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中益气汤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抗鼠肝癌作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钟鹏程[1](2021)在《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作为一线肿瘤化疗药物及强力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CTX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引起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等。此外,在中医药基础科研领域,CTX常被用作复制中医阳虚、血虚证候动物模型的药物。目前针对CTX毒副反应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缓解CTX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艾可清颗粒(AKQ)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创制的专利复方,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已运用多年,具有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本课题组认为AKQ扶阳益气、补肾健脾的功效用于CTX引起的气阳两虚、脾肾双亏副作用的“纠偏”,在理论上具有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以AKQ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分析,期望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明确AKQ对CTX引起的正常与荷瘤小鼠的毒性反应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减毒效应的主要靶器官。2.评估AKQ对CTX毒性代谢产物丙烯醛(AC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3.探索AKQ在上述动物和细胞水平减轻CTX毒性的机制,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内(动物)实验1:观察AKQ对CTX所致昆明小鼠毒性反应的影响。(1)昆明小鼠CTX中毒模型的建立:8周龄,体重25±3g的健康昆明小鼠CTX连续4天腹腔注射给药:第1、2天100 mg/kg/d,第3、4天50 mg/kg/d。(2)分组处理及一般状况观察: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第1-4天生理盐水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7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组(第1-4天CTX注射造模+第1-7天AKQ灌胃1.3 g/kg/d),实验周期8天,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及死亡数。艾可清给予小鼠1.3 g/kg/d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9倍。(3)血液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全血及血清,血细胞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检测WBC、RBC、PLT、HGB、LYM、MON、AST、ALT、CRE、CK。(4)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2.体内(动物)实验2:观察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1)CTX中毒小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及分组:8周龄,体重25±3 g的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CTX连续4天(第8-11天)腹腔注射造模(方案同体内实验1)。动物分组为正常组(第8-11天N.S 0.3 mL/次/d腹腔注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模型组(第8-11天CTX注射造模+第1-13天纯水灌胃0.3 mL/次/d),艾可清低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0.65 g/kg/d),艾可清中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1.3g/kg/d),艾可清高剂量组(第8-11天CTX腹腔注射+第1-13天AKQ灌胃2.6 g/kg/d),实验周期14天,14天后取血清及心脏,进行相关检测。艾可清给予小鼠低、中、高剂量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4.5、9、18倍。(2)心脏指数的测定:各组小鼠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脏指数。(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GSH、SOD、MDA。(4)心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组织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及Bcl-2的表达。3.体外(细胞)实验:观察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索(1)AKQ对H9c2活力影响的观察:AKQ颗粒甲醇提取物,加DMSO溶解,加细胞培养基稀释,配成不同浓度梯度,加入H9c2培养液,共孵育24、48及72小时,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2)ACR对H9c2 IC50测定:将不同浓度梯度ACR溶液加入H9c2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3)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影响的观察:H9c2细胞分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 20μmol/L干预培养),ACR+AKQ低剂量组(ACR+AKQ 20μg/mL),ACR+AKQ 中剂量组(ACR+AKQ 40 μg/mL),ACR+AKQ 高剂量组(ACR+AKQ 80 μg/mL)。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进行CCK8检测、Hochest染色、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及WB检测bax、Caspase3、Caspase9及bcl-2表达。(4)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进行CTX心脏毒性相关疾病靶点及AKQ药物成分治病靶点筛选并映射,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5)网络药理学分析的实验验证:用RT-qPCR及WB技术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富集的通路靶点表达水平。(6)AKQ对ACR诱导的H9c2毒性损伤机制的探索:H9c2细胞分4组:对照组(正常培养),ACR组(ACR20 μmol/L干预培养),ACR+AKQ组(ACR+AKQ 80μg/mL),AKQ+LY294002 组(ACR+AKQ 80 μg/mL+LY294002 10 μmol/L)。培养 24小时后RT-qPCR及WB检测相关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4.体内(动物)实验3:AKQ对CTX化疗的荷瘤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将密度为1× 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以0.2 mL/只的体积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2)动物分组及处理:将肿瘤体积范围为40-100 mm3的S180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肿瘤模型对照组(第1-13天纯水0.3 mL/次/d灌胃+第8-11天连续N.S 0.3 mL/次/d腹腔注射),CTX单独化疗组(第8-11天连续CTX腹腔注射,CTX注射方案同前+第1-13天纯水灌胃0.3mL/次/d),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第8-11天CTX连续腹腔注射+第1-13天艾可清2.6g/kg/d灌胃)。实验周期14天,第12天收集新鲜粪便,第14天取血清及心脏,进行后续检测。(3)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测定:各组小鼠取血清检测CK、CK-MB、SOD、MDA。(4)心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各组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5)心脏凋亡相关蛋白检测:WB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bax及bcl-2。(6)心脏通路蛋白检测:WB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相关通路靶点蛋白表达。(7)荷瘤小鼠瘤体重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瘤体称重。(8)荷瘤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各组小鼠取血清做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9)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分析:接取小鼠新鲜未污染粪便做肠道菌群16SrRNA测序分析。结果:1.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2d,50 mg/kg/d×2d)后可见活动减少,畏寒蜷缩,毛发蓬松、竖立,进食减少,体重减轻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加服AKQ后,上述中毒症状减轻,且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28)。昆明小鼠予环磷酰胺注射后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可出现显着减少(P<0.001,P<0.001,P<0.01),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AST、ALT及CRE无明显改变,CK出现显着上升(P<0.05),加服AKQ 口服后,CK上升情况较模型组明显缓解(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HE染色显示各组小鼠肝、脾、肺、肾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加服AKQ后心肌病变程度减轻。2.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d ×2d,50 mg/kg/d×2d)后心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AKQ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较模型组均有显着性减小(P<0.05,P<0.01,P<0.01)。模型组CK-MB、MDA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GSH 及 SOD 明显降低(P<0.05,P<0.001),加服 AKQ 后,AKQ 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高剂量组CK、CK-MB、MDA较模型组均显着下降(P<0.05,P<0.001,P<0.001),而GSH及SOD明显上升(P<0.05,P<0.001)。