状动脉。所有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频发室早。激动顺序标测是根据消融导管记录到的局部电位与自发早搏QRS波起始之间的提前程度,消融导管在流出道逐点标测,消融导管直至寻找到最早的心室激动点。有效靶点的局部电位至少领先自发早搏QRS波起始点20ms以上,且单极导联呈Qs型。然后在最早的心室激动点处行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发的室早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至少有11个导联心电图图形完全相同的部位作为消融靶点。预置能量30 W,温度设定为55℃,试放电10s。放电后出现同形的自发早搏先增多后消失或放电后出现短阵同形室速作为消融有效的标志,早搏完全消失后再持续消融60-90s,在紧邻靶点处周围补充射频消融3.5点。2.3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标测消融:Carto3系统是三维的电解剖标测系统,可以实时直视及定位任何电极导管在心脏、血管腔内的移动,能避免在X线透视指导下操作消融导管到心腔内相应的位置。零射线组患者从穿刺或推送电极导管到位并建立心脏三维解剖模型、射频消融过程均在无射线下完成。射频消融术的整个过程,医生与护士、患者都没穿铅衣铅脖等保护装置.根据患者自发室早的起源部位,常规穿刺右股静脉,留置8F静脉鞘管,连接CART0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将消融导管经鞘管送入,非X线透视下小心送至右房,根据腔内电位变化特点,消融导管在CART03电解剖标测系统下确定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的位置,并构建右房三维模型,并CART03系统指导下在标记三尖瓣环和希氏束的位置。通过三尖瓣后送至右室流出道,在CART03系统下构建右室流出道三维模型,或常规穿刺右股脉,留置8F鞘管,置入消融导管.然后用消融大头构建出左室流出道(左、右及无冠窦)。并确定左右冠脉开口,以窦性心律时体表ⅡI导联中R波振幅最高处为采样时间0点,并标记参考标测点。Carto系统在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时可开启自动冻结(Auto-Freeze)功能,自动冻结室早发作时最早激动点作为消融靶点,然后在该处行起搏标测方法来验证消融靶点的可靠性,最后确定消融导管的贴靠程度,及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征,它们均稳定后可放电消融。消融的温度和能量设置为30W及55℃。在最佳靶点试放电10s,放电后如果自发早搏消失或出现短阵同形室,则连续放电达60s-90s。2.4成功标准:即可成功标准:以消融后自发室性早搏消失,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30min后室性早搏不再出现,并反复在心室多部位行心室程序刺激均不能诱发出与射频消融前形态一致的自发室早为即刻成功标志。(2)远期成功标准:术后3个月行24h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消失或室早总数较术前减少80%以上,不适症状明显改善。2.5术后随访: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随后隔6个月随访;室早症状再发时随诊。通过症状、12导联标准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判断是否复发,在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下频发室早相关症状消失、12导联标准体表心电图无消融前自发室早、术后3个月24 h动态心电较长室早数较术前减少80%以上作为射频消融成功的随访标准。2.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结果:共有84例患者入选,其中常规标测组49例,零射线组35例,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及室早起源部位、室早负荷均无统计学差异。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35[97.1%]vs44/49[89.8%]p=0.39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7.0±2.4 vs 4.3±1.9 min p<0.01),常规组与零射线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8±10 vs 67±11.9min p=0.002)。与零射线组比较,常规消融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6.6±.7 vs 4.8±1.9 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透视时间为18.6±6.8min,随访5.11个月,常规消融组复发4例,零射线消融组1例复发,即两组患者的室早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结论:1.零射线组所有患者的消融过程在均在无射线下完成。而常规消融组的平均X线暴光时间为18.6±6.8min。因此在CART03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流出道室早优于传统X线指导下标测消融。2.在标测消融OT-PVCs中,CARTO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与传统X线指导标测在即刻成功率和随访过程中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表明两者有效性相似。3. CARTO3电解剖标测系统标测消融OT-PVCs中无主要并发症发生,传统X线指导标测消融OT-PVCs时也无主要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其三维标测的安全性与常规方法相似。4.CARTO3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零射线标测消融OT-PVCs与传统X线指导标测消融OT-PVCs相比,其靶点标测时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5.在标测消融OT-PVCs中,零射线组的手术总时间短于常规组。综上所述,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道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手术总时间较短,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
