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肝片形吸虫新药——碘磺胺的研究进展

一种抗肝片形吸虫新药——碘磺胺的研究进展

一、抗肝片吸虫新药——碘醚柳胺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那冠琼[1](2020)在《多肽类抗生素、吩噻嗪类和新型“瘦肉精”等兽药的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兽药在保证食源性动物增产、增效的同时,食品中兽药残留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使其残留在动物可食用组织、鸡蛋和奶制品中,不仅影响国际贸易、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了满足监测和控制食品兽药残留的需要,急需建立简单、廉价、灵敏、快速和高通量的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多肽类抗生素杆菌肽锌(BAC)和多粘菌素(POL)、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泰妙菌素(TIA)和沃尼妙林(VAL)、抗寄生虫药硝碘酚腈(NIT)、氯氰碘柳胺(CLT)和碘醚柳胺(RAF)、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DIC)和卡洛芬(CAR)、抗组胺药赛庚啶(CPH)和吩噻嗪类(PZs)兽药,设计并合成人工抗原,制备高灵敏度的单克隆抗体,以此为研究基础建立相应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1)根据BAC的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了人工抗原BAC-BSA,获得了两株抗BAC单克隆抗体6D2-G10和3F2-F11细胞株,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6D2-G10具有更高的灵敏度,IC50值为0.59ng/mL,亲和力常数为6.69×109L/mol,对BAC结构类似物几乎没有交叉反应。基于6D2-G10,建立了牛奶中BAC残留的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法,裸眼消线值为25 ng/mL,利用试纸条读条仪扫描后,建立BAC标准抑制曲线,实现了牛奶中BAC的定量检测,IC50为3.16ng/mL,检测限为0.82ng/mL。批间和批内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3%~96.0%,变异系数为4.9%~10.7%。(2)设计并合成了人工抗原POL-E-BSA,获得了一株可同时识别POL-E和POL-B的单克隆抗体4H11-C3,该抗体属于IgG1型,亲和力常数为3.20×109 L/mol。基于4H11-C3,建立了 ic-ELISA方法检测牛奶样品中POL-E和POL-B残留,牛奶稀释4倍即可降低大部分基质效应干扰,检测POL-E灵敏度IC50为0.21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 0.03~1.44 ng/mL,检测限为 0.02 ng/mL。检测 POL-B 的 IC50为 0.40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6~2.65 ng/mL,检测限为0.03 ng/mL。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3%~103.4%,变异系数为3.9%~6.9%。(3)保留VAL和TIA的共同结构基团(三环刚性结构),成功合成了人工免疫原VAL-BSA,获得了高灵敏度的可同时检测VAL和TIA的单克隆抗体1B7-G10,该抗体为IgG1亚型,亲和力常数为1.28×109 L/mol,且对其他PLEs结构类似物RET、TYL、AVE、IVE和DOR无交叉反应。经ic-ELISA鉴定,检测VAL和TIA的IC50分别为0.99 ng/mL和0.39 ng/mL。基于1B7-G10,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方法定性定量检测猪肝中VAL和TIA,裸眼消线值分别为50 ng/g和25 ng/g,读条仪定量检测IC50分别为6.06 ng/g和3.45 ng/g,检测限为0.96 ng/g和0.29 ng/g,平均回收率为80.7%~102.0%,变异系数为4.6%~10.8%。(4)根据NIT、CLT和RAF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人工免疫原NIT-BSA和CLT-BSA,并获得了一株抗NIT单克隆抗体细胞株8G7-C6和一株可同时识别CLT、RAF的细胞株1E3-A10。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亚型,亲和力常数分别为2.93×109L/mol和8.90× 109 L/mol。8G7-C6的灵敏度IC50为0.96 ng/mL,且对NIT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1E3-A10 抗 CLT 的 IC50 为 0.28 ng/mL,抗 RAF 的 IC50 为 0.39 ng/mL。基于 8G7-C6 抗体,成功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牛奶中NIT的残留,裸眼消线值为50ng/mL,IC50为5.71 ng/mL,检测限为1.14ng/mL。在牛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4.6%~106.9%,变异系数为4.8%~9.9%。基于1E3-A10,我们建立了 ic-ELISA法检测牛奶中CLT和RAF,IC50为0.28 ng/mL和0.33 ng/mL,检测限为0.03 ng/mL和0.05 ng/mL,线性检测范围为0.05~1.63 ng/mL 和 0.08~1.38 ng/mL。(5)根据DIC和CAR的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了免疫原DIC-BSA和CAR-BSA,成功获得一株抗DIC单克隆抗体1E5-B12和一株抗CAR单克隆抗体1F5-C8,两株单抗均为IgG1亚型,亲和常数分别为1.72×109 L/mol和6.19×109 L/mol。经ic-ELISA鉴定,1E5-B12 的 IC50 为 3.14ng/mL,1F5-C8 的 IC50 为 0.10ng/mL。基于 1E5-B12,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牛奶中DIC,裸眼消线值为125 ng/mL,经读条仪定量检测后,IC50计算为8.54 ng/mL,检测限为1.40 ng/mL,牛奶添加DIC平均回收率为78.4%~104.3%,变异系数为4.7%~9.5%。基于1F5-C8,我们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牛肌肉中的CAR,裸眼消线值为12.5 ng/g,IC50为1.74 ng/g,检测限为0.28 ng/g,肌肉添加CAR平均回收率为79.5%~90.6%,变异系数为5.9%~8.8%。(6)采用溴乙酸亲核取代法修饰羟基化的CPH(COH),制备新型半抗原,应用活泼酯法将其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CPH-BSA,获得一株IgG1型广谱高灵敏度单克隆抗体10D3-C3,亲和力常数为7.35×109 L/mol。该抗体可同时识别CPH和6种PZs(APZ、FPZ、CPZ、PPZ、PTZ 和 TDZ)。经 ic-ELISA 鉴定,该抗体对 CPH 和 PZs 的 IC50 为0.03~0.76 ng/mL。基于10D3-C3,建立了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检测饲料中CPH和PZs的裸眼消线值为5~100ng/g,IC50为0.57~7.75 ng/g,检测限为0.10~1.35 ng/g。饲料添加CPH和PZs的平均回收率为79.0%~103.4%,变异系数为4.5%~12.7%。

