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心复律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征[1](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指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朱春临[2](2021)在《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主要研究古代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的用药规律及对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同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力教授经验方进行机制探讨。具体内容包括文献研究、经验总结、数据挖掘、病例分析、网络药理学。文献综述一主要通过对古代、现代医籍进行研究,以总结冠心病在古代及现代就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对有关中西医结合论治冠心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文献综述二主要系统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而后基于文献研究进行了以下工作,具体如下:研究目的:(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探究暖期古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以期对现代处方用药提供参考。(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初步总结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求继承及传扬老师经验心得。(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以求进一步总结老师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力教授经验方“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通过收集古代重要医书中论治“胸痹、心痛、真心痛”的相关方剂,从中筛选出暖期医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而后通过与冷期医方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总结暖期整体用药特点及规律;(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本研究通过对黄力教授门诊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归纳、结合临床笔记及临床授课等多种途径初步总结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a.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黄力教授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就诊资料,依据患者血管状况分为冠心病三支病变未血运重建组、冠心病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组、单纯药物组(<3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支架术后组(<3支病变行血运重建)四组,数据标准化后分别建立中医处方数据库,而后分别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比研究以进一步探究黄力教授论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b.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黄力教授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详细就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纳排标准、疗效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筛选,对符合纳排标准,并行之有效病例进行后续分析,数据标准化后,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c.对黄力教授临床典型医案进行深度研读,进一步总结老师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d.对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用药规律及黄力教授临证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异同进行讨论。(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对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方“芪芍通脉汤”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进一步探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芪芍通脉汤中中药有效成分,运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疾病共同靶蛋白,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而后应用Cytoscape对活性成分及疾病靶标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构建复方“成分-疾病-药物”网络,将筛选到的数据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GO功能富集分析。研究结果:(1)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研究:本次研究共纳入暖期医方1 12首,其中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药物分别为肉桂、生姜、半夏、当归、甘草,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物种类为温里药>补虚药>化痰药,暖期高频药物辛>苦>甘>酸,药性温>大热>微寒,主归脾肺胃心4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生姜、半夏;当归、人参、芍药。对暖期医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冷期医方149首,排名前五的高频药物分别为肉桂、吴茱萸、甘草、当归、干姜,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物种类为温里药>补益药>理气药,冷期高频药物辛>苦>甘,药性温>热>大热,主归脾胃心肺四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白术;陈皮、白术、吴茱萸。对冷期医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发现5个药对。其中肉桂、干姜、甘草、人参、吴茱萸、附子、当归、白术是冷暖期共同常用药物。(2)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经验总结结果:溯病机,宗本虚标实;立治法,宜通补兼施;组方药时:应始终注意辨证辨病相结合、调和阴阳、重视气血、注重气机升降、经典与现代结合及双心疗法等。(3)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探究结果:a:对四组数据进行处理,依据核心药物原理,选取前30味药物为高频药物,对四组高频药物进行性味归经分析发现,四组高频药物均甘>辛>苦,药性温>平>寒>微温,主归脾肺肝心经,其中三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组药性温>寒>平>微寒,主归肝肺脾心经。四组药物整体用药以温平为主,少用大辛大热之品,重在补虚活血,其中黄芪、川芎、红景天、葛根、降香、酸枣仁、党参、赤芍、法半夏、红花、柴胡、三七、炙甘草、瓜蒌、桔梗、白术此16味药物为四组共同常用药物。b:本项研究共纳入61例患者,平均年龄69.48±9.58岁,每多兼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见26种症状表现,其中症状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胸闷、乏力、气短、心悸、失眠;对证候进行统计,其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亏虚证;对30味高频药物进行分析,其中药味甘>辛>苦>酸,药性温>平>寒,归脾经>肺经>肝经>心经;30味高频药物可大致组合为20余首方剂,其中最常用的是补虚活血化瘀之属;关联规则分析提示,最常用的药对为川芎-葛根、牡蛎-龙骨等,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10类,按照组方思路又分为扶正类、补虚类、安神类三大类,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在对黄力教授临证用药规律及暖期医方用药规律进行对比研究之后发现,两者用药均重视补虚扶正。其中,暖期更加侧重温里补虚、调理脾胃,其用药多见辛热之品,善用小方;黄力教授临证多在承前学温阳基础之上,结合时代病机特点,侧重于补虚活血、疏肝理气、安神,同时重视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用药整体更加集中。(4)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经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出106个有效成分,作用于453个相关靶点,通过分析“有效成分-靶点-疾病”拓扑网络及生物过程,发现该方剂可能通过AGEs-RAGE信号通路、调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EB病毒感染、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研究结论:暖期医方论治胸痹心痛多用清轻之品,同时注重寒温并用。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组方以补益活血为主,同时根据患者血管状况不同,用药力度及补虚活血治法先后有所差异。相较于暖期用药侧重温里补虚、调理脾胃,黄力教授临证用药在温阳基础之上更为侧重补虚活血、疏肝理气、安神,同时重视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网络药理学部分初步表明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高佳明[3](2020)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以心动过速或过缓为表现的心率失常疾病常见多发,诱因复杂,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心动过缓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心肌生物电传导系统的离子通道基因变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药物及其他疾病诱发。自主神经系统(ANS)在心动过缓等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心律失常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调控ANS系统是安全且有效的对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ANS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迷走神经)神经两部分组成,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相应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心肌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能效应是交感神经调节的主要表现,通过偶联G蛋白的激活,进而影响下游通路酶活性、磷酸化过程、钙离子内流等,因此当交感神经发生抑制,极易引起心动过缓[1]。当前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常规用药包括加快心率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西药,也有心宝丸等中成药[2]。