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商业贮藏研究

柑橘商业贮藏研究

一、芦柑商业贮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武东昕[1](2021)在《非浓缩还原比谢克幸瓜汁(“老汉瓜”)工艺优化及产品研发》文中指出

滕睿颖[2](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麻阳柑桔品牌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锡凯[3](2021)在《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文中指出小麦麸皮是面粉经机械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且含有许多对人们有益的成分,如膳食纤维,黄酮和酚酸等,其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约占总量的35%~50%,因此,小麦麸皮是提取高品质膳食纤维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采用好食脉孢菌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探究发酵条件对麦麸SDF得率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阐明好食脉孢菌发酵小麦麸皮释放SDF的可能机理,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低添加量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然后采用上述最优方式对小麦麸皮进行发酵后再结合超声波联合处理,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改进了麦麸SDF提取工艺,探究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测定经过不同方式提取的麦麸SDF的部分理化及功能性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低添加量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确定了麦麸SDF得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好食脉孢菌接种量10%(v/w)、固态培养基总含水量70%(v/w)、固态培养温度30℃、固态发酵培养时间72 h。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小麦麸皮10 g,C6H12O6 0.7%(w/w)、(NH4)2SO4 0.6%(w/w)、MgSO40.2%(w/w)、K2HPO40.3%(w/w)、CaC12 0.1%(w/w)、NaCl 0.1%(w/w)。在此条件下预测麦麸SDF得率为6.37±0.25%,实际得率为6.29±0.17%,结果较为接近,说明通过上述模型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信合理。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均与麦麸SDF得率呈正相关,且不同的C源对其均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2)在固态发酵麦麸的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提取麦麸SDF,主要的原理是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对麸皮产生的机械力破碎,切断大分子之间的作用键,与发酵法相互弥补,进一步提高SDF得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麦麸SDF工艺,确定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提取功率576 W、超声温度50℃时,测得SDF得率平均值为6.94±0.17%,此时相对偏差较小,证明采用正交设计得到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3)通过对比未发酵、发酵、发酵联合超声三种方式制得的麦麸SDF理化及功能性质,发酵联合超声制得麦麸SDF的溶解性、溶解度、持油力、膨胀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明显提高。

杨倩[4](2021)在《甲酸乙酯和磷化氢对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检疫熏蒸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杰克贝尔氏粉蚧多次在我国检疫口岸截获,为了防止该种粉蚧在中国大陆的广泛传播,必须加强该种害虫的检疫除害措施,研究新的除害方式。甲酸乙酯和磷化氢作为新型熏蒸剂,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在建立杰克贝尔氏粉蚧试验种群的基础上,以甲酸乙酯和磷化氢为熏蒸剂并联合冷处理,测定了两种熏蒸剂对杰克贝尔氏粉蚧不同龄期的毒力影响,并且测定了该种除害措施对东盟进口水果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杰克贝尔氏粉蚧的生物学特性。温度26±1℃,湿度80±5%的饲养环境下,在发芽土豆上建立了杰克贝尔氏粉蚧试验种群。该虫分为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五个发育阶段。2、建立了火龙果携带杰克贝尔氏粉蚧的甲酸乙酯熏蒸技术。杰克贝尔氏粉蚧对甲酸乙酯熏蒸的耐受性结果为:卵>雌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在20℃下使用甲酸乙酯熏蒸4h,卵和雌成虫的死亡率达到几率值9所需甲酸乙酯浓度分别为109.76g/m3和16.78g/m3;卵在5℃下冷处理12h及以上,在10℃下冷处理72h及以上的死亡率为100%。火龙果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的内部品质无显着性影响;但60 g/m3以上的甲酸乙酯熏蒸4 h则对火龙果造成表面药害。因此建议在20℃下,使用20g/m3及以上的甲酸乙酯熏蒸4h结合5℃冷处理12h或10℃冷处理48h,作为火龙果携带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检疫处理技术指标。3、建立了火龙果携带杰克贝尔氏粉蚧的磷化氢熏蒸技术。杰克贝尔氏粉蚧对磷化氢熏蒸的耐受性结果为:卵>雌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在20℃下使用磷化氢熏蒸4h,卵和雌成虫的死亡率达到几率值9所需磷化氢浓度分别为2645.75ppm和1364.96ppm;卵在5℃下冷处理12h及以上,在10℃下冷处理24h及以上卵的死亡率为100%。火龙果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磷化氢对火龙果的内部品质无显着性影响。对呼吸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在短时间内磷化氢熏蒸会刺激火龙果的呼吸速率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正常且整个过程不影响水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上述结果表明,建议在20℃下,使用1500ppm的磷化氢熏蒸4h结合5℃冷处理12h或10℃冷处理24h可作为火龙果携带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检疫处理技术指标。4、在5℃下,使用800ppm及以上浓度磷化氢熏蒸2h及以上,各个虫态的死亡率均达到100%,且对进口龙眼的品质无显着性影响,不会影响水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张晓楠[5](2021)在《柑橘果实剥皮性的量化评价》文中指出柑橘果实的剥皮性是一个重要的园艺性状,直接影响果实的耐贮运性和食用方便性,对果实的商品性有重要影响,也与粗皮大果和浮皮等生理性病害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宽皮柑橘而言,剥皮性更是重要的果实品质特征。在消费者食用时的徒手剥皮中,果皮与果肉的粘力和穿透阻力都与剥皮性有关。当前,有关柑橘果实剥皮性量化评价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力学测量装置构建了一个可以对柑橘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进行精确定量测定的体系,利用该系统检测了多种柑橘种质的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并对几类宽皮柑橘品种的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细胞壁多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柑橘果实剥皮性的遗传多样性首先通过对宽皮柑橘,橙类,柚类和柠檬各10个品种进行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的测量,结果表明,各类柑橘果皮的粘力为宽皮柑橘<橙类<柠檬<柚类,而果皮穿透阻力则为宽皮柑橘<橙类<柚类<柠檬。