张吉丽[2](2020)在《氯硝柳胺与肉豆蔻木脂素抗弓形虫活性及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的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目前,弓形虫病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急需开发具有抗弓形虫活性的化学药物。本试验选取了一系列可能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弓形虫活性筛选,对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进行体内外抗虫活性研究,并初步探究活性化合物的抗弓形虫机理。化合物的体外抗虫活性与有效候选化合物筛选。采用MTT法,初步测定了不同浓度下化合物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的细胞毒性,并在最大的安全浓度下进行了化合物体外抗虫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氯硝柳胺和肉豆蔻木脂素具有较强的抗弓形虫活性,可作为有效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氯硝柳胺的抗弓形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Giemsa染色法评价氯硝柳胺的体外抗弓形虫活性,结果显示,氯硝柳胺能抑制弓形虫的入侵和增殖,对弓形虫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45.3 ng/mL。试验建立了弓形虫感染Balb/c小鼠的急性感染模型,采用氯硝柳胺口服灌胃的方式给药,结果表明在240 mg/kg的剂量下,小鼠死亡保护率达到50%,并且可以降低小鼠组织器官及血液中的虫体荷载量。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氯硝柳胺孵育后对弓形虫超微结构产生的影响,发现氯硝柳胺引起弓形虫表面皱缩,内部线粒体肿胀。采用JC-1荧光探针检测发现氯硝柳胺可引起弓形虫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同时,弓形虫的ATP水平显着下降。为了进一步探究氯硝柳胺的作用机制,采用转录组学和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氯硝柳胺可能影响弓形虫空泡型H+ATPase(V-ATPase)的质子转运,吖啶橙染色验证了氯硝柳胺导致弓形虫体内的pH失衡,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氯硝柳胺引起弓形虫死亡,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肉豆蔻木脂素的抗弓形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了肉豆蔻木脂素对绿猴肾细胞(Vero)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在132μg/mL剂量以下,肉豆蔻木脂素对Vero细胞没有细胞毒性。肉豆蔻木脂素在20~9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可显着降低弓形虫的入侵和增值,半数抑制浓度为32.41μg/mL。在弓形虫感染Balb/c小鼠的急性感染模型中,肉豆蔻木脂素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显着降低了Balb/c小鼠的组织中的弓形虫荷载量(P<0.01)。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肉豆蔻木脂素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肉豆蔻木脂素孵育后,引起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形变和线粒体肿胀、变形和脊结构破坏,并有类似自噬的双层膜结构产生。采用MitoTracker Red CMXRos探针验证了肉豆蔻木脂素孵育后虫体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同时,ATP水平下降。MDC染色显示肉豆蔻木脂素引起了弓形虫的自噬,且自噬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显着增加。研究证明,氯硝柳胺和肉豆蔻木脂素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弓形虫活性。氯硝柳胺可能通过影响V-ATPase的质子转运,破坏弓形虫体内的pH稳态,导致虫体死亡。肉豆蔻木脂素可能通过损伤弓形虫线粒体功能,引起弓形虫自噬,导致弓形虫死亡。试验结果表明氯硝柳胺和肉豆蔻木脂素可作为抗弓形虫候选先导化合物,具有开发成为新的抗弓形虫治疗药物的潜在价值。

