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石伟明,袁智骐,徐慧珍[1](1990)在《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评述了各种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介绍回转箱式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结构,以及操作、评级的方法。
王梅[2](2014)在《羊毛防寒裤用弹性面料防钻毛性能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羊毛为絮填材料的羊毛防寒裤,凭借着天然羊毛絮片优良的保暖性、弹性和吸湿性等优点,在寒冷地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然而,钻毛现象却成为制约羊毛防寒裤装品牌升级和限制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本课题以面料为出发点,改善羊毛防寒裤装防钻毛性能,同时提升其穿着舒适感。在论文中,笔者以前人对羊毛防寒服及其面、辅料基本性能和防钻毛性能的研究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羊毛防寒裤的钻毛机理,总结了防钻毛的基本原理和可行方法;探讨了人体下肢活动与裤装面料弹性之间的关系;选取羊毛防寒裤常用且有代表性的17种弹性面料,测试了其基本性能,具体包括面料的透气性、保暖性、弹性和防钻毛性能;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同时借鉴前人对非弹性羊毛防寒服面料各项基本性能的测试,分别以织物组织、织物原料组成以及原料混纺比值为自变量,总结出有利于改善织物弹性和防钻毛性能的元素,同时结合面料设计相关理论基础,研制出三种兼具穿着舒适性和优良防钻毛性能的弹性防钻毛面料;借助工厂条件,对设计的面料进行试织,并对试织的面料进行客观舒适性能评价,最终确定出了符合课题研究需要的兼具优良的弹性和防钻毛性能的2号斜纹织物。为了设计出符合课题需求的弹性防钻毛面料,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探究人体下肢日常活动对羊毛防寒裤装面料弹性的需求,测试羊毛防寒裤常用的弹性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能,结果表明面料中氨纶含量为5%时即可满足人体下肢日常中裤装着装舒适性的要求;(2)羊毛防寒裤装的保温性能主要是由羊毛絮片决定的,与絮片相比,面料的保温性极小,所以在设计新的面料时,保温性能不起决定性作用;(3)测试对比了羊毛防寒裤装常用的涤氨、锦氨和棉氨三种弹性面料。结果显示拉伸性能和防钻毛性能表现较好的是棉氨织物,同时对于三类织物其防钻毛性能均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4)针织面料由于其结构本身的特征,要想在不影响其穿着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织物组织结构或者是构成原料等方式实现其良好的防钻毛性能是非常困难的,综合考虑成本和工艺可行性,试织的弹性防钻毛面料应选用高支高密的机织物;(5)试织的三种弹性防钻毛面料均表现出较好的拉伸性能:当被拉伸20%时,其弹性回复性能均达到了90%以上,而当被拉伸40%时,其弹性回复性能均处于80%90%之间。相较而言,三种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表现为:斜纹组织>平纹组织>缎纹组织,即,2号斜纹组织试织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能最好;(6)对三种试织面料的防钻毛性测试显示:从线迹处钻出的羊毛占据了总钻毛量的较大比重,三种试织面料的钻毛量表现为:3号缎纹组织>1号平纹组织>2号斜纹组织,即,2号斜纹组织试织面料的防钻毛性能较好;(7)相较于企业常用的普通防钻绒面料,三种试织面料的透气性和保温性均处于中间位置,并无明显差异,同时,试织的面料却由于其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一特殊基本性能而能够更好地满足防寒裤装的服用舒适性能。本课题围绕着陕北地区特色的羊毛防寒服产业开展,从消费者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研究和开发兼具防钻毛性和服用舒适性为一体的羊毛防寒裤用弹性面料为目标,为企业存在的羊毛防寒裤钻毛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企业服装品质,最终推动行业积极发展。
李凤凤,肖红[3](2011)在《面料与针距密度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长久以来普遍存在的影响羊毛防寒服保暖和美观性的钻毛现象,为了有效提升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进行相关试验。试验过程参考GB/T 12705—2009《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规定的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与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试验参数进行调整,针对每种试样,制作了2个完全相同的试样袋分别投入左、右2个箱子中;同时在保证面料密度、针距密度以及填充量相同的条件下,对缝迹进行了黏封与不黏封的2种设计;在计数钻毛量时,分别计数了从面料和缝迹处针眼钻出的羊毛根数。对目前企业常用的羊毛防寒服面料和针距密度进行了相关试验,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面料及针距密度与羊毛防寒服钻毛量之间的关系。
