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是革命者的座右铭

“老三”是革命者的座右铭

一、“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论文文献综述)

李圆[1](2014)在《“老三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三篇”是指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为全国军民树立了三个学习的榜样:白求恩、张思德、愚公;古今中外,非常齐全。在《毛泽东选集》1–4卷中,这样专门为一个人各写一篇文章,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也只有这三篇。它凝聚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的人格理想,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挖山不止、奋斗到底的愚公移山精神,培育了我们几代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促进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起了重大的鼓舞作用。学习“老三篇”运动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自成文起,到建国后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伴随着“活学活用”毛泽东着作运动,“老三篇”的单行本、合订本等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发行。自林彪1959年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以后,便大肆鼓吹“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提出学习毛泽东着作是学习马列主义的“捷径”,学习的方法是“背警句”,在军队中倡导学习“老三篇”。在改造人们灵魂深处、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又多次发表讲话,要求“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搞好思想革命化”;“天天读、天天背”的学习“老三篇”运动扩展到全国,走向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的道路。随着林彪集团的破灭;加上群众、干部的批评和抵制,林彪鼓吹的学习“老三篇”运动也随之降温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专门地、疯狂地学习“老三篇”运动再也不会出现,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老三篇”。但是,并不代表“老三篇”没有用、没有必要学习了。“老三篇”蕴含的深刻内涵在新时期依然充满活力,永不过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学习和践行“老三篇”十分必要,在当前仍然是进行思想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教材,是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有力武器。“老三篇”是对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最精辟的论述,是进行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它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体系本身,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构建,它所遗留的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艰苦奋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和经验对今天及以后的发展仍有积极意义。

李春阳[2](2014)在《“老三篇”的修辞艺术》文中研究说明"老三篇"是毛泽东的三篇短文,写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几乎人人能背诵。其思想内容、道德倾向和表述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和汉语写作,至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字表述中仍有强烈的烙印。本文通过文本细读,试图以修辞批评的方法,探讨这一经典文本的形成、传播方式、思想影响和文化意义。本文特别留意"老三篇"的道德指向与古老的墨家思想之间的关联,其影响的广泛性、渗透性堪比传统儒家的"四书"。事实上,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知与行"以及对于人性的基本设想等大问题上,它们塑造了几代人的基本理念。