董朕[3](2019)在《五氯柳胺的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为评价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安全性、刺激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探究消除或减轻刺激的方法,本研究完成了系列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28天重复口服毒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口腔黏膜的刺激性试验及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等。五氯柳胺对Wistar大鼠的28天重复口服毒性的目的是,确定毒性阈值、靶器官和性质。将96只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在28天试验期内,没有发现明显严重的副作用或死亡。试验大鼠仅出现轻微腹泻和短暂的精神沉郁。五氯柳胺H组大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给药组与C组的血液学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临床化学检查中H、M组的ALP、AST、GLU、TBIL等均有统计学差异。经过14天的可逆恢复期观察,H组大鼠除肾功能外的各项毒性损伤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无显着差异)。试验结果确定了五氯柳胺在较长时间(28天)内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和肾脏;肝及其他器官毒性具有可逆性,肾毒性在14天内显示为不可逆性;观察到的最小可见损害作用水平(LOAEL)为74 mg/kg。为评价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刺激性,探究消除或减轻刺激的方法,对家兔进行了眼刺激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试验采用自体左右对照,结果表明五氯柳胺混悬液对家兔眼睛及皮肤均无刺激性。对五氯柳胺口服剂型—混悬液测试了口腔黏膜的刺激性,将24只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4组,左右颊囊自体对照,给药后第1、24、48、72小时分别进行观察,试验结束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五氯柳胺混悬液与赋形剂和生理盐水比较,对口腔黏膜刺激性均具为极轻度。说明五氯柳胺混悬液在生产实际中按10 mg/kg应用是安全、可靠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的目的是确定五氯柳胺混悬液对靶动物—牛的潜在毒性风险。在本试验中,选用32头健康西门塔尔肉牛,每天饲喂不含抗菌和抗寄生虫药物的TMR全价饲料;试验牛分为4组,连续间歇地给与0、1、3、5倍推荐剂量的五氯柳胺混悬液,间隔为2天。试验前后记录并计算牛的体重;通过体重增重、临床毒性观察、血液学、临床化学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给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腹泻、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等不良反应;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倍剂量组的牛均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损伤,但在推荐剂量下是安全的。因此,使用时应以推荐的剂量10 mg/kg单次口服给药,以确保该药物在临床的安全性。

白玉彬[4](2019)在《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优化、质量控制及其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五氯柳胺(oxyclozanide)是水杨苯酰胺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片吸虫,同时对绦虫和线虫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寄生虫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阻止ATP的产生,从而导致虫体死亡。本论文系统开展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优化、质量控制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优化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本文以物理性状、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得到的最优处方为每100 mL混悬液中含五氯柳胺3.4 g、黄原胶0.25 g、硅酸铝镁0.7 g、焦亚硫酸钠0.5 g、吐温-80 3.0 mL、柠檬酸钠0.1 g。2、进行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质量研究。本部分对五氯柳胺混悬液的性状、鉴别、检查、有关物质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含量、有关物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2)采用HPLC对本品进行鉴定。活性成分均为同一种物质,其他组分对测定无干扰,可用于本品的鉴别。(3)装量、沉降体积比、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规定。(4)采用HPLC法对本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中,五氯柳胺混悬液在34.01μg/mL104.3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有关物质测定中已知杂质2-氨基-4,6-二氯苯酚盐酸盐和3,5,6-三氯水杨酸在0.5120.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8.6%,表明建立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简便易操作。3、建立了HPLC-MS/MS法用于测定牛血浆中五氯柳胺的浓度,完成了五氯柳胺在牛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五氯柳胺在牛血浆中的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一级吸收,最大血浆浓度Cmax为15.870±2.855μg/mL,达峰时间Tmax为22.032±3.343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965.608±220.097μg/mL·h,吸收半衰期t1/2α为14.706±2.509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14.938±2.650 h,消除率CLF为11.426±2.442 mL/h/Kg,表明五氯柳胺混悬液口服给药吸收完全,消除迟缓,在血浆中以原药的形式存在。综上,本文建立和优化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制定了五氯柳胺混悬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完成了五氯柳胺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五氯柳胺混悬液的生产提供了质控标准,同时为临床上确定药物合理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制定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

