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氧化应激(论文文献综述)
蔡甜甜[1](2021)在《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一项探索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药早期干预能否延缓COPD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为中医药防治COPD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进一步研发针对COPD的中药新药提供临床研究基础。2.通过观察香烟暴露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小鼠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诱发COPD急性加重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改变,建立符合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急性气道炎症模型,为后续中药减少病毒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实用性工具。3.利用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以健脾益肺Ⅱ号减少急性加重为出发点,探讨健脾益肺Ⅱ号减少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探讨中医培土生金法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研发针对预防COPD急性加重的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试验:健脾益肺Ⅱ号治疗COPD稳定期Ⅰ-Ⅱ级探索性临床研究探索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COPD稳定期Ⅰ-Ⅱ级患者,采用健脾益肺Ⅱ号与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进行疗效比较,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成2袋,每次1袋,1天2次;安慰剂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方安慰颗粒剂,每日1剂,分成2袋,每次1袋,1天2次。筛查期2周,治疗12周,随访12周。记录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急性加重频次以及急性加重发生率,并且评估组间治疗前后肺功能、SGRQ、CAT量表、mMRC评分、BODE指数改变情况,探索健脾益肺Ⅱ号方干预治疗COPD的疗效并观察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探讨中医药干预能否延缓COPD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基础研究:健脾益肺Ⅱ号方减轻香烟暴露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1)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组。第1-4天对小鼠进行熏烟处理,3次/天,每次3支香烟,烟雾用60ml注射器注入熏烟箱中。于9am,12am,3pm进行,每次1h;第5天进行攻毒,用1ml注射器共抽取2ml异氟烷均匀洒在麻醉瓶中,随后将小鼠置于麻醉瓶中旋紧瓶盖,待小鼠出现深快呼吸后取出,迅速向小鼠鼻内滴注PR8病毒30ul/只。假熏烟小鼠放入另一干净且相同大小的塑料箱内,不做熏烟处理;假攻毒组鼻内滴注MEM培养基30ul/只,其余操作同上,分别观察攻毒后5天小鼠变化。第10天取材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留取小鼠肺组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金属蛋白酶、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2)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假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假攻毒+JPYFⅡ治疗组;假熏烟攻毒组;假熏烟攻毒+JPYFⅡ治疗组;熏烟假攻毒组;熏烟假攻毒+JPYFⅡ治疗组;熏烟联合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JPYFⅡ治疗组,每组10只。熏烟、攻毒方法同上。药物干预组,造模方法同熏烟联合攻毒组,从第1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连续给药10天。第10天部分进行小鼠肺功能检测;其余小鼠取材,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留取小鼠肺组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金属蛋白酶、病毒NP以及干扰素mRNA表达情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OS的产生,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p91和HO-1的蛋白表达;病毒空斑实验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小鼠病毒载量的影响;以及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小鼠肺功能的影响。(3)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3天)组;熏烟联合攻毒(3天)+PYFⅡ治疗组;假熏烟假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5天)组;熏烟联合攻毒(5天)+JPYFⅡ治疗组;每组10只。熏烟联合攻毒组第1-4天进行熏烟处理,第5天进行攻毒,分别观察攻毒后3天和5天小鼠情况。熏烟联合攻毒+JPYFⅡ治疗组,造模方法同前,从第1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连续给药5天。假熏烟假攻毒组,标准饲养8、10天,不做任何干预。留取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检测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计数;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病毒复制水平,观察健脾益肺Ⅱ号方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结果:1.临床研究:本次探索性临床试验共入组慢阻肺患者62例,纳入全分析集患者共62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31例,其中安慰剂组脱落2例。对比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两组患者慢阻肺严重程度,包括两组患者基线时CAT、SGRQ、mMRC、BODE指数、6WMT;以及慢阻肺基线肺功能情况,包括舒张前后FEV1、FVC的情况。经过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基线情况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可显着性降低患者CAT评分(P<0.05)、SGRQ评分(P<0.05)、mMRC评分(P<0.05),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P<0.05),一定程度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P>0.05);治疗组对运动耐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治疗后在BODE指数改善与安慰剂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肺功能改善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剂对于舒张后FVC和舒张后FEV1/FVC具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安慰剂组都有不良事件发生,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与用药无因果关系。2.基础研究:(1)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①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的影响攻毒5天后,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均显着性增多(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数较假熏烟假攻毒组与假熏烟攻毒组显着性增多(P<0.05)。②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趋化因子、金属蛋白酶及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OS产生的影响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中IL-6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L-6、MMP12表达显着性增多(P<0.05);与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相相比,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MMP12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假熏烟攻毒组、熏烟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0S产生速率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与假熏烟攻毒组相比,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0S产生速率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攻毒小鼠肺组织CXCL1、CXCL5、CCL2表达水平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显着性升高(P<0.05);与假熏烟攻毒组相比,熏烟攻毒组小鼠肺组织CXCL5表达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③熏烟、病毒感染及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肺组织肺部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表达的影响与熏烟假攻毒组相比,假熏烟假攻毒组、假熏烟攻毒组、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FN α、IFN β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升高(P<0.05)。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肺组织Influenza matrix、NP表达水平较假熏烟假攻毒与熏烟假攻毒组均显着性升高(P<0.05)。(2)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①健脾益肺Ⅱ号可减轻熏烟联合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减少小鼠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P<0.01)。