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正包装系统的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苟毅琴[1](2021)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选取《云南民国日报》广告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设施的基础、政策的保障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方面出发,陈述20世纪初昆明报纸产生的背景。以广告概念的界定、广告版面设计、广告类别对《云南民国日报》广告作整体分析,以探析《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大致面貌。其中,在广告类别中根据广告的表现手法将《云南民国日报》广告分为绘画类广告、摄影类广告、文字设计类广告,本论文主要以这三类广告为线索展开具体分析。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艺术风格来源上,从传统艺术的韵味、西方元素的运用、中西艺术的融合三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形成早期报纸广告艺术风格的原因。在《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方面,主要从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法、广告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早期报纸广告呈现的视觉艺术特征。最后,从社会时尚、社会审美、社会变迁方面深入挖掘早期报纸广告承载的现代倾向。
郭舍其[2](202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情绪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字是人类悠悠历史长河中演化出的特有的信息传递载体,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象征。而文字的视觉形式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地域、技术的不同所衍生出外在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就是字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每种字体都演绎着不同的发展和变动,直到今天,字体设计作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多种设计诉求表达的功能。情感表达在字体设计上得到了体现,不同的字体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本文重在探讨人的情绪与字体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字体准确地表现人的不同情绪。本文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关于字体设计以及字体情绪的研究背景,对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分别说明本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选题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总结了与字体设计有关的概念,对于字体设计的相关历史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了字体的发展史、中西文字的对比、以及中文字体中重要的字库字体的相关阐释;在第三章中通过对字体分别分类并阐释不同字体的结构、笔画、字形等方面对于情绪表达的影响以及剖析创作者情绪的如何通过字体进行体现。第三章主要通过不同字体的情感表达研究其形式美感特点,归纳不同字体的特点与情绪表达方式;第四章通过上一章节的铺垫,探讨不同字体的笔画、肌理、色彩、结构等要素的组合带给人不同的情绪,并以此作为基点具体分析不同情绪下字体的表现维度;第五章具体分析在海报、书籍、包装等设计中字体情绪的表现形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在最后一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以及展望未来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整体阐述了字体设计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总结了不同时期的字体表现和特点,又引入心理学中对情绪和情感的异同定义,通过对字体本身美感的分析和其表现的情绪进行研究,探讨出不同字体所表现出的情绪。
师新莉[3](2021)在《基于INPD方法的渣土车造型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基建工程行业逐渐扩大,促使渣土车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不断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渣土车产品,是相关企业维持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找到恰当的产品设计切入点,继而逐渐延伸为具体设计概念是产品开发前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会对产品的研发产生重要影响。INPD(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一体化新产品开发)理论,能够有效帮助设计者解决在产品开发初期快速准确找到符合趋势的产品机会。本文基于INPD方法,以城市渣土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提高渣土车市场竞争力的造型设计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INPD方法流程进行了优化。INPD方法流程涵盖识别机会、理解机会、概念化机会和实施机会四个阶段。本文首先对INPD方法流程进行了丰富,在SET(Socicty、Economy、Technology,社会、经济、技术)趋势分析法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现状部分,以便更全面地发现趋势特征和识别机会。其次,本文将概念化机会与实施机会合二为一,简化为产品机会识别、理解机会、概念实施三个阶段。(2)本文对渣土车的理论研究与设计现状进行梳理,并与SET趋势分析法共同得到多个渣土车产品趋势,借助权衡矩阵筛选出唯一的产品机会,即“探索具有安全感的智能电动渣土车”。最后,通过相关数据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以此作为本文设计实践的切入点。(3)对渣土车用户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用户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了解用户习惯和工作流程。并从中发现渣土车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与造型会使用户生理心理上都产生安全感。进而对众多用户进行归纳,构建目标用户画像以及用户旅程图,有助于设计的概念实施。(4)对渣土车外部造型展开系统研究。对渣土车构成元素、最新电动载货汽车造型趋势以及安全感造型元素的提取,以此展开渣土车造型的探讨。首先,对现有电动渣土车的外部基本构成元素进行划分并比较。其次,对最新重型电动载货汽车造型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动渣土车应该具备的造型特征。最后,选取具有安全感的工业产品作为样本,提取安全感产品应该具备的造型特征。从以上三方面作为本次电动渣土车外部造型所考虑的造型因素展开设计。(5)具有安全感的智能电动渣土车的外部造型与细节设计。用摄像头替代传统后视镜,扩大后视镜可视化范围,并对成像进行过滤处理,使其投影在前挡风玻璃上,帮助驾驶者及时了解周围环境。同时,通过汽车外屏向其他车辆与行人展示车辆信息状态和行车意象,提高城市渣土车行车安全。本文通过改进后的INPD方法流程的运用,对设计前期进行全面系统的客观分析,顺利构造了产品开发前期阶段,为其他产品开发寻求产品机会提供方法参考。成功构建具有安全感的智能电动渣土车,为渣土车造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对提高渣土车行业竞争力提供一种新思路。
