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地塞米松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徐智新[1](2021)在《中国新诊断高血压原醛症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PA)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在健康管理中心连续纳入社区常规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新诊断高血压患者,行血浆醛固酮(PAC)和肾素浓度(PRC)检测,并计算ARR(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筛查阳性患者(ARR≥20pg/μIU且PAC≥100pg/ml)采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明确原醛症诊断。生化确诊的原醛症患者接受CT和(或)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行分型诊断。对早诊断原醛症患者(高血压病程<1年)开展1年随访,评估治疗后临床结局,并同较晚诊断的原醛症患者(平均高血压病程7.8年)进行比较。结果:1020名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40名患者诊断为原醛症,948例诊断为非原醛症,32例筛查阳性未完善确诊试验患者诊断为可能原醛症。总人群的PA患病率为4%,1、2、3级高血压的PA患病率无差异,分别为4.1%、4.2%、3.8%。原醛症患者较非原醛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显着增加(p=0.03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927)。早诊断原醛症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完全临床缓解率(85.7%)显着高于较晚诊断原醛症患者;早诊断原醛症患者药物治疗后良好血压控制率(79.3%)显着高于较晚诊断原醛症患者。结论:中国新诊断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症患病率至少为4%,高血压发病早期开展原醛症筛查有利于改善原醛症患者临床结局。目的:探讨伴皮质醇自主分泌的醛固酮腺瘤(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皮质醇自主分泌的可能因素。方法: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69例醛固酮腺瘤(APA)、23例皮质醇腺瘤(CPA)和20例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A/CPA)的临床生化、内分泌激素、免疫组化染色评分(H-score)和肾上腺组织基因突变。第二部分纳入所有完成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mg-DST)的APA患者176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APA皮质醇自主分泌的可能因素,并与临床指标和免疫组化染色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PA组的腺瘤直径(27.6±9.1)mm大于APA组(16.9±6.8)mm;A/CPA组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皮质醇显着高于APA组[166.5(93.0-214.98)vs.27.7(20.6-34.2)nmol/L,P<0.001];CPA组2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皮质醇显着高于A/CPA[355.9(162.9-695.1)vs.179.3(79.2-333.2)nmol/L,P=0.0025];A/CPA 较 APA 的 H-score of CYP11B1 更高(p=0.026),H-score of CYP11B2更低(p=0.006);B1指数[H-score of CYP11B1/(H-score of CYP11B1+H-score of CYP11B2)]与1mg-DST后皮质醇呈显着正相关(r=0.615,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直径、年龄与APA伴皮质醇自主分泌显着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腺瘤直径与1mg-DST后皮质醇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309,p=0.0058),与 H-score of CYP11B1 呈显着正相关(r=0.269,p=0.01),与H-srcre of CYP11B2(r=-0.243,p=0.019)呈显着负相关。结论:APA中伴皮质醇自主分泌并不罕见,患者表现为年龄和腺瘤直径更大。瘤体内表达CYP11B1的细胞比例增高,与其皮质醇自主分泌能力相关。
王瑞平[2](2020)在《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各种类型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分析CS中的特殊类型的临床特点,并对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做基因分析,总结临床罕见病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罕见病例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评估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在鉴别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内分泌科病房的确诊为CS的患者[包括库欣病(CD)、异位ACTH综合征(EAS)、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CPA)、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BMAH)],比较合并高血压的C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功能学试验及影像资料。3.比较ACTH依赖性与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探讨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对CPA与EH的诊断情况。结果1.(1)库欣综合征中外源性占24.4%(29/119),内源性占75.6%(90/119),ACTH依赖性中CD及EAS分别占21.8%(26/119)、4.2%(5/119),ACTH非依赖性中CPA及PBMAH分别占37.0%(44/119)、12.6%(15/11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73.9%)、满月脸(63.0%)、糖代谢异常(58.0%)。(2)CD组与EAS组:CD组年龄(35.69±10.50)小于EAS组(49.00±9.06),LDL(3.05±0.88)低于EAS组(4.07±1.02),0am皮质醇(491.64±251.83)低于EAS组(1036.85±374.50),HDDST后皮质醇(167.45±128.61)低于EAS组(889.99±369.45)。(3)CPA组与PBMAH组:CPA组女性占比例(86.4%)较PBMAH组(53.3%)高。CPA组年龄(44.77±12.09)小于PBMAH组(57.73±13.31),高血压病程[2.00(0,6.00)]较PBMAH组[8.00(3.00,10.00)]短,0am皮质醇(400.67±171.68)较PBMAH组(195.58±117.83)高,LDDST后皮质醇(441.67±203.56)较PBMAH组(166.50±79.07)高,HDDST后皮质醇(438.26±179.07)较PBMAH组(186.63±151.34)高。(4)CD组与CPA组:CD组患者年龄(35.69±10.50)较CPA组(44.77±12.09)小,BMI(23.31±1.77)较CPA组(25.72±3.21)低,e GFR(121.13±53.47)较CPA组(97.05±24.27)高,CD组8am皮质醇(620.23±232.19)较CPA组(436.54±202.67)高,HDDST后皮质醇(167.45±128.61)较CPA组(438.26±179.07)低。(5)PBMAH患者的典型肾上腺CT为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在患者中发现ARMC5致病突变基因。(6)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因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典型症状就诊。2.(1)CPA组与EH组:CPA组女性比例(86.5%)高于EH组(51.6%),年龄(46.38±10.92)小于EH组(54.73±11.70),CPA组最高SBP(178.97±24.71)高于EH组(170.96±21.53),高血压病程[3.00(0.29,8.50)]小于EH组[6.00(3.00,13.00)],CPA组TC(5.50±1.82)高于EH组(4.88±1.01),HDL(1.28±0.41)高于EH组(1.09±0.26),血钠(142.43±3.19)高于EH组(139.77±3.54),CPA组0am皮质醇(400.67±171.68)高于EH组(89.28±79.86),8am皮质醇(426.41±194.31)高于EH组(295.13±112.06),LDDST后皮质醇(439.46±200.14)高于EH组(33.16±21.32)。(2)以EH组为对照组绘制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的ROC曲线,午夜0am皮质醇的AUC较大为0.959,最佳切点为133.9nmol/L,敏感性93.94%,特异性82.80%。结论1.通过对库欣综合症各分型临床特点的分析及鉴别分析,为如何在高血压中尽可能地找出库欣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2.对于有不典型表现如仅合并糖代谢异常或病程短的高血压患者要常规进行筛查以免漏诊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常规进行皮质醇的节律测定对诊断提供了线索。3.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的影像学CT对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辅助,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患者建议家系成员进一步检查及遗传咨询,以便发现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4.午夜0am皮质醇大于133.9nmol/L可以作为鉴别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依据。