模型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明显心肌损伤改变,艾可清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病变程度较模型组依次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组织中Bax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AKQ各剂量组Bax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减弱,Bcl-2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强。3.AKQ醇提物在0-80 μg/mL浓度范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9c2细胞的增殖,ACR对H9c2细胞24小时IC50为20.37 μM。ACR作用于H9c2细胞24小时,引起的细胞损伤涉及:形态改变、细胞活力下降、Hochest染色阳性数目增多、流式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凋亡蛋白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强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H9c2细胞予AKQ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H9c2细胞损伤形态、增强细胞活力、减少Hochest染色阳性及Annexin V-FITC/PI双阳性细胞比例,抑制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而增强Bcl-2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靶点筛选及映射得到192个靶点为AKQ主要成分治疗CTX心脏毒性损伤的作用靶点;通过构建AKQ药物-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得到15个关键化合物(包括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Ⅱa、柚皮素等);通过构建PPI网络得到30个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靶点涉及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及氧化/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排名前10的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TNF及MAPK通路。RT-qPCR显示上述3条通路关键靶点中的PI3K及AKT在AKQ组中表达较ACR组显着上调(P<0.001),WB实验也观察到PI3K及AKT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ACR组。AKQ+ACR组加入抑制剂LY294002后,上调的PI3K及AKT mRNA及蛋白水平被逆转;AKQ+ACR组较ACR组中上调的bax、Caspase3、Caspase9及下调的bcl-2同样被逆转。4.以密度为1×107个/mL的S180肉瘤细胞悬液,按0.2mL/只皮下接种于昆明小鼠后颈部,约6天后可成模。CTX单独化疗组CK-MB、MDA较肿瘤模型对照组显着升高(P<0.001,P<0.001),SOD明显降低(P<0.001),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CK、CK-MB、MDA较CTX单独化疗组显着下降(P<0.01,P<0.001,P<0.001),而SOD明显上升(P<0.001)。CTX单独化疗组心脏HE染色可见显着的心肌损伤,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心肌病变程度较CTX单独化疗组明显减轻。与肿瘤模型对照组相比,CTX单独化疗组小鼠心脏组织Bax表达上调,Bcl-2、PI3K及AKT表达下调,加服AKQ后,Bax表达减弱,Bcl-2、PI3K及AKT表达增强。实验结束后,CTX化疗联合AKQ治疗组瘤体重量较单独化疗组显着减轻(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间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产物,AKQ干预能使CTX化疗改变的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代谢物轮廓向肿瘤模型对照组靠近;CTX联合AKQ治疗后显着增强的代谢通路包括:柠檬酸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组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显示CTX单独化疗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dales)、溶杆菌(Lysobacter)相对丰度下调,普雷沃菌9(Prevotella9)上调,CTX 化疗联合 AKQ 治疗后,Sphingomonadales及Lysobacter 丰度上调,Prevotella9丰度下调。CTX单独化疗组中显着下调的p53信号通路、倍半萜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及咖啡因代谢等通路,在AKQ干预后重新被显着上调。结论:1.AKQ能改善CTX引起的昆明小鼠中毒症状,显着降低死亡率;AKQ能降低CTX引起的心肌酶异常升高,减轻氧化应激失衡、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CTX诱导的心脏病理形态改变。2.AKQ能促进H9c2心肌细胞增殖,激活PI3K/AKT通路而减少ACR诱导的H9c2凋亡。3.荷瘤小鼠CTX化疗可引起心肌酶异常升高、氧化应激失衡、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PI3K/AKT表达下调,联用AKQ能改善上述病变,且能增强CTX抑瘤效果。4.AKQ可调节CTX化疗的荷瘤小鼠L-谷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甘氨酸、鸟氨酸等44种差异代谢物表达,增强TCA循环,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16条代谢通路功能;上调有益菌(目水平Sphingomonadales、属水平Lysobacter),下调有害菌(属水平Prevotella 9)丰度,增强肠道菌p53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功能从而发挥减轻CTX心脏毒性的作用。
刘皎皎[2](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李成[3](2019)在《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采用番泻叶复制动物脾虚模型,并给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旨在揭示脾虚证的发病机理以及加味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为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1岁龄健康比格犬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每组6只。用番泻叶药液复制犬脾虚模型。第7天造模成功,脾虚组犬处死采样,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饲喂基础日粮,加味四君子汤组犬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加味四君子汤。试验期14天。第0、7、14天,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在第14天,全部试验犬处死采样,采集脾脏计算脾脏指数,测定脾脏组织中促吞噬肽(Tuftsin)水平,观察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小肠各段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小肠各段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肠各段ERK/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在第7天,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显着升高(P<0.05),IFN-y、IL-2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第14天,自然恢复组犬血清IL-4、IL-6水平略有下降,IFN-y、IL-2水平略有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明显下降,IFN-y、IL-2水平明显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犬差异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自然恢复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显着降低(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3.光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组织结构完整,红髓白髓边界清晰可辨;脾虚组犬脾窦充血,白髓淋巴细胞减少,脾小体萎缩;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电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淋巴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间连接紧密,细胞器较完整;脾虚组犬明显可见脾脏淋巴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线粒体空泡样病变;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仍可见部分细胞存在修复痕迹。4.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sIgA、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5.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IgA、IgG、IgM、ZO-1以及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6.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中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试验证实,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脾脏组织结构受损,且肠道免疫球蛋白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ERK/MAPK通路被抑制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可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修复受损脏器,激活ERK/MAPK通路,提高肠道黏膜免疫,有效改善脾虚犬免疫机能低下的状态。
