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下发电公司经营成本分析

期货交易下发电公司经营成本分析

一、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伟斌[1](2008)在《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 ——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制度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交易制度,因此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三个递进的视角对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进行系统分析,具体研究层次及内容如下:首先,是一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状况的概述,作为后继研究的一个基础,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象、主体、关键概念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的界定,尤其是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交易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的阐述。尝试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经济学范式分析。其次,在初步解决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问题后,再从解除管制和电力竞争两个方面对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效率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制度设计进行规范性(Normative)分析,借助类似于路线图(Road Map)的分析范式,提出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的原则与构想。最后针对若干我国电力交易制度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关键问题进行进一步阐述。全文共有九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3章,主要是研究的概述性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4、5、6、7、8章:第4章主要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分析,第5、6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第7、8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进行制度设计;第三部分为第9章,主要是研究的总结、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结论可归纳为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方面:(1)本研究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出发,结合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理解,创新性地提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四个发展元:社会元(S)、经济元(E)、环境元(H)、政治元(P),并指出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在发展内涵上的双重兼容性,建立了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内涵的认识框架。基于电力发展目标的多元性,本研究建立一个考虑CO2排放约束的整合资源规划模型,来分析环保要求会对电力供给规划产生的影响。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制度化关联的历时结构的演进机制理解为一种重叠嵌入,并分为过渡性嵌入和移植性嵌入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解释,极为形象地揭示了本研究所要讨论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同时论证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会形成一个新的决策集。新的决策集形成的决策或者某种变异性决策,单独看并不合算,但如果一种具体制度以外已经有了一种互补性制度,或者参数发生了变化,那么两个制度之间的相互支持会使得新决策获得强大的推力。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方面:(2)将改革红利的共同诉求的理论引入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当中,论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动力可以归结为:各主体获得改革红利仍然是电力改革的主要动力;各主体对改革的激励构成电力改革的推动力;日益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于电力改革产生外部压力;改革的法制化成为电力改革的内在张力。将电力交易制度改革理解为一种“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指出电力交易制度不是凝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要求的提高,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和构建。因此多样性的电力交易制度均衡也提供了相互学习、不断试验的机会和机遇等,从而保证了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保持创新能力。(3)利用价值链理论、小生境理论进行产业层面的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丰富了论证的理论深度和完整性。利用Panzar-Rosse模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行实证分析,Panzar-Rosse模型作为一种非结构性方法,无需事先知道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可以定量评价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的高低。利用Translog生产函数,结合浙江样本数据,对我国配售电业的最小有效规模进行了分析。(4)由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电力交易价格,因此从定价效率的角度论述我国电力制度构建的动力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文献分析中,大多是一种定性的概括论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避开具体价格数据的束缚,利用峰谷定价模型,通过构建四种市场竞争结构模型进行电力定价效率的博弈均衡分析,结论是:如果我国电力行业的售电侧市场不开放,仅仅开放发电侧市场,并不会有定价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所以发电侧的开放能带来的改革红利甚少,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如果逐步开放售电侧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那么定价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源泉。关于电力交易制度的机制方面:(5)我国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一定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推进的进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阶段性方案可以是:着力进行区域性与全国性电力市场体系的初步构建,全面开放发、输、配电业,允许电力代输以及直供电力等交易模式。在由原有国家电力公司继续承担电力最后供应义务和调度义务的前提下,开放民营公司进入各类电力业务经营。在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和自由竞争的程度,最终将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电力市场垂直分割为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售电业四种电力企业,并采取类似电力池的交易模式或双向合约交易模式,成立集中交易的电力交易所PX及配以电力的场外交易,成立独立系统调度制度(ISO)。(6)输电体制改革(假定已经将售电环节分离),应在已经基本完成的我国输电网络的功能性分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结构性分割,可以要求电网公司在成立控股公司的安排下,将其业务作结构性的分割,分别成立输电与配电公司,其中输电公司负责电力调度与输电网络的规划、运转与维护,并且仍需建立公平的调度机制,而其它部门则回归市场竞争。(7)国家三级电力市场是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文献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本研究利用古诺二期博弈模型的推理来分析形成不同层次电力市场的内涵,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