王怡丹[3](2020)在《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节律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皮质醇节律(Cortisol rhythm,CR)异常患者的代谢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共调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入住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病房T2DM且进行皮质醇节律测定患者332例,剔除明确患有可能影响HPA轴功能的相关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转移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节细胞神经瘤/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肾上腺血肿;有严重基础疾病,例如肝、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应激状态等)及资料不全的患者,最终有2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4例存在皮质醇节律异常(Abnormal cortisol rhythm,ACR),但无皮质醇增多症及醛固酮增多症表现,虽然部分患者存在肾上腺影像学异常,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RAAS系统正常,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皮质醇(F)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岛素、甲状腺功能采用西门子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他实验室检查在医院检验中心完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228例患者,其中ACR有124例(54.4%),皮质醇节律正常(Normal cortisol rhythm,NCR)的患者104例(45.6%)。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饮酒史、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R者皮质醇水平在8:00、16:00、00:00皮质醇(F)分别为402.61±113.35、139.25±45.53及91.52±58.16,与ACR者(323.36±117.14、231.20±107.75及148.59±114.86)相比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8:00 ACTH在NCR者与ACR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NCR者16:00、00:00 ACTH分别为14.42±10.86、11.83±9.51与ACR者(19.59±14.30、15.47±13.64)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3.代谢指标方面NCR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18.91±19.49)与ACR者(13.90±8.95)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代谢指标如脂代谢、肝生化、尿酸等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FCP)、餐后1小时血糖(1h Glu)、餐后1h胰岛素(1h Ins)、餐后1小时C肽(1h CP)、餐后2小时血糖(2h Glu)、餐后2h胰岛素(2h Ins)、餐后2小时C肽(2h C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OMA-IR、HOMA-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NCR者的甲状腺功能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与ACR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淋巴细胞比例(Lymp%)、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相关分析发现08:00F与收缩压(SBP)(r=0.149,P=0.024)、舒张压(DBP)(r=0.157,P=0.017)、FIns(r=0.158,P=0.017)、IGF-1(r=0.141,P=0.049)、hs CRP(r=0.133,P=0.045)、WBC(r=0.202,P=0.002)、Neu%(r=0.211,P=0.001)呈正相关,与Lymp%(r=-0.213,P=0.001)呈负相关。16:00F与DM病程(r=0.201,P=0.002)、Hb A1c(r=0.242,P=0.001)、FBG(r=0.184,P=0.005)、2h Glu(r=0.133,P=0.044)、IGF-1(r=0.141,P=0.048)、Neu%(r=0.203,P=0.002)成正相关关系,与BMI(r=-0.131,P=0.048)、1h CP(r=0.-0.183,P=0.006)、2h CP(r=-0.177,P=0.007)、Lymp%(r=-0.158,P=0.017)、FT3(r=-0.131,P=0.048)呈负相关。00:00F与FT3(r=-0.159,P=0.016)呈负相关。6.以是否发生皮ACR为因变量,根据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变量,以BMI、T2DM病程,SBP、Hb A1c、FBG、FIns、FT3、hs CRP、WBC、Neu%为自变量,采用向前:LR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ns为T2DM发生皮质醇节律异常的保护因素(OR=0.976,95%CI:0.957-0.996,P=0.010)。7.我们纳入研究的228例患者中,行1mg-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人有62人(占27.2%)。次日皮质醇<150nmol/L判定为被抑制,<50nmol/L除外皮质醇增多[6]。全部研究对象均可被抑制,NCR组次日F<50nmol/L者30例(81.1%);ACR组22例<50nmol/L(88.0%)。两组之间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28,P=0.467)。结论:本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接受皮质醇节律检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皮质醇节律异常。皮质醇节律异常患者以08:00皮质醇水平较低,16:00及0:00皮质醇水平较高为特征,这与患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些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较差,提示肾上腺皮质激素节律异常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努尔比亚·阿斯哈尔[4](2020)在《52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2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类型的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肾上腺皮质腺瘤38例、肾上腺皮质癌5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9例,男性7例,女性45例,4049岁者17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37例、向心性肥胖32例、糖代谢紊乱29例。上午10点皮质醇(437.81±159.92)nmol/L、下午6点皮质醇(433.10±194.69)nmol/L、凌晨2点皮质醇(405.36±151.24)nmol/L,ACTH(1.82±1.81)pg/mL,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抑制率及过夜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抑制率均<50%;32例CT检查提示肾上腺皮质腺瘤,9例提示肾上腺结节样增生,5例提示肾上腺恶性肿瘤。