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福建无烟煤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吴剑恒,连荣清,邓国荣,李波扬,庄煌煌,陈志渊,江鹭,何宏舟[1](2021)在《145 t/h高温超高压CFB锅炉设计及优化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高效、清洁燃烧福建无烟煤,分析提炼国内第1台燃用福建无烟煤145 t/h高温超高压CFB锅炉的设计特点为传统的"高燃烧温度、高炉膛高度、低烟气流速"与先进的汽冷式高温旋风分离器、炉膛上部布置屏式过热器等相结合。研究入炉煤粒径、二次风率对燃烧效率与锅炉负荷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结果表明,通过调大筛分机筛网尺寸、调小破碎机锤头间隙优化入炉煤粒径,飞灰可燃物含量从12%~15%降低到8%~10%,并存在最佳的二次风率(本次试验结果为0.45~0.50)使锅炉负荷平稳、燃烧效率高;开展缩减分离器进口烟道宽度和除尘器飞灰再循环燃烧的优化改进,提高了锅炉带负荷能力,锅炉热效率提高约1%;建议开展缩短中心筒长度、缩小中心筒内径、缩减回料立管内径等措施来提高分离效率。5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其设计成功,年平均运行时间超过7 550 h,年平均负荷率达到95.35%,第三方测试151 t/h负荷下锅炉平均热效率为90.57%,为建设小容量高参数机组提供实践佐证。
吴剑恒,连荣清,李波扬,陈志渊,庄煌煌,邓国荣,何宏舟[2](2020)在《变煤种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受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煤矿安全治理等影响,煤炭市场发生变化,国内第1台燃用福建无烟煤145t/h CFB锅炉需掺烧改烧优质神华烟煤。结合燃烧理论和运行实践,分析煤质特性变化对CFB锅炉燃烧的影响、改烧对CFB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根据神华烟煤特性采取运行优化调整和设备技术改造等针对性措施,并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对CFB锅炉的设计、运行、优化和改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刘朝彤[3](2019)在《燃料广适性采暖炉具设计及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分散采暖是冬季采暖的重要方式之一,分散采暖使用散煤做燃料且直燃直排的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针对分散采暖污染物排放问题,我国提出了“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采暖方式,但囿于资源、经济、习惯等因素,固体燃料采暖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基于此,清洁采暖炉具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考虑到农村燃料多样化的现实,具有较广燃料适应性的炉有较大市场需求。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燃用高挥发性燃料和低挥发性燃料的炉具模型,并采用CFD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的炉具模型能在正烧和反烧模式间进行切换。本文以秸秆颗粒燃料作为高挥发性燃料的代表,模拟了炉具在反烧工况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功率为24kW的炉子上,燃烧室内最高温度1271℃,平均温度421℃,计算热效率达89%。此外,以福建无烟煤为低挥发分燃料的代表,模拟了炉具在正烧工况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在保持炉具设计功率不变情况下,计算热效率仅有41%。在同一炉具上模拟正烧和反烧的计算热效率结果差距很大。本文还研究了反烧工况下烟气再循环对颗粒燃料燃烧和炉具NOx排放的影响。10%烟气再循环进入一次进风口时,燃烧室内最高温度降低44℃,NO排放量降低27%,但等量烟气再循环进入二次进风口时没有减排效果。烟气从一次进风口进入燃烧室时,燃烧室内温度随烟气量的增加而降低,回流比例从0增加到30%,最高温度降低266℃,烟气出口平均温度降低4℃,NO的排放量也随烟气再循环量的增加而降低,回流比例在15%以内时,降低速率较快,超过15%后,降低速率减慢,烟气再循环对炉具热效率的影响较小,仅降低1%。烟气再循环可以在基本不影响热效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NOx的排放量.