周梦岚[4](2015)在《利用木棉特性的阻隔织物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阻隔织物是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工艺路线如纤维改性法、织物整理法、结构优化法等可制得具有防火与阻燃、生化阻隔和物理作用阻隔防护功能的纺织品。而木棉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超细、高中空、抑菌防螨、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可以织造高密、高回弹性抗菌防螨织物。这些都有利于木棉阻隔织物的开发,使其兼具生化阻隔与物理作用阻隔的多重性能。本课题从开发应用新型天然纤维,提高天然纤维纺织品的使用功能和附加值角度出发,从纤维选取,纱线优化入手,重点解决了如何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定量测试纱线的径向分布规律,从而制得具有阻隔功能的天然纺织品,满足人们对纺织品舒适、优质等方面的需求。本课题探索研究了用于阻隔织物的木棉纤维压缩性能,大致确定了中空回复情况,研究了影响压缩性能的因素;创新性地运用Photoshop像素法定量分析了中空回复度不一的木棉纤维纺成纱线后的径向分布规律;本课题在实验基础上,给出了木棉阻隔织物的防钻绒性能、防螨性能、弯曲和剪切性能的评价,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论文研究发现:(1)高中空木棉纤维集合体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平台,这主要是由于木棉的高中空结构导致的圆管弹性失稳。将压缩曲线放大后,可知在压缩过程中存在近似线性区、转变区、模量线性增加区。根据屈服平台处所对应的应力为0.40N/cm2,可计算维持木棉中空结构的临界压强,这为木棉纱线中空保持情况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方向,同时对木棉产品的设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利用Photoshop软件,可直接观察和定量测试纱线横截面内各种纤维的面积,包括非圆形纤维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得到纱线中的纤维径向分布规律。在与棉及棉型粘胶纤维混纺的环锭纱中木棉纤维向纱表层转移的趋势明显,木棉纤维的汉密尔顿转移指数达20%左右,纱表层木棉纤维混纺比远大于平均混纺比,这是木棉纤维偏短、表面光滑、柔软等性能联合作用的结果;混纺纱中,木棉纤维有成束现象,纱表层的木棉纤维中空度保持得更高,木棉自身具有回复中空的潜能。(3)选取以上14.58tex木棉/棉(20/80)混纺纱,将其与11.66tex全棉经纱交织的防羽布具有很好的防钻绒性,并且织物弯曲刚度低、手感柔软、布面细洁,隔离螨虫效果达90%以上,具有良好的生化阻隔和物理阻隔性能,应用价值大。
刘涛[5](2013)在《填充式保暖复合织物的开发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在结构设计和成型技术上进行突破,织造可一次成型填充式保暖织物,即在织机上先织造微胞结构再填充羽绒的微胞式羽绒填充织物,从传热学原理出发,探讨填充式羽绒保暖织物填充物的种类、填充量、微胞结构尺寸、微胞排列密度、微胞厚度、微胞形状与织物的保暖性之间的关系,确立保暖性最优的填充式微胞的结构。为减少羽绒和羽丝的钻绒现象,本文从织物组织结构、连接处的组织、纱线、经纬密等着手分析,实施一次成型织造填充式保暖织物;接着采用SiO2溶胶-凝胶技术对织物进行涂层整理,进一步提高织物的保暖性能,并分析整理前后织物的保暖性来加以验证。另外,还测试了一次成型和缝合之间的防钻绒性差异,并比较了涂层整理前后对透气性、起毛起球性、硬挺度等服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羽绒填充量下,随着微胞排列密度增大,存在最佳保暖性的微胞排列密度3条/(30cm×30cm),使微胞的厚度达到最佳,羽绒的蓬松度和静止空气的含量达到最优。在微胞条数相同时,条状结构的保暖性能明显优于格状结构,在30cm×30cm面积内微胞排列密度为3条条状结构时,保暖性能最优。同时,填充羽绒量对织物的保暖性为先增加后平稳甚至略有减小,通过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在填充量为10.3g/(30cm×30cm)时织物的保暖性为最优。采用SiO2溶胶-凝胶技术进行保暖性涂层整理,通过正交试验表明,用于涂层整理的SiO2溶胶配比组合为EtOH/TEOS=15. H2O/TEOS=8、酸催化PH值为1.5、氨水PH值为7.0,织物的保暖性能达到最优。试样涂层后相对涂层前的保暖性能显着提高,下降到指定温度的时间增加30%左右,相对降温速度下降至0.283℃·min-1。其原因在于有效地减少羽绒中空气与织物表面的对流,减少空气流通通道,故保暖性显着提高,且硬挺度也有增加,其中经向织物的硬挺度增加幅度比纬向大。在相同的填充量和微胞结构的情况下,一次织造成型的试样的钻出羽绒或羽丝的根数比缝合成型的试样要少50%,经涂层整理的试样的防钻绒性能比未涂层的提高40%,防钻绒效果一次成型织造的试样优于缝合成型的试样。SiO2溶胶-凝胶涂层整理后织物膜的柔韧性为3级,由于SiO2溶胶-凝胶浸透到织物表面多,涂层的柔韧性好。而且涂膜与织物之间是靠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粘附力作用,总体附着力能力良好。因此,经SiO2溶胶-凝胶涂层整理的织物,能有效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对保暖性和舒适性的要求。综合分析表明,采用一次织造成型可有效提高羽绒服的防钻绒性能,SiO2溶胶-凝胶涂层整理显着的提高其保暖性能,满足人们对美观、舒适的要求,为设计和开发此类轻薄、保暖、防钻绒羽绒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那英[6](2015)在《纤维素基多层级结构表面化学修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棉纤维,是由直径为30250?