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2例(论文文献综述)
姜程曦,郭月琴,张淑君,崔友,李晓祥,任仙樱,李校堃,鲍康德[1](2020)在《莪术油注射液协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行性浅析》文中指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国家医疗救治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多个针对COVID-19的诊疗方案。莪术油及其制剂在抗病毒、治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疗效已被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所证实,推测在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可试用莪术油注射液,特别是治疗肺间质改变造成的肺纤维化、促进止泻、减少患者发热时间等。此外,与抗病毒、抗生素等临床配伍使用的经验提示,莪术油注射液可用于减少COVID-19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引发性肝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在协同治疗COVID-19中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秦宇雯,赵祺,赵宇烁,任仙樱,鲍康德,李校堃,姜程曦[2](2020)在《温郁金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目前对于COVID-19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着,凸显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优势。早期大量药理药效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温郁金具有显着抗病毒作用,对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此外,温郁金还具有一定抗肺纤维化作用,提示其可能会对由COVID-19引发的肺损伤有缓解或治疗作用。通过对温郁金抗病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梳理,并从中医角度分析COVID-19的病因机制和辨证治法,以期为温郁金临床治疗COVID-19和后续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张国立[3](2020)在《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天然油脂类药物粉雾剂的研究》文中提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空气中颗粒、化学物质、病原体等进入肺中可引起肺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肺部疾病包括各种肺炎(细菌、真菌、病毒性或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癌等。这些疾病往往会造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造成高达35-40%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治疗ALI,常用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缓解ALI,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和耐受性。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混合物,主要成分包括莪术醇、莪术二酮、榄香烯、吉马酮及莪术酮等。近年来对莪术油及其有效成分莪术醇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消炎、抗血栓等活性研究的较多,也有将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但还没有关于莪术油及莪术醇肺吸入制剂的报道以及两者的比较研究。霍霍巴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油状物,主要成分包含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真菌等疗效,广泛用于民间以及化妆品中治疗晒斑、皮肤创伤等疾病。霍霍巴油已被证实体外抗炎效果,但是霍霍巴油水溶性差,体内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霍霍巴油的临床应用。本文分为两个部分:1、基于莪术油和莪术醇的性质与肺部吸入给药特点,将莪术油和莪术醇分别制备成适合肺部吸入的粉雾剂,通过气管插管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组织,治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ALI,并比较二者的药效学差异;2、基于霍霍巴油的性质和肺部吸入给药特点,将霍霍巴油制备成纳米乳,进一步冻干制备成适合肺部吸入的粉雾剂,通过气管插管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组织,治疗LPS或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ALI,探讨其体内抗炎、抗氧化机制。1、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制备和性质先制备莪术油和莪术醇乳剂,采用单因素考察获得最优处方,即加入0.39 g蛋黄卵磷脂,溶解于5.5 m L无水乙醇(1:14,w/v),加入莪术油(0.55 g)或莪术醇(0.55 g)搅拌,用高速分散机(30000 rpm)边搅拌边加入超纯水(73.5 m L),得到莪术油乳剂和莪术醇乳剂。加入5%甘露醇冻干后得到莪术油粉雾剂及莪术醇粉雾剂,莪术油粉雾剂及莪术醇粉雾剂均为疏松白色粉末,测定它们的空气动力学粒径(Aerodynamic diameter,Da)分别为3.02μm和2.67μm,它们均适合肺吸入给药。扫描电镜观察莪术油和莪术醇粉雾剂粉末颗粒形态都是由圆柱形甘露醇晶体聚集而成,莪术油和莪术醇均吸附或嵌入在甘露醇中。2、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药效学采用脂多糖(LPS)溶液经气管喷入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后,动物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莪术醇粉雾剂组和莪术油粉雾剂组。肺部组织外观和组织病理学显示莪术醇粉雾剂和莪术油粉雾剂组肺组织损伤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莪术油粉雾组和莪术醇粉雾剂组肺组织中TNF-α、IL-6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莪术油和莪术醇均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大鼠ALI,而且证明莪术油中非莪术醇成分有抗炎作用。3、霍霍巴油粉雾剂的制备和性质先制备霍霍巴油纳米乳,采用单因素考察获得最优处方,即加入0.39 g蛋黄卵磷脂,溶解于5.5 m L无水乙醇(1:14,w/v),加入霍霍巴油(0.55 g)搅拌,用高速分散机(30000 rpm)边搅拌边加入超纯水(73.5 m L),得到霍霍巴油纳米乳剂。加入5%乳糖冻干后得到霍霍巴油粉雾剂。霍霍巴油粉雾剂为白色疏松状粉末,Da为5.86±0.13μm,肺部沉积率为39.11%,MMAD(Mass mean aerodynamic diameter)为4.17μm,证明霍霍巴油粉雾剂适合肺吸入给药。扫描电镜下粉雾剂粉末为扇叶状粉末,霍霍巴油分布在乳糖表面。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霍霍巴油和霍霍巴油粉雾剂都能清除自由基,且霍霍巴油的清除率为29.89%,霍霍巴油粉雾剂的清除率为31.57%。4、霍霍巴油粉雾剂药效学分别采用LPS和H2O2溶液经气管喷入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后,动物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霍霍巴油粉雾剂组。肺部组织外观和组织病理学显示霍霍巴油粉雾剂组肺组织损伤减轻;与模型组相比,霍霍巴油粉雾剂组肺组织中NF-κB炎性通路和Caspase-3氧化凋亡通路能够得到抑制;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ROS、MDA水平明显下降,SOD和GSH水平明显升高。证明霍霍巴油能通过抑制NF-κB和Caspase-3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同时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氧化因子水平(ROS、MDA),提高还原因子水平(SOD、GSH)减轻大鼠ALI。
