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1](2014)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研究与使用》文中认为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一改过去单一的思路和依据,提出了“多股交织”,“螺旋递进”的科学、实用的写作教学序列和体系。这种写作教学序列和体系的特点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它是“科学性”和“模糊性”相结合的产物。长期处于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但是对写作理论知识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编写理念、编排体系、写作目标三个方面对写作教材展开研究,让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使用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和更加科学地运用教材。最后,针对苏版写作教材几点不足之处,提出四项创新性使用苏教版写作教材的策略,以更好地完善教材,提高教材指导的有效性。第一部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编写理念的研究。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读促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编写的理念。第二部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编排体系的研究。从宏观上来看,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写作教材是显性写作和隐形写作的有机结合。从微观上来看,写作指导采用的是读写结合、实例剖析的方法;写作实践练习量充足、密度均衡,命题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作文修改指导循序渐进,目标详尽细致;应用文写作文体丰富。但文体写作指导梯度性不明显,缺少整合;部分写作实践前后重复,与写作指导不一致;作文修改方式单调。第三部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目标的研究。对照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到9年级写作目标和写作教学实施建议,苏教版写作目标在“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多角度观察生活”、“详略得当”等方面和新课标写作目标一致;在“书写要求”、“书写速度”、“变换文体进行改写”、“读者意识”等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第四部分,创新性使用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实践探索。针对写作教材中文体写作指导缺少梯度、整合,修改方式、写作方式单调,读者意识缺乏等不足,本文提出创新性使用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四项策略,即:创建课堂写作教学新模式,构建以“写作文体、写作技巧”为经的作文教学序列,完善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中“以积累素材为中心”的课外练笔体系,丰富写作途径。
郝兆刚[2](2020)在《部编教材实施下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将围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展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行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本研究即以全国统一的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资料,调查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部编教材作文训练与体验式作文教学结合的原则和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部编教材实施下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论述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可行性。新课标和部编教材注重通过对学生体验表达的训练,来反应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与体验式作文教学具有的主动性、情感性和过程性等基本特征是相符的。实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目前语文课改的趋势,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基本理念,是现实可行的,有必要在实践中推行。第三部分:提出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原则。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作文训练中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注意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要注意结合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点,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人文素养、实践创新精神为原则。第四部分:部编教材作文训练与体验式作文教学结合的策略和方法,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首先,阐述部编教材写作训练实施策略,这对后面实施体验式作文训练有指导作用。主要策略有:重视教材范文的作用,强调一课一得;构建独立的写作体系,注重读写结合;设置写作实践板块,培养写作创新能力。其次,阐述部编教材体验式写作训练的实践方法。实践方法主要有:部编教材课内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课外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和课内外结合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其中,部编教材课内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是落实写作训练的主要途径,课外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是重要补充,课内外结合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是有益尝试。第五部分: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课例。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和学校实施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的类文阅读活动,对部编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课程也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列举了课内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课外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和课内外结合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通过实践研究和论文写作,笔者发现依据部编教材写作训练体系,从体验式写作实践入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全新的作文体验、积累、训练、写作、修改的策略体系。这些策略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写作主观能动性、丰富写作情感体验、提高写作水平等方面成效显着。