不等的基原纤、微原纤和巨原纤呈平行和螺旋形态组成的多层级、多孔隙结构的纤维素材料。由棉纤维束纺成的纱线,由纱线织造的织物均属于多层级多孔隙的结构,赋予棉织物优良的吸湿、保暖性能,但纤维素优良的吸湿性能又致使棉织物易发霉、褶皱、色泽变黄,严重限制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多层级、多孔隙棉织物的不足,赋予其功能性特点,已成为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重点。本论文分别采用棉织物表面物理涂覆和化学接枝、聚合等方法,在多层级、多孔隙棉织物表面制备一层高分子膜,使得到膜一体化复合棉织物具有良好透气、透湿和防钻绒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通过表面物理涂覆,在多孔隙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多微孔的聚氨酯(PU)膜。多孔结构保证了复合棉织物具有透气、透湿性能,接触角实验表明PU复合棉织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但由于PU膜与棉织物间属于物理结合,因此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PU膜易脱落,导致织物表面变粗糙。通过酯化反应在棉纤维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引入双键作为前驱体,然后,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在织物表面制备一层共价键连接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膜。结果表明,PHEMA膜有效覆盖了织物表面、纱线及纤维间的孔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防钻绒性,且透气性良好;耐磨实验表明,PHEMA膜在棉织物表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但织物的色泽下降明显、表面疏水性提高。采用高分子单体间产生相分离的机理,调控共聚物在织物表面的形貌结构,改善织物表面亲水性。研究发现,调整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比例,可在棉织物表面形成仿荷叶表面结构的小乳突形貌,水接触角可高达129?,15 min后仍达105?,有效改善了织物表面的亲水性能。
王明荣[7](2019)在《覆膜防钻绒面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羽绒制品具有轻质、保暖属性,是理想的御寒纺织品。但在服用过程中,羽绒制品将出现钻绒问题,严重影响制品质量及外观,属严重的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对象。本文在对现有防钻绒羽绒制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热熔胶粘合工艺开发覆膜复合面料,并用于羽绒制品的防钻绒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覆膜面料的防钻绒与服用舒适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以透气性好、亲肤性好的纯棉与蚕丝面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21 g/m2与30 g/m2PE膜对纯棉面料进行覆膜处理,同时选取30 g/m2PE膜和TPU膜与蚕丝面料复合得到覆膜复合面料,并对两种面料进行了聚氨酯防钻绒整理,采用滚箱法测试了纯棉与蚕丝面料、覆膜复合面料、聚氨酯整理面料及高支高密涤纶胆布制备的羽绒包的防钻绒性能,结果表明:纯棉与蚕丝面料自身不具备任何防钻绒性能,而纯棉/PE(21 g/m2)复合面料、纯棉/PE(30 g/m2)复合面料、蚕丝/PE(21 g/m2)复合面料与蚕丝/TPU复合面料的钻绒根数均在5根以内,具有优异的防钻绒性能;胆布钻绒根数在40根左右,防钻绒性能较差;聚氨酯整理的纯棉面料与蚕丝面料钻绒根数均在50根以上,防钻绒性能尚未达到羽绒制品合格品要求。(2)然后采用平板式保温仪测试了纯棉与蚕丝面料覆膜前后的保温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纯棉面料进行覆30 g/m2PE膜处理会略微降低其保暖性,但纯棉/PE(21 g/m2)复合面料、蚕丝/PE(21 g/m2)复合面料与蚕丝/TPU复合面料与原面料相比,保温性能均有所提升。(3)纯棉与蚕丝面料本身透气透湿性能优异,但基于其完全不具备防钻绒性能,因此选择高支高密涤纶胆布与纯棉和蚕丝面料的覆膜复合面料透气透湿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纯棉/PE(30 g/m2)复合面料外,选用21 g/m2PE膜与TPU膜对面料覆膜处理得到的复合面料透气性能均要高于胆布,但所有面料透气性都相对较差,透气率范围在0.33~0.64 mm/s之间;所有覆膜复合面料的透湿性能均优于胆布,且蚕丝/PE(21 g/m2)复合面料与蚕丝/TPU复合面料透湿率达3级指标标准,具有良好的透湿性。(4)采用电子强力仪测试了面料覆膜前后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对面料覆膜处理后其断裂强力均得到了提升,但断裂伸长率下降;然后以纯棉与蚕丝为参比样品通过相对手感测试仪PhabrOmeter3测试了覆膜复合面料及聚氨酯整理面料的相对手感,结果发现,覆膜复合面料的综合手感与原面料差异较小,但聚氨酯整理的面料与原面料综合手感差异较大。(5)最后研究了羽绒不同含湿率状态下面料覆膜前后的湿热传递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羽绒含湿率的增大,纯棉与蚕丝面料的湿热传递性能受到很大影响,但覆膜复合面料的湿热传递性能相对较好。