②健脾益肺Ⅱ号可降低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肺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金属蛋白酶表达与熏烟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小鼠肺组织IL-6、CXCL1、CXCL2表达水平(P<0.05),也可降低小鼠肺组织CXCL5、CCL2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健脾益肺Ⅱ号方可减轻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肺部氧化应激攻毒5天后,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降低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ROS表达水平,可显着性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肺组织HO-1、gp91的表达水平(P<0.05)。④健脾益肺Ⅱ号可减少香烟暴露、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小鼠肺部病毒复制水平及干扰素表达病毒空斑实验发现,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病毒载量(P<0.05)。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降低小鼠肺组织NP表达水平(P<0.01)。⑤健脾益肺Ⅱ号方增加香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吸气量(IC)和用力肺活量(VC)小鼠肺功能实验发现,与假熏烟假攻毒组相比,熏烟联合攻毒组小鼠功能残气量FRC有显着性升高(P<0.01);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健脾益肺Ⅱ号可显着性升高小鼠IC深吸气量、VC肺活量(P<0.05)。(3)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①健脾益肺Ⅱ号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持续作用的影响健脾益肺Ⅱ号未能降低熏烟联合攻毒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与之前结果相反,健脾益肺Ⅱ号增加了攻毒后第5天细胞总数的数量。②健脾益肺Ⅱ号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Influenza matrix持续作用的影响与熏烟联合攻毒组相比,感染前给予健脾益肺Ⅱ号未能改善感染后第3天和第5天免疫细胞浸润与炎症因子的表达。与之前结果相反,健脾益肺Ⅱ号增加了攻毒后第5天小鼠肺组织IL-1 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论:1.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健脾益肺Ⅱ号对急性加重发生的影响,发现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剂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的频次,提高早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早期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特别是稳定期有效干预,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证实健脾益肺Ⅱ号可减少慢性肺病人急性加重,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对健脾益肺Ⅱ号在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将进行深入探讨。2.香烟暴露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会增加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数量,尤其是诱导小鼠气道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气道炎症,伴随急性炎症因子升高,过氧化物的增多和金属蛋白酶表达升高,且气道炎症浸润、氧化应激、金属蛋白酶以及肺部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熏烟或单纯病毒感染小鼠。本研究一方面明确了香烟烟雾暴露和流感病毒感染是小鼠发生气道炎症重要的致病因素,初步探讨了香烟暴露对病毒诱导气道炎症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熏烟联合病毒感染,成功建立了慢阻肺气道炎症模型,为后续中药减少病毒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实用性工具。3.健脾益肺Ⅱ号方减少了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尤其中性粒细胞下调明显,并可抑制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减少了肺组织免疫细胞的募集,对氧化应激起到了抑制作用,并可减少流感病毒的复制。表明健脾益肺Ⅱ号方对熏烟联合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氧化应激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健脾益肺Ⅱ号方的抗病毒作用密切相关。从而可保护小鼠肺组织免受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攻击,可能具有治疗流感病毒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作用。4.健脾益肺Ⅱ号方未能在熏烟阶段通过改善肺部损伤及炎症状态,从而减少病毒诱导的急性炎症;健脾益肺Ⅱ号方减少流感病毒诱导的熏烟小鼠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的主要环节可能在于流感病毒感染阶段;此外单纯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不足以改善病毒诱导的熏烟小鼠肺组织急性炎症。
翁美丽[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浆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有吸烟史的男性COPD患者在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血浆脂质谱的变化,同时与非COPD对照组进行对比,以了解COPD不同阶段的脂质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7例稳定期COPD、27例AECOPD、21例非COPD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血浆,采集包括年龄、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信息及肺功能指标。通过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的组学方法进行脂质组学分析,调整各组间基线后,运用单变量、多变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筛选显着差异脂质分子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及临床表型分析。结果1.外周血浆脂质谱共检出甘油磷脂类、鞘脂类、游离脂肪酸3大类脂质,脂质分子195种。2.稳定期COPD组与非COPD对照组脂质谱分析显示SM(24:0)、PE(O-16:0/20:4)、PE(P-18:0/16:0)、SM(22:0)、FFA(20:3)、PE(P-18:1/16:0)、SM(20:0)、PE(O-16:0/22:4)、FFA(14:0)、PE(O-16:0/18:1)、FFA(16:1)、PC(14:0/20:3)、PE(16:0/20:3)、PC(16:0/20:1)等14种脂质分子存在显着差异,各个差异脂质分子独立AUC值均在0.7以上,在联合12种上调的显着差异脂质分子建立多个脂质分子的ROC曲线中,AUC值为0.919。3.AECOPD组与稳定期COPD组中LPC(18:0)、PE(O-16:0/22:6)、LPC(16:0)、FFA(24:0)、PE(P-16:0/20:5)、PC(18:2/20:3)、PE(18:0/18:0)、PE(O-16:0/22:5)、PE(P-18:0/20:5)、FFA(16:1)、PE(18:2/16:1)、FFA(20:0)、LPC(14:0)、LPC(20:5)、PC(16:0/14:0)、PE(P-18:1/22:5)、PE(18:2/18:2)、PC(14:0/20:4)等18个脂质分子存在显着差异。除了PE(18:2/18:2),其余脂质分子独立AUC值均大于0.7。4.AECOPD组与非COPD对照组中筛选出FFA(14:0)、FFA(16:0)、FFA(16:1)、FFA(20:3)、FFA(20:5)、FFA(24:0)、FFA(24:1)、HCER(16:0)、PC(14:0/20:3)、PE(18:0/22:5)、PE(18:2/18:2)、PE(P-16:0/20:5)、PE(P-18:0/20:5)、PE(O-16:0/22:4)、SM(20:1)、SM(22:0)、SM(22:1)、SM(24:0)等18个脂质差异分子,与对照组相比,AECOPD组10个脂质分子上调,8个脂质分子下调。除了HCER(16:0)、PE(P-16:0/20:5)、PE(O-16:0/22:4),其余脂质分子的AUC值均大于0.7。5.临床表型相关脂质分子分析显示稳定期COPD组中SM(16:0)、PE(P-16:0/18:2)、PE(P-16:0/22:6)、PE(P-18:0/16:0)、PE(P-18:1/18:1)、PE(P-18:1/18:2)、PE(P-18:1/22:6)等脂质分子表达与GOLD分级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18:2/20:2)在AECOPD组中可能具有区分频繁加重风险能力。结论1.具有吸烟史的男性COPD患者在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外周血浆中甘油磷脂类、鞘脂类、游离脂肪酸均发生变化。2.各组间显着差异脂质分子的AUC值大于0.7,可能成为鉴别COPD及监测疾病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3.SM(16:0)、PE(P-16:0/18:2)、PE(P-16:0/22:6)、PE(P-18:0/16:0)、PE(P-18:1/18:1)、PE(P-18:1/18:2)、PE(P-18:1/22:6)的表达与GOLD分级负相关。PC(18:2/20:2)可能具有判别AECOPD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的能力。