然后对中国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橘圃中的80种宽皮柑橘果实的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80种宽皮柑橘的剥皮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基于两个力学指标的分层聚类分析将80种宽皮柑橘分为两大类,分别代表72种易剥皮的宽皮柑橘和8种难剥皮的宽皮柑橘,易剥皮的宽皮柑橘又分为两个亚枝,即42种非常容易剥皮的宽皮柑橘和30种具有中等剥皮性的宽皮柑橘。祖先中的橙,葡萄柚或八朔柑亲缘与后代难剥皮的特征密切相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剥皮宽皮柑橘品种的白皮层内部较为疏松并且出现空隙。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厚度与果皮的穿透阻力有弱的相关性但与粘力几乎不相关,穿透阻力与单位面积的果皮质量相关而与果皮密度不相关。此外,果皮粘力与穿透阻力呈正相关,说明这两种力学指标能共同反映柑橘果实的剥皮性。(2)四种不同宽皮柑橘的剥皮性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的关系以向山(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Mukaiyama)、克里曼丁(C.clementina hort.ex.Tanaka)、弗莱蒙特(C.reticulata Blanco var.Fremont)和药香柑(C.reticulata Blanco var.Yaoxianggan)四种宽皮柑橘为试材,比较分析了果实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期的剥皮性、果皮形态、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的活性及部分基因表达的变化。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反映剥皮性的两个力学指标(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均显着下降,表明果实随着成熟而更易剥皮。不同品种的剥皮性有所差异,药香柑与弗莱蒙特的果皮粘力较高,克里曼丁和向山较低;药香柑果皮的穿透阻力最高,弗莱蒙特次之,克里曼丁和向山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呈显着正相关,且易剥皮性状与低水平的细胞壁多糖物质和高水平的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的活性密切相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四种柑橘果皮中的多种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与细胞壁降解的酶活性及部分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随之上升,另有部分编码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和果胶甲酯酶抑制蛋白的基因下调表达。易剥皮的向山和克里曼丁果皮中的总细胞壁干物质和部分细胞壁多糖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原果胶)的含量低于难剥皮的药香柑和弗莱蒙特,这可能与较高水平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多种果胶降解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李保祥[6](2021)在《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柑橘(Citrus sinensis L.Osbeck)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在贮运过程中的损耗很高。目前我国柑橘采后保鲜措施仍以施加化学保鲜剂为主,而化学保鲜剂存在滥用风险,且长期使用将导致果实产生抗药性。在此背景下,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以其绿色安全、易于操作、效果显着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涂覆在果实表面的可食性涂膜通过其半透性来调节果实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减少其蒸腾作用,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从而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果实的呼吸和蒸腾会导致涂膜出现微孔,削弱其对果实的保鲜效果。为此,在壳聚糖涂膜液中添加了结晶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 Cellulose,NCC)对壳聚糖(Chitosan,CS)涂膜的透过性进行了调节,并增强了其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其对柑橘果实的保鲜效果。同时,涂膜的透过性应与果实的采后呼吸速率相匹配,防止过度抑制。若涂膜的阻隔性过高,可能导致果实的无氧呼吸,从而对果实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而不同品种的柑橘其个体大小、果皮结构和采后生理活动等差异较大,因此对涂膜透过性的要求也不同,涂膜在不同果实表面出现微孔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三种不同品种的柑橘(椪柑、沙糖桔、红桔),分别探究了涂膜中NCC的含量对上述品种柑橘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并观察了涂膜中微孔的出现时间;其次,采用NCC含量最优的复合涂膜对沙糖桔和红桔分别在贮藏的不同时间点进行二次涂膜,以此探究对不同品种的柑橘果实而言,微孔的出现时间与果实贮藏品质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CS组相比,NCC含量为2%和4%的复合涂膜可在贮藏后期显着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贮藏16天时,2%NCC复合涂膜组果实的腐烂率相较于CK组下降了55%,相较于纯CS组下降了43.7%。该组也较好地保持了果实中的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同时,相较于CK组,所有涂膜组均可在贮藏后期(第10天后)显着抑制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增加,说明涂膜可抑制果实的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综合而言,涂膜中添加2%NCC的复合涂膜对椪柑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2、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不能降低果实的水分散失,但可较好地抑制果实的腐烂。添加NCC的复合涂膜组在贮藏后期的腐烂率均低于CS组和FA组。贮藏24天时,4%NCC复合涂膜组的腐烂率相较于CK组、FA组分别降低了50%、9%。说明复合涂膜的保鲜效果优于咪酰胺(FA)。各组果实的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在贮藏期间的波动较大,无明显变化规律。但4%NCC复合涂膜组果皮中的丙二醛含量最低,且能够在贮藏期间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说明该复合涂膜可显着延缓果实的膜脂过氧化,增强果实的抗衰老能力。从涂膜的微观形貌可看出,果皮表面的涂膜在贮藏第1天便出现微孔,这可能是由于沙糖桔果实的呼吸强度较高(20~48 mg·kg-1·h-1)。但涂膜中添加4%的NCC有助于减少微孔的出现。综合而言,涂膜中添加4%NCC的复合涂膜对沙糖桔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3、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二次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涂膜均可较好地降低沙糖桔的腐烂率,但二次涂膜后,果实在贮藏后期的腐烂率快速升高,虽仍然低于CK组,但高于一次涂膜组和FA组。相较于一次涂膜,二次涂膜对果肉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无显着保持效果,同时也不能降低果皮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二次涂膜组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但POD活性低于一次涂膜组。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表明,二次涂膜推迟了涂膜表面微孔的出现,其在第4天仍未观察到微孔的出现。但由于沙糖桔呼吸强度高,生理活动非常活跃。因此,二次涂膜虽然提高了膜结构的稳定性,但并不利于果实的生理代谢,对沙糖桔的保鲜效果反而不如一次涂膜。4、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二次涂膜对红桔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含6%NCC的复合涂膜可抑制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增加,尤其是二次涂膜组的腐烂率大大低于FA组。贮藏11天后,CS-6%NCC4组腐烂率较CK组、FA组分别降低了40.0%、28.5%。