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

一、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娟,张娟娟,于西萍,李占魁,郭金珍,吴晓宇[1](2021)在《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十年变化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07年与2018年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区域危重新生儿转运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与2018年由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运的(含该院转运系统转运、转出单位自行转运、家庭医生转运)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危重新生儿转运共457例,治愈好转382例,放弃治疗63例,死亡12例;2018年危重新生儿转运共516例,治愈好转479例,放弃治疗33例,死亡4例;2018年患儿治愈好转率显着高于2007年(χ2=20.32,P<0.05)。2018年危重新生儿转运例数高于2007年,转自三级医院患儿分布高于2007年(χ2=13.93,P<0.01)。2018年患儿转运胎龄低于2007年(t=3.62,P<0.05)。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疾病中,2007年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31.5%)、新生儿窒息(29.3%)、吸入性肺炎(11.4%),2018年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20.2%)、呼吸窘迫综合征(12.2%)、新生儿窒息(10.3%)。结论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有助于推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的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宫内转运;规范转运体系的管理,降低危重患儿的病死率且减少并发症。

赵赫,张军,张豪锋,杨冬,李燕娜[2](2021)在《北京安贞医院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十年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和临床诊疗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本中心成立多学科团队管理的时间,分为前5年组(2010—2014年)和后5年组(2015—2019年),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构成及母儿结局的变化。结果 (1)2010—2019年间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2 267例(其中前5年组836例,后5年组1 431例),总发生率为10.2%(2 267/22 334),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41.0%,930/2 267)及先天性心脏病(38.2%,865/2 267)较为常见。(2)前5年组和后5年组的改良版WHO孕妇心血管风险分类法分级为Ⅲ或Ⅳ级者分别为212例(25.4%,212/836)和426例(29.8%,426/1 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6,P=0.024)。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前5年组和后5年组瓣膜疾病孕妇分别为111例(13.3%,111/836)和159例(11.1%,159/1 431),其构成比变化为-16.5%(变化的绝对值>10%为差异显着),有显着下降趋势;主动脉疾病孕妇分别为16例(1.9%,16/836)和56例(3.9%,56/1 431),其构成比变化为105.3%,有显着上升趋势。(3)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病死率为1.0%(22/2 267),其中前5年组和后5年组分别为1.2%(10/836)和0.8%(12/1 4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2,P=0.402)。前5年组和后5年组的ICU入住率分别为25.6%(214/836)和20.7%(296/1 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6,P=0.007)。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率、死亡率、窒息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不良产科结局的常见原因,其具体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预后差异大,近年来疾病构成比有所变化,疾病严重和复杂程度增加,采用妊娠期分层管理、多学科团队合作、对高危病例进行个体化的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对此类孕妇的救治水平、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陈洁静,梁大康,郑祖芬[3](2021)在《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窒息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多器官损伤分为多器官损害组(n=38)和无多器官损害组(n=68)。统计患儿基本信息、母亲孕期情况及分娩情况,对可能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脐带异常、重度窒息、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脐带异常、重度窒息、胎儿窘迫均为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带异常、重度窒息、胎儿窘迫均为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做好围产期监护、保健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复苏与评估,降低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发生率。

刁彩霞[4](2021)在《2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提出

冯玥莹[5](2021)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prophylactic internal iliac artery balloon occlusion,IIABO)治疗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类病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11年01月至2021年01月发表的关于IIABO应用于植入型PPP患者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所有收集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ROB)对研究中包含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使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6篇,其中12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1021例,球囊组共561例,对照组共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植入型PPP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球囊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OR=0.39,95%CI=[0.28,0.5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SMD=-1.49,95%CI=[-2.11,-0.87],P<0.00001);术中输血量少(SMD=-1.76,95%CI=[-2.48,-1.03],P<0.00001);手术持续时间短(SMD=-1.21,95%CI=[-1.79,-0.63],P<0.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WMD=-0.97,95%CI=[-1.59,-0.36],P=0.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0,95%CI=[0.12,0.34],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WMD=35.42,95%CI=[-34.71,105.55],P=0.32)、新生儿窒息率(OR=1.20,95%CI=[0.75,1.92],P=0.45)方面的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相比,IIABO联合剖宫产术可以减少植入型PP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这为临床治疗植入型PPP患者提供选择依据。

