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营养健脑略谈(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1](2019)在《社会转型中的大众媒介育儿话语变迁 ——基于《为了孩子》(1982-2018)的文本挖掘》文中研究表明育儿知识的生产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育儿建议及母亲角色是一种历史与社会的建构。大众媒介既参与社会建构,也是考察社会建构的文化橱窗。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妇联所创办之《为了孩子》杂志的文本挖掘(1982-2018),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育儿知识和母亲角色的话语建构及变迁。笔者发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均由不同话语主导建构了契合社会发展的育儿建议和母亲角色。20世纪80年代国家话语主导建构了家庭合力育儿的亲职角色,要求家庭合力为国家养育身体健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者;20世纪90年代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素质话语主导建构了“高素质妈妈”形象,要求母亲提高素质以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孩子。进入21世纪后,国家话语和市场竞争素质话语依旧参与建构,日益发展的科学育儿话语和消费文化主导建构了密集母职,要求母亲密集投入育儿以培养出能够面对新时期社会竞争的孩子。本文弥补了既有母职研究中单一时点静态呈现所造成的不足,并推动大数据分析与母职研究的结合,以长时期杂志文本的变化考察关于母职的媒介话语变迁,对国内母职研究有一定的补充价值。本文强调当前母亲群体的焦虑感背后是一个漫长的话语变迁过程。
冉维正[2](2019)在《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脑髓学说是中医学研究脑与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内与脏腑经络身形、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说。脑、髓为“奇恒之腑”,在中医学传统的脏腑体系中,并没有脑髓的位置,其功能作用逐渐被脏腑功能所代替。但在西学东渐以来,脑的这种独立性又逐渐受到重视。“脑髓病”已成为各医家常用的一个名词,但各医家对脑髓病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一方面通过对脑髓理论相关古文献的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重新定义脑髓病,厘清其内涵;另一方面,脑髓病其病机多属肾虚髓亏,导师陈志刚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治疗脑髓病的经验方:滋肾益髓健脑方。因而基于异病同治理念,欲观察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脑髓相关的古文献研究,对古籍中的脑髓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总结;梳理脑髓学说在古代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不同时期脑髓理论的发展特点。第二部分结合古文献研究及近现代医家对相关问题的论述,全面总结脑髓理论,包括了脑髓的生成、脑髓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脑髓的功能等方面,并提出了对脑髓病的定义。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基于“异病同治”理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方法,纳入MSA、PD、PDS、SCA患者属肾虚髓亏型者,予以滋肾益髓健脑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DL评分、MoCA评分,MSA组的UMSARS、MSA-NMSS评分,PD及PDS组的UPDRS评分,SCA组的ICARS评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中医脑髓理论在《黄帝内经》时期完成初步总结,包括了脑髓的生理、病理、论治等各方面,为后世脑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全面继承《内经》脑髓学说的相关理论;孙思邈提出从肝胆角度论治髓病,并创立了髓虚实方剂;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及药物,其中包括动物髓脂。宋金元时期,脑髓学说的主要发展包括借助解剖学认识髓,如汪昂提出“脊髓”之名,《圣济总录》详述了骨髓;这一时期也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明清时期继续发展了传统中医“脑主神明”的认识,李时珍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明末开始受西医学影响,许多医家认识到“脑主记忆”,至王清任形成了完备的中医脑髓学说,探讨了脑髓与人体生长发育、感觉。言语记忆等之间的联系,完善了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证治等内容。第二部分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奇恒之府,独立于传统脏腑之外,具有独立性。同时,脑髓又借助经络系统与五脏六腑产生联系,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少阴经别、足阳明经筋等。脑髓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与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肺主气、肾主骨生髓、脾胃主运化腐熟水谷等功能密切相关。脑髓的功能包括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存在脑髓受损的机制,可归于脑髓病范畴。第三部分1.一般资料:共纳入患者102例,最终15例脱落,87例患者完成完整信息采集及随访。其中MSA 43例,PD 25例,PDS 12例,SCA 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4岁,中位数60(53,67)岁。男性40例,女性47例。病程1~16年,中位数3(2,5)年。2.治疗前评分情况:全部患者ADL评分24~68分,平均44.21±11.18分;MoCA评分14~29分,中位数24(22,26)分,共有67.82%的患者得分<26分;中医证候积分13~51分,平均30.68±8.14分。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各子项中,其中步态障碍项失分占比100%最高,其次为乏力(94.25%)、神情异常(85.06%)、小便障碍(83.91%)、排便障碍(81.61%),其余各子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分。3.总体疗效分析:全部患者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降低(均p<0.05)。分组分析中,MSA患者的总分及次症得分下降,PD患者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下降,PDS患者的总分及主症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A组主症、PDS组次症以及SCA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子项进行分析,全部患者的神情、乏力和小便障碍、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排便障碍得分下降(均p<0.05);步态障碍得分较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组分析中,MSA、PD及SCA组ADL评分呈上升趋势,PDS组ADL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MoCA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中,PDS组患者治疗后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D、SCA组患者治疗后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进一步分组疗效分析:MSA患者,其UMSARS评分(第Ⅰ、Ⅱ、Ⅳ部分)在治疗后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SARS-Ⅰ+Ⅱ总分(治疗后-治疗前),其最大值26,最小值-14,中位数1(-3,6)低于国外同类研究。