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肖瑶[1](2021)在《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魏军平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桥本氏病患者的用药规律,挖掘其核心药物及配伍方法,归纳魏军平教授的用药经验,得出核心处方;2.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所得核心处方干预桥本氏病的潜在关键靶点及通路,为疏肝健脾法干预桥本氏病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收集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主任门诊就诊的肝郁脾虚证桥本氏病患者病历及处方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医案数据的整理、规范,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从药性、药味、归经、药组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关联规则探索其组方规律,基于熵聚类等方法挖掘潜在新药组合;此后与魏军平教授进行访谈及讨论后得出核心处方。2.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核心处方中每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运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信息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以“Hashimoto’s thyroiditis”、“Hashimoto’s Disease”、“HT”为关键词,获取桥本氏病的相关靶点并进行合并及去重;得出核心处方-桥本氏病共同靶点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206份病案,其就诊患者女性占91.75%,男性占8.25%;年龄最小为7岁,最大为76岁,其分布为:年龄<10岁的患者占2.43%,10-19岁占1.46%,20-29岁占12.13%,30-39岁占40.78%,40-49岁占16.99%,50-59岁占21.36%,60-69岁占2.43%,年龄>70岁占2.43%;肝郁脾虚证型患者甲功分布情况为:甲功正常者占40.29%,亚临床甲减占19.42%,甲减者占40.29%;其症状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乏力、大便稀、眠差、心悸、畏寒、急躁易怒、腹胀、颈前肿胀、汗出、胸闷、咽部异物感、咽部有痰、大便干、月经量少、胃胀等。2.206个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5位中药分别为柴胡、茯苓、陈皮、厚朴、炙甘草、白芍、紫苏叶、当归、白术、夏枯草、法半夏、苏梗、生黄芪、郁金、枳壳.;其用药药性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温药、寒药、平药、凉药、热药;其药味分布从高至低依次为苦味、辛味、甘味、酸味、咸味、涩味药;其用药归经分布从高至低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脾经、肝经、肺经、胃经、心经。3.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到陈皮-柴胡、陈皮-茯苓、柴胡-茯苓共3对高频药物组合模式,以及4组关联度>0.98的药物组合:柴胡、苏梗->紫苏叶,苏梗->紫苏叶,茯苓、苏梗->紫苏叶,厚朴、苏梗->紫苏叶;得到核心用药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苏梗、炙甘草、当归9味;基于熵聚类得到潜在新药组合17个;对魏军平教授进行访谈讨论后,设定核心处方组成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生黄芪、法半夏。4.将核心处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有效活性成分共86个,主要为槲皮苷、山奈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豆甾醇等;方药与疾病交集靶点共82个,以TNF、JUN、TP53、MAPK1、AKT1、IL6、MAPK14、VEGFA、EGFR 等为主要靶点;富集分析得到相关通路301条,其关键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发现,肝郁脾虚证HT患者以女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30-39岁,其甲功分布以甲状腺功能正常和临床甲减为主,部分患者属亚临床甲减。2.魏军平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HT患者时,除从肝经、脾经入手之外,还结合肺、胃、心同调;多选用性温、寒、平之品,以寒温并用,阴阳自和;多以辛、苦、甘之味,以辛开苦降,调理气机。运用数据挖掘及访谈方式得出核心处方为:紫苏叶、白芍、茯苓、厚朴、柴胡、陈皮、生黄芪、法半夏。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疏肝健脾法之核心处方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方式干预HT。其机制主要为:通过具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调节等作用的核心有效成分,调控与HT相关的82个靶点,并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通路,从而对HT起到干预治疗作用。
姚冰函[2](2021)在《从“风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提出从“风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结节(肝郁脾虚,风痰瘀阻络证),自拟祛风化痰消瘿散,治以疏肝健脾、祛瘀化痰、搜风通络法,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突破。方法:本次研究依照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硒酵母片、夏枯草颗粒治疗,治疗组联合祛风化痰消瘿散治疗。两组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记录整理并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浓度、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浓度、甲状腺彩超下结节直径的大小及中医证候积分。数据统计将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算。结果:1.经治疗,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浓度、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浓度、甲状腺彩超下结节的直径及中医证候积分,经过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经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试验用药期间未见过敏、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本研究表明从“风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采用疏肝健脾,祛瘀化痰,搜风通络之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浓度、缩小甲状腺彩超下良性结节的直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改变,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李靖[3](2021)在《甲状腺素对猪睾丸发育及支持细胞增殖和成熟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公猪的生产性能与生精能力影响着整个生猪繁育体系的基因流动,在所有育种方案中公猪的选育都是高强度的。选择公猪不仅要关注品种类型特征、生长发育、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更要关注其睾丸发育的匀称度和睾丸尺寸。甲状腺素是睾丸支持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调节激素。本试验在公猪出生后诱导甲减,测定其性成熟后的生长性能、产精能力和精液品质,并探究甲状腺素对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作用。