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开花期田间检查结果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开花期田间检查结果

一、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程立新[1](2009)在《我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玉米生产来说,高产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优良的种子,因而制种在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种子生产类似于大田作物生产,但良种的价值远远高于大田作物的价值,因而对种子生产来说还存在一些独特的要求。首先,制种田比一般大田需要更多的投入;第二,制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遗传基础纯合的原种:第三,对制种地要进行仔细的选择和准备以获得均匀一致的种植环境,以便选出杂株;第四,应该将种子销售环节、劳动力使用等因素尽量考虑进去。本文采用文献收集、分类归纳、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内蒙赤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北部有代表性的生产基地位背景,通过对各生产基地的环境现状、投入和产出现状、以及质量保证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这些玉米制种主产区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到位;技术体系不健全,有待于加强和完善:宣传不够,基地准入,质量检测等制度不健全:基地生产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还有待于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该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是:加强玉米制种基地规范化管理;优化区域布局,稳定制种面积;改变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制种技术优化研究,建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玉米种子生产抗灾预警系统,提高预测控制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制定种业人才发展战略,加快种业的创新发展;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种子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继续实行优惠政策,改善种业发展环境;组建种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培育市场;抓好引种试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广玉米制种新技术,降低农膜和农药的污染。

李晓君[2](2007)在《玉米杂交种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内因,是先进技术的物化载体。作物新品种育成后一般要经过区域化试验、生产示范、审定、推广发展到最大面积、然后逐渐衰退直至被淘汰。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决定了品种的扩散速度、最大种植面积和经济寿命,对于新品种选育、扩散的预测与人为控制及种植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育成、并年推广面积曾上100万亩的玉米杂交种为实证,探索玉米杂交种创新扩散的客观规律、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不同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具有相同的趋势,Gaussian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玉米杂交种年种植面积随推广年份的变化过程。玉米杂交种在Gaussian曲线总体趋势下呈多种变化,有4种表现形式,一是“上升快下降缓慢”类型;二是“上升缓慢下降快”的类型;三是“多峰”类型;四是“均匀”类型。玉米杂交种的平均经济寿命为14.2年;最大种植面积因杂交种的不同而变化较大;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和年最大种植面积影响累计推广面积,年最大种植面积对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的贡献是经济寿命对其贡献的4倍;品种数与品种最大种植面积、经济寿命间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最大种植面积的关系更密切;玉米骨干杂交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57%~63.84%,骨干自交系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42%~56.60%,存在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玉米杂交种品种数逐年增加,目前增长幅度有所减少;其产量逐年增加,每个年代平均增加100kg;其生育期从中早熟到的中晚熟,因区域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其株高从中矮秆到中高秆;玉米的株型由平展型为主转为收敛型为主;其籽粒类型是马齿型为主,籽粒颜色是以黄色为主;籽粒品质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变化较大。玉米杂交种最大种植面积主要取决于品种的丰产潜力与总品种数的影响;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取决于生育期与抗逆性。