司东旭[3](2021)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前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CDBA)中医干预方案研究成果,温润方组(Wenrunformulagroup,WRFG)良好控制率75.44%,明显优于常规辨证组(Rout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RSDG)良好控制率 48.33%。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中医干预思路充分反映了中医治疗CDBA的优势与特色。构建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CDBA免疫调控的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课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干预方案,分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四个研究中心,开展同时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三盲的临床实用性随机对照优效设计研究。应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原理系列方药(简称温润方)为中医干预方案。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病例128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WRFG和RSDG。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分布特点,以及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变化趋势,对符合要求的入组患者进行了二次筛选。同时,招募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group,HG),并收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竞争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标本检测,开展“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CDBA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免疫调控研究。结果1病例信息分析本研究根据现有各组血清病例数,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WRFG24例,RSDG 14例、HG 14例。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只有腰膝酸软1(1,2)(WRFG)、0(0,1)(RSDG),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喘息、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SD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咳嗽、咳嗽性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WRFG在喘息、口苦、口干、心悸、纳呆、腹胀、口渴喜饮、大便不调、夜尿频、头晕、腰膝酸软、总分等方面较RSDG症状积分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疗前疗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FEV1%FVC、PEF%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免疫球蛋白2.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2.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促炎白介素3.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2、IL-5、IL-7、IL-8、IL-13、IL-20、IL-25、IL-36y 水平较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 血清 IL-3、IL-4、IL-6、IL-9、IL-33 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7、IL-8、IL-9、IL-13、IL-20、IL-25、IL-33、IL-36γ 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L-2、IL-3、IL-4、IL-5、IL-6水平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3.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4、IL-5、IL-6、IL-7、IL-9、IL-33、IL-36γ 水平较 RSDG 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IL-3、IL-8、IL-13、IL-20、IL-25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3、IL-7、IL-8、IL-13、IL-20、IL-33 水平较 HG 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2、IL-4、IL-5、IL-6、IL-9、IL-25、IL-36γ 水平较 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血清抗炎白介素4.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0、IL-21、IL-27、IL-28A、IL-35 水平较 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9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L-12、IL-37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4.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L-10、IL-12、IL-21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7、IL-29、IL-35、IL-37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8A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 WRFG组在改善哮喘患者喘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总分等全身症状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WRFG“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诊治CDBA的优势与特色。2 WRFG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促炎和抗炎白介素水平升高并接近健康人水平,可能与温润方减轻了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这一基础病理损害,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局部对较高的血清促炎白介素水平耐受性增强,提高了气道对损伤因子的免疫防御及修复能力有关。3 CDBA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基础,炎症、免疫参与了疾病宏观表现的微观病理变化。反之,不同的微观炎症免疫调控失衡状态影响着宏观中医哮喘的病机演变。CDBA存在着“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关键病机共性规律。“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在全面客观认识CDBA脏腑关系与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对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继承、发展、应用,强调以“肺脾为核心”的整体观揭示哮喘发病机制。
黄成[4](2021)在《补元蠲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观察补元蠲哮汤标本兼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的门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经排除筛选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元蠲哮汤,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补元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临床慢阻肺问卷(CCQ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会呼吸困难评分(mMRC)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CAT评分)、运动耐力评估(6MWD)等指标的影响,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结果分析,来评价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肺功能(FEV1/FVC、FEV1%pred)、CCQ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6MWD方面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1)组内对比: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在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紫绀方面有所降低(P<0.05),而在咯痰、食欲减退、神疲乏力方面变化不明显(P>0.05)。(2)组间对比:治疗组在咳嗽、咯痰、食纳减退、神疲乏力、口唇紫绀方面积分降低幅度都大于对照组(P<0.05)。3.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在本次临床研究观察期间,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去大黄后恢复正常,无临床意义;两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1.补元蠲哮汤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尤其在咳嗽、咯痰、食纳减退、神疲乏力、口唇紫绀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补元蠲哮汤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患者的肺功能(FEV1%Pred、FEV1/FVC)。3.补元蠲哮汤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患者的运动耐力。4.补元蠲哮汤有助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的CCQ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指标。5.补元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的治疗安全有效。
张金桃[5](2021)在《血清IL-17、FeNO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L-17)、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阻肺)患者的水平,探讨二者与哮喘+慢阻肺的关系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并自愿参加研究的哮喘患者23例(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8例(慢阻肺组)和哮喘+慢阻肺患者21例(哮喘+慢阻肺组),以及健康不吸烟者20名(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IL-17以及FeNO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17和FeNO水平的差异;完善肺功能检查,血细胞分析,分析各组IL-17、FeNO 值与 FEV1、FVC、FEV1/FVC、FEV1%pred、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L-17水平与FeNO对于区分哮喘+慢阻肺和哮喘、慢阻肺的诊断价值。[结果]1.