张柏茂[4](2018)在《福建无烟煤灰熔点提高过程中铝钙协同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无烟煤,但大多数为高变质的老旧无烟煤,其煤灰软化温度(ST)不高于1250℃。而工业上采用固态排渣技术的气化炉要求气化用煤的灰软化温度要高于1250℃,若直接使用福建低灰熔点煤则会导致气化炉内易结渣,无法排灰,甚至烧坏设备。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提高灰熔融温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目前用于提高灰熔点的方法有添加高灰熔点的配煤和添加酸性氧化物,而对于复合阻熔剂的研究很少,故本实验对氧化铝和氧化钙的复配助剂在提高灰熔点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协同作用机理。本文选取龙岩(LY)、上京(SJ)和永定(YD)三种福建低灰熔点煤,利用灰熔点测定仪研究了氧化铝、氧化钙及铝钙复配物对三种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入Al2O3(4%~18%)可以一直提高灰熔点,加入CaO(2%~8%)会降低煤灰熔点;添加2%CaO可使已添加16%Al2O3的LY灰的软化温度达到1255℃,升高了 11℃;添加l%CaO可使已添加14%Al2O3的SJ煤灰的软化温度达到1252℃,提高了 8℃。添加CaO仍使已添12%Al2O3的YD煤灰熔点一直降低。因此,向LY煤和SJ煤中添加较高含量的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钙会出现铝钙协l同作用。通过XRD和SEM-EDX分析煤灰在高温下的矿物转化行为、表面微观形貌及微区化学组成,并利用Factsage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铝钙协同作用对低灰熔点煤的影响规律及其协同机理。结果发现:加入氧化铝后,煤灰在高温下生成的耐熔矿物莫来石是提高灰熔点的主要因素。加入较高含量的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钙后灰中会先生成莫来石矿物,其中的氧化钙则会与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反应生成钙长石。在有莫来石存在时,生成的钙长石不会与其他矿物生成低温共熔物,从而提高灰熔点。利用Factsage软件绘制的SiO2-Al2O3-CaO三元相图分析氧化铝和氧化钙对灰中矿物行为的影响可推测:在1200℃时,氧化铝参与莫来石、钙长石的生成,最后以刚玉形式存在,氧化钙参与硅酸钙、钙长石和钙黄长石的生成。利用SiO2-Al2O3-CaO三元相图分析铝钙比与灰熔融温度的关系可知铝钙比在较大时存在协同作用。利用热综合分析仪研究氧化钙和铝钙复配物对气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氧化钙对煤气化活性有催化效果,铝钙复合物对气化活性的催化效果与煤种有关。
张自丽,曾钦达,何宏舟,尤俊,戴国栋[5](2017)在《燃福建无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CFB锅炉掺烧污泥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中小型CFB锅炉燃烧福建无烟煤存在的问题。基于典型城市污泥挥发分高等特性和可行性,研究污泥和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中的掺烧特性和可行性,为解决福建无烟煤在CFB锅炉燃烧过程中飞灰含碳量偏高、燃烧效率低等问题提供借鉴。
张自丽[6](2017)在《福建无烟煤和木业污泥混合燃烧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料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福建无烟煤具有挥发分低、热值高等特性,木业污泥具有挥发分高、着火温度较低等特性;在贫氧条件下,三种无烟煤都较难燃烬,木业污泥燃烧性能受到影响;在空气燃烧氛围条件下,三种无烟煤和木业污泥燃烧性能得到改善,龙岩无烟煤和木业污泥掺烧比例确定为50%;较低的升温速率有利于燃料受热的均匀性,有利于燃料的分解燃烧。
吴剑恒[7](2016)在《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文中指出对一台燃烧福建无烟煤的75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将布风板有效截面积由13.43m2缩减为11.38m2,二次风率从40%提高到45%。工业热态试验证明该低氮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NOx排放质量浓度从210mg/m3左右降低到180mg/m3左右,可满足NOx排放质量浓度200mg/m3限值要求;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降低了0.3%0.6%,CO排放质量浓度也有所降低,提高了CFB锅炉的运行经济性。
吴剑恒,俞金树,何宏舟,庄松田[8](2016)在《75 t/h中温分离CFB锅炉增加三层二次风的低氮燃烧改造》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影响75 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采取增设一层上二次风形成三层二次风、抬高下二次风喷口高度、提高二次风喷口速度和增加二次风率等措施进行低氮燃烧改造。结果表明:NOx排放质量浓度从180 mg/m3左右降低到140 mg/m3左右,2台CFB锅炉每年可以减少NOx排放量44.62 t,且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降低了1.0%1.5%。