张东霞[3](2007)在《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玉米叶螨在我国北方地区为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山西玉米生产的首要害虫。对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开展研究,成为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玉米叶螨研究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山西省玉米叶螨发生危害实况为研究背景,通过大量深入实际的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同时运用生态学、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叶螨优势种的分布、种群动态迁移规律和影响玉米叶螨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制定出山西省玉米叶螨测报调查规范,构建出玉米叶螨发生趋势预测式,并在大量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玉米叶螨无害化可持续控制对策。通过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明确了山西玉米叶螨主要有3种: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Koch,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为害种类相同,优势种类有差异。南部复播玉米区以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为主,中部春玉米产区以截形叶螨、二斑叶螨为主,北部地膜玉米主产区以截形叶螨为主要为害种。研究证实大发生年的主要为害种为截形叶螨。2、搞清了优势种叶螨的生活史、田间消长动态规律、主要的行为习性。玉米叶螨在山西省年发生9-14代,以雌成螨吐丝结网聚集越冬。害螨在玉米植株垂直扩散靠爬行,并以上迁为主,株间迁移以吐丝飘移为主。山西叶螨在玉米田内的种群动态迁移扩散可分为4个阶段,即5月下旬为迁移定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入扩散增殖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期,9月上旬进入迁移越冬期。3、明确了玉米叶螨种群发生消长影响因素:叶螨种群的消长与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和作物生长有密切关系。(1)高温干旱有利于叶螨的发生,低温、降水对叶螨有抑制作用。(2)玉米播种早、长势弱、施肥水平差的玉米田,叶螨种群数量越大,为害重;反之则轻。(3)不同玉米品种间的抗螨性存在差异。(4)山西省玉米叶螨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主要为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和猎花蝽。4、制定一套简便、易行、科学的调查规范,制定了玉米叶螨为害分级划分标准。同时根据影响玉米叶螨发生的温度、降水和旬均温度系数以及螨量等主要因子,制定了长期预报与中期预报标准并组建玉米叶螨发生趋势预测式:?=2.1736-0.3107x1+1.4213x2(X1:7月上旬温雨系数;X2:6月底玉米叶螨基数和?:玉米叶螨发生程度)。5、总结出一套符合山西省情的玉米叶螨无害化综合治理配套措施:提出了在重发生区种植抗旱性强、活杆成熟的紧凑型抗螨玉米品种,在玉米大喇叭期增施速效肥,增强作物的抗螨能力;玉米定苗后推广早期剪叶和蓝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玉米灌浆期应用田间释放瓢虫和喷洒烟洗液、苦参碱等生物措施进行控制,大发生时推广虫螨克、尼索朗、扫螨净进行防治。这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突出了无害化防治特色,措施具体明确,相互协调补充,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合理。

王斌[4](2005)在《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三大作物。由于我国既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种子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400万hm2左右,玉米制种面积也达到150万hm2以上。),因此围绕玉米杂交种子生所进行的育种、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改进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玉米生产能力及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玉米种子生产的五大因素,从品种、播期、密度、覆膜、施肥、花期调节、带叶去雄、病虫防治、砍父本及适期收获等十个方面阐述总结了当前提高我国玉米种子产量、质量及效益的主要栽培措施,并以笔者的观点指出了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方向。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以生产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为主,是甘肃面向西南地区制种的重要基地。本文针对陇南市玉米制种生产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组合存在的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设置密度、施肥、带叶去雄及收获期四个处理来改进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而为在陇南市推广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奠定基础。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紧凑型玉米组合掖单13号制种田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和叶面积系数逐步提高,在密度为97500株/hm2时叶面积系数达到3.34,产量达到5580kg/hm2较对照(75000株/hm2)增8.93%,然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又开始下降。(二)、对绵单一号制种田分别追施氮素207 kg/hm2及310.5 kg/hm2时(按苗期40%,抽雄前60%的比例分期施肥)肥料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6.0和5.34,制种产量分别达到4725 kg/hm2和5175 kg/hm2,当追施氮素达到414 kg/hm2时,虽然产量达到了5400 kg/hm2,但肥料投入产出比仅为2.0,施肥的价值意义不大。(三)、通过带叶去雄试验表明,掖单13号制种田带1-2叶去雄不仅不减产,还可较不带叶增产2.63-5.27%,但带3叶以后较对照减产3.50%。(四)、成单19号属晚熟品种,通过不同收获期试验表明,在受粉后55天至65天之间收获,产量在十日之内变化率为0-4.46%,但从第60天之后收获的种子霉变粒增多,部分种子生活力下降。总之,玉米种子生产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气候、地域、市场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能否贯彻高产、优质及高效的种子生产技术,则是保证杂交种子产量及质量的一项关键环节。就陇南市而言,该区域雨水丰富、热量充足、无霜期长,生产中晚熟组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按照不同类型的组合实施不同的高产制种技术,仍然可获得5250 kg/hm2的产量

傅晓华,陈静[5](1998)在《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季广德,温江[6](1997)在《促进我区玉米种子质量提高的措施》文中研究说明 玉米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96年全区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11.6万公顷,占我区粮食播种面积的25%,玉米总产量75.14亿公斤,占我区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商品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继而对玉米杂交种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前几年,由于受玉米种子供求矛盾和种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加之种子生产单位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市场质量监督管理薄弱,玉米种子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尤其是种子纯度不高,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自199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认真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种子管理条例》以及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加大了对种子市场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查处了一批假劣种子案件,加强种子生产单位