向远章[2](2006)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盈利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电力垄断时期相比,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运营方式和经济策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电力市场结构体系中,发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不再确定,成为随机变量,与此相关的发电生产运行及其成本也都处在变化状态,同时,发电企业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着改变。因此,在电力市场环境中发电企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收入渠道细分市场,制定最优的收入策略和成本策略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首先,文章介绍了研究课题的来源、课题研究的市场背景与研究意义,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该领域所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章就发电企业在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收入渠道进行了市场细分,对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分类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利润模型。文章通过对电力工业垂直垄断环境和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企业的利润模型比较,分析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引起发电企业收入和利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文章通过对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条件下收入渠道细分市场的客观分析,探讨了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发电企业收入策略。在目前我国实行两部制电价机制的环境下,发电企业在容量市场收入方面,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容量市场和电量市场的合理分配;而在电量市场收入的获取上,发电企业要做好长期合同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协调与优化;为实现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最大收入,本文建立了基于虚拟等值竞争对手的双人博弈竞标模型,将发电企业之间多人博弈的发电竞价问题转化为决策竞价发电企业同市场间的双人对策问题,运用博弈论中的零和无限对策来进行数学描述,从而在市场价格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决策发电企业基于博弈理论的最优竞标策略。 最后,文章针对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生产运行及其成本的不确定性,探讨了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发电企业成本策略,通过引入路径的概念,运用插值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发电企业的动态成本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企业基于预测负荷的优化分配方案。

向宇[3](2005)在《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WTO,承诺于2006年全境向外资银行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一次切实感受到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对自身改革甚至生存的巨大压力。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银行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之道,不约而同的走上全能化的发展道路。研究金融全球化下银行业的全能化趋势,特别是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全球化下银行全能化的过程、影响及其监管,对于全球金融乃至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同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银行改革与重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特别是为我国的银行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总结他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充分利用我国银行的“后发优势”,为稳步推进我国银行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全能化改革提供决策的思路。 本文在探讨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问题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全球化概述。本章首先对经济全球化的有关概念、理论进行梳理,把“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这一对有争议的基本概念进行比较,随后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文进一步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的各个侧面,包括金融全球化的特征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基础上,本章进一步探讨银行生存环境的变迁。跨国公司的巨型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传统业务的蚕食鲸吞、飞速发展的金融创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及操作手段的排斥,都使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存空间大量被挤占。 第三,在生存环境恶化之时,银行并没有坐以待毙。全球各国的银行在奋起争取生存的激烈竞争中,殊途同归地选择了银行全能化的道路。本文在此章中界定了“全能银行”、“银行全能化”等重要概念,简要回顾了银行全能化的

李惠波[4](2005)在《发电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不断深入,发电侧市场已经逐步建立,发电厂从传统的发电一输电一供电一体化的模式中分离出来,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发电公司既面临着燃料成本急剧增加的风险,又面对着对手在价格上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发电公司如何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制订合理的竞价策略,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发电厂在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发生情况。根据发电成本与发电量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将其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发电成本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厂生产的本量利分析。从而,为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电厂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需清楚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本文详细地描述了制定发电机组成本特性曲线的方法。针对发电厂竞价策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博弈论和概率论的求解方法。建立了以只改变报价曲线的斜率为策略的报价策略模型,通过引入虚拟对手的概念,将电力市场的竞价问题转化为双人博弈问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通常难以处理的多人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问题。在应用博弈论方法求解优化策略的过程中,先从不考虑己方机组最大出力限制的简单模型入手,求得概率意义上的最优解,再考虑己方机组最大出力限制的条件,根据市场负荷和虚拟对手报价策略的变化,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估计虚拟对手报价曲线的参数,从而确定己方的优化报价策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发电厂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发电厂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该系统是在实时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造的,是包括电厂运营计划、策略、投标及实时成本跟踪的闭环。

韩学山,尉娜,柳焯[5](2002)在《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发电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角度出发 ,以动态规划法为分析基础 ,对发电公司中机组约束和机组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可通过机组约束的处理或机组的改进降低运行成本