在新生的公猪中,选取遗传背景相近且体况健康的36头公猪,设置为6个小组,每组6头,分别为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5个试验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添加PTU(丙基硫氧嘧啶)诱导甲减,试验组1(15-30日龄),试验组2(15-60日龄),试验组3(15-90日龄),试验组4(60-90日龄),试验组5(60-120日龄)。试验过程中记录每头公猪的体重,采食量,背膘厚(110kg),眼肌面积(110kg),瘦肉率,料肉比,睾丸系数(双睾丸总重/胴体重)。公猪性成熟后每组选取至少3头公猪进行人工采精,检测其精液品质。体外培养猪睾丸支持细胞,检测甲状腺素(T3)对支持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的影响。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T3诱导成熟支持细胞和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RNA-seq预测的部分信号通路。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对照组180日龄性成熟体重为128.0±3.000 kg、日增重为0.8047±0.04358 kg/day、FCR为2.7007±0.0363、背膘厚为19.25±2.87 mm、眼肌面积为50.50±1.73 cm2、瘦肉率为60.80±2.3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的性成熟体重、日增重、FCR、眼肌面积与对照组比没有显着差异,背膘厚显着低于对照组,瘦肉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组3、4、5的180日龄性成熟体重、日增重、FCR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背膘厚、瘦肉率与相比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试验组3、5眼肌面积显着低于对照组,试验组4眼肌面积与对照组没有差异。2.生精能力和精液品质:对照组的射精量为170.18±11.88 m L、精子密度为2.20±0.05亿/m L、精子活力为92.03±0.64%。试验组1、2的射精量分别为196.09±11.51 m L和203.00±5.15 m L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组3的射精量为148.64±27.36 m L显着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2的精子密度分别为2.55±0.18亿/m L和2.58±0.22亿/m L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组3的精子密度为0.88±0.62亿/m L显着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3的精子活力与对照组没有差异,试验组2精子活力为94.29±0.48%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组4、5的射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3.精子的运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试验组2精子运动的能力显着提升。试验组3、4、5精子的运动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4.睾丸发育:对照组的睾丸系数为6.78±0.39g/kg;试验组1、2、5睾丸系数分别为7.29±0.73、8.54±0.68和8.93±1.16显着高于对照组;试验组3睾丸系数为4.85±2.27显着低于对照组;试验组4睾丸系数为6.82±0.40,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5.T3对猪睾丸支持细胞的作用:T3能够抑制猪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成熟。发现T3可能通过AKT/IKK/NFκB信号途径对猪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与成熟进行调节。结论:15-30日龄、15-60日龄诱导公猪甲减对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但能够显着提高公猪的射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促进睾丸发育。甲状腺素可能够通过AKT/IKK/NFκB信号途径对猪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与成熟分化进行调节。推荐在生产实践中,在15-30日龄诱导公猪甲减以提高其生精能力。
李会敏[4](2021)在《肝郁型Graves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简称GD)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及数量,并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比较,以及阐明新诊断肝郁型GD患者(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搜集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新诊断的GD患者,我们根据诊断标准纳入15例GD患者组成试验(GD)组,并招募15例健康志愿者建立健康对照(Control)组,收集这30例粪便标本,用16S核糖体DNA(16S ribosome DNA,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采集的30份粪便样本中的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分析他们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及结构组成方面的差异,探讨肠道菌群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G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GD患者不同证型(肝郁气滞证组、肝郁脾虚证组)在性别、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证型在中医证候上存在差异。2、GD患者肠道菌群落丰富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GD患者群落覆盖度较对照组升高,两组群落均匀度、多样性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GD组相比于对照组,梭杆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梭杆菌科、梭杆菌属、棒状杆菌目(Corynebacteriales,属于放线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显着降低(P<0.05)。4、肝郁脾虚证组相比于肝郁气滞证组,在Romboutsia属、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科上丰度增加,在梭状芽胞杆菌纲、螺旋藻菌目、Veillonellales-Selenomonadales目、瘤胃球菌科、Lachnoclo stridium属、粪杆菌属、丹毒丝菌目、厚壁菌门、乳酸菌属丰度降低。两组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瘤胃球菌科、粪杆菌属具有显着差异。5、GD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Roseburia属与TGAb呈正相关,Monoglob us属、Lachnospira与TPOAb呈负相关,副细菌属与TRAb呈负相关,粪杆菌属与BMI呈正相关、丹毒丝菌科UCG-003属与BMI呈负相关。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Butyricicoccus属、毛螺菌科_UCG-004属、毛螺菌科_ND3007_group属均与TSH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新诊断肝郁型G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大致相同,但是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失调,且优势菌群的占比不同,GD组肠道菌群表现为调节免疫平衡的菌群丰度紊乱。且GD患者消瘦、抑郁等症状可能与相关参与能量代谢的肠道菌群有关。甲状腺功能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水平与调节Th17/Treg平衡、Th1/Th2平衡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菌群存在相关关系,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GD的发病,具体机制有待验证,可能通过改善或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预防和治疗GD,对于后续通过疏肝健脾方法来改善肝郁型GD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需要进一步验证。