《解放军报》社[3](1967)在《“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文中提出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着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被革命人民热烈地、亲切地称颂为“老三篇”,是一切从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服务于人民事业的人的必修课,是革命者的座右铭. 林彪同志指示我们,“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他说:“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吴家虎[4](2012)在《革命与教化:毛泽东时代乡村文化的一项微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山西省阳城县下孔村为个案,以建国后珍贵的村级档案为主体资料,辅以省、县级档案及调查访谈口述史料,用微观史的研究方法和“新革命史”的研究范式,从革命文化、国家权力与新的社会主义教化体系的角度,对毛泽东时代乡村独特的文化实践进行观察与分析。从文化的角度看,“革命”本质上是国家权力通过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一种重塑与整合,这一过程伴随着文化上的彻底转型与重建的浪漫追求。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是革命文化输入乡村的主要管道,同时,正是共产党员体现出的新的形象、品格和风范,对国家倡导的一套新的社会主义文化与意识形态在农民中的传播与认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革命文化正是通过确立新的话语体系,通过弥漫于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与象征的不断操演,来颠覆传统,确立其文化霸权地位的。同时,这一文化体系非常注重对革命自身的记忆,以期巩固与延续革命文化的霸权地位。但是,当貌似十分强大的革命话语主宰一切而泛化以后,当革命话语颠覆了传统,试图建立一套全新的话语体系来界定与表达人们的思想的时候,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要理解清楚这些话语的内涵是困难的。于是,我们看到毛泽东时代政治话语下移与泛化以后,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话语混乱”的现象。在革命文化对乡村社会的重塑与整合过程中,国家还极力通过破立结合的新的教化体系来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本文考察了农民在被不断塑造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思想、行为和时代形象,以及在此过程中革命文化与传统的复杂互动与纠葛。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塑造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民思想不断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但我们不能仅将这一过程看作思想宰制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思想教化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既有悖离人性的一面,又有高尚与令人崇敬缅怀的一面。那是一个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下,追求道德理想的一个时代。学习毛主席着作运动是20世纪5070年代席卷全国的一场群众性的政治思想教育运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思想一元化的时代,毛泽东思想成为基层干部、农民群众汲取工作方法、道德价值与人生信念的源泉。我们不能因为这一思想教育运动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思想强制等负面因素,而对之作简单化与片面性的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与典范,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的价值。从持续的时间,发动群众的规模和对人们思想改造的努力程度看,这一学习运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化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实践。其暴露出的问题、教训及取得的成就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在理论观点的创新上,本研究对建国后国家权力如何深入乡村及其性质作了新的观察。以往对这一时期国家权力深入乡村的研究,多从经济制度、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着眼,本研究重点从文化上考察了国家权力对乡村的改造。在对国家权力性质的理解上,本研究摆脱了以往当代中国乡村研究中,在国家—社会互动分析的框架内,从国家权力和意识形态对乡村的渗透、控制及与乡村社会互动的视角对国家权力的分析,转而重点关注革命文化对农民精神与价值世界的积极建构,这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教化体系,并不完全是渗透、控制所能概括和解释的。本研究最终还试图提炼出“植根于人心的国家权力”这一分析概念,来理解与解释毛泽东时代中国乡村的社会变革。从来没有一种国家权力试图如此彻底地重塑社会,改造人心。悖论的是,不论国家权力有多么强大,不论领袖的权威与魅力有多大,人心的治理谈何容易!这是国家权力的顶峰,也是它退撤的前兆!通过下孔村的经验观察,笔者还想强调,我们要用“不断生成的传统”这一概念去理解下孔村这类村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的走向。今日下孔村文化繁荣、民风淳厚,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与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新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弘扬密切相关。学术界对当代中国乡村的观察,要么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要么强调改革开放后乡村的巨变,对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新传统的积淀与影响普遍关注不够。笔者想强调的是,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新传统的继承创新、发掘弘扬,对社会主义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下孔村是观察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一扇难得的好窗口,笔者对她的解读才刚刚开始。从新鲜的经验研究中,我们不仅能够提炼出一些解释当代中国乡村发展变迁的理论观点,而且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理思考。

孙康[5](2011)在《毛泽东提供的“意义世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东西方"意义世界"几乎同时沦落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通过"老三篇"中的三位道德典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形象地、层层递进地呈示了为谁活、怎样活、为什么这样活的人生价值体系,它曾哺育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晓蕙[6](2005)在《对话:关于“老三篇”和“红宝书”》文中指出 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也许不相信那个时代荒谬和疯狂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那时非常流行"老三篇"和"红宝书",你能说清它们是什么意思吗?这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刻骨铭心、"融化在血液中"的事。"文革"时几乎人人都得背"老三篇",即使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我差不多还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呢。"老三篇"是毛泽东的三篇文章:《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

孙康[7](2010)在《毛泽东提供的“意义世界”》文中研究表明在东西方"意义世界"几乎同时沦落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通过"老三篇"中的三位道德典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形象地、层层递进地呈示了为谁活、怎样活、为什么这样活的人生价值体系,它曾哺育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洱[8](2001)在《花腔》文中提出 第一部有甚说甚时间:1943年3月地点:由白陂至香港途中讲述者:白圣韬医生听众:范继槐中将记录者:范继槐随从丁奎@ 消息将军,有甚说甚,那消息是田汗告诉我的.那时我还在后沟.干你们这一行的,定然晓得枣园后沟.对,那里有一所西北公学,还有一个拘留所.我自然是在拘留所里.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来月.那天晚上,当田汗来后沟看我的时候,我想,他定然