哮喘+慢阻肺组和哮喘组血清IL-17均高于慢阻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慢阻肺组和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实验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FeNO水平最高,哮喘+慢阻肺组高于慢阻肺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阻肺组和健康对照组FeNO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阻肺组和哮喘+慢阻肺组FEV1/FVC、FEV1%pred均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验组FEV1/FVC、FEV1%pre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和哮喘+慢阻肺组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慢阻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值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哮喘组、慢阻肺组和哮喘+慢阻肺组,血清IL-17与FEV1/pred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6、-0.65、-0.57,P<0.05),与 FeNO 呈正相关(r=0.34,P<0.05);FeNO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38,P<0.05),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r=-0.27,P<0.05)。6.以血清IL-17>184.85pg/ml为折点鉴别哮喘+慢阻肺和慢阻肺的敏感度是86%,特异度是57%,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度为69%。以FeN0>33.5ppb为折点鉴别哮喘+慢阻肺和慢阻肺的敏感度是76%,特异度是96%,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度为88%;以FeN0<44.0ppb为折点鉴别哮喘+慢阻肺和哮喘的敏感度是81%,特异度是74%,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81%,准确度为77%。[结 论]1.血清IL-17、FeNO在哮喘、慢阻肺以及哮喘+慢阻肺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在哮喘和哮喘+慢阻肺中升高显着。2.慢阻肺与哮喘+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相似,均比哮喘重;哮喘、慢阻肺以及哮喘+慢阻肺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无明显差异。3.血清IL-17与哮喘、慢阻肺、哮喘+慢阻肺气流受限有关。4.血清IL-17和FeNO水平有助于鉴别哮喘、慢阻肺和哮喘+慢阻肺患者,以血清IL-17>184.85pg/ml或FeNO>33.5ppb为折点有利于从慢阻肺中区分出哮喘+慢阻肺患者,以FeN0<44.0ppb为折点有利于从哮喘中区分出哮喘+慢阻肺患者。
孙宇博[6](2021)在《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eosinophilic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OS-AECOPD)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候特点,为EOS-AECOPD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对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的临床应用进行疗效评价,并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厚朴麻黄汤干预卵蛋白(ovalbumin,OVA)复合香烟烟雾(cigarettesmoke,CS)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的效应和机制。方法:1.通过整理历代医家对痰、饮、瘀等病理产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发病的认识,梳理 AECOPD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病理产物因素与AECOPD发病的关系,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EOS-AECOPD的研究现状。2.收集临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B-EOS)计数≥300cells/μL的EOS-AECOPD患者的资料并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研究EOS-AECOPD的临床特征,并通过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EOS-AECOPD的证候规律及分布特点。3.在EOS-AECOPD证候规律和治法方药研究的基础上,以厚朴麻黄汤为例探讨其证治特点,并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评价应用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的临床疗效。4.对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和机制进行探讨。(1)采用OVA+CS诱导EOS增高型气道损伤小鼠模型,比较各组间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分别检测肺组织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s,TJs)蛋白ZO-1、Occludin、Claudin-2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OVA+CS干预TRPA1基因敲除小鼠(TRPA1-/-),与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进行上述指标的比较,探讨TJs表达与TRPA1的关系。(2)采用厚朴麻黄汤对OVA+CS小鼠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在炎症细胞、肺功能、肺组织病理方面的表现,及肺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2、TRP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厚朴麻黄汤干预OVA+CS诱导的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小鼠的效应和机制。结果:1.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认识到AECOPD的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外感六淫、内伤因素及病理产物因素三大方面,内伤因素又包括正气亏损、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正气亏损是AECOPD发病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痰、饮、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和诱发是AECOPD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因而针对痰、饮、瘀等病理因素的治疗及机制研究尤为重要。AECOPD患者EOS水平升高与急性加重风险密切相关,且病因病机可能与病理产物因素有关。2.针对163例高B-EOS组、非高B-EOS组临床资料的统计研究结果提示两组男性患者均达到80%以上,高B-EOS组患者吸烟指数低于非高B-EOS组,每年急性加重次数高于非高B-EOS组(P<0.01)。其余性别、年龄、BMI、过敏史、吸烟史、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EOS计数和百分比高B-EOS组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百分比较非高B-EOS组明显降低(P<0.05),NEU计数及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CRP、PCT、IgE水平按照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PCT、IgE资料的等级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P<0.01),高B-EOS组IgE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增多(P<0.01)。肺功能检查比较显示高B-EOS组FEV1水平较非高B-EOS组偏低(P<0.05)。mMRC、CAT、GOLD分级及pO2、pCO2等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前瞻性收集的43例高B-EOS组患者及61例非高B-EOS组患者的临床证候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高B-EOS组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为气喘、咳嗽、痰色白、舌苔黄白相兼、胸闷、脉浮、舌苔腻、倦怠乏力、泡沫痰多、痰多质稀、便秘等。结合证素辨证学研究,高B-EOS组病性证素以痰、饮、湿、热、寒最多,聚类分析提示肺与寒、饮密切相关,其次与表、热聚为一类。3.以厚朴麻黄汤为暴露因素将EOS-AECOPD患者分为暴露组20例、非暴露组2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暴露组在气喘、咳嗽、胸闷、痰量、痰色质的主要证候积分及乏力、饮食、睡眠、发热、大便的次要证候积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在改善气喘、痰量、痰色质、饮食、大便上较非暴露组改善更明显,且证候总积分也较非暴露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两组证素权值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可明显降低肺、表、痰、饮、寒、热证素(P<0.05,P<0.01),而气虚、湿证素降低不明显,非暴露组湿证素反而升高。治疗后暴露组寒、饮、气虚、湿证素较非暴露组下降更显着(P<0.05)。4.实验研究表明,与NS组比较,OVA+CS组外周血EOS水平及BALF中EOS%、NEU%均明显升高(P<0.01),肺功能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MV)、吸气峰流量(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较 NS 组明显降低,乙酰胆碱激发下被迫呼吸间歇值(enhancedpause,Penh)明显升高(P<0.05,P<0.01),在肺组织病理提示OVA+CS组小鼠肺组织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支气管黏膜损伤严重,且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明显下调(P<0.01),Claudin-2表达上调(P<0.01),而TRPA1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1)。此外,造模后与WT小鼠相关指标比较,TRPA1基因敲除后炎症指标、肺组织损伤、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均得到减轻或消除(P<0.05,P<0.01)。经给药后,厚朴麻黄汤尤其是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症状,外周血、BALF中EOS、NEU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指标也较模型组得到改善(P<0.05,P<0.01),肺组织病理评分提示厚朴麻黄汤给药组较模型组肺组织损伤评分显着降低(P<0.05,P<0.01),厚朴麻黄汤组肺组织中TRP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ZO-1、Occludin、Claudin-2的表达水平也得到回调(P<0.05,P<0.01)。结论:1.本研究通过梳理古今文献,认识到痰、饮、瘀是COPD疾病进程中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AECOPD的主要病理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轻重和愈后情况,而AECOPD患者EOS水平升高可能与病理产物因素有关。2.EOS-AECOPD患者以寒饮内停,饮邪挟热,上迫于肺为主,临床症状可见气喘、咳嗽、痰色白、舌苔黄白相兼、胸闷、脉浮、舌苔腻、倦怠乏力、泡沫痰多、痰多质稀、便秘等。与厚朴麻黄汤寒饮内停、挟热迫肺的病机吻合。以厚朴麻黄汤对EOS-AECOPD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厚朴麻黄汤暴露组可明显改善EOS-AECOPD的证候积分及证素权值,不仅在宣肺化饮、下气降逆方面有显着优势,还可通过祛除痰饮湿等病理因素达到运脾益气的目的,且能缩短EOS-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长,为选择使用厚朴麻黄汤治疗EOS-AECOPD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3.厚朴麻黄汤使OVA复合CS诱导的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小鼠炎症指标、肺组织损伤均得到减轻,TJs蛋白ZO-1、Occludin、Claudin-2的表达也得到回调,降低TRPA1的表达,且以高剂量组(临床等效量)效应最为显着,同时TRPA1-/-组小鼠TJs蛋白的破坏和气道炎症与损伤表现均不显着。表明厚朴麻黄汤可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损伤,保护肺组织和上皮屏障ZO-1、Occludin、Claudin-2蛋白,并可能与调控TRPA1通道有关。
