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的农林业信息资源共享(论文文献综述)
景海斌,杜乐[1](2019)在《我国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相关研究者针对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林业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分析,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希望能够为后期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杜乐[2](2018)在《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阅读文献对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对策。
何诗懿[3](2016)在《从条块分割走向协作耦合: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作为地方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受传统行政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跨部门信息共享依然存在部门分离、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障碍,导致各政府部门之间、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地方政府信息共享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系统梳理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考察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的实践现状,从实证角度研究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拓展关于政府信息共享理论的研究视野,提出地方政府信息共享的优化策略,为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共享模式的构建提供一般化框架和理论指导。为了对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有一个更全面的分析,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地方政府共享现状,在Dawes和Zhang的基础上,从组织管理维度、法律政策维度、利益风险维度建构了地方跨部门政府信息共享影响要素的理论模型。同时本文借鉴胡平、陈小玲等国内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重构,分为信息共享的支持因素、保障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与利益风险因素。通过实践考察和实证验证,本文认为要达到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协作耦合状态,需要优化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支持保障机制,包括明确政府信息共享的管理主体、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机制,主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激励及绩效评价机制,主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结合这两种方式,优化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息跨部门共享。
杜氏清水[4](2015)在《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行业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如信息爆炸、信息通讯技术变革、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国家对图书馆系统预算资金日益紧缩和数字资源价格的上涨等。为应对这些挑战,越南图书馆尝试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一方面肯定了我国(越南)在与世界接轨和发展的时期中,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以国外留学生的视角,结合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对数字图书馆共享方面工作学习交流的思考,通过实际案例调研分析,总结越南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运用于越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本文由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组成:1.“绪论”:主要介绍研究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等;2.“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基础”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概述,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征及其重要性,数字资源建设实践,数字化信息资源政策实践,资源编目标准与创建元数据以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实践;3.“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价值观;4.“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越南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国际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保障以及越南图书馆服务中的着作权;5.“影响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文件、数字资源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共享的设备、人力资源、保管和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等;6.“提高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效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与发展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政策,注重发展从事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人力资源,完善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数字信息资源,注重发展国家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机制以及加强管理越南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7.“结论与展望”: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主要贡献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欧光湘[5](2014)在《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构建》文中提出油茶产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民族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油茶产业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出台政策,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油茶良种选育、规模快繁、丰产栽培、精深加工利用及副产物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已全面展开,为油茶信息化建设研究奠定了资源、技术等基础条件。基于因特网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化环境已逐渐形成,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正从传统的方式向着更高效、更开放的新形式发展。这些变革给油茶科技信息服务开辟一条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向着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前进。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构建主要内容如下:1、以油茶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背景,通过访问相关网站以及结合相类似的服务平台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科技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案例研究,确定平台构建的模式和思想。2、通过案例研究,拟设计了平台的网络框架和系统构架。