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的10点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低于术前,ACTH高于术前,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1例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不同类型的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在病程、满月脸、身体毳毛、上午10点皮质醇、凌晨2点皮质醇、24h游离皮质醇、女性睾酮等指标上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主要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主要在404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向心性肥胖,皮质醇水平升高、节律消失,ACTH水平降低,小剂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未被抑制,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不同类型的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之间存在差异。
牛立琼[5](2019)在《慢性应激对山羊肝脏糖代谢和肌肉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动物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种应激。研究表明,应激常常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疾病,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率。应激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gland,HPA)活性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末端效应分子皮质醇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结合调控机体糖脂代谢,影响动物肌肉的生长。然而关于长期慢性应激对反刍动物糖代谢及肌肉生长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生长期山羊为动物模型,通过低剂量长时间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hormones,GC)来建立山羊慢性应激模型,探究慢性应激对山羊HPA轴活性、肝脏糖代谢以及肌肉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动物实验选取10只健康的雄性波杂山羊(体重25.00±1.00k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肌肉注射0.2 mg/kg Dex磷酸钠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处理组(Dex,n=5),另一组肌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Con,n=5),每天8:00注射1次,连续注射21 d。实验期间山羊自由饮水和采食。分别在实验处理的第1、7、14、21 d进行称重,检测当日采食量。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液、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海马、肝脏、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等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为了避免系统调控机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细胞实验,探究不同浓度Dex(10 nM、50 nM、100 nM)连续5天作用对C2C12成肌细胞及肌管细胞蛋白分解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慢性应激对山羊HPA轴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ex注射显着降低山羊血液中皮质醇(Cortisol,CORT)浓度(P<0.05)和血浆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浓度(P<0.05)。为揭示血液中皮质醇和胆固醇浓度变化的原因,检测了应激轴中关键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11β-类固醇脱氢酶 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mRNA 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Dex组山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0.05<P<0.1),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mRNA 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Dex组山羊肾上腺中细胞色素P450c21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0.05<P<0.1),细胞色素 P450scc(Cytochrome P450scc,CYP11A1)mRNA 表达显着降低(P<0.05);Dex组山羊海马中CRH、GR与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0.05<P<0.1)。检测山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与海马各组织中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发现,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下丘脑中胆固醇结合因子调节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ATP 结合盒转运子 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l,ABC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和乙酰辅酶A 乙酰转移酶 1(Acetyl-CoA acetyltransferase 1,ACAT1)mRNA 水平显着上调(P<0.05),乙酰辅酶 A 乙酰转移酶 2(Acetyl-CoA acetyltransferase 2,ACAT2)mRNA水平显着下调(P<0.05);Dex组山羊肾上腺中SREBP2、HMGCR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mRNA 水平显着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下丘脑中CRH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Dex组山羊垂体中CRHR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Dex组山羊肾上腺中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和 CYP11A1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Dex作为一种外源性糖皮质激素,降低了山羊HPA轴活性,反馈性抑制了山羊内源性皮质醇的分泌,扰乱了山羊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2.长期慢性应激对山羊肝脏糖代谢的影响长期慢性应激不仅影响动物的脑部功能,同时也引起动物糖脂代谢的紊乱。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的采食量和体重均显着下降(P<0.05)。血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Dex注射显着升高山羊血糖和血液胰岛素水平(P<0.05)。对山羊骨骼肌与肝脏进行PAS染色检测其糖原含量,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肌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ex组山羊十二指肠葡萄糖转运蛋白 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mRNA 表达显着上调(P<0.05);Dex组山羊肌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mRNA 水平呈上升趋势(0.05<P<0.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 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l,IRS1)和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PKB/AKT)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Dex组山羊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Cytosolic form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CK1),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x组山羊肝脏PCK1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0.05<P<0.1),PCK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长期慢性应激导致山羊体重减轻、高血糖症和肝糖原积累,其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应激增强了肝脏的糖异生功能。