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及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及血管内治疗

一、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叶国辉[1](2021)在《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复发率,着重分析TCCF的复发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患者49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总结临床资料、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复发率及术后转归情况,系统性总结、分析、评价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性,复发率,分析并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TCCF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将所有TCCF病例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所有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处理,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掉无意义的变量,再把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标准的49名TCCF患者,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4岁-75岁。其中34例TCCF血管内治疗采用1个球囊栓塞,15例TCCF采用多个球囊(2个或更多以上)栓塞。闭塞瘘口并颈内动脉保留43例,闭塞颈内动脉6例。临床随访总共有8例复发,复发率16.3%,于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2天-18天,平均(7.38±5.76)天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瘘口在颈内动脉不同位置的TCCF在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瘘口位置在颈内动脉弯曲段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TCC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93,95%CI:1.83-91.46;P<0.05)。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有较高的疗效,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特点,但是颈内动脉通畅率尚不能达到100%,并且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在我院可脱性球囊栓塞术仍然是复发性TCCF再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TCCF复发后,由于海绵窦内存在显影剂过早泄漏或移位的球囊,因此再次治疗球囊可能难以完全通过瘘口进入海绵窦内。再次治疗时可能需要采用弹簧圈、液体胶、覆膜支架等栓塞材料或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TCCF。可脱性球囊治疗TCCF在2周内复发率较高,瘘口位于颈内动脉弯曲段是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TCC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文静,路莉,陈浩,张卫,祖洁,鲍磊,昝坤,崔桂云[2](2021)在《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征:与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直接型和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CF)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CFs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对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1例CCFs患者,29例(93.5%)伴有眼部症状,以结膜充血水肿(24例,77.4%)、眼球突出(19例,61.3%)和眼眶杂音(18例,58.1%)最多见。直接型CCFs组23例(74.2%),间接型CCFs组8例(25.8%),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78.2%对12.5%;P=0.002)、流量更大(高流量CCFs:100%对37.5%;P<0.001)、更易引起眼眶杂音(69.6%对25.0%;P=0.043)。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18例,66.7%)和单纯可脱式球囊栓塞(6例,22.2%)为常用的血管内栓塞方式。结论 CCFs以眼部表现最为突出。直接型CCFs更多见,通常有头颅外伤史,临床和影像学征象更典型。介入栓塞是CCF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孙荣辉,赵曰圆,秦杰,黄河,潘力,杨铭,宋健,徐国政,姚国杰,马廉亭[3](2020)在《坚持“三个首选”与“治疗原则”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坚持"三个首选"(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经颈内动脉入路、首选可脱球囊为栓塞材料)和"治疗原则"(闭塞瘘口、保留颈内动脉通畅、改善颅内循环、消除眼部症状)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1例TCCF的临床资料。通过动脉入路40例,联合动静脉通路1例;采用可脱球囊33例,应用覆膜支架10例,使用两种或以上材料8例;辅助弹簧圈填充残余瘘6例,辅助使用Onyx胶闭塞残余瘘2例;球囊闭塞试验证实后闭塞颈内动脉与瘘口5例。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未因治疗增加残疾;一次介入治愈29例,二次介入治愈10例,三次介入治愈2例;瘘口完全闭塞36例,瘘口残留少量血流5例,经辅助间断性压迫颈动脉后治愈。结论本文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首选"与"治疗原则"在TCCF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

杨振兴,孙阳阳,苏芳琴,黄德俊,李宗正[4](2020)在《外伤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54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TCCF)的有效性和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Barrow A型TCCF患者。使用可解脱球囊或Onyx-18联合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复发定义为即刻完全栓塞的病灶,再次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发现原来的瘘口再次显影。临床痊愈定义为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均消失、眼球各方向活动无障碍及视力下降恢复。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影像学复发和临床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4例Barrow A型TCCF患者。患者年龄(42.5±10.6)岁(范围28~70岁);男性36例(66.7%)。临床表现:眼部症状(突眼、结膜充血等)40例(74.1%),颅内血管杂音35例(64.8%),视觉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36例(66.7%),头痛32例(59.3%),外展神经麻痹15例(28.3%),鼻衄4例(9.1%)。眼上静脉引流47例(87.0%),岩上、下窦引流19例(35.2%),皮质静脉引流9例(16.7%)。Onyx-18联合弹簧圈治疗28例(51.9%),可解脱球囊治疗26例(48.1%)。47例(87.0%)术后即刻完全栓塞,其中4例球囊栓塞失败后改用Onyx-18联合弹簧圈均达到完全栓塞;7例(13.0%)达到次全栓塞。47例(87.0%)痊愈,4例症状较入院时好转,但视力未完全恢复(其中3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症状),2例出现轻度偏瘫,无死亡患者。术后随访时有5例(9.3%)复发,采用Onyx-18联合弹簧圈达到完全栓塞。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次全栓塞是影响术后影像学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6.63,95%可信区间1.74~159.33;P=0.015),存在皮质静脉引流是影响术后临床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9.08,95%可信区间1.61~226.58;P=0.020)。结论 Onyx-18联合弹簧圈或可解脱球囊治疗TCCF安全有效。次全栓塞与影像学复发相关,存在皮质静脉引流是临床痊愈的独立影响因素。