闫晓钰[7](2021)在《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烟熏28天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模型大鼠IL-10、IL-4、IL-6、TNF-α及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治疗COPD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6只体重在200+20g,雌雄各半的SD大鼠,分笼饲喂。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其余80只大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烟熏28天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索茶碱组、加味厚朴大黄汤高剂量组(每日按21.2g/kg灌胃)、中剂量组(每日按10.6g/kg灌胃)以及低剂量组(每日按5.3g/kg灌胃)五个分组,每组16只。模型组使用蒸馏水灌胃,多索茶碱组使用多索茶碱混悬液(6.0mg/ml)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则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加味厚朴大黄汤灌胃治疗,持续21天。药物干预结束后,禁食12h,麻醉大鼠,收集血液,处死后取肺脏。比较大鼠肺干湿比;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0、IL-4、IL-6、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的肺组织干湿比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肺干湿比重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加味厚朴大黄汤低、中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肺干湿比重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2.HE染色结果:空白组的肺组织结构清晰,管壁纤维未见增生,肺泡结构整齐,未见明显的肺损伤。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狭窄、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紊乱,间隔断裂、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增生、部分纤维增生,出血较多,肺泡间质增生,蛋白质残留增多;多索茶碱组肺组织炎性细胞较少,无明显损坏,无纤维增生,肺部结构破坏程度小,结构趋于正常;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的肺泡依旧坍塌较重;中剂量组则有些许的缓解;高剂量组的肺泡结构趋于整齐,肺泡壁增厚程度减少,炎性细胞逐渐减少;雌雄一致。3.ELISA法检测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L-10、IL-4水平显着下调(P<0.01),IL-6、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IL-10、IL-4水平显着上升(P<0.01),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IL-10升高(P<0.05),IL-4、IL-6、TNF-α水平无差异(P>0.05);中剂量组IL-10显着升高(P<0.01),IL-4水平无差异(P>0.05),IL-6、TNF-α水平下降(P<0.05);高剂量组IL-10显着升高(P<0.01),IL-4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下降(P<0.05)。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L-10、IL-4水平显着下调(P<0.01),IL-6、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IL-10、IL-4水平显着上升(P<0.01),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IL-10、IL-4、IL-6水平无差异(P>0.05),TNF-α下降(P<0.05);中剂量组IL-10水平无差异(P>0.05),IL-4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高剂量组IL-10、IL-4显着升高(P<0.01),IL-6下降(P<0.05),TNF-α水平显着下降(P<0.01)。4.WB法检测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NF-κB p65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NF-κB p65显着下降(P<0.01)。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NF-κB p65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NF-κB p65显着下降(P<0.01)。结论:1.加味厚朴大黄汤能够改善COPD大鼠的肺损伤情况。2.加味厚朴大黄汤可通过对IL-10、IL-4、IL-6、TNF-α的调节,抑制COPD的炎症反应。3.加味厚朴大黄汤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改善了大鼠肺功能及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COPD的进展。
黄红艳[8](2021)在《桑杏止咳方治疗60例慢阻肺急性期加重燥邪伤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桑杏止咳方联合常规治疗对AECOPD(燥邪伤肺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燥邪伤肺证的患者6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桑杏止咳方,疗程共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慢阻肺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2.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慢阻肺临床症状的咳嗽、咳痰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CAT评分对比,试验组的咳嗽、咳痰、气短、睡眠、精力症状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mMR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mMRC分级比较无显着差异。5.试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桑杏止咳方在改善AECOPD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张志华[9](2021)在《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外周血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4个化验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行差异性分析,同时探讨4项化验指标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慢阻肺临床病情变化与肺功能下降提供预测参考指标。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18年-2020年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共107例,包括急性加重期患者48例,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59例,在同一时间段,随机抽取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正常人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等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一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RP、RDW、Fbg、D-二聚体等化验指标以及FEV1/FVC、FEV1%pred等肺功能资料,然后行每个临床指标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性分析,最后针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行各个化验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P=1.000)和性别比例(P=0.182)这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健康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的RDW(P=0.010)水平升高(P<0.05),CRP(P=0.219)、Fbg(P=0.106)、D-二聚体(P=0.879)这三个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相比,AECOPD组的CRP(P=0.000)、Fbg(P=0.000)、D-二聚体(P=0.000)水平均升高(P<0.05),RDW水平无明显差异(P=0.571)。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的FEV1/FVC(P=0.000)和FEV1%pred(P=0.003)水平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相比,AECOPD组的FEV1%pred值(P=0.000)明显下降(P<0.05),FEV1/FVC(P=0.969)无明显差异(P>0.05)。4.所有慢阻肺疾病患者(包括稳定期组和AECOOPD组)外周血的CRP水平(r=-0.401,P=0.000)、Fbg水平(r=-0.367,P=0.000)均与FEV1%pred呈明显负相关,其余化验指标暂未发现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相关。结论:CRP和Fbg可能是反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良好炎症指标,并且与肺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