黄裕芳[4](2018)在《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与动物、细胞实验研究探讨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1.动物实验方法:8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固本方实验组、1/2实验剂量组、1/4实验剂量组,每组16只,用苦味酸进行标记。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按100mg/kg·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天,空白组按同等剂量换算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灌胃生理盐水,各实验组予灌服相应剂量的参芪固本方,每天按1ml·10g-1灌胃,连续7天。观察指标:体重、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2.细胞实验方法:制备不同浓度(0.1mg/ml、0.2mg/ml、0.3mg/ml、0.4mg/ml、0.5mg/ml)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作用于人肺腺癌A5449细胞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指标:每孔光密度(optical density,0D)值。3.临床研究方法:纳入40例肺癌患者,已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予化疗2程,方案为:DP(多西他赛+顺铂)或AP(培美曲塞+顺铂)。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同时口服参芪固本方: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30g,冲服,bid),28dX2;参芪固本方传统饮片(120g/剂,水煎服,bid),28d×2。录入并比较相关指标:患者的体力状况及相关体征;化疗前后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免疫指标包括CD4+、CD8+、CD4+/CD8+。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体重: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各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均有升高(P<0.05)。血常规: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可升高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P<0.05),其中,1/2及1/4实验剂量组则未见升高血红蛋白作用(P>0.05)。T淋巴细胞亚群: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可降低CD8+、升高CD4+、升高CD4+/CD8+比值(P<0.05),其中,1/2及1/4实验剂量组的破壁饮片未见升高CD4+及CD4+/CD8+比值(p>0.05)。2.细胞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24h组中0.1mg/ml、0.2mg/ml对A549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外(P>0.05),其余时间组浓度对A549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与24h组比较,各浓度的48h、72h的OD值均明显下降(P<0.05)。3.临床研究结果:外周血:WB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LT、HGB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外周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CD8+、CD4+/CD8+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比值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评分:症状如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治疗后较治疗前分数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症状治疗前后均无改善(P>0.05)。两组间中医症状分数的改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动物试验部分: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各剂量组均可增加骨髓抑制模型小鼠体重。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可升高骨髓抑制模型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可降低CD8+、升高CD4+、升高CD4+/CD8+比值。2.细胞实验部分: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3.临床研究部分: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及传统饮片均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症状如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对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无明显改善,且两种剂型效果相当。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及传统饮片均可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改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且两种剂型效果相当。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及传统饮片均可升高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且两种剂型效果相当。破壁饮片在剂量只有传统饮片剂量一半的前提下,两种剂型效果相当,表明破壁饮片量效关系优于传统饮片。
刘凯[5](2017)在《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治疗肝癌减毒增效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实验研究证明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C重离子束治疗肝癌的减毒增效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为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治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当归红芪超滤物与水提取物组分差异;基于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阵列分析、激光共聚焦、蛋白印迹技术观察不同剂量的12C6+重离子束辐射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的功效并对机制进行研究;原代体外培养小鼠H22肝癌细胞,构建H22肝癌荷瘤小鼠腹水瘤与实体瘤动物模型;基于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数量及血红蛋白(HGB)含量检测,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测定,流式细胞仪技术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ELISA法血清补体C3、IFN-γ、IL-4、IFN-γ/IL-4检测,骨髓涂片骨髓象分析,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观察当归红芪超滤物对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效应;基于肿瘤直径测量,小动物成像技术检测肿瘤面积,红外线成像系统检测H22荷瘤小鼠机体及肿瘤温度,肿瘤指数、抑瘤率测定,HE染色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电镜下肿瘤组织微观形态学,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TP53、Bax、Bcl-2、Survivin、VEGF的表达观察当归红芪超滤物对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效应;基于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周期分析、Mouse Genome 430 2.0芯片小鼠腹水细胞基因表达谱检测技术初步筛选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减毒增效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当归红芪超滤物与水提取物组分差异显示,当归红芪超滤物中组分少于当归红芪浸膏粉中组分,部分所具有的相同组分在超滤物中含量有一定提高;(2)12C6+重离子束6Gy剂量单次辐射人肝癌Hep G2细胞24小时后,与0 Gy剂量组比较,细胞晚期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电子显微镜下显示了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肿胀的表现,在此过程中p53信号通路涉及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节、血管新生等31个基因表达出现了明显变化;与0 Gy剂量组比较,6 Gy剂量12C6+重离子束辐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现崩解表现,细胞FAS、TP53BP2、TP53AIP1、CASP9蛋白高表达(P<0.01);(3)小鼠H22肝癌细胞体外贴壁培养可以多次传代,体外悬浮培养生长时间在1周左右;用体外贴壁培养的小鼠H22肝癌细胞4×106个/m L的细胞悬液,每只小鼠直接腹腔注射1 m L后,成功构建H22肝癌荷瘤小鼠腹水瘤动物模型;用H22肝癌荷瘤腹水瘤小鼠腹水细胞,PBS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4×107个/m L,每只小鼠右腋下皮下注射0.1 m L,成功构建H22肝癌荷瘤小鼠实体瘤模型,模型成功率达95%;(4)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单纯放射组小鼠血液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明显下降(P<0.01),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CD4+/CD8+比值明显异常(P<0.01),血清IFN-γ、IL-4含量明显下降(P<0.05),IFN-γ/IL-4比值明显异常(P<0.05),骨髓象中性杆状核比例明显下降(P<0.01),中性分叶核/中性杆状核比值明显异常(P<0.05),中幼红、晚幼红比例及巨核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12C6+重离子束辐射引起H22荷瘤小鼠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药物+放射组小鼠血液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血清IFN-γ、IL-4含量、IFN-γ/IL-4比值,骨髓象中性杆状核比例、中性分叶核/中性杆状核比值、中幼红、晚幼红比例、巨核细胞数量均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当归红芪超滤物具有拮抗12C6+重离子束辐射引起的H22荷瘤小鼠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损伤的作用;(5)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单纯药物组小鼠肿瘤面积明显缩小(P<0.05),瘤体最高温度下降(P<0.05),肿瘤指数下降(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具有降低肿瘤细胞分裂活性的作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可以下调肿瘤组织Survivin及VEGF的表达。