总之,部编教材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整体素养,对提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实践和探索新课改理念,都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廉子群[3](2020)在《论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对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文中认为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或多或少地选编了一些古代游记,这些作品与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散文等体裁的古文相比,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情感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古代游记中的山川河流、亭台楼阁等内容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所蕴含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游”文化、“游”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等能力,对学生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初中语文古代游记选篇指导学生写作,而且部分学生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还存在着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意在通过探究各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的写作教学价值,揭示其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并探索相应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为更好地运用这些古代游记散文指导初中作文教学提供参考。绪论部分整体性地阐述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各个版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游记的选编状况;第二章分析古代游记选篇所具有的写作教学价值,且分别从表层价值和深层价值来阐述;第三章是对初中利用古代游记进行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是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对作文教学指导策略的阐述。结语部分论述本文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
吴小婉[4](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使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四大板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助读系统对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较前面出版的所有教材都有着很多方面的改进,如何合理使用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阐述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特点;接着重点阐释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使用价值;最后,详细阐述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的诸多具体的问题,并结合分析了助读系统与其它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推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马磊[5](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王冰清[6](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9月由温儒敏教授主编,众多语文专家合作编写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到了2019年秋季,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到九年级全部投入使用。本论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版本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体例、呈现方式、写作内容、总体特点,并对该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提出了建议。本论文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进行概述,指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第二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理论指导和评价依据,探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理念、呈现方式以及编排特点。第三章,通过对写作目标设置、写作知识分布、写作实践构成等内容的详细解读,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写作内容。第四章,在对具体个案做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整体特点:一是写作板块自成体系、文体构成循序渐进;二是写作知识双线分布、凸显语文核心素养;三是写作实践贴近学生生活,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四是呈现方式灵活,重视过程性写作。第五章,在肯定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创新点的同时,结合现有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使用建议:一是加强写作板块中的修改与评价环节;二是整合阅读文本,挖掘写作资源;三是创建真实交际语境,增强读者意识。第六章为结论,结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创新点以及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以及可以继续探讨的议题。本文旨在丰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不仅从整体上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特点进行了探究,还对其中两大创新点写作板块中的“写作提示”以及八年级至九年级新增加的“活动·探究”单元中的写作元素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写作提示,发挥其指导作用,探寻写作教学新范式。
黄于芳[7](2020)在《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语法知识的获得对初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中等教育范畴,初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以语法知识为例,实际教学中,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学习常出现断层,高中教师在紧张的高中阶段还要弥补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初高中语法教学,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语法知识的衔接。本文以初高中语文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初高中语文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词、短语、句子、标点符号四个方面明确初一到高三每一年级每一册的语法知识范围。其次,根据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学习范围,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生语法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发现:高中生的语法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差,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三,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存在以下问题: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不完全一致,教科书中部分语法知识衔接性存在不足。同时分析其原因:课标中语法知识权重小,中高考考查的语法知识少且相对固定,编写语法知识时前后关照不够。最后,根据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的成因和调查情况,提出衔接建议:初高中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文语法知识应协调一致;语法知识是中学语文能力的基础,课标应提高对语法知识的重视程度;教科书编排语法知识时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试卷考查语法知识点时,应尽量覆盖中学阶段,不要集中在少量的语法点,避免学习时出现知识遗漏。另外,教师应研读课标和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明确初高中语法知识的范围,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教学。