陈远彬[10](2020)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目的: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相关的中医古籍条文,概述古代医家治疗慢阻肺的发展源流,以及挖掘和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方法:通过《慢阻肺中医病名调查问卷征询表》,确定慢阻肺相关的中医病名作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检索出与慢阻肺可能相关的古籍条文。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筛选和梳理,总结慢阻肺在古代的发展源流,提炼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代证据。结果:1.通过中医病名检索出9770条古籍条文,最终纳入慢阻肺相关条文共3069条,出自公元206至1934年间的174本不同古代书籍。共筛选出185条与慢阻肺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条文中描述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均与慢阻肺的表现较为吻合。2.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1173条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方剂,频数分析排名前5的是十枣汤、小青龙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常选用甘草附子汤和小青龙汤;以咳嗽或慢性咳嗽为主症,常选用十枣汤和小青龙汤;以痰多为主症,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和麻黄散。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半夏和麻黄等药物。人参款冬花散、异功散和四君子汤是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代表性方剂。3.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78条不同的方剂,最常用的方剂是人参款冬花散,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采用“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的思想。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中药方剂,排名前10的中药方剂还包括有异功散和六君子汤,可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在古代并不少见。4.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561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肉桂、杏仁、五味子、陈皮、白术、桑白皮和麻黄。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白术,提示慢阻肺的治疗较常使用健脾益肺类的中药。5.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173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杏仁、人参、款冬花、陈皮、桑白皮、半夏、五味子、罂粟、贝母和乌梅。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半夏,同样提示健脾益肺的中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较为常用。6.对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进行脏腑病机传变规律的分析,筛选出30条涉及脏腑定位的古籍条文。结果显示:慢阻肺脏腑相关的传变规律存在多种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脾肾传变模式。其中肺脾传变模式最为常见,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强,提示治疗慢阻肺当从脾论治、肺病治脾或从肺脾论治、健脾益肺。结论:中医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应以补益脾土为核心,通过调补后天之本,健脾益肺,以达到治肺之目的。古代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有据可循,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应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分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honqing VIP,CQ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8月。纳入培土生金中药与安慰剂对比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运动耐力、肺功能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参考GRADE系统对Meta分析中的研究证据质量进行汇总和分级。结果:1.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合计1933例患者。研究大部分在中国实施,1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完成。6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期刊,7项发表在中国的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10-2020年。研究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12个月,纳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I-IV级。2.方法学质量评估:10项研究报道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和分配隐藏的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了设盲,7项研究对结局评价者进行设盲。12项研究报道数据完整或者基线特征是均衡的,仅有1项研究报告了脱落率超过了20%。6项研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注册登记或在数据库中发表。3.急性加重事件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SMD=-0.82次,95%CI:-1.43,-0.20;I2=95%)、缩短慢阻肺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D=-3.13天,95%CI:-4.15,-2.11;I2=2%),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缩短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显着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分,95%CI:-9.71,1.19;I2=89%),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8.07分,95%CI:-12.77,-3.37;I2=67%),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降低CAT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分,95%CI:-2.77,0.78;I2=74%),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2.64分,95%CI:-4.04,-1.24;I2=0%),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6.其它结局指标的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ODE指数等方面,培土生金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估:10个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总共报告不良事件357例,其中培土生金中药治疗组有168例,安慰剂治疗组有18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31,1.49;I2=65%)。不良事件和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培土生金中药疗法的安全性与安慰剂治疗相当。8.GARDE评价:培土生金中药疗法与安慰剂比较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低到高,其中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证据质量:中)和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证据质量:高),而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等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显着降低慢阻肺患者的SGRQ和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结论:中等至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疗法能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潜在的治疗价值大。第三部分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观察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颗粒治疗。导入期2周,完成中央随机化分配操作后,患者每日服用药物1剂,每周服药5天,连续治疗5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WMT)、CAT评分、BODE指数等结局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1.入组和完成情况:在全国不同地区的6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84例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际完成病例276例,完成率97.18%。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的患者共276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3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8例;安慰剂组脱落19例。纳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的患者共284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42例。2.基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慢阻肺的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存质量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填补缺失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4.慢阻肺急性加重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减少患者的年发生急性加重频次(P<0.01)、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P<0.05),并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P<0.01)。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次、延缓首次急性加重时间、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疗效优于安慰剂。