程璟[5](2021)在《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情绪状况及归芪逍遥合剂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调查及客观指标,研究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归芪逍遥合剂对桥本甲状腺炎甲减伴有负性情绪患者的TSH、FT3、FT4、TGAb、TPOAb指标以及SAS、SDS积分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1.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干部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188例进行情绪调查,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相关性;2.在调查对象中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选取60例桥本甲状腺炎甲减伴有负性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L-T4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归芪逍遥合剂,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积分,中医症候积分,甲状腺相关激素TSH、FT4、FT3、TGAb、TPOAb的变化,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运用归芪逍遥合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调查的188例患者中,73%有负性情绪,27%患者正常,其中焦虑的患者有138人,抑郁的患者有124人,两者都有的患者101人,无负性情绪的50人。2.甲状腺功能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相关性:TSH与SAS、SDS积分呈正相关(P<0.05);FT4与SAS、SDS积分呈负相关(P<0.05);FT3与SAS、SDS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3.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TPOAb、TGAb与SAS、SDS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4.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治疗后,两组TSH均下降、FT4均上升(P<0.01);治疗组TSH、FT4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FT3无明显差异,组间、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T3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5.对甲状腺TGAb、TPOAb水平的影响:治疗后两组TGAb、TPOAb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TGAb、TPOA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6.SAS、SDS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SAS、SDS积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SAS、SDS积分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7.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8.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更显着。9.安全性:两组安全指标治疗前后未出现异常,都在安全范围内,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桥本甲减患者与焦虑、抑郁状态存在相关性;归芪逍遥合剂能降低SAS、SDS积分,改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减患者的负性情绪等临床症状;能明显改善桥本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和降低TGAb、TPOAb水平,是治疗桥本甲减伴负性情绪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静[6](2021)在《柴芍二至散治疗Graves病伴肝损害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1目的本研究旨在于既往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柴芍二至散在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评估其治疗GD伴肝损害的安全性,为中医药在临床治疗GD、防治GD伴肝损害领域提供新的参考依据。2方法选取60例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GD伴肝损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予对照组甲巯咪唑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方案,予以观察组柴芍二至散加甲巯咪唑方案。两组皆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3、6个月后复查FT3、FT4、TSH、肝功能、TRAb、25羟基-维生素D3、TGF-β1、血常规、甲状腺肿大程度、心率、中医证候积分等相关指标。记录并及时处理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3结果(1)甲状腺功能:治疗后,两组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T3、FT4水平下降较治疗组更明显(P<0.05),TSH水平升高程度较治疗组更显着(P<0.05)。(2)肝功能:治疗后,两组ALT、AST、AKP、γ-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肝酶水平改善程度较治疗组更显着(P<0.05)。(3)TRAb:治疗后,两组TRA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TRA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4)25羟基-维生素D3、TGF-β1:治疗后,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D3水平上升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的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TGF-β1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5)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甲状腺肿大改善程度更显着(P<0.05)。(6)心率: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降低心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8)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的有效率(P<0.05)。(9)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中观察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6.67%、10%,显示出观察组有更高的安全性。4结论柴芍二至散联合甲巯咪唑可明显改善GD伴肝损害患者的高代谢症状,与对照组相较可更有效地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显着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TRAb、肝酶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耐受性,升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降低TGF-β1水平减轻自身免疫反应来改善患者病情。多年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柴芍二至散治疗GD伴肝损害临床效果显着,今后可扩大范围应用于GD伴肝损害的治疗。
