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四肢骨折18例(论文文献综述)
金祥雨,陈朝晖,江雨,沈文庆,洪若琳[1](2021)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频电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采用压痛仪测定患者主诉最为疼痛部位的数值,采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仪及其配套电脑软件采集并分析治疗前后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积分肌电(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的值,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并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减少,压痛数值、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腓骨长短肌iEMG值和MF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减少或增加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消瘀接骨散可有效减轻陈旧性踝扭伤患者的疼痛,改善踝周肌肉募集程度,降低踝周肌群疲劳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中频电疗法结合消瘀接骨散。
刘飞强[2](2021)在《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减轻痛苦,尽早康复。方法此次研究病例来自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住院部病房,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服用自拟“强骨活血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周径、VAS评分、钙磷乘积值,对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P<0.05设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均完成临床观察。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患肢分布、骨折分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患侧肩关节周径、VAS评分及钙磷乘积值的比较,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周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天、7天、14天肩关节周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天、7天、14天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后钙磷乘积值比较:试验组术后第14天钙磷乘积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运用自拟强骨活血汤在减轻肩关节肿胀程度、缓解疼痛、提高钙磷乘积值有积极治疗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
游进锋[3](2021)在《加减补肾壮骨汤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加减补肾壮骨汤对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院骨十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tractures,OVCFs)行PVP的患者。依据制定的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共收集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及试验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PVP手术,均通过向单侧椎弓根途径注入骨水泥的手术模式操作。(1)对照组:患者术后第三天常规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由惠氏苏州制药公司生产提供,每罐六十片,每片含60国际单位维D3,750mg碳酸钙,国药准字:H10950030),1片/次,bid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治疗45例,脱落4例,实际完成41例。(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常规加上补肾壮骨汤中药方剂加减,一月为一疗程,连续服中药四个月,共四个疗程。治疗45例,脱落5例,实际完成40例。两组共研究完成81例。观察并且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2个月、4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记录患者的骨密度测定,术前及术后4个月的椎体高度丢失情况。随访并记录术后一年内非外伤性椎体再次骨折的数据。最后所有数据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统计分析两组纳入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具体伤椎部位、术前初始骨密度、术前VAS评分、0DI指数评估、患椎压缩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及因素进行归纳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对比可行性。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VAS评分;术后3天补肾壮骨汤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补肾壮骨汤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中药组效果更为显着,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管是补肾壮骨汤组还是参照组,术后的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标都比术前有所好转,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效果明显强于参照组。结果指出试验组的疼痛改善效果及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均优于参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治疗效果愈发明显。3.骨密度: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术后2个月两组骨密度测量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两组骨密度测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术后4个月试验组对提升骨密度水平的疗效高于参照组。4.邻近椎体高度变化;对两组患者手术后2、4个月及术前的邻椎高度变化比进行归纳统计比较,术后2个月及术前的邻椎高度变化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四个月的变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补肾壮骨汤治疗后邻椎的高度丢失比更低。5.术后骨折及邻近骨折的再发率;从治疗到术后一年随访时间内,参照组41例,共有9例发生椎体再骨折,再发率为21.95%,其中邻椎骨折8例,发病率为19.51%。试验组共40例,只有1例椎体再次发生骨折,且为邻椎骨折,发病率为2.5%。两组椎体再骨折及邻椎骨折数的随访数据经χ2统计学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补肾壮骨汤能够降低PVP术后邻椎继发骨折的风险。结论:补肾壮骨汤中药经方能够有效缓解PVP术后脊柱残余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椎体高度及骨量丢失、明显降低术后邻椎继发骨折的风险,对临床预防邻椎继发骨折的作用深远,值得推广。