西药作用快速可以作为抢救用药,而中药在长期服用并有效提高心率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另外,针对一些不适合放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使用临床有效的中药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其治疗负担,规避植入引起的免疫反应,不失为更好的选择[3]。借助现代数据平台对中药复方进行宏观分析和规律总结,既尊重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又能挖掘组方用药规律,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确定研究工作方向,同时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网络分析挖掘也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优势。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治疗心律失常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张仲景时期,心动过缓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眩晕”“晕厥”等范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参仙升脉口服液(SXSM)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动过缓的中成药,由淫羊藿、红参、丹参、补骨脂、麻黄、细辛、水蛭、枸杞子八味中药组成,本研究旨在利用临床大数据和网络分析结合多层次药理学实验手段对参仙升脉口服液通过影响自主神经治疗心动过缓的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律失常中成药用药规律,收集多中心研究文献评估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药效。采用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i PSC-MCs)体外培养,检测SXSM对细胞搏动频率和场电位阻抗的影响;采用离体灌流乙酰胆碱诱导的心动过缓模型和普萘洛尔诱导的在体心动过缓模型,检测参仙升脉口服液去钾全药粉末对大鼠心率(HR)和心率变异度(HRV)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标志性蛋白酪氨酸激酶(TH)蛋白表达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酶NET基因表达变化。根据前期SXSM化学鉴定结果,从Pubchem收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靶标蛋白作用关系预测和作用通路、生物功能预测。基于预测结果,应用Operetta高内涵成像系统评价通路上游蛋白表达和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用药规律分析发现配伍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味药物依次为:淫羊藿、熟地黄、黄芪、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肉苁蓉、甘草、鹿茸、人参。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常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34%,而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14%,总有效率CI=7.73,I2=0.52,Z=9.47(P<0.00001),故具有更好的疗效。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体外搏动实验结果显示SXSM给药后可使细胞搏动从30次/min增加至54次/min;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结果发现,正常组和模型组心率分别为173±52bpm和67±35bpm,而SXSM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心率至168±61bpm,LFHF比率明显升高,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2±15和196±37。参仙升脉口服液预处理大鼠可以引起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的增加,该作用可被β受体拮抗剂阻断,SXSM组心肌组织中TH表达水平增加,NET基因表达水平无变化。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可能以通过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离子通道的调控为主,其主要有效活性部位可能是麻黄和淫羊藿两味中药的生物碱成分,如麻黄碱、木兰花碱。高内涵检测法免疫荧光染色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DRB1)蛋白结果证明参仙升脉口服液(1mg/ml)可使其表达升高,随后的PCR结果验证该基因表达也表现出相同趋势。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激活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提示参仙升脉口服液的神经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动过缓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参考临床研究及用药规律对实验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分析,凸显中医药理论指导对复方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从心肌细胞体外搏动、离体心脏灌流和在体药物诱导模型多层次揭示参仙升脉口服液的药效作用;以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验证多靶点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源于临床,用于临床”的中药大品种开发提供了一个高效实用的范例。
蔡芸[4](2020)在《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目前,房颤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为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 AD)及射频消融术,但存在多种不足。心房基质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础,心房纤维化是心房基质重构最主要表现形式,炎症反应为其诱发和加重因素。大量研究表明,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与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心房纤维化相关因子的重要调控机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巨噬细胞释放Galectin-3,而Galectin-3可通过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最终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脏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并维持房颤。因此提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洁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起到抑制Galectin-3介导的促炎、促心房纤维化反应的作用的假说。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MCFs)共培养模型,从炎症角度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Galectin-3四肽抑制剂(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TT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下降(P<0.01),中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显着降低(P<0.01)。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68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强度降低(P<0.05),低浓度和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TNF-α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阳性药组IL-6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INOS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P=0.08)。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阳性药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中浓度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含药血清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基础、作用靶点,为阐明黄连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中检索黄连所有成分及靶点,以“Atrial Fibrillatio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TTD、DrugB ank、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软件进行相关靶点可视化构建,利用 Bisogenet 插件构建相关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Merge功能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靶点,CytoNCA插件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计算出度值,进行核心网络构建与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将药物-疾病共同相关靶点进行Go注释与KEGG富集通路分析,通过OmicShare平台以高级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11个活性成分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159个靶点,5106条边,涉及20条疾病通路,其中针对房颤有效的黄连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等,它们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代谢、巨核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及 PI3K-AKT、MAPK、HIF-1、Notch、Hippo、TGF-β 和 NF-kappa B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房颤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和预测了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在后续实验中验证盐酸小檗碱是否可能通过TGF-β信号通路发挥抗房颤的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为小檗碱的盐酸盐和硫酸盐,两者药理作用相似,而硫酸小檗碱为兽用非处方药,故选取盐酸小檗碱进一步实验。