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源现象”说明了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段宝娜[1](2021)在《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各地市面板数据》文中研究说明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和促进区域间农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理模型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01-2019年河南省及18地市农业TFP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进行测度,并检验其收敛性。构建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影响农业TFP增长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河南省及各地市的农业TFP都呈现正向增长,并且TFP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在有些时间段内会出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相背离的趋势。(2)2001年和2019年河南省农业TFP的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不同地市TFP的综合效率相差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空间。(3)农业TFP存在显着的β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未呈现显着的σ收敛。(4)省级层面上工业化水平、有效灌溉率、农业产业结构、机械化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因素与农业TFP呈现较强的关联度,农业研发投入呈现中度关联性。市级层面上18个地市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均在0.5以上,但各因素在不同地市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度存在差异。因此,为提升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地市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创新研发和转化推广,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同时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牛文魁,买倩,李官运,杨桂,段欣[2](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济源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红果、核桃等林果产业发展多年,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品种杂乱、管理粗放、深加工技术滞后,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应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和技术服务,改造低产低质林,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深加工企业,循序渐进提高农民收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策,为济源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林果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
张彦,梁志杰,邹磊,李平,窦明,黄仲冬,齐学斌,高青[3](2021)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时空差异性及其变化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湟水、渭河和汾河12个水质监测断面和4项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水质时空差异性及其变化特征,同时引入水污染指数法(WPI)对整体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最好,湟水和渭河水质状况次之,汾河水质状况最差,且水质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呈显着的差异性;监测断面海东民和桥、渭南潼关吊桥和运城河津大桥的WPI值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66.30%、98.91%和78.26%;各监测断面在春季和冬季的水质状况较差,而夏季和秋季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各监测断面的WPI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海东民和桥、中卫新墩和天水牛背等3个监测断面的下降趋势比较显着;基于WPI指数的时空聚类分析结果与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具有一致性,空间上海东民和桥、渭南潼关吊桥和运城河津大桥WPI值的波动性相对较大,时间上1—3月的WPI值波动性相对较大。【结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状况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但整体上水环境条件正在逐渐改善。
黄韬[4](2021)在《济源市农村电商赋能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冯鑫磊[5](2021)在《河南济源方言的正反问研究》文中指出
仉振宇[6](2021)在《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文中认为城镇化的有序健康推进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着提高,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功能逐渐完善,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镇化建设正由传统的“注重规模”向新型的“提升质量”转变。然而,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增长方式粗犷、资源配置低效、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稳步提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城镇集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绿色生态、水源保障、城乡统筹、教育创新以及文化繁荣等8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借助Matlab软件,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从而计算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分维度评价指数。其后,借助ArcGIS、GeoDA以及GS+等软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定量地研究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逐年提升,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评价指数均值由26.91提高到31.75,整体增长幅度为17.99%,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空间分布不均”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分维度评价指数中,经济发展、绿色生态以及城乡统筹的分维度评价指数均值相对较高,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镇集聚以及文化繁荣的分维度评价指数均值则相对较低。(2)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H-H型集聚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最主要的集聚类型。集聚类型之间的演变与转换主要集中在H-H型和L-H型集聚之间以及L-L型和H-L型集聚之间,空间格局演变较为稳定,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均较为显着。核心热点区呈现出“先东移-后西迁”的变化特点,核心冷点区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未发生显着变化。