CS-6%NCC4组能较好地保持果实中的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同时,复合涂膜组可较好的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增加,且在贮藏后期可维持较高的POD和CAT酶活性。SEM结果表明,红桔表面的壳聚糖涂膜在第3天便出现微孔,添加NCC的复合涂膜较纯CS涂膜表面出现微孔的时间推迟了2天。二次涂膜后,贮藏后期微孔会再次出现,但CS-6%NCC6组的微孔较少。由此说明,二次涂膜的确可延缓微孔的出现,保持涂膜结构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涂膜对红桔保鲜效果的持久性。综上而言,本研究明确了三个品种柑橘果实各自最佳的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配方,并利用二次涂膜延缓了涂膜微孔的出现,考察了不同品种果实中,涂膜结构稳定性与果实贮藏品质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可食性涂膜的透过性应与果实的生理活动特点相匹配才能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为可食性涂膜在果实保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汤友军[7](2020)在《柑橘精油微乳体系构建及其对杏保鲜品质的研究》文中认为柑橘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等功效,在新鲜农产品的采后品质控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存在低水溶性、高挥发性和感官特性等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微乳液已被研究作为许多疏水性物质的新型纳米载体,可以有效改善精油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对拓宽精油的商业化应用及天然保鲜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杏含有多酚、类胡萝卜素、矿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研究利用食品级微乳化技术,制备了O/W可稀释型柑橘精油微乳体系,研究了柑橘精油及其微乳液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采用滴加水法制备微乳液,以伪三元图和粒径为指标,对微乳液配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可稀释型柑橘精油微乳液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柑橘精油为油相,Tween 80:Tween40(1:1,m/m)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4,去离子水为水相,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比值为7:3,可得到O/W型可稀释型柑橘精油微乳液,微乳液的粒径为28.83±0.9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0.05。2.采用离心法、流变仪、加热法等试验对所制备的微乳液体系进行稳定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心速率为4 000、6 000、8 000、10 000 r/min和加热温度为40、50、60、70、80、90℃条件下微乳液能保持澄清、透明状态,在4°C条件下放置90 d,未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微乳液表现为低粘度牛顿行为,平均粘度为17.6±1.33 mPa·s;密度为0.958±0.03 g/mL,略小于水的密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通过DPPH和ABTS试验表明,微乳液体系能够增强柑橘精油在水相环境中的抗氧化活性。3.采用100μg/mL柑橘精油及其微乳液浸泡处理杏果实,考察了4℃冷藏和-1.3~-1.8°C冰温贮藏对杏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冷藏和-1.3~-1.8°C冰温贮藏条件下,与柑橘精油处理相比,微乳液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持杏果实的生理和营养品质。在4℃冷藏至24 d时,柑橘精油处理组杏的失重率为2.18%,硬度下降了26.32%,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下降了25.47%、44.00%,VC含量下降了20.43%。微乳液处理组杏的失重率为1.58%,硬度仅下降了18.95%,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1.32%、28.00%,VC含量仅下降了13.82%。在-1.3~-1.8℃冰温条件下至48 d时,柑橘精油处理组杏的失重率为1.03%,硬度下降了16.84%,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4.15%、27.14%,VC含量下降了6.91%。微乳液处理组杏的失重率为0.77%,硬度仅下降了11.58%,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下降6.60%、18.57%,VC含量下降了5.06%,且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微乳液处理均能维持杏果实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电子鼻测定分析了在-1.3~-1.8℃冰温条件下精油和微乳液处理对杏果实风味物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精油及其微乳液处理能延缓杏果实风味物质的丢失,保持杏较高的风味品质。综合分析表明,微乳化能够增强柑橘精油对杏的保鲜作用。

吴黎明[8](2020)在《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晚熟脐橙是柑橘中成熟期较晚的一类脐橙品种,如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Lanelate’Navel),其品质优良,适合在我国三峡库区种植,为优化我国柑橘品种结构和延长柑橘鲜果供应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该品种在果实成熟期间出现了严重枯水现象,汁胞枯水为一种生理性病害,大大降低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因此,汁胞枯水发生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为晚熟脐橙生产的关键问题。本课题以晚熟脐橙品种‘伦晚脐橙’和‘红肉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Cara Cara’Navel)为试材,研究冬季低温和海拔对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阐明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发生的原因;研究果实采前汁胞枯水相关的生理变化及基因表达,通过RNA-Seq测序,筛选果实枯水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和靶基因,分析与汁胞枯水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果实采前枯水生理和分子机理;开展晚熟脐橙种植区域布局研究,探讨冬季套袋和覆膜对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为湖北三峡库区采前果实枯水的栽培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冬季低温和海拔对晚熟脐橙采前果实枯水与品质的影响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与冬季低温紧密相关,果实枯水主要由冬季低温诱导发生。冬季低温和海拔对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在湖北三峡库区,较高海拔处(520 m)果实品质显着低于中、低海拔处(380~220 m),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含水量、果汁率等均较低,果面着色较差,随采收期的延长,果实水分含量逐渐降低以致枯水,果实在花期(4月下旬)和新梢生长期(5月上旬)枯水发生比例高,分别达到50.0%和38.8%,且枯水指数增加,枯水程度逐渐加重,在春梢生长末期,果肉总含水量减少10.0%左右,而中、低海拔处在试验期间基本未观察到枯水果的发生。2.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生理机制研究细胞组织结构观察表明,果实汁胞枯水导致细胞壁纤维素、壁增厚、细胞内含物减少,并且细胞逐渐皱缩和中空。果实枯水率和枯水程度在花期明显增加,汁胞含水量和果汁率显着降低。果实呼吸速率随果实枯水的发生发展先上升后快速下降。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显着下降,汁胞颜色变浅。随汁胞枯水级别的增加,果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增加。汁胞枯水的发生引起了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较大变化,其中果胶甲酯酶(PME)、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L)的活性降低。