3.长期慢性应激对山羊肌肉生长的影响第二章研究表明,导致山羊体重减轻的原因之一是山羊采食量的降低,能量代谢的增强。在本章中我们探索了长期慢性应激对山羊肌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ex组山羊体重极显着降低(P<0.01),背最长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着减小(P<0.05),肌纤维数量显着减少(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Dex处理组GR基因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p-GR蛋白表达呈上调趋势(0.05<P<0.1),p-GR与t-GR比值呈上调趋势(0.05<P<0.1)。对肌细胞生长与分型的几个关键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ex处理组PAX7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MyoD基因表达有上调趋势(0.05<P<0.1),但是Myf5和Myogenin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以及MYHC-Ⅰ、MYHC-Ⅱx、MYHC-Ⅱa和MYHC-Ⅱb基因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初级生肌调节因子Myf5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PAX7,MyoD,Myogenin以及MYHC-Ⅰ、MYHC-Ⅱx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肌肉蛋白质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TOR、4EBP1以及S6K1基因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AMPK基因表达呈上调趋势(0.05<P<0.1),IGF1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对肌肉蛋白分解通路相关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ex注射显着上调FoxO1、FoxO3、FoxO4和FoxO6基因表达水平(P<0.05),但泛素化蛋白酶体系相关基因Atroginl、MuRF1和Myostatin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自噬溶酶体通路ATG5、ATG12基因表达极显着上调(P<0.01),ATG9a,ATG16L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ATG4c、ATG7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Dex极显着上调FoxO1蛋白表达水平(P<0.01),FoxO3和FoxO4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MuRF蛋白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LC3B蛋白水平极显着上调(P<0.01),ATG7蛋白水平呈上调趋势(0.05<P<0.1),ATG4c蛋白水平极显着降低(P<0.05)。对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ex显着上调BAX基因表达(P<0.05),但Caspase3、Caspase8、BCL2和MCL1基因表达并无明显变化(P>0.05),促凋亡因子BAX与抗凋亡因子BCL2比值并无明显变化(P>0.05)。对线粒体编码基因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Dex极显着上调COX1、ND1和NRF1基因表达(P<0.01),显着上调ND4L、OPA1和Fis1基因表达(P<0.05),CYTB、ND5、Drp2 和 PGC-1α 基因表达呈上调趋势(0.05<P<0.1),对 ATP8、COX2、ND3、Mfn1、Mfn2和Tfam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以上结果提示长期慢性应激可能激活山羊肌肉FoxO信号通路,增强肌细胞自噬,促进了骨骼肌蛋白的降解,引起肌细胞数量和面积的减少,为体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4.Dex对骨骼肌细胞自噬-溶酶体通路的影响我们在本章中长期使用Dex处理C2C12成肌细胞,以及分化后的C2C12肌管,以此探究Dex在骨骼肌细胞层面上对蛋白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10 nM、50 nM、100 nM)Dex长期处理显着降低C2C12成肌细胞总蛋白含量(P<0.05),处理96 h显着抑制C2C12成肌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50 nM与100 nM Dex显着降低C2C12成肌细胞总GR蛋白水平(P<0.05),10 nM Dex显着升高FoxO1蛋白表达水平(P<0.05),10 nM、50 nM、100 nM Dex均显着上调C2C12成肌细胞LC3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单核的成肌细胞相互融合形成肌管,构成肌肉的初级肌纤维。肌肉的基本框架就由这些初级肌纤维构成。对C2C12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后处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10 nM、50 nM、100 nM)Dex长期处理均极显着降低C2C12肌管细胞总蛋白含量(P<0.01)。蛋白检测结果显示,100 nM Dex处理组C2C12肌管细胞总GR与FoxO1蛋白水平呈上调趋势(0.05<P<0.1),不同浓度(10 nM、50 nM、100 nM)Dex长期处理均显着上调C2C12肌管细胞LC3Ⅰ与LC3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Dex显着降低C2C12成肌细胞与C2C12肌管总蛋白含量,FoxO信号通路和自噬-溶酶体途径的激活参与了骨骼肌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
王宁[6](2019)在《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目前常用的库欣综合征筛查试验,因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目前我国指南根据欧洲数据制定了筛查标准,同时推荐各研究中心根据自己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制定合适的标准。目前,诊断切点和地塞米松剂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为探究最佳地塞米松给药剂量和ODST诊断切点,明确不同诊断切点与不同给药剂量(1 mg和2 mg)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检出率,降低药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并避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研究人群、途径及方法1.确诊的库欣综合征人群: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临床诊断或术后确诊)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剂量(1 mg和2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清皮质醇抑制程度,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不同诊断切点下诊断的准确性。2.假性库欣综合征人群(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伴有皮质醇测定升高但排除库欣综合征的人群):在临床工作中对基础血浆皮质醇升高或失去昼夜节律的患者,随机分组开展研究,分别于午夜给予1mg与2mg地塞米松口服,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清皮质醇抑制程度,并比较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不同诊断切点下在筛查中的准确性。如果有患者经后续的检查或随访确诊为库欣综合征,则从分析中去除。3.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建立适合本中心、本实验室的诊断切点和地塞米松剂量,减少漏诊及误诊,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以试验当天8:00血清皮质醇为基础值,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50 nmol/L(1.8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1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53.3%,诊断准确性为78.8%;2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100%、78.9%,诊断准确性为92.5%。