同时对相关的开发技术进行简要介绍。3、结合用户需求、业务体系的划分,将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划为7个栏目,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使平台涵盖油茶行业的方方面面。4、采用清华同方TPI系统,将油茶专题数据库设计为9个子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采集和字段进行设计分析。按照设计思路,平台实现三个功能,一是信息宣传功能,向更多的地区和人民群众宣传油茶政策,传播油茶文化,加快知识的转移扩散;二是互动交流功能,提供一个专家咨询和在线交流等大众化的互动平台,促进不同地域、不同单位的协作、合作。三是科技推广功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科研、成果推广中,为全国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更好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平台的实现和推广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平台的实现是需要财力、人力、物力,也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工程,故本研究主要是在理论上对平台建设规划、平台框架、系统配置、功能设置、专题数据库等进行设计,至于具体的实现工作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邵远征[6](2011)在《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数据的发现和标准化处理》文中指出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存档的数据量也日益增长。对地观测数据的海量性和复杂性给如何更好地运用对地观测数据来为社会和大众服务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由于不同数据中心采用不同的发布方式和元数据信息模型来分发其存档对地观测数据,这种数据发现层面的异构性就需要用户与多个数据中心交互,熟悉其数据分发接口来发现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对地观测数据具有高度异构性,要求用户必须对目标数据格式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进一步处理数据,这就限制了数据资源访问层面的互操作。此外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经过一系列网络服务的处理后,其演化过程的信息集合,即数据志内容也难以得到完整的体现,用户在缺乏数据志信息的情况下,就很难对数据的可用性以及可靠性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一站式的联邦目录服务系统来发现数据,并对异构数据提供标准化处理的接口,是提高对地观测数据应用水平的重要前提,而元数据的表达,尤其是数据志信息的完备程度,则是增强对地观测数据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是基于OGC和ISO的相关标准作为基础,OGC为解决对地观测领域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其中网络目录服务CSW可用于发布、检索和管理关于对地观测数据、服务和相关资源的元数据,CSW的设计架构具有高度规范性和通用性,并支持元数据模型的扩展。基于CSW标准的接口,用户可以用规范化的查询语言来从CSW服务的数据中心发现和获取数据;并且在多个CSW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目录联邦系统,进而实现向数据用户提供一个集成的数据发现接口来从多个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去查询和发现对地观测数据。在对地观测影像数据定制处理方面,OGC网络覆盖服务WCS则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定制处理接口,用户可以基于WCS对数据进行投影转换、格式转换、空间切分等相关操作。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几种对地观测数据的元数据标准,提出采用ISO 19115元数据标准作为数据集成发现和标准化定制处理的元数据模型,并重点分析了数据志信息的意义及实现框架;进而研究了如何针对现有数据中心增强其数据发现的开放性。重点建设了包括美国NASA、NOAA以及GMU CSISS等数据中心在内的网络目录服务的实现;针对多个对地观测数据中心,本文构建了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使得用户通过单一标准化的数据发现接口从多个数据中心发现数据,并采用ISO 19115元数据标准来描述本文所研究数据中心的存档对地观测数据,从而解决了数据发现层面的异构性问题;继而在详细分析对地观测数据异构性及复杂性的基础上,本文扩展了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抽象模型,使其增强对元数据尤其是数据志信息的支持,并基于该扩展了设计了对地观测数据标准化处理框架,继而在此框架下实现了OGC网络覆盖服务。最后构建了一站式数据发现与标准化处理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增强现有对地观测数据中心数据发现的开放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NASA, USGS, GMU等对地观测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查询接口,导致了数据发现层面的异构性。本文提出采用OGC网络目录服务来增强其数据分发功能的开发性,并重点解决了数据发现过程中元数据查询语言异构的和元数据标准互操作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所研究的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分别设计和构建了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开放性的数据发现系统。2.面向多个数据中心建立一站式目录联邦服务系统在对单个数据中心借助网络目录服务来增加其开放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如何对多个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实现一站式的目录联邦服务系统。本文提出了采用Mediator/Wrapper架构,设计不同的查询任务分派方式,建立了对全球主要对地观测数据资源的一站式的数据集成发现系统。研究了如何应用ISO 19115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来描述不同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的存档数据。结合CWIC目录集成系统的实现案例,分析了构建对地观测数据一站式目录联邦服务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3.对地观测影像数据的标准化定制处理在对常见的对地观测数据的复杂性以及异构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选用GDAL抽象数据模型作为对地观测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并重点对其扩展以增加对ISO19115元数据标准尤其是数据志信息的支持。研究如何构建异构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的框架,并实现具有标准化处理接口的OGC网络覆盖服务,该服务以规范化接口处理多种异构对地观测数据,向数据用户提供了诸如投影转换、格式转换等数据定制操作的接口,并同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信息,并将相关处理过程的信息记录到数据志中。4.数据发现与标准化处理系统的实现研究本文基于一站式目录联邦系统和数据标准化处理框架,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够从多个分布式数据中心查找和发现其存档的对地观测数据,并同时对获取到的影像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定制处理。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提升对地观测数据中心数据发现的开放性,构建全球对地观测数据一站式目录联邦服务系统。国际上几个重要的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由于各自都采用了不同的元数据目录系统和数据发布方式,使得数据发现层面上存在异构性。本文基于对每种数据中心数据发布方式特点的分析,通过构建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来增强其数据发现的开放性,重点解决了各目录系统接口异构、元数据模型异构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多数据中心存档数据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建立了全球对地观测数据一站式目录服务联邦系统,该系统在国际对地观测数据发现领域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2.建立了异构对地观测影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框架。不同的对地观测数据产品一般具有不同的投影格式等属性,使得数据访问层面上存在异构性。而现有的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只提供对原始存档数据的访问,而不提供数据定制相关的服务。