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广大读者贺新春(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悦[1](2014)在《地域性对年文化传播的影响 ——基于《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现象反映,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产物。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凝结,更是人类活动历史的现象表现。从侠义的角度讲,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发展的落实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所沉淀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个体行为规范、价值判断以及思维方式等内容。报刊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的传递。而《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作为南北地域性代表的报纸,其传承社会文化功能更是不容小觑。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去说,受众的接近性首先体现在地理条件的接近性。从产生信任的角度而言,信任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团体之间产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事物、人与周围社会环境的关系。就受众而言,往往会顾及到附近的、所熟悉的地方的媒体报道的事件,而且可以根据对地理区域的认同和共鸣感对特定的新闻报道和事件从内心产生了信任感。地理的相似性越高,对这种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也就越高。受众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公众,他尤其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会显得特别关心,尤其是对周围人的生活细节、新鲜趣事、大事奇闻会表现得关心。经过比较发现,《新京报》因为坐享政治资源,在内容上偏向于政治性与市场导向性,而《南方都市报》在自己独特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着力于构建本土舆论平台。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研究,地域性对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等文献进行梳理,得出年文化的概念及南北表达文化的差异性。并以《新京报》与《南方都市报》在2013年春节年文化的系列报道为研究背景,分析这两份地域性报刊在年文化系列报道中的风格差异和传播特点,进而探讨地域性对年文化的影响以及报刊等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应对策略。经过长时间环境变迁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具有其内在的传承优势,大众传媒应对利用这种民族文化优势对文化进行传递,接受和反馈。在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本土媒体有着保护宣传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的整体传承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很大关系。如今,只有从报刊媒体自身的传承力、内容深度和广度、内容的质量与读者偏好以及经营思路等方面结合改进,才能推动报刊媒体的传播效力和创新能力,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媒体民族文化传播新局面。
李丹[2](2014)在《《人民日报》(2011-2013)春节报道研究》文中提出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的记录者和塑造者,建构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节日的生存和发展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在民众中的文化聚合力日渐式微。作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对于传承优秀节日文化,重塑传统节日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及光荣艰巨的社会责任。本研究选取主流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作为目标媒体,以其近3年的春节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文本梳理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主要从文本内容建构、文本内容呈现两大层面进行建构,然后分别建立次级分析指标,从报道对象、报道主题、报道区域、报道向度、报道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报道文本规模、报道表现符号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细化分析。通过整体分析和个案举例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春节报道的整体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人民日报》春节报道值得借鉴以及尚待改进之处,并且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春节文化在我国现代社会的留存状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为我们更加合理的保护、有效的开发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及其蕴含的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邓娟[3](2021)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家园和精神纽带。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播文化的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进一步了解省级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态势分析法,对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宏观维度把握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工作,聚焦于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和非遗文化的推广活动两个视角,对图书馆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展开具体论述。首先采用网络调查法,对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非遗数据库资源进行调研。具体而言就是登录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从非遗数据名称、资源展示方式、检索方式以及开放程度等方面对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然后利用归纳总结、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图书馆在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次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搜索得到的涉及“非遗”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文信息,对图书馆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进行研究探讨。这部分研究先对推文量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选择将2020年的相关文章作为这部分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剔除了相关度不高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利用Python工具和UCINET软件,对整理归纳的文本信息进行词云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主要针对相关活动的形式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合作关系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如下:不重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而且对于图书馆自身在非遗保护实践中的定位不清晰;非遗保护工作数字化程度低;阅读推广活动零散,未形成非遗文化阅读品牌优势;非遗保护服务缺乏创新;合作交流少。然后针对上述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寻找优秀的实践案例,借鉴其成功实践,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之处。接着利用swot分析法对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战略分析。最后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发展路径,即图书馆要明确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开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打造图书馆的“非遗”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力;加强交流合作;开设非遗专题馆。
张友华,白妞[4](1995)在《向广大读者贺新春》文中指出向广大读者贺新春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共是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见诸报端,从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作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得到了党和...
胡菡[5](2015)在《新年新气象 再上新台阶》文中研究说明万马奔腾辞旧岁,扬帆起航贺新春。正值2015年春节来临之际,《北京档案》杂志社向广大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档案工作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北京档案》的社会各界读者、作者和新老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惩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持"老
胡传平[6](2013)在《新春贺词》文中研究说明笔走龙蛇资雅韵,诗题福寿贺新春。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向广大读者、作者以及长期以来一直关心《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身体健康!