同时,汁胞枯水也导致了内源激素发生显着变化,Auxin、GA3等随枯水加重呈现显着下降趋势,但ABA在枯水时保持较高含量,这些物质含量的改变引起了果实内源激素的失衡,成为加速果实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3.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分子机制研究在晚熟脐橙采前枯水果实中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903个,大多数基因在9个代谢通路中显着富集,q RT-PCR结果表明果实汁胞枯水与细胞壁代谢紧密相关。另外,与果胶分解相关的PME基因上调表达,PG基因则下调表达;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POD上调表达,而参与纤维素分解的CL下调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q RT-PCR所揭示的低温处理的表达模式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冬季低温与晚熟脐橙越冬果实枯水形成有关。因此,低温通过影响晚熟脐橙果实的细胞壁代谢而加剧果实枯水。同时,鉴定到136个known mi RNA和6个novel mi RNA,其中有24个mi RNA在枯水果实中存在显着性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表明靶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于3个通路,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晚熟脐橙果实响应枯水的分子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与m RNA转录测序中代谢途径分析结果一致。mi RNA参与抗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可能通过介导抗病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晚熟脐橙果实抗病性。综上所述,晚熟脐橙果实汁胞内细胞受内源激素、细胞壁相关生理代谢、次生代谢生物合成、激素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以及参与胁迫、刺激响应的mi RNA靶基因的调控,发生糖酸物质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汁胞水分和内含物质的不断转移和消耗,最终导致果实汁胞崩塌和枯水。初步形成了由冬季低温诱导的晚熟脐橙采前果实枯水的生理和分子机理。4.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防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探讨了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栽培技术,进行了晚熟脐橙种植区域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三峡库区,江南晚熟脐橙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60 m以下,江北在海拔350 m以下。在适宜范围外,随海拔升高,晚熟脐橙果实品质下降,可食率、果汁率降低,酸下降快,果实化渣性变差,果实枯水加重。其次,探讨了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生产技术,冬季套袋试验效果好,果实枯水比率控制在5%以下,显着低于对照果实(枯水率50%),可有效减轻和防止晚熟脐橙果实枯水,而且套袋果实外观好,品质优。覆膜技术效果其次,果实枯水比率可以控制在20%以下,而且该技术简便、劳动量小且成本较低,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刘春明[9](2019)在《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产业链与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水果产业涉及多环节产业链,也是福建省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福建省虽有众多的水果类地理标志,但仍不是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强省。从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及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应推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创建品牌,运用科学技术推动产销链过程的标准化,建立"大区域"地理标志水果产业链,加强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谢三都[10](2016)在《芦柑皮中柠檬苦素提取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永春芦柑的果皮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芦柑皮中的柠檬苦素。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芦柑皮中柠檬苦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70%乙醇溶液、料液比1∶30(g∶ml),40℃恒温水浴20min,所得芦柑皮柠檬苦素提取率为11.29mg/g。

二、芦柑商业贮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柑商业贮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小麦鼓皮概况
    1.3 好食脉孢菌概况
    1.4 膳食纤维概况
        1.4.1 膳食纤维定义
        1.4.2 膳食纤维的组成
        1.4.3 膳食纤维的降解
        1.4.4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应用
    1.5 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方法
        1.5.1 化学法
        1.5.2 物理法
        1.5.3 酶解法
        1.5.4 发酵法
        1.5.5 联合法
    1.6 可溶性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性质
    1.7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1 课题来源
        1.7.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3 研究内容
2 好食脉孢菌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菌种
        2.2.3 实验材料
    2.3 发酵产物中SDF的提取和得率的测定
        2.3.1 SDF的提取
        2.3.2 SDF得率计算
    2.4 麦麸的固态发酵
        2.4.1 PDA斜面培养基的制备
        2.4.2 好食脉孢菌孢子菌悬液的准备
    2.5 发酵过程中酶活力的测定
        2.5.1 粗酶液的制备
        2.5.2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2.5.3 木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2.6 麦麸固态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设计
        2.6.1 接种量的确定
        2.6.2 含水量的确定
        2.6.3 发酵温度的确定
        2.6.4 发酵时间的确定
    2.7 小麦麸皮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变化与SDF得率的相关性
        2.7.1 发酵过程中CMC酶活和Xyn酶活的变化
        2.7.2 SDF得率与CMC酶活、Xyn酶活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8 麦麸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单因素试验设计
        2.8.1 辅助性碳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2 氮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3 无机盐离子的选择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4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2.8.5 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2.8.5.1 最低添加量实验设计
        2.8.5.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2.8.5.3 Box-Behnken实验设计