为了增强数据访问的互操作性,本文主要针对影像数据,扩展了现有的地理空间数据抽象模型,增加了对元数据尤其是数据志信息的支持。本文设计了对地观测数据标准化处理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实现了OGC网络覆盖服务,该服务能以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来定制处理多种高度异构的对地观测影像数据,同时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志信息。3.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的数据发现与标准化处理系统,并提出虚拟Coverage的概念以优化数据定制处理流程。本文基于SOA架构设计和实现了具有对地观测发现与异构数据标准化处理功能的一站式服务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灵活性、松散耦合性和重用性。对于存档于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影像数据,本文提出了虚拟Coverage的概念,在远程数据没有缓存之前,通过Coverage模板库构造其数据定制界面,将耗时较长的数据下载和具体定制任务集中到任务提交之后,从而完善数据处理流程,提升用户体验。该系统从2008年开始稳定运行至今,有着众多的数据用户和下载流量,在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和互操作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总体上,本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研究领域涉及到对地观测科学、网络服务、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领域的最新的理论与方法。
秦鸿霞[7](2008)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及其共享环境,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万学道[8](2008)在《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热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更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领域。虽然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走过十几年的路程、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需要还相差很大的距离。尤其是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区域涉农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采用何种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来整合和共享涉农信息资源,为涉农政府部门提供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为涉农经济组织搭建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为农民群众创建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当前农村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论文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一个是从农村信息化理论的角度;一个是从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角度。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说明了选题的背景;综述了农村信息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简述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和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制定了整体思路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网控中心建设,从系统集成的设计和实现、到总平台的安全系统建设,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研究;第三章是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着重研究了区域内信息资源四级联动共享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第四章是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总结了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含义、作用、产生和发展,对农业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从涉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网上拍卖、供求信息管理和市场价格信息管理等四项具体的功能上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五章是基于WebGIS的农村空间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本章对区域涉农空间信息共享发布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建设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库架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表述了本文的研究特色、创新点和展望。本研究认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共同参与。在区域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集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GIS技术于一体,搭建一个综合化、集成化的农村网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满足区域内农村居民、涉农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涉农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减少区域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促进区域内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王元胜[9](2008)在《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LBS)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将GPS与无线电台结合,构建专门的软硬件集成平台,为行业应用部门提供专有的位置服务,可以发挥高效的空间信息服务功能。本论文面向森林资源行业对实时空间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重点分析了林业行业中涉及到的位置服务和技术难题,攻克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运用3S集成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究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LBS)平台原型,在定位精度和数据实时采集等方面,满足了研究区主要业务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并取得了相关成果:1、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了构建森林资源管理LBS平台的技术框架:森林资源管理中有许多业务涉及到空间定位服务,其中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等业务提出了实时空间信息服务技术需求,但难以承受电信或其它移动通信部门高额的LBS增值服务费用。本文分析利用行业基础技术条件,提出了以分布式计算为核心,以超短波无线电台为载体,构建林业位置服务平台的技术框架,在研究区初步建立起零成本运行的位置服务平台和原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2、运用GIS与MIS学科交叉技术,研究森林资源管理LBS空间数据描述规范及自动建模技术:LBS应用将MIS作为外围应用环境对外提供服务,传统的MIS建模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建立关系数据模型,但无法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本文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涉及到的空间数据,提出相应的元数据描述参考,并针对其种大部分专题的空间数据,研究开发了专用的建模工具,根据元数据描述,自动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模型,为林业LBS平台原型的构建和运行,系统的移植和数据采集交换等提供了通用的数据描述与模型建立工具。