白玉彬,邵莉萍,董朕,张继瑜[5](2018)在《五氯柳胺的残留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五氯柳胺是水杨苯胺类抗寄生虫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牛羊肝片吸虫病,同时对绦虫和线虫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述了五氯柳胺的应用现状、临床药效学以及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休药期和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五氯柳胺在我国开发应用和残留检测的研究与控制提供指导。

周文茂[6](2017)在《探究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表明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为了解片形吸虫的基本特征和感染情况,优化河北省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策略,本文系统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性、致病机理、临床及剖检情况、诊断分析等内容,提出高效综合防治措施,保障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邓海峰,李晓斌,马军,唐雪梅,杨开伦[7](2016)在《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的效果。选取体重(117.60±15.84)kg、出生日期相近、在同一放牧草场放牧的6月龄伊犁马公马驹10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两组马驹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马匹用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对照组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18d的饲养试验,统计各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的种类及数量并计算驱虫效果。结果表明,6月龄马驹粪便中共鉴别出9种虫卵,包括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埃及腹盘吸虫、韦氏类圆线虫、安氏网尾线虫、马蛲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碘醚柳胺驱虫后第3天每克粪便的虫卵数(EPG)达到最高(13 500个/g);驱虫后第6天,马驹寄生虫感染率降为6.37%,虫卵减少率为90.59%,转阴率为93.63%;驱虫后第18天,感染率降为13.33%,虫卵减少率为71.91%,转阴率为86.67%。结果表明,新疆昭苏马场6月龄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种类较多,碘醚柳胺的驱虫效果在用药后的前6d内最明显,用药后第18天药效减弱。

李林玲[8](2016)在《氯氰碘柳胺钠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氯氰碘柳胺钠(Closantel Sodium)是一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牛、羊的寄生虫感染。它的作用机理及应用领域均与氯氰碘柳胺一致。1993年我国农业部颁发了氯氰碘柳胺的二类新药证书。国内关于氯氰碘柳胺钠的工艺合成报道较少。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扩大生产实验。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氯氰碘柳胺钠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药效以及其用药安全性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氯氰碘柳胺钠的现有合成方法及金属催化剂的类型和应用领域等。第二部分对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对氯苯乙腈和邻硝基对氯甲苯为原料,通过缩合、氢化还原、酰胺化以及成盐反应得到了产物氯氰碘柳胺钠,并对合成氯氰碘柳胺钠的关键步骤催化还原以及酰胺化反应进行了工艺优化。首先在氢化还原中优选钯碳作为较佳的催化剂,其次对酰胺化试剂进行了研究,采用毒性较低的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作为反应试剂。该方法具有步骤简洁、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第三部分根据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中试放大和试生产研究,对工艺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工艺收率较稳定,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

张吉丽,朱阵,李冰,周绪正,张继瑜[9](2016)在《肝片吸虫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 hepatica)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家畜常见的人畜共患病。该病遍及世界各地,严重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保障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全面掌握肝片吸虫病的相关信息是有效防治肝片吸虫病的基础。文章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研究现状、防治措施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