王润桃[5](2005)在《无创检查在心律失常的中西结合诊断中的应用及活血、益气药实验电生理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1.临床研究目的 (1)应用心电图技术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规律,(2)探讨以心电图 ST-T 分析协助对中医血瘀证量化的诊断, 2.实验研究目的 活血、益气中药提取物川芎嗪和黄芪甲苷对心肌梗死大鼠离体心脏的电生理作用特点研究。方法 临床部分 ⑴总结我院近 5 年来收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资料,测量舒张终末期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功能;P 波最大值(Pmax)、P 波最小值(Pmin) 、P 波离散度(pd)。⑵用美国 MORTARA12 导联数字 Holter 记录器记录患者 24 小时心电图,然后回放分析结果。⑶心电图异常与血瘀证的关系研究:从我院 2002-2004 两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 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具有心律失常编码 8-,明尼苏达码中有主项编码1-,4-,5- ,亚项编码 3-1,8-1,8-3,9-2 的患者 491 名(男 230 名,女 261 名,年龄(27-88 岁)、平均(67.51±13.79)岁,进行血瘀证轻、中、重分级诊断,按心血管病有无分为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进行心电图缺血(ST-T 改变,Q 波异常)和血瘀证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实验部分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钮伟真教授“小动物离体灌流心脏心电信号研究设备”的方法,记录研究正常及心梗大鼠离体心脏灌注黄芪甲苷、川芎嗪前后心电图、His 束图、MAP(单相动作电位)、冠脉流量及心率变化。观察指标 A-H、H-V、ERP 、APD90、ERP/APD90 以及冠脉流量、心率变化情况。结 果 临 床 部 分 ⑴ 两 组 病 例 ( 房 颤 组 vs 非 颤 组 ): (LAD,43.07 ±6.77 vs36.96±5.54)mm、(Pmax,123.07±9.94 vs 113.01±10.86)ms、(Pd,63.65± 9.49 vs52.61±11.82)ms 均 存 在 非 常 显 着 差 异 P<0.001 ; 年 龄 ( Age,69.5±8.3 vs65.9±11.1)岁 P<0.05;左室舒张功能、P 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与房颤关系密切。⑵HOLTER 记录到一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从室早到室速再到室颤的全过程。⑶心脏病组心电图缺血表现程度(ST-T 改变,Q 波异常)和血瘀证轻重等级呈线性相关关系(线性相关分析 P<0.05,偏离线性相关分析 P>0.05),说明心电图异常越严重,心脏病组的血瘀证等级越严重。非心脏病组心电图异常程度和血瘀证等级无相关性,心律失常在两组中多存在于中重等级的血瘀证病人中。实验部分:心梗大鼠与正常大鼠离体心脏比较 心梗大鼠 ERP 和 APD90 延长,而ERP/APD90 缩小。比较灌注川芎嗪前后,各项指标 ERP、APD90、ERP/APD90、A-H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灌注高浓度川芎嗪时 H-V 改变也呈显着性差异 (P<0.05)。灌注黄芪甲苷前后各项电生理观察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部分 ⑴对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左室舒张功能、P 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⑵非心脏病者心电图 ST-T 异常(ST 下移,T 波低平倒置)与血瘀证等级无关,心脏病人心电图缺血表现程度和血瘀证轻重等级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心电图异常越严重,他们的血瘀证等级越高、越重。 实验部分结果提示:川芎嗪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阻滞钙离子通道的作用特点:即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和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的特点。黄芪甲苷无抗心律失常作用。
廖伟,谢东明,阳贻红,钟一鸣,赖小芳,王小萍[6](2002)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文中认为
刘惠亮,罗建平,丁韬,张海波[7](1998)在《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惠亮,罗建平,丁韬,张海波(北京100039)关键词导管射频电流消融,X线,窦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电流消融(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1],我们在普通...