2.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138 nmol/L(5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1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为100%、93.3%,诊断准确性为97.0%,2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7.1%、100%,诊断准确性为98.1%。3.我们以相同的诊断切点、不同的地塞米松给药剂量进行如下分析:以<50 nmol/L(1.8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时,2 mg ODST诊断敏感性与1 mg ODST相比无明显差别,但特异性显着提高;以<138 nmol/L(5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时,2 mg ODST诊断敏感性与1 mg ODST相比略有降低,但特异性高于1mg ODST;因此,在相同诊断切点下,2mg ODST 比1mg ODST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下降,特异性提高。4.我们以相同的地塞米松给药剂量、不同的诊断切点进行如下分析:在1 mg ODST中,以<50 nmol/L(1.8μg/dl)为诊断切点时的敏感性等同于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但特异性显着降低;在2 mg ODST中,以<50 nmol/L(1.8μg/dl)为诊断切点时的敏感性略高于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但特异性较2mg ODST显着降低;因此,给予相同剂量地塞米松时,以<138 nmol/L(5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下降,特异性提高。5.采用1 mg ODST筛查时,在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以<50 nmol/L(1.8 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100%,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100%;在假性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以<50 nmol/L(1.8 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46.7%,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6.7%。进行1mg ODST时,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更低。6.采用2 mg ODST筛查时,在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以<50 nmol/L(1.8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100%,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97.1%;在假性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以<50 nmol/L(1.8 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21.1%,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0%。进行2mg ODST时,以<138 nm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更低。7.在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1mg与2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50 nmol/L(1.8 μg/dl)为诊断切点和以<138 n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在假性库欣综合征组患者中,以<50 nmol/L(1.8 μg/dl)为诊断切点,2mg ODST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更低为21.1%,明显低于1mg ODST的 46.7%;以<138 nmmol/L(5μg/dl)为诊断切点时,2mg ODST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为0%,亦低于1mg ODST的6.7%。因此,在对库欣综合征进行初步筛查时,采用2mg ODST次日皮质醇未抑制人数百分比更低。研究结论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库欣综合征的早期筛查手段愈加完善,但是目前小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仍然是库欣综合征初步筛查的一线选择。2.在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过程中,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138 nmol/L(5μg/dl)作为诊断切点,进行2 mg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降低,特异性提高,但需要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3.目前没有任何检查方法具有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对库欣综合征进行筛查时,应对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具体临床表现作出综合判断。
李欣雅[7](2019)在《库欣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组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探讨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CS)临床特点,对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的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首次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不同类型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组织病理切片的GR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纳入研究库欣综合征患者共68例,男性11例,女性57例,所有患者年龄(39.5±13.8)岁。根据病因不同分为4组,其中库欣病组42例,肾上腺腺瘤组20例,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AIMAH)组5例,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PNAD)患者1例,各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各组患者的病程中位数均为12个月。5例AIMAH组患者中4例为双侧肾上腺病变,1例单发于左侧。20例由肾上腺腺瘤所致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均为单侧肾上腺病变。患者首次就诊主诉多样,以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及多毛、体重增加最为常见。72.1%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64.9%合并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52.9%合并有骨代谢的异常,61.8%和35.3%者分别合并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33.8%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另有7.3%和10.3%分别合并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结石,11.8%的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32%患者合并有低钾血症,血清钾水平为3.70±0.55mmol/L,24h尿游离皮质醇(UFC)(575.88±374.41 ug/24h)与血清钾呈显着负相关(r=-0.242,p<0.05)。本研究中76%以上库欣综合征患者存在LDH升高,平均水平299.30±81.23umol/L。库欣综合征患者LDH水平与清晨8am血浆皮质醇及24hUFC水平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性(r=0.349,r=0.393;p<0.01),与血钾、血氯水平呈显着负相关性(r=-0.359,r=-0.319;p<0.01)。