晁学敏[10](2013)在《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认为肝片吸虫病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羊群常见病,又被称为肝蛭病。其多发生于潮湿、多水地区。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和鹿等反刍动物,也可寄生于猪、马、免,但是较为少见。一般在夏秋两季发病。由于误食肝片吸虫而染病,常呈现地方性流行,与其他疾病一起并发,引起大批羊的发病和死亡,给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抗肝片吸虫新药——碘醚柳胺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肝片吸虫新药——碘醚柳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多肽类抗生素、吩噻嗪类和新型“瘦肉精”等兽药的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抗生素类兽药概述
        1.2.1 理化性质
        1.2.2 作用机理
        1.2.3 残留危害与限量标准
        1.2.4 检测方法
    1.3 抗寄生虫类兽药概述
        1.3.1 理化性质
        1.3.2 作用机理
        1.3.3 残留危害与限量标准
        1.3.4 检测方法
    1.4 非甾体类抗炎兽药概述
        1.4.1 理化性质
        1.4.2 作用机理
        1.4.3 残留危害和限量标准
        1.4.4 检测方法
    1.5 抗组胺药与吩噻嗪类药物概述
        1.5.1 理化性质
        1.5.2 作用机理
        1.5.3 残留危害与限量标准
        1.5.4 检测方法
    1.6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目的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肽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2.1 引言
    2.2 仪器与化学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溶液配制
        2.2.4 实验动物
    2.3 试验方法
        2.3.1 免疫原的设计与合成
        2.3.2 免疫原的表征
        2.3.3 动物免疫
        2.3.4 小鼠多抗血清检测
        2.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3.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2.3.7 BAC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2.3.8 POL的ic-ELISA检测法的建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人工抗原的合成和鉴定
        2.4.2 小鼠多抗血清的鉴定
        2.4.3 单克隆细胞株筛选
        2.4.4 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2.4.5 BAC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2.4.6 COL的ic-ELISA方法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3.1 引言
    3.2 仪器与化学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溶液配制
        3.2.4 实验动物与细胞
    3.3 试验方法
        3.3.1 免疫原的设计和合成
        3.3.2 免疫原的表征
        3.3.3 动物免疫
        3.3.4 小鼠多抗血清检测
        3.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3.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3.3.7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3.4.2 小鼠多抗血清鉴定
        3.4.3 单克隆细胞株筛选
        3.4.4 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3.4.5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4.1 引言
    4.2 仪器与化学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溶液配制
        4.2.4 实验动物和细胞
    4.3 试验方法
        4.3.1 免疫原的设计与合成
        4.3.2 免疫原的表征
        4.3.3 动物免疫
        4.3.4 小鼠多抗血清检测
        4.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4.3.6 单克隆细胞的鉴定
        4.3.7 NIT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4.3.8 CLT的ic-ELISA检测法的建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4.4.2 小鼠多抗血清鉴定
        4.4.3 单克隆细胞株筛选
        4.4.4 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4.4.5 NIT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4.4.6 CLT的ic-ELISA方法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5.1 引言
    5.2 仪器与化学试剂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
        5.2.3 溶液配制
        5.2.4 实验动物和细胞
    5.3 试验方法
        5.3.1 免疫原的设计和合成
        5.3.2 免疫原的表征
        5.3.3 动物免疫
        5.3.4 小鼠多抗血清检测
        5.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3.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5.3.7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5.4.2 小鼠多抗血清的鉴定
        5.4.3 单克隆细胞株筛选
        5.4.4 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5.4.5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和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赛庚啶和吩噻嗪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6.1 引言
    6.2 仪器与化学试剂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
        6.2.3 溶液配制
        6.2.4 实验动物和细胞
    6.3 试验方法
        6.3.1 免疫原的设计和合成
        6.3.2 免疫原的表征
        6.3.3 动物免疫
        6.3.4 小鼠多抗血清检测
        6.3.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3.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6.3.7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6.4 结果与讨论
        6.4.1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6.4.2 小鼠多抗血清鉴定
        6.4.3 单克隆细胞株筛选