张越童[4](2021)在《方正剪纸在黑龙江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商品经济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包装设计应该在视角和思路上具有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和前瞻性。包装设计是体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同时作用在商品经济上的直接方式,通过包装设计展现出来的商品特征以及信息的传达是市场热衷的宣传手段。我国的包装设计语言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为了契合时代与市场,践行商品经济的发展,包装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产品的形态出现,也是一种形式美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体现。包装设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也是现代设计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趋势,也象征着商品经济市场的演变和趋势,所以包装设计无论是理念,还是具体的社会应用实践,都是对当代设计形式的真实体现与表达。我国的包装设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为了适应当下人们和社会的需求,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不仅更多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也在设计的思维方面展现出了非常多元化的语言。不仅对于本土的发展十分有利,也成功打入了外国市场,表现出了浓浓的中国风。包装设计的形式不计其数,表达方式也纷繁多样,通过实际的应用,在整体上丰富了设计层面,推动了设计的发展。方正剪纸艺术作为黑龙江省方正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百年之间的演变和传承,从简单的图样到富有张力的画面,从丰富的故事性到独特的艺术情感表达,都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融合了时代的印记。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有极强的趣味性,自然大方,见过方正剪纸的人都会被其独具匠心的构图和浓浓的乡土之情所吸引。创作时的题材选择是根据方正县人民的真实生活,结合地方文化所转化而成的。方正剪纸艺术的题材与龙江农产品文化息息相关,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使文化注入市场,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提升商品经济输出率和市场认同度,使设计发挥其作用。研究方正剪纸目的,是想在方正剪纸文化元素中提取对包装设计有用的设计理念,从结构、色彩、材质、表现技法等方面扩展分析,设计具有黑龙江农产品独特气质的包装。将剪纸艺术运用在农产品包装上,增进了产品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出包装的独特特点,或贴近生活或赋予产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诠释了包装设计在设计领域同时在经济领域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提升黑龙江本土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品质,以独特的视角注入企业,将龙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同时在纷扰的市场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独立性特征。
苏林林[5](2021)在《中小学教科书的印刷质量及其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学教科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本印刷精美、色彩艳丽、安全性好的教科书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同时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现有生产的教科书印刷质量不佳、色彩还原性不足、印刷过程各环节独立未实现数据化规范化控制、教科书安全性未形成体系化管控的问题,通过控制网点变形、色彩还原、重金属含量、VOCs含量,构建教科书印刷复制规范化体系及安全体系,以构建的体系进行规范化印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网点扩大。综合考虑胶印的工艺及印刷过程,分析影响网点变形的因素。使用补偿原理引入网点修正曲线,实现原稿的数字化网点在制版过程的修正,确保原稿的网点和制版的网点相一致。对教科书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构建教科书印刷复制体系并制定印刷规范化流程,将教科书印刷复制过程体系化考虑,消除印刷材料、印刷工艺、印刷参数对网点的影响,确保网点传递过程的一致性,实现教科书印刷复制过程的数据化标准化控制。(2)对现有生产工艺和原辅料及其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体系进行梳理,对教科书印刷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印刷品重金属、有机挥发物产生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因素,构建教科书生产原辅材料及生产工艺的安全体系。(3)基于工厂实际生产材料及设备条件,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为对象,在教科书印刷复制体系及数据化流程的指导下,进行样书制版与印刷的数据化规范化控制及安全性指标控制。通过实验形成标准化的数据,用标准化的数据控制教科书的印刷生产,确保教科书的印刷质量。对所生产的教科书进行印刷质量检测及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运用印刷补偿和色彩管理技术生产的教科书墨层厚实、图像色彩饱满、色彩还原性好,重金属含量及VOCs含量远低于所制定的安全标准。本文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印刷质量及安全性的研究对于确保云南省中小学教科书的安全和高品质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升书刊印刷品的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冯麒颖[6](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表明,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将纪律建设进一步制度化和法治化,并开展相应的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来指导党内具体的纪律建设实践。多次查处的大案表明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此外,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靠铁的纪律。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着标识,同时也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并将其发展为党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纪律建设提升到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表明了纪律建设在党建过程中的紧迫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党的执政地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极大政治魄力革新党的纪律,勇于对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亮剑”,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取得了令国内外高度赞赏的成绩。