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单纯放射组小鼠的肿瘤直径、肿瘤面积、肿瘤温度、肿瘤指数均显着下降(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见坏死、异质性倾向等,电镜下细胞凋亡、坏死多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早期可以下调肿瘤组织Bcl-2、Survivin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药物与12C6+重离子束放疗联合治疗H22肝癌荷瘤小鼠21天时抑瘤率为59.51%,Q21值=0.91,于治疗26天时抑瘤率为71.72%,Q26值=1.01;(6)单纯药物组/肿瘤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药物组与肿瘤模型组相比,有230个基因表达上调,219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抗原处理和加工、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中,ATR、Cyclin E、Sestrins、Hsp70、RTK、Gβy、AMPK基因表达上调,MHCI、ECM基因表达下调;单纯放射组/肿瘤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放射组与肿瘤模型组相比,有874个基因表达上调,44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结直肠癌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以及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中,APC、β-catenin、TGF-βRⅡ、SMAD1、DCC、KRAS、Raf、Rac/Rho、c-Jun、c-Fos、p53、BAX、AMPK、BRAF、CREB、FOS、Rab、Rho A、IKK、h MLH1、h MSH1、h MSH3、h MSH6基因表达上调,而PKB、Cyclin D1、HIF-1α、ATG1、MO25、TSC1、WASP、S6、CXCR5、Gnai1基因表达下调;药物+放射组/肿瘤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放射组与肿瘤模型组相比,有571个基因表达上调,41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p53信号通路、胶质瘤、细胞周期、m TOR信号通路、AMPK信号、肾细胞癌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MDM-X、ATR、CHK1,2、Cyclin E、Siah、Sestrins、Bid、ATM、Hdac、Cyc E、CAM、P53、ORC、MCM、Bub3、PI3K、AMPK、Hu R、CPT1、PDGFβ、EGFR、FH、Gβy、ECM、BHD、AMPK、RTK、Cyclin、IKK、MET、VHL基因表达上调,而PKB、HNF-4α、HIF-1α、CUL2、IGFR、PAK、TSC1、S6K1/2、Rictor、Stag1/2、JAK、PTEN、TSP1基因表达下调;药物+放射组/肿瘤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在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条目中有与免疫调节有关的Term中。结论:(1)超滤除去了当归红芪浸膏粉中分子量10 KDa以上的组分,当归红芪超滤物中组分少于当归红芪浸膏粉中组分;(2)6 Gy剂量12C6+重离子束辐射人肝癌Hep G2细胞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G2/M期阻滞,在此过程中细胞内p53信号通路上与DNA损伤修复、凋亡、周期调控、转移、恶化、辐射抵抗相关的系列基因表达出现了特征性变化,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是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野生型p53基因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其抑癌功能的恢复,与ASPP2及TP53AIP1高表达相关;(3)小鼠H22肝癌细胞体外贴壁培养更加适合,本实验构建的H22肝癌荷瘤小鼠腹水瘤动物模型在8天内适合开展各种实验观测;构建的H22肝癌荷瘤小鼠实体瘤模型在造模后30天内开展实验是较理想的观测时间;(4)12C6+重离子束辐射会造成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的受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具有抗12C6+重离子束辐射引起的H22肝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肺脏、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受损的作用;(5)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单用具有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增长作用,12C6+重离子束放疗明显具有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增长作用,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联合12C6+重离子束放疗抗H22荷瘤小鼠肿瘤增长作用呈现相加作用,没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均与p53信号通路相关,但激活的具体靶点及时间点不同;(6)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单用起到了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调控能量代谢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主要涉及抗原处理和加工、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12C6+重离子束放疗可以起到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主要涉及结直肠癌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以及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PKB(AKT)基因可能是放疗治疗的关键靶点;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放疗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AMPK基因上调,与肿瘤辐射抵抗相关的DNA修复基因h MLH1、h MSH1、h MSH3、h MSH6下调,可能是分子机制的关键靶点,荷瘤鼠的免疫功能改善也是机制之一。
曾丹[6](2017)在《黄芪多糖通过多胺和钙离子调节IEC-6细胞迁移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胃肠黏膜损伤是胃肠道疾病的发病基础之一。多种胃肠疾病存在胃肠黏膜损伤的病理改变。以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证属脾虚者有确切疗效,益气健脾方药对胃肠道相关病症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保护胃肠黏膜完整及促进黏膜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有密切关系。胃肠黏膜是人体更新最快的组织,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胃肠黏膜损伤后修复包括快速整复阶段和后续的修复阶段。快速整复阶段主要在损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由损伤附近的剩余的有活性的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并重新覆盖损伤部位,此过程不依赖细胞增殖。在小肠上皮细胞(IEC-6)的研究表明,多胺对细胞迁移是必需的。多胺可通过增加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蛋白Kv1.1表达、促进细胞膜电位超极化而调控Ca2+内流驱动力;储存操纵性钙通道(SOC)是细胞Ca2+内流主要通道之一,TRPC1作为SOC通道蛋白,对调控Ca2+内流驱动力和[Ca2+]cyt起重要作用。STIM1作为胞内钙库Ca2+感应器是激活SOC的关键指标;胞内钙库Ca2+耗竭时STIM1从内质网移位到浆膜与TRPC1形成STIM1/TRPC1复合体,进而增强TRPC1介导的Ca2+内流而促进细胞迁移。STIM2是SOC的负调控蛋白,多胺通过改变ST1M1和ST1M2的比率而调控TRPC1介导的Ca2+信号;[Ca2+yt增加则激活下游的Rho-GTPases,MLC磷酸化增加,刺激应力纤维形成和细胞骨架重排而促进细胞迁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方药如白术、党参、黄芪、甘草提取物(多糖、黄酮提取物等)及四君子汤糖等可促进IEC-6细胞迁移,作用机制与其影响多胺信号通路有关,其中Ca2+调控是关键指标。研究目的筛选药效活性较高的黄芪多糖组分为受试药,观察其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过程多胺信号通路(尤其是Ca2+调控指标)的影响,探讨益气健脾中药黄芪促进胃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为其临床治疗胃肠黏膜损伤的疗效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黄芪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黄芪药材经水提醇沉法、Sevag去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葡聚糖柱层析,分别得到黄芪多糖1、2、3、4样品;苯酚-硫酸法测定黄芪多糖各样品的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芪多糖3、4样品纯度分析。2.在细胞迁移模型筛选受试药:划痕法IEC-6细胞迁移模型观察黄芪多糖4种样品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细胞药理活性最佳的多糖样品为后续研究受试药。3.作用机制指标检测:①RT-qPCR测定TRPC1、STIM1、STIM2mRNA表达。② Western Blot 检测 Kv1.1、TRPC1、STIM1、STIM2、RhoA、Rac1、Cdc42 蛋白表达。③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电位(Em)、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水平([Ca2+]cyt)。④免疫荧光法检测STIM1蛋白表达及分布。⑤免疫沉淀法检测STIM1/TRPC1、STIM1/STIM2复合体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黄芪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①黄芪多糖1、2、3、4的得率分别为:5.64%、3.34%、1.50%、6.5‰。②黄芪多糖 1、2、3、4 的多糖含量分别为 31.0%、50.9%、66.3%、45%。以"黄芪多糖3"多糖含量最高。2.黄芪多糖各样品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黄芪多糖4种样品均能促进细胞迁移,以"黄芪多糖3"促进细胞迁移药效最佳,故确定为后续实验受试药。实验剂量设为:20mg/L~160mg/L。3."黄芪多糖3"(以下简称"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黄芪多糖能促进细胞迁移,逆转DFMO(多胺合成抑制剂)对细胞迁移的抑制,提示黄芪多糖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与其提高细胞内多胺含量有关。4.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多胺信号通路Ca2+调控的影响(1)对Ca2+调控上游指标的影响:①提高钾通道蛋白Kv1.1表达;逆转DFMO对Kv1.1表达的抑制;②提高细胞膜电位超极化水平,逆转DFMO所致的膜电位去极化。提示黄芪多糖可通过激活钾通道和提高细胞膜电位而增加Ca2+内流驱动力。(2)对Ca2+调控指标的影响:①促进胞内Ca2+感应器STIM1蛋白移位至细胞浆膜,改善DFMO对STIM1移位的抑制,提高STIM1在细胞膜的表达;②提高STIM1 mRNA和蛋白表达,逆转DFMO对STIM1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减少Ca2+负调控因子STIM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DFMO所致的STIM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③增加TRPC1/STIM1复合体蛋白表达,减少STIM1/STIM2复合体蛋白表达;增加DFMO负荷时TRPC1/STIM1复合体中TRPC1、STIM1蛋白表达;减少DFMO负荷下STIM1/STIM2复合体中STIM2蛋白表达。提示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胞内钙库Ca2+感应指标进而影响TRPC1介导的Ca2+信号。(3)对钙通道蛋白和[Ca2+]cyt的影响:①提高钙通道蛋白TRPC1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DFMO所致的TRPC1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②提高[Ca2+]cyt,逆转DFMO所致的[Ca2+]cyt降低;若去除细胞外Ca2+内流途径(使用无钙培养液),则不但无钙对照组细胞迁移数显着减少,且黄芪多糖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提示黄芪多糖可通过增强TRPC1介导的Ca2+内流、提高[Ca2+]cyt而促进细胞迁移。(4)对Ca2+调控下游指标的影响:提高Rho-GTPase(RhoA、Rac1、Cdc42)蛋白表达;逆转DFMO对RhoA、Rac1、Cdc42蛋白表达的抑制。提示黄芪多糖可通过提高Ca2+调控下游指标Rho-GTPase而促进细胞迁移。研究结论黄芪多糖是黄芪促进细胞迁移的有效组分之一,作用机制与其影响细胞迁移多胺信号通路有关,尤其Ca2+是关键调控指标之一,可通过调节[Ca2+]cyt上下游相关指标促进细胞迁移。研究结果为探讨益气健脾中药黄芪胃肠黏膜损伤修复机制提供了参考。