3、运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森林资源管理LBS的集成技术:软硬件资源的高效调度与计算,成为制约LBS平台能否构建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以Corba/CCM规范为主的分布式计算技术集成方案,研发了林业行业专用的位置服务中间件和相关构件,在分布计算环境中,提供细粒度级构件集成模式,使系统具有良好的资源调度特性,在底层无缝集成林业行业现有的通信和定位设备,融合终端通信协议与计算机IP通信协议,瞬间完成空间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与分发,初步为实时/准实时LBS平台或系统构建奠定了基础。4、运用多层模型,研究林业位置服务系统的构建技术:提出了位置服务原型系统的结构及其软件组织结构,以研究区LBS系统构建为例,研究了位置服务系统构建的流程,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案,以及主要LBS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模式。运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地指导了研究区森林资源管理LBS平台和原型系统的构建工作,并在森林防火、古树定位以及病虫害监测等业务中得到应用。实践表明,林业LBS原型系统及平台运行性能稳定,效果良好,在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和数据采集更新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性:1、运用集群同步机制和分布式计算的软件组织结构,研发本行业专有的服务构件,提出了可持续可伸缩的集成技术体系,克服传统信息网络模式下硬件资源利用效率低,服务力度弱,数据吞吐量低等缺陷;2、提出LBS元数据描述参考,研发专有的空间数据建模与更新工具,在分布式环境下运行,建立了高效的资源管理与更新模式,提供Web环境下数据在线更新功能,克服传统WebGIS仅限于数据发布浏览等功能缺陷;3、在操作系统之下应用程序之上,客户与服务器的夹层研发部署行业应用中间件和相关构件,提供细粒度集成模式,克服了传统GIS软件间兼容性差的集成缺陷;4、将GPS与无线电台相结合,构建了零成本运行的LBS平台原型。
杨从科[10](2007)在《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科学数据资源是科学数据共享的物质基础;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是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家科技部2001年启动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其实质是在具备网络化共享基础设施条件和选定政策取向的基础上,开始的一项大规模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工程。本项研究是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试点)”项目的一个研究专题。研究目的是根据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的需要,针对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有关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思想,为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思路。研究对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实践、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理;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框架、微观整序方法、宏观整合策略,以及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公共政策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讨论;在界定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础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分类与整合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1.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内涵基于网络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是指:根据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的需求,通过微观分类组织和宏观整合集成,形成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物理上适度分布、逻辑上高度统一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系统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2.提出了“24大类”农业科学数据分类大纲基于等级分类、分面分类、主题划分等分类思想的指导,借鉴现有网络信息分类、农业信息分类、科学数据分类等分类方法的有益做法,结合对现行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包含24大类的农业科学数据分类大纲。大纲体现了充分涵盖原则,合理划分原则,方便归类与方便查检原则,学科集中数据与地域集中数据相结合的原则。3.提出了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四种基本手段及其运用策略四种基本手段包括:(1)政策整合手段;(2)经济整合手段;(3)技术整合手段;(4)合作整合手段。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策略运用要点:一是构建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农业科学数据中心;二是依据部门管理原则和自然地域原则设立农业科学数据分中心,依据学科管理原则和行政区域原则设立农业科学数据工作站;三是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实现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系统布局,以及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紧密结合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的一些观点、思路对我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具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
二、网络环境下的农林业信息资源共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的农林业信息资源共享(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要性 |
2 建设问题 |
3 建设措施 |
3.1 Internet网络与我国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
3.2 林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
3.3 区域性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
4 结束语 |
(2)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2.1 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
2.2 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信息资源共享不畅通 |
2.3 林业文献信息资源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
3 信息资源共享对策 |
3.1 原则 |
3.2 对策建议 |
3.2.1 加大网络开发力度, 提高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 |
3.2.2 对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部门进行合理规划 |
3.2.3 优化人员机构, 为信息共享建设提供智力基础 |
4 结束语 |
(3)从条块分割走向协作耦合: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天津港爆炸案引发的思考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框架、方法和预期的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预期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2 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政府信息共享的动力方面 |
2.2.2 政府信息共享的障碍方面 |
2.2.3 政府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方面 |
2.2.4 政府信息共享的机制方面 |
2.3 国内外跨部门政府信息共享研究评述 |
2.4 理论基础 |
2.4.1 三种理论范式的演变 |
2.4.2 整体政府 |
2.4.3 整体政府的实现途径——电子政务 |