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积极探索治党的新方法,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彰显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绪论部分,通过阐释研究源起及意义、文献综述等交代清楚立题依据。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所用的核心概念,如党的纪律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党的纪律类型、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体系以及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重点阐述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思想家关于无产阶级建设的主要理论,由此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阐释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依据。党的纪律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革命、建设及改革三个阶段,百年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治党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规律。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期间经历了艰难曲折探索阶段,并最终迎来了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新时代。第四章,重点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的新成就。梳理了党的纪律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建设思路、制度设计和理论创新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并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在制度设计、运行体制、规范体系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呈现出完整的制度逻辑,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党的纪律建设的新格局。第五章,阐释了当前党的纪律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存在问题。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时代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时代境遇,但也带来诸多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如理想信念不牢固、政治不坚定等。第六章,阐释了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具体包含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关系,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基本原则,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等内容。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将政治纪律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两学一做”深入开展党的纪律建设,并深化监督执纪各种形式,巩固党的反腐败成果,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功能。第七章,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对策,如加强党内纪律教育;创新党的纪律教育方法;加强纪律建设的制度保障;加强纪律建设的监督机制等。总之,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着力深化和拓展与纪律建设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对而言,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党的纪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党的纪律建设需要以问题为中心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精力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并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将其上升至关乎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战略层次,充分表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纪律建设,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才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进而凸显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党内团结的可靠保障,“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是党内法规的主体内容,加强党内纪律建设就是要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树立各种高标准和严要求的行为规范,并将这些规矩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认同,以实际行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管党中央坚决与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且在重大关键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党的纪律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依然任重而道远。
王嘉绮[7](2020)在《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设计探索》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网络科技的普及,网络文化的触角也伸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改变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表现之一,具有多元性、有趣性、实时性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每一组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映射。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切入点,结合民国美术字的设计风格,窥探时下社会的网络文化及人们的心理活动。两者的结合,也是为民国时期的美术字注入新鲜血液,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续发扬及创新探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以提出、阐述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以及对课题进行总结这一思路为写作基础,本文共含有七个章节,整体而言可以将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笔者于第一部分中通过更为科学地研究方式阐述了民国这一时期的网络流行语以及美术字的背景情况,借此提出本次研究的课题。