以24hUFC较基础值降低≥50%为切点,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对肾上腺腺瘤组、AIMAH组和库欣病组的诊断灵敏度为100%、80%、80%,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对肾上腺腺瘤组、AIMAH组及库欣病组的诊断灵敏度依次为100%、80%、67%。本研究有8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同时合并垂体及肾上腺病变,其中2例由肾上腺腺瘤所致的库欣综合征患者,ACTH值均小于5 pg/ml(0-46pg/ml),行HDDST后24hUFC均不能被抑制到基础值50%以下;另6例为库欣病患者,ACTH值平均值78.2 pg/ml,其中4例患者行HDDST后24hUFC被抑制到基础值50%以下。对纳入研究的各组肾上腺标本进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PNAD患者肾上腺组织中可见该受体特异性的分布在增生结节的胞质中,而在腺瘤及AIMAH肾上腺组织内部未见到明显的GR染色,正常肾上腺组织中仅髓质中可见轻微染色。结论库欣综合征好发于育龄期妇女,首诊主诉复杂多样,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骨代谢异常、低钾血症等。多数库欣综合征常见LDH升高。对于同时合并有垂体及肾上腺影像学异常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应关注ACTH水平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结果进行鉴别。对疑诊PPNAD肾上腺病理应增加GR染色,有助于结节的定位。
王祥众[8](2019)在《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研究其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BMAH)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4270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色素沉着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PNAD)1例,女性,14岁。电话或门诊随访,统计患者家族中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发病情况,绘制家系图。采集15例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查找并统计已知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19例家属进行对应位点PCR测序检验。结果:1.17例PBMAH患者24-UFC升高,CT提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呈多发结节状,其中16例表现为典型或非典型库欣综合征,1例表现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5例有PBMAH家族史,1例伴有脑膜瘤。1例PPNAD患者向心性肥胖症状明显,伴皮肤色素沉着,24-UFC明显升高,腹部CT提示双侧肾上腺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确切异常。2.17例PBMAH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皮质醇均降至正常范围,随访时间最长59个月,未发现皮质醇再次升高;3例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所有PBMAH患者术后高血压、糖尿病可控制平稳,多血质面容、乏力、水肿、脱发及嗜睡等异常表现消失,2例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未完全恢复。1例PPNAD患者行右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出现短时间皮质醇低下,但术后103d复查发现UFC再次升高。3.14例PBMAH患者全部存在ARMC5基因突变,包括9种错义突变、5种移码突变和3种无义突变;1例存在GNAS基因突变。ARMC5基因c.2114C>T(p.Ala705Val)突变的发生率为100%,该位点在亲属中的变异频率为76.5%。1例PPNAD患者的PRKAR1A基因发生剪接位点突变(c.-6-2A>G),PDE11A基因发生错义突变(c.551G>A),该患者的母亲患有PPNAD,同时存在PRKAR1A杂合突变。结论: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是皮质醇增多症的罕见病因,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ARMC5是PBMAH最常见的致病基因,其中c.2114C>T(p.Ala705Val)突变最为常见;PRKAR1A基因突变是PPNAD的主要发病机制。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皮质醇增多症。
杨菁[9](2019)在《亚临床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是一种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轻度自主皮质醇分泌状态,多见于肾上腺意外瘤。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来源的库欣综合征(CS)中最常见的一种。这两种肾上腺腺瘤不仅在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激素水平和疾病预后上也存在不同。我们就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18年7月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并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SCS或肾上腺腺瘤型CS的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做相关分析。取典型病例的肾上腺腺瘤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实验,比较SF-1、StAR和CYP21A2蛋白在两组中的不同表达。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其中1 1例诊断为SCS,30例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型CS。两组均以女性患者为优势(分别为9例、29例),SCS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大于肾上腺腺瘤型CS患者[(54.9±10.1)岁vs.(40.4±11.2)岁,P<0.01],BMI 更高[(26.73士3.62)kg/m2vs.(24.96±4.51)kg/m2,P>0.05]。在临床表现上,腺瘤型CS患者体现出更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满月脸、多血质、水牛背、皮肤紫纹(P<0.05)。在相关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均合并有不同比例的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骨代谢异常或低钾血症,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在激素水平上,两组患者均失去正常的皮质醇及ACTH昼夜节律,且腺瘤型CS患者的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4h UFC)、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的皮质醇水平均显着高于SCS患者(P<0.001),ACTH水平则受到抑制。在肿瘤实体上,左侧腺瘤稍多于右侧(53.7%vs.43.9%),SCS患者的肿瘤体积显着小于腺瘤型CS患者[(2.21±0.35)cm vs.(3.04±0.67)cm,P<0.01]。本研究所有 11 例 SCS 患者和26例腺瘤型CS患者进行了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发生不同比例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54.5%vs.90.9%,P<0.05)。直线双变量相关分析提示肿瘤体积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具有正性相关(P<0.05),其中与下午4时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最强。2.对所有SCS患者和12例典型腺瘤型CS患者共23例肾上腺腺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F-1主要表达于肾上腺腺瘤组织的胞核中,在腺瘤型CS患者组织中表达量更高,但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StAR和CYP21A2主要表达于胞质,CYP21A2在SCS患者中的表达量更高(P<0.001)。直线双变量相关分析提示CYP21A2表达与皮质醇浓度、24h UFC和肿瘤体积呈负相关,与ACTH浓度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最强。CYP21A2和StA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尽管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轻微,但其激素分泌昼夜节律紊乱,并可能造成一系列代谢异常,且术后有相当比例患者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因此在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中建议常规排查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腺瘤的体积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具有相关性。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一系列分子水平的变化。