(3)2008~2017年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自组织性和空间变异性较强,变异程度呈现出加深态势,空间变异影响范围有所缩小,变异随机性有所增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格局演变的显着程度有所加深。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在各个方向上的均质性有所减弱,东-西方向以及东北-西南北方向上的均衡性较差,空间变异最为显着。空间变异结构特征由“双核”逐渐转变为逐步融合的“三核”,“东高-西低”以及“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结构性差异显着。(4)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建设能力是影响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财政支持、区域创新能力是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布局、城镇人力资本具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着。本文在开展驱动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提升建议,黄河流域各省市在城镇化质量提升过程中应着重补齐短板项,增强优势项,以进一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杨建元[7](2021)在《PPP模式下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融资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
陈云云[8](2021)在《《文化生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郭建超[9](2021)在《国有高耗能企业碳审计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以豫光金铅为例》文中指出
张哲[10](2021)在《基于地貌学方法分析太行山南段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地貌形成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区域地貌的变形结果可以反映区域构造活动与演化历史。太行山南段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区域,处于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区域,新生带以来受到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等俯冲的双重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对地貌具有控制作用,区域形成大规模的断陷活动,形成多期次层状地貌,发育一系列NNE向断裂,并构成一条显着的地震活动带,历史上发生过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该地区长时间没有大震发生,缺少关注度,尤其是对第四纪以来太行山南段的隆升幅度、期次还有些争议,晋获断裂中南段的活动性研究还不充分。为了研究太行山南段构造地貌的差异,本文通过室内遥感解译以及GIS平台,利用多种地貌指数对该区域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宏观的地形参数(坡度及坡谱、粗糙度、切割度、起伏度)、河流地貌参数(HI指数)以及条带状剖面分析了太行山南段的宏观构造地貌;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遥感数据、野外的阶地调查以及前人研究资料对太行山南段沁河、丹河、漳河、露水河、淇河、淅水河、子房河和平甸河的河流阶地的发育级数、拔河高度和年龄进行了限定,建立了太行山南段阶地形成时代框架,探讨了太行山南段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飞行、DEM数据分析、野外的实地调查、钻孔信息以及前人的研究,对晋获断裂中南段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获得了以下认识:(1)太行山南段的坡度、粗糙度、切割度、起伏度在太行山南段东侧呈现高值,高值区域与太行山东麓断裂走向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断裂对地貌的的控制作用;太行山南段流域HI值指示太行山南段地貌处于幼年-壮年发展阶段,整体构造处于活跃阶段。(2)太行山南段在1.7Ma至少发生了3期6个阶段的构造隆升事件,即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6个阶段分别为1.7Ma、0.8Ma、0.1Ma、0.07Ma、0.05Ma和0.03Ma。1.7Ma以来隆升速率逐步加快,2.6Ma以来太行山南段平均抬升了166~285m,最大不超过300m,因此,第四纪并不是太行山南段主要隆升阶段。(3)晋获断裂中段走向NNE,为一条正断层,上新世以来断距约500m,活动速率为0.09mm/a,根据钻孔信息和断层剖面信息,断裂早更新世活动较强,中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减弱;晋获断裂南段走向NNE,为一条正断层,早更新世活动剧烈,中晚更新世活动较弱。
二、“济源现象”说明了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源现象”说明了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各地市面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测度 |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DEA-Malmqist指数法 |
(三)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时空差异测度 |
1、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效率评价 |
2、2001年和2019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静态效率评价 |
三、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
(一)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σ收敛分析 |
(二)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β收敛性分析 |
四、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二)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 |
(三)计算关联度 |
1、地市层面的关联度分析 |
2、省级层面的关联度分析 |
五、主要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1、2001-2019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效率。 |
2、2001和2019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静态效率。 |
3、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 |
4、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 |
(二)主要建议 |
1、针对各地市的建议 |
2、针对河南省的建议 |
(2)乡村振兴背景下济源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济源红果、核桃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二、导致红果、核桃等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主要因素 |
(一)基础设施薄弱,基建投入不足 |
(二)管理人才缺乏,农业技术落地难 |
(三)选取品种草率,导致品种不纯 |
(四)思想认识跑偏,果园管理不善 |
(五)缺乏资金投入,规模发展受阻 |
(六)宣传手段单一,林果品牌暗淡无光 |
三、对策及建议 |
(一)做好眼下生产管理工作,夯实林果产业基础 |
(二)加强林果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林果良性发展 |
(三)探索科学生产组织模式,提升林果整体水平 |
(四)支持已具规模产业园区,使其顺利度过产业发展低迷期 |
(五)做到“四个跟上,一个深化”,推动林果产业良性发展 |
(六)加强林果产业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品牌效应 |
(3)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时空差异性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2.1 Mann-Kendall检验法 |