UMSARS子项评分分析中,UMSARS-I中的书写功能、行走及UMSARS-Ⅰ中的身体摇晃、步态得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功能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MSA患者的MSA-NMSS总分在治疗后下降,MSA-NMSS子项中的排便功能、睡眠症状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较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Y分级较前亦无统计学差异。在UPDRS子项分析中,唾液分泌项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S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UPDRS各子项评分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SCA患者的ICARS总分较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子项评分中,语言障碍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髓学说在《黄帝内经》时期初步总结形成,在后世一度发展较为迟滞。后至明末清初受西学影响而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王清任论述“脑髓说”,标志着中医脑髓学说发展完备。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古就有“脑主神明”的认识及论述,至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之论开始为更多的医家所重视;后进一步经西学影响,大多数医家倾向于认为“脑主神明”包括了“心主神明”“髓者以脑为主”,广义的脑髓包括了全身之髓,狭义的脑髓则局限脑部之髓。脑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的功能可概括为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归于脑髓病范畴。滋肾益髓健脑方可改善肾虚髓亏型脑髓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改善二便、神情、乏力感、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且能延缓脑髓病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
彭思涵[3](2019)在《中医五音疗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对糖尿病前期(脾瘅)患者的干预作用,为2型糖尿病“未病先防”的干预增添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方法:将66例脾瘅受试者按1:1:1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商调对照组和宫调治疗组,每组各22人。三组均给予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预,商调对照组和宫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欣赏商调式音乐和宫调式音乐,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经过治疗,宫调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35%,商调组总有效率85%,显效率5%,空白组总有效率40%,显效率5%。三组受试者血糖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其中商调组及宫调组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三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宫调组最优(p<0.05);(2)经过治疗,三组空腹胰岛素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但组内均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空白组与宫调组有显着差异(p<0.05);(3)经过治疗,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其中商调组及宫调组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其中宫调组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经过治疗,三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经过治疗,三组高密度脂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组内比较,商调组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经过治疗,三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五音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不仅可显着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及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可改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其中针对脾瘅根本病机“脾气亏虚、脾不散精”辨证施乐的宫调式音乐效果最优。故五音疗法是糖尿病前期患者改善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其以形神共养为核心思想,以因人、因时及因证施乐为治疗原则,与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符,值得应用与推广。
邹彭莹[4](2017)在《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教养生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当今的时代,道教文化的养生资源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对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考察中发现,道教组织自身已经逐步认识到道教养生文化资源的巨大价值,且在逐步恢复生气之后,开始零星组织一批道教养生的项目。其中,常州茅山乾元观自2013年举行首次“体道班”之后,每年不间断举行,至今已举行8次成人班,3次儿童少年班,1次成人女子体道班。这是国内道观目前为止最系统的道教宫观养生项目。此外,龙虎山老子学院很早就开设了盈利性质的辟谷养生项目,且经营时间也较长。而从2014年开始,国内很多道教宫观热衷于通过“夏令营”的形式开展一些活动,为了吸引参与者,每个宫观都将道教养生作为必选的项目之一。这些宫观开设的养生项目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道教养生术的方方面面。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考虑到暑假这个全国性的悠长假期,各大宫观从“夏令营”的形式做起,力图弘扬和发展道教文化。这种形式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我们同时需要认识到道教养生是一套技术性很高的养生术,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没有长时期的从事并且真正形成各个道观自己独特的养生项目,我们很难相信通过假期的方式能真正弘扬道教文化,能让普通民众学到真正的养生。另外,除了较少的道教宫观在从事养生外,现在从事道教养生更多的是一些社会商业机构,而他们开展的这种养生项目多以各种名目繁杂的噱头吸引民众。这类养生项目品质参差不齐,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又难以真正发扬优秀养生资源的作用。