蔡世岩[6](2021)在《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g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避免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收集2019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随访门诊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105例作为GDM组,随机选取非GDM孕妇分娩新生儿105例作为对照组(非GDM组),观察新生儿在出生之后1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血糖数值以及对照数值进行分析;同时统计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2、按照新生儿的体质量以及胎龄把GDM组划分为大于胎龄儿组(LGA,A1组)以及非大于胎龄儿组(其中涵盖小于胎龄组以及适龄组)(SGA/AGA,A2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3、对两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其主动脉、左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等心脏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DM组发生低血糖的总数为17例,占比为16.19%(17/105),对照组所产生的低血糖总数为7例,其占比为6.7%(7/105),对新生儿出生之后1小时血糖值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出生之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血糖数值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低血糖、大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的有统计意义(P<0.05)。2、发现A1组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生率为36.3%,A2组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生率为13.8%,A1组均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产生分娩损伤、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综合并发症所形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超声检查所测量室间隔等心脏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重无差异的情况下,GDM组室间隔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且多在生后1小时内发生,大于胎龄儿更易出现低血糖症状,通过积极的治疗之后能够恢复到正常的血糖,效果良好。2、妊娠期糖尿病不但能够引起新生儿的低血糖症状,还能够增加新生儿的呼吸窘迫、大于胎龄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3、妊娠糖尿病的母亲对新生儿心脏发育具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心室间隔厚度增加,但其发病机制及预防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孙坤[7](2021)在《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122例低钙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低钙血症出现临床症状与血钙浓度高低的相关性,对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并发症进一步认识,期望对降低我院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病区住院的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3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病例341例,具体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母亲孕期情况,再根据静脉血中血清钙的浓度将其分为新生儿低钙血症组(122例)和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219例)。对致使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是否有发生低钙血症作为因变量,可能引起的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先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及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新生儿中发生低钙血症的占比越高。2、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总共有115例(94.27%),出现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的总共有7例(5.73%)。3、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颅内出血、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总共7个因素在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新生儿非低钙血症组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出生体重、胎龄、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多胎儿、母亲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等6个因素是影响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更易导致新生儿发生低钙血症发生。4、新生儿低钙血症组中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总共有24例,统计分析结果示,血钙浓度高低在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血钙浓度高低跟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是否发生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早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比晚发性新生儿低钙血症更多见。2、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出生5分钟内Apgar评分越低、母亲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新生儿越容易发生低钙血症。3、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与体征与体内的血钙浓度高低无明显关系。