第三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μM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 μM组、阳性药组、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0.1 μM、1 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0.1 μM、1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降低(P<0.01),1 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 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0.1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升高(P<0.01),1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 μM、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IL-6水平显着降低(P<0.01),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1μM、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NOS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10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0.1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0.09),1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梁景越[5](2020)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大鼠血清EDLF含量,大鼠心肌组织Na+-k+-AT 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快速心律失常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快速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胺碘酮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并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EDLF含量,定磷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a+-K+-AT P酶的活性。结果:1.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电图时相性的影响:(1)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胺碘酮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与胺碘酮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与胺碘酮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血清E DL F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EDLF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胺碘酮组血清EDL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胺碘酮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血清EDLF含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肌组织Na+-K+-AT P a se活性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Na+-K+-AT P as e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胺碘酮组心肌组织Na+-K+-AT P a se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胺碘酮组相比,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组Na+-K+-AT P as e活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可延迟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持续时间,表明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能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2.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能降低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血清E DL F含量,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可能是其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3.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能提高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a+-K+-AT P a s e含量,改善心肌细胞传导性,可能是其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肖冰凌[6](2019)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RyR2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内RyR2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胡三参胶囊抗心律失常的疗效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组、参松养心胶囊组、维拉帕米片组。采用改进的冠脉半结扎法制备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运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内RyR2 mRNA表达,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5);说明心律失常为急性冠脉缺血诱发,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成功。2.柴胡三参胶囊组、参松养心胶囊组、维拉帕米片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相对减少,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柴胡三参胶囊组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相对减少,心律失常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松养心胶囊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柴胡三参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维拉帕米片均能有效降低大鼠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柴胡三参胶囊强于维拉帕米片,与参松养心胶囊无明显区别。3.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RyR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RyR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表明缺血性心律失常状态下,大鼠RyR2表达增加。柴胡三参胶囊组、参松养心胶囊组、维拉帕米片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RyR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柴胡三参胶囊组与维拉帕米胶囊组比较,大鼠RyR2 mRNA表达水平相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松养心胶囊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柴胡三参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维拉帕米片均能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RyR2的过度表达,且柴胡三参胶囊强于维拉帕米片,与参松养心胶囊无明显区别。结论:1.柴胡三参胶囊具有抗缺血后心律失常的作用。2.急性心肌缺血会导致大鼠心肌细胞RyR2的过度表达。3.柴胡三参胶囊可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RyR2的过度表达。4.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调控RyR2相关。
马聪燕[7](2019)在《心悸1号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心悸1号方对肝郁化火型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清心养心镇心法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西医功能性室性早搏和中医心悸肝郁化火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心悸1号方干预,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干预,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记录服药时不良事件。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平均(53.05±9.20)岁;治疗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76.81±8.23)次/分,治疗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10088.10±11777.04)次;中医证候总积分(15.00±4.06)分;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平均(54.24±10.67)岁;治疗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79.48±7.32)次/分,治疗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9931.00±10097.57)次;中医证候总积分(14.23±3.63)分。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和室性早搏次数,中医证候总积分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心悸1号方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76.19%,对照组为71.42%,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均有疗效,心悸1号方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疗效相当。3.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次数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予药物治疗4周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1)。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次数,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悸1号方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均可明显改善平均心率、减少室性早搏次数,二者疗效相当。4.中医证候疗效率:心悸1号方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52.38%,疗效比较差异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悸1号方改善中医证候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心悸1号方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均可改善患者心悸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在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口干或口苦、失眠多梦的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悸1号方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头晕头胀、两胁胀痛、大便秘结症状的单项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心悸1号方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疗效相当。6.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心悸1号方临床应用安全。结论:心悸1号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功能性室性早搏有效,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疗效相当。心悸1号方能减少患者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发作次数,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疗效相当。两者均可有效改善中医肝郁化火证候和单项中医症状,心悸1号方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部分单项症状方面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清心养心镇心法是治疗肝郁化火证型室性早搏的有效治法,符合临床实际,适合临床推广。