而道教作为人类历史上研究和实践养生最丰富的载体,如果在当今社会不好好利用这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一方面无法正本清源为中国民众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无法籍此弘扬道教文化自身,会流失大好的机会,也会使得道教养生资源蒙尘。通过考察,本研究认为,道教养生资源丰富,不管是养生理论资源还是实践手段,都是一整套极为完善的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道教内部尚未认识到道教养生资源对于道教的重大意义。所以,整个道教内部开展道教养生项目的宫观寥寥可数。而个别开设了养生项目的宫观,又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主体意识不足,养生人才匮乏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如果有志于发扬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宏观而言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必须充分尊重道教宫观在养生事业开展中的主体地位,赋予法律给予的合法权利;二是道教自身必须认真审视道教养生文化资源的重大价值,逐步从人才、管理等各个方面探索、完善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王卫涛[5](2017)在《基于“提壶揭盖”法探讨越婢汤调控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将以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为研究对象,以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为切入点,揭示越婢汤调节膀胱样ICC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膀胱不稳定状态所致的遗尿症的本质以及相关机制,同时为中医“提壶揭盖”法从现代实验科学做出前期依据。研究方法实验一:采取近端尿道结扎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动物模型,并制备膀胱ICC样细胞悬液,然后将BOO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雌性,60只,尾部流水编号随机分成越婢汤中药古方组、越婢汤高剂量组、越婢汤中剂量组、越婢汤低剂量组、缩泉丸组、灭菌水对照组6组。煎熬中药并依次大鼠灌胃,每只2ml,早晚各灌1次,连续灌14d。对照组予灭菌水灌胃,每只2ml,早晚各1次,连续灌14d。在最后一次给药2h内,于腹主动脉处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予越婢汤各组含药血清干预膀胱ICCs,观察EdU(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染色法中细胞增殖的变化,用TUNEL(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d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CFSE(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ester,CFSE)/PI(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检测细胞存活率。实验三:观察越婢汤对膀胱ICCs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中促生存信号和促凋亡信号的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蛋白定量、蛋白定性的不同层次,分别测定了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ATF6)、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2,caspase-12)、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四:采用Fluo 3-AM探针标记钙离子,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强度,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研究结果1.体外ICC样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大鼠膀胱处提取细胞,24h后细胞贴壁,细胞形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光学图片证实雌性大鼠膀胱内Cajal样细胞的存在。进一步实验用c-kit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cajal细胞,结果呈阳性(绿色荧光),胞体和突起均明显着色,再次证实了所提取的细胞为cajal间质细胞。2.含药血清对ICCs增殖的影响:灭菌水对照组ICCs有最强的增殖能力;越婢汤低-中-高剂量组,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ICC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其中古方组与低剂量组中细胞的增殖能力接近;缩泉丸组药物血清可影响细胞的增殖能力,与越婢汤高剂量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接近。3.含药血清对ICCs凋亡的影响:灭菌水对照组无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越婢汤低﹑中﹑高3组,随药物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增多,呈一定量效关系。缩泉丸组和古方组中的凋亡细胞较少,且与低剂量中的凋亡细胞数目基本相同,表明这3组药物对细胞凋亡能力接近。4.促生存信号的表达:从转录水平,蛋白定量、蛋白定性的不同层次来看,越婢汤各剂量组ATF6﹑GRP78等促生存信号的表达增高明显,与灭菌水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随着越婢汤从低-中-高,浓度的不断升高,ATF6﹑GRP78蛋白的表达量不断增加,呈剂量依赖性。缩泉丸组ATF6﹑GRP78蛋白的表达明显,与灭菌水对照组比较,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促凋亡信号的表达:从转录水平看,越婢汤各组可下调其mRNA表达水平;但是从蛋白定性﹑半定量来看,越婢汤不同剂量组对JNK、CHOP、caspase-12的蛋白表达量影响不明显,与灭菌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泉丸组24h后3个不同层次CHOP﹑JNK﹑caspase-12等基因的表达呈低水平表达,但与灭菌水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含药血清对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含药血清处理ICC细胞24h后越婢汤低﹑中﹑高﹑古方各组,缩泉丸组均未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研究结论1.越婢汤可以显着抑制Cajal细胞的增殖能力,但诱导细胞凋亡能力不足。2.越婢汤可以下调膀胱样ICC细胞数量,进而调节膀胱不稳定状态所致的遗尿症。其可能的机理是:越婢汤通过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了ATF6﹑GRP78等促生存信号的高表达,恢复了ICC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了内质网的稳态。3.从中医“提壶揭盖”方向论治遗尿症的方法可行。
关明[6](2014)在《食商——饮食大智慧》文中认为"商"是数学概念。3÷2=1.5,3就是被除数;2是除数;而1.5就是商数。因此有了"智商""情商""性商"等测量人对某种能力的解读。而"食商"是个人对吃与食的能力检测。可用五部分来解读,即:对食材的尊重、对烹饪的理解、对菜肴的品鉴、对食礼的完善、对自然的顺从。