吴剑恒[9](2016)在《燃用福建无烟煤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NOx达标排放改造》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2台燃烧福建无烟煤的中温分离技术的75t/hCFB(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循环流化床)锅炉NOx达标排放改造为研究对象,分析燃煤CFB锅炉NOx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当前各类适用的脱硝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在整理国内外脱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低氮燃烧改造(Low-NOx Combustion Transformation,LNC)结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对75t/hCFB锅炉进行NOx达标排放改造,并进行了实施和运行优化。在低氮燃烧改造前后,分别在燃烧福建无烟煤的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上进行了工业热态试验,优化调整锅炉运行参数以降低NOx排放。运行结果表明,燃烧福建无烟煤的中温分离CFB锅炉存在有一个最佳的上(中)二次风率,使NOx排放浓度最小。从NOx生成机理和优化锅炉结构等方面着手,对采用中温旋风分离器的75t/hCFB锅炉采取了缩减布风板有效截面积(由13.43m2缩减为11.38m2,缩减15.26%)、增设一层上二次风(国内首台布置3层二次风的75t/hCFB锅炉)、抬高下二次风喷嘴高度(0.4m)、提高二次风率(从40%提高到50%)及提高二次风速度(改进喷嘴设计,增强二次风穿透力)等低氮燃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NOx排放浓度从约230mg/m3(标态、干基、6%O2,下同)降低到140mg/m3左右。在优化运行调整和低氮燃烧改造的基础上,采用改造简单、初投资较小、运行费用低的SNCR技术对2台75t/hCFB锅炉进行脱硝达标改造。对75t/h CFB锅炉应用SNCR改造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并根据CFD仿真计算结果进行SNCR喷枪及其喷射系统优化设计,量身定制最适合的SNCR脱硝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了喷枪布点、停留时间、炉内混合等问题,并在调试中持续优化完善,在保证较高脱硝效率的同时减少氨逃逸质量分数。现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100%BMCR和75%BMCR工况下,实测SNCR脱硝效率超过60%,NOx排放浓度小于100mg/m3,氨逃逸质量分数小于8mg/m3,NOx达标排放改造取得了成功。根据2015年下半年2台75t/hCFB锅炉的SNCR运行统计数据,建立了LNC+SNCR脱硝成本模型并分析了改造投资折旧费用、运行维修费用、影响锅炉效率所增加的煤炭费用、上网脱硝电价补贴和环境保护收益对脱硝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扣除脱硝电价补贴和环境保护收益后,每上网1MWh电量仍需要支出脱硝成本费用18.90元(其中运行维护费18.01元);也就是每脱除1tNOx仍需要支出6112.07元(其中运行维护费5824.33元)。运行维护所占脱硝成本最大,节省氨水耗量和优化压缩空气是控制LNC+SNCR运行维护费用的关键。
吴剑恒,俞金树,何宏舟,庄松田[10](2015)在《燃烧福建无烟煤之75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文中提出在2台燃烧福建无烟煤的75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上进行多次工业热态试验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影响NOx排放浓度的因素主要有NOx生成机理、锅炉结构、运行参数。为此,从NOx生成机理和优化锅炉结构方面着手,采取抬高下二次风喷口高度、提高下中二次风喷口速度和在水冷壁前后墙标高12.65m处增设一层上二次风(风源取自一次风热风母管)等措施进行低氮燃烧改造。热态试验证明低氮燃烧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NOx排放浓度从180mg·Nm-3左右降低到140mg-3左右,最低值在120mg-3以下,且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降低了1.0%1.5%。试验同时发现,二次风率β、中二次风率km、上二次风率kup对NOx排放浓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的影响曲线均表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这表明对于燃烧福建无烟煤的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而言,存在最佳的二次风率β、中二次风率km、上二次风率kup,使NOx排放浓度最低、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最小。热态试验数据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λ≈1.2的情况下,最佳的二次风率β区间为45%60%,最佳的中二次风率km在45%60%之间,最佳的上二次风率kup区间为5%15%。
二、二、福建无烟煤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福建无烟煤燃料(论文提纲范文)
(1)145 t/h高温超高压CFB锅炉设计及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HX145/13.7-Ⅱ1型CFB锅炉 |
2 HX145/13.7-Ⅱ1型CFB锅炉设计特点 |
2.1 汽冷式高温旋风分离器 |
2.2 高炉膛低烟速 |
2.3 炉膛上部和出口处布置受热面 |
3 运行调整与优化改进 |
3.1 运行优化调整情况 |
3.2 设备改进情况 |
3.3 总体运行情况 |
4 改进建议 |
4.1 分离效率提升 |
4.2 布风装置优化 |
5 结论 |
(2)变煤种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HX145/13.7-Ⅱ1型CFB锅炉概述 |
2 掺烧改烧神华烟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2.1 煤质特性变化对CFB锅炉燃烧的影响 |
2.1.1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
2.1.2 发热量对燃烧的影响 |
2.1.3 灰分对燃烧的影响 |
2.1.4 水分对燃烧的影响 |
2.2 掺烧改烧神华烟煤对CFB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
2.2.1 对炉膛温度和排烟温度的影响 |
2.2.2 对锅炉可靠性的影响 |
2.2.3 对锅炉负荷和效率的影响 |