张博[4](2021)在《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对比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与单独用手法或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优势,为治疗此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法。方法:2020年0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氏正骨科门诊就诊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将合乎本次研究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联合组30例,采用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2)手法组30例,采用正骨理筋手法治疗;(3)冲击波组3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所有患者医治时间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三个时间点上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情况来评估和量化疾病的缓解程度,最后评定三组的总体疗效。所有数据应用SPSS 26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降低。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降低,三组组间多重对比,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个月,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降低,LSD法两两比较,手法组和冲击波组P=0.503>0.05。2.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三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升高。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升高,LSD法两两比较,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3.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联合组和手法组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升高,冲击波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00<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2周后比较P=0.129>0.05。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升高,LSD法两两比较,联合组和手法组比较:P=0.111>0.05;治疗后1个月,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评分升高,三组组间多重对比,P值均小于0.05。4.肿胀程度比较组内比较:联合组和手法组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肿胀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程度减轻,但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2周后比较P值均大于0.05;冲击波组组内比较P=0.26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1个月,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程度减轻,三组组间多重对比,联合组和手法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5.总体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联合组、手法组、冲击波组分别为93.10%、86.67%、75.86%,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多重对比,P值均小于0.05。结论:1.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正骨理筋手法和体外冲击波对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均有疗效。2.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好于单纯正骨理筋手法和体外冲击波疗法,且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好于体外冲击波疗法。
努尔麦麦提·图尔麦麦提[5](2021)在《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肿胀、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应用优势以及口服药的抗炎作用和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符合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1个试验组及3个对照组,各组均30例。试验组A:予以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15~17天,合用口服菊苣露1周。对照组B:予以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15~17天。对照组C:予以石膏外固定15~17天。对照组D:予以石膏外固定15~17天,合用口服菊苣露1周。接受治疗第1天(首诊)、治疗后第5~7天、第10~12天、第15~17天和第20~25天分别对各组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肿胀度评分(Swelling Score,SS),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Sefton关节稳定性分级评分和(肿胀、瘀斑、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两组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来综合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四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扭伤信息(患肢、受伤方式、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各时间段VAS评分结果:治疗5~7天后各时间段试验组A的VAS评分值逐渐低于对照组B、C及D,治疗后10~12天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5~17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窗两两比较,在首诊和治疗后10~12天,与对照组B组间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C及对照组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7天与试验组B组间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胀评分、周径差值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5~7天后各时间段试验组A的肿胀评分值,周径差值逐渐低于对照组B、C及D。治疗后10~12天组间比较肿胀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7天组间比较肿胀评分、周径差值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窗两两比较,治疗后10~12天分别与对照组C、对照组D比较,试验组A肿胀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7天各组间比较,与对照组C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B及D肿胀评分、周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A消退肿胀时间平均缩短4天左右。各组间两两比较,分别与对照组C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B及对照组D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OFAS评分、伤后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5~7天后的各时间段试验组A、对照组B的AOFAS评分值逐渐高于对照组C、D。治疗后5~7天、10~12天、15~17天、20~25天组间AOFAS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意义(P<0.01)。各时间窗两两比较,治疗后5~7天分别与试验组A、对照组B组间比较,对照组C、对照组D 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7天、20~25天组间比较,与对照组B组间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C及对照组D 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试者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统计意义(P<0.01),试验组A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平均缩短3天左右。各组间两两比较,分别与对照组C、对照组D组间比较,试验组A、对照组B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D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自身前后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6)四组受试者临床疗效有显着性统计意义(P<0.01);试验组A的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B、对照组C及对照组D;四组受试者治疗后满意度有显着性统计意义(P<0.01)。