方丕华[8](1996)在《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旨在探讨各种因素对激光消融的影响;比较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后病理演变过程及细胞电生理变化;通过经皮导管技术消融希氏束及室速,初步验证激光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各种因素对激光消融影响的实验观察:根据光纤直径及是否用生理盐水(NS)冲洗等分组,按不同的功率和时间用激光和射频对猪心标本消融。然后观查损伤灶及弹坑的直径和深度。2.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的病理对比观察:用激光和射频电流分别作用于大鼠的心外膜上,定期取心脏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病理观察。3.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对免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对比研究:将激光和射频分别作用于实验兔的心脏标本上,然后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其损伤灶周围的单细胞跨膜电位对比观察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后心肌细胞电生理变化。4.激光导管消融房室交界区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研究:10条实验犬在X线荧屏监视引导下,用激光标测消融导管标测并消融希氏束;6条实验犬用乌头碱诱发室速后用激光予以消融 结果及结论:1.激光损伤灶及弹坑的直径和深度均随激光功率、消融时间、激光能量、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激光能量是反映激光和损伤灶之间量效关系的最好变量。无NS冲洗组的激光损伤灶及弹坑的直径和深度均大于有NS冲洗组。在相同能量条件下,射频消融损伤灶的直径大于激光消融,而当能量大于1000J时,激光消融损伤灶的深度明显大于射频消融损伤灶的深度。结果提示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光导纤维直径及采用NS冲洗等措施,完全有可能使激光消融损伤灶达到消融心律失常病灶所需要的范围和深度而又避免心肌组织的汽化,炭化或穿孔。2.光镜下激光消融后心肌损伤灶可见从里至外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炭化层;第二层是凝固性坏死的心肌组织;最外层为心肌充血、水肿。损伤灶与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
刘惠亮,汪琪,罗建平,吕晓群,李卉[9](1996)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文中研究说明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武警总医院心肾内科刘惠亮,汪琪,罗建平,吕晓群,李卉(北京100039)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达95%以上[1]...
屈百鸣,黄洪章,俞林玲,徐至法,励伟芬,缪建华,王利波,钟良[10](1996)在《用普通X线遥控床射频消融术治疗PSVT》文中研究指明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病。近年公认经支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能安全、有效地根治PSVT。我们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用普通遥控X线机开展RFCA治疗PSVT38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二、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论文提纲范文)
(2)炎症反应介导胃食管反流病诱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炎症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关系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胃食管反流病诱发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食管氧化应激产生在GERD合并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3)已行导管消融术的非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非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4)零射线下导管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一、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 |
二、X线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
三、Carto指导下零射线消融阵发性室上速、房扑及其相关优势 |
四、起搏标测与激动标测结合射频消融流出道室早 |
五、Carto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其相关优点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无创检查在心律失常的中西结合诊断中的应用及活血、益气药实验电生理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英汉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律失常研究的现状 |
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特征 |
心律失常基本发病机制的进展 |
心律失常诊断的进展 |
心律失常临床分类 |
心律失常治疗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抗心律失常药物机理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心律失常临床及中药抗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1 无创检查对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发生的初步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2 一例动态心电图记录变异型心绞痛引发室颤导致猝死的分析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3 血瘀证与异常心电图关系的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部分 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电生理检查 |
1.3 标测与消融 |
1.4 消融终点的判断 |
2 结果 |
3 讨论 |
(8)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语简表 |
第一部分 激光功率、时间、能量等物理因素对激光消融影响的实验观察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二、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的病理对比观察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对兔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对比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激光导管消融房室交界区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照片及附插图 |
发表论文题录 |
致谢 |
四、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气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邱思月.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炎症反应介导胃食管反流病诱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基础研究[D].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3]已行导管消融术的非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及电生理学研究[D]. 段艳利.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4]零射线下导管消融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D]. 朱庭延.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5]无创检查在心律失常的中西结合诊断中的应用及活血、益气药实验电生理作用的研究[D]. 王润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6]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J]. 廖伟,谢东明,阳贻红,钟一鸣,赖小芳,王小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05)
- [7]在普通胃肠X线机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室性心动过速2例[J]. 刘惠亮,罗建平,丁韬,张海波. 武警医学, 1998(01)
- [8]激光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D]. 方丕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6(12)
- [9]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J]. 刘惠亮,汪琪,罗建平,吕晓群,李卉. 武警医学, 1996(03)
- [10]用普通X线遥控床射频消融术治疗PSVT[J]. 屈百鸣,黄洪章,俞林玲,徐至法,励伟芬,缪建华,王利波,钟良. 浙江医学,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