李小琴[8](2021)在《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国内普遍存在单独以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Apgar)诊断新生儿窒息的现象,其局限性也已日渐明显,诊断状况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结合国际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是依据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酸碱度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目前国内对脐动静脉血气研究较少,新生儿窒息时可结合脐静脉血气分析,为寻找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特点及其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为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分析窒息病因提供依据,改善预后。目的1、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统计学参考值范围及其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应用2、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与诊断新生儿窒息标准以及窒息预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至2021年0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24例,新生儿病例427例,其中脐动脉血气分析427例,87例同时行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统计1分钟Apgar>7分脐动、静脉酸碱度值(potential of hydrogen,pH)、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碱剩余(Buffer excess,BE)、乳酸(lactic acid,Lac)、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HCO3-)的参数范围;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分析、1分钟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对1分钟Apgar评分、脐动脉pH、1分钟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pH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新生儿窒息的最佳诊断标准;研究新生儿窒息的预后。结果1.1分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1.1 385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脐动脉血气分析:pH:7.25±0.09,PaO2:24.43±11.21(mmHg),PaCO2:55.27±13.82(mmHg),BE:-3.37±4.22(mmol/L),Lac:4.57±2.57(mmol/L),HCO3-:24.16±4.13(mmol/L)。1.2 82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脐静脉血气分析:pH:7.31±0.06,PaO2:33.10±11.21(mmHg),PaCO2:44.87±10.10(mmHg),BE:-2.94±4.35(mmol/L),HCO3-:24.26±4.97(mmol/L)。2.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2.1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联合脐动脉pH<7.20诊断新生儿窒息,窒息组29例,非窒息组398例。窒息组脐动脉pH、BE 比非窒息组小(pH:7.07±0.08 vs.7.26±0.07;BE:-10.06±3.61 vs.-2.87±3.87,P<0.05);窒息组脐动脉 Lac、PCO2 大(Lac:8.71±3.10 vs.4.26±2.26;PCO2:71.88±18.05 vs.54.32±12.63,P<0.05)。2.2 87例脐静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联合脐动脉pH<7.20诊断新生儿窒息,窒息组4例,非窒息组83例。窒息组脐静脉pH、BE 比非窒息组小(pH:7.18±0.03 vs.7.31±0.06;BE:-7.15±3.42 vs.-2.61±4.21,P<0.05);窒息组脐静脉 Lac、PCO2 大(Lac:7.62±1.10 vs.3.67±2.30;PCO2:57.23±11.48 vs.44.46±9.50,P<0.05)。2.3 87例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中,以脐动脉pH<7.20为窒息组(15例),脐动脉pH≥7.20为非窒息组(72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静脉pH小(7.22±0.04 vs.7.32±0.05,P<0.05);窒息组 pH 差值、PCO2 差值大(pH 差值:0.10±0.09 vs.0.02±0.05;PCO2差值:19.89±14.30 vs.5.70±11.36,P<0.05)。3.1分钟Apgar与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的关系3.1 脐动脉血气分析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窒息组(47例),1分钟Apgar评分>7为非窒息组(380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动脉 pH、BE 小(pH:7.14±0.11 vs.7.27±0.08;BE:-8.03±4.52 vs.-2.78±3.85,P<0.05);窒息组脐动脉 Lac、PCO2 大(Lac:7.56±3.22 vs.4.19±2.22;PCO2:64.67±18.45 vs.54.38±12.65,P<0.05)。3.2 脐静脉血气分析 87例脐静脉血气分析中,以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窒息组(6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非窒息组(81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脐静脉 pH、BE 小(pH:7.21±0.06 vs.7.31±0.06,P<0.05;BE:-6.50±3.10 vs.-2.55±4.22,P<0.05);窒息组脐静脉 Lac、PCO2大(Lac:6.70±2.32 vs.3.64±2.28;PCO2:53.62±10.55 vs 44.41±9.61,P<0.05)。3.3 1分钟Apgar与脐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 1分钟Apgar与脐动脉血气分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1分钟Apgar与脐动脉pH、BE、HCO3-呈正相关(r=0.36;r=0.34;r=0.23,P<0.05);与 Lac、PCO2呈负相关(r=-0.32;r=-0.18,P<0.05);与 PO2、SO2无相关性(P>0.05)。4.分娩方式、胎儿窘迫与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的关系4.1胎儿窘迫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胎儿窘迫168例,非胎儿窘迫259例。胎儿窘迫组脐动脉pH、BE 比非胎儿窘迫组小(pH:7.23±0.10vs.7.27±0.08;BE:-3.93±5.05 vs.-2.99±3.61,P<0.05);胎儿窘迫组脐动脉 Lac 大(5.23±2.86 vs.4.13±2.28,P<0.05);胎儿窘迫组脐动脉 pH<7.2 的发生率高(33.93%vs.20.08%,P<0.05)。4.2胎儿窘迫时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 脐静脉血气分析87例中,胎儿窘迫组41例,非胎儿窘迫组46例,两组脐静脉pH、BE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3胎儿窘迫时分娩方式对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427例脐动脉血气中胎儿窘迫168例,其中剖宫产96例,阴道顺产50例,钳产22例。剖宫产组比阴道顺产、钳产组脐动脉 pH、BE 大(pH:7.26±0.08 vs.7.19±0.09、7.20±0.12;BE:-1.99±4.23 vs.-5.97±5.29、-7.75±3.81,P<0.05);剖宫产组 Lac 小(3.87±2.30 vs.7.06±2.80、7.02±1.77,P<0.05)。阴道顺产组与钳产组脐动脉pH、BE、Lac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脐动脉pH、1分钟Apgar与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分析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胎膜早破95例,羊水污染132例,妊娠期糖尿病82例,妊娠期高血压25例,脐带绕颈167例。5.1 脐动脉pH 脐动脉pH<7.20组为窒息组(109例),脐动脉pH≥7.20为非窒息组(318例),窒息组与非窒息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脐带绕颈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2 1分钟Apgar 427例脐动脉血气分析中,1分钟Apgar评分≤7为窒息组(47例),1分钟Apgar评分>7分为非窒息组(380例)。窒息组比非窒息组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44.68%vs.29.21;14.89%vs.4.74%,P<0.05)。6.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与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427例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1分钟Apgar评分≤7分联合脐动脉pH<7.20为窒息组,进行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是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P<0.05),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污染、早产均不是危险因素(P>0.05)。7.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7.1 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20为窒息诊断标准:1分钟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74,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是0.35,脐动脉pH<7.15的Kappa值是0.53(P<0.05)。Apgar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高,与脐动脉pH<7.15相接近,而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最低;Apgar的约登指数最高,脐动脉pH<7.20次之,脐动脉pH<7.15最低(P<0.05)。7.2 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15为窒息诊断标准: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是0.27,脐动脉pH<7.15的Kappa值是0.60,1分钟Apgar评分的Kappa值是0.61(P<0.05)。Apgar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与脐动脉pH<7.15相接近,脐动脉pH<7.20的Kappa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最低(P<0.05)。7.3 1分钟Apgar联合脐动脉pH<7.15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更高,脐动脉pH越低,特异度越高,敏感度越低。8.新生儿窒息预后本研究对新生儿窒息、脐动脉pH<7.20的脏器损伤、住院天数(因新生儿窒息和/或脏器损伤住院天数)、预后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组脏器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较非窒息组高(P<0.05);脐动脉pH<7.20组脏器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较脐动脉pH≥7.20组高(P<0.05);新生儿窒息预后治愈率与非窒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脐动脉pH<7.20组的预后治愈率与脐动脉pH≥7.20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脐血pH、PaO2、PaCO2、BE、HCO3-各指标结果与国内外多个大样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脐血Lac偏高,可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以及寻找窒息病因。2、1分钟Apgar与脐动脉pH、BE、HCO3-呈正相关;与Lac、PCO2呈负相关;与PO2、SO2无相关性。3、1分钟Apgar≤7联合脐动脉pH<7.15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更高,脐动脉pH越低,特异度越高,敏感度越低。孕妇年龄是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时脏器损害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窒息是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