肖红,刘静静[8](2013)在《缝纫机针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羊毛防寒服在服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钻毛现象,通过针眼的钻毛量比较明显,它降低了羊毛防寒服的美观性和服用性能。参照GB/T 12705—2009《织物防钻绒性实验方法》中规定的织物防钻绒性实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参数进行调整,模拟羊毛防寒服在穿着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力,计数从织物和针眼钻出的羊毛根数,分析在不同织物密度和缝纫机针下的钻毛量及其规律。结果表明,较小型号圆头机针可明显降低羊毛纤维的钻出量,这一技术手段可用于羊毛防寒服的生产实践,并有效地提升羊毛防寒服的防钻毛性能。
郎娇[9](2012)在《羊毛防寒服保温性能研究与应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对自身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对服装及其材料等各方面的舒适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温条件下的防寒服就是其中的一类,特别是提高羊毛防寒服的保暖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来源于羊毛防寒服企业,研究对象为羊毛防寒服,其填充的保暖材料为羊毛絮片。羊毛絮片是天然的保暖材料,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此外羊毛防寒服的面料大部分采用了涂层织物,织物经过涂层后,透气性有所降低,使其具有优良的防水性和防风性,因此羊毛防寒服深受寒冷地区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羊毛防寒服也存在一些困扰广大消费者的问题,即透湿性和透气性很差,因为羊毛防寒服面料大部分采用的是涂层织物,当人们穿着这类服装活动时,大量汗液由于无法以蒸气形式排出,在服装内部形成吸附水和大量的粘着水,使人产生粘湿、发闷等不舒适感,因此无法满足羊毛防寒服持久保暖的需要。如何使羊毛防寒服既保暖又舒适,成为了该类型企业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羊毛防寒服持久保暖性能和透气性能,本文对羊毛防寒服常见面、辅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面料、羊毛絮片对羊毛防寒服保温透气性能的影响;根据对比试验结果,设计并织制了能够改善羊毛防寒服保温透气性能,同时具备防钻毛功能的面料;此外,结合温区、寒区和高寒区的低温特点,分析计算了这三个气候区不同低温条件下应用防钻毛面料的羊毛絮片平方米克重,为处于不同低温气候条件下的人们在服装整体搭配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通过保温透气性能和防钻毛性能相关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⑴通过人体着装实验,表明羊毛防寒服面料的涂层是导致该类型服装透气性能和持久保暖性能差的主要原因;⑵通过面料和羊毛絮片的保温性能测试,说明羊毛絮片的设计参数是影响羊毛防寒服保温性能的主要因素;⑶与平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相比,非涂层斜纹组织的综合保温性能和透气性能较优,适宜作为羊毛防寒服面料的组织结构。⑷针对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非涂层防钻毛面料宜设计为高支高密的织物,可有效降低羊毛纤维的钻毛量,并提高面料的保温性能。⑸不同低温条件下宜采用不同的羊毛絮片设计,以保证人体穿着时的保暖需求;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体处于不同的活动状态(静止、一般行走、快速行走)时,羊毛防寒服中的羊毛絮片平方米克重也是不同的。本研究课题是针对陕北地区的特色产业——围绕羊毛防寒服产业中困扰企业多年的技术难题展开的,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型服装企业羊毛防寒服存在的持久保温性与透气性等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地提升羊毛防寒服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刘欣,佘琼蕾[10](2011)在《纺织品家庭洗涤/干洗后外观保持性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纺织品家庭洗涤或干洗后外观保持性评价正成为众多消费者和零售商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已有关于护理标签和洗后外观评价方法的法规与标准。文中从市场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角度,指出应从服饰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以及熨烫后产生的外观变化,如颜色、扭曲、手感、收缩率、起毛起球等制订相应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项目及评价方法。