姚银旦[5](2020)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症状性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晚通治疗的结局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Non-acute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Occlusion,NAILAO)的血管内晚通治疗的结局。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连续性纳入32例发病超24小时的症状性NAILAO患者在本中心尝试接受以安全为首要原则的血管内晚通治疗。主要疗效结局为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为2b或3级);主要安全结局为术后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次要疗效结局为术后90天时功能独立(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结果:32例患者的影像记录闭塞至治疗的中位数时间为25.5天(四分位间距:10.5-36.5)。17例患者获得成功再通,总体再通成功率为53.1%(17/32)。总体患者的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的发生率6.3%(2/32),成功再通组的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的发生率为5.9%(1/17),与再通失败组6.7%(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在成功再通组中,术后90天时的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70.5%,12/17)较术前(23.5%,4/17)显着增加(P=0.015);而在再通失败组中,术后90天时的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66.7%,10/15)较术前(66.7%,10/15)无变化(P=1.00)。成功再通组术后90天时的改良Rankin评分较基线下降值中位数为1.0(四分位间距:1.0-2.0),而再通失败组为0.0(四分位间距: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经过仔细筛选的发病超24小时的症状性NAILAO患者,血管内晚通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围手术期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成功再通可能能够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的残障程度。第二部分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结局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的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结局。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连续性纳入78例症状性CICAO患者在本中心尝试接受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T)、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及复合手术。主要终点:1)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为3级);2)术后30天内任何卒中或者死亡,和第31天至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次要终点:1)术后90天时功能独立(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2)术后1年内致残性卒中;3)术后第31天至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结果:共有58例患者获得成功再通,其中ET再通11例(19.0%,11/58),CEA再通8例(13.8%,8/58),复合手术再通39例(67.2%,39/58)。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总体再通成功率为74.4%(58/78),较单纯ET或CEA的再通成功率(24.4%,19/78)显着增高(P<0.001)。两组的临床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24.0月(四分位距,12.8-42.0),所有患者的临床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两组总体的1年内主要终点发生率为11.5%(9/78),成功再通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10.3%(6/58),与再通失败组(15.0%,3/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在术后30天内,两组总体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9.0%(7/78),成功再通组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0.3%(6/58),与再通失败组(5.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成功再通组的1年内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为1.7%(1/58),与再通失败组(5.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术后90天时,成功再通组的功能独立比例为77.6%(45/58),而再通失败组为80.0%(17/2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0)。成功再通组术后第31天至1年内的同侧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为1.7%(1/58),较再通失败组(20.0%,4/20)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09,95%置信区间:0.01-0.73,P=0.014)。结论:对于经过仔细筛选的症状性CICAO患者,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初始单纯ET或CEA相比较,多模式再通治疗可以显着提高再通成功率。然而,该治疗存在较高的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尚不能明确多模式再通治疗能否降低症状性CICAO患者术后1年内的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第三部分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有78例连续性CICAO患者在本中心接受了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本研究纳入了其中45例获得成功再通且有术后影像随访的CICAO患者。根据影像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闭塞组和非再闭塞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收集的数据来评估再闭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患者的临床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0.0月(四分位间距,12.0-41.5),影像随访中位数时间为12.0月(四分位间距,6.8-18.0)。在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发生了(24.4%,11/45)颈内动脉再闭塞,其中1例为症状性再闭塞。手术至影像诊断颈内动脉再闭塞的中位数时间为7.0月(四分位间距,6.0-11.0)。另外,有7例(15.6%,7/45)患者发生了无症状性颈内动脉再狭窄,其中5例患者接受了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术后1年时再闭塞的累积发生概率为28.1%(95%置信区间:9.9%-49.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颈内动脉局部残余狭窄率>50%(风险比:9.766,95%置信区间:1.907-50.011,P=0.009)和术前影像记录闭塞至手术的时间>90天(风险比:4.843,95%置信区间:1.358-17.275,P=0.015)是CICAO接受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颈内动脉局部残余狭窄率>50%和术前影像记录闭塞至手术的时间>90天是CICAO接受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魏建筑,白卫星,许斌,贺迎坤,康晓雨,谭玉林[6](2020)在《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策略》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区收治的23例CC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接型CCF 9例,经动脉途径栓塞6例;经静脉途径栓塞3例。间接型CCF14例,经动脉途径栓塞2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2例,其中经眼静脉切开途径1例,经岩下窦途径9例,经面静脉途径2例。影像学评价:治愈22例(95.65%),好转1例(4.35%),有效率100%。临床评价:治愈18例(78.26%),好转5例(21.74%),有效率100%。结论 CCF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手术策略良好预后的关键。

