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粉尘冲击分级采样器

大气粉尘冲击分级采样器

一、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论文文献综述)

Morris Katz,Cecillia Chan,线引林[1](1981)在《大流量采样器和分级采样器所采飘尘中八种多环芳烃分布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大略州汉密尔顿城是钢铁制造业大量集中的城市,在该城市的两个采样点使用常用的大流量采样器和安得森冲击式分级采样器于一年期间内每月采3— 5天飘尘样品。用薄层层析分离了八种多环芳烃,使用内标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分级样品比大流量采样器样品所含可溶性有机提取物的量高得多。实际上,分级样品中PAHS水平也较高。文中载有五个分级范围的PAHs重量分布,季节对PAH水平的影响,颇高的汉密尔顿PAH水平与已报导的纽约城和洛杉矶PAH水平的比较等数据。

刘大有[2](1983)在《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的工作原理,对采样器中各种几率给予了严格的定义,阐明了这些几率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相互联系,提出了多级采样器的研究简化为单级采样器研究的方法.提供了考虑粘性效应及用二种阻力公式(斯托克斯公式和标准阻力公式)的数值计算的P(Θ,Ω*)曲线.对采样器工作特性曲线作了分析,指出各级主要采集粒径的范围大小和绝对收集几率的互相制约关系.提出采样器全面性能计算和设计方法.按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的LH-1型采样器,性能达到设计指标,已通过产品成果鉴定.

朱芙英,刘大有,林烈,朱宗厚[3](1987)在《多孔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的流体力学分析及参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描述了多孔冲击式采样器的工作原理,用流体力学方法作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参致设计方法。最后将实验结果和理论作了比较。用本文所述方法设计的HFS-1多孔采样器,经测试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胡小渝[4](1984)在《大流量冲击式分级采样装置的计算原理及其标定》文中指出 测定空气介质中悬浮微粒的含量,特别是测定10微米以下飘尘的浓度,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依据。分级采样器在环境保护科学领域内就是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气溶胶是分级采样器的工作对象,气溶胶的形成原因是分级采样器设计原理的重要依据。从医学、卫生、防疫的角度来看,大于10微米的粒子能被人体的上呼吸道阻留,而小于5微米的粒子易进入呼吸道,小于2微米的能

王文华,刘俊华,杨淑兰,彭安[5](2002)在《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上的分布 ,用 AN- 2 0 0型安德森冲击式分级采样器于 1 997年 1 1月 3 0日~ 1 998年 2月 8日 (采暖期 ) ,在北京 3个采样点同步采取不同粒径 (4.7~ 1 0 ,1 .1~4.7和 0 .43~ 1 .1 μm)的颗粒物 ,测定了其上汞的质量浓度 .影响大气中颗粒态汞的因素较多 ,释放源是其中之一 .3个采样点中最大颗粒物态汞浓度并未在工业区出现 ,表明北京市大气中颗粒态汞的环境行为复杂 ,可能具有广域扩散性 .3个采样点颗粒物态总汞质量分数为 (0 .98~ 2 .90 )× 1 0 -6,表明北京市大气中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王贤清[6](1984)在《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的设计及标定》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国内对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研制的需要,本文从冲击器的基本原理及影响捕集效率的主要因素出发,介绍了国外目前用于圆形、矩形喷咀,单级及串级采样器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讨论了操作因素对冲击器切割效率的影响。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冲击器的标定方法。

朱根逸,王身忠[7](1978)在《国外环境测尘技术发展动态》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最近十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测尘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评述了区别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实际意义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新近出现的分级装置、β射线测尘、个体采样器、双歧式采样器和压电晶体式粉尘仪等新技术。概括归纳了测尘技术发展的趋向:指出,计数法仍然为许多国家采用,但有以计重法代替计数法的趋势;在各类测尘仪和采样器上普遍增设分级装置,用来测定呼吸性粉尘;迅速发展了个体粉尘采样器;传统的测尘方式正在发展和改变。

苏华莺[8](2006)在《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排放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更为严格,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将更加强烈。同时,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加入WTO后环境标准的提升,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原先对污染物的研究深度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目前除了研究颗粒物对大气的影响外,还深入到颗粒物成分、粒径和浓度对人体的危害,即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可吸入颗粒物表面附着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效应,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诱发全球气候变化、烟雾事件和臭氧层破坏等重大事件的重要因素。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且这种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由燃煤电厂排放的颗粒物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煤燃烧直接排放出大量粒径较小的一次粒子,同时与燃烧排出的大量SO2等气态污染物反应后可