杜优[7](2021)在《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观察具有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作用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对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指标(甲状腺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彩超颈动脉内中膜(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类患者的可能作用机理,以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治疗,为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甲减合并CAS疾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阳虚血瘀证的甲减合并CAS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左甲状腺素钠片+阿托伐他汀钙;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蓉芪通络颗粒。疗程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3结果:3.1对中医证候的疗效: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统计学比较组内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研究组更明显(p<0.05);单项积分的比较发现研究组各项症状(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浮肢肿、夜尿频多、健忘、大便异常、失眠、肌肤甲错)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健忘和肌肤甲错方面无明显作用(p=1.00),其余症状获改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2对甲状腺功能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SH、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各组TS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T3、FT4较前有所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3.3对血脂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TC、TG、LDL-C、HDL-C均发生正向变化,TC、TG、LDL-C均值较前减小,HDL-C均值较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0.05),且研究组方案更显优势(p<0.05)。3.4对HCY,hs-CRP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均较前降低,两组患者HCY,hs-CRP水平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更突出(p<0.05)。3.5对IMT,斑块面积的疗效:经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和斑块面积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所减小,但对照组减少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减少程度明显(P<0.05)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3.6安全性结果分析:治疗期间未有需要停药或其他特殊处理的不良反应,12周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安全性指标获良性改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可安全应用于临床。4结论:有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作用的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他汀类药物联用,能够有效地调节血脂、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减少IMT及斑块面积,对于甲减合并CAS的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相当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DAMRONGSAK CHEN(陈伟忠)[8](2020)在《温补脾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运用温补脾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在临床症状、甲状腺肿大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机理。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本方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所纳入患者,均给予饮食及生活方式引导,如提高低碘食物的比重和选择科学运动方式。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脾肾方,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疗效等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实验室各项指标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疗效。(3)中医证候疗效:在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着(P<0.05)。这意味着治疗组有更好的证候疗效。(4)中医症状:经过组内比较,治疗组显着改善了中医症状(P<0.05),尤其是颈前瘿肿、面浮肢肿、食少纳呆等症状方面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在颈前瘿肿、面浮肢肿、食少纳呆、性欲减退及排便无力症状改善较显着(P<0.05),其它症状善不显着(P>0.05)。(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相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甲状腺肿大程度、质地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肿大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更显着(P<0.05)。(7)甲状腺激素水平、自身抗体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比,TSH、TGAb、TPOAb水平显着下降,FT3、FT4水平均显着升高,均有显着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FT3、FT4水平升高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SH、TGAb、TPOAb水平有更大降幅(P<0.01)。(8)甲状腺彩超提示:两组均有相对缩小的甲状腺体积大小以及峡部厚度(P<0.01),改善了血流信号(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好(P<0.05)。(9)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服药期间未出现皮肤过敏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均未见异常。