孙博[9](2021)在《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相关并发症对象和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单胎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153例作为观察组(即巨大儿组),并选取同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3999 g)70例作为对照组(即正常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1、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值、孕次、产次、胎龄、新生儿性别、母亲孕期是否存在血糖升高(包括GDM和PGDM);2、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包括剖宫产分娩率、及相关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是否合并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NRDS;3、在巨大儿组中,根据巨大儿的母亲是否存在妊娠期血糖升高,将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孕母妊娠期血糖升高)和巨大儿组2(孕母妊娠期血糖正常),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及相关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是否合并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HIE、NRDS、新生儿肺炎、心肌肥厚、新生儿低血糖、血栓形成。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频率[n(%)]进行统计描述,两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母亲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值、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男胎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1次、产次>1次、胎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上述具有显着差异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妊娠期血糖异常(OR值5.487)、孕期体重增长值>17.25kg(OR值3.123)、孕前BMI>24.12kg/m2(OR值2.466),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观察组的剖宫产分娩率、NRDS、胎儿宫内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锁骨骨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观察组(巨大儿组)中,巨大儿组1(孕母妊娠期血糖升高)的高胆红素血症、NRDS、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肩难产、新生儿窒息、HIE、心肌肥厚、血栓形成、臂丛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巨大儿组2(孕母妊娠期血糖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锁骨骨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妊娠期血糖升高、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男胎、母亲年龄。2、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血糖升高、孕期体重增长值>17.25kg、孕前BMI>24.12kg/m2(孕前超重)。3、巨大儿剖宫产分娩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更易出现的并发症从高到底依次为:NRDS、胎儿宫内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4、与母亲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巨大儿相比,母亲妊娠期血糖升高的巨大儿更易出现的并发症,其几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NRDS、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心肌肥厚、HIE、臂丛神经损伤、血栓形成。