褚晓晴[7](2020)在《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是一种在春晚过程中播放广告片的广告形式,至今已陪伴春晚观众八年,一系列优秀的公益广告作品诞生。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已被列为央视春晚固定的节目类型。主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主流文化的传播关乎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兼具政治性与文艺性,具备仪式化、互动化、民族化的特征,承担起主流文化传播的责任。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打破了主流文化传播的说教性,以真实化、故事化、大众化的叙事手法,多主题、多方面、多层次地传播主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通过唤醒集体记忆、构建身份认同、善用他者视角,发挥记录与弘扬主流文化的功能,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形成独特的主流文化传播体系。
殷晓锐[8](2012)在《社会变迁与《人民日报》改版研究(1978-2012)》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日报》改版进行研究,在时代变迁的视角下考察报纸改版的变化与趋向。文章主要从内容、形式、版面三个方面探讨《人民日报》的革新与变化。其一,在内容上,不断扩版增加信息量、遵循新闻规律提高新闻质量,报道题材更为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焦点难点、网络热点等也成为报道的重要方面。其二,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文体更为多样,交叉融合的新文体成为报纸与新媒介形式竞争的特色;新闻语言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一改往日僵硬面孔,呈现出清新活泼的文风;逐渐脱离“假大空”的陈述方式,而是注重在平时说理、交流互动中达成共识,注重刻画细节、突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手段。其三,报纸版面形成了庄重大气的风格,版式设计更为精致,版面编排更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气息。《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核心媒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各个历史阶段,《人民日报》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革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发挥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重任,为社会建设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媒介格局剧烈变革的互联网时代,《人民日报》还将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时代在不断变迁,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人民日报》还需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提出的新需求。
漆枢[9](2013)在《CD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途径》文中认为CD报社作为传统纸媒,面对2000年的互联网新媒体和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经历了从最初的不屑、到其后的奋力挣扎和现在对如何发展自身新媒体的迷茫过程。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了新浪、搜狐和网易这类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崛起,包括CD报社在内的所有传统纸质媒体并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强势袭来,CD报社再次感觉到了新型媒体对自己固有业务的冲击。新型媒体(如新浪微博、网易新闻等)不仅夺取了部分传统纸媒的广告市场份额,同时也改变了信息的来源、传播模式和渠道,而这正是以CD报社为代表的传统纸媒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纸媒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无论是读者群体还是市场份额,均遭遇新媒体严重冲击。这让CD报社不得不在对自己命运担忧的同时认真审视自己的未来,希望能在新的媒体形态中站稳脚跟,找到自己的定位。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比较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多种分析方法,从研究CD报社在新媒体时代面临怎样的困境入手,着重分析了CD报社在新媒体浪潮下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从中分析出CD报社发展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其次结合新媒体的特性来阐释了CD报社目前应该如何应对冲击,即对CD报社在新媒体领域发展应拟定怎样的新媒体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战略实施途径。本文提出CD报社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战略应为:在业务层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在公司层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在CD报社实施新媒体发展战略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建立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机制,吸收并打造一支合格的技术、运营和渠道队伍,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切合点出发,打造能够直接带来收益的新媒体增值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合并培养新媒体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对外投资并举,通过重点对新媒体内容、传播渠道、运营团队和技术支撑方面的布局,来完善报社在新媒体的整体布局。通过内部资源重新整合与转型、外部联合发展和投资未来两项并举,推动CD报社的新媒体发展战略。
梁向波[10](2015)在《京津冀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为统计时间段,调查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开展情况,对活动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和权重分析,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阅读推广成果,提出京津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发展建议。