顾慧雯[8](2019)在《自拟清心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针对心悸(心律失常)痰火扰心证,组方清心化痰汤,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焦虑量表评分,分析心悸与情绪之间的关联度,为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病房的痰火扰心型心悸病例60例,按照纳入病例先后次序进行病例编号,奇数编号入对照组,偶数编号入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清心化痰汤。疗程为两周,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焦虑状态自评量表评分和动态心电图等的变化情况的观察,分析此方对患者心悸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2周的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可见:1.两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心悸发作次数,治疗后中医症状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为9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方疗效显着,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减少心悸胸闷症状的发作,减少动态心电图所示窦性心动过速所占比、早搏次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焦虑状态自评量表评分前后对比上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两组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结论:清心化痰汤用于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对于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及胸闷、烦躁易怒、失眠、口干、便秘等兼症具有明显疗效,对于其中伴有焦虑状态的患者亦有明显疗效,动态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李彤[9](2018)在《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益气复脉合剂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探讨益气复脉合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评价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病为心悸,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分别将符合标准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益气复脉合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复脉合剂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4周,对照组予以口服安慰剂颗粒。对比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心悸常见症状积分,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等安全指标变化,评价益气复脉合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优于对照组(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11.083,可见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治疗后holter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积分:①组间比较:在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周疗效明显优于2周;(4)心悸常见症状积分比较:①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皆低于与治疗前,其中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自汗、食少纳呆、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食少纳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治疗后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论: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在总有效率、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和心悸常见症状积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益气复脉合剂在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魏娜,曲畅,汤诺,陈成,唐靖一,高继梅,王佑华,林钟香,邓兵,沈琳[10](2017)在《复律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复律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律宁颗粒,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两组心功能疗效及心律失常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为55.00%)及心律失常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0.00%,对照组为42.50%)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MLHFQ积分、HAMA积分、HAMD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律宁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患者的早搏发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养心复律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心复律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沿革 |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
前言 |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 古今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2 数据挖掘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1 研究背景 |
2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3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现状 |
4 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的用药规律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
1 溯病机,宗本虚标实 |
2 立治法,以通补兼施 |
3 组方药,以下六者为法 |
3.1 辨证辨病相结合 |
3.2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
3.3 心系之疾,尤重气血 |
3.4 方效之玄机,是为气机升降 |
3.5 以经典为基石,以现代医学为创新点 |
3.6 双心疗法 |
4 黄力教授临床对处方用药的认识 |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及医案研读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黄力教授临床论治冠心病不同血管状况用药规律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三 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典型验案深度研读及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医案研读及分析 |
研究四 暖期医方论治胸痹用药规律与黄力教授临证论治冠心病用药规律异同的讨论 |
1 时代背景 |
2 暖期时代与现代的异同 |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芍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一 心肾阳虚证用药规律分析及参仙升脉口服液临床治疗荟萃分析 |
实验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心肾阳虚,寒凝血脉的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内容二 基于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水平对参仙升脉口服液药效评价及对交感神经的作用研究 |
实验一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人源体细胞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大鼠离体和在体心动过缓模型心率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三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神经递质释放水平和交感神经标志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内容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仙升脉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及预测结果验证 |
实验一 基于通路富集方法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通路预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验证参仙升脉口服液对β1肾上腺素能通路蛋白ADRB1表达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化合物结构进行分类靶点预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动过缓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房颤的认识 |