二、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 ——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2.1 研究动机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限制
    1.4 研究路线
2 文献与研究综述
    2.1 电力市场化改革文献综述
    2.2 电力市场机制设计方案国际比较的研究综述
    2.3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性文献综述
    2.4 电力行业产业组织文献综述
    2.5 电力峰谷定价理论文献综述
    2.6 电力行业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2.7 配售电业最小有效规模研究文献综述
    2.8 电力交易远期与期货交易制度文献综述
3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概念界定与国际比较
    3.1 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3.1.1 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
        3.1.2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结构与组织的构建
    3.2 电力交易制度及其基本架构
        3.2.1 电力交易制度概念
        3.2.2 电力交易制度的基本架构
    3.3 市场化改革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国际比较:经验与教训
        3.3.1 电力交易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3.3.2 电力交易制度的新进展:英国的新电力交易制度
4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系统与制度关联
    4.1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内涵的诊释:系统经济学观点
    4.2 CO2排放约束下的电力供需多目标规划分析观点
    4.3 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关系的制度分析
        4.3.1 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共时性制度化关联
        4.3.2 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历时性制度化关联
5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来自解制与竞争的力量
    5.1 放松管制与改革红利的诉求: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原动力
        5.1.1 政府放松管制:经济秩序与经济管制的价值取向
        5.1.2 政府放松管制:契约自由与经济秩序
        5.1.3 政府放松管制:竞争与竞争机制创造价值
        5.1.4 改革红利的共享诉求: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一种动力解释
    5.2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来自产业与组织再造的价值创造
        5.2.1 “共有信念系统”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
        5.2.2 电力行业价值链再造视角下的电力交易制度构建
        5.2.3 “小生境思想”视角下的电力交易制度构建
    5.3 我国电力市场竞争态势的实证分析: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考察
        5.3.1 研究模型的选择背景
        5.3.2 研究模型的建立
        5.3.3 指标的确定和数据处理
        5.3.4 实证分析结果
        5.3.5 结论与建议
6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来自效率的力量
    6.1 效率的分解:从德布鲁到法玛
        6.1.1 德布鲁效率分解
        6.1.2 法玛效率分解
    6.2 基于SFA的我国发电企业技术效率分析:以电力上市公司为例
        6.2.1 技术效率主要估计方法及比较
        6.2.2 研究方法
        6.2.3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6.2.4 实证研究结果
        6.2.5 结论与建议
    6.3 基于TRANSLOG函数的配售电业最小有效规模研究:浙江样本的实证分析
        6.3.1 研究模型
        6.3.2 实证分析
        6.3.3 结论与建议
7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机制设计
    7.1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的架构与主体的重新界定
        7.1.1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原则
        7.1.2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路线图设计
        7.1.3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阶段性目标
        7.1.4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最终目标
        7.1.5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可能问题
    7.2 发电侧改革与独立电厂(IPP)重新定位
        7.2.1 发电侧开放竞争的管制经济学基础
        7.2.2 目前我国IPP电厂的现状
        7.2.3 我国发电侧IPP电厂的重新定位
    7.3 开放电网下的电力直供与夏售
        7.3.1 我国电力交易的改革路径
        7.3.2 电力交易调度中心的功能定位
        7.3.3 省级及以下电网公司趸售业务的新定位
        7.3.4 输电制度的重新设计
    7.4 我国电价制度及其构建
        7.4.1 两部制电价
        7.4.2 我国新电价改革方案
        7.4.3 我国电价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
8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机制设计:进一步的讨论
    8.1 关于一个我国多层次的三级电力交易体制构想的讨论
        8.1.1 理想的我国三级电力交易体制的分层机理:古诺二期博弈均衡模型
        8.1.2 我国构建三级电力交易体制的背景分析
        8.1.3 我国三级电力市场体系的方案分析
    8.2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金融合约交易问题
        8.2.1 电力市场中的金融合约
        8.2.2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中引进电力期货合约的可行性
        8.2.3 电力期货合约的可行性:电价的混沌分形特征的影响
    8.3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法制化保障
        8.3.1 竞争机制、自由化与法规范
        8.3.2 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监管重新定位
9 全文总结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本研究主要创新
    9.4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盈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2章 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的盈利模型
    2.1 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收入构成
        2.1.1 容量市场
        2.1.2 电量市场
        2.1.3 发电权交易市场
        2.1.4 辅助服务市场
    2.2 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成本构成
        2.2.1 发电企业的总成本
        2.2.2 发电企业的容量成本
        2.2.3 发电企业的电量成本
    2.3 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的利润模型