王宁,郑冬梅[10](2018)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价值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 mg和2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ODST)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究最佳筛查药物剂量和诊断切点,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检出率,减少药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收治并确诊的96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及61例临床怀疑经完善检查排除库欣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相同诊断切点下,比较不同剂量试验后血清皮质醇抑制程度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相同剂量药物下,比较不同诊断切点在疾病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库欣综合征组皮质醇抑制率为17.9%,非库欣综合征组为78.7%;在2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库欣综合征组皮质醇抑制率为24.2%,非库欣综合征组为87.2%。以试验当天8:00血清皮质醇为基础值,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50 nmol/L(1.8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1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为100%、42.8%;2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69.7%;若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138 nmol/L(5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1 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为100%、85.7%,2mg ODST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为100%、93.9%。在库欣综合征的筛查中,在相同诊断切点下,2 mg ODST比1 mg ODST诊断结果更可靠;在相同剂量药物下,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138 nmol/L(5μg/dl)作为诊断切点,诊断敏感性无明显差别,特异性更高,诊断更准确。结论综上所述,在库欣综合征筛查过程中,以次日8:00血清皮质醇<138 nmol/L(5μg/dl)为库欣综合征诊断切点,进行2 mg ODST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诊断结果更为可靠,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地塞米松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地塞米松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新诊断高血压原醛症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中国新诊断高血压原醛症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库欣综合征及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节律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节律异常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
致谢 |
(4)52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
(5)慢性应激对山羊肝脏糖代谢和肌肉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应激影响HPA轴活性的研究进展 |
1 HPA轴概述 |
1.1 下丘脑和CRH |
1.2 垂体和ACTH |
1.3 肾上腺和糖皮质激素 |
2 应激对动物HPA轴的影响 |
2.1 应激对HPA轴活性的影响 |
2.2 应激对皮质醇合成与反馈的影响 |
2.3 应激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
2.4 应激对海马的影响 |
第二章 应激影响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
1 反刍动物的糖代谢 |
2 糖皮质激素对动物糖代谢的调节 |
2.1 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
2.2 糖皮质激素对肝脏糖代谢的影响 |
2.3 糖皮质激素对其他组织糖代谢的影响 |
第三章 应激影响肌肉生长的研究进展 |
1 骨骼肌概述 |
1.1 肌肉的生长发育 |
1.2 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 |
1.3 骨骼肌蛋白质的分解 |
2 糖皮质激素对肌肉生长的影响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四章 慢性应激对山羊HPA轴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伦理 |
1.2 试验动物及处理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样品采集 |
1.5 皮质醇含量测定 |
1.6 Real-time PCR |
1.7 Western blot |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山羊血浆皮质醇浓度 |
2.2 山羊血浆CHOL、HDLC和LDLC浓度 |
2.3 山羊HPA轴相关基因与蛋白质表达 |
2.4 山羊海马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 |
2.5 山羊各组织中GR基因表达的变化 |
2.6 山羊各组织中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慢性应激对山羊肝脏糖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伦理 |
1.2 试验动物及处理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样品采集 |
1.5 皮质醇含量的测定 |
1.6 石蜡切片的制备与PAS染色 |
1.7 Real-time PCR |
1.8 Westen blot |
1.9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山羊采食量和体重的变化 |
2.2 山羊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变化 |
2.3 山羊血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 |
2.4 山羊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
2.5 山羊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变化 |
2.6 山羊十二指肠糖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2.7 山羊背最长肌糖摄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2.8 山羊肝脏糖异生关键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慢性应激对山羊肌肉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伦理 |
1.2 试验动物及处理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样品采集 |
1.5 Real-time PCR |
1.6 Western blot |
1.7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山羊背最长肌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数量的变化 |
2.2 山羊体重的变化 |
2.3 山羊粪便中尿素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
2.4 山羊背最长肌总DNA、RNA和蛋白含量变化 |
2.5 山羊背最长肌生肌因子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 |
2.6 山羊背最长肌肌纤维分型的变化 |
2.7 山羊背最长肌GR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
2.8 山羊背最长肌AMPK/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 |