        6.4.4 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6.4.5 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与优化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氯硝柳胺与肉豆蔻木脂素抗弓形虫活性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抗弓形虫药物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1.1 传统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
        1.1.2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
        1.1.3 抗弓形虫药物的最新进展
        1.1.4 筛选新的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方向
    1.2 氯硝柳胺的研究进展
        1.2.1 氯硝柳胺与癌症
        1.2.2 氯硝柳胺与细菌感染
        1.2.3 氯硝柳胺与病毒感染
        1.2.4 氯硝柳胺与代谢综合征
        1.2.5 氯硝柳胺与动脉收缩
        1.2.6 氯硝柳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1.2.7 氯硝柳胺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1.2.8 氯硝柳胺的多功能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1.2.9 氯硝柳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3 肉豆蔻木脂素研究进展
        1.3.1 肉豆蔻木脂素的抗炎作用
        1.3.2 肉豆蔻木脂素引起肺癌细胞凋亡
        1.3.3 肉豆蔻木脂素的保肝作用
        1.3.4 肉豆蔻木脂素的肠通透性
        1.3.5 肉豆蔻木脂素的药代动力学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化合物体外抗弓形虫活性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细胞培养
        2.1.4 弓形虫RH株培养
        2.1.5 细胞毒性试验
        2.1.6 体外抗弓形虫活性筛选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2.2.2 化合物的体外抗弓形虫活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氯硝柳胺体外和体内抗弓形虫活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细胞、虫株及动物
        3.1.4 细胞毒性试验
        3.1.5 氯硝柳胺抗弓形虫胞内增殖试验
        3.1.6 氯硝柳胺抗弓形虫胞内入侵试验
        3.1.7 氯硝柳胺体内抗弓形虫试验
        3.1.8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氯硝柳胺对HFF细胞的细胞毒性
        3.2.2 氯硝柳胺的体外抗弓形虫增殖活性
        3.2.3 氯硝柳胺的体外抗弓形虫入侵活性
        3.2.4 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存活率试验
        3.2.5 虫体荷载量测定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氯硝柳胺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细胞及虫株
        4.1.4 氯硝柳胺对弓形虫表面结构的影响
        4.1.5 氯硝柳胺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4.1.6 弓形虫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4.1.7 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测定
        4.1.8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4.2.2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2.3 氯硝柳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下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氯硝柳胺抗弓形虫的转录组学与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细胞及虫株
        5.1.4 转录组学分析
        5.1.5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5.1.6 吖啶橙(AO)染色
        5.1.7 流式细胞仪分析
        5.1.8 数据分析
    5.2 结果
        5.2.1 转录组测序结果及验证
        5.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5.2.3 靶标蛋白捕获及HPLC-MS/MS鉴定
        5.2.4 转录组学与表面等离子共振关联分析
        5.2.5 氯硝柳胺影响弓形虫体内pH稳态
        5.2.6 流式细胞术评价弓形虫速殖子死亡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肉豆蔻木脂素抗弓形虫活性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1.2 实验仪器
        6.1.3 细胞、虫株及动物
        6.1.4 细胞毒性实验
        6.1.5 肉豆蔻木脂素体外抗弓形虫增殖试验
        6.1.6 肉豆蔻木脂素体外抗弓形虫入侵试验
        6.1.7 肉豆蔻木脂素的剂量安全性试验
        6.1.8 感染小鼠组织内虫体荷载量测定
        6.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6.1.10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6.1.11 数据分析
    6.2 结果
        6.2.1 肉豆蔻木脂素抑制弓形虫的胞内增殖和入侵
        6.2.2 肉豆蔻木脂素的体内抗弓形虫活性
        6.2.3 肉豆蔻木脂素对弓形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肉豆蔻木脂素抗弓形虫机理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7.1.2 实验仪器
        7.1.3 细胞及虫株
        7.1.4 肉豆蔻木脂素对弓形虫线粒体的影响
        7.1.5 弓形虫中ATP水平检测
        7.1.6 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
        7.1.7 mRNA表达
        7.1.8 蛋白质印迹分析
        7.1.9 数据分析
    7.2 结果
        7.2.1 肉豆蔻木脂素引起弓形虫线粒体损伤
        7.2.2 肉豆蔻木脂素增强弓形虫自噬的作用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五氯柳胺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传播
    1.2 家畜寄生虫病的影响
    1.3 肝片吸虫病的影响
        1.3.1 反刍动物肝片吸虫病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1.3.2 反刍动物肝片吸虫病对美洲经济的影响
        1.3.3 反刍动物肝片吸虫病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1.3.4 反刍动物肝片吸虫病对大洋洲经济的影响
        1.3.5 反刍动物肝片吸虫病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1.4 肝片吸虫的防治
        1.4.1 卤代酚类
        1.4.2 苯并咪唑类
        1.4.3 磺胺类
        1.4.4 戊基苯醚类
        1.4.5 水杨酰苯胺类
    1.5 已有的五氯柳胺毒理学研究