进一步的确定了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有利于接下来的研究分析工作的进行;笔者在第二部分中阐述了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对于民国时期美术字的概念进一步的进行明确,同时对于美术字产生的背景及形态特征做进一步的了解,为后面美术字的设计方法分析做好铺垫;在第三部分中笔者对课题进行了详尽地分析,这一部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小的部分:一、通过整理并分析相关资料文献,对于这一时期美术字具体地表现形式进行总计归纳,提出相关方法依据以便后期实验设计的进行;二、对网络流行语的相关背景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推理出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应用价值;第四部分着重对于本课题的实际应用方面进行阐述,基于对民国时期美术字的分析结果得到适用于现代网络流行语汇的字形设计活动的设计方式,借此对本次研究的设计观点以及方法进行验证;第五部分既最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将对本次研究课题进行总结以及展望,总结上述分析研究的结果,并基于这一结果发现课题本身的缺陷,借此提出部分前瞻性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民国美术字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并投入实际运用,从网络流行语的字形设计方面入手,探索民国美术字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期望能够经由本次研究,使得更多的字体设计师对于民国美术字予以一定的关注从而为民国美术字带来更多可能,也希望在此基础上,提高大众对美术字的审美认知,为大众提供更多形式的民国美术字,也使汉字设计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
徐世平[8](2020)在《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金石拓片,在金石学产生、兴盛、发展、复兴的过程中,拓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拓片不仅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史料,也是古人临池的范本类型之一。随金石学而兴起的拓片题跋,从最初的卷册形式为主,到清代乾嘉金石学复兴、碑学兴起,整纸拓的题跋、悬挂、欣赏,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历来对于金石拓片题跋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史料的价值,兼及书法品评。而以现代的设计角度来观照这一传统的艺术样式,则有许多新的发现。金石拓片的题跋作品中,拓片是主,题跋为宾,围绕拓片展开的题跋,毫无疑问是学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通过对宋、元、明、清、民国以来留下的大量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的分析、研究,在看似不经意的题跋中,却蕴含着诸多的设计因素。由此可知,拓片本身既有金石的设计基因,又有拓片的传拓工艺,还有文人为了题跋而预留空间的设计。至于题跋中的设计因素就更加丰富了,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设计。内容包括题跋文体的选定、叙述的角度、文字的长短等。形式则包括题跋书体与风格、位置与大小都要遵循一定的形式构成规律,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填空。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调和与对比、渐变与突变、节奏与韵律、动感与静感、比例与尺度等设计原理均为拓片题跋提供了支持。而世俗的伦理次序,一定程度上支配着题跋位置的前后、高低、左右、上下等,对形式的影响不可忽视。印章从印文拟定、印风印式及钤盖都充满了设计,对于题跋形式是极大的补充和完善,有时会起到点睛的作用,使画面醒豁,神采斐然。题跋纸墨色彩及界格的设计,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式感。题跋空间一般在原拓纸和另纸两层为多,也有和绫纸形成三层空间的题跋,这对于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了。金石拓片题跋的经典设计案例,结合了配画、临帖、钩摹等手段,经过精心的装潢设计,使拓片题跋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对《兰亭序·兰亭诗》《石鼓文》手卷、《熹平石经》《四欧堂》册页、《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以及全形拓中六舟的《博古清供图》《古砖花供图》《剔灯图》《六舟礼佛图》、吴大澂《愙斋集古图》的拓片题跋解析,进一步印证了设计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金石拓片题跋综合了金石拓片作为文字和图像载体本身具有的审美,还有传拓过程中产生的传拓工艺之美,最后融合文人艺术家诗文、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之美。而能将这些因素巧妙糅合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没有设计的统摄,将是散乱无序的。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或过于随意或过度设计,不免潦乱繁琐,我们正可引以为戒。如何运用设计把握好度的分寸,妙为布白,留有余地,处理好虚实关系,使拓片与题跋浑然一体,便成为当下现实的关切。
杨顺[9](2020)在《汉字印刷字体创意设计-平行体》文中研究表明汉字的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人文精神,印刷字体创意设计时代的到来,给予汉字文化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意义深厚的汉字文化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传播的表达基因,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具备重要的地位,拥有超高的艺术研究和设计价值。汉字印刷字体作为字体库的一部分,无时不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汉字印刷字体设计由原始的书法艺术逐渐向规整艺术化设计蔓延,但在变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应用领域不足和字体内在气质情感无法传达的危机,应该在满足印刷字体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明确应用领域深入挖掘汉字的历史文化,融合字体内在情感气质进行创意设计,为汉字印刷字体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造就汉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本课题是以汉字印刷字体为整体研究对象,设计出来的印刷字体命名为“平行体”,课题从印刷字体的历史渊源及造型特征入手,深入挖掘印刷字体历史文化意义,探究当下汉字印刷字体创意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印刷字体字库的设计规范,总结出印刷字体设计要求和原则;在设计实践阶段,分别从骨骼结构,体饰造型,高宽比例,重心及中宫设定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字体的艺术气质,最终“平行体”设计选定硬朗稳重、巍然挺立的内在气质;接下来再对字体笔画进行拆分设计重塑,调整笔画粗细和灰度;然后将字体笔画根据不同字型结构进行合理化的空间排布,构建标准化造字规范,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平行体”字库。本次“平行体”设计是通过字体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试图提升印刷字体的设计质量和传播力度,使字体从外在视觉表象到内在气质表意双重感知下传播。