5.临床症状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显着降低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CAT评分(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6.运动耐力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增加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六分钟步行距离(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疗效优于安慰剂。7.BODE指数和Sp O2评估:FAS结果显示:比较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不同访视时点的BODE指数和Sp O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BODE指数和Sp O2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8.肺功能变化评估:FAS结果显示:(1)比较舒张前的肺功能改变,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V4访视点FVC(L)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治疗(P<0.05),而其它访视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2)比较舒张后的肺功能改变,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FVC(L)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舒张前和舒张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9.安全性评估情况: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结果显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与安慰剂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和例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的安全性好。结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改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氧化应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氧化应激(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 |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 |
二、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研究 |
三、健脾益肺Ⅱ号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基础 |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 |
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过程中的免疫病理改变 |
二、吸烟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 |
第四节 气道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
一、慢阻肺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免疫细胞 |
二、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症介质 |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
一、病毒及其模拟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二、细菌感染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三、熏烟联合LPS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动物模型 |
第二章 健脾益肺Ⅱ号干预治疗COPD Ⅰ-Ⅱ级患者探索性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三、治疗方案 |
四、数据管理 |
五、统计分析 |
六、研究结果 |
七、讨论 |
第三章 健脾益肺Ⅱ号减少熏烟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的主要环节和作用机制 |
第一节 香烟暴露对低剂量流感病毒诱导的气道炎症的影响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健脾益肺Ⅱ号方对香烟暴露、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及二者联合诱导的气道免疫细胞的影响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熏烟期间给药对熏烟联合低剂量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持续预防作用的研究 |
一、实验仪器及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2)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浆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 |
2 方法 |
2.1 资料采集及标本处理 |
2.2 血浆脂质组学检测 |
2.3 脂质谱数据分析 |
2.4 基线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脂质谱检测数据质量控制 |
3.3 脂质分子整体描述 |
3.4 稳定期COPD组与非COPD对照组脂质谱分析 |
3.5 AECOPD组与稳定期COPD组脂质谱分析 |
3.6 AECOPD组与非COPD对照组脂质谱分析 |
3.7 三组间差异脂质分子韦恩图及热图 |
3.8 临床表型相关脂质分子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鞘脂代谢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免疫调控特征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3 免疫调控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需求 |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前言 |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观 |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特征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病机演变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
4 中医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作用 |
5 中医通过免疫调控影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 |
6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的优势与特色 |
7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理论研究 |
1 “脏腑整体辨证”观 |
1.1 整体观念 |
1.2 脏腑辨证 |
1.3 “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 |
2.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
2.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
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的临床应用 |
3.1 “温润辛金培本”治则理论基础 |
3.2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系列疗法 |
3.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内服方药 |
3.4 温润方 |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与西医免疫调控的异同 |
4.1 免疫调控失衡的认识思路不同 |
4.2 免疫调控的方法有别 |
4.3 免疫调控的目的一致 |
5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
研究一 基于RCT的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收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促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抗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特色与创新 |
3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件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
附件2 试验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即SOP管理) |
附件3 各中心血清采集及哮喘控制情况 |
(4)补元蠲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安全性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及分析 |
4.1 可比性评估 |
4.2 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 |
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4.4 脱落情况 |
5 讨论 |
5.1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
5.2 慢阻肺宗气虚衰、痰瘀伏肺证分析 |
5.3 补元蠲哮汤组方分析 |
6 试验结果分析 |
7 本研究的不足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5)血清IL-17、FeNO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hl7、IL-17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关系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医学对EOS-AECOPD的认识 |
一、AECOPD的中医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法方药 |
二、中医理论指导下AECOPD的现代研究 |
1. 调节气道黏液分泌 |
2. 调节肺血管高凝状态 |
3. EOS-AECOPD的中医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二章 EOS-AECOPD的临床表型及证候特点研究 |
一、EOS-AECOPD的临床表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二、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证素分布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三、小结 |