        1.5.1 药物不良反应及一般毒性
        1.5.1.1 急性毒性
        1.5.1.2 重复给药毒性
        1.5.1.3 90天经口毒性
        1.5.1.5 耐受试验
        1.5.1.6 药物对眼的毒性
        1.5.2 特殊毒性
        1.5.2.1 一般生殖毒性
        1.5.2.2 致畸毒性
        1.5.2.3 遗传毒性
        1.5.3 生态毒性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五氯柳胺28天重复口服毒性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药物
        2.1.2 实验动物
        2.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2.1.4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2.1.5 病理剖检
        2.1.6 体重变化情况
        2.1.7 血液学检查
        2.1.8 临床化学检查
        2.1.9 病理学检查
        2.1.10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临床症状
        2.2.2 饲料消耗和体重变化情况
        2.2.3 血液学检查
        2.2.4 临床化学检查
        2.2.5 脏器系数
        2.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2.2.7 可逆恢复期
    2.3 讨论
第三章 五氯柳胺的刺激性试验
    3.1 五氯柳胺对家兔的眼刺激性试验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实验动物
        3.1.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1.3 家兔眼部的准备
        3.1.1.4 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3.1.3 试验结果
    3.2 五氯柳胺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实验动物
        3.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2.1.3 家兔皮肤的准备
        3.2.1.4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
        3.2.2 评分标准
        3.2.3 试验结果
    3.3 五氯柳胺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试验材料
        3.3.1.2 实验动物
        3.3.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3.3.1.4 实验动物分组
        3.3.1.5 给药方式
        3.3.2 大体观察评价
        3.3.3 组织学观察评价
        3.3.4 结果评价
        3.3.5 试验结果
    3.4 讨论
        3.4.1 皮肤
        3.4.2 眼
        3.4.3 口腔黏膜
第四章 五氯柳胺混悬液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3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4.1.4 临床观察
        4.1.5 血样采集及分析
        4.1.6 组织病理学检查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临床检查结果
        4.2.2 血液学检查
        4.2.3 临床化学检查
        4.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优化、质量控制及其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五氯柳胺结构、理化性质及合成路线
        1.1.1 五氯柳胺结构
        1.1.2 五氯柳胺的理化性质
        1.1.3 五氯柳胺晶型研究
        1.1.4 五氯柳胺的合成路线
    1.2 肝片吸虫病感染途径及影响因素
    1.3 五氯柳胺作用机制
    1.4 五氯柳胺的应用现状
    1.5 五氯柳胺的临床药效学
    1.6 五氯柳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1.7 五氯柳胺的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1.7.1 最高残留限量(MRL)
        1.7.2 休药期
        1.7.3 五氯柳胺的残留检测方法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五氯柳胺混悬液处方优化
    2.1 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
    2.2 方法
        2.2.1 单因素试验
        2.2.2 正交试验
        2.2.3 五氯柳胺混悬液质量评价
    2.3 试验结果
        2.3.1 正交试验
        2.3.2 五氯柳胺混悬液处方及制备工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五氯柳胺混悬液质量分析方法验证
    3.1 材料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试剂
    3.2 方法
        3.2.1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3.2.2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证
    3.3 结果
        3.3.1 含量测定试验结果
        3.3.2 有关物质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五氯柳胺混悬液质量研究
    4.1 材料
        4.1.1 试验仪器
        4.1.2 试验试剂
    4.2 方法
        4.2.1 性状
        4.2.2 鉴别
        4.2.3 有关物质
        4.2.4 检查
        4.2.5 含量测定
    4.3 结果
        4.3.1 性状
        4.3.2 鉴别
        4.3.3 有关物质
        4.3.4 检查
        4.3.5 含量测定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五氯柳胺混悬液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1 材料
        5.1.1 试验动物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试剂
    5.2 方法
        5.2.1 HPLC条件
        5.2.2 质谱条件
        5.2.3 溶液配制
        5.2.4 血浆样品的处理
        5.2.5 数据处理
        5.2.6 方法学验证
        5.2.7 牛血浆样品的采集
    5.3 结果
        5.3.1 特异性
        5.3.2 标准曲线和范围
        5.3.3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5.3.4 精密度和准确度
        5.3.5 稳定性
        5.3.6 回收率
        5.3.7 五氯柳胺在牛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五氯柳胺的残留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五氯柳胺的应用现状
2 五氯柳胺的临床药效学
3 五氯柳胺的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3.1 最高残留限量 (MRL)
    3.2 休药期
    3.3 五氯柳胺的残留检测方法
        3.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3.3.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 展望