陈雨泽[10](2020)在《基于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目前信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设计中体现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日益突显,设计师们对民族化、本土化的汉字字体设计愈发关注。蒙古文字作为蒙古族文化理念和审美理想的结晶,它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古文字装饰性的造型特点也为汉字字体设计带来了绝佳的创作素材。本文基于字体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满足受众越来越高的审美与情感需要,以丰富和拓展字体设计的表现形式为目的,在汉字字体设计中融入蒙古文字的造型特征,并对这一具有民族化、异域化风格特色的设计表现形式展开研究。文中首先概述了蒙古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汉字的起源造型演变过程,为论文提供研究背景;其次通过对蒙古文字和汉字的造字原理及造型特征的分析,得出两者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后期在设计实践中提炼蒙古文字特征提供依据;再次阐述目前字体设计的类型和趋势,并对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出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方式;最后探讨了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实践应用,重点阐释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以期能够丰富汉字字体设计的应用与表现形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并为此类民族化、异域化风格的字体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方正包装系统的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方正包装系统的构成(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该选题的研究方向与背景介绍 |
(二)该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三)该选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
(四)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一、20世纪初昆明报纸产生的背景 |
(一)交通设施的基础 |
1、铁路 |
2、公路 |
3、航空 |
(二)政策的保障 |
1、建设“东大陆” |
2、建设“新云南” |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
1、新闻传媒 |
2、文化教育 |
3、公共文化设施 |
二、《云南民国日报》广告 |
(一)广告概念的界定 |
(二)广告版面设计 |
1、版面类型 |
2、版面构成 |
3、版面形式 |
(三)广告类别 |
1、绘画类广告 |
2、摄影类广告 |
3、文字设计类广告 |
三、《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来源 |
(一)传统艺术的韵味 |
(二)西方元素的运用 |
1、时尚元素 |
2、绘画技法 |
3、设计风格 |
(三)中西互融 |
四、《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的艺术风格 |
(一)广告设计表现手法 |
1、叙事 |
2、写实 |
3、夸张 |
(二)广告审美分析 |
1、字体设计之美 |
2、图像展现之美 |
3、编排构思之美 |
五、《云南民国日报》广告承载的现代倾向 |
(一)社会时尚 |
1、服饰时尚 |
2、娱乐时尚 |
3、交通时尚 |
(二)社会审美 |
1、人物形象之美 |
2、家居装饰之美 |
3、产品包装之美 |
(三)社会变迁 |
1、由封闭到开放 |
2、由传统到西化 |
3、由节俭到奢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云南民国日报》广告 |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情绪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阐释 |
2.1 视觉传达设计 |
2.2 字体设计 |
2.2.1 字体设计的定义 |
2.2.2 不同时期的字体表现 |
2.2.3 字体的发展史 |
2.2.4 汉字字体和拉丁文字体的差异 |
2.3 字库字体的创作过程 |
2.4 情感与情绪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字体情绪的表达元素 |
3.1 字体种类 |
3.1.1 书法字体 |
3.1.2 印刷字体 |
3.1.3 字库字体 |
3.1.4 装饰性字体 |
3.1.5 手写字体 |
3.2 字体色彩 |
3.3 字体结构 |
3.4 字体笔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字体情绪的表达维度 |
4.1 激烈的情绪 |
4.1.1 兴奋 |
4.1.2 恐惧 |
4.1.3 激烈情绪中的共通性与区别 |
4.2 平缓的情绪 |
4.2.1 含蓄 |
4.2.2 舒适 |
4.2.3 平缓情绪中的共通性与区别 |
4.3 理性的情绪 |
4.3.1 冷静 |
4.3.2 严肃 |
4.3.3 理性情绪中的共通性与区别 |
4.4 感性的情绪 |
4.4.1 喜悦 |
4.4.2 悲伤 |
4.4.4 感性情绪中的共通性与区别 |
4.5 无情绪字体的特点 |
4.6 平面设计里情绪表达注意要点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字体情绪表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
5.1 海报设计 |
5.2 书籍设计 |
5.3 包装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INPD方法的渣土车造型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目的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渣土车概述 |
1.2.1 渣土车介绍 |
1.2.2 渣土车行业特征趋势 |
1.3 INPD方法 |
1.3.1 研究方法综述 |
1.3.2 INPD方法提出 |
1.3.3 INPD方法流程 |
1.3.4 INPD研究现状 |
1.3.5 INPD方法改进 |
1.4 SET分析法 |
1.4.1 SET分析法概述 |
1.4.2 SET分析法流程 |
1.4.3 SET分析法运用 |
1.5 课题主要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1.5.1 课题研究对象 |
1.5.2 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
1.5.3 论文框架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渣土车趋势分析与机会识别 |
2.1 渣土车理论研究现状 |
2.1.1 安全问题 |
2.1.2 扬尘抛洒问题 |
2.1.3 监管问题 |
2.1.4 渣土车理论研究现状小结 |
2.2 渣土车市场研究现状 |
2.2.1 电动化 |
2.2.2 智能化 |
2.2.3 轻量化 |
2.3 SET分析 |
2.3.1 社会因素分析 |
2.3.2 经济因素分析 |
2.3.3 技术因素分析 |
2.3.4 SET因素分析总结 |
2.4 产品机会的筛选与分析 |
2.4.1 大量趋势特征点 |
2.4.2 产品机会缺口的角度 |
2.4.3 多个产品机会 |
2.4.4 矩阵权衡筛选出一个产品机会 |
2.4.5 产品机会验证分析 |
2.4.6 “安全感”产品机会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用户需求研究的安全性机会理解 |
3.1 目标用户群体确定 |
3.2 用户信息采集 |
3.2.1 用户访谈概述 |
3.2.2 用户访谈过程 |
3.2.3 用户访谈小结 |
3.2.4 实地观察法概述 |
3.2.5 实地观察内容 |
3.2.6 实地观察小结 |
3.3 用户角色构建 |
3.4 用户需求分析 |
3.4.1 用户行为需求清单 |
3.4.2 用户安全需求筛选 |
3.4.3 产品功能构想清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电动车造型及安全感元素的机会理解 |
4.1 国内现有渣土车功能造型元素 |
4.1.1 电动渣土车基本信息 |
4.1.2 电动渣土车造型元素构成 |
4.1.3 电动渣土车造型分析 |