结论:1)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在缓解疼痛、消退肿胀、瘀斑及恢复关节功能以及疗效、治疗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单纯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合用菊苣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2)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遵循维吾尔医“动与静”原则引导下相对制动并适当负重,能有效缩短肿胀、瘀斑消退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压疮、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3)菊苣露对损伤后炎症反应具有潜在抗炎作用;4)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蒋暑雨[6](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袁博[7](2020)在《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在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探究应用新型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配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9年11月近5年来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的选择分为两组,使用新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案的为BCFS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案的为LCP组,术后进行中医药治疗及康复锻炼。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等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4个月愈合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参考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准则于复查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BCFS组在手术时长较LCP组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愈合情况及康复时间BCFS组明显优于LCP组,并发症明显少于LC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由特有的钉、棒的组合形式,避免了和骨折端的直接接触,可以放置于骨膜之上,是一种微动型的弹性固定,可以在有效固定骨折断端的同时可以轴向的轻微滑动,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持续轴向加压对骨折端产生主动的纵向压应力,是一种生物力学性加压作用,促进骨折的愈合。这较好的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动静结合”的“动”、“静”这两个矛盾体辩证的统一。证明了中医“动静结合”理论基础有着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使用桥接系统处理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周晓磊[8](2020)在《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60岁)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血尿酸升高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合并疾病等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老年血尿酸升高(UA≥420 μmol/L)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明确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老年血尿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疗效,达到及时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目的。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部以及住院病人中收集32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的100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226例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的老年患者纳入对照组,并根据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朱文峰主编《中医诊断学(第二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证候部(GB/T16751-1997)》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依据主症和次症制定了 5种基本证型: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制定统一调查表,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四诊信息、既往史、颈动脉超声结果、血尿酸水平等,整理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合并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压病,其次分别是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其中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81例,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156例,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血尿酸升高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正常组高,血尿酸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2、观察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0例,不吸烟的患者有70例。对照组有明确吸烟史的有56例,不吸烟的患者有170例。经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吸烟史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吸烟与否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3、观察组中,血尿酸水平在420~480μmol/L浓度的患者最多,占比65%,血尿酸水平>600 μmol/L浓度的患者最少,占比3%。结果显示在老年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当中,血尿酸主要以轻中度升高为主。4、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分布趋势:观察组>对照组。经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亦随之增加。5、在纳入32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当中,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呈显着正相关关系。6、在纳入326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当中,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7、老年血尿酸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趋势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8、观察组不同证候分型合并相关疾病中,合并高血压的证型以痰浊阻遏证多见,合并冠心病的证型以气虚血瘀证较为多见,合并糖尿病的证型以肝肾阴虚证较为多见,合并陈旧生脑梗的证型中痰浊阻遏证及气滞血瘀证较为多见。经检验各证型在合并糖尿病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1)。9、观察组中,发生单侧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患者有24例,发生双侧颈动脉斑块病变的患者58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有18例。在血尿酸升高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各个证候分型除外痰浊阻遏证的患者,其发生双侧颈动脉斑块病变明显多于单侧病变,痰浊阻遏证中单侧颈动脉斑块病变较为多见。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各证候分型在颈动脉单侧及双侧斑块发生情况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1)。10、在观察组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五个证候分型中,痰浊阻遏证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1、血尿酸升高可增加患者高血压病发病率。2、吸烟史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3、老年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范围在420~540 μmol/L之间。4、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及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5、老年血尿酸升高的患者以痰浊阻遏证最多见,其次是肝肾阴虚证。6、老年颈动脉硬化各中医证型在颈动脉单双侧斑块发生分布方面存在显着差异。7、痰浊阻遏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最大斑块长度及颈动脉最大斑块厚度均呈显着正相关。