童志斌[8](2014)在《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其集中表现是,文言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异化为文言知识学习。新课改以来,课程标准有意扭转这种局面,文言文课程目标分别从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来表述,显示出整合文言文学习各种要素的努力。然而,课程实施的实践表明,三个向度目标的简单相加难以实现真正的整合,无法实现文言文课程的实质性转变,且给课程目标的落实造成了新的困扰。要解决这一问题,须在梳理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课程取向、目标与内容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现状来看,文言文课程与教学均存在突出问题。文言文课程研究,在艰难中前行。“言”“文”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凸显了文言文课程内容这一问题焦点。建构文言文课程内容的呼声渐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导向上的分歧给教学带来困难,语文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相当难度。摆脱教学困境的呼唤期待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有新的突破。对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问题产生的历史脉络进行审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随着白话文地位的不断上升,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逐渐成为主导,造成体制、章法等文言文特有的辞章元素被弱化甚至于忽略。1963年起,文言文课程以单一的“阅读能力”为取向,文言知识在文言文课程内容中的主体地位牢固确立,并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新课改以来,试图将文言、文学、文化加以整合的努力渐成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文言文课程应该以文化为取向,建构以“辞章”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这需要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这种努力,致力于文言文课程目标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的内在融合,使文言文课程新内容的建构成为可能。
熊帅[9](2019)在《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写作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材的辅助和支持,随着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发行,各地区原先使用的教材也都逐渐被新教材所取代,而教师对新教材可能存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编排上有了很大的变动,笔者拟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点来发掘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系统上的特点及不足,希望能够给教材的使用及日后的修订提供一些建议。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部分引言,包括了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笔者对部编本和苏教版初中阶段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做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发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主要从“从做中学”、“一课一得”、“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这几个基本理念出发,来设置写作系统的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则着眼于“以学生为本”、“读写结合”“立足实践”等方面开展写作系统的编订。二者殊途同归,都致力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第二章则是对两套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这一部分笔者主要是比较二者的写作目标、写作知识、写作练习的异同点,并着眼于这三个方面的科学性与可实践性进行了分析说明。第三章笔者主要对两套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写作内容的序列和呈现方式的比较。笔者经比较发现,两套教材都注重写作序列的循序渐进,但在序列的内容安排上都缺乏完整性,且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序列上讲究科学性与模糊性相结合。而在写作系统的呈现方式上,两套教材的写作系统都自成专题,且都为写作指导与写作练习混编。相比较之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系统的呈现方式上更加注重“图文结合”,且更加注重写作指导的条理性。第四章结合部编本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异同点及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心理特征,笔者为一线教师及教材编者提出了几点建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二者都有优缺点,新教材的出现不代表旧教材就应该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要做好新旧教材间的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语文写作教学的新发展。
龚菲[10](2020)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写作练习的编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新教材在每一单元都专门设置了写作练习,以一个写作训练点为抓手,希望学生能够实现一课一得。每个单元写作部分设计了导写短文和写作实践两部分:导写短文是该单元写作教学的一个主抓手,围绕写作训练点介绍写作知识和技巧;写作实践部分一般设计三道写作练习题,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名着导读、活动·探究单元中都出现了写作练习,这些写作练习作为单元写作练习的辅助,是写作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练习使用的质量,对写作教学的效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共六册中写作练习的所有内容及各部分写作练习的特点、承载的不同作用等,挖掘编者的设计意图,为帮助教师了解并利用好新教材的写作练习,实现更高效的写作教学提供策略指导。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获得师生在使用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结合使用案例等研究写作练习的使用策略。分别从单元写作练习和辅助性写作练习(包括阅读、名着导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单元中的写作练习)两个方面为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学”提供全面、具体、可操作的使用策略指导。