第3章 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现状 |
3.1 试点城市百花齐放:京、沪、粤、浙的实践情况 |
3.1.1 北京:基础设施完善,法律保障有效 |
3.1.2 上海:信息积累丰富,试点运行稳健 |
3.1.3 广东:负面清单先行,创新政务管理 |
3.1.4 浙江:特色平台创新,多类平台共建 |
3.2 京、沪、粤、浙实践现状评述 |
3.2.1 成绩突出,发展迅速 |
3.2.2 法规层次较低,顶层设计缺失 |
3.2.3 条块分割严重,体制障碍依存 |
第4章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
4.1 研究模型 |
4.1.1 信息共享的支持因素 |
4.1.2 信息共享的保障因素 |
4.1.3 信息共享的组织管理因素 |
4.1.4 信息共享的利益与风险因素 |
4.2 研究假设 |
4.2.1 领导的支持 |
4.2.2 政策法规支持 |
4.2.3 资源保障 |
4.2.4 组织管理 |
4.2.5 利益与风险 |
4.3 问卷开发与设计 |
4.3.1 问卷开发 |
4.3.2 问卷设计 |
4.3.3 预测试 |
4.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4.4.2 调查内容 |
4.4.3 问卷收集 |
第5章 实证研究结果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结构模型的验证分析 |
5.3.1 模型假设检验 |
5.3.2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
5.3.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6章 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研究 |
6.1 解决“谁来管”:优化组织管理 |
6.1.1 顶层设计:合作与协调机制 |
6.1.2 统一规范:信息化标准建设 |
6.1.3 职责明晰:领导机构有力 |
6.2 解决“怎么管”:优化支持保障机制 |
6.2.1 立法先行:凸显法制保驾护航作用 |
6.2.2 资金保障:建立充实物质基础 |
6.2.3 人员保证:保障优质人才资源 |
6.2.4 平衡部门利益,实现信息互流互通 |
6.2.5 实施绩效考核,让共享良性长久运作 |
6.3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 |
1.1.1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需求 |
1.1.2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还不能满足公共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越南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基础 |
2.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概述 |
2.1.1 数字信息资源概述 |
2.1.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 |
2.1.3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
2.2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征及其重要性 |
2.2.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
2.2.2 数字资料和数字馆藏的概念 |
2.2.3 数字资源的特征 |
2.2.4 数字资源对越南社会的重要性 |
2.3 数字资源建设实践 |
2.3.1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 |
2.3.2 数据库的创建 |
2.4 数字化信息资源政策实践 |
2.4.1 越南发展数字图书馆政策 |
2.4.2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 |
2.5 资料编目标准与创建元数据 |
2.5.1 机读编目格式标准MARC21 |
2.5.2 都柏林元数据技术平台(Dublin Core) |
2.5.3 元数据编码及转换标准 |
2.5.4 元数据对象描述标准(MODS) |
2.5.5 信息检索协议 |
2.5.6 图书馆流通交换协议 |
2.5.7 关于MARC21机读编目格式标准 |
2.5.8 关于英美编目条例(AACR2) |
2.6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实践 |
2.6.1 数字信息资源储存工作 |
2.6.2 数字资源保管工作 |
2.6.3 越南数字资源管理软件 |
2.6.4 在数字图书馆实施着作权 |
3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理论基础 |
3.1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 |
3.1.1 研究主题的语词确定 |
3.1.2 共建共享主体 |
3.1.3 共建共享客体 |
3.1.4 共建共享过程 |
3.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价值观 |
3.2.1 信息共享带来信息增值 |
3.2.2 信息共享是资本的置换 |
3.2.3 信息共享是价值的共享 |
4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挑战 |
4.1 国内信息资源共享 |
4.1.1 越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
4.1.2 越南国家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进展 |
4.1.3 越南各家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2 国际信息资源共享 |
4.2.1 政府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
4.2.2 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展 |
4.2.3 越南与国际图书馆的若干数字资源共享项目 |
4.2.4 越南与各国数字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困难 |
4.2.5 越南与各国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建设 |
4.2.6 越南图书馆共享与国际合作的经验积累 |
4.3 信息资源共享保障 |
4.3.1 确保访问权的政策 |
4.3.2 数字信息资源版权保护 |
4.4 越南图书馆服务中的着作权 |
5 影响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 |
5.1 法律文件 |
5.1.1 法规文件的系统 |
5.1.2 着作权和知识产权法 |
5.2 数字资源管理工作 |
5.2.1 数字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工作 |
5.2.2 越南数字资源结构 |
5.2.3 投资政策 |
5.3 信息资源共享的设备 |
5.3.1 软件 |
5.3.2 电脑主机和客机 |
5.3.3 数字化设备 |
5.4 人力资源 |
5.4.1 人力资源培训问题 |
5.4.2 专业干部的技能 |
5.5 保管和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
5.5.1 数字资源的保管问题 |
5.5.2 提供数字资源服务问题 |
6 提高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效率路径 |
6.1 完善与发展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政策 |
6.1.1 完善各法规文件 |
6.1.2 建立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战略 |
6.1.3 完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投资政策 |
6.2 注重发展从事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人力资源 |
6.2.1 提高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
6.2.2 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专业水平 |
6.2.3 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 |
6.3 完善通讯技术基础设施 |
6.3.1 完善数字图书馆技术基础设施 |
6.3.2 补充数字图书馆的设备 |
6.3.3 数字资料处理软件建设 |
6.4 发展数字信息资源 |
6.4.1 加强数字化资料补充 |
6.4.2 提高数字资料资源的质量 |
6.4.3 建立数字信息资源发展的标准流程 |
6.4.4 联合举行资料数字化活动 |
6.5 注重发展国家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机制 |
6.5.1 保管数字信息资源 |
6.5.2 数字资料保密和数字信息安全 |
6.5.3 保证严肃地执行版权问题 |
6.6 加强管理越南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
6.6.1 革新数字图书馆结构组织 |
6.6.2 在管理工作中促进应用新技术 |
6.6.3 将ISO 9001国际标准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活动 |
6.6.4 提高管理干部水平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主要贡献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相关概念 |