二、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2 国内外玉米制种发展的现状
        1.2.1 国外玉米制种发展现状
        1.2.2 我国玉米制种发展现状
2 引言
3 材料与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调查
    3.2 技术路线
    3.3 资料收集
4 我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区优势条件及制种现状分析
    4.1 西北玉米制种生态区划
    4.2 甘肃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优势条件
    4.3 新疆玉米制种的优势条件
    4.4 甘肃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发展现状
    4.5 新疆玉米制种的现状
5 西北区域玉米制种成功案例分析
    5.1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成功案例分析
    5.2 新疆地区玉米制种成功案例分析
6 我国西北区域玉米制种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6.1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新疆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6.3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6.4 新疆玉米制种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2)玉米杂交种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玉米品种改良历程
    1.2 品种扩散
        1.2.1 品种扩散的理论基础——农业技术创新扩散
        1.2.2 品种扩散的影响因素
        1.2.3 品种扩散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玉米杂交种扩散的数学模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处理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扩散的总体理论曲线及其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年种植面积上千万亩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3.2.2 年种植面积达百万亩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3.2.3 种植面积处于上升阶段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3.2.4 杂交种经济寿命和年最大种植面积对累计推广面积的贡献
        3.2.5 品种数与各杂交种最大种植面积及经济寿命的关系
        3.2.6 骨干杂交种与自交系对玉米种植面积的贡献
    3.3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年代育成玉米杂交种的特征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图片制作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4.2.2 玉米杂交种株型变化状况
        4.2.3 玉米杂交种品种类型与籽粒品质状况
    4.3 小结
第五章 玉米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80 个玉米杂交种年最大种植面积模型的估计
        5.2.2 180 个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模型的估计结果
        5.2.3 不同生态区对玉米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
    5.3 讨论
        5.3.1 产量项的影响
        5.3.2 总品种数的影响
        5.3.3 常数项的影响
第六章 杂交种选育与扩散成功的典型
    6.1 中单2 号
    6.2 郑单958
第七章 讨论及建议
    7.1 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7.2 高产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题
    7.3 品质育种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玉米叶螨危害情况
        1.1.1 全国玉米叶螨发生危害情况
        1.1.2 山西省玉米叶螨的发生危害情况
    1.2 玉米叶螨的研究进展
        1.2.1 优势种确定及分布研究
        1.2.2 玉米叶螨生活习性研究
        1.2.3 玉米叶螨寄主及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1.2.4 玉米叶螨发生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1.2.5 玉米叶螨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1.2.6 玉米叶螨防治技术研究
    1.3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
    2.1 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的确定及分布研究
        2.1.1 玉米叶螨优势种确定
        2.1.2 优势种叶螨形态特征
        2.1.3 分布范围
    2.2 玉米叶螨种群发生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2.2.1 山西玉米叶螨年生活史与种群消长动态规律
        2.2.2 玉米叶螨种群发生消长影响因素
        2.2.3 近年山西玉米叶螨加重发生原因分析
    2.3 玉米叶螨调查规范与预测预报研究
        2.3.1 玉米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2.3.2 预测预报
    2.4 山西省玉米叶螨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2.4.1 防治玉米叶螨大田试验
        2.4.2 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进展简况
    2 影响玉米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
    3 提高我国玉米种子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
    4 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地点及试验条件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
        3.2 施肥
        3.3 带叶去雄
        3.4.不同收获期
    4.讨论
        4.1.密度对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2.施肥对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3 带叶去雄对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的影响
        4.4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种子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四、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程立新.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 [2]玉米杂交种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晓君. 新疆农业大学, 2007(02)
  • [3]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D]. 张东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4]不同栽培措施对杂交玉米种子产量的影响[D]. 王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9)
  • [5]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制种田花期田间检验结果[J]. 傅晓华,陈静. 现代农业, 1998(01)
  • [6]促进我区玉米种子质量提高的措施[J]. 季广德,温江. 种子世界, 1997(12)

标签:;  ;  ;  ;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开花期田间检查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