4.2 载货电动车造型风格分析 |
4.2.1 特斯拉Semi |
4.2.2 梅赛德斯-奔驰载货车 |
4.2.3 雷诺D系列电动载货车 |
4.2.4 沃尔沃FE纯电动重卡 |
4.2.5 载货电动造型风格小结 |
4.3 安全感造型元素提取 |
4.3.1 形态特征 |
4.3.2 色彩选择 |
4.3.3 汽车轻量化材质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动渣土车造型设计的概念实施 |
5.1 设计策略 |
5.1.1 对标车型尺寸数据参考 |
5.1.2 设计定义 |
5.1.3 内部功能确定大体轮廓 |
5.1.4 外在造型风格与元素 |
5.2 产品概念化草图 |
5.2.1 草图绘制 |
5.2.2 方案选定 |
5.3 产品效果展示与特征设计 |
5.3.1 三维建模 |
5.3.2 渲染效果 |
5.3.3 内部功能特征设计 |
5.3.4 外部造型特征设计 |
5.4 渣土车造型语义特征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产品机会权衡矩阵个人评分表 |
附录B:半结构式访谈内容记录表 |
附录C:安全感产品样本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方正剪纸在黑龙江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方正剪纸的设计创作理念分析 |
一、文化溯源 |
(一)黑龙江省方正县的文化传承 |
(二)对比其他地域的剪纸文化 |
(三)黑龙江稻作文化的融合 |
二、方正剪纸中设计元素的体现 |
(一)方正剪纸设计中的地缘性因素 |
(二)方正剪纸设计中的工艺性因素 |
(三)方正剪纸设计中的历史性因素 |
三、方正剪纸设计创作的基本流程 |
(一)方正剪纸在黑土地文化中的传承应用 |
(二)方正剪纸设计创作理念研究的应用 |
注释 |
第三章 黑龙江农产品包装设计要素分析 |
一、黑龙江土地资源要素分析 |
(一)森林资源 |
(二)湿地资源 |
(三)石油资源 |
(四)冰雪资源 |
二、黑龙江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
三、其他区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要素分析 |
四、方正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形式语言中的衍生 |
第四章 方正剪纸在秋然米业品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
一、方正剪纸在秋然米业品牌包装设计中的造型重构 |
二、方正剪纸在秋然米业包装设计中的表达形式 |
(一)纹样的象征性融合 |
(二)纹样的故事性表达 |
(三)设计的创新与展现 |
三、方正剪纸在秋然米业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
四、方正剪纸在秋然米业包装设计中的实践探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中小学教科书的印刷质量及其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二章 中小学教科书印刷复制及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2.1 印刷复制原理及工艺 |
2.1.1 印前加网原理 |
2.1.2 教科书印刷复制工艺 |
2.2 印刷质量评价基础理论 |
2.3 色彩管理理论 |
2.3.1 色彩管理概述 |
2.3.2 色空间理论 |
2.3.3 色彩管理系统基本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印刷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体系构建 |
3.1 影响印品质量的性能参数分析 |
3.1.1 印品质量性能评价参数 |
3.1.2 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
3.1.3 实验 |
3.1.4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3.2 印刷网点扩大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印前制版 |
3.2.2 印刷材料 |
3.2.3 印刷条件 |
3.3 控制印刷网点扩大的方法 |
3.3.1 印刷补偿方法及原理 |
3.3.2 印刷补偿实验 |
3.4 印刷体系构建 |
3.4.1 印刷体系构建 |
3.4.2 印刷复制规范化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小学教科书安全性分析及安全体系的建立 |
4.1 影响中小学教科书安全性因素分析 |
4.1.1 印刷主要材料 |
4.1.2 印刷辅料 |
4.1.3 印刷过程 |
4.2 中小学教科书安全体系建立 |
4.2.1 材料选择 |
4.2.2 纸张油墨及成品安全性规范 |
4.2.3 纸张油墨安全性检测实验 |
4.3 印刷过程安全性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小学教科书印刷实验研究 |
5.1 教科书印刷实验方案设计 |
5.2 印前设备调整与校准 |
5.2.1 印刷机性能调整 |
5.2.2 色彩管理设备校准及特征化 |
5.3 CTP制版实验 |
5.3.1 实验设备材料及参数设定 |
5.3.2 测试文件制作及检查 |
5.3.3 印版线性化 |
5.4 测试版印刷实验 |
5.4.1 实验设备材料及参数设定 |
5.4.2 印刷反补偿曲线建立 |
5.4.3 印刷ICC特性文件制作 |
5.4.4 印刷质量综合评价 |
5.5 中小学教科书印刷质量及安全性评价 |
5.5.1 教科书印刷质量评价 |
5.5.2 教科书安全性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研究起源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及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概念及逻辑体系 |
第一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概念 |
一、纪律 |
二、党的纪律 |
三、党的纪律建设 |
第二节 党的纪律的类型与构成 |
一、党的纪律类型 |
二、党的纪律构成 |
第三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逻辑体系 |
一、党的纪律建设逻辑 |
二、党的纪律建设体系 |
第二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有关论述 |
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理论认识 |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内容和原则 |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基本形式 |
第二节 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一、党的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长期课题 |
二、铁的意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根本特点 |
三、平等性和彻底性是执行党的纪律根本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依据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
一、中共建党初期党的纪律建设初探期 |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发展期 |
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成熟期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一、建国初期党的纪律建设创立及实践 |
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曲折发展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党的纪律建设 |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拨乱反正 |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 |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新发展 |