马秋月,景文展,刘珏,徐洲阳,李伟,刘民[4](2019)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与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根据文献中的疗效数据计算风险比(risk ratio,RR)及其效应合并值,并描述文献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与对照组相比,莪术油注射液组治疗手足口等疾病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其中治疗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RR=1.16,95%CI:1.07~1.25,P<0.01)、疱疹性咽峡炎(RR=1.22,95%CI:1.14~1.29,P<0.01)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纳入研究中报道的莪术油注射液组不良反应包括3例局部疼痛,1例面部皮疹,8例白细胞计数降低。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的疗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黎桂玉,林基勇,赵铁建,彭岳,段雪琳,陈永欣,马静[5](2018)在《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途径的安全性,为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6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2个,均为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的临床试验,共23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64例,对照组10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值比OR值为0.44,95%CI[0.30,0.6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01),治疗组(2.8%)<对照组(7.4%)。亚组分析:呼吸道感染疾病亚组(1.5%<6.7%)、2000—2005年亚组(2.0%<6.6%)和≥7岁亚组(3.3%<8.6%)、06岁亚组(2.0%<6.5%)、疗程<7 d亚组(2.0%<6.0%)、疗程≥7 d亚组(3.5%<9.6%)、抗病毒药对照用药亚组(3.8%<10.6%)、抗病毒药+抗生素对照用药亚组(1.7%<5.9%)和无合并用药亚组(1.5%<11.5%)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传染性疾病亚组、2006—2011年亚组、合并用药亚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所有合并用药中,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0%),其次是西瓜霜喷剂(10%)。结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莪术油注射液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所有联合用药中最高,其次是西瓜霜喷剂。而更为准确与综合性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来实现。
齐有胜,孙毅坤,刘为萍[6](2017)在《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着。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辉锋[7](2015)在《温莪术药渣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 L)植物。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是“浙八味”之一,该药味辛、苦,性寒,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病发狂和黄疸尿赤等症。到目前为止,对温莪术的化学成分分析,也分离鉴定出了 100多个化合物,其中也得到了活性较好的单体化合物。但是,对温莪术提取挥发油之后的药渣进行研究,仅董建勇等做过相关报道。鉴于此,为了充分利用温莪术这种药材资源,对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变废为宝,系统的开展温莪术药渣化学成分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通过传统的分离手段(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现代的分离技术(HPLC)等技术分离手段对温莪术药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数据,从温莪术药渣中分离鉴定了 32个单体化合物(1-32),包括22个倍半萜(1-22),8 个二苯基庚烷(23-30),2 个其他类化合物(31-32)。其中4,8-Dioxo-6β-Hydroxyl-7β,1 1-epoxy carabrane(1),4,8-Dioxo-6β-Hydroxyl-7α,11-epoxy carabrane(2),wenyujinins O-P(10-11)和 wenyujinins Q-T(27-3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8-dioxo-6β-methoxy-7α,11-epoxycarabrane(4),1,5-epoxy-3-hydroxy-1-(4,5-di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23),1,5-epoxy-3-acetyl-1-(4,5-di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24),rel-(3R,5S)-3,5-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7-(3,4-dihydr-oxyphenyl)Hept-ane(26)和(S)-1-chloro-pentadecan-2-ol(32)为首次从姜黄属植物分到;化合物 4,8-dioxo-6β-methoxy-7β,11-epoxycarabrane(3),octahydro-5,8-dihydroxy-5,8α-dimethyl-3-(1-methylethylidene)(8),neoprocurcumenol(14),Phaeusmane G(21)和 rel-(3R,5S)-3,5-di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ane(25)为首次从温莪术中分到。对乙醇浸膏、各个部位浸膏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抗卤虫致死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Escherichia coli显示有活性;没有卤虫致死活性。单体化合物(1-20,22-30)是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9,16对Escherichia coli显示有较好活性,MIC值为1.25 μg/mL;化合物18对Staplaylococcus albus显示有较好的活性,MIC值为1.25μg/mL。同时,对温莪术药渣进行进行挥发残油提取,并对温莪术残油进行了 GC-MS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研究。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温莪术残油对药渣残油对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活性,MIC值均为44.4 μg/mL。