    2.9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10 结果与讨论
        2.10.1 葡萄糖标准曲线
        2.10.2 木糖标准曲线
        2.10.3 单因素实验
        2.10.4 固态培养中CMC、Xyn酶活力的变化
        2.10.5 SDF得率与CMC、Xyn酶活力相关性分析
        2.10.6 辅助碳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酶活力、SDF得率的影响
        2.10.7 氮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酶活力、SDF得率的影响
        2.10.8 无机盐的选择对CMC酶活、Xyn酶活、SDF得率的影响
        2.10.9 PB实验结果
        2.10.10 培养基组分最低添加量实验结果
        2.10.11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2.10.12 BBD实验结果
    2.11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菌种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悬液
        3.3.2 培养基
        3.3.3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麦麸SDF工艺流程
        3.3.4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麦麸SDF工艺优化单因素实验
        3.3.4.1 不同超声时间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4.2 不同超声功率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4.3 不同超声温度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5 正交实验优化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4.2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SDF工艺优化正交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两种处理方式对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菌种
    4.3 实验方法
        4.3.1 麦麸SDF的制备
        4.3.2 发酵改性SDF的制备
        4.3.3 发酵联合超声波改性SDF的制备
        4.3.4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测定
        4.3.5 持油力的测定
        4.3.6 膨胀力的测定
        4.3.7 葡萄糖吸附作用的测定
        4.3.8 胆固醇吸附作用的测定
        4.3.9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10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麦麸SDF物理性质分析
        4.4.2 麦麸SDF功能性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甲酸乙酯和磷化氢对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检疫熏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检疫
    1.2 中国-东盟进口水果贸易现状及问题
    1.3 杰克贝尔氏粉蚧
        1.3.1 分类地位
        1.3.2 起源与分布
        1.3.3 生物生态学特性
    1.4 粉蚧的检疫处理
        1.4.1 熏蒸处理
        1.4.2 冷处理
        1.4.3 熏蒸处理联合冷处理
    1.5 甲酸乙酯
        1.5.1 理化性质
        1.5.2 研究应用现状
    1.6 磷化氢
        1.6.1 理化性质
        1.6.2 研究应用现状
    1.7 立题依据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杰克贝尔氏粉蚧的形态发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虫的准备
        2.1.2 供试仪器
        2.1.3 卵形态发育观察
        2.1.4 若虫及成虫形态发育观察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甲酸乙酯熏蒸联合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效果及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虫的准备
        3.1.2 仪器与药品
        3.1.3 杰克贝尔氏粉蚧不同虫态对甲酸乙酯的熏蒸耐受性
        3.1.4 甲酸乙酯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3.1.5 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3.1.6 甲酸乙酯熏蒸联合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3.1.7 甲酸乙酯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雌成虫
        3.1.8 火龙果熏蒸处理
        3.1.9 火龙果品质检测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甲酸乙酯标准曲线的建立
        3.3.2 杰克贝尔氏粉蚧不同虫态对甲酸乙酯的耐受性
        3.3.3 甲酸乙酯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卵的杀灭效果
        3.3.4 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卵的杀灭效果
        3.3.5 甲酸乙酯熏蒸联合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卵的杀灭效果
        3.3.6 甲酸乙酯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雌成虫的杀灭效果
        3.3.7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3.3.8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可溶性糖的影响
        3.3.9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酸度的影响
        3.3.10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失重率的影响
        3.3.11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硬度的影响
        3.3.12 甲酸乙酯熏蒸对火龙果VC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磷化氢熏蒸联合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效果及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虫的准备
        4.1.2 仪器与药品
        4.1.3 杰克贝尔氏粉蚧不同虫态对磷化氢熏蒸耐受性
        4.1.4 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4.1.5 磷化氢熏蒸联合冷处理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4.1.6 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雌成虫
        4.1.7 火龙果熏蒸处理
        4.1.8 火龙果品质检测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磷化氢标准曲线的建立
        4.3.2 杰克贝尔氏粉蚧不同虫态对磷化氢熏蒸的耐受性
        4.3.3 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卵的杀灭效果
        4.3.4 磷化氢熏蒸联合冷处理对杰克贝尔氏粉蚧卵的杀灭效果
        4.3.5 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雌成虫的杀灭效果
        4.3.6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4.3.7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可溶性糖的影响
        4.3.8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酸度的影响
        4.3.9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色泽的影响