二、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羊毛防寒裤用弹性面料防钻毛性能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防寒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服用保暖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
1.2.1 服用保暖材料的分类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发展方向 |
1.3 织物防钻绒性能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背景 |
1.5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羊毛防寒裤概述 |
2.1.1 羊毛防寒裤的种类 |
2.1.2 羊毛防寒裤的结构 |
2.1.3 羊毛防寒裤的性能 |
2.1.4 羊毛防寒裤面料分析 |
2.2 羊毛防寒服钻毛机理分析 |
2.2.1 羊毛纤维的组织结构 |
2.2.2 羊毛纤维刺扎行为分析 |
2.3 羊毛防寒裤防钻毛理论基础 |
2.3.1 羊毛防寒裤防钻毛原理 |
2.3.2 羊毛防寒裤防钻毛方法 |
3 人体下半身运动对裤装面料的弹性需求 |
3.1 人体下肢带运动对羊毛防寒裤面料选择的影响 |
3.1.1 腰部对羊毛防寒裤面料选择的影响 |
3.1.2 下肢对羊毛防寒裤面料选择的影响 |
3.2 人体下肢运动时皮肤的拉伸状态 |
3.3 企业用羊毛防寒裤弹性面料弹性回复性能测试 |
3.3.1 实验试样 |
3.3.2 实验仪器 |
3.3.3 实验参数的确定 |
3.3.4 实验方法 |
3.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羊毛防寒裤用弹性面料基本性能测试 |
4.1 测试面料 |
4.2 透气性测试 |
4.2.1 描述指标 |
4.2.2 试验仪器 |
4.2.3 实验测试原理 |
4.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保暖性测试 |
4.3.1 测试仪器和实验试样 |
4.3.2 实验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 |
4.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防钻绒性测试 |
4.4.1 试样准备 |
4.4.2 实验仪器和评价指标 |
4.4.3 测试方法及步骤 |
4.4.4 试验方案设计 |
4.4.5 面料钻毛量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弹性防钻毛面料设计 |
5.1 面料设计的整体思路 |
5.2 弹性织物的设计过程 |
5.3 弹性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
5.3.1 织物组织结构的选择 |
5.3.2 织物材料的选择 |
5.3.3 织物经纬向密度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试织面料的客观舒适性评价 |
6.1 弹性防钻毛试织面料的规格 |
6.2 对比用普通防钻毛面料的选择 |
6.3 试织面料的透气性测试 |
6.4 试织面料的保温性测试 |
6.5 试织面料的弹性测试 |
6.6 试织面料的防钻毛性测试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7.2 课题研究的不足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面料与针距密度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仪器及材料 |
1.1.1 主要仪器 |
1.1.2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及分析 |
2.1 黏封缝迹对钻毛量的影响 |
2.2 面料密度对钻毛量的影响 |
2.3 针距密度对钻毛量的影响 |
2.4 缝迹的分布数量对钻毛量的影响 |
3 结论 |
(4)利用木棉特性的阻隔织物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木棉植物与木棉纤维简介 |
1.2.1 木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
1.2.2 木棉纤维的力学性质 |
1.2.3 木棉纤维的化学性质 |
1.2.4 木棉纤维的热学性质 |
1.2.5 木棉纤维的其他性质 |
1.2.6 木棉纤维的应用 |
1.3 木棉混纺纱结构概况 |
1.4 阻隔织物概况 |
1.4.1 防火与阻燃织物 |
1.4.2 生化阻隔织物 |
1.4.3 物理作用阻隔织物 |
1.5 图像处理软件概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中空结构的木棉纤维压缩性能测试 |
2.1 INSTRON 压缩测试 |
2.1.1 纤维信息与制样 |
2.1.2 压缩性能测试 |
2.2 单次载荷作用下木棉压缩回复曲线的分析 |
2.2.1 与实心涤纶纤维束的压缩曲线比较 |
2.2.2 压缩速度的影响 |
2.2.3 试样制作情况的影响 |
2.3 多次高载荷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变化情况 |
2.4 压缩性能的实践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木棉/棉混纺纱的结构特性测试 |
3.1 纱线外观研究 |
3.1.1 纱线毛羽定性分析 |
3.1.2 纱线毛羽定量分析 |
3.2 纱线径向结构研究 |
3.2.1 测试方法研究 |
3.2.2 环锭纱中木棉纤维的转移指数测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木棉/棉混纤的阻隔面料试制与性能研究 |
4.1 阻隔面料试制 |
4.2 阻隔面料测试 |
4.2.1 织物防钻绒性能测试 |