二、向广大读者贺新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广大读者贺新春(论文提纲范文)
(1)地域性对年文化传播的影响 ——基于《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现状与基本概念 |
2.1 关于年文化研究综述 |
2.1.1 年文化概念的界定 |
2.1.2 年文化各类研究综述 |
2.2 关于媒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综述 |
2.2.1 关于于纸质出版物的传播研究 |
2.2.2 关于大众媒介的传播研究 |
2.2.3 关于新媒体的传播研究 |
2.3 关于地域性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的综述 |
2.4 《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对于年文化的报道综述 |
2.4.1 《新京报》新年报道 |
2.4.2 《南方都市报》新年报道 |
3 《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的差异呈现与传播特点 |
3.1 南北方年文化的特色 |
3.2 《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的差异 |
3.2.1 辐射范围不同 |
3.2.2 形象定位不同 |
3.2.3 新闻理念和媒体管理机制不同 |
3.3 《新京报》的年文化传播特色 |
3.3.1 政治原则性与都市贴近性相融合 |
3.3.2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人力优势 |
3.3.3 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方式 |
3.4 《南方都市报》的年文化传播特色 |
3.4.1 思维创新,突破传统报纸新闻分类 |
3.4.2 内容贴近民生,注重价值引导 |
3.4.3 重在定位,搭建大众化公共言论平台 |
4 传统文化传承及策略 |
4.1 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的问题 |
4.1.1 商品经济的冲击 |
4.1.2 外来文化的冲击 |
4.1.3 文化传承意识薄弱 |
4.2 报刊等媒介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对策略 |
4.2.1 弘扬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报刊媒体的传承力 |
4.2.2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增强内容的生活性与亲和力 |
4.2.3 提高报刊内容的质量、增强读者的认可度 |
4.2.4 转变媒体思路转变、重视人才培养与受众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人民日报》(2011-2013)春节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功能和意义 |
1.1.2 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尴尬境地 |
1.1.3 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尴尬境地的原因 |
1.1.4 相关各界的关注,中国传统节日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第2章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概述 |
2.1 春节以及春节报道概述 |
2.2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研究设计 |
2.2.1 目标媒体的选择 |
2.2.2 考察样本的选取规则 |
2.2.3 参考类目的建构 |
第3章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的内容分析 |
3.1 2011-2013 年《人民日报》春节报道文本内容建构分析 |
3.1.1 春节报道对象以民众为主 |
3.1.2 春节报道主题重视基层心声,体现民生关怀 |
3.1.3 春节报道区域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
3.1.4 春节报道向度以正面为主 |
3.2 2011-2013 年《人民日报》春节报道文本内容呈现分析 |
3.2.1 春节报道报道版面分布多样,以要闻版居多 |
3.2.2 春节报道类型以消息为主 |
3.2.3 春节报道文本规模以短篇为主 |
3.2.4 春节报道表现符号多样,图文并茂 |
3.3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的整体特点 |
3.3.1 以正面报道为主,报道主题展现社会整合功能 |
3.3.2 紧握时代脉搏,弘扬过年新风尚 |
3.3.3 图文并茂,版面生动活泼 |
第4章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的不足 |
4.1 主题注重宣传性社会整合,文化传承功能没有最佳实现 |
4.2 向度深度偏颇,舆论监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4.3 传统节庆新闻理念的范囿,正面弘扬为主 |
4.4 年年相似,春节文化形象的创新开掘不足 |
4.5 参与互动性不强,“传媒接近权”受阻 |
第5章 《人民日报》春节报道的改进策略 |
5.1 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传承功能,引导形成“文化自觉” |
5.2 加强在春节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
5.3 充分发挥媒介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 |
(3)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
1.2.2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叉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
2.1.1 概念内涵 |
2.1.2 特点和价值 |
2.2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
3.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
3.2 图书馆非遗数据库资源建设现状调研 |
3.3 图书馆非遗数据库资源建设调研结果 |
3.3.1 后续更新管理差 |
3.3.2 可视化展示功能弱 |
3.3.3 检索功能弱 |
3.3.4 访问不便 |
3.4 图书馆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现状调查 |
3.5 图书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活动的调研结果分析 |
3.5.1 图书馆开展非遗活动的表现形式分析 |
3.5.2 图书馆开展非遗活动的时间分析 |
3.5.3 图书馆合作开展非遗活动的网络关系分析 |
3.6 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
3.6.1 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3.6.2 非遗保护工作数字化程度低 |