于丹[7](2017)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Snail通路干预A549/DDP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凋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TGF-β1诱导前后,A549/DDP细胞GSK-3β/Snail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明确GSK-3β/Snail信号通路是否参与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通过RNA干扰技术,分析活化或阻断Snail对细胞相关凋亡因子的影响,探讨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干预A549/DDP细胞EMT和凋亡的机制。旨在为寻找补中益气汤干预肺癌顺铂耐药的有效靶点提供实验依据,为肺癌顺铂耐药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将细胞分为A549/DDP组、A549/DDP+T组(TGF-β1 5ng/ml,48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ing、real time PCR检测TGF-β1诱导前后EMT相关分子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评估TGF-β1是否成功诱导细胞发生EMT。观察GSK-3β/Snail信号通路分子p-GSK-3β(ser9)、Snail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TGF-β1诱导细胞EMT的分子机制。2.将细胞分为A549组、A549/DDP组、A549/DDP+T组、A549/DDP+NC组、A549/DDP+Snailsi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细胞的抑制率,测定IC50,计算耐药指数,分析Snail对顺铂耐药的影响;TGF-β1作用于A549/DDP细胞,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观察Snail上调对细胞凋亡因子P53、Bax、Bcl-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小片段RNA瞬时干扰技术下调Snail,检测凋亡因子P53、Bax、Bcl-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3.将20只SD大鼠(SPF清洁级),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10只,2 ml生理盐水灌胃),补中益气汤组(10只,6.57g/kg补中益气汤),灌胃1次/d,连续7d,末次灌胃1h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冻存备用。实验分组:A549/DDP组、A549/DDP+T+K组(A549/DDP+TGF-β1+10%空白血清)、A549/DDP+T+Z组(A549/DDP+TGF-β1+10%最佳含药血清)、A549/DDP+T+Snailsi组(A549/DDP+TGF-β1+Snail RNA干扰)。采用免疫化学法、免疫蛋白印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GSK-3β/Snail信号通路p-GSK-3β(ser9)、Snai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EMT标志物、相关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4.实验结果输入Microsoft Excel 2007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1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显微镜下观察,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T组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无细胞成簇分布现象,细胞间更为疏散,胞体变得狭长,伸出伪足,呈现纺锤形。细胞失去上皮细胞的特点,形态与间质细胞相似。2.TGF-β1诱导细胞发生EMT相关标志分子E-cadherin、N-cadherin的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T组细胞内标记E-cadherin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少,N-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见大量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549/DDP+T组E-cadherin蛋白棕黄色阳性反应颗粒减少,N-cadherin蛋白棕黄色阳性反应颗粒增加。免疫蛋白印迹、Real time PCR法检测A549/DDP+T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N-cadherin表达上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GF-β1诱导细胞EMT的机制研究。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p-GSK-3βser9、Snail蛋白的表达,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T组p-GSK-3βser9、Snail蛋白表达上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 time PCR法结果显示,A549/DDP+T组,Snail mRNA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SK-3β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4.MTT法检测Snail高表达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根据各组细胞IC50值,计算得出A549/DDP耐药指数为7.62,A549/DDP+T组细胞耐药指数为12.60,A549/DDP+T组与A549/DDP组比较增长倍数为1.65倍。5.TGF-β1经Snail干预A549/DDP细胞凋亡因子P53、Bax、Bcl-2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记、real 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T组P53、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下调(P<0.05);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调(P<0.05)。6.免疫荧光观察、免疫蛋白印记检测Snail RNA干扰效率:与A549/DDP组比较,转染阴性对照A549/DDP+NC组Snail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而Snail RNA干扰组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Snail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64%。7.Snail SiRNA对A549/DDP细胞P53、Bax、Bcl-2表达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Real time PCR法结果显示,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Snailsi组P53、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GSK-3β/Snail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Real time PCR法:A549/DDP+T+Z组与A549/DDP+T+K组比较,p-GSK-3βser9、Snail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EMT标记物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和Real time PCR法结果显示:A549/DDP+T+Z组与A549/DDP+T+K组比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P53、Bax、Bcl-2表达的影响,与A549/DDP组比较,A549/DDP+T+K组P53、Bax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A549/DDP+T+Z组P53、Bax mRNA蛋白和mRNA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GSK-3β/Snail信号转导通路参与TGF-β1诱导A549/DDP细胞的EMT过程。2.Snail通过干预P53、Bax、Bcl-2的表达,影响A549/DDP细胞凋亡。3.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通过干预GSK-3β/Snail信号通路,影响A549/DDP细胞EMT和凋亡。
吕波[8](2016)在《不同归经补益类中药治疗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文献综述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主要介绍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当前主要的免疫治疗手段,同时介绍了中药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恶性肿瘤逃避免疫监视,形成肿瘤免疫逃逸能力是发生转移的基础,其中NK细胞在肿瘤免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逃逸与否,而实验中可以从其表面特定分子的表达情况去探索NK细胞所处的功能状态。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二者的分化水平密切影响着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体现出部分选择性,即中药归经与抗肿瘤作用之间有着些许联系,这种选择性是否是通过调节NK细胞活性、调整Thl7细胞/Treg细胞平衡来实现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不同归经补益类中药方剂在预防肠癌肝转移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从免疫细胞水平研究这种选择性调节作用,可以为研究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使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归肺经补益类中药治疗组(肺经组)、归肝经补益类中药治疗组(肝经组)和归肾经补益类中药治疗组(肾经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采用“脾脏注射保脾法”接种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次日开始对肺经组灌胃归肺经补益类中药汤剂;对肝经组灌胃归肝经补益类中药汤剂;对肾经组灌胃归肾经补益类中药汤剂;对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在灌胃第21天取材,先采集腹主动脉血,再摘取脾脏和肝脏;以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IL-17和TGF-β。结果:本实验注射癌细胞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全部可见明显转移灶,多发;与模型组比较,肝经组及肾经组肝脏转移灶个数减少,脾脏肿瘤减小(p<0.05),肺经组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细胞毒活性,三组给药组脾脏部位的NK细胞毒活性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经组和肾经组外周血部位的NK细胞毒活性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经组肝脏部位的NK细胞毒活性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外周血IL-17及TGF-β方面,肾经组较模型组均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归肝经补益类中药与归肾经补益类中药皆可通过上调NK细胞活性实现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而归肾经药物亦可上调IL-17的表达诱发免疫反应。而归肺经药物则对肠癌肝转移无明显抑制作用。