4.2.2 织物力学性能测试 |
4.3 阻隔面料的防钻绒性分析 |
4.3.1 原料对防钻绒性的影响 |
4.3.2 紧度对防钻绒性的影响 |
4.3.3 后整理对防钻绒性的影响 |
4.4 阻隔面料的阻螨性能分析 |
4.5 阻隔面料的力学量与手感分析 |
4.5.1 弯曲性能与手感 |
4.5.2 剪切性能与手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5 个典型试样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a 点和 b 点应力值 |
附录 Ⅱ YG172 型纱线毛羽仪测试值 |
附录 Ⅲ Photoshop 像素法分析三种木棉混纺纱的径向分布规律计算过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填充式保暖复合织物的开发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填充式保暖服的填充料的导热机理 |
1.3.1 纤维集合体的空间分布分析 |
1.3.2 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模型 |
1.3.3 纤维集合体热阻模型 |
1.4 影响填充式保暖服保暖性因素的分析 |
1.4.1 填充式保暖服填充物的种类 |
1.4.2 填充式保暖服填充物的含量 |
1.4.3 填充保暖服涂层后整理 |
1.4.4 填充式保暖服的结构 |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填充式保暖服的结构分析 |
2.1 试验样品准备和测试方法 |
2.2 保暖性测试方法及其表征指标 |
2.2.1 填充保暖服保暖性测试方法 |
2.2.2 填充保暖服保暖性表征方法 |
2.3 微胞排列密度对保暖性的影响 |
2.4 微胞排列密度对微胞厚度的影响 |
2.5 微胞形状对保暖性能的影响 |
2.6 微胞中填充物的重量对保暖性的影响分析 |
2.7 填充式微胞结构织物一次成型织造 |
2.7.1 材料的选择 |
2.7.2 织物结构参数设计 |
2.7.3 填充式微胞结构织物一次成型小样织造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胞填充式织物的SiO_2溶胶-凝胶涂层整理 |
3.1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技术的介绍及应用 |
3.2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最佳配比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3.3 SiO_2溶胶的制备 |
3.4 织物涂层后保暖性能测试 |
3.4.1 织物涂层后保暖性测试方法及指标 |
3.4.2 SiO_2溶胶的配比对保暖性影响分析 |
3.5 织物涂层整理后保暖性能测试 |
3.6 织物涂层整理后透气性测试 |
3.7 织物涂层整理后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 |
3.8 织物涂层整理后顶破强力测试 |
3.9 织物涂层整理硬挺度测试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填充羽绒后涂层整理的性能测试 |
4.1 填充羽绒后涂层整理后保暖性测试 |
4.2 填充羽绒后涂层整理后防钻绒测试 |
4.3 填充羽绒且涂层后其它常规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文章 |
致谢 |
(6)纤维素基多层级结构表面化学修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纤维素的来源、组成及性质 |
1.1.1 纤维素的发展史 |
1.1.2 纤维素的来源 |
1.1.3 纤维素的组成 |
1.1.4 纤维素的性质 |
1.2 纤维素基多层级结构的分析 |
1.2.1 纤维素的结构 |
1.2.2 棉纤维的多层级结构 |
1.2.3 棉纱线的多层级结构 |
1.2.4 棉织物的多层级结构 |
1.3 纤维素基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
1.3.1 纤维素基表面物理修饰的研究进展 |
1.3.2 纤维素基表面化学修饰的研究进展 |
1.4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接枝共聚研究进展 |
1.4.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均相接枝共聚 |
1.4.2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非均相接枝共聚 |
1.4.3 纤维素的传统接枝改性方法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棉织物表面化学修饰的研究概述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6.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2 棉织物表面聚氨酯成膜修饰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药品 |
2.2.3 实验仪器 |
2.2.4 实验步骤 |
2.3 聚氨酯涂层织物的结果表征 |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
2.3.2 红外光谱(FTIR-ATR)测试 |
2.3.3 水接触角(OCA)测试 |
2.3.4 透气性测试 |
2.3.5 耐磨性测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PU溶液浓度对膜在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