1.2.2 时空差异性分析 |
1.2.3 水污染指数法 |
1.2.4 聚类分析法 |
1.2.5 箱线图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
2.1.1 水质指标统计结果分析 |
2.1.2 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
2.1.3 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趋势 |
2.1.4 水质时空差异性分析 |
2.2 基于WPI指数的水质分析 |
2.2.1 基于WPI指数的水质时空分布 |
2.2.2 基于WPI的水质趋势变化 |
2.2.3 基于WPI指数的聚类和箱线图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6)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城镇化与城镇化质量概述 |
2.1.1 城镇化相关概述 |
2.1.2 城镇化质量相关概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区位理论 |
2.2.2 增长极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研究区概况及分析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研究区范围界定 |
3.1.2 自然环境概况 |
3.1.3 人文历史概况 |
3.1.4 社会经济概况 |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平台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处理平台 |
3.3 数据分析方法 |
3.3.1 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 |
3.3.2 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分析方法 |
3.3.3 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分析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
4.2 Matlab熵值法权重计算 |
4.2.1 方法编程实现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4.3 评价结果分析讨论 |
4.3.1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
4.3.2 城镇化质量分维度评价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
5.1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关联格局演变 |
5.1.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5.1.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5.1.3 热点分析 |
5.2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异质格局演变 |
5.2.1 空间结构变异 |
5.2.2 方向维度变异 |
5.2.3 三维空间变异 |
5.3 本章小结 |
6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力分析 |
6.1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因素定性分析 |
6.1.1 资源禀赋 |
6.1.2 地方政策 |
6.1.3 区域发展 |
6.1.4 国家战略 |
6.2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
6.2.1 变量选取 |
6.2.2 模型比选 |
6.2.3 回归计算 |
6.2.4 结果分析 |
6.3 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提升建议 |
6.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6.3.2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 |
6.3.3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与企业核心 |
6.3.4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循环经济与改革开放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地貌学方法分析太行山南段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1.2.1 河流阶地在构造隆升中的研究现状 |
1.2.2 太行山隆升的研究现状 |
1.2.3 晋获断裂中南段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太行山第四纪隆升研究 |
1.3.2 断裂活动特征 |
1.4 主要工作量与主要成果 |
1.4.1 主要工作量 |
1.4.2 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区域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
2.1.2 气候水文概况 |
2.1.3 区域地貌特征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区域构造演化概况 |
2.2.2 区域地层特征 |
2.2.3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 |
第三章 宏观地貌与构造 |
3.1 地形地貌参数 |
3.2 河流面积-高程积分 |
3.3 区域条带状剖面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太行山南河流阶地序列及发育特征 |
4.1 太行山南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 |
4.1.1 漳河阶地发育特征 |
4.1.2 丹河阶地 |
4.1.3 沁河阶地 |
4.1.4 露水河阶地 |
4.1.5 淇河和淅水河阶地 |
4.1.6 其他河流阶地 |
4.2 河流阶地年龄 |
4.3 河流阶地形成原因 |
4.4 阶地与南太行山隆升探讨 |
4.4.1 太行山南河流下切速率 |
4.4.2 南太行山隆升幅度分析 |
4.4.3 隆升原因的探讨 |
4.5 小结 |
第五章 晋获断裂中、南段活动特征 |
5.1 遥感数据的来源、处理及解译 |
5.2 长治断裂活动特征 |
5.2.1 遥感解译特征 |
5.2.2 地貌地质特征 |
5.2.3 活动性特征 |
5.3 晋城断裂 |
5.3.1 遥感影像特征 |
5.3.2 地貌地质特征 |
5.3.3 活动性特征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济源现象”说明了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各地市面板数据[J]. 段宝娜. 统计与管理, 2021(12)
- [2]乡村振兴背景下济源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初探[J]. 牛文魁,买倩,李官运,杨桂,段欣.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3]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时空差异性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 张彦,梁志杰,邹磊,李平,窦明,黄仲冬,齐学斌,高青. 灌溉排水学报, 2021(09)
- [4]济源市农村电商赋能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问题研究[D]. 黄韬. 河南科技大学, 2021
- [5]河南济源方言的正反问研究[D]. 冯鑫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黄河流域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 仉振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7]PPP模式下生活垃圾处理厂项目融资风险防范研究[D]. 杨建元.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8]《文化生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云云. 西南大学, 2021
- [9]国有高耗能企业碳审计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以豫光金铅为例[D]. 郭建超.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10]基于地貌学方法分析太行山南段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D]. 张哲.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