张春丽[8](2014)在《莪术油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疾病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莪术油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菌生长及增强免疫力功能,在治疗小儿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现对近几年莪术油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
陈勇,蒋慧莲,唐登峰,陈碧莲,郑成[9](2013)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查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限度。方法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2∶8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5.281 056.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101.65%,RSD=0.8%,定量限为0.02μg·mL-1。结论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度控制。
朱伟旗[10](2013)在《小儿肺炎中医药研究进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小儿肺炎属于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且主要以春季与冬季的发生率最高。儿肺炎病情容易反复,久治不愈,因此会对小儿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从小儿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给药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年来采用中医对小儿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莪术油注射液协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行性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莪术油及其制剂概述 |
2 莪术油及其制剂治疗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 |
2.1 治疗炎症反应的可行性分析 |
2.2 直接作用于SARS-Co V-2的可行性分析 |
2.3 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行性分析 |
2.4 治疗发热与腹泻的可行性分析 |
2.5 与其他治疗药物合用的可行性分析 |
2.6 提升免疫力并保护肝脏的可行性分析 |
2.7 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的可行性分析 |
3 结语与展望 |
(2)温郁金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温郁金抗COVID-19依据 |
1.1 传统功效依据 |
1.2 现代研究理论依据 |
1.2.1 抗病毒化学成分 |
1.2.2 抗病毒作用的药理研究 |
1.3 抗病毒的临床应用 |
1.3.1 上呼吸道疾病 |
1.3.2 下呼吸道疾病 |
1.3.3 其他疾病 |
2 温郁金治疗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 |
2.1 抗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 |
2.1.1 通过抑制病毒NP蛋白从而抗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 |
2.1.2 通过直接灭活病毒从而抗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 |
2.1.3 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分子从而抗COVID-19的可能作用机制 |
2.2 抗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 |
3 结语与展望 |
(3)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天然油脂类药物粉雾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制备和比较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2.1 莪术醇和莪术油含量测定 |
2.1.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2.1.2 莪术油和莪术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2.2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制备 |
2.3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处方筛选 |
2.4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性质评价 |
3.结果与讨论 |
3.1 莪术油和莪术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3.2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最优处方 |
3.3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粉体学性质及其比较 |
3.3.1 莪术油乳剂和莪术醇乳剂的理化性质 |
3.3.2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的理化性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治疗急性肺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2.1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及给药 |
2.2 动物处理 |
2.3 肺部外观及病理检查 |
2.4 TNF-α、IL-6 含量测定 |
2.5 总蛋白含量测定 |
2.6 统计方法 |
3.结果与讨论 |
3.1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治疗ALI肺组织外观和病理表现 |
3.2 莪术油粉雾剂和莪术醇粉雾剂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霍霍巴油粉雾剂的制备和评价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2.1 含量测定 |
2.2 霍霍巴油粉雾剂的制备 |
2.3 霍霍巴油粉雾剂的处方优化 |
2.4 霍霍巴油粉雾剂粒径测定 |
2.5 霍霍巴油O/W型纳米乳透射电镜观察 |
2.6 霍霍巴油粉雾剂扫描电镜观察 |
2.7 霍霍巴油粉雾剂肺部沉积率的测定 |
2.8 霍霍巴油粉雾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
3.结果与讨论 |
3.1 霍霍巴油粉雾剂的最优处方 |
3.2 霍霍巴油粉雾剂粉体学性质 |
3.3 霍霍巴油粉雾剂的形态和特性 |
3.4 霍霍巴油粉雾剂高肺部沉积率 |
3.5 霍霍巴油和霍霍巴油粉雾剂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霍霍巴油粉雾剂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
第一节 霍霍巴油粉雾剂治疗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2.1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及给药 |
2.2 动物处理 |
2.3 肺部外观及病理检查 |
2.4 TNF-α、IL-6、IL-1β和总蛋白的含量测定 |
2.5 肺组织中NF-κBp65表达 |
3.结果与讨论 |
3.1 霍霍巴油粉雾剂治疗LPS诱导的ALI肺组织外观和病理表现 |
3.2 霍霍巴油通过抑制炎症减轻肺损伤 |
3.3 霍霍巴油有效抑制NF-κBp65表达 |