2.4.2 PU膜涂层织物表面亲水性的变化 |
2.4.3 PU膜涂层织物表面红外光谱分析 |
2.4.4 PU膜涂层织物表面透气性分析 |
2.4.5 PU膜在织物表面耐磨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棉织物表面接枝聚合修饰高分子膜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3.2.3 棉织物表面接枝聚合成膜的反应机理 |
3.2.4 实验步骤 |
3.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棉织物表面接枝MAH结果与表征 |
3.3.2 织物表面HEMA聚合成膜结果与表征 |
3.3.3 PHEMA膜一体化复合织物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棉织物表面制备微纳结构疏水性的探究 |
4.1 前言 |
4.1.1 疏水性的相关理论 |
4.1.2 棉织物表面疏水性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2.4 结果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MAH预接枝修饰对织物表面构筑粗糙结构的影响 |
4.3.2 HEMA/BMA/TFEMA修饰后棉织物表面结构形貌的分析 |
4.3.3 HEMA/BMA/TFEMA修饰后棉织物表面的接触角分析 |
4.3.4 HEMA/BMA/TFEMA修饰后棉织物表面红外光谱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
5.2 本论文尚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7)覆膜防钻绒面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羽绒的形貌特征 |
1.3 羽绒制品钻绒性能的测试评价 |
1.4 传统防钻绒羽绒制品的加工与性能 |
1.5 覆膜复合面料的制备与应用综述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覆膜复合面料的制备 |
2.3 聚氨酯整理防钻绒面料的制备 |
2.4 羽绒包的制备 |
2.5 防钻绒及其它性能的测试表征 |
2.5.1 羽绒包防钻绒性能测试 |
2.5.2 羽绒包保温性能测试 |
2.5.3 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测试 |
2.5.4 面料的拉伸性能测试 |
2.5.5 覆膜复合面料与原织物相对手感测试 |
2.5.6 羽绒不同含湿率状态下面料的湿热传递性能测试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羽绒包的钻绒性能评价 |
3.2 羽绒包的保温性能评价 |
3.3 覆膜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评价 |
3.3.1 覆膜面料与胆布的透气性对比 |
3.3.2 覆膜面料与胆布的透湿性对比 |
3.4 面料覆膜前后拉伸性能对比 |
3.5 覆膜面料的手感评价 |
3.6 覆膜面料对湿态羽绒湿热传递的影响与对比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及专利申请目录 |
致谢 |
(8)缝纫机针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案设计 |
1.3 实验仪器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实验结果 |
2.2 方差计算和分析 |
2.3 机针型号对钻毛量的影响 |
2.4 针尖形状对钻毛量的影响 |
3 结语 |
(9)羊毛防寒服保温性能研究与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防寒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保暖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传统保暖材料 |
1.2.2 新型保暖材料 |
1.2.3 发展趋势 |
1.3 羊毛防寒服的保温透气性能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 羊毛防寒服保温性能理论基础及分析 |
2.1 羊毛防寒服的基本组成 |
2.1.1 羊毛防寒服的种类 |
2.1.2 羊毛絮填料的种类 |
2.2 羊毛防寒服的保温性概述 |
2.2.1 羊毛防寒服的结构 |
2.2.2 羊毛防寒服面料的种类 |
2.2.3 羊毛防寒服保暖性的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3 不同低温条件下羊毛防寒服的保温性能要求 |
3.1 我国三北地区的气候环境 |
3.1.1 中国三北地区的划分 |
3.1.2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
3.2 不同低温条件下服装的保温性能要求 |
3.2.1 人在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特性 |
3.2.2 低温条件下服装的保暖 |
3.2.3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服装的保暖量要求 |
3.3 不同低温条件下羊毛防寒服的保温性能要求 |
3.4 保暖性测试 |
3.4.1 织物保暖性能的评价指标 |
3.4.2 织物的保暖性能测试 |
3.4.3 织物保温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透气性测试 |
3.5.1 织物透气性能的评价指标 |
3.5.2 试验仪器 |
3.5.3 测试原理 |
3.5.4 测试的方法 |
3.5.5 织物透气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非涂层防钻毛面料的研制 |