罗晶[7](2013)在《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广告摄影》文中认为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广告摄影》。目前,维维集团旗下的新产品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前期推广效果欠佳。本设计希望将其“减肥”、“纤体”的广告诉求转换为“健康”、“营养”,通过拍摄一组广告摄影图片,表现产品的天然和营养,并依据广告摄影图片制作产品宣传册,为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增添一种辅助的广告推广方式。第一部分是调研报告。调查的主题是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市场及广告情况。首先,对该产品的品牌背景和产品功能分别进行了了解。然后,通过问卷形式对其女性消费者做抽样调研,了解她们对零食产品的主要需求和消费方式。最后,重点调研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现有的广告推广方式,为设计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第二部分文献研宄报告。主要对女性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研宄。通过文献的研读与分析,掌握女性的消费心理特点与消费行为模式,从而为设计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设计实践报告。具体阐述了设计实践的整个过程。分别对设计选题的市场依据和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对设计的创意构思和操作方案进行说明,完整清晰地记录设计制作的全过程。最后,对设计的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
张晓娜[8](2012)在《六朝植物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诗经》中记录并描写了多种多样的植物,虽然不是对某一植物的特定的刻画,但植物文学却因此萌芽,由此后世的各种文学体裁中都有对植物的多样化的传神的描写。六朝时期的植物赋经历了发展、繁荣和新变,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并且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的题材内容、创作特点及其艺术手法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史为纲,总结六朝植物赋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创作特点,探讨植物赋的主题取向和艺术成就,并分析比较其与植物诗的关系,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植物赋进行溯源。植物赋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诗经》,虽然其中的植物多起比兴的作用,但《诗经》中的诗歌对植物的记载和描写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歌咏的对象。“楚辞”中也提到了多种植物,并且形成了香草美人的优美意境,《橘颂》开启了植物文学的先河,是植物具有了象征性及人格魅力。两汉时期的植物赋开始登上了赋体文学的舞台。第二部分:对六朝植物赋的发展概况进行疏理。对建安及三国前期、三国后期、两晋时期及南北朝时期植物赋的的篇目和创作概况进行整理,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创作特点,分析两晋植物赋繁盛的原因,对南朝植物赋的宫廷贵族化倾向和追求新变的特点进行归纳,最后论述了由北入南的庾信的《枯树赋》。第三部分:探讨六朝植物赋的主题取向。将其分为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咏物说理和借咏物写艳情四类。单纯咏物一类的赋作是对植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是赋家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是其文学和审美意识自觉的体现。托物言志的植物赋作,或是咏物已喻人格之美,或是借物抒发生命意识,或是借物以喻自身处境和社会现实,赋家的内心世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借物说理的植物赋,是借咏物来说明自然、社会、人生的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借咏物写艳情的赋作是在民歌、宫体诗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出现的,是南朝植物赋新变的产物。第四部分:六朝植物赋的艺术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重于事形,写物图貌,二是唯美化的艺术追求。赋家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运用多样化的描写方式与角度,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刻画,使得植物赋达到了写物图貌,蔚似雕化的境界。字雕句琢,注意字句的齐整、修辞之美和音韵和谐之美,体现了高超的创作技巧。第五部分:对六朝时的植物赋与植物诗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对六朝时期的植物诗进行整理,其次论述两者的关系,从赋的诗化、诗的赋化、诗赋合流三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第六部分:阐述六朝植物赋的影响,首先是在文学上的影响,题材的拓展、主题取向、赋中系诗都对后世咏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是在文化史上的影响,植物赋在园林园艺、民俗及饮食养生治疗疾病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六朝植物赋是六朝咏物赋中的重要门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价值。
玛依努尔·斯买拉洪[9](2012)在《沈宝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总结及痰瘀同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为整理、总结、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2008年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和实施了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经验继承工作。沈宝藩教授长期坚持中西医诊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痰瘀同治法有其独到见解。多年来我在沈宝藩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整理。研究目的:通过总结整理名老中医沈宝藩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探索其临证规律及学术特色,挖掘其科学内涵,并加以升华和创新。以便于更好的继承老师的学术经验,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弘扬和继承中医药事业。研究方法:1.通过每周跟师临证抄方2次,整理收集处方400份,撰写跟师笔记、临床病历、学习月记、定期听课学习,临诊中随时记录老师的处方用药经验,总结和整理了指导老师经验和技术专长。2.较为全面的收集学习关于沈宝藩教授及其弟子发表的反映其相关学术观点的论文共40余篇、着作5部,结合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学习相关的文献和书籍120部,查阅清华同方文献680篇,这样有助于整理老师学术思想的渊源和临证经验。3.收集沈宝藩老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历,并在临床实践中自己不断进行思辨、领悟,总结、分析、凝练其辩证、立法、处方及用药特点,同时加以挖掘、深化、升华。研究结果:整理了老师痰瘀同治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来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整理了老师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中如何辨病辩证相结合的经验,汇集中西之长,提高临床疗效。老师的学术观点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和前几期老师的学术继承人共同撰写了论着《沈宝藩临床经验辑要》和《沈宝藩临证检验集》几年来还撰写了《沈宝藩教授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经验述要》和《沈宝藩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分别发表在《新疆中医药》杂志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中。