王贤清,张国斌,葛继荣[9](1985)在《大流量10μm切割点采样器标定方法的研究——液体荧光微粒法与透视膜显微镜计数统计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定方法已成为我国当前研制大气气溶胶采样器的关键,结合大流量采样器的研究,本文对比研究了两种标定方法——液体荧光微粒法及透视膜显微镜计数统计法。结果表明,荧光法用来标定大流量采样器,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其误差可控制在±3%,能满足采样器切割点10±1μm的要求,而计数统计法则较差。用荧光法对我们所研制的DPF-Ⅰ型大流量采样器的静态标定表明,O50-9.9μm,几何标准偏差SE(?)1.30,具有较好的切割性能。

刘大有[10](1984)在《带有颗粒的圆射流冲击平板的计算》文中研究指明在无粘不可压缩流动条件下,本文计算了夹带颗粒的均匀圆射流冲击无限平板时气流流场,并且采用两种阻力系数公式,即和,分别计算了球形小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假设颗粒在射流出口处是均匀分布,得到了冲击系数曲线(在采样器研究中称之为收集几率)。讨论了计算中所作的各点假设的合理性,对粘性效应进行了分析。考虑到粘性影响,对曲线作了修正。计算表明,颗粒在平板上的撞击点主要集中在X<2的区域里,虽然计算中假设H很大,但结果对H=1.5时仍适用。实验证明,按本文计算的曲线设计的采样器,其性能达到预期的指标。

二、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论文提纲范文)

(5)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仪器与方法
    1.1 大气颗粒物采样点的选择
    1.2 大气颗粒物样品的采集
    1.3 大气颗粒态汞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浓度分布
    2.2 不同粒径颗粒物上汞的浓度分布
    2.3 汞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质量分数分布
3 结 论

(8)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排放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我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可吸入颗粒物特性
    2.1 可吸入颗粒物
    2.2 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及危害
        2.2.1 对气候的影响
        2.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3 可吸入颗粒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2.3 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
        2.2.1 亚微米颗粒的形成
        2.2.2 残灰颗粒的形成
    2.4 各国颗粒物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 除尘器及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进展
    3.1 除尘装置的技术指标
    3.2 静电除尘器
        3.2.1 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3.2.2 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
        3.2.3 电除尘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3.3 布袋除尘器
        3.3.1 布袋除尘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3.2 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3.3.3 布袋除尘器的发展现状
        3.3.4 布袋除尘器的研究进展
        3.3.5 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的比较
        3.3.6 布袋除尘器在我国的应用实例
    3.4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3.4.1 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案
        3.4.2 电-袋复合除尘器技术特点分析
        3.4.3 电-袋复合除尘器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 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试验研究
    4.1 WY-1型冲击式尘粒分级仪
    4.2 尘粒分级采样试验流程、设备及工况
        4.2.1 尘粒分级采样试验流程
        4.2.2 试验设备及工况
    4.3 PM_(10)的排放规律和分布特征
        4.3.1 细灰分散度一致性分析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3.3 电除尘器对 PM_(10)的捕集效率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流量采样器和分级采样器所采飘尘中八种多环芳烃分布的比较[J]. Morris Katz,Cecillia Chan,线引林. 环境污染分析译文集, 1981(12)
  • [2]大气飘尘冲击式分级采样器[J]. 刘大有. 环境科学学报, 1983(04)
  • [3]多孔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的流体力学分析及参数设计[J]. 朱芙英,刘大有,林烈,朱宗厚. 力学与实践, 1987(02)
  • [4]大流量冲击式分级采样装置的计算原理及其标定[J]. 胡小渝.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84(05)
  • [5]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J]. 王文华,刘俊华,杨淑兰,彭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2(01)
  • [6]冲击式分级采样器的设计及标定[J]. 王贤清. 环境化学, 1984(06)
  • [7]国外环境测尘技术发展动态[J]. 朱根逸,王身忠. 冶金安全, 1978(05)
  • [8]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排放的试验研究[D]. 苏华莺.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1)
  • [9]大流量10μm切割点采样器标定方法的研究——液体荧光微粒法与透视膜显微镜计数统计法[J]. 王贤清,张国斌,葛继荣. 环境化学, 1985(06)
  • [10]带有颗粒的圆射流冲击平板的计算[J]. 刘大有. 力学学报, 1984(05)

标签:;  ;  

大气粉尘冲击分级采样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