        4.3.10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硬度的影响
        4.3.11 磷化氢熏蒸对火龙果呼吸强度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低温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效果及对龙眼品质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虫的准备
        5.1.2 仪器与药品
        5.1.3 低温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卵
        5.1.4 低温磷化氢熏蒸杰克贝尔氏粉蚧若虫及雌成虫
        5.1.5 龙眼熏蒸处理
        5.1.6 熏蒸浓度检测
        5.1.7 龙眼品质检测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杀灭效果
        5.3.2 低温磷化氢熏蒸龙眼浓度变化
        5.3.3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龙眼感官品质的影响
        5.3.4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龙眼失重率的影响
        5.3.5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龙眼可溶性糖的影响
        5.3.6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龙眼酸度的影响
        5.3.7 低温磷化氢熏蒸对龙眼呼吸强度的影响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柑橘果实剥皮性的量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剥皮性的定义
    1.2 柑橘剥皮性的评价
    1.3 影响柑橘剥皮性的因素
        1.3.1 品种
        1.3.2 果实成熟度
        1.3.3 砧木
        1.3.4 激素
        1.3.5 生态/气象条件
    1.4 细胞壁多糖对柑橘果实剥皮性的影响
    1.5 调控柑橘果实剥皮性的分子机制
        1.5.1 调控柑橘果皮硬度的分子机制
        1.5.2 调控柑橘果皮粘力的分子机制——以浮皮为模型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3章 柑橘果实剥皮性定量检测系统的建立和不同柑橘品种剥皮性的遗传多样性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的测量
        3.2.2 果皮形态观察
        3.2.3 果皮厚度,密度和单位面积果皮质量的测量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建立柑橘果实剥皮性定量测定的系统
        3.3.2 不同柑橘品种的果皮粘力和穿透阻力
        3.3.3 不同宽皮柑橘品种剥皮性的差异
        3.3.4 宽皮柑橘剥皮性与柑橘果皮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四种宽皮柑橘的剥皮性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的关系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琼脂糖凝胶电泳
        4.2.2 半纤维素、纤维素、果胶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4.2.3 RNA提取
        4.2.4 RNA浓度和完整性检测
        4.2.5 c DNA合成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果实成熟过程中剥皮性和果皮形态
        4.3.2 细胞壁物质以及细胞壁多糖含量
        4.3.3 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4.3.4 剥皮性与细胞壁多糖的相关性分析
        4.3.5 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
    4.4 讨论与结论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
        1.1.1 柑橘概况
        1.1.2 柑橘采后生理
    1.2 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2.1 可食性涂膜保鲜的机理与原料
        1.2.2 壳聚糖涂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
        1.2.3 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1.3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3.1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
        1.3.2 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2.1.3 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椪柑果实失重率与腐烂率的变化
        2.2.2 椪柑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
        2.2.3 椪柑果肉营养品质的变化
        2.2.4 椪柑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沙糖桔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沙糖桔失重率、腐烂率与果实外观的变化
        3.2.2 沙糖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变化
        3.2.3 沙糖桔果肉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3.2.4 沙糖桔果皮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2.5 沙糖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6 沙糖桔果皮表面微观形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二次涂膜对沙糖桔保鲜效果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4.2.2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4.2.3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4.2.4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5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6 二次涂膜对沙糖桔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4.2.7 二次涂膜后沙糖桔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壳聚糖/纳米纤维素二次涂膜对红桔贮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1.2 涂膜液制备及果实涂膜处理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二次涂膜对红桔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5.2.2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实外观的影响
        5.2.3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5.2.4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肉营养品质的影响
        5.2.5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5.2.6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2.7 二次涂膜对红桔果皮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7)柑橘精油微乳体系构建及其对杏保鲜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第一章 绪论
    1.1 杏果实概述
    1.2 国内外杏果实保鲜技术研究概况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植物精油概述
        1.3.1 植物精油定义、成分
        1.3.2 国内外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现状
    1.4 柑橘及其精油概述
        1.4.1 柑橘的概述
        1.4.2 柑橘精油的概述