陈丽珠[10](2012)在《静心制动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动态疗效观察及免疫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连续、动态地观察静心制动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不同阶段的疗效中分析抽动秽语综合征病情反复的原因及规律。(2)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1)选择1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亢风动组、脾虚肝亢组及阴虚风动组,均采用静心制动方加减治疗,疗程为6个月。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抽动症状次数、频率、强度、复杂性、干扰等评分变化;采用抽动程度评分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抽动部位、程度的分数变化;采用中医情志睡眠评分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情志睡眠的评分变化。初诊、治疗3月、治疗6月后各填写一次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抽动程度评分表、中医情志睡眠评分表。(2)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TNF-α、IL-6、ANA及体液免疫(IgA、IgG、IgM),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1)通过静心制动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显效率分别为15%、44%,总有效率分别达81%、89%,经统计不同治疗阶段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具体部位总体抽动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中医情志、睡眠变化例数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不同证型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的抽动症状总分差值,三证型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证型中医情志、睡眠变化例数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与本院所测正常值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值,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IL-6均明显低于正常值,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抗核抗体ANA均为阴性。结论:(1)导师的静心制动方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疗效均较显着,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在抽动症状的次数、频率、强度、复杂性及中医情志睡眠等方面改善明显;160例患者在前6个月的治疗中疗效迅速上升,患者总体病情无明显反复,或个别患者病情虽有反复,但没有到影响总分数降低的程度,今后应继续延长观察期,或缩短观察节段时间,或改变观察方式,以综合评价患者病情反复的情况;静心制动方治疗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总体抽动症状缓解程度及中医情志睡眠改善程度均无差别。(2)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及自身免疫均有关。但应将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水平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讨免疫因素如何影响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及病变过程。
二、饮食营养健脑略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饮食营养健脑略谈(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转型中的大众媒介育儿话语变迁 ——基于《为了孩子》(1982-2018)的文本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及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概念厘清 |
2.2 西方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 |
2.3 国内母亲角色议题相关研究 |
第三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
3.1 文本数据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20 世纪80 年代:家庭合力育儿 |
4.1 育儿知识的建构 |
4.1.1 养育健壮聪明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孩子 |
4.1.2 家庭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
4.2 育儿角色的建构 |
4.2.1 家长合力育儿 |
4.2.2 祖辈协助育儿 |
4.3 小结 |
第五章 20 世纪90 年代:高素质儿童与高素质母亲 |
5.1 育儿知识的建构 |
5.1.1 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
5.1.2 培育全面素质的孩子 |
5.2 育儿角色的建构 |
5.2.1 母职扩展 |
5.2.2 提高母亲素质 |
5.3 小结 |
第六章 21世纪:密集育儿与密集母职 |
6.1 育儿知识的建构 |
6.1.1 亲密育儿 |
6.1.2 用“快乐”方法培育孩子 |
6.2 育儿角色的建构 |
6.2.1 母亲成为首要且最佳育儿者 |
6.2.2 密集母职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育儿知识与母亲角色的变迁 |
7.1.2 母亲角色的话语建构及变迁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中医脑髓学说的近现代研究现状 |
1 脑髓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2 民国以来中医脑病学的发展概况 |
3 名家论述 |
4 脑髓学说反应出的中医理论的问题 |
4.1 脑髓与五脏 |
4.2 脑髓为脏 |
4.3 脑神与心神之辨 |
5 脑髓的功能 |
6 脑髓理论与养生 |
7 脑髓学说与相关疾病论治 |
7.1 脑髓病内涵的理解 |
7.2 脑髓病的辨证 |
7.3 脑髓病治疗的研究概况 |
8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 中医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1 证型分析 |
1.2 中药治疗 |
1.3 针灸治疗 |
1.4 综合治疗 |
1.5 中医疗效 |
2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2.3 专病专方 |
2.4 针灸治疗 |
3 中医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脑髓相关的古文献研究 |
1 秦汉时期 |
1.1 《黄帝内经》 |
1.2 同时期其他医着论述 |
1.3 小结 |
2 魏晋隋唐时期 |
2.1 《诸病源候论》 |
2.2 《千金要方》 |
2.3 其他医着 |
2.4 小结 |
3.宋金元时期 |
3.1 滑寿《读素问钞》与《难经本义》 |
3.2 《圣济总录》 |
3.3 《太平圣惠方》 |
3.4 其他医着 |
3.5 小结 |
4 明清时期 |
4.1 更进一步认识到脑髓病的难治性 |
4.2 脑为元神之府 |
4.3 西方医学对脑髓学说的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 |
4.4 王清任与中医脑髓说的正式确立 |
4.5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4.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