第三章 厚朴麻黄汤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一、厚朴麻黄汤的文献研究 |
1. 厚朴麻黄汤方源及组方配伍 |
2. 厚朴麻黄汤证治特点 |
二、厚朴麻黄汤临床应用的双向性队列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三、小结 |
第四章 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
一、OVA复合CS诱导小鼠EOS增高型气道损伤模型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二、TRPA1通道与TJs在OVA复合CS诱导气道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三、厚朴麻黄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综述 TRPA1通道与AECOPD发病机制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
1. COPD 定义与流行病学 |
2. 西医对 COPD 的认识与研究 |
3. 中医对 COPD 的认识与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技术路线图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品 |
2.3 实验试剂 |
2.4 实验仪器 |
3.实验方法 |
3.1 COPD大鼠模型复建 |
3.2 药物制备及给药 |
3.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3.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5 统计学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 |
4.2 各组大鼠肺干湿比 |
4.3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4.4 各组大鼠IL-10,IL-4,IL-6 以及TNF-α含量比较 |
4.5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 NF-κB p65 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
讨论 |
1.COPD动物模型与雌雄分组实验 |
2.多索茶碱的选用 |
3.“支饮伏肺”是COPD发生的核心病机 |
4.厚朴大黄汤防治COPD的研究 |
5.加味厚朴大黄汤的组成 |
6.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肺损伤及炎症的调节作用 |
7.加味厚朴大黄汤对 COPD 大鼠肺组织 NF-κB-p65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8.小结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8)桑杏止咳方治疗60例慢阻肺急性期加重燥邪伤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质量评估 |
6 统计分析 |
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一般情况比较 |
2 结果 |
3 安全性指标观察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
2 COPD主要的发病机制 |
3 AECOPD的西医治疗 |
4 祖国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
5 导师对于COPD的认识及诊治经验 |
6 桑杏止咳方的立方依据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7 结果分析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的相关临床化验指标差异分析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差异分析 |
4.COPD 患者的 CRP、RDW、Fbg、D-二聚体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 5所示 |
讨论 |
1.CR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3.Fbg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4.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10)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1.1 慢阻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影响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
1.1.3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
1.1.4 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1.1.5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
1.1.6 慢阻肺的非药物疗法 |
1.1.7 慢阻肺西医治疗面临的难题 |
1.2 中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2.1 概述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法 |
1.2.5 中医治疗的优势 |
1.2.6 中医治疗面临的困境 |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
1.4 健脾益肺II号治疗慢阻肺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 |
2.1 中医古籍检索策略 |
2.1.1 确定检索词 |
2.1.2 检索方法 |
2.2 文献筛选方法和流程 |
2.2.1 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 |
2.2.2 筛选流程 |
2.3 古籍文献的研究结果 |
2.3.1 检索结果 |
2.3.2 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条文 |
2.3.3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方剂 |
2.3.4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中药 |
2.3.5 慢阻肺脏腑相关的病机传变规律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检索策略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预设的结局指标 |
3.1.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1.6 偏倚风险评估 |
3.1.7 数据分析 |
3.1.8 GRADE评价系统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 |
3.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
3.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4 培土生金中药疗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结果 |
3.2.5 敏感性分析 |
3.2.6 安全性评价 |
3.2.7 GRADE 证据质量评价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对象 |
4.3.1 研究人群 |
4.3.2 西医诊断标准 |
4.3.3 中医辨证标准 |
4.3.4 入选标准 |
4.3.5 排除标准 |
4.4 随机分组 |
4.5 盲法实施 |
4.6 样本量估算 |
4.7 治疗方案 |
4.7.1 干预措施 |
4.7.2 观察周期 |
4.8 观察指标与时点 |
4.8.1 主要结局指标 |
4.8.2 次要结局指标 |
4.8.3 安全性指标 |
4.9 不良事件 |
4.10 病例退出与研究中止标准 |
4.11 知情同意 |
4.12 数据录入与管理 |
4.13 统计分析 |
4.13.1 统计分析集 |
4.13.2 基线资料、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4.14 研究结果 |
4.14.1 入组与完成情况 |
4.14.2 基线分析 |
4.14.3 研究对象使用药物情况和依从性分析 |
4.14.4 治疗前后SGRQ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5 治疗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组间比较 |
4.14.6 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的组间比较 |
4.14.7 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比较 |
4.14.8 急性加重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
4.14.9 治疗前后CAT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10 治疗前后6MWT的组间比较 |
4.14.11 治疗前后BODE指数的组间比较 |
4.14.12 治疗前后Sp O2 指标的组间比较 |
4.14.1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前)的组间比较 |
4.14.1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后)的组间比较 |
4.14.15 安全性评估 |
4.15 讨论 |
4.16 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四、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氧化应激(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益肺Ⅱ号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及减轻香烟暴露联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症作用研究[D]. 蔡甜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浆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D]. 翁美丽.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D]. 司东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补元蠲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D]. 黄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血清IL-17、FeNO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D]. 张金桃.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EOS-AECOPD的证候特点及厚朴麻黄汤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D]. 孙宇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D]. 闫晓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桑杏止咳方治疗60例慢阻肺急性期加重燥邪伤肺证的疗效观察[D]. 黄红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D]. 张志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远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