祖克热古丽·吾买尔尼亚孜(Zohragul Omarniyaz)[9](2016)在《基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建立在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的基础上,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ASMq)对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16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4、8g·kg-1·d-1,连续给药10天)。分批测不同的指标:(1)观察小鼠抑瘤率、胸腺、脾脏、肝脏及肾脏指数,小鼠血清中IL-2、IFN-γ、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HE染色法检查小鼠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2)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给药治疗后各组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以及代谢网络的变化。(3)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的肿瘤组织中TGF-β1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药物干预后,环磷酰胺组和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7.58%、30.53%、59.12%和50.73%,均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P<0.05)。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比较,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不同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IL-2、IFN-γ及TNF-α含量均显着增高(P<0.05);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在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中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且扩散速度快,细胞大小不均,罗列紊乱,细胞有轻度水肿。在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中、高剂量组的肿瘤组织中坏死处瘤细胞体积变小。(2)采用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各组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发现,与空白组比较,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小鼠血清中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等氨基酸及乳酸、柠檬酸、肌酸和1-甲基组氨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升高(P<0.05);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比较,给予不同剂量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之后小鼠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等氨基酸含量升高及糖蛋白、柠檬酸、肌酸等代谢物含量也有升高趋势(P<0.05)。(3)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和不同剂量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给药组小鼠肿瘤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对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仅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能量代谢,也通过抑制相关蛋白TGF-β1的表达,促进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实现其治疗及预防肿瘤的作用。
魏文婷[10](2016)在《裴氏升血颗粒对荷H22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IL-2、IL-4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裴氏升血颗粒(Peishishengxue Granule,PG)对荷H22瘤小鼠进行干预,了解其对荷H22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血清IL-2、IL-4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雌雄各半昆明种小鼠按体重及性别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另外60只小鼠,给予右前腋部皮下接种,建立模型。接种24h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裴氏升血颗粒(PG)低剂量组、裴氏升血颗粒(PG)中剂量组、裴氏升血颗粒(PG)高剂量组、贞芪扶正颗粒(Zhenqi Fuzheng granule,ZG)对照组。雌雄各半分笼喂养。每天定时灌胃给药12天。小鼠摘眼球取血,ELISA法测荷H22瘤小鼠血清IL-2、IL-4的含量。小鼠脊髓脱臼法处死后,剥取完整肿瘤组织、胸腺、脾脏,使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重并记录,使用MTT法测定胸腺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瘤细胞病理差异。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束体重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PG低、中、高剂量组及ZG组小鼠的结束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与ZG组比较,PG中、高剂量组小鼠结束体重升高明显(P<0.05)。(2)PG低、中、高剂量组及ZG组的平均瘤重均低于模型组(P<0.05),PG低、中、高剂量组及ZG组的抑瘤率分别是40.27%、46.61%、41.28%、35.50%。(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SI)、胸腺指数(TI)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PG低、中、高剂量组、ZG组小鼠脾脏指数(SI)升高(P<0.05),PG低、中、高剂量组、ZG组小鼠胸腺指数(TI)升高(P<0.05),PG各剂量组与Z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胸腺细胞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脾B淋巴细胞自身增殖、LPS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G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均明显升高(P<0.05);PG中、高剂量组小鼠脾B淋巴细胞自身增殖、LPS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均明显升高(P<0.05);PG中、高剂量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ZG组比较,PG中剂量组小鼠胸腺细胞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PG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B淋巴细胞自身增殖、LPS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PG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自身增殖、ConA诱导增殖能力和增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G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ZG组比较,PG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G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4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ZG组比较,PG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6)肿瘤组织切片观察,裴氏升血颗粒对荷H22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裴氏升血颗粒对荷H22瘤小鼠的全身状况有明显改善,同时对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显着提高,对荷瘤小鼠血清IL-2、IL-4含量有积极改善。
二、补中益气汤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抗鼠肝癌作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中益气汤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抗鼠肝癌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环磷酰胺诱导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 |
1.2 补肾健脾方对肿瘤化疗增效减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毒副反应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药品及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生存曲线分析 |
1.2.3 血常规检测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2.5 HE染色 |
1.2.6 统计学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 |
1.3.2 生存曲线分析 |
1.3.3 AKQ对CTX染毒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
1.3.4 AKQ对CTX染毒小鼠主要脏器生化指标的影响 |
1.3.5 主要脏器HE染色 |
1.4 讨论 |
第三章 艾可清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品及试剂 |
2.1.3 主要耗材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2 心脏指数计算 |
2.2.3 血清心肌酶及氧化指标测定 |
2.2.4 心脏组织HE染色 |
2.2.5 心肌凋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指数的影响 |