4.7 小结 |
5 总结 |
第二部分 脑髓学说总论及脑髓病的定义 |
1 脑髓的概念 |
1.1 脑、髓的概念分类 |
1.2 髓的物质属性分类中的“脑髓” |
1.3 文字训诂学中的“脑髓” |
2 脑髓的生成 |
3 脑髓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3.1 脑髓与肾 |
3.2 脑髓与心 |
3.3 脑髓与肝 |
3.4 脑髓与肺 |
3.5 脑髓与脾胃 |
4 脑髓与官窍的关系 |
4.1 脑髓与目的关系 |
4.2 脑髓与鼻的关系 |
4.3 脑髓与耳的关系 |
5 脑髓的功能 |
5.1 主思维 |
5.2 主感知 |
5.3 主记忆 |
5.4 主运动、言语 |
5.5 主五志 |
6 脑髓病的定义 |
7 脑髓病的病因病机及分类 |
8 脑髓病相关疾病举例 |
第三部分 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研究背景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2.2.1 MSA诊断标准 |
1.2.2.2 PD诊断标准 |
1.2.2.3 未明确诊断的PDS |
1.2.2.4 SCA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终止研究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干预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基本信息采集 |
3.2 量表测评 |
3.3 不良反应记录 |
4 统计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基线资料 |
5.2 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
6 不良反应报告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脑髓学说在古代的发展 |
2 脑髓学说概要 |
3 脑髓病的定义 |
4 年龄与脑髓病发病 |
5 脑髓病患者的“神”受损情况及对“脑主神明”的思考 |
5.1 脑髓病患者“神”受损的情况 |
5.2 “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的争议 |
5.3 “脑主神明”包括了“心主神明”,“心主神明”不能被替代 |
6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7 异病同治 |
8 滋肾益髓法治疗脑髓病 |
9 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脑髓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
9.1 总体疗效分析 |
9.2 分组疗效分析 |
10 疗效的突破点探讨 |
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中医五音疗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退出标准 |
2.6 中止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干预方案 |
4.观察指标 |
4.1 背景资料观察 |
4.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4.3 安全性指标观察 |
4.4 工作流程 |
5.疗效及安全评价指标 |
5.1 计量资料有效评价 |
5.2 血糖疗效判定标准 |
5.3 终点事件指标 |
5.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统计学处理 |
7.结果 |
7.1 基本情况比较 |
7.1.1 性别比较(见表 1) |
7.1.2 年龄比较(见表 2) |
7.2 治疗前后 FPG 比较(见表 3) |
7.3 治疗前后 2h PG 比较(见表 4) |
7.4 治疗前后 FINS 比较(见表 5) |
7.5 治疗前后 IR 比较(见表 6) |
7.6 治疗前后 QUICKI 比较(见表 7) |
7.7 治疗前后 TC 比较(见表 8) |
7.8 治疗前后 TG 比较(见表 9) |
7.9 治疗前后 HDL-C 比较(见表 10) |
7.10 治疗前后 LDL-C 比较(见表 11) |
7.11 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见表 12) |
7.12 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见表 13) |
7.13 安全性评价 |
8.小结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
1.1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未病”范畴 |
1.2 糖尿病前期病因 |
1.3 脾失运化、脾不散精为糖尿病前期的根本病机 |
1.4 糖尿病前期非药物干预方法 |
2.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 |
2.1 糖尿病前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 糖尿病前期的积极治疗对延缓及阻断糖尿病的发生意义重大 |
2.3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 |
2.4 生活方式干预持续性欠佳,亟待新的干预方法 |
3.音乐治疗学的定义与应用 |
4.中医五音疗法 |
4.1 五音的含义 |
4.2 五音与五脏相应 |
4.3 五行音乐具体内容 |
4.4 五音疗法的治疗原则 |
4.5 五音疗法的治疗原理 |
4.6 五音疗法的现代应用情况 |
5.研究结果讨论 |
5.1 五音疗法对血糖的影响 |
5.2 五音疗法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
5.3 五音疗法对胰岛素、血脂等其他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1.1 关于道教养生文化的研究 |
1.1.2 关于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研究 |
1.1.3 关于其他宗教文化事业的研究 |
1.1.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2 概念辨析 |
1.2.1 事业与产业概念界定 |
1.2.2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概念 |
1.2.3 本研究所指的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概念 |
1.2.4 本研究所指的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主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4.1 有助于社会养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
1.4.2 有助于道教的发展和传承 |
1.4.3 促进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 |
1.4.4 有助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
1.5 研究价值 |
1.5.1 理论价值 |
1.5.2 实践价值 |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7 本选题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文化资源与养生内容 |
2.1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文化资源 |
2.1.1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理论资源 |
2.1.2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方法资源 |
2.2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的基本内容 |
2.2.1 学术教育事业 |
2.2.2 文化传播事业 |
2.2.3 饮食养生事业 |
2.2.4 导引按摩事业 |
2.2.5 内丹辟谷事业 |
2.2.6 精神调养事业 |
2.2.7 养老事业 |
2.2.8 养病调理事业 |
第3章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现状 |
3.1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开展的总体情况 |