李彬彬[9](2020)在《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Pilon骨折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供临床证据及参考。方法检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Pilon骨折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抽烟、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开放骨折、是否伴随腓骨骨折、骨折分型、骨折复位质量、是否植骨等基础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为软组织相关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三种类型,探讨以上影响因素与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关系。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先对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和临床中认为会对相关并发症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自变量,以术后三种类型的并发症有无为因变量,分别釆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符合纳入条件的200例患者中共有184例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回访率为92.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软组织相关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开放骨折(P<0.001)和植骨(P=0.037);创伤性关节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分型(P=0.030)和复位质量(P=0.015);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复位质量(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Pilon骨折中,开放骨折(P<0.001)和植骨(P=0.018)与软组织并发症显着相关;骨折分型(P=0.042)和复位质量(P=0.048)与创伤性关节炎显着相关;复位质量(P=0.001)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显着相关。结论1开放骨折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的显着危险因素。2骨折分型和复位质量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显着危险因素。3复位质量是影响Pilon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显着危险因素。图3幅;表32个;参109篇。
邱涛[10](2020)在《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区系特征,结合壤塘县、丹巴县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阐明四川藏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川藏区特色资源物种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四川藏区藏族医药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收集藏医药专着中植物药信息,核对修订后,梳理在四川藏区有分布的藏药材,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2)采用民族植物学中的沉浸式调查结合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以阿坝州壤塘县(牧区、草原藏族、安多文化、觉囊派)和甘孜州丹巴县(农区、高山峡谷藏族、嘉绒文化、多宗教融合)为研究区域,以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方法、使用方式、主要功效、习俗禁忌等,对比分析四川藏区不同区域民族植物的传统使用知识及民族药发展的异同。结果:(1)分布于四川藏区的常用藏药材有140科440属1448种。单科含属量中菊科(40属)最多,单属含种量中紫堇属(35种)最多,入药部位以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最多(725种)。(2)四川藏区分布藏药中种子植物共393属1340种,可划分到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广布型最多,有120属653种;中亚分布型最少,仅6属16种。(3)四川藏区藏药材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4500m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中,为四川藏区藏药的主产生境,药材形态与环境高度适应,呈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等特点。(4)壤塘县觉囊文化区常用乡土植物有27科38种(含菌类6科6种):食用乡土植物12科13种,食用部位为嫩枝叶,兼食花、果实、根、茎乃至全株;药用或药食两用乡土植物13科16种,泡酒、泡水居多,兼有熬汤食疗,保健预防为主;装饰用乡土植物4科4种;建筑用材或薪柴乡土植物4科4种;宗教民俗1科1种。(5)丹巴县常用民族植物共计51科90种:其中药用植物26科39种,以菊科为主;食用植物17科24种,多为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17科22种,以伞形科居多。常用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3000 m左右的草地、灌丛及林缘、高山流石滩、杂木林地及河岸沟边等;常用食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3500 m左右的路旁田间、林地;药食两用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 m的林缘、路旁及灌丛中。结论:(1)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品种丰富,以菊科、伞形科等科类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3500m左右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或高寒草甸草原。(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具有适用面广、功能多样和极具民族特色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但目前也出现受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民族医药知识出现趋同,需引起重视。(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生境中丰富度不一致,且各地药用民族植物的使用品种、使用量和使用方式等因地形地貌及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存在差异,开发利用时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4)四川藏区已出现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丢失、资源短缺等现象,加快开展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的收集整理、民族植物学研究和以丹巴等为代表的生境多样、农业基础良好的区域进行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等这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模式的种植工作等,以保护四川藏区文化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四肢骨折1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四肢骨折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治疗组 |
2.1.2 对照组 |
2.2 观察指标 |
2.2.1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
2.2.2 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12] |
2.2.3 压痛 |