柏桦[9](2009)在《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及其他(一)》文中提出第一卷忆少年(1962-1978)一、蛋糕下午(不像上午)是一天中最烦乱、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富于诗意的一段时间,它自身就孕育着对即将来临的黄昏的神经质的绝望、啰啰嗦嗦的不安、尖锐刺耳的抗议、不顾一切的毁灭冲动以及下午无事生非的表达欲、怀疑论、恐惧

柏桦[10](2009)在《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及其他(一)》文中认为第一卷忆少年(1962-1978)一、蛋糕下午(不像上午)是一天中最烦乱、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富于诗意的一段时间,它自身就孕育着对即将来临的黄昏的神经质的绝望、啰啰嗦嗦的不安、尖锐刺耳的抗议、不顾一切的毁灭冲动以及下午无事生非的表达欲、怀疑论、恐惧

二、“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论文提纲范文)

(1)“老三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
        (一)选题简介
        (二)选题来源
    二、学术史综述
        (一)学术界关于“老三篇”的间接研究
        (二)学术界关于“老三篇”的直接研究
    三、选题论证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关照性
    四、学术要点
        (一)选题切入点
        (二)新学理视点
        (三)学术考量重点
        (四)学术辨析焦点
        (五)学术探讨难点
        (六)学术创新点
第一章 “老三篇”的写作背景
    一、《纪念白求恩》的写作背景
        (一)法西斯战争爆发,白求恩前往西班牙
        (二)中国战争形势严峻,白求恩来华
        (三)《纪念白求恩》的发表
        (四)即时影响
    二、《为人民服务》的写作背景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发生变化
        (二)反对国民党经济封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
        (三)《为人民服务》的发表
        (四)即时影响
    三、《愚公移山》的写作背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关键时期
        (二)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
        (三)《愚公移山》的发表
        (四)即时影响
第二章 “老三篇”的版本流传
    一、“老三篇”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收录、修改、修订
    二、“老三篇”的单行本、合订本
        (一)“老三篇”合订本
        (二)“老三篇”单行本
    三、有关“老三篇”的其他文学艺术形式
第三章 “老三篇”的思想内涵
    一、《纪念白求恩》的思想内涵
        (一)以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
        (二)为人民利益而死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追悼会制度
    三、《愚公移山》的思想内涵
        (一)充分肯定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意义
        (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四章 学习“老三篇”运动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二)林彪的崛起
        (三)毛泽东晚年的心理活动
    二、学习“老三篇”运动发展历程
        (一)让军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二)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
        (三)学习“老三篇”运动开始降温
        (四)“老三篇”学习走向正常化
    三、建国后“老三篇”对国内的社会影响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思想文化
第五章 当今学习和践行“老三篇”的意义与价值
    一、当前中共党建存在问题与学习和践行“老三篇”的必要性
        (一)当前中共党建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和践行“老三篇”的必要性
    二、学习“老三篇”的现代启示
        (一)坚持毛泽东思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
        (五)端正文风
        (六)重视纪念活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2)“老三篇”的修辞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4)革命与教化:毛泽东时代乡村文化的一项微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阐释
    三、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
    四、学术史综述
    五、文献资料与调查访谈
    六、主要创新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下孔村及其研究价值
第二章 共产党印象
    第一节 “共党来了铲人如割草,无论贫富皆难逃”
    第二节 “羊群走路靠头羊,群众看的是共产党”
    小结
第三章 政治运动与革命文化的输入
    第一节 锣鼓喧天进公社
    第二节 整党整风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
    小结
第四章 革命文化:话语·仪式·象征·记忆
    第一节 革命话语体系
    第二节 仪式与象征
    第三节 革命的记忆
    小结
第五章 被改造的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塑造之一
    第一节 冬学民校与政治夜校
    第二节 学雷锋
    第三节 学大寨
    第四节 破四旧、立四新
    第五节 思想检讨与重做新人
    小结
第六章 学毛着: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塑造之二
    第一节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学习制度
    第三节 学习内容
    第四节 学习方法
    第五节 记忆与认识
    第六节 典型个案
    小结
结论 革命与教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农村调查及访谈资料
附录 A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对话:关于“老三篇”和“红宝书”(论文提纲范文)