2.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
3. 参连复脉颗粒治疗房颤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檗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小檗碱与心律失常 |
2. 小檗碱与动脉粥样硬化 |
3. 小檗碱与高脂血症 |
4. 小檗碱与高血压 |
5. 小檗碱与缺血性心脏病 |
6. 小檗碱与心力衰竭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第三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药对快速心律失常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2.中医药对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
3.现代医学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认识 |
4 Na~+-K~+-ATP酶与心律失常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4.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1.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
2.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电图时相性的影响 |
3.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血清EDLF含量的影响 |
4.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
讨论 |
1.关于快速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
2.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的组方分析 |
3.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电图时相性的影响 |
4.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血清EDLF含量的影响 |
5.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
6.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RyR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一 引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溶液配置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 |
2.2 干预方法 |
2.3 动物造模 |
2.4 观察指标 |
2.5 技术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三 结果与分析 |
1 各组大鼠死亡情况 |
2 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的心电图改变 |
3 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内RyR2表达水平变化 |
三 讨论 |
1 西医学的认识 |
1.1 西医学对缺血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研究 |
1.2 西医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2 中医学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 |
2.3 中医药治疗 |
3 柴胡三参胶囊组方分析 |
4 柴胡三参胶囊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心悸1号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功能性室性早搏(心悸)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心悸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心悸病因的认识 |
3 中医对心悸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对心悸的分型的认识 |
5 中医对心悸的治疗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认识 |
1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流行病学 |
2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3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
4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诊断 |
5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治疗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设计类型 |
2.2 治疗方案 |
2.3 评价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分析 |
3.3 不良反应记录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和中医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认识 |
4.2 导师从肝郁化火论治功能性室性早搏 |
4.3 导师提出清心养心镇心治法 |
4.4 心悸1号方药物组成分析 |
4.5 心悸1号方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4.6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8)自拟清心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心悸的研究 |
1.1. 心悸的历史沿革 |
1.2. 祖国医学对心悸与郁证之间关系的认识 |
1.3. 现代中医各家对心悸的认识 |
1.4. 目前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治疗研究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资料采集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4. 病例剔除、中止、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入组及处理流程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2.4. 疗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合并病种情况 |
3.3. 单项中医症状积分 |
3.4. 中医症状积分总分 |
3.5. 动态心电图 |
3.6. 焦虑状态自评量表评分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本研究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讨论 |
1.2. 方解分析 |
1.3. 组方分析 |
2. 临床疗效 |
3. 安全性分析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
综述一 室性期前收缩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的病因 |
1.1 心肌缺血 |
1.2 电解质紊乱 |
1.3 低氧血症 |
1.4 自主神经的异常 |
2 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的机制 |
2.1 自律性异常 |
2.2 兴奋性异常 |
2.3 传导性异常 |
3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
3.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3.2 非药物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
4 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并发症 |
综述二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及进展 |
1 心悸的病名源流 |
2 心悸的病因病机 |
2.1 古代医家认识 |
2.2 近现代医家认识 |
3 辨证论治 |
4 心悸的治疗 |
4.1 单味药 |
4.2 中成药 |
4.3 古方成方 |
4.4 自拟方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设计类型 |
2.2 治疗方案 |
2.3 评价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结果 |
3.3 安全性观察 |
4 分析及讨论 |
4.1 西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 |
4.2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 |
4.3 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机制探讨 |
4.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
4.5 本课题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复律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1 安全性指标 |
2.2.2 心功能指标 |
2.2.3 心脏超声指标 |
2.2.4 中医证候积分 |
2.2.5 生活质量 |
2.2.6 焦虑、抑郁情况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3.1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2.3.2 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HAMAD评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比较 |
4 讨论 |
四、养心复律合剂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暖期医方论治胸痹暨黄力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朱春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D]. 高佳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D]. 蔡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对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 梁景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RyR2表达的影响[D]. 肖冰凌.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心悸1号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马聪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自拟清心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临床疗效观察[D]. 顾慧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9)
- [9]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 李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复律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J]. 魏娜,曲畅,汤诺,陈成,唐靖一,高继梅,王佑华,林钟香,邓兵,沈琳. 中医杂志,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