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技术室[1](1976)在《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文中研究指明 一、软密封结构的出现浮顶油罐的罐顶和罐壁之间必须有良好的密封,以防止罐内油品的蒸发,避免大气污染,保证油品质量。同时,要保证浮顶能顺利地升降,不产生卡住现象。目前,我国大量采用的机械式密封结构(重锤式、弹簧炮架式等),其主要弱点是在其挠性元件的下方存在一个油气空间(见图1)。因此,当密封板和罐壁之间不能保
陈思学[2](2015)在《新型外浮顶石油储罐导电片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石化行业当中,一种用于储存油品的主要油罐结构是外浮顶油罐,外浮顶油罐在雷雨天气有着遭受雷击而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危险。对于预防雷电对外浮顶油罐的破坏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同样,也有很多设施、设备用于疏散落在外浮顶油罐上的杂散雷电流,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本论文中使用CDL-100kA/200kJ-10/350us-Crowba冲击电流发生器和CDL-100kA/76.8kJ-8/20μs冲击电流装置分别模拟直击雷雷电流波形和感应雷雷电流波形,并建立了1:1大型外浮顶油罐浮盘模型和2m直径外浮顶油罐模型两种模型,使用不同雷电流波形和不同模型间的相互组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现有形式的上装式导电片的几方面主要性能,如张力、最大电流通流量、最小闪络电流值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有形式的上装式导电片进行改造,设计出一种新型导电片,通过相同实验,测试了新型导电片的主要性能,实验发现,新型导电片的几项主要性能都优于现有形式的上装式导电片。通过实验分析,在10/350 u S直击雷波形和8/20 μ S感应雷波形下,在1:1模型和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的实验中,现有形式的上装式导电片的最小闪络电流值和最大电流通流量分别低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新型导电片。当雷电流波形相同时,同种导电片在两种不同模型中最小闪络电流值基本一致。当在同一模型中实验时,在10/350 μ S波形下导电片发生闪络的最小电流值和导电片出现烧蚀的最小电流值明显小于在8/20 μ S波形下试验的最小电流值,由此可见直击雷的10/350 u S波形能量比感应雷的8/20 u S波形能量大。现有形式的上装式导电片的张力一般在5N左右,并且在油罐运行过程当中,张力会随着外界因素逐渐减弱,而新型导电片的张力可以调节,当张力调节至9N时,新型导电片与罐壁接触电阻值小于0.03 Ω,符合标准要求。考虑到安装和运行时可能存在的误差,新型导电片在10N的张力下,发生大火闪络的最小电流值设定为10kA。10万m3外浮顶油罐,周长为251m,按2.5m间距布设1个新型导电片,将布设100个。如果雷电流为100kA,则每个新型导电片通过的雷电流1kA,不会打火。针对新型导电片与软铜复绞线结合疏散雷电流的综合实验,即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导线对于直击雷的分流能力比对于感应雷的分流能力弱,但分流作用不可忽视,实验也说明了现场浮盘只有两根软铜复绞线分流能力不够,需要通过导电片来增强对雷电流的疏散能力。
刘山[3](1980)在《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概述通常使用的固定顶贮罐,蒸发损耗严重。据有关资料介绍,炼油厂原油和油品在贮罐中的蒸发损失占总损耗的80%。为了防止油品在贮存过程中的蒸发损
王振国[4](2007)在《外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油气空间火灾分析》文中指出通过对油罐密封结构优缺点的分析,找出了浮顶油罐油气存在的空间及形成爆炸燃烧的成因。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稀释浮顶油罐密封处油气的方法,对提高浮顶油罐的本质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山[5](1980)在《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及内浮顶油罐技术鉴定会》文中提出 今年5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召开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及内浮顶油罐技术鉴定会。会议由石油部设计管理局主持,出席会议的有16个
傅伟庆,武铜柱,许莉[6](2013)在《大型浮顶油罐技术发展》文中提出通过对国内外大型浮顶油罐建设情况、主要设计规范、油罐用材料、油罐结构和主要附件形式、我国大型储罐设计施工技术现状以及大型储罐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石油储备库特点,对储备库油罐罐容选择和设计提出了建议。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7](1976)在《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文中提出浮顶油罐的密封结构是使浮顶与罐壁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从而减少罐内油品的蒸发,避免大气污染,保证油品质量和设备安全运转的重要设施。软密封结构是针对现有的机械式密封结构的缺点和存在问题而改进的。它由密封胶袋、软泡沫塑料块、防护板、固定带、固定环、导向架及防静电装置等组成。本文扼要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密封效果和经济指标。同时对所用橡胶、泡沫塑料、尼龙布等材料的配方、性能、加工工艺过程以及施工方法也做了较详细地介绍。
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石化部炼油设计院、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8](1976)在《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最近试验成功的浮顶油罐软泡沫塑料密封结构的设计、安装与测试结果,并通过投产使用证明,此种密封结构具有密封效果良好,浮动灵活、安装维修方便及成本低的优点。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东方红炼油厂浮顶罐密封组,石化部炼油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9](1977)在《浮顶油罐管式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继“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试验成功(本刊76年第5期)以后,又试验成功的“浮顶油罐管式密封结构”。文内介绍了这种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及使用情况。并经实践证明,该结构具有密封效果良好、浮动灵活、安装维修方便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殷晓波[10](2012)在《浅析大型浮顶油罐雷击火灾的原因及处置》文中指出通过浮顶油罐密封结构优缺点的分析,找出浮顶油罐油气存在的空间及形成爆炸燃烧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浮顶油罐的火灾处置方法。
二、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2)新型外浮顶石油储罐导电片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雷电 |