3.6.3 未形成非遗文化阅读品牌 |
3.6.4 非遗保护工作缺乏创新 |
3.6.5 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程度不紧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杭州图书馆的“西湖传说”项目的保护案例 |
4.2 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文脉”地方文献阅读品牌案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省级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的SWOT分析 |
5.1 优势分析 |
5.2 劣势分析 |
5.3 机会分析 |
5.4 威胁分析 |
5.5 SWOT战略分析结果 |
5.6 小结 |
第6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探讨 |
6.1 明确角色定位 |
6.2 开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 |
6.2.1 运用高科技手段建设高水平非遗数据库 |
6.2.2 融合前沿数字人文技术增强用户体验 |
6.2.3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非遗资源的利用率 |
6.3 打造“非遗”文化品牌 |
6.3.1 打造非遗文化阅读品牌 |
6.3.2 打造非遗文创品牌 |
6.3.3 打造“图书馆+非遗+旅游”的服务模式 |
6.4 加强交流合作 |
6.5 开设非遗专题馆 |
6.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7)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现状 |
第一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发展历程 |
一、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定义与特征 |
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诞生的背景 |
三、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流变 |
第二节 中国主流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
一、主流文化的定义 |
二、主流文化的内涵 |
第三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与主流文化 |
一、媒介仪式赋能主流文化 |
二、轻松风格承载严肃话题 |
三、助力民族共同体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主题 |
第一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中国梦”图景 |
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
二、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
三、民族文化、继承发展的中国梦 |
第二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国家形象”景况 |
一、团结统一、共同繁荣的和谐中国 |
二、友好包容、平等合作的世界邦邻 |
三、历史厚重、魅力十足的文明古国 |
第三节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对各阶层的兼顾 |
一、城乡融合的主流文化 |
二、共同富裕的主流文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内容及策略 |
第一节 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 |
一、守望幸福的宏大宣传 |
二、平凡真实的记录 |
第二节 焦点内容与温情故事 |
一、社会热点内容 |
二、感性诉求策略 |
第三节 国际艺术与民族审美 |
一、兼容并包的形态 |
二、独具特色的内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效果及价值 |
第一节 受众共鸣强烈 |
一、唤醒集体记忆 |
二、实现身份认同 |
三、他者视角反衬 |
第二节 价值引领彰显 |
一、巧妙记录与传达 |
二、多渠道传播互动 |
第三节 多方利益兼顾 |
一、保障社会利益 |
二、实现经济利益 |
三、维护品牌利益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方向 |
第一节 广告作品精品化 |
一、创新广告内容 |
二、精细制作流程 |
第二节 传播渠道多屏化 |
一、完善跨屏播放 |
二、丰富产品类型 |
第三节 价值引领人性化 |
一、增加主体互动 |
二、强化个体共鸣 |
三、延展文本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社会变迁与《人民日报》改版研究(1978-20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框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抽样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一章 1978-1991《人民日报》改版研究 |
第一节 本阶段《人民日报》改版背景及进程 |
一、改革开放为传媒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
二、方针政策的调整为新闻改革提供了保障 |
三、相关探讨促使新闻改革不断深化 |
四、本阶段《人民日报》的改版进程 |
第二节 报道内容有所丰富 |
一、信息量增加 |
二、报道面逐步拓展 |
第三节 报道形式逐渐丰富 |
一、报道文体多样化 |
二、新闻语言艰难的蜕变 |
三、陈述方式尚为空泛 |
第四节 版面趋向庄重简洁 |
第二章 1992-2002《人民日报》改版研究 |
第一节 本阶段《人民日报》改版背景及进程 |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传媒发展获得新契机 |
二、传媒大众化浪潮的兴起对党报带来严峻挑战 |
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成为新闻工作的主要导向 |
四、本阶段《人民日报》改版进程 |
第二节 报道题材更注重贴近实际 |
一、注重服务性 |
二、注重趣味性 |
三、注重调查分析 |
四、新闻价值提炼有所不足 |
第三节 报道形式不断创新 |
一、报道文体新变化 |
二、新闻用语趋向简洁准确 |
三、陈述方式更为客观平衡 |
第四节 版面大方美观 |
第三章 2003-2012《人民日报》改版研究 |
第一节 本阶段《人民日报》改版背景及进程 |
一、社会转型为党报改革带来契机 |
二、相关政策为传媒发展提供保障 |
三、多元竞争为党报发展带来挑战 |
四、本阶段《人民日报》改版进程 |
第二节 报道题材不断拓展 |
一、增加国际新闻 |
二、增设新媒体版 |
三、突出民生题材 |
四、拓展评议话题 |
第三节 报道形式丰富灵活 |
一、交叉融合的新文体出现 |
二、新闻语言更富表现力 |
三、平等互动的陈述方式 |
第四节 版面清新大气 |
结语 |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传媒改革相互作用 |
一、社会变迁决定传媒的变革 |
二、传媒不断革新推动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党报改革之路仍艰 |