1.3.1 网站与网页 |
1.3.2 数据库 |
1.3.3 油茶与油茶产业 |
1.3.4 网络信息资源 |
1.3.5 科技资源共享 |
1.3.6 信息化和信息用户 |
1.3.7 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相关科技网络服务平台的案例研究 |
2.1 科技网络服务平台的分类 |
2.1.1 从建设主体分析 |
2.1.2 从功能属性分析 |
2.1.3 从网络环境下分析 |
2.2 现有的油茶网络服务平台 |
2.3 对我国典型科技网站的调查 |
2.4 对国外科技网站的调查和分析 |
2.4.1 服务平台的特点 |
2.4.2 典型实例分析 |
2.5 对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 |
2.5.1 优化网络环境,整合油茶信息资源 |
2.5.2 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集成信息服务 |
2.5.3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
2.5.4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
3 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总体构思 |
3.1 服务平台的建设期望与目标 |
3.2 服务平台的定位 |
3.2.1 权威 |
3.2.2 科学 |
3.2.3 特色 |
3.2.4 系统 |
3.3 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 |
3.3.1 建设目标与需求相结合 |
3.3.2 易用性原则 |
3.3.3 实用性原则 |
3.3.4 可扩展性原则 |
3.4 服务平台网络拓扑结构 |
3.5 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
4 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的技术配置 |
4.1 虚拟化服务器配置 |
4.1.1 服务器配置 |
4.1.2 磁盘阵列配置 |
4.2 平台安全配置 |
4.2.1 防火墙 |
4.2.2 双机热备 |
4.2.3 磁盘阵列RAID6技术与热备盘 |
4.3 虚拟化软件平台Microsoft Hyper-V |
4.4 清华同方TPI专业数据库 |
4.5 关键技术 |
4.5.1 虚拟化技术 |
4.5.2 AJAX技术 |
4.5.3 基于Java的web开发技术 |
4.5.4 XML及Web Service |
4.5.5 基于Web Service的SOA体系的实现技术 |
5 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详细设计 |
5.1 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5.2 平台栏目设计 |
5.2.1 网站首页 |
5.2.2 油茶资讯 |
5.2.3 油茶文化 |
5.2.4 油茶在线 |
5.2.5 政策法规 |
5.2.6 油茶专题数据库 |
5.2.7 供需平台 |
5.3 英文版 |
5.4 后台管理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数据的发现和标准化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 |
1.1.1 国外对地观测发展现状 |
1.1.2 国内对地观测发展现状 |
1.1.3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 |
1.2 对地观测数据发现 |
1.3 对地观测影像数据标准化定制服务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对地观测数据元数据管理 |
2.1 地理空间元数据 |
2.1.1 引入地理空间元数据的必要性 |
2.1.2 建立地理空间元数据系统的意义 |
2.1.3 数据志信息 |
2.2 对地观测元数据标准的研究现状 |
2.2.1 CSDGM元数据模型 |
2.2.2 DIF目录交换格式元数据标准 |
2.2.4 ISO 19115元数据标准 |
2.2.5 几种元数据标准的比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数据的发现 |
3.1 OGC网络目录服务 |
3.1.1 OGC网络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语言 |
3.1.2 OGC网络目录服务访问接口 |
3.1.3 OGC网络目录服务基本元数据信息模型 |
3.1.4 OGC网络目录服务标准堆栈 |
3.2 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 |
3.2.1 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架构设计 |
3.2.2 实现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点 |
3.3 典型网络目录服务实现案例 |
3.3.1 GMU CSISS网络目录服务实现 |
3.3.2 NASA ECHO网络目录服务实现 |
3.3.3 NOAA CLASS网络目录服务实现 |
3.4 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实现案例 |
3.4.1 一站式联邦目录服务系统实现分析 |
3.4.2 CWIC联邦网络目录服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数据标准化服务 |
4.1 抽象对地观测数据模型 |
4.1.1 GDAL抽象数据模型 |
4.1.2 GDAL抽象数据模型扩展 |
4.2 OGC网络覆盖服务 |
4.2.1 OGC网络覆盖服务介绍 |
4.2.2 网络覆盖服务的框架 |
4.3 典型对地观测数据网络覆盖服务实现案例 |
4.3.1 NASA的HDF-EOS Swath数据 |
4.3.2 NOAA的GOES数据 |
4.3.3 DEM数据 |
4.4 OGC网络覆盖服务元数据信息处理 |
4.4.1 数据志信息的实现 |
4.4.2 元数据内容的输出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地观测数据发现与标准化定制服务系统 |
5.1 对地观测数据发现子系统 |
5.1.1 数据发现子系统架构设计 |
5.1.2 数据发现子系统实现用户界面 |
5.2 对地观测影像数据标准化处理子系统 |
5.3 集成系统GeoDataDownload的实现 |
5.3.1 系统硬件环境 |
5.3.2 系统软件环境 |
5.3.3 GeoDataDownload工作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7)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
2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环境 |
2.1 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逐步形成 |
2.2 信息资源组织与协调工作规范纷纷出台 |
2.3 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
2.4 大量培养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
3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 |
3.1 社会公开共享模式 |
3.2 合作共建共享模式 |
3.3 捆绑推介共享模式 |
3.4 商用有偿共享模式 |
4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
4.1 实现重视人、机、环境综合管理 |
4.2 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运作机制 |
4.3 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
4.4 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
4.5 推进导航技术与联机协作的应用 |
(8)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信息社会发展的背景 |
1.1.2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
1.1.3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
1.1.4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
1.1.5 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
1.1.6 问题的提出 |
1.2 农村信息化与网络服务平台综述 |
1.2.1 信息化概念 |
1.2.1.1 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含义 |
1.2.1.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定义 |
1.2.2 农村信息化概述 |
1.2.2.1 农村信息资源和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
1.2.2.2 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
1.2.2.3 国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展情况 |
1.2.2.4 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 |
1.2.3 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概述 |
1.2.3.1 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 |