        1.4.3 柑橘精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5 植物精油包埋技术的研究
    1.6 精油微乳液
        1.6.1 微乳液简介
        1.6.2 微乳液的配方设计
    1.7 国内外植物精油微乳液的研究现状
    1.8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1.9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柑橘精油微乳液制备及优化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伪三元图的构建
        2.2.2 柑橘精油微乳液的条件优化
    2.3 柑橘精油微乳液的表征
        2.3.1 粒径分布、大小测定
        2.3.2 微乳液外观和类型鉴定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表面活性剂对ME/CEO形成的影响
        2.5.2 助表面活性剂对ME/CEO形成的影响
        2.5.3 Km对 ME/CEO形成的影响
    2.6 微乳液的表征与优化
    2.7 微乳液类型的鉴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柑橘精油微乳液理化性质的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微乳液粘度、pH值和密度的测定
        3.2.2 微乳液稳定性分析
        3.2.3 CEO及其ME/CEO抗氧化活性的分析和比较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微乳液粘度、pH值和密度
        3.4.2 离心稳定性
        3.4.3 温度稳定性
        3.4.4 CEO及其ME/CEO抗氧化活性的分析和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柑橘精油微乳液对杏保鲜品质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果实冰点测定
    4.3 试验设计
    4.4 指标测定方法
        4.4.1 失重率
        4.4.2 硬度
        4.4.3 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uble solids, TSS)
        4.4.4 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 TA)
        4.4.5 抗坏血酸(Vitamin C, VC)
        4.4.6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
        4.4.7 电子鼻测定
    4.5 数据分析
    4.6 结果与分析
        4.6.1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失重率的影响
        4.6.2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硬度的影响
        4.6.3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6.4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4.6.5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VC含量的影响
        4.6.6 不同保鲜处理对杏PPO活性的影响
        4.6.7 杏果实的PCA分析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问题的由来
    2.柑橘果实枯水研究进展
        2.1 柑橘果实枯水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2.1.1 外界环境因素
        2.1.2 栽培品种、砧木和树体生长特性
        2.2 与柑橘果实枯水发生相关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2.3 与柑橘果实枯水发生相关的内在生理因素
        2.3.1 与品质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
        2.3.2 矿质营养
        2.3.3 细胞壁代谢与水解酶
        2.3.4 自由基代谢
        2.3.5 内源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2.4 与柑橘果实枯水发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5 柑橘果实枯水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2.5.1 柑橘采前枯水防控技术
        2.5.2 柑橘采后枯水防治技术措施
    3.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柑橘上应用的研究概述
    4.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4.1 冬季低温及海拔对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4.2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形态变化及生理机制研究
        4.3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分子机制解析
        4.4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防控栽培技术研究
第二章 冬季低温及海拔对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和采样方法
        2.3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2.3.1 近年气象分析与果园定点测量
        2.3.2 果实水分测定
        2.3.3 果实枯水等级测定
        2.3.4 果实品质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年三峡库区秭归县冬季低温天气与晚熟脐橙枯水关系分析
        3.2 冬、春季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采收期伦晚脐橙果实枯水情况调查
        3.3 伦晚脐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采收期果实水分变化
        3.4 伦晚脐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变化
        3.5 海拔520m处伦晚脐橙树体不同部位果实枯水状况和品质比较
    4 讨论
        4.1 冬季低温对果实枯水的影响
        4.2 不同海拔对晚熟脐橙果实枯水的影响
第三章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生理机制研究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样品采集
        2.2 测定方法
        2.2.1 不同时期果实枯水等级测定
        2.2.2 不同级别枯水果实汁胞细胞组织切片显微观察
        2.2.3 不同级别枯水果实呼吸速率的测定
        2.2.4 果实品质分析
        2.2.5 果胶、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2.2.6 果实汁胞中与细胞壁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测定
        2.2.7 不同枯水级别果实汁胞相关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2.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发生和形态观察
        3.2 晚熟脐橙果实不同枯水级别呼吸速率测定分析
        3.3 晚熟脐橙果实不同枯水级别的品质和色泽分析
        3.4 晚熟脐橙果实不同枯水级别果胶、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和代谢酶活性
        3.5 晚熟脐橙果实不同枯水级别果实汁胞相关内源激素检测
    4 讨论
第四章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分子机制研究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m RNA测序和序列评估以及差异表达基因(DEG)的筛选
        2.2.2 m RNA测序数据RT-PCR验证
        2.2.3 不同果实枯水级别及不同时间4℃处理的相关基因表达
        2.2.4 mi RNA测序和序列评估以及差异mi RNA靶基因的筛选
        2.2.5 mi RNA差异表达及靶基因的定量PCR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晚熟脐橙果实汁胞枯水数字基因表达谱的测序和分析
        3.1.1 晚熟脐橙果实汁胞枯水转录组分析