3.2 道教宫观开展的养生项目 |
3.2.1 体道班项目 |
3.2.2 夏令营养生项目 |
3.3 相关组织开展的养生项目 |
3.3.1 气功类养生项目 |
3.3.2 太极和八段锦等导引术 |
3.3.3 辟谷类养生项目 |
3.4 道教宫观组织开展的相关学术研讨活动 |
3.4.1 道教养生专题会议的开展情况 |
3.4.2 其他类会议涉及到的道教养生事业的开展情况 |
第4章 当前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4.1 当前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与道教组织对道教养生文化事业的价值认识不足 |
4.1.2 相关政策(包括法律)有待建设 |
4.1.3 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实践与理论建设问题 |
4.1.4 人才培养问题 |
4.1.5 项目产品开发运作问题 |
4.2 当前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对策 |
4.2.1 政府与道教相关组织应提高对相关事业的思想认识 |
4.2.2 相关组织制度的建设 |
4.2.3 建立高水平的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 |
4.2.4 加强道教养生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
4.2.5 高度重视项目产品开发与运作 |
第5章 个案研究:武当山宫观养生文化事业考察 |
5.1 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基本情况 |
5.1.1 武当山道教概述 |
5.1.2 教派 |
5.1.3 武当山宫观 |
5.1.4 武当山道教协会 |
5.1.5 武当山道教学院 |
5.2 武当山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
5.2.1 丰富而独特的养生文化资源 |
5.2.2 武当山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开展的情况 |
5.3 促进武当山宫观道教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 |
5.3.1 当前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3.2 促进武当山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提壶揭盖”法探讨越婢汤调控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引言 |
研究背景 |
立题依据 |
研究内容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遗尿症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常法、变法对遗尿症的再认识 |
1.2.1 病性:寒热虚实 |
1.2.2 病位:上下论治 |
1.2.3 病时:子午流注法 |
2 提壶揭盖法-越婢汤-遗尿症 |
2.1 “提壶揭盖”法源流 |
2.2 “提壶揭盖”法新解 |
2.2.1 “提壶揭盖”法的基础是脏腑的互通联系 |
2.2.2 “提壶揭盖”法的目的是调畅气机 |
2.2.3 “提壶揭盖”法的方式是下病上治,下病上取 |
2.3 越婢汤 |
2.3.1 越婢汤的方义..新解 |
2.3.2 越婢汤药物组成及药理学分析 |
2.3.3 越婢汤与小儿遗尿症 |
3 遗尿症-膀胱功能障碍-Cajal间质细胞 |
4 内质网应激 |
4.1 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应答 |
4.2 内质网应激的“双刃剑”作用 |
4.2.1 促生存信号通路 |
4.2.2 促凋亡信号通路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体外ICC样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
第一节 膀胱出口梗阻模型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二节 膀胱ICC样细胞悬液的制备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膀胱Cajal间质细胞分离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三节 中药含药血清的制备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1 膀胱出口梗阻模型 |
2 膀胱ICC细胞悬液的分离和鉴定 |
实验二 中药含药血清对膀胱Cajal间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第一节 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EDU细胞增殖染色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二节 含药血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三节 讨论 |
1 细胞增殖 |
2 细胞凋亡 |
3 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 |
实验三 从转录水平,蛋白定量、蛋白定性的不同层次,分别测定相关调控因子 |
第一节 qRT-PCR检测ICCs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的促生存信号和促调亡信号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二节 WesternBlot法检测ICC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的促生存信号和促调亡信号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三节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研究GRP78蛋白在内质网上的分布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第四节 讨论 |
1 UPR的信号转导途径 |
2 未折叠蛋白应答的研究意义 |
3 测试方法 |
4 促生存信号表达与促凋亡信号表达 |
实验四 含药血清对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总结论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综述1 |
综述1 参考文献 |
附件2:综述2 |
综述2 参考文献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食商——饮食大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智商是智慧的商数, 情商是情绪的商数, 食商是对食的商数 |
二、对食材的尊重 |
(一) 没有不好的食材, 只有错误的吃法 |
(二) 主食与副食 |
(三) 五谷杂粮与大米白面 |
(四) 蔬菜与水果 |
(五) 主料、辅料、调料与食品添加剂 |
(六) 食疗与药膳 |
(七) 山珍与海味 |
(八) 干果与坚果 |
三、对烹饪的理解 |
四、对菜肴的品鉴 |
五、对食礼的敬重 |
六、对自然的顺从 |
(一) 尊重自然 |
(二) 依赖自然 |
(三) 感恩自然 |
(四) 敬畏自然 |
(五) 回归自然 |
1.血型派 |
2.传统养生派 |
3.素食派 |
4.酸碱阴阳派 |
5.断食派 |
6.西红柿香蕉减肥派 |
结束语 |
(7)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广告摄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市场调研报告 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市场及广告调查 |
1.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
1.2 调查的目标市场、范围、方法和途径 |
1.2.1 调查的目标市场 |
1.2.2 调查的范围 |
1.2.3 调查的方法和途径 |
1.3 调查情况的汇集和分析 |
1.3.1 维维嚼益嚼品牌资料 |
1.3.2 消费者调查 |
1.3.3 维维嚼益嚼现有广告调查 |
1.4 调查的结论及对设计选题的作用和意义 |
附:调查问卷 |
参考网站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报告 女性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的现状 |