1.2.3.2 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含义 |
1.2.3.3 国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
1.2.3.4 我国研究进展情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促进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 |
1.3.2 可提高区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1.3.3 有利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
1.4 研究区概况 |
1.4.1 基本概况 |
1.4.2 农业资源概况 |
1.4.3 研究区信息化现状 |
1.5 需求分析和总体架构 |
1.5.1 平台建设目标 |
1.5.2 平台主要功能 |
1.5.3 平台建设原则 |
1.5.4 平台总体架构 |
1.5.5 平台建设内容 |
2 基础网络系统总体设计和实施 |
2.1 网控中心的含义 |
2.1.1 网控中心功能 |
2.1.2 网控中心建设内容 |
2.2 系统集成的概念和含义 |
2.2.1 系统集成概念 |
2.2.2 系统集成技术 |
2.3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概述 |
2.3.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
2.3.2 安全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
2.4 网络系统总体设计和实施 |
2.4.1 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
2.4.2 网控中心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
2.4.3 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和部署 |
3 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系统设计与实施 |
3.1 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 |
3.1.1 Web 技术 |
3.1.1.1 Internet 的兴起和发展 |
3.1.1.2 Web 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
3.1.1.3 几种常用 Web 开发技术 |
3.1.2 JSP 技术 |
3.1.2.1 JSP 技术概况 |
3.1.2.2 JSP 工作原理 |
3.1.3 数据库技术 |
3.1.3.1 数据库技术概述 |
3.1.3.2 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
3.1.3.3 Web 数据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
3.1.3.4 Oracle 数据库 |
3.2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
3.2.1 系统建设要求 |
3.2.1.1 系统建设目标 |
3.2.1.2 系统设计原则 |
3.2.2 系统分析 |
3.2.2.1 系统服务对象 |
3.2.2.2 系统服务内容 |
3.2.2.3 系统功能分析 |
3.2.3 系统设计 |
3.2.3.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3.2.3.2 系统功能设计 |
3.2.3.3 系统数据四级网站联动设计 |
3.2.3.4 信息采集与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
3.2.3.5 信息发布情况统计功能模块的设计 |
3.2.3.6 信息员和栏目管理分配模块的设计 |
3.3 系统实施 |
3.3.1 系统功能组织结构的实现 |
3.3.2 核心功能-数据资源四级共享联动实现 |
3.3.2.1 数据四级共享的整合方案 |
3.3.2.2 编写数据字典 |
3.3.2.3 各栏目数据库表及字段设置 |
3.3.2.4 IndexBean 的设计 |
3.3.3 系统实施的效果 |
4 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施 |
4.1 农业电子商务概述 |
4.1.1 电子商务含义 |
4.1.2 农业电子商务概念 |
4.1.2.1 农业电子商务的含义 |
4.1.2.2 农业电子商务的作用 |
4.1.3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4.2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
4.2.1 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 |
4.2.1.1 系统建设的目标 |
4.2.1.2 系统建设的任务 |
4.2.2 系统分析 |
4.2.2.1 系统服务对象 |
4.2.2.2 系统开发内容 |
4.2.2.3 系统功能概述 |
4.2.3 系统设计 |
4.2.3.1 系统体系结构 |
4.2.3.2 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
4.2.3.3 农产品及涉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功能设计 |
4.2.3.4 农产品市场和价格信息管理系统 |
4.2.3.5 农产品及涉农产品网上拍卖系统 |
4.2.3.6 农产品及涉农产品供求信息管理系统 |
4.3 系统实现 |
4.3.1 系统实现采用的关键技术 |
4.3.1.1 数据库链接池技术 |
4.3.1.2 单点登陆技术 |
4.3.2 系统数据库表 |
4.3.2.1 产品模块数据库表 |
4.3.2.2 订单模块数据库表 |
4.3.3 系统的运行效果 |
5 基于 WEBGIS 的农村空间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5.1 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概述 |
5.1.1 WebGIS 的兴起与发展 |
5.1.1.1 WebGIS 概述 |
5.1.1.2 WebGIS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
5.1.1.3 WebGIS 在农村信息化中的应用情况 |
5.1.2 RS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
5.1.3 3S集成技术概述 |
5.1.4 农村空间信息概述 |
5.1.4.1 空间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
5.1.4.2 农村和农业空间信息的含义和分类 |
5.2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
5.2.1 系统分析 |
5.2.1.1 系统建设目标 |
5.2.1.2 技术路线图 |
5.2.1.3 系统服务对象 |
5.2.1.4 WebGIS 平台的选择 |
5.2.2 系统设计 |
5.2.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5.2.2.2 系统功能设计 |
5.2.2.3 系统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
5.2.2.4 区域农林水资源检测的差分 GPS 控制网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5.3.1.1 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模型 |
5.3.1.2 ArcSDE 空间数据库引擎 |
5.3.2 基于 ArcSDE+Oracle 的数据库创建 |
5.3.2.1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3.2.2 数据存储设计 |
5.3.2.3 影像数据库的创建 |
5.4 系统展望 |
6 研究特色、创新点与展望 |
6.1 研究特色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2005-2007) |
致谢 |
(9)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LBS)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国内外位置服务(LBS)研究进展 |
1.1.1 LBS研究的兴起 |
1.1.2 LBS的发展 |
1.1.3 LBS应用的网络架构 |
1.1.4 LBS相关技术 |
1.1.5 LBS研究进展 |
1.1.6 实现 LBS业务面临的问题 |
1.2 选题依据、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2.1 本研究选题依据 |
1.2.2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数据预处理与模型建立 |
2.1 数据预处理 |
2.1.1 本研究采用的原始数据 |
2.1.2 数据处理 |
2.2 模型建立 |
2.2.1 地理数据模型概述 |
2.2.2 地理数据模型选型 |
2.3 森林资源管理 LBS空间数据的内容 |
2.4 森林资源管理 LBS空间数据建模方法 |
2.4.1 矢量数据建模 |
2.4.2 栅格数据建模 |
2.5 森林资源管理LBS空间数据计算模型 |
2.6 本章结论与讨论 |
3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
3.1 行业需求 |
3.1.1 需求分析 |
3.1.2 林业资源管理中位置服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
3.2 位置服务集成技术分析 |