2.3.2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肌酶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3 AKQ对CTX中毒小鼠心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2.3.4 AKQ对CTX染毒小鼠心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四章 艾可清对丙烯醛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3.1 药物制备及作用剂量的确定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2 AKQ对ACR所致H9C2损伤的影响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3 AKQ缓解CTX心脏毒性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实验结果 |
3.4 AKQ缓解ACR心肌细胞毒性的通路靶点验证 |
3.4.1 实验材料 |
3.4.2 实验方法 |
3.4.3 实验结果 |
3.5 讨论 |
第五章 艾可清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4.1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的影响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2 AKQ对荷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3 AKQ对肉瘤小鼠CTX心脏毒性影响的肠道菌群分析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件 |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退出标准 |
2.5 中止标准 |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
2.7 疗效判断 |
3 治疗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 |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讨论 |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操作流程 |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
SF-36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3 溶液配制 |
1.4 番泻叶药液与加味四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
1.5 试验犬饲养管理及分组 |
1.6 基础日粮组成 |
1.7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7.1 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 |
1.7.2 脾脏组织采集及保存 |
1.7.3 小肠组织采集及保存 |
1.8 试验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
1.9 计算试验犬脾脏指数、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
1.9.1 计算脾脏指数 |
1.9.2 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
1.10 HE染色观察试验犬脾脏病理变化 |
1.10.1 常规组织包埋及切片 |
1.10.2 HE染色及摄片 |
1.11 电镜观察试验犬脾脏微观结构 |
1.11.1 组织包埋 |
1.11.2 切片及摄片 |
1.12 qRT-PCR法测定试验犬小肠IgA、IgG、IgM、ZO-1、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 |
1.12.1 样品总RNA提取 |
1.12.2 反转录 |
1.12.3 qRT-PCR扩增 |
1.12.4 引物设计合成 |
1.13 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
1.13.1 免疫组化检测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
1.13.2 确定一抗最佳稀释浓度 |
1.13.3 免疫组化程序 |
1.14 Western blot法测定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以及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1.14.1 小肠组织蛋白的提取 |
1.14.2 小肠组织蛋白浓度的测定 |
1.14.3 Western blot检测 |
1.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的影响 |
2.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2水平的影响 |
2.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影响 |
2.1.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的影响 |
2.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指数的影响 |
2.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Tuftsin水平的影响 |
2.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2.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微观结构的影响 |
2.6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免疫球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A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G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6.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7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2.8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8.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ZO-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8.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2.9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的影响 |
2.9.1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阳性表达水平 |
2.9.2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阳性表达水平 |
2.10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0.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1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免疫机能的影响 |
3.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免疫机能的影响 |
3.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探讨 |
(一) 病因病机 |
(二) 中医治疗研究 |
二、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探讨 |
(一) 骨髓抑制 |
(二) 骨髓抑制的现代医学治疗 |
(三) 免疫系统 |
三、参芪固本方及中药饮片的发展 |
(一) 参芪固本方各组分的现代研究 |
(二) 中药饮片的发展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一节 动物实验 |
一、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药物及试剂 |
(三) 实验设备 |
(四) 实验药物配制 |
二、实验步骤 |
(一) 实验动物及分组 |
(二) 取血检查 |
(三)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
三、统计分析 |
四、结果 |
(一) 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分析 |
(二) 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
第二节 细胞实验 |
一、材料 |
(一) 细胞株 |
(二) 实验药物及试剂 |
(三) 实验设备 |
(四) 实验药物配制 |
二、实验步骤 |
(一) 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二) MTT比色法检测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
三、统计分析 |
(一)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A549细胞增殖影响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三) 治疗方案 |
(四) 观察指标 |
(五) 数据整理及分析 |
二、结果 |
(一) 基线资料比较 |
(二)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三) 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 |
(四) T淋巴细胞亚群 |
第四章 讨论 |
一、参芪固本方的效用 |
二、破壁饮片 |
三、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治疗肝癌减毒增效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当归红芪组方水提物不同组分的差异分析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12)C~(6+)重离子束辐射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小鼠H22肝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H22荷瘤小鼠模型的构建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当归红芪超滤物对 ~(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效应研究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当归红芪超滤物对 ~(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作用研究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当归红芪超滤物对 ~(12)C~(6+)重离子束治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分子机制探讨 |
引言 |
研究内容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综述: 益气养血药及复方在肿瘤放疗中减毒增效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发表文章目录和参与课题 |
附录(二):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附录(三):甘肃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
附录(四):甘肃动物设施使用证明 |
致谢 |
(6)黄芪多糖通过多胺和钙离子调节IEC-6细胞迁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胃肠粘膜损伤及修复的研究概况 |
第一节 胃肠粘膜损伤病变的研究概况 |
第二节 胃肠粘膜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概况 |
第三节 脾虚证胃肠粘膜损伤研究概况 |
第二章 多胺对胃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概况 |
第一节 多胺对胃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进展 |