罗蕖,覃玲,孟丹,张明[7](2018)在《眼科就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文中提出病例介绍患者1,女,51岁。2015年2月5日因"双眼红肿,反复流泪2+个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自诉既往无外伤史,于当地医院以"双眼结膜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且自觉颅内右侧吹风样杂音,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眼科专科检查:双眼视力1.0,右眼眼压1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5.2 mm Hg,双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受限,球结膜充血(+++),球

何寿春,欧念飞[8](2017)在《主要表现为眼部肿胀的非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颈动脉海绵窦瘘是神经眼科综合征的一种,大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眼部症状,有文献报道高达80%[1]。现报道1例颈外动脉海绵窦瘘病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左眼反复肿胀、流泪4月余,再发7天"入院。患者于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眼胀、流泪,尚可忍受,偶有头胀痛、眼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肢体乏力、麻木,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既往有2年余高血压病病史,血压最高达170/100mmHg,自服卡托普利控制血压,血压控制

安莹,丁宁[9](2016)在《流程优化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护理流程的优化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EICU收治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EICU收治的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应用优化后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书写内容是否有遗漏及描述是否规范)、护士对两种护理流程满意度水平。结果对照组护理记录内容遗漏者31例,描述不规范者33例,观察组护理记录内容遗漏者11例,描述不准确者0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对照组护理流程满意度评分为(3.06±0.87)分,对观察组的护理流程满意度评分为(4.36±0.7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优化可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水平,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刘淑珍,谢敏[10](2015)在《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总结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术前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护理等。认为血管内治疗是CCF目前首选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1.2 TCCF分类
    1.3 TCCF瘘口位置分段
    1.4 TCCF静脉引流方式
    1.5 TCCF的治疗
        1.5.1 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
        1.5.2 TCCF的治疗
    1.6 临床分型对TCCF的治疗指导意义
    1.7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一般资料
    2.5 TCCF血管构筑学资料
    2.6 手术方法
        2.6.1 栓塞材料
        2.6.2 金球囊的装备
        2.6.3 可脱性球囊栓塞术
    2.7 随访
第三章 临床疗效与方法
    3.1 临床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TCCF的解剖及病理生理
    4.2 TCCF复发率
    4.3 降低TCCF复发的措施
    4.4 复发后治疗
    4.5 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的限制性及并发症
    4.6 保留颈内动脉通畅的重要性
    4.7 本课题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4.8 结论
    4.9 病例展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坚持“三个首选”与“治疗原则”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TCCF首选经颈内动脉途径治疗
    3.2 TCCF栓塞材料优劣比较
    3.3 我院治疗TCCF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总结

(5)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症状性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晚通治疗的结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结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2.方法:
    3.观察指标:
二、结果
    1.治疗结果比较:
    2.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
    3.一例A型患者血管内治疗过程影像。
    4.一例C型患者血管内治疗过程影像。

(8)主要表现为眼部肿胀的非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9)流程优化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效果评价
        1.3.1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1.3.2护士对优化流程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比较
    2.2护士对两种护理流程满意度
3讨论
    3.1护理评估单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保证优质护理服务
    3.2优化后流程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

(10)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CCF均完全闭塞, 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眼部护理
        2.1.3 颈总动脉压迫训练
    2.2 术前常规准备
    2.3 术中护理
    2.4 术后护理
        2.4.1 卧位护理
        2.4.2 病情观察
        2.4.3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3. 1 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子脱落引起的栓塞和颅内出血。术后常规抽血化验血常规、出凝血实验、血生化组合等。由于术后24 h穿刺下肢制动, 下肢血流缓慢, 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 术后要密切观察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及有无偏瘫、失语等现象。术后可鼓励患者多饮水, 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遵医嘱准确使用抗凝药物。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血栓和颅内出血。
        2.4.3. 2 脑血管痉挛
        2.4.3. 3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2.4.3. 4 颅神经损害
    2.5 出院指导
3 小结

四、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D]. 叶国辉.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征:与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比较[J]. 宋文静,路莉,陈浩,张卫,祖洁,鲍磊,昝坤,崔桂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01)
  • [3]坚持“三个首选”与“治疗原则”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J]. 孙荣辉,赵曰圆,秦杰,黄河,潘力,杨铭,宋健,徐国政,姚国杰,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9)
  • [4]外伤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54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 杨振兴,孙阳阳,苏芳琴,黄德俊,李宗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08)
  • [5]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D]. 姚银旦. 苏州大学, 2020(06)
  • [6]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策略[J]. 魏建筑,白卫星,许斌,贺迎坤,康晓雨,谭玉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07)
  • [7]眼科就诊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J]. 罗蕖,覃玲,孟丹,张明. 华西医学, 2018(11)
  • [8]主要表现为眼部肿胀的非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1例并文献复习[J]. 何寿春,欧念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06)
  • [9]流程优化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安莹,丁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16(16)
  • [10]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J]. 刘淑珍,谢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06)

标签:;  ;  ;  ;  ;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及血管内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