李馨[10](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原因、对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影响、临床处理、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收集2016年09月至2021年0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合并sIUFD(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本院产科收治的90例双胎妊娠不合并sIUFD(且相同MC与DC比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间母体一般情况、母体及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2)研究组按发生sIUFD双胎的绒毛膜性分单绒毛膜(monochorionic,MC)双胎3.1例及双绒毛膜(dichorionic,DC)双胎59例;按发生sIUFD孕周分早孕期30例,中孕期35例及晚孕期25例;按发生sIUFD原因分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5例及其他原因85例;医源性减胎18例及其他原因72例;按sIUFD死胎位置分靠近宫颈口 14例及远离宫颈口 26例,分析各组间存活胎儿的妊娠结局。(3)分析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sIUFD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结果](1)一般情况:sIUFD组平均产次小于对照组(P<0.05);sIUFD组辅助生殖受孕率、不规律产检率、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平均年龄、平均孕次、孕前体质指数、肥胖率、高龄率、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IUFD发生原因:死因不明占60.0%(54例)、医源性减胎占20.0%(18例)、胎盘因素占11.2%(10例)、胎儿先天异常占3.3%(3例)、母体因素占3.3%(3例)、脐带因素占2.2%(2例)。(3)sIUFD母体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sIUFD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流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①sIUFD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高于对照组,活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结局比较:MC双胎组存活胎儿胎死宫内发生率、早产发生率均高于DC双胎组(P<0.05);两组间存活胎儿活产、新生儿窒息、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孕周发生sIUFD存活胎儿结局比较:中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低于晚孕期发生sIUFD存活胎儿活产率(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组、早孕期发生sIUFD与晚孕期发生sIUFD组间存活胎儿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高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早产、转NICU率(P<0.05);晚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中孕期发生sIUFD与早孕期发生sIUFD组间早产、转NICU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④因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因其他原因发生sIUFD(P<0.05)。⑤减胎组与非减胎组间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活产、早产、新生儿出生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死胎靠近宫颈内口较死胎远离宫颈内口早产率高(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23.5%(4例)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58.8%(10例)表现为出血性脑损伤,17.6%(3例)表现为颅内囊性结构(不能明确是否为出血灶)。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发生sIUFD占17.6%、sIUFD发生孕周≥28周占52.9%、分娩孕周<37周占100.0%均高于非脑损伤组(0.0%、2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组因TTTS减胎发生sIUFD、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sIUFD、MC双胎率、阴道分娩率与非脑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方式:M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大于DC双胎发生sIUFD的平均孕周(P<0.05)。M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均小于DC双胎发生sIUFD分娩孕周(P<0.05)。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早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晚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小于中孕期发生sIUFD的分娩孕周(P<0.05);早孕期发生sIUFD与中孕期发生sIUFD分娩孕周无明显差异(P>0.05)。M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661,p=0.010),DC双胎发生sIUFD的孕周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r=-0.383,p=0.007)。sIUFD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不良孕产史、不规律产检、MC双胎、辅助生殖受孕双胎是发生sIUFD的相关因素。(2)本研究sIUFD发生原因不明占最多,产科医师应明确发生原因、明确存活胎儿染色体及结构是否异常,对后续治疗及下次妊娠意义重大。(3)sIUFD母体不良妊娠结局主要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应关注整个孕期血压情况。(4)sIUFD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增加,主要表现为存活胎儿妊娠丢失、早产的发生率增加,活产率下降。MC双胎发生sIUFD、中晚孕期发生sIUFD、因TTTS发生sIUFD、死胎靠近宫颈内口存活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以上人群应加强产检,进行早产预测与评估。(5)本研究结果表明sIUFD存活胎儿脑损伤主要与早产有关,产前应完善存活胎儿头颅核磁检查,产后应关注其远期预后。(6)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发生sIUFD、TTTS发生sIUFD存活胎儿妊娠丢失率高,若胎儿已具备存活能力,应考虑终止妊娠。早中孕期发生sIUFD严密监测下可选择继续妊娠;晚孕期发生sIUFD应结合发生原因,适时终止妊娠。严密监测下M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4周,DC双胎发生sIUFD可期待至36周以上。(7)sIUFD不是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指征,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二、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十年变化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诊断标准
        1.2.2评价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个年度危重新生儿转运流程情况
    2.2两个年度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基本情况
    2.3两个年度危重新生儿转运患儿的住院情况
    2.4两个年度危重新生儿转运患儿的疾病变化情况
3讨论
    3.1危重新生儿转运的必要性和重要
    3.2危重新生儿转运的疾病种类变化及相应对策
    3.3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现状
        3.3.1单向转运为主
        3.3.2缺乏先进的转运设备
        3.3.3信息化程度不够