2.9 山羊背最长肌Fox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
2.10 山羊背最长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
2.11 山羊背最长肌自噬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
2.12 山羊背最长肌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 |
2.13 山羊背最长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2.14 山羊背最长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七章 Dex对骨骼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对象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C2C12细胞系 |
1.4 Real-time PCR |
1.5 Western blot |
1.6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2C12细胞形态的描述 |
2.2 Dex对C2C12成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
2.3 Dex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 Dex对C2C12成肌细胞中G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5 Dex对C2C12成肌细胞FoxO信号通路的影响 |
2.6 Dex对C2C12成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
2.7 Dex对C2C12肌管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
2.8 Dex对C2C12肌管GR蛋白表达的影响 |
2.9 Dex对C2C12肌管FoxO信号通路的影响 |
2.10 Dex对C2C12肌管自噬蛋白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位论文阅及答情况表 |
(7)库欣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组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 |
1.2.1 资料收集 |
1.2.2 辅助检查 |
1.3 实验材料 |
1.3.1 主要试剂 |
1.3.2 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苏木素-伊红(HE染色)实验步骤 |
1.4.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步骤 |
1.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1.1 库欣综合征首诊主诉特点 |
2.1.2 库欣综合征并发症及合并症 |
2.2 实验室检查 |
2.2.1 皮质醇水平与电解质 |
2.2.2 皮质醇分泌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 |
2.2.3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
2.3 垂体合并肾上腺影像学异常的库欣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
2.3.1 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 |
2.3.2 实验室检查 |
2.4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
讨论 |
3.1 库欣综合征 |
3.1.1 库欣综合征首诊主诉分析 |
3.1.2 库欣综合征合并症及并发症分析 |
3.2 LDH在库欣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
3.3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在库欣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
3.4 垂体合并肾上腺影像学异常的库欣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
3.5 GR在PPNAD中表达的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PPNAD)的致病机制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病史及体格检查 |
1.2.2 辅助检查 |
1.2.3 随访 |
1.2.4 基因检测 |
1.2.4.1 全外显子组测序 |
1.2.4.2 对应位点PCR测序检验 |
二、结果 |
2.1 PBMAH临床特征 |
2.1.1 临床表现 |
2.1.2 辅助检查 |
2.1.3 家族史 |
2.1.4 肿瘤史 |
2.1.5 手术 |
2.2 PPNAD临床特征 |
2.2.1 一般资料 |
2.2.2 家族史 |
2.3 基因检测结果 |
2.3.1 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 |
2.3.3 对应位点PCR测序检验结果 |
三、讨论 |
3.1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特点 |
3.1.1 流行病学 |
3.1.2 临床表现 |
3.2 基因突变 |
3.3 治疗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亚临床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亚临床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亚临床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材料 |
3 研究方法和步骤 |
4 结果 |
5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库欣综合征筛查中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价值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1. 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2. 对比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相同诊断切点中的诊断价值: |
3. 皮质醇检测方法: |
4. 具有阳性结果的患者进行计算机摄影 (CT) /磁共振成像 (MRI) 查找病变。 |
三、统计学分析 |
四、诊断及排除标准 |
结果 |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二、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血清皮质醇抑制结果 |
三、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讨论 |
结论 |
四、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和地塞米松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诊断高血压原醛症患病率、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醛固酮—皮质醇共分泌瘤的临床特征分析[D]. 徐智新.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D]. 王瑞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节律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D]. 王怡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52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临床分析[D]. 努尔比亚·阿斯哈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慢性应激对山羊肝脏糖代谢和肌肉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牛立琼.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库欣综合征筛查中的相关研究[D]. 王宁. 山东大学, 2019(09)
- [7]库欣综合征临床特征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组化研究[D]. 李欣雅.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原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D]. 王祥众.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亚临床和肾上腺腺瘤型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D]. 杨菁.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库欣综合征筛查中不同剂量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价值的比较[J]. 王宁,郑冬梅.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