○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也许不相信那个时代荒谬和疯狂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那时非常流行“老三篇”和“红宝书”,你能说清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林彪推崇这两样东西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老三篇”在当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所觉悟的?
○这么幼稚、极端的东西为什么会被你们当成圣经呢?
○现在来看毛语录和“老三篇”,觉得有道理吗?
○对这段荒唐而疯狂的历史,我们能怎么办呢?

(8)花腔(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有甚说甚
    @消息
    &二里岗战斗的常识
    @毛驴茨基
    &与田汗拉家常
    @早产儿
    &葛任家谱
    @骆驼肉
    &白圣韬的丈人
    @诗朗诵
    &《谁曾经是我》
    @鼻出血
    &粪便学
    @菩萨心肠
    &东方的盛典
    @二人行
    &忧郁斯基
    @易子而食
    &梅苏膏(哥)
    @屎白疗伤
    &大宝
    @活口不留
    &白圣韬的结局
第二部喜鹊唱枝头
    @喜鹊唱枝头
    &劳改队
    @歌乐山
    &《蚕豆花》
    @命令
    &《东方红》
    @奔丧
    &父亲之死
    @革命友谊
    &初恋
    @葛任赴日
    &大贞丸号
    @黄鼠狼给鸡拜年
    &显微镜
    @蚕豆乖,乖蚕豆
    &行走的影子
    @杨凤良
    &关于杨凤良
    @密电
    &一个迷案的揭晓
    @盼星星,盼月亮
    &宗布的大荒山之行
    @白圣韬又被吊了起来
    &慢性腹泻
    @白圣韬见到了葛任
    &透明,轻盈,绯红
    @杨凤良之死
    &邱爱华
    @葛任却没有走
    &真诚的痛恨
    @马缰绳
    &阿庆之死
第三部OK,彼此彼此
    @我是来还愿的
    &一点说明
    @忘掉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南陈北李
    @忘掉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续)
    &希望小学
    @苏区之行
    &交通线
    @第一夜
    &剧团
    @葛任劝我走
    &好一朵茉莉花
    @胡安之死
    &历史诗学
    @每天都有人头发变白
    &关于阿庆的一点补充
    @狗的哲学
    &巴士底病毒
    @扁桃体发炎
    &万物为刍狗
    @谈诗论道
    &徐玉升与《逸经》
    @组阁
    &对邱爱华之死的补充
    @迷雾中的冰莹
    &费朗的记述
    @川井寻兄
    &七福神与喜鹊宴
    @调查研究
    &我成为我的开端
    @阿庆的工作汇报
    &真实就是虚幻?
    @白圣韬
    &西官庄邮局
    @循序渐进
    &小休息,大休息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尾声

四、“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论文参考文献)

  • [1]“老三篇”研究[D]. 李圆.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2]“老三篇”的修辞艺术[J]. 李春阳.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7)
  • [3]“老三篇”是革命者的座右铭[J]. 《解放军报》社. 电子技术, 1967(01)
  • [4]革命与教化:毛泽东时代乡村文化的一项微观研究[D]. 吴家虎. 南开大学, 2012(06)
  • [5]毛泽东提供的“意义世界”[A]. 孙康. 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 2011
  • [6]对话:关于“老三篇”和“红宝书”[J]. 郭晓蕙. 书摘, 2005(01)
  • [7]毛泽东提供的“意义世界”[J]. 孙康. 毛泽东研究, 2010(00)
  • [8]花腔[J]. 李洱. 花城, 2001(06)
  • [9]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及其他(一)[J]. 柏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01)
  • [10]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及其他(一)[J]. 柏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01)

标签:;  ;  ;  ;  ;  

“老三”是革命者的座右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