第四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 |
一、党面临的形势越严峻就越要坚守党的纪律 |
二、明确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执纪形态 |
三、优化党的纪律建设的惩戒方式与执行结构 |
四、彰显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治理功能 |
第四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就 |
第一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 |
一、“纪律处分条例”修订概况 |
二、“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原则 |
三、“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目标 |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一、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
二、“惩-教”结合的纪律建设实践新模式 |
第五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必要性 |
一、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
二、党的纪律建设根本要旨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的环境挑战 |
一、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环境挑战 |
二、市场利益化带来的立场矛盾 |
三、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思想迷失 |
四、党情复杂化带来的内在困境 |
第三节 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思想堕落动摇党的理想信念 |
二、不讲党的纪律损害党的政治权威 |
三、纪律松弛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
四、不讲规矩污染党内政治生态 |
第六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关系、原则和目标 |
第一节 党的纪律建设要处理的主要关系 |
一、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
二、纪律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 |
三、党的纪律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关系 |
四、纪律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
第三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 |
一、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
二、扞卫党的领导地位 |
三、永葆党的自我革命的先进性 |
第七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加强党内纪律教育 |
一、坚定理想信念,突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纪律教育 |
二、抓好“关键少数”,强调以党内法规为根本的党内纪律教育 |
三、严明政治纪律,夯实以落实主体责任为内涵的党内纪律教育 |
第二节 创新党的纪律教育方法 |
一、传统培训方法与创新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法 |
二、“零距离”警示教育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教育法 |
三、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个人问题相结合的教育法 |
第三节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保障 |
一、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 |
二、强化纪律执行,守住法规纪律底线 |
第四节 完善党的纪律建设的监督机制 |
一、构建党的纪律监督的内在动力机制 |
二、构建党内与党外两种纪律监督机制 |
三、构建党的纪律监督的考核评价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综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民国时期美术字的相关概述 |
2.1 民国时期美术字的概念 |
2.2 民国时期美术字形成的背景 |
2.2.1 社会制度的变革 |
2.2.2 印刷技术与出版的发展 |
2.2.3 中西文化交融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3章 民国时期美术字的形态特征 |
3.1 继承中国传统书法特征的美术字 |
3.2 接近中文现代印刷字体形态的美术字 |
3.2.1 宋体美术字 |
3.2.2 仿宋美术字 |
3.2.3 黑体美术字 |
3.3 趋向西方字体设计的美术字 |
3.3.1 追求装饰效果的美术字 |
3.3.2 用拉丁文创作的美术字 |
3.3.3 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美术字 |
第4章 民国美术字的表现方法 |
4.1 笔画构件上的调整 |
4.2 间架结构上的继承 |
4.3 组合外形上的灵活应用 |
第5章 网络流行语概述 |
5.1 网络流行语的兴起 |
5.1.1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升 |
5.1.2 公众交流方式的多样性 |
5.1.3 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
5.1.4 网民审美趣味的变化 |
5.2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
5.2.1 内容特点 |
5.2.2 表达特点 |
5.2.3 传播特点 |
第6章 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应用的价值 |
6.1 审美价值 |
6.2 文化价值 |
6.3 使用价值 |
第7章 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创意设计 |
7.1 网络流行语汇的选取 |
7.1.1 网络流行语的采样 |
7.1.2 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
7.1.3 网络流行语的选取 |
7.2 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创意设计 |
7.2.1 网络流行语的字形设计 |
7.2.2 网络流行语字形插画设计分析 |
7.2.3 网络流行语字形海报设计分析 |
7.3 相关衍生品的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术语阐释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术语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考证 |
(二) 图像分析 |
(三) 物质文化 |
(四) 数据整理 |
三、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现实意义 |
第一章 拓片与金石学 |
第一节 传拓的产生 |
一、传拓技艺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
二、传拓技艺的产生 |
第二节 拓片的传播 |
一、石刻拓片 |
二、铜器铭文拓片 |
三、刻帖拓本 |
第三节 以拓片为中心的金石学 |
一、史传和遗刻互考 |
二、对书法的品评 |
三、研究的成果 |
第四节 拓片题跋风气的形成 |
一、已有的题跋种类 |
二、从卷、册到整纸的题跋 |
第二章 拓片的设计 |
第一节 拓片工艺的设计 |
一、拓片中的金石工艺设计 |
二、传拓法中的设计 |
第二节 文人对拓片的设计 |
一、精拓 |
二、构图形式的设计 |
第三章 题跋的设计 |
第一节 题跋内容的设计 |
一、解读拓片是设计的前提 |
二、题跋内容的设计 |
第二节 题跋形式的设计 |
一、书体与风格的设计 |
二、形式设计的基本规律 |