4.1 纤维的舒适性能 |
4.1.1 导热性 |
4.1.2 透湿性 |
4.2 非涂层面料的研制 |
4.2.1 试织面料和羊毛防寒服常用面料的保暖性对比 |
4.2.2 试织面料和羊毛防寒服常用面料的透气性对比 |
4.3 非涂层织物防钻毛性能试验 |
4.3.1 术语 |
4.3.2 主要实验仪器 |
4.3.3 试验材料 |
4.3.4 试验方法 |
4.3.5 具体试验步骤 |
4.3.6 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低温条件下羊毛防寒服的优化设计 |
5.1 不同低温条件下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1.1 - 5℃~- 15℃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1.2 - 15 ℃~ - 2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1.3 - 25 ℃~ - 3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2 不同低温条件下人体处于一般行走状态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2.1 - 5℃~- 15℃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2.2 - 15 ℃~ - 2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2.3 - 25 ℃~ - 3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3 不同低温条件下人体处于快步行走状态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3.1 - 5℃~- 15℃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3.2 - 15 ℃~ - 2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3.3 - 25 ℃~ - 35 ℃羊毛防寒服的克罗值 |
5.4 不同低温条件下羊毛絮片平方米克重的设计 |
5.4.1 不同平方米克重羊毛絮片的克罗值 |
5.4.2 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羊毛防寒服羊毛絮片的平方米克重设计 |
5.4.3 人体处于一般行走状态羊毛防寒服羊毛絮片的平方米克重设计 |
5.4.4 人体处于快步行走状态羊毛防寒服羊毛絮片的平方米克重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纺织品家庭洗涤/干洗后外观保持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护理标签和洗后外观评价法规与标准 |
1.1 国内外有关纺织品护理标签的法规与标准 |
1.2 洗后外观评定对护理标签开发的重要性 |
2 对洗后纺织品外观评定内容的思考 |
2.1 评估项目的选取 |
2.1.1 色牢度变色和自身沾色 |
2.1.2 边缝扭曲 |
2.1.3 面料和线缝起皱 (平整度) |
2.1.4 起毛起球 |
2.1.5 纰裂 |
2.1.6 手感 |
2.1.7 面料和衬里缩率不同 |
2.1.8 使用黏合衬洗后外观 |
2.1.9 防钻绒性和填充物毡并 (羽绒/纤维填充物) |
2.1.10 羽绒制品异味/洗后污渍 |
2.1.11 毛绒 |
2.1.12 毛圈 |
2.1.13 附件 |
2.1.14 涂料印花 |
2.1.15 熨烫后外观 |
2.2 对评价方法的建议 |
2.2.1 边缝扭曲评价 |
2.2.2 变色和自身沾色评价 |
2.2.3 面料和线缝的平整度评价 |
2.2.4 起毛起球评价 |
2.2.5 纰裂评价 |
2.2.6 手感评价 |
2.2.7 面料和里料缩率评价 |
2.2.8 使用黏合衬洗后外观评价 |
2.2.9 防钻绒性和填充物毡并 (羽绒/纤维填充物) 评价 |
2.2.10 羽绒制品异味/洗后污渍评价 |
2.2.11 毛绒评价 |
2.2.12 毛圈评价 |
2.2.13 附件评价 |
2.2.14 涂料印花评价 |
2.2.15 熨烫后外观评价 |
3 结语 |
四、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涂层织物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探讨[J]. 石伟明,袁智骐,徐慧珍. 印染, 1990(01)
- [2]羊毛防寒裤用弹性面料防钻毛性能研究与应用[D]. 王梅. 西安工程大学, 2014(03)
- [3]面料与针距密度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J]. 李凤凤,肖红. 毛纺科技, 2011(05)
- [4]利用木棉特性的阻隔织物研制[D]. 周梦岚. 东华大学, 2015(07)
- [5]填充式保暖复合织物的开发和性能研究[D]. 刘涛. 东华大学, 2013(07)
- [6]纤维素基多层级结构表面化学修饰的研究[D]. 那英. 西安工程大学, 2015(04)
- [7]覆膜防钻绒面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明荣. 安徽工程大学, 2019(09)
- [8]缝纫机针对羊毛防寒服防钻毛性能的影响[J]. 肖红,刘静静. 纺织学报, 2013(06)
- [9]羊毛防寒服保温性能研究与应用设计[D]. 郎娇.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7)
- [10]纺织品家庭洗涤/干洗后外观保持性的评价[J]. 刘欣,佘琼蕾. 印染, 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