小结 |
第二节 霍霍巴油粉雾剂治疗H_2O_2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
1.材料与仪器 |
2.方法 |
2.1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及给药 |
2.2 动物处理 |
2.3 肺部外观及病理检查 |
2.4 TNF-α、IL-6、IL-1β和总蛋白的含量测定 |
2.5 ROS、MDA、SOD、GSH的含量测定 |
2.6 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内Caspase-3 蛋白表达 |
2.7 肺组织中Caspase-3 表达 |
3.结果与讨论 |
3.1 霍霍巴油粉雾剂治疗H_2O_2诱导的ALI肺组织外观和病理表现 |
3.2 霍霍巴油通过抑制炎症减轻肺损伤 |
3.3 霍霍巴油通过抑制ROS、MDA的产生和提高GSH、SOD水平减轻肺氧化性损伤 |
3.4 霍霍巴油有效抑制Caspase-3 表达 |
小结 |
全文总结 |
研究内容 |
创新点 |
主要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挥发油类药物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5)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资料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资料提取与分析 |
1.4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Meta总分析 |
2.4.2 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亚组分析 |
2.5 敏感性分析 |
2.6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6)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流感单味中药 |
1.1 板蓝根 |
1.2 大青叶 |
1.3 金银花 |
1.4 连翘 |
1.5 鱼腥草 |
1.6 黄芩 |
1.7 莪术 |
1.8 牛蒡子 |
1.9 苍术 |
1.1 0 广藿香 |
1.1 1 绵马贯众 |
1.1 2 野菊花 |
1.1 3 羌活 |
1.1 4 儿茶 |
1.1 5 栀子 |
1.16柴胡 |
1.17甘草 |
1.18荆芥 |
1.19金莲花 |
1.20黄芪 |
1.21姜黄 |
1.22秦艽 |
2 总结 |
(7)温莪术药渣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温莪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1 温莪术概述 |
1.2 温莪术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2.1 萜类 |
1.2.2 二苯基庚烷类 |
1.2.3 其他类成分 |
1.3 温莪术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1.3.1 抗肿瘤活性 |
1.3.2 保肝活性 |
1.3.3 抗血栓、改善血液循环活性 |
1.3.4 抗菌、抗病毒活性 |
1.3.5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
1.3.6 其他活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温莪术药渣的化学成分研究 |
引言 |
2.1 实验方法 |
2.1.1 具体实验步骤 |
2.1.2 技术路线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药材 |
2.2.2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 |
2.2.3 提取分离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实验结果 |
2.3.2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 |
2.4 温莪术药渣残油GC-MS成分分析 |
2.4.1 药材与仪器 |
2.4.2 GC-MS条件 |
2.4.3 药渣残油的制备 |
2.4.4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温莪术药渣的生物活性研究 |
引言 |
3.1 抗菌活性 |
3.1.1 致病菌株 |
3.1.2 测试对象 |
3.1.3 仪器与试剂 |
3.1.4 细菌培养基 |
3.1.5 实验方法 |
3.1.6 操作步骤 |
3.1.7 实验结果 |
3.1.8 结论与讨论 |
3.2 卤虫致死活性实验 |
3.2.1 卤虫幼体的培养 |
3.2.2 测试对象 |
3.2.3 仪器 |
3.2.4 操作步骤 |
3.2.5 实验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图谱 |
附录2 主要符号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莪术油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疾病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2 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3 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
4 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
5 治疗儿童手足口病 |
6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 |
7 治疗婴幼儿腹泻 |
8 结语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 系统适用性实验 |
2.5 线性关系考察 |
2.6 稳定性实验 |
2.7 精密度实验 |
2.8 重复性实验 |
2.9 定量限实验 |
2.1 0 回收率实验 |
2.1 1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方法的耐用性 |
四、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莪术油注射液协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行性浅析[J]. 姜程曦,郭月琴,张淑君,崔友,李晓祥,任仙樱,李校堃,鲍康德. 中草药, 2020(11)
- [2]温郁金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探索[J]. 秦宇雯,赵祺,赵宇烁,任仙樱,鲍康德,李校堃,姜程曦. 中草药, 2020(08)
- [3]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天然油脂类药物粉雾剂的研究[D]. 张国立.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与安全性Meta分析[J]. 马秋月,景文展,刘珏,徐洲阳,李伟,刘民.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01)
- [5]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J]. 黎桂玉,林基勇,赵铁建,彭岳,段雪琳,陈永欣,马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1)
- [6]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J]. 齐有胜,孙毅坤,刘为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4)
- [7]温莪术药渣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黄辉锋. 广西师范大学, 2015
- [8]莪术油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疾病的应用进展[J]. 张春丽. 包头医学, 2014(03)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J]. 陈勇,蒋慧莲,唐登峰,陈碧莲,郑成. 医药导报, 2013(10)
- [10]小儿肺炎中医药研究进展分析[J]. 朱伟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