2.3 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
2.4 主要代表理论和观点汇集 |
2.4.1 女性消费心理5F模型 |
2.4.2 现代女性十大消费心理 |
2.4.3 女性右脑思考、右脑消费的消费行为 |
2.5 分析、评价和总结 |
2.5.1 5F模型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2.5.2 现代女性十大消费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
2.5.3 女性右脑思考、右脑消费的消费行为分析与评价 |
2.6 对设计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设计实践报告 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广告摄影实践报告 |
3.1 设计选题的依据 |
3.1.1 设计选题的市场依据 |
3.1.2 设计选题的理论依据 |
3.2 设计过程阐述 |
3.2.1 创意阐述和策划方案 |
3.2.2 设计进程记录 |
3.3 设计总结和体会 |
参考文献 |
参考网站 |
附录 设计作品图片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六朝植物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六朝植物赋溯源 |
第一节 《诗经》中起比兴作用的植物 |
第二节 植物赋的滥觞——《橘颂》 |
第三节 植物赋的开端——两汉 |
第二章 六朝植物赋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建安及三国前期植物赋 |
一、 创作概况及篇目 |
二、 创作特点 |
第二节 三国后期植物赋 |
第三节 两晋植物赋 |
一、 创作概况及篇目 |
二、 繁盛原因 |
三、 创作特点 |
第四节 植物赋的衍变:南北朝 |
一、 创作概况及篇目 |
二、 南朝植物赋的创作特点 |
三、 北朝庾信《枯树赋》 |
第三章 六朝植物赋的主题取向 |
第一节 纯粹咏物 |
第二节 托物言志 |
第三节 咏物说理 |
第四节 借咏物写艳情 |
第四章 六朝植物赋的艺术探究 |
第一节 写物图貌,重于事形 |
第二节 唯美化的艺术追求 |
第五章 六朝植物赋与植物诗之关系 |
第一节 六朝植物诗歌的发展及创作概况 |
第二节 六朝植物赋与植物诗的关系 |
第六章 六朝植物赋的影响 |
第一节 六朝植物赋在文学上的影响 |
第二节 六朝植物赋在文化史上的影响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沈宝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总结及痰瘀同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沈宝藩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
参考文献 |
沈宝藩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
1. 沈宝藩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
1.1 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当采用痰瘀同治法 |
1.2 沈师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临床实践 |
1.3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规范证型治疗 |
1.4 灵活应用古方治今病 |
1.5 沈师取用中医辩证和现代药理药效相结合的用药经验 |
1.6 教学思想与经验 |
2. 痰瘀同治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特色举要 |
2.1 脑中风 |
2.2 老年痴呆 |
2.3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 |
2.4 高血压病 |
2.5 高脂血症 |
3. 痰瘀同治法在其他疾病诊治中特色举要 |
3.1 痹症的诊治 |
3.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的诊治 |
沈宝藩教授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近5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2.1 气虚血瘀,痰浊阻滞 |
2.2 气阴两虚,痰瘀痹阻 |
2.3 心阳亏虚,痰瘀同病 |
2.4 痰热瘀血,阻滞心脉 |
2.5 诸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结 |
3. 治疗 |
3.1 活血化瘀 |
3.2 益气活血 |
3.3 理气化瘀 |
3.4 活血祛痰 |
3.5 益气温阳 |
3.6 益气养阴 |
4. 现代医学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疗效评价标准 |
5.1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 |
5.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
5.3 冠心病中医症候计分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
5.4 观测方法 |
6. 统计学处理 |
7. 质量控制手段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知情同意书 |
冠心病中医症候计分标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静心制动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动态疗效观察及免疫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学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选择 |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静心制动方疗效观察 |
3 免疫指标的观察结果 |
讨论 |
1 静心制动方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2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免疫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之处 |
3 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饮食营养健脑略谈(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转型中的大众媒介育儿话语变迁 ——基于《为了孩子》(1982-2018)的文本挖掘[D]. 陈倩. 上海大学, 2019(03)
- [2]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D]. 冉维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中医五音疗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D]. 彭思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道教宫观养生文化事业研究[D]. 邹彭莹. 西南大学, 2017(04)
- [5]基于“提壶揭盖”法探讨越婢汤调控不稳定膀胱模型的机理研究[D]. 王卫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6]食商——饮食大智慧[A]. 关明. 第四届亚洲食学论坛(2014西安)论文集, 2014
- [7]维维嚼益嚼大豆营养棒广告摄影[D]. 罗晶. 浙江理工大学, 2013(03)
- [8]六朝植物赋研究[D]. 张晓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9]沈宝藩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总结及痰瘀同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D]. 玛依努尔·斯买拉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10]静心制动方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动态疗效观察及免疫相关性研究[D]. 陈丽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