        3.1.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
        3.1.3 差异基因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1.4 果实枯水相关基因及其表达变化分析
        3.1.5 枯水果实汁胞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3.1.6 低温4℃处理的正常果实汁胞中细胞壁代谢酶的基因表达
        3.2 晚熟脐橙果实汁胞枯水miRNA的测序和分析
        3.2.1 枯水响应miRNA的鉴定
        3.2.2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注释、功能富集分析
        3.2.3 差异表达mi RNA靶基因KEGG分析
        3.2.4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与转录组数据的相关性
        3.2.5 mi RNA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PCR验证
    4 讨论
        4.1 冬季低温下晚熟脐橙果实枯水相关基因表达
        4.2 留树越冬柑橘与采后贮藏期柑橘之间的果实枯水差异
第五章 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防控栽培技术研究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和采样方法
        2.2.1 晚熟脐橙区域化布局研究采样方法
        2.2.2 晚熟脐橙果实枯水栽培技术防控研究试验设计和采样方法
        2.3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三峡库区伦晚脐橙生产区域化布局研究
        3.1.1 2016年春季不同海拔高度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发生率和枯水程度比较
        3.1.2 2018年春季不同海拔高度晚熟脐橙果实枯水发生率和枯水程度比较
        3.1.3 秭归不同海拔伦晚脐橙水分、干物质含量及果实品质分析
        3.1.4 秭归不同海拔伦晚脐橙果汁色泽变化
        3.2 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栽培技术研究
        3.2.1 套袋和覆膜对伦晚脐橙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
        3.2.1.1 套袋对海拔520m处伦晚脐橙果实枯水发生率和品质的影响
        3.2.1.2 套袋对不同海拔伦晚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3.2.1.3 冬季树冠覆膜对伦晚脐橙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
        3.2.2 套袋和覆膜对红肉脐橙冬季落果、果实枯水和品质的影响
        3.2.2.1 覆膜对红肉脐橙落果率的影响
        3.2.2.2 套袋处理对红肉脐橙落果率的影响
        3.2.2.3 套袋和覆膜处理对红肉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区域化布局
        4.2 冬季套袋和覆膜对翌年春季晚熟脐橙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创新性结论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附表
    附录 Ⅱ 附图
    附录 Ⅲ 在读研究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致谢

(9)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标志品牌与全产业链的基本知识
    (一)地理标志产品与地理标志品牌的内涵区分
    (二)全产业链与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互动关系
二、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及品牌发展概况
    (一)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概况
    (二)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概况
三、全产业链视角下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二)标准化程度较低
    (三)精深加工缺乏
    (四)贮藏保鲜体系不完善
    (五)农村现代服务体系不健全
四、基于全产业链的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发展路径
    (一)推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创建品牌
        1. 增强主体品牌意识
        2. 落实主体品牌创建
    (二)运用科学技术推动产销链过程的标准化
        1. 提升科学技术的支撑能力
        2. 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建立“大区域”地理标志水果产业链
        1. 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2. 以“主导水果+”模式打造全产业链
    (四)加强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 小众化精准传播
        2. 构建消费者互动平台
        3. 整合传播媒介工具

(10)芦柑皮中柠檬苦素提取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芦柑皮柠檬苦素提取工艺流程
        1.3.2 芦柑皮柠檬苦素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1.3.3 单因素实验
        1.3.3.1 溶剂类型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1.3.3.2 溶剂浓度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1.3.3.3 料液比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1.3.3.4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1.3.3.5提取温度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1.3.4 正交试验
        1.3.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剂类型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2.2 乙醇浓度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2.3 料液比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2.4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2.5 超声波温度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
3 结论

四、芦柑商业贮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浓缩还原比谢克幸瓜汁(“老汉瓜”)工艺优化及产品研发[D]. 武东昕.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麻阳柑桔品牌化发展研究[D]. 滕睿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D]. 许锡凯.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4]甲酸乙酯和磷化氢对杰克贝尔氏粉蚧的检疫熏蒸技术研究[D]. 杨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柑橘果实剥皮性的量化评价[D]. 张晓楠. 西南大学, 2021(01)
  • [6]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涂膜对柑橘贮藏品质的影响[D]. 李保祥. 西南大学, 2021(01)
  • [7]柑橘精油微乳体系构建及其对杏保鲜品质的研究[D]. 汤友军.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8]晚熟脐橙果实采前枯水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 吴黎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9]福建省水果类地理标志品牌全产业链发展路径[J]. 刘春明. 三明学院学报, 2019(05)
  • [10]芦柑皮中柠檬苦素提取工艺优化[J]. 谢三都.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02)

标签:;  ;  ;  ;  ;  

柑橘商业贮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