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依据和理论基础。包括语文课程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教学要求、写作练习的相关理论等。这一部分作为使用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编排特点和内容分析。包括写作练习整体编排特点,单元写作练习、辅助性写作练习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这一部分作为使用策略研究的教材依据。第三部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现状调查。包括简短的调查情况说明,调查结果与统计数据分析,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三方面内容。这一部分是使用策略研究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使用策略。该部分包括两个章节的内容,单元写作练习的使用策略研究和辅助性写作练习的使用策略研究。两个章节都从课前、课后、课中三个角度提出策略。这一部分是本研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
二、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研究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编写理念 |
第一节 “求真务实”的理念 |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三节 “以读促写”理念 |
第二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编排体系研究 |
第一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 |
一、基本情况描述 |
二、基本情况分析 |
第二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研究 |
一、写作指导 |
二、写作实践 |
三、作文修改系列和应用文写作 |
第三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写作目标研究 |
第一节 与新课标写作目标比较研究 |
一、一致之处 |
二、不同之处 |
第二节 与新课标写作教学实施建议比较研究 |
一、一致之处 |
二、不同之处 |
第四章 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使用——以盐城市初级中学为例 |
第一节 使用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背景 |
第二节 使用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策略 |
一、创建课堂写作教学新模式 |
二、构建以“基本文体、写作技巧”为线的作文教学序列 |
三、完善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的课外练笔体系 |
四、丰富写作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部编教材实施下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目前语文课改的趋势 |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
二、目前语文课改的趋势 |
第二节 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一、富于探索精神,乐于亲身体验 |
二、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创新表达 |
第三节 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基本理念 |
一、提倡自我体验 |
二、注重真情表达 |
三、关注作文过程 |
第二章 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原则 |
第一节 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
一、具有积极态度,寻求写作方法 |
二、勤于总结反思,阐发自我观点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一、注重人文积淀,培养人文精神 |
二、强调艺术审美,培养审美情趣 |
第三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
一、提倡社会实践,积累写作体验 |
二、具有开放心态,培养创新精神 |
第三章 部编教材作文训练与体验式作文教学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
第一节 部编教材体验式写作训练实施策略 |
一、重视教材范文的学习,强调一课一得 |
二、构建独立的写作体系,注重读写结合 |
三、设置写作实践板块,培养写作创新能力 |
第二节 部编教材课内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 |
一、课堂教学体验式写作训练 |
二、课内阅读体验式写作训练 |
第三节 部编教材课外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 |
一、学校生活体验式写作训练 |
二、家庭生活体验式写作训练 |
三、社会生活体验式写作训练 |
四、走进自然体验式写作训练 |
第四节 部编教材课内外结合体验式写作训练实践方法 |
一、类文阅读体验式写作训练 |
二、名着阅读体验式写作训练 |
第四章 部编教材作文训练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课例 |
第一节 课内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 |
第二节 课外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 |
第三节 课内外结合体验式写作训练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论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对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各版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古代游记选篇概况 |
一、古代游记的概念界定 |
二、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的选篇分析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所具有的写作教学价值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的表层价值 |
一、审题立意 |
二、选材取料 |
三、布局谋篇 |
四、表情达意 |
五、遣词造句 |
六、修改文章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的深层价值 |
一、“游”来已久 |
二、古代游记所承载的游精神 |
第三章 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指导写作教学的情况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 |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说明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汇总 |
第二节 教师古代游记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重古代游记的阅读教学而轻写作教学 |
二、对古代游记的写作教学价值认识不全 |
三、写作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 |
四、写作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
五、写作教学方法趋于单一化 |
六、作文评价方式缺乏多元性 |
第三节 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
一、对通过古代游记学习写作的兴致不高 |
二、对古代游记中的写作艺术认识不到位 |
三、观察生活习惯差和素材少 |
四、布局谋篇不合理或单一化 |
五、语言表达能力弱且无个性 |
六、修改环节被忽视而难提高 |
第四节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教材的写作系统设置不尽合理 |
二、课标的写作相关要求不太具体 |