(3)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各器官损伤发生情况
    2.2 患儿基本信息与多器官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2.3 母亲孕期情况与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2.4 分娩情况与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2.5 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
3 讨论

(5)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索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子宫切除例数比较
        3.3.2 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3.3 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3.3.4 手术持续时间的比较
        3.3.5 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3.3.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7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比较
        3.3.8 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Meta分析结果讨论
    4.2 本文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介入治疗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参考文献

(6)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缩略词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 病例资料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341 例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
    2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 新生儿低钙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新生儿低钙血症合并有手足搐搦的临床特点及与血钙浓度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与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9)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1 巨大儿发生的机制
    2.2 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
        2.2.1 妊娠期糖尿病
        2.2.2 孕前体重、孕前BMI、孕早期体脂率
        2.2.3 孕期食量、孕期体重增长值
        2.2.4 产前体重、产前BMI
        2.2.5 新生儿性别
        2.2.6 孕妇年龄
        2.2.7 孕次、产次、孕周
        2.2.8 孕妇孕期身体成分
        2.2.9 巨大儿分娩史
        2.2.10 其他
    2.3 并发症
        2.3.1 产妇并发症
        2.3.2 新生儿并发症
    2.4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相关高危因素的比较
    4.2 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3 巨大儿独立危险因素的 ROC 曲线分析
    4.4 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4.5 巨大儿中对其母有无妊娠期血糖升高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巨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
    5.2 巨大儿相关并发症
    5.3 母亲糖尿病对巨大儿并发症的影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十年变化对比分析[J]. 张娟,张娟娟,于西萍,李占魁,郭金珍,吴晓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10)
  • [2]北京安贞医院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十年临床资料分析[J]. 赵赫,张军,张豪锋,杨冬,李燕娜.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08)
  • [3]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 陈洁静,梁大康,郑祖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0)
  • [4]20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D]. 刁彩霞. 皖南医学院, 2021
  • [5]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D]. 冯玥莹. 南昌大学, 2021(01)
  • [6]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D]. 蔡世岩. 大理大学, 2021(09)
  • [7]122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孙坤. 大理大学, 2021(09)
  • [8]脐动静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研究[D]. 李小琴.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9]153例巨大儿相关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的分析[D]. 孙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临床分析[D]. 李馨.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新生儿窒息43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