1 多胺的合成及生理效应 |
2 多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 多胺对细胞调亡的影响 |
4 多胺对细胞粘附的影响 |
第二节 多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
1 多胺激活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
2 多胺对钙离子调控的影响 |
第三章 益气健脾中药对胃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
第一节 益气健脾中药临床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益气健脾方药的药理研究 |
第三节 本实验室对益气健脾方药胃肠粘膜损伤修复的研究 |
第四节 益气健脾中药黄芪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黄芪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一节 黄芪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
第二节 黄芪多糖1、2、3、4样品对IEC-6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受试药的筛选 |
第三节 黄芪多糖对IEC-6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二章 黄芪多糖对多胺信号通路Ca~(2+)调控上游指标的影响 |
第一节 黄芪多糖对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蛋白的影响 |
第二节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
第三章 黄芪多糖对Ca~(2+)感受器STIMI和STIM2表达的影响 |
第一节 黄芪多糖对STIM1蛋白移位的影响 |
第二节 黄芪多糖对STIM1、STIM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实验一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STIM1、STIM2 mRNA表达的影响 |
实验二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STIM1、STIM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黄芪多糖对调节钙离子的蛋白复合体的影响 |
第一节 黄芪多糖对STIM1/TRPC1蛋白复合体的影响 |
第二节 黄芪多糖对STIM1/STIM2蛋白复合体的影响 |
第五章 黄芪多糖对钙通道TRPC1和[Ca~(2+)]_cyt的影响 |
第一节 黄芪对钙通道TRPC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实验一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TRPC1mRNA表达的影响 |
实验二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TRPC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二节 黄芪多糖对[Ca~(2+)]_(cyt)的影响 |
第三节 黄芪多糖在无钙培养条件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六章 黄芪多糖对钙离子下游指标Rho-GTPases的影响 |
实验一 黄芪多糖对细胞迁移过程中Rac1、Cdc42、RhoA蛋白的影响 |
实验二 黄芪多糖对DFMO负荷下对RhoA、Rac1、Cdc42蛋白的影响 |
结语 |
一、讨论 |
二、创新性 |
三、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详细摘要 |
(7)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Snail通路干预A549/DDP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TGF-β_1经GSK-3β/Snail信号通路诱导A549/DDP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Snail介导A549/DDP细胞P53、Bax、Bcl-2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Snail通路影响A549/DDP细胞EMT和凋亡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不同归经补益类中药治疗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
1. 免疫编辑学说 |
1.1 免疫清除阶段 |
1.2 免疫对抗阶段 |
1.3 免疫逃逸阶段 |
2. 过继性细胞免疫 |
2.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2.2 CAR-T细胞 |
2.3 CIK |
2.4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
3. 单克隆抗体 |
3.1 CTLA-4 |
3.2 PD-1与PD-L1 |
4.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
4.1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 |
4.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4.3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
4.4 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
4.5 增强机体免疫力 |
5. 中药增效减毒功效 |
5.1 中药对于化疗的增效作用 |
5.2 防治骨髓抑制 |
5.3 防治免疫抑制 |
5.4 对脏器的保护功能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细胞 |
1.3 药品 |
1.4 试剂 |
1.5 仪器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动物分组 |
2.3 肝转移模型小鼠建立 |
2.4 给药 |
2.5 体重测量 |
2.6 取材 |
2.7 血液学检测 |
2.8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三组药物对小鼠肝脏和脾脏重量的影响 |
3.2 肝脏转移灶个数 |
3.3 对N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
3.4 外周血中IL-17及TGF-β 1浓度 |
4. 讨论 |
4.1 补益类中药与抗肿瘤 |
4.2 现代中药复方研究方法 |
4.3 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经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对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的肿瘤、胸腺、脾脏、肝脏、脾脏、肝脏、肾脏以及血清中IL-2、IFN-γ、TNF-α 含量的影响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 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对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 |
2.1 试剂与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 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对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TGF-β1 和TNF-α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3.1 试剂与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裴氏升血颗粒对荷H22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IL-2、IL-4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传代瘤株H22(肝癌) |
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2.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3.实验方法 |
3.1 实验分组与模型制备 |
3.2 给药剂量及方法 |
3.3 标本采集 |
3.4 实验观察项目及指标 |
3.5 统计学处理 |
4.实验结果 |
4.1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4.2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 |
4.3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平均瘤重及抑瘤率的影响 |
4.4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脾脏指数 ( SI ) 和胸腺指数 ( TI ) 的影响 |
4.5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4.6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4.7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血清IL-2 和IL-4 含量的影响 |
4.8 荷瘤小鼠肝癌H22瘤组织观察 |
5.讨论 |
5.1 实验研究的可行性评价 |
5.2 裴氏升血颗粒对荷瘤小鼠全身状况的影响 |
5.3 裴氏升血颗粒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5.4 裴氏升血颗粒对胸腺、脾脏的影响 |
5.5 裴氏升血颗粒对血清IL-2 和IL-4 含量的影响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补中益气汤对小鼠脾脏LAK细胞抗鼠肝癌作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可清颗粒减轻环磷酰胺心脏毒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钟鹏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3]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 李成.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参芪固本方破壁饮片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黄裕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当归红芪超滤物辅助12C6+重离子束治疗肝癌减毒增效实验研究[D]. 刘凯. 兰州大学, 2017(07)
- [6]黄芪多糖通过多胺和钙离子调节IEC-6细胞迁移的研究[D]. 曾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7]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Snail通路干预A549/DDP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凋亡的研究[D]. 于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5)
- [8]不同归经补益类中药治疗肠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D]. 吕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基于移植性宫颈癌U27模型的异常黑胆质成熟颗粒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D]. 祖克热古丽·吾买尔尼亚孜(Zohragul Omarniyaz).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裴氏升血颗粒对荷H22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血清IL-2、IL-4含量的影响[D]. 魏文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