第四章 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指导写作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精读文本——写作技巧的学习 |
一、分析范文内容学会选取素材 |
二、绘制思维导图学会布局谋篇 |
三、进行片段训练学会表达方式 |
四、依据材料写作学会遣词造句 |
第二节 行万里路——写作思维的培养 |
一、将课堂搬到教室外 |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
三、鼓励假期走出家门 |
第三节 知行合一——写作教案的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语文教材与助读系统 |
第一节 助读系统概说 |
一、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 |
二、助读系统的形式 |
三、助读系统的功能 |
第二节 “部编本”助读系统的进步之处 |
一、单元导读与预习提示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
二、图文联系紧密 |
三、题目材料指导教学 |
四、注释与附录兼顾课内外 |
第三节 “部编本”助读系统的可改进之处 |
一、开篇与结尾补充缺失总结性话语 |
二、不同年级的助读系统的衔接性不强 |
三、黑白彩图的数量和分布略显不足 |
四、助读系统里涉及的写作教学系统性不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使用价值 |
第一节 助读系统帮助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
一、有助于构建阅读知识体系 |
二、有助于构建文言语法知识体系 |
三、有助于构建作文知识体系 |
第二节 助读系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
一、促进学生掌握系统的阅读知识 |
二、培养学生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
三、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使用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借助助读系统钻研教材 |
一、导语和题目材料指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二、附录补充丰富知识体系 |
三、插图降低文本难度 |
第二节 学生借助助读系统做好预习工作 |
一、参考助读系统了解学习内容 |
二、借助助读系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
三、根据图画和注释理解文本内容 |
第三节 师生借助助读系统开展教学活动 |
一、系统地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 |
二、系统地开展古文和诗歌阅读教学 |
三、作文教学紧密配合阅读教学 |
第四节 处理好助读系统与其它三个板块的关系 |
一、助读系统与选文系统 |
二、助读系统与知识系统 |
三、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结语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研究 |
1.3.2 其他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研究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编排体例 |
2.1 编排依据 |
2.2 编排的呈现方式 |
2.3 编排体例的特点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内容 |
3.1 写作目标 |
3.1.1 写作单元的写作主题与目标 |
3.1.2 阅读单元中的写作主题与目标 |
3.1.3 名着导读中的写作主题与目标 |
3.2 写作知识 |
3.2.1 文体分布 |
3.2.2 写作引导 |
3.3 写作练习 |
3.3.1 写作练习的内容 |
3.3.2 写作练习的特点 |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特点 |
4.1 写作板块自成体系,文体构成循序渐进 |
4.2 写作知识双线分布,凸显语文核心素养 |
4.3 写作实践贴近生活,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
4.4 呈现方式灵活,重视过程性写作 |
第五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 |
5.1 加强写作板块中的修改与评价环节 |
5.2 整合阅读文本,挖掘写作资源 |
5.3 创建真实交际语境,增强读者意识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概述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 |
一、初中语文课标中的语法知识 |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 |
三、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语法知识 |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分布 |
一、高中语文课标中的语法知识 |
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法知识 |
三、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法知识 |
第三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分布汇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一、调查的对象 |
二、调查的内容 |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
二、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
第三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
二、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体掌握情况 |
三、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和成因 |
第一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 |
一、课标、教科书、试卷中的语法知识不完全一致 |
二、教科书中部分语法知识衔接性不足 |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问题的成因 |
一、课标中语法知识权重小 |
二、中高考考查的语法知识少且相对固定 |
三、编写语法知识时前后关照不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有效衔接的建议 |
第一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的建议 |
一、初高中课标提高对语法知识的重视程度 |
二、初高中教科书增强对语法知识编排的系统性 |
三、中高考的语法考点全面覆盖中学语法知识 |
第二节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的建议 |
一、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前的教师准备 |
二、初中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
三、高中语法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普通图书(时间先后排序) |
二、期刊论文(时间先后排序) |
三、学位论文(时间先后排序) |
四、课程标准(时间先后排序) |
附录 |
附录1 :初一年上册学生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测评 |
附录2 :高一年上册学生对初中三年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
附录3 :高中生对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核心概念:文言、文言文课程、辞章 |
上编:问题现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艰难前行的文言文课程研究 |
第一节 言、文关系热点讨论凸显问题焦点 |
第二节 文言文课程内容建设呼声渐起 |
第二章 现实写照:文言文教学遭遇多重困扰 |
第一节 考纲与课标存在明显分歧 |
第二节 教材落实课标多向度目标有困难 |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困难 |
中编:历史脉络 |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 |
第一节 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