2.2.4 对污染物原始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5 对运行成本的影响 |
3 掺烧改烧神华烟煤后CFB锅炉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
3.1 运行采取的调整措施 |
3.1.1 提高入炉煤粒径 |
3.1.2 回料风优化调整 |
3.1.3 降低风室压力和空气过量系数 |
3.2 设备采取的技改措施 |
3.2.1 输煤系统增加消防喷淋设施 |
3.2.2 飞灰再循环燃烧改造 |
3.2.3 旋风分离器进口烟道改造 |
3.3 下一步改进建议 |
3.3.1 进一步提升分离效率 |
3.3.2 改进破碎系统,优化布风装置 |
3.3.3 调整受热面吸热面积 |
4 结束语 |
(3)燃料广适性采暖炉具设计及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分散采暖方式介绍及对比 |
1.2.1 燃固体燃料采暖 |
1.2.2 燃气采暖 |
1.2.3 电采暖 |
1.2.4 太阳能采暖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炉具研究开发现状 |
1.3.2 炉具设计方法进展 |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炉具用固体燃料及其燃烧分析 |
2.1 生物质成型燃料 |
2.2 煤炭 |
2.3 固体燃料燃烧分析 |
2.4 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燃料广适性采暖炉具模型设计及数值模拟 |
3.1 正烧与反烧 |
3.2 燃料广适性采暖炉模型设计 |
3.3 反烧时炉具数值模拟 |
3.3.1 需氧量计算 |
3.3.2 网格划分 |
3.3.3 数学模型和控制方程 |
3.3.4 边界条件 |
3.3.5 模拟结果分析 |
3.4 正烧时炉具数值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采暖炉运行工况优化 |
4.1 烟气再循环位置对燃烧情况和烟气排放的影响 |
4.1.1 温度场对比 |
4.1.2 烟气成分对比 |
4.1.3 热效率对比 |
4.2 烟气再循环量对燃烧情况和烟气排放的影响 |
4.2.1 温度场对比 |
4.2.2 烟气成分对比 |
4.2.3 计算热效率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图1 燃料广适性采暖炉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福建无烟煤灰熔点提高过程中铝钙协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煤炭资源利用现状及煤气化概述 |
1.2 煤灰熔融特性研究现状 |
1.2.1 煤灰熔点测定方法 |
1.2.1.1 角锥法 |
1.2.1.2 灰柱法 |
1.2.1.3 热机械分析技术法 |
1.2.2 煤灰熔点的影响因素 |
1.2.2.1 煤灰化学组成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1.2.2.2 煤灰矿物组成对煤灰熔点的影响 |
1.2.2.3 气氛对灰熔点的影响 |
1.2.3 调节灰熔点方法研究 |
1.2.3.1 添加配煤调节灰熔点 |
1.2.3.2 添加助剂调节灰熔点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方案 |
2.2 实验原料 |
2.3 实验仪器 |
2.3.1 灰熔点测定仪 |
2.4 实验药品 |
2.5 煤灰熔融性实验 |
2.5.1 实验气氛的控制 |
2.5.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2.5.3 灰熔点的测定 |
2.5.4 灰样的高温热处理 |
2.6 分析测试方法 |
2.6.1 X射线荧光仪(XRF) |
2.6.2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2.6.3 扫描电镜(SEM) |
2.6.4 X射线能谱仪(EDX) |
2.6.5 热综合分析仪(TG) |
2.6.6 FactSage软件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铝钙协同作用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1 氧化铝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2 氧化钙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3 铝钙复配物对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3.1 铝钙对LY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3.2 铝钙对SJ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3.3 铝钙对YD煤灰熔融温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钙铝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
4.1 灰样的XRD分析 |
4.1.1 原煤灰XRD分析 |
4.1.2 添加助剂后的灰样XRD分析 |
4.2 灰样SEM-EDX分析 |
4.2.1 LY煤灰的SEM分析 |
4.2.2 SJ煤灰的SEM分析 |
4.2.3 YD煤灰的SEM分析 |
4.3 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 |
4.3.1 引言 |
4.3.2 CaO-SiO_2-Al_2O_3三元相图 |
4.3.3 CaO-Al_2O_3-SiO_2-Fe_2O_3四元相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铝钙复合物对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实验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5)燃福建无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国内外CFB锅炉技术现状 |
2 福建省在用CFB锅炉现状 |
3 燃福建无烟煤CFB锅炉掺烧污泥的可行性 |
3.1 CFB锅炉掺烧污泥研究与应用现状 |
3.2 燃福建无烟煤CFB锅炉掺烧污泥的可行性 |
3.2.1 城市污泥特性 |