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温补脾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疗效显着,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降低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而且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和峡部厚度较前可进一步缩小,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得到有效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吴国卿[9](2020)在《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中老龄鼠代谢的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膳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激增的问题突出,探索膳食结构中关键因素有助于预防衰老、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能量代谢减缓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衰老的典型特征。而减少蛋氨酸80%的饮食,即蛋氨酸限制(MR)饮食能够激活物质能量代谢,促进机体多方面的健康益处,甚至延长寿命。而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组织释放甲状腺激素,是能量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MR是否通过甲状腺功能对能量代谢的激活作用,及其如何调节年龄引起的特征都未报道。因此本课题拟揭示MR干预后通过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对蛋白质周转代谢、行为能力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并探究不同能量日粮中老龄鼠的MR有效适宜范围。这将为中老年阶段适宜的蛋氨酸需求量推荐,以及不同饮食习惯中老年阶段可行有效的健康膳食指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MR通过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对蛋白质代谢影响,本实验采用4周龄C57BL/6J小鼠建立高脂诱导肥胖模型。肥胖小鼠经MR干预22周后,血液甲状腺激素T3和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合成与氧化还原状态指标得到改善;甲状腺激素通过激活肝脏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α(THRα)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1型脱碘酶(DIO1)和2型脱碘酶(DIO2),促进肝脏线粒体合成基因PGC-1,NRF1和TFAM,提高肝糖原的水平,减少肝脏脂肪滴面积,增强能量吸收与能量消耗,表明MR日粮通过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了肥胖小鼠的能量代谢。进一步采用L-[15N]-苯丙氨酸为示踪剂一次性大剂量注射稳定性同位素等方法进行研究蛋白质代谢。结果显示MR干预的肥胖小鼠肝脏蛋白质合成速率(FSR)和降解速率(FDR)分别只降低13.5%和16.1%,蛋白质沉积效率(PRE)显着增加;相对全氨基酸日粮,MR干预后蛋白质合成效率增加约83%。合成降解的途径分析结果显示MR降低蛋白质合成m TORC1/S6K1及e IF2B途径的基因表达,但同时显着上调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4EBP1)、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α(e IF2α)和活化转录因子(ΑTF4);MR降低蛋白质降解途径的泛素蛋白酶体的基因表达,但激活了自噬途径基因表达。另外,MR通过能量代谢激活与内源性H2S产生,改善肥胖小鼠氧化应激,从而调节Xbp-1,Chop,IRE1α和Bip等指标减轻内质网应激,减少无效和错误蛋白产生。结果表明MR通过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为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起始因子和活化转录因子的上调和蛋白质合成的效率提供了充足能量,在低蛋氨酸水平下满足机体蛋白质代谢基本需求。研究MR通过甲状腺功能激活中老龄鼠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对行为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了8月龄C57BL/6J雄性鼠,根据低、中、高脂肪的不同能量水平(CON,MF和HF)结合不同MR水平0%,40%,60%和80%(MR0,MR40,MR60和MR80)分为12组,进行16周干预。研究甲状腺功能、体重、白色脂肪、采食与饮水量、全身产热与自主运动、肝脏的脂肪积累与氧化应激、血液氧化应激与炎症等指标,结果表明MR剂量依赖方式改善不同能量日粮的中老龄鼠的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采用旷场、爬杆、握力、悬尾、高架十字迷宫、新物体识别和水迷宫的试验对中老龄鼠的行为能力包括自主活动、身体平衡、肌肉力量、抗焦虑抑郁、非空间与空间学习记忆进行评估,MR剂量依赖方式提高不同能量日粮的中老龄鼠的行为能力。进一步研究了甲状腺激素促进调节行为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MR提高中老龄鼠海马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α、甲状腺激素相关的单羧酸转运蛋白-8(MCT-8)和脱碘酶DIO2、甲状腺激素靶基因神经颗粒素(RC3)和神经调节/生长相关蛋白(Gap-43),改善海马氧化还原状态,上调受甲状腺激素调节的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和抗抑郁指标包括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 AMP反应元素结合蛋白(CREB)以及Cα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 MKII)等的基因表达。表明MR以剂量依赖方式改善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对海马靶向作用,从而提高不同能量日粮中老龄鼠的行为能力。此外,MR40对中老龄鼠甲状腺功能、能量代谢与行为能力没有调节作用,MR80调节作用显着,而MR60仅在高脂组起到显着性调节作用,发现高的能量水平日粮,促进低水平的蛋氨酸限制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研究MR对中老龄鼠肠道粘膜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MR通过增强不同能量日粮中老龄鼠的肠道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受体TRHβ和脱碘酶DIO2,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从而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产生及减少血清内毒素(LPS)。MR通过SCFAs和LPS的调节促进升高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跨膜蛋白Claudin-3,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1,改善黏膜屏障功能,以及通过LPS/LBP/CD14/TLR4通路减轻全身炎症。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研究MR对中老龄鼠肠道微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能量日粮,MR增加低、中、高脂肪日粮中老龄鼠的盲肠生物多样性,增加SCFAs产生的菌Bacteroides,Faecalibaculum和Roseburia的丰度,减低产生LPS和促炎的菌Desulfovibrio与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结果还观察到,因受衰老的一定程度影响,不同能量水平日粮中,与正常日粮比较,中脂日粮组的大部分指标不显着,高脂日粮组仅部分指标显着。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MR通过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效率提高;增强中老龄鼠的行为能力包括自主活动、身体平衡、肌肉力量、抗焦虑抑郁、非空间与空间学习记忆;增强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和菌群多样性。同时该研究揭示了低、中脂肪日粮的中老龄鼠可选择MR60-MR80,MR60有一定调节作用但不显着,而MR80的效果显着;高脂日粮的中老龄鼠可选择MR60-MR80,都能显着调节机体作用。因此,选择低蛋氨酸的饮食是中老龄阶段用于改善年龄引起的代谢特征与慢性疾病的有效方式。