3.2.1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分布式计算技术分析 |
3.2.2 森林资源管理LBS分布式构件技术分析 |
3.3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
3.4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的应用集成模式 |
3.5 林业位置服务扩展应用 |
3.6 林业位置服务应用典型案例及技术框架 |
3.7 本章结论与讨论 |
4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关键技术 |
4.1 空间数据高效存储与调度技术 |
4.2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平台 |
4.2.1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
4.2.2 定位技术 |
4.2.3 高精度终端定位技术 |
4.3 分布式计算技术 |
4.3.1 森林资源管理LBS分布计算构件运行机制 |
4.5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平台部署 |
4.6 空间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技术 |
4.7 本章小结 |
5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原型系统网络规划 |
5.2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原型系统体系结构 |
5.3 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原型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5.4 原型系统应用实现 |
5.4.1 位置服务中间件(构件) |
5.4.2 主要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果 |
6.2 创新性 |
6.3 研究展望 |
图表索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1 国际CODATA研究现状 |
1.2.2 中国科学数据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理论和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科学数据资源共享实践 |
2.1 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状况 |
2.2 国际组织数据共享实践 |
2.3 美国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
2.4 欧洲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
2.5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实践 |
第三章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本原理 |
3.1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础概念 |
3.1.1 数据(data) |
3.1.2 资源(resources) |
3.1.3 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 |
3.1.4 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 data resources) |
3.2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基本原理 |
3.2.1 资源管理原理 |
3.2.2 目标管理原理 |
3.2.3 顶层设计原理 |
3.2.4 系统整合原理 |
3.2.5 分类组织原理 |
3.2.6 共建共享原理 |
3.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 |
第四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任务框架 |
4.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来源 |
4.1.1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目标 |
4.1.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特点分析 |
4.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重点 |
4.2.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基本任务 |
4.2.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任务重点 |
4.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保障条件 |
4.3.1 技术条件 |
4.3.2 经费条件 |
4.3.3 人员条件 |
4.3.4 机构条件 |
4.3.5 政策条件 |
第五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微观整序方法 |
5.1 信息分类思想借鉴 |
5.2 信息分类方法借鉴 |
5.2.1 文献信息分类方法 |
5.2.2 网络信息分类方法 |
5.2.3 农业信息分类方法 |
5.3 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设计 |
5.3.1 现有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比较 |
5.3.2 实用农业科学数据分类方案设计 |
第六章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宏观整合策略 |
6.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内容和范围 |
6.1.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部门整合 |
6.1.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学科整合 |
6.1.3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跨地域整合 |
6.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策略与运用 |
6.2.1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手段和方式 |
6.2.2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的策略与运用 |
第七章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政策问题讨论 |
7.1 科学数据管理的信息政策背景 |
7.2 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层次结构 |
7.3 科学数据共享的公共政策问题 |
7.3.1 科学数据共享的知识产权问题 |
7.3.2 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责任问题 |
7.3.3 科学数据共享可持续运行问题 |
7.3.4 科学数据资源共享的安全问题 |
7.4 科学数据共享的政策模式选择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工作和基本结论 |
8.2 主要问题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网络环境下的农林业信息资源共享(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综述[J]. 景海斌,杜乐. 农业工程, 2019(08)
- [2]林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现状及对策[J]. 杜乐. 农业工程, 2018(04)
- [3]从条块分割走向协作耦合: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优化研究[D]. 何诗懿.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4]越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 杜氏清水. 武汉大学, 2015(10)
- [5]油茶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构建[D]. 欧光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2)
- [6]网络环境下对地观测数据的发现和标准化处理[D]. 邵远征. 武汉大学, 2011(07)
- [7]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 秦鸿霞. 情报探索, 2008(09)
- [8]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 万学道.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森林资源管理位置服务(LBS)关键技术研究[D]. 王元胜.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10]中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研究[D]. 杨从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