一、舆论监督亟需加强 |
二、国际传播能力仍显不足 |
三、“三贴近”仍需“走转改” |
结束的话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CD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面临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CD 报社内外部环境分析 |
2.1 CD 报社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政治环境 |
2.1.3 经济环境 |
2.1.4 社会文化环境 |
2.1.5 成都市的技术环境 |
2.1.6 CD 报社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总结 |
2.2 CD 报社行业环境分析 |
2.2.1 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2.2.2 使用者的议价能力 |
2.2.3 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2.2.4 替代品的威胁 |
2.2.5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6 CD 报社行业环境分析 |
2.3 CD 报社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2.4 CD 报社的内部环境分析 |
2.4.1 CD 报社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概况 |
2.4.2 CD 报社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思路 |
2.4.3 CD 报社新媒体部门组织结构及分析 |
2.5 CD 报社发展新媒体的内部条件 |
2.5.1 企业基础方面 |
2.5.2 人力资源方面 |
2.5.3 生产决策方面 |
2.6 CD 报社发展新媒体核心能力分析 |
2.6.1 新闻资源优势 |
2.6.2 社会资源优势 |
2.7 CD 报社的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三章 CD 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选择 |
3.1 CD 报社现有新媒体发展思路分析 |
3.1.1 新媒体付费阅读发展模式 |
3.1.2 新媒体广告创收发展模式 |
3.2 CD 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选择 |
3.2.1 CD 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整体思路 |
3.2.2 CD 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实施的两个重点 |
3.2.3 CD 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选择 |
第四章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
4.1 CD 报社现有新媒体产品分析 |
4.1.1 移动端新闻阅读器 |
4.1.2 成都控 |
4.1.3 码上控 |
4.1.4 拍拍动 |
4.1.5 CD 报社现有新媒体产品分析小结 |
4.2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设计 |
4.2.1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设计思路 |
4.2.2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市场竞争情况 |
4.2.3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推广策略 |
4.2.4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差异化竞争思路 |
4.2.5 CD 报社新媒体产品营销策略 |
第五章 CD 报社新媒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
5.1 新媒体产品的跨行业运营 |
5.1.1 与出版行业合作 |
5.1.2 与婚庆行业合作 |
5.2 打造移动应用供需平台 |
5.3 打造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京津冀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取样对象的基本情况 |
2 三地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情况 |
2. 1 系列和专题讲座 |
2. 2 图书和艺术展览 |
2. 3 读者活动、交流座谈和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宣传 |
2. 4 图书馆阅读推荐及公益读书活动 |
2. 5 图书馆诗文朗诵及读者竞赛活动 |
2. 6 图书漂流与图书捐赠及影视展播活动 |
2. 7 移动图书馆 |
3 京津冀三地省级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的权重分析 |
3. 1 权重与权数 |
3. 2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权重对比结果排序 |
4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建议 |
4. 1 政策扶持和专业机构领导推进 |
4. 2 注重阅读行为研究 |
4. 3 积极引进新兴媒介助力阅读推广 |
4. 4 跨机构、跨行业的多方合作 |
5 结语 |
四、向广大读者贺新春(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域性对年文化传播的影响 ——基于《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比较研究[D]. 李婧悦.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7)
- [2]《人民日报》(2011-2013)春节报道研究[D]. 李丹. 河北大学, 2014(12)
- [3]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邓娟.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向广大读者贺新春[J]. 张友华,白妞. 发明与革新, 1995(01)
- [5]新年新气象 再上新台阶[J]. 胡菡. 北京档案, 2015(02)
- [6]新春贺词[J]. 胡传平. 信息网络安全, 2013(02)
- [7]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主流文化传播研究[D]. 褚晓晴.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8]社会变迁与《人民日报》改版研究(1978-2012)[D]. 殷晓锐. 南京大学, 2012(10)
- [9]CD报社新媒体发展战略及其实施途径[D]. 漆枢.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10]京津冀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分析[J]. 梁向波. 图书馆学研究,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