3.2.2 污泥燃烧特性 |
3.2.3 福建无烟煤掺烧污泥的实验及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6)福建无烟煤和木业污泥混合燃烧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2 燃料分析 |
3 非等温热重分析 |
3.1 贫氧条件 |
3.1.1 福建无烟煤在贫氧条件下的热重实验 |
3.1.2 木业污泥在贫氧条件下的热重实验 |
3.1.3 龙岩无烟煤和木业污泥在贫氧条件下的热重分析对比 |
3.2 空气条件分析 |
3.2.1 龙岩无烟煤和木业污泥在空气条件下的热重分析 |
3.2.2 不同掺烧比例的龙岩无烟煤和木业污泥热重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7)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前设备状况及分析 |
2 低氮燃烧改造思路和方案 |
2.1 缩减布风板有效截面积改造 |
2.2 提高二次风率改造 |
3 低氮燃烧改造效果 |
3.1 空气过量系数λ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2 二次风率β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3 上二次风率k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4 料层厚度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5 对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和CO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4 结语 |
(8)75 t/h中温分离CFB锅炉增加三层二次风的低氮燃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前设备状况及分析 |
1.1 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现状 |
1.2 影响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因素分析 |
1.2.1 生成机理的影响 |
1.2.2 锅炉结构的影响 |
1.2.3 运行参数的影响 |
2 低氮燃烧改造方案分析 |
3 低氮燃烧改造效果 |
3.1 二次风率β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2 中二次风率km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3 上二次风率kup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
3.4 对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的影响 |
4 结语 |
(9)燃用福建无烟煤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NOx达标排放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福建无烟煤特性 |
1.1.1 无烟煤的分类 |
1.1.2 福建无烟煤的特性 |
1.2 燃用福建无烟煤之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结构特点和现状 |
1.2.1 锅炉结构特点 |
1.2.2 锅炉运行现状 |
1.2.3 二次风系统与风帽改造情况及效果 |
1.3 早期投运的CFB锅炉面临的环保压力 |
1.3.1 早期投运的CFB锅炉污染物排放现状 |
1.3.2 对NOx排放的要求 |
1.3.3 早期投运的CFB锅炉面临的环保压力 |
1.4 NOx的危害及生成机理 |
1.4.1 火电厂NOx排放情况 |
1.4.2 NOx的危害 |
1.4.3 燃煤锅炉NOx生成机理 |
1.4.4 降低NOx排放的措施 |
1.5 CFB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和应用SNCR研究进展 |
1.5.1 CFB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进展 |
1.5.2 CFB锅炉应用SNCR研究进展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意义 |
1.6.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采用中温分离技术的75t/h CFB锅炉低氮燃烧优化运行的工业热态试验 |
2.1 试验方法及过程描述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空气过量系数λ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2 二次风率β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3 上二次风率kup对 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4 料层厚度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5 炉膛出口烟温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2.6 煤种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2.3 降低NOx排放方案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采用中温分离技术的75t/h 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
3.1 影响中温分离CFB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因素分析 |
3.1.1 NOx生成机理的影响 |
3.1.2 锅炉结构的影响 |
3.1.3 运行参数的影响 |
3.2 缩减布风板有效面积的低氮燃烧改造 |
3.2.1 改造思路 |
3.2.2 改造方案 |
3.2.3 改造实施 |
3.2.4 验证缩减布风板有效面积低氮燃烧改造效果的工业热态试验 |
3.3 增设一层上二次风和抬高下二次风喷嘴高度的低氮燃烧改造 |
3.3.1 改造思路 |
3.3.2 改造方案 |
3.3.3 改造实施 |