2.2.4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压痛数值比较 |
3.4两组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3.5两组治疗前后腓骨长短肌iEMG值和MF值比较 |
4 讨论 |
(2)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及分型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病例分组 |
4.2 术前处理 |
4.3 手术方法 |
4.4 分组治疗方案 |
4.5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 可比性比较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2.2 两组患者疗效性观察项目比较 |
3 术后患侧肩关节周径的比较 |
4 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
5 术后钙磷乘积值的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
1.1 肱骨近端解剖结构 |
1.2 发病机制 |
1.3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
1.4 治疗方式 |
2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药治疗 |
3 自拟强骨活血汤的组方分析 |
3.1 组方依据 |
3.2 组方配伍分析 |
3.3 单味药功效及药理学分析 |
4 统计结果分析 |
4.1 治疗前结果分析 |
4.2 治疗后患侧肩关节周径分析 |
4.3 治疗后VAS评分分析 |
4.4 治疗后钙磷乘积值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加减补肾壮骨汤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一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PVP手术适应症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中途终止或剔除脱落试验标准 |
1.6 脱落、剔除患者处理 |
二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术前准备 |
2.1.2 手术操作 |
2.1.3 术后处理 |
2.2 分组及药物服用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方案 |
2.4 指标定义及疗效标准 |
2.4.1 两组患者疼痛指数VAS评分 |
2.4.2 两组患者骨密度测定 |
2.4.3 两组患者ODI功能指数评定 |
2.4.4 邻近椎体高度损失比 |
2.5 药物安全性标准 |
2.6 统计学分析 |
三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
3.1.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
3.1.2 两组患者BMI比较 |
3.1.3 两组患者患椎首发位置比较 |
3.1.4 两组椎体骨折形态分型比较 |
3.2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指标分析 |
3.2.1 VAS评分对比 |
3.2.2 ODI评分对比 |
3.2.3 骨密度测量相比 |
3.2.4 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丢失百分比比较 |
3.2.5 术后椎体再骨折比较 |
四 讨论 |
4.1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
4.2 OVCFs的治疗及并发症 |
4.3 PVP邻椎继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
4.4 传统医学方面 |
4.4.1 脾虚为标 |
4.4.2 肾虚为本 |
4.4.3 肝郁血瘀 |
4.5 课题理法方药分析 |
4.6 研究结果分析 |
4.6.1 VAS评分比较 |
4.6.2 ODI评分比较 |
4.6.3 骨密度比较 |
4.6.4 术后邻椎高度丢失比相比 |
4.6.5 术后椎体再骨折比较 |
4.7 用药后安全性分析 |
五 结论 |
六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研究进展 |
1 PVP术后邻椎骨折继发的危险因素 |
2 OVCFs在中医辨病辩证分析 |
3 中西医对PVP术后邻椎再骨折的预防方案 |
3.1 中医方面 |
3.2 西医方面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
附表 2 |
(4)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剔除标准 |
6 脱落病人的处理 |
二、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设备 |
3 治疗方案 |
3.1 联合组 |
3.2 手法组 |
3.3 冲击波组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VAS疼痛评分 |
4.3 Baird-Jackson(1987)踝关节评分 |
4.4 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 |
4.5 肿胀程度 |
5 疗效评价标准 |
6 观察时间点 |
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8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3 三组治疗前各指标组间对比 |
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 |
4.1 VAS评分比较 |
4.2 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比较 |
4.3 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
4.4 肿胀程度比较 |
5 三组总体疗效对比 |
6 不良事件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1.1 解剖、稳定性及扭伤机制 |
1.2 症状、诊断及常见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 |
2.1 筋骨病机与伤筋和错缝 |
2.2 痹症 |
3 正骨理筋手法 |
3.1 正骨理筋手法的作用 |
3.2 正骨理筋手法的要求及操作 |
3.3 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
4 体外冲击波 |
4.1 体外冲击波的作用 |
4.2 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腱、韧带方面的研究进展 |
4.3 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
5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 |
6 临床研究数据及疗效分析 |
6.1 VAS评分比较 |
6.2 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比较 |
6.3 ROM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
6.4 肿胀程度比较 |
6.5 总体疗效对比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及展望 |
2.1 问题 |
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研究概况 |
1 中医药治疗 |
1.1 中药治疗 |
1.2 针灸治疗 |
1.3 手法治疗 |
2 西医治疗 |
2.1 药物治疗 |
2.2 非手术物理治疗 |
2.2.1 功能锻炼 |
2.2.2 器具辅助疗法 |
2.2.3 体外冲击波 |
2.3 手术治疗 |
2.3.1 对韧带起止点的原位解剖缝合手术 |
2.3.2 韧带重建手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体外冲击波及治疗图片 |
附录3 病例采集册 |
附录4 VAS疼痛评分量表 |
附录5 Baird-Jackson(1987)踝关节评分量表 |
附录6 Kofoed评分量表 |
附录7 肿胀程度 |
附录8 医学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的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扭伤分级标准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4 受试者权益保护 |
2.5 医学伦理 |
3 研究方法 |
3.1 实验设计及样本含量估算 |
3.2 技术路线图(如图1) |
3.3 病例随机分组 |
3.4 各组治疗及操作方法 |
3.5 治疗注意事项 |
3.6 疗效评价及随访 |
4 观察指标 |
4.1 主要结局指标 |
4.2 临床疗效判定 |
4.3 Sefton关节稳定性分级评估标准评价 |
4.4 次要结局指标 |
4.5 安全性观测指标 |
5 质量控制措施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闭合稳定性骨折的 作用机制及更换外固定时间初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7)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采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术前准备 |
(二)治疗方法 |
(三)术后康复及治疗 |
(四)术后回访 |
(五)研究指标 |
(六)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比较 |