        2.3.1 利润模型目标函数
        2.3.2 目标函数应满足的各种约束条件
        2.3.3 电力市场环境与垂直垄断环境发电企业利润模型比较分析
第3章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发电企业收入策略
    3.1 容量市场和电量市场的出力分配
        3.1.1 两部制电价模式的市场背景及其适用性
        3.1.2 发电企业容量市场收入分析
        3.1.3 发电企业电量市场收入分析
        3.1.4 容量市场与电量市场分配比例分析
    3.2 长期合同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协调与优化
        3.2.1 长期合同市场与现货市场收入模型
        3.2.2 协调优化的基本假设
        3.2.3 长期合同市场与现货市场优化分析
    3.3 现货市场交易的最优竞标策略
        3.3.1 现货市场清算电价的影响因素
        3.3.2 现货市场清算电价的预测
        3.3.3 基于虚拟等值竞争对手的现货市场双人博弈竞价策略
        3.3.4 现货市场双人博弈竞价策略算例
    3.4 辅助服务市场的出力安排
        3.4.1 发电企业提供的辅助服务类型
        3.4.2 基于电力联营服务费用补偿机制的市场制度利用
        3.4.3 基于电力联营服务电价竞争模式的辅助出力策略
第4章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发电企业成本策略
    4.1 发电企业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4.1.1 影响发电企业容量成本的主要因素
        4.1.2 影响发电企业电量成本的主要因素
        4.1.3 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4.2 发电企业运行成本控制
        4.2.1 发电企业运行成本控制数学模型
        4.2.2 煤电联动政策对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影响
        4.2.3 机组组合优化对发电企业燃料及启停成本的影响
        4.2.4 设备检修计划安排对发电企业运行成本的影响
    4.3 动态规划方法在发电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4.3.1 动态规划方法基本原理
        4.3.2 基于动态规划方法的发电企业静态成本控制
        4.3.3 基于插值动态规划方法的发电企业动态成本控制
        4.3.4 发电企业成本控制算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3)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2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0.3 本文主要创新观点
1 金融全球化概述
    1.1 经济全球化理论综述
        1.1.1 经济全球化的界定
        1.1.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1.1.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2 金融全球化概述
        1.2.1 金融全球化的特征
        1.2.2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2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传统银行生存环境的变迁
    2.1 跨国公司巨型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
        2.1.1 跨国公司的巨型化使其内源融资比重增加
        2.1.2 银行贷款的证券化趋势增强
    2.2 非银行机构投资者的兴起成为银行强劲的竞争对手
        2.2.1 机构投资者的界定及种类
        2.2.2 几类机构投资者投资特点比较
    2.3 金融创新排斥着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
        2.3.1 金融工具的创新
        2.3.2 金融交易技术手段的创新
3 金融全球化下银行的全能化发展
    3.1 银行全能化概述
        3.1.1 银行全能化与全能银行的界定
        3.1.2 全能银行发展简史回顾
    3.2 银行全能化的内容——业务多样化
        3.2.1 全能银行业务多样化的收益与成本
        3.2.2 银行全能化过程中业务拓展的战略
    3.3 不同类型金融体系中的全能银行发展
        3.3.1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全能银行的发展
        3.3.2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全能银行的发展
        3.3.3 两种类型全能银行对金融全球化的适应性对比
    3.4 全能银行向传统银行业的回归
        3.4.1 传统银行存在的理论依据
        3.4.2 全能银行向传统银行业的回归
        3.4.3 金融全球化下全能银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4 全能银行全球化发展的风险
    4.1 全能银行国内经营的风险及其控制
        4.1.1 利率风险与违约风险
        4.1.2 流动性风险与操作风险
        4.1.3 犯罪风险与汇兑风险
    4.2 金融全球化下全能银行风险的深化
        4.2.1 全能银行国内风险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延展
        4.2.2 全能银行全球化经营的特殊风险
        4.2.3 全能银行的全球化与全球金融风险的深化
5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全能银行的国际监管
    5.1 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协议》
        5.1.1 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委员会
        5.1.2 《巴塞尔协议》
        5.1.3 《巴塞尔协议》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
    5.2 《巴塞尔协议市场风险修正案》
        5.2.1 “修正案”出台的背景
        5.2.2 “修正案”对原协议所做的重大补充
        5.2.3 “修正案”的主要特点
        5.2.4 “修正案”对银行业经营与监管的重大影响
    5.3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5.3.1 《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
        5.3.2 《核心原则》的重要特点
        5.3.3 《核心原则》的法律性质及其实施
    5.4 《新巴塞尔协议》
        5.4.1 《新协议巴塞尔》的主要内容
        5.4.2 《新巴塞尔协议》对全能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评析
        5.4.3 实施《新巴塞尔协议》可能出现的问题
6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银行的全能化对策
    6.1 我国全能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
        6.1.1 建国后我国银行业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
        6.1.2 我国全能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
    6.2 我国银行全能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6.2.1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6.2.2 法律法规的限制
        6.2.3 我国银行产权制度的局限
        6.2.4 我国银行面临的双重压力限制全能化的发展
    6.3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银行全能化发展的路径
        6.3.1 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6.3.2 金融控股型与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选择
        6.3.3 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
主要参考文献
笔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声明
后记