3.3.4 验证增设一层上二次风和抬高下二次风喷嘴改造效果的工业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燃烧福建无烟煤75t/h CFB锅炉的SNCR改造 |
4.1 燃烧福建无烟煤75t/h CFB锅炉SNCR改造的性能要求 |
4.1.1 设计原则 |
4.1.2 性能保证 |
4.1.3 改造重点 |
4.2 75t/h CFB锅炉SNCR改造的CFD模拟与优化 |
4.2.1 SNCR改造的CFD模拟对象 |
4.2.2 SNCR改造的CFD模型 |
4.2.3 SNCR改造的CFD模拟结果与讨论 |
4.3 针对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SNCR改造所采取的措施 |
4.3.1 喷枪布点 |
4.3.2 合适温度区间内的停留时间 |
4.3.3 氨与烟气中的NOx均匀混合 |
4.3.4 储运、计量和分配系统 |
4.4 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SNCR改造实施与运行情况 |
4.4.1 SNCR改造整体设计 |
4.4.2 供应系统 |
4.4.3 混合计量系统 |
4.4.4 喷射系统 |
4.4.5 一次风冷却风系统 |
4.4.6 压缩空气系统 |
4.4.7 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SNCR的投运 |
4.4.8 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SNCR正常运行 |
4.5 锅炉运行参数对SNCR脱硝效果的工业热态试验 |
4.5.1 炉膛出口温度对SNCR运行效果的影响 |
4.5.2 氨氮摩尔比NSR对 SNCR运行效果的影响 |
4.5.3 喷枪位置对SNCR运行效果的影响 |
4.5.4 喷枪数量对SNCR运行效果的影响 |
4.5.5 SNCR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
4.6 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SNCR性能试验结果 |
4.6.1 SNCR性能试验技术依据及试验仪器 |
4.6.2 SNCR性能试验结果 |
4.6.3 SNCR性能试验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75t/h CFB锅炉LNC+SNCR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
5.1 75t/h CFB锅炉SNCR运行数据及其分析 |
5.1.1 运行情况 |
5.1.2 运行数据 |
5.2 75t/h CFB锅炉LNC+SNCR改造的经济分析 |
5.2.1 锅炉NOx达标改造的经济分析成本建模 |
5.2.2 改造投资折旧费用 |
5.2.3 改造运行维护费用 |
5.2.4 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及增加的煤炭费用 |
5.2.5 上网电价脱硝补贴收益和环境保护收益 |
5.2.6 锅炉LNC+SNCR改造脱除NOx量 |
5.2.7 锅炉LNC+SNCR改造经济成本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6.3 存在的主要不足 |
6.4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10)燃烧福建无烟煤之75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前设备状况及分析 |
1.1 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现状 |
1.2 影响NOx排放浓度的因素分析 |
1.2.1 生成机理的影响 |
1.2.2 锅炉结构的影响 |
1.2.3 运行参数的影响 |
2 低氮燃烧改造方案分析 |
3 低氮燃烧改造效果 |
3.1 二次风率β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3.2 中二次风率km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3.3 上二次风率kup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3.4 对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的影响 |
4 结论和建议 |
四、二、福建无烟煤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 [1]145 t/h高温超高压CFB锅炉设计及优化试验研究[J]. 吴剑恒,连荣清,邓国荣,李波扬,庄煌煌,陈志渊,江鹭,何宏舟. 洁净煤技术, 2021(03)
- [2]变煤种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J]. 吴剑恒,连荣清,李波扬,陈志渊,庄煌煌,邓国荣,何宏舟. 电力学报, 2020(02)
- [3]燃料广适性采暖炉具设计及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D]. 刘朝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福建无烟煤灰熔点提高过程中铝钙协同作用的研究[D]. 张柏茂. 福州大学, 2018(03)
- [5]燃福建无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的可行性研究[J]. 张自丽,曾钦达,何宏舟,尤俊,戴国栋. 工业锅炉, 2017(03)
- [6]福建无烟煤和木业污泥混合燃烧特性分析[J]. 张自丽.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7(02)
- [7]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对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J]. 吴剑恒. 发电设备, 2016(04)
- [8]75 t/h中温分离CFB锅炉增加三层二次风的低氮燃烧改造[J]. 吴剑恒,俞金树,何宏舟,庄松田. 发电设备, 2016(03)
- [9]燃用福建无烟煤75t/h中温分离CFB锅炉NOx达标排放改造[D]. 吴剑恒. 集美大学, 2016(05)
- [10]燃烧福建无烟煤之75t/h中温旋风分离CFB锅炉低氮燃烧改造[J]. 吴剑恒,俞金树,何宏舟,庄松田. 电力学报,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