(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 |
(四)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差异比较 |
(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比较 |
(六)两组患者术后4 个月愈合情况差异比较 |
(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比较 |
(八)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 |
讨论 |
一、动静结合的理论基础 |
(一)历史发展 |
(二)基本内涵 |
(三)现代研究与桥接内固定的体现 |
二、中医药在治疗骨不连中的效果分析 |
(一)肝肾亏虚、脾胃气虚(本虚) |
(二)气滞血瘀(标实) |
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对股骨骨不连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四、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CFS)的应用前景及优势 |
(一)生物力学方面 |
(二)手术操作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最新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8)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综述一 老年高尿酸血症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 |
2.1 病因 |
2.2 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中医辨证治疗 |
4.1 清热泄浊化瘀法 |
4.2 健脾利湿化浊法 |
4.3 补肾健脾泄浊法 |
4.4 温经散寒除湿法 |
5. 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5.1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 |
5.2 中成药 |
5.3 外治 |
5.4 用药规律 |
6. 问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老年血尿酸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硬化现代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尿酸生成与代谢 |
4. 影响血尿酸升高的因素 |
4.1 年龄和性别 |
4.2. 肥胖 |
4.3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
4.4 高血压 |
4.5 糖脂代谢紊乱 |
4.6 基因遗传 |
5. 尿酸的作用机制 |
6.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 |
6.1 颈动脉硬化概述 |
6.2 颈动脉硬化发病情况 |
6.3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 |
6.4 动脉硬化治疗 |
7.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
7.1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
7.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
7.3 促进尿酸溶解的药物 |
7.3.1 尿酸氧化酶 |
7.3.2 碳酸氢钠 |
7.4 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
8.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研究标准 |
3. 诊断标准 |
4. 分组方法 |
5.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6. 资料收集 |
7.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临床基本资料分布研究 |
2. 中医证候分布 |
3. 老年血尿酸分布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 |
讨论 |
1. 临床基本资料分布 |
2. 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
3. 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 |
4. 展望与存在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分析调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资料收集 |
1.1.6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 |
1.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
1.2.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1.2.4 典型影像学资料 |
1.3 讨论 |
1.3.1 Pilon骨折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3.2 损伤机制 |
1.3.3 骨折分型 |
1.3.4 治疗原则 |
1.3.5 功能锻炼 |
1.3.6 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
1.3.7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早期并发症 |
2.1.1 早期感染 |
2.1.2 切口不愈合 |
2.1.3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
2.1.4 骨筋膜室综合症 |
2.2 远期并发症 |
2.2.1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2.2.2 骨折畸形愈合 |
2.2.3 创伤性关节炎 |
2.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ilon骨折Rüedi-Allg?wer分型 |
附录 B Burwell-Chamley放射学评价标准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10)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四川藏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壤塘县(安多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丹巴县(嘉绒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讨论与结论 |
讨论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四川藏区藏药植物名录 |
附录2 民族植物学调查工作记录 |
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综述 |
民族植物学 |
民族植物学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
民族植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藏区及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
藏区概况 |
藏族医药与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
民族植物学与藏族医药 |
藏族医药的巨大潜力与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 |
藏药的发展现状 |
民族植物学与藏药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四肢骨折1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 金祥雨,陈朝晖,江雨,沈文庆,洪若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5)
- [2]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D]. 刘飞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加减补肾壮骨汤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D]. 游进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鸡蛋清绷带夹板外固定合用菊苣露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研究[D]. 努尔麦麦提·图尔麦麦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D]. 袁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老年颈动脉硬化中医证候分型与血尿酸升高相关性初探[D]. 周晓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彬彬.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D]. 邱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