1.1.1 雷电的形成 |
1.1.2 雷电的种类 |
1.2 石油储罐的基本设计结构 |
1.2.1 浮顶罐主要结构 |
1.2.2 石油储罐的危险性分类 |
1.3 雷击导致大型浮顶油罐着火爆炸事故 |
1.4 雷击外浮顶油罐着火爆炸机理 |
1.4.1 雷击外浮顶油罐火灾发生条件 |
1.4.2 外浮顶油罐设计缺陷 |
1.4.3 不同类型的雷电对浮顶油罐的危害 |
1.4.4 雷击外浮顶油罐着火原因分析 |
1.5 目前现有外浮顶油罐防雷击手段 |
1.5.1 被动防雷措施 |
1.5.2 主动防雷措施 |
1.6 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意义 |
2 实验设备与实验原理 |
2.1 实验设备 |
2.1.1 CDL-100kA/76.8kJ-8/20us雷电冲击电流发生器 |
2.1.2 CDL-100kA/200kJ-10/350us-Crowba冲击电流发生器 |
2.1.3 1800 kV/90KJ冲击电压实验装置 |
2.1.4 电脑控制、记录系统 |
2.2 实验模型 |
2.3 实验原理 |
3 现有形式的导电片实验分析 |
3.1 对上装式导电片弹性的分析 |
3.1.1 在10/35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3.1.2 在10/35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3.1.3 在8/2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3.1.4 在8/2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3.1.5 实验结论 |
3.1.6 结果分析 |
3.2 对上装式导电片雷电流通流量的分析 |
3.2.1 在10/35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3.2.2 在10/35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3.2.3 在8/2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3.2.4 在8/2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3.2.5 实验结论 |
3.2.6 结果分析 |
4 新型雷电流导电片的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2 选材 |
4.3 安装形式 |
4.3.1 结构组成 |
4.3.2 各组成部分性能与作用 |
4.3.3 新型导电片结构参数 |
5 对新型导电片的实验分析 |
5.1 新型导电片接触电阻值实验 |
5.2 对新型导电片的弹性分析 |
5.2.1 在10/35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5.2.2 在10/35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5.2.3 在8/2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5.2.4 在8/2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5.2.5 实验结论 |
5.2.6 结果分析 |
5.3 对新型导电片雷电流通流量的分析 |
5.3.1 在10/35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5.3.2 在10/35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5.3.3 在8/20μS波形下1:1模型中的实验 |
5.3.4 在8/20μS波形下2m直径金属储罐模型中的实验 |
5.3.5 实验结论 |
5.3.6 结果分析 |
5.4 新型导电片的磨损度实验 |
6 新型导电片的实际应用模拟 |
6.1 雷电对2m直径模拟油罐浮盘影响的实验研 |
6.1.1 新型导电片打火起始电流实验研究 |
6.1.2 雷击浮顶不同位置新型导电片打火实验 |
6.1.3 新型导电片、导线分流实验 |
6.2 对1:1外浮顶油罐浮盘模型的实验研究 |
6.2.1 对称两个新型导电片打火实验 |
6.2.2 对称四个新型导电片打火实验 |
6.2.3 新型导电片、导线分流实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外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油气空间火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浮顶油罐油气存在的空间及形成爆炸燃烧的成因 |
1.1 机械密封结构 |
1.2 软密封结构 |
2 对策及措施 |
2.1 改变机械密封方式, 消除机械密封存在的缺陷 |
2.2 浮顶油罐密封处油气稀释方法 |
(10)浅析大型浮顶油罐雷击火灾的原因及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几年大型浮顶油罐雷击事故概况及分析 |
2 浮顶油罐油气存在的空间及形成爆炸燃烧的成因 |
2.1 机械密封结构 |
2.2 软密封结构 |
3 油罐火灾的处置案例及特点分析 |
3.1 浮顶储罐火灾处置案例 |
3.2 浮顶储罐火灾特点 |
3.3 浮顶储罐火灾的处置 |
4 结语 |
四、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浮顶油罐的软密封结构[J].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技术室. 炼油设计, 1976(01)
- [2]新型外浮顶石油储罐导电片的设计研究[D]. 陈思学.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3]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探讨[J]. 刘山. 燕山油化, 1980(02)
- [4]外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油气空间火灾分析[J]. 王振国.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06)
- [5]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及内浮顶油罐技术鉴定会[J]. 刘山.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80(09)
- [6]大型浮顶油罐技术发展[J]. 傅伟庆,武铜柱,许莉.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3(04)
- [7]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J].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 石油化工, 1976(06)
- [8]浮顶油罐软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J]. 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石化部炼油设计院、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 化工炼油机械通讯, 1976(05)
- [9]浮顶油罐管式密封结构的试制与安装[J].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东方红炼油厂浮顶罐密封组,石化部炼油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浮顶罐密封组. 化工炼油机械通讯, 1977(05)
- [10]浅析大型浮顶油罐雷击火灾的原因及处置[J]. 殷晓波.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