(6)探究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性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片吸虫病概况
2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病症及剖检情况分析
3 当前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4 肉羊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5 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5.1 注重合理饲养, 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5.2 重视肝片吸虫病的科学防控理念与能力
    5.3 提高肝片吸虫病的诊疗技术, 减少经济损失
        5.3.1 预防性驱虫
        5.3.2 防止虫卵的散播
        5.3.3 预防
        5.3.4 药物治疗
        5.3.5 加强卫生宣传, 普及科普知识围绕肝片吸虫病的防控知识,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卫生宣教工作, 不喝或不吃可能遭受污染的生水和水生植物, 切断传播途径。

(7)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虫卵计数
    1.5 疗效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碘醚柳胺驱虫前后6月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种类及数量的变化
    2.2 碘醚柳胺对6月龄马驹的驱虫效果
3 讨论
    3.1 碘醚柳胺对6月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3.2 碘醚柳胺对6月龄马驹驱虫效果的评价
4 结论

(8)氯氰碘柳胺钠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氯氰碘柳胺的概况
        1.1.1 氯氰碘柳胺的理化性质
        1.1.2 药效应用研究
        1.1.3 安全性
        1.1.4 临床治疗效果
    1.2 氯氰碘柳胺钠的概况
        1.2.1 化学结构性质
        1.2.2 氯氰碘柳胺钠的临床应用研究
        1.2.3 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1.3 加氢催化剂
        1.3.1 镍系催化剂
        1.3.2 钯系催化剂
        1.3.3 铂系催化剂
        1.3.4 铑系催化剂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研究
    2.1 氯氰碘柳胺钠合成路线设计
        2.1.1 4-氯-α-(2-氯4肟基5甲基-2,5-环己二烯1亚基)苯乙腈的合成
        2.1.2 4-氨基2氯-α-(4-氯苯基)5甲基苯乙腈的合成
        2.1.3 N-{5-氯4[α-(4-氯苯基)-α-氰甲基]2甲苯基}2羟基-3,5-二碘苯甲酰胺(氯氰碘柳胺)的合成
        2.1.4 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
        2.1.5 小结
    2.2 实验过程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原料及辅助材料
        2.2.3 实验操作
        2.2.3.1 (Z)2(2-氯4羟亚胺)5甲基环己基-2,5-二烯基)2(4-氯苯基)乙腈的合成
        2.2.3.2 2-(4-氨基2氯5甲基苯)2(4-氯苯)乙腈(4)的合成
        2.2.3.3 氯氰碘柳胺的合成
        2.2.3.4 氯氰碘柳胺钠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Z)2(2-氯4羟亚胺)5甲基环己基-2,5-二烯基)2(4-氯苯基)乙腈的合成
        2.3.1.1 反应机理
        2.3.1.2 结果和讨论
        2.3.2 2-(4-氨基2氯5甲基苯)2(4-氯苯)乙腈(4)合成的优化实验
        2.3.2.1 雷尼镍催化加氢优化实验
        2.3.2.2 钯炭催化加氢优化实验
        2.3.2.3 小结
        2.3.3 氯氰碘柳胺合成的优化实验
        2.3.3.1 反应机理
        2.3.3.2 结果和讨论
        2.3.4 氯氰碘柳胺钠合成的优化实验
    2.4 化合物表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氯氰碘柳胺钠的放大生产研究
    3.1 中试研究
        3.1.1 设备选型
        3.1.2 工艺流程图
        3.1.3 工艺过程
        3.1.4 中试结果与讨论
        3.1.4.1 试验数据统计
        3.1.4.2 数据分析
    3.2 中试生产稳定性考察
        3.2.1 结果与讨论
        3.2.1.1 试验数据统计
        3.2.1.2 数据分析
    3.3 成本核算
    3.4 三废处理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氰碘柳胺钠的质量标准及分析方法
    4.1 氯氰碘柳胺钠概述
    4.2 氯氰碘柳胺钠的质量标准
    4.3 氯氰碘柳胺钠的分析方法
        4.3.1 氯氰碘柳胺钠的含量分析方法
        4.3.2 氯氰碘柳胺钠中间体质量控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9)肝片吸虫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片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1.2 影响流行的因素
    1.3 流行情况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3 肝片吸虫的研究现状
4 肝片吸虫的防治
    4.1 酚类化合物
    4.2 取代苯酰胺类
    4.3 苯并咪唑类
    4.4 邻羟基苯磺酰胺及苯二磺酰苯胺类
5 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5.1 临床耐药性不容忽视
    5.2 药物的安全性愈加重要
    5.3 防护措施不足
6 展望
    6.1 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
    6.2 必须不断提升新药创制技术
    6.3 加大兽用疫苗的研发力度

(10)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
2 临床症状
3 诊断
4 预防措施
    4.1 定期预防性驱虫
    4.2 消灭中间宿主
    4.3 其他
5 治疗

四、抗肝片吸虫新药——碘醚柳胺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肽类抗生素、吩噻嗪类和新型“瘦肉精”等兽药的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那冠琼. 江南大学, 2020(12)
  • [2]氯硝柳胺与肉豆蔻木脂素抗弓形虫活性及机理[D]. 张吉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3]五氯柳胺的安全性评价[D]. 董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4]五氯柳胺混悬液的处方优化、质量控制及其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白玉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8)
  • [5]五氯柳胺的残留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白玉彬,邵莉萍,董朕,张继瑜. 中国兽药杂志, 2018(03)
  • [6]探究羊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 周文茂. 中国动物保健, 2017(06)
  • [7]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效果的研究[J]. 邓海峰,李晓斌,马军,唐雪梅,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2016(11)
  • [8]氯氰碘柳胺钠合成工艺研究[D]. 李林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9]肝片吸虫病的研究进展[J]. 张吉丽,朱阵,李冰,周绪正,张继瑜.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1)
  • [10]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 晁学敏.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7)

标签:;  ;  ;  ;  ;  

一种抗肝片形吸虫新药——碘磺胺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