第三节 印章的设计 |
一、印风与印式的设计 |
二、钤印的设计 |
第四节 色彩在题跋中的设计 |
一、墨色的设计 |
二、纸色的设计 |
第四章 拓片装潢及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
第一节 拓片装潢形式的设计 |
一、诸多设计因素的植入 |
二、拓片常见装潢形式的设计 |
第二节 三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
一、原纸题跋的设计 |
二、拓纸以外第二层空间的题跋设计 |
三、第三层绫纸的空间设计 |
第五章 拓片题跋经典设计案例解析 |
第一节 手卷题跋设计举例 |
一、刻帖手卷题跋的设计——以《兰亭序·兰亭诗》卷为例 |
二、碑学以后的手卷题跋设计——以《石鼓文》为例 |
第二节 从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到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
一、黄易《熹平石经残石》册页的设计 |
二、吴湖帆《四欧堂》册页的设计 |
三、册页设计的全面升华 |
第三节 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整纸拓题跋的设计 |
一、题跋人物及年表 |
二、世俗伦理观对于题跋形式的影响 |
三、视觉形式影响下的题跋设计 |
第四节 全形拓题跋设计举例 |
一、全形拓常见形式的题跋设计 |
二、全形拓与绘画三维空间的设计 |
结论 |
尾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图版目录 |
表格目录 |
附录 |
后记 |
(9)汉字印刷字体创意设计-平行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案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2 印刷字体设计原型分析 |
2.1 印刷字体历史脉络 |
2.2 印刷字体造型分析 |
2.2.1 “楷体”视觉特征表现 |
2.2.2 “老宋体”视觉特征表现 |
2.2.3 “仿宋体”视觉特征表现 |
2.2.4 “黑体”视觉特征表现 |
2.3 印刷字体应用领域及影响 |
2.3.1 印刷字体的产生推动印刷技术的进步 |
2.3.2 印刷字体的发展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创新 |
2.3.3 印刷字体的塑造逐渐满足大众视觉审美需求 |
2.3.4 印刷字体的传播影响书法艺术韵味的传承 |
2.4 本章小结 |
3 现代计算机字库设计分析 |
3.1 字库设计发展现状 |
3.1.1 不同种类字库设计创意开发 |
3.1.2 市场经济下的字库字体版权 |
3.1.3 字库设计的文化价值 |
3.1.4 字库设计的商业价值 |
3.1.5 字库设计的审美价值 |
3.2 字库设计基本要求 |
3.2.1 国家标准及数量要求 |
3.2.2 字库设计的输出形式 |
3.2.3 字库设计参考线使用原则 |
3.3 设计法则原理在字库设计中的应用 |
3.3.1 黄金分割法则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
3.3.2 视错觉原理在字体设计中的处理 |
3.4 本章小结 |
4 设计实践—“平行体”设计 |
4.1 字体艺术气质设定 |
4.1.1 字体骨骼结构 |
4.1.2 字体体饰造型 |
4.1.3 字体高宽比例 |
4.1.4 字体中宫与重心 |
4.2 字体笔画造型塑造 |
4.2.1 笔画“横”造型设定 |
4.2.2 笔画“竖”造型设定 |
4.2.3 笔画“点”造型设定 |
4.2.4 笔画“撇”造型设定 |
4.2.5 笔画“钩”造型设定 |
4.2.6 笔画“捺”造型设定 |
4.2.7 笔画“提”和“短撇”造型设定 |
4.3 字体灰度调整 |
4.4 笔画空间排布设定 |
4.4.1 不同汉字结构种类空间排布设定 |
4.4.2 不同间架结构空间排布设定 |
4.5 成果展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2.1 研究内容 |
0.2.2 研究方法 |
0.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0.3.1 研究难点 |
0.3.2 创新点 |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0.4.1 国内研究现状 |
0.4.2 国外研究现状 |
0.5 本领域相关专题设计动态分析 |
第一章 蒙古文字与汉字概述 |
1.1 蒙古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
1.1.1 蒙古文字的起源 |
1.1.2 蒙古文字的演变 |
1.2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
1.2.1 汉字的起源 |
1.2.2 汉字的发展演变 |
第二章 蒙古文字与汉字的造型特征分析 |
2.1 蒙古文字与汉字的造字原理 |
2.1.1 蒙古文字的全音素构成 |
2.1.2 汉字的“六书”造字法 |
2.2 蒙古文字与汉字的造型特征 |
2.2.1 笔法特征 |
2.2.2 字形特征 |
2.2.3 笔形特征 |
2.2.4 结构特征 |
2.3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应用至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
3.1 字体设计概述 |
3.2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价值分析 |
3.2.1 审美价值 |
3.2.2 文化价值 |
3.2.3 应用价值 |
3.3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
3.3.1 字形明晰 |
3.3.2 布白均称 |
3.3.3 气质相符 |
3.3.4 风格统一 |
3.4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
3.4.1 笔形塑造 |
3.4.2 笔画置换 |
3.4.3 结构变换 |
3.4.4 汉字图形化 |
第四章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创新实践 |
4.1 《蒙象汉体》的设计定位及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提炼依据 |
4.1.1 《蒙象汉体》的设计定位 |
4.1.2 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提炼依据及设计思路 |
4.2 《蒙象汉体》的设计方法 |
4.2.1 衬线加强法 |
4.2.2 字重调整法 |
4.2.3 笔画继承法 |
4.3 《蒙象汉体》设计实践及成果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方正包装系统的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民国日报》广告研究[D]. 苟毅琴.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字体情绪表达研究[D]. 郭舍其.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INPD方法的渣土车造型设计与研究[D]. 师新莉.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方正剪纸在黑龙江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 张越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中小学教科书的印刷质量及其安全性研究[D]. 苏林林.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D]. 冯麒颖. 兰州大学, 2021(09)
- [7]民国美术字在网络流行语汇中的设计探索[D]. 王嘉绮.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8]金石拓片题跋中设计因素的研究[D]. 徐世平. 苏州大学, 2020(06)
- [9]汉字印刷字体创意设计-平行体[D]. 杨顺.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基于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汉字字体设计研究[D]. 陈雨泽.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字体设计; 印刷工艺; 产品概念; 炎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