一、国文课标对文言文辞章较为重视 |
二、民国早期国文教材重视辞章 |
三、1930 年代以后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
第二节 文言文学习被文言学习取代 |
一、文言水平成为中学生国文程度的重要指标 |
二、民国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强化文言 |
三、古文语译成为文言文课程内容的主体 |
第四章 1963 年起文言文学习变成文言知识学习 |
第一节 单一的“阅读能力”取向强化文言学习 |
一、1950 年代古典文学短暂回归 |
二、1963 年起文言知识的主体地位确立 |
三、不同时期语文教材持续强化文言知识 |
第二节 文言知识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 |
一、文言语法知识逐渐成为文言知识的主体 |
二、文言语法知识由手段变成课程的内容 |
下编:建构路径 |
第五章 文言文课程应以文化为取向 |
第一节 新课标文言文课程目标的调整 |
一、提出文言文多向度的课程目标 |
二、语文教材相应作出调整 |
三、转向的真正实现存在诸多困难 |
第二节 新时期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 |
一、能力取向对文言文课程实施造成牵制 |
二、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转变 |
第六章 文言文课程内容应以辞章为核心 |
第一节 辞章是文、道的会合点 |
一、注重文辞是古文载道之必需 |
二、文、道会合于辞章 |
三、辞章的构成元素 |
四、重视辞章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 |
第二节 以辞章为核心的文言文课程内容 |
一、以辞章为核心是文言文课程的内在要求 |
二、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 |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民国国文教材课文影印选辑 |
附录二:高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编着等科研成果 |
(9)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理念的分析比较 |
第一节 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概述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 |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理念 |
第二节 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理念的比较 |
一、编写理念的相同点 |
二、编写理念的差异点 |
第二章 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比较 |
第一节 写作目标的比较 |
一、写作目标的相同点 |
二、写作目标的差异点 |
第二节 写作知识的比较 |
一、写作知识的相同点 |
二、写作知识的差异点 |
第三节 写作练习的比较 |
一、写作练习的相同点 |
二、写作练习的差异点 |
第三章 部编本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排体系比较 |
第一节 写作系统编排序列的比较 |
一、编排序列的相同点 |
二、编排序列的差异点 |
第二节 写作系统呈现方式的比较 |
一、呈现方式的相同点 |
二、呈现方式的差异点 |
第四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及编制建议 |
第一节 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建议 |
一、灵活使用写作系统,提高学生写作综合能力 |
二、宏观把握教材内容,促进读写结合 |
三、注意前后勾连,加强写作系统的连贯性 |
第二节 对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制建议 |
一、完善写作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写作指导的有效性 |
二、把握写作的内在规律,促进写作序列的系统化 |
三、加强写作练习的情境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编写依据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编写依据 |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写作教学要求 |
第二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理论基础 |
一、阅读—写作迁移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三维作文心理操作模式 |
第二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的编排特点和内容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写作练习分析 |
一、单元写作练习的编排特点 |
二、单元写作练习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辅助性写作练习分析 |
一、阅读部分写作练习分析 |
二、名着导读部分写作练习分析 |
三、活动·探究单元写作练习分析 |
四、综合性学习写作练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情况说明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写作练习的使用策略 |
第一节 在内容选择上的使用策略 |
一、依据教材确定写作训练点 |
二、配合单元阅读确定内容 |
三、基于学情微调教学内容 |
四、关注兴趣选择写作实践 |
第二节 在备课过程中的使用策略 |
一、围绕训练点深入开发导写短文 |
二、创造性使用写作实践 |
三、提供范例演示 |
第三节 指导学生的策略 |
一、指导学生阅读导写短文 |
二、指导学生用好写作实践 |
第四节 在课后评价与修改时的使用策略 |
一、教师评价围绕写作训练点 |
二、学生自评活用写作练习 |
三、借助导写短文与提示自主修改 |
第五章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辅助性写作练习使用策略 |
第一节 在内容选择上的使用策略 |
一、阅读中的写作练习结合单元写作选择练习内容 |
二、阅读中的写作练习选择加深作品理解的内容 |
三、活动下的写作练习根据任务需要取舍写作内容 |
四、活动下的写作练习重点练习应用写作 |
第二节 在课堂环节的使用策略 |
一、阅读中的写作练习转换为口头练习 |
二、适时练习,加深阅读体验 |
三、合作学习,写作先行 |
第三节 在课后的使用策略 |
一、复习课内 |
二、课后检测与运用 |
三、拓展课外 |
四、记录体验,鼓励发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情况调查(学生卷) |
附录二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苏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研究与使用[D]. 王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2]部编教材实施下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D]. 郝兆刚.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论初中语文教材古代游记选篇对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D]. 廉子群.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使用研究[D]. 吴小婉. 苏州大学, 2019(04)
- [5]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研究[D]. 王冰清. 济南大学, 2020(01)
- [7]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研究[D]. 黄于芳.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1)
- [9]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D]. 熊帅. 扬州大学, 2019(02)
- [10]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练习使用策略研究[D]. 龚菲.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文学; 高中语文; 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