(4)发电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发电厂成本分析概述
    1.1 引言
    1.2 发电成本的计算方法
    1.3 成本数据的分解与获取
    1.4 成本的统计分析及预测
        1.4.1 回归分析的概述
        1.4.2 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
        1.4.3 回归分析在发电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1.5 本量利的分析
第2章 发电机组成本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锅炉耗量特性
        2.2.1 锅炉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2.2.2 编制锅炉煤耗特性曲线及煤耗微增率曲线
    2.3 汽机耗量特性
        2.3.1 汽轮机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2.3.2 绘制凝汽式汽轮机的特性曲线
    2.4 机组耗量特性
第3章 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型
    3.1 引言
    3.2 博弈论基本原理
        3.2.1 博弈问题的分类
        3.2.2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3.2.3 非合作n人博弈的Nash均衡
    3.3 电力市场竞价的数学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3.3 竞价原理
        3.3.4 发电公司的报价模型
    3.4 小结
第4章 发电厂的报价策略
    4.1 引言
    4.2 完全竞争电力市场
        4.2.1 完全竞争电力市场的特点
        4.2.2 完全竞争电力市场的发电公司报价
    4.3 报价策略分析
        4.3.1 基本问题的描述
        4.3.2 策略的选择
        4.3.3 报价的决策方法
        4.3.4 市场供求关系对报价策略的影响
        4.3.5 报价策略的基本流程
    4.4 小结
第5章 发电厂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5.1 引言
    5.2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架
    5.3 网络平台基础
    5.4 分布式软件系统体系
        5.4.1 分布式系统概念及CORBA技术规范
        5.4.2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组件设计
    5.5 主要模块功能简介
    5.6 本系统实现的结果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问题描述
    1) 功率平衡约束
    2) 旋转备用约束
    3) 最小运行和最小停运时间约束
    4) 发电机组功率变化速率约束
    5) 机组输出功率技术约束
3 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基本思想
4 算例分析
5 结 论

四、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 ——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D]. 丁伟斌. 浙江大学, 2008(07)
  • [2]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盈利策略研究[D]. 向远章. 长沙理工大学, 2006(02)
  • [3]金融全球化下的银行全能化研究[D]. 向宇. 四川大学, 2005(03)
  • [4]发电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惠波. 山东大学, 2005(04)
  • [5]期货交易下的发电公司运行成本分析[J]. 韩学山,尉娜,柳焯. 控制与决策, 2002(S1)

标签:;  ;  ;  ;  ;  

期货交易下发电公司经营成本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