白尹豪[10](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二、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现代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甲状腺疾病领域的应用 |
1 网络药理学概述 |
2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3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4 网络药理学在甲状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数据挖掘及经验总结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 |
3.2 数据预处理 |
3.3 数据录入 |
3.4 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病案分析 |
4.2 用药分析 |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4.4 潜在新药组合分析 |
4.5 药症相关分析 |
5 讨论 |
5.1 肝郁脾虚证HT患者疾病特点分析 |
5.2 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 |
5.3 药物组方规律分析 |
5.4 潜在新方组合分析 |
5.5 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验案分析 |
5.6 魏军平教授辨治桥本氏病经验总结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
2.2 桥本氏病相关靶点筛选 |
2.3 构建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PPI网络 |
2.4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KEGG信号通路与GO功能富集分析 |
2.5 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 研究结果 |
3.1 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
3.2 方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 |
3.3 桥本氏病相关靶点 |
3.4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桥本氏病靶点PPI网络 |
3.5 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 |
3.6 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3.7 方药-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 |
4 讨论 |
4.1 药物核心成分分析 |
4.2 核心处方主要作用靶点分析 |
4.3 KEGG信号通路分析 |
4.4 GO富集功能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从“风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 祖国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概况 |
二 现代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治疗概况 |
临床试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4 试验设计 |
5 观测指标 |
6 统计方法 |
试验结果 |
1 完成情况分析 |
2 基线比较 |
3 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分析 |
5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甲状腺素对猪睾丸发育及支持细胞增殖和成熟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公猪睾丸发育与生精能力 |
1.1 公猪睾丸发育和生精能力的关系 |
1.2 睾丸支持细胞在睾丸发育和生精过程中的作用 |
第二章 支持细胞的发育调控 |
2.1 支持细胞增殖的主要调节因素 |
2.2 抑制支持细胞增殖与促进支持细胞成熟分化的调节因子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2 本试验技术路线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性成熟前诱导公猪甲减对睾丸发育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甲状腺素T3 调控猪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肝郁型Graves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简称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收集基本资料 |
2.2 样本采集 |
2.3 肠道菌群DNA抽提和PCR扩增 |
2.4 Illumina Miseq测序 |
2.5 数据处理 |
2.6 原始数据序列分析 |
2.7 物种注释与评估 |
2.8 稀释曲线 |
2.9 Alpha多样性分析 |
2.10 样品间多样性分析 |
2.11 物种系统进化树分析 |
2.12 物种组成及丰度分析 |
2.13 Lefse线性判别分析 |
2.14 临床指标与肠道菌群关系 |
2.1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信息结果 |
3.2 序列分析 |
3.3 丰度曲线等级和Pan/Core物种分析 |
3.4 稀释曲线分析 |
3.5 Alpha多样性分析 |
3.6 样本组间分析 |
3.7 物种系统多样性分析 |
3.8 物种组成及丰度分析 |
3.9 Lefse线性判别分析 |
3.10 临床相关指标与肠道菌群相关性 |
讨论 |
1 GD组和 Control组、GYPX组和 GYQZ组基本信息讨论 |
1.1 流行病学及临床指标 |
1.2 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
1.3 基于肠道菌群从肝脾相关理论论治Graves病 |
2 GD组和 Control组、GYPX组和 GYQZ组肠道菌群讨论 |
2.1 肠道菌群与GD相关论述 |
2.2 物种组成分析 |
2.3 临床指标与肠道菌群相关性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
二、Graves病患者观察表 |
三、研究成果 |
致谢 |
(5)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情绪状况及归芪逍遥合剂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收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调查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3 疗效判定标准 |
3.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3.2 临床疗效标准 |
4 安全性评估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6 研究结果 |
6.1 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统计分析 |
6.2 中医药干预研究 |
6.3 安全性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机制 |
1.3 西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桥本甲减与抑郁、焦虑状态的相关性认识 |
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中医治疗 |
4 中医学对情志致病与瘿病的相关性认识 |
5 归芪逍遥合剂 |
5.1 立方依据 |
5.2 归芪逍遥合剂的组方方解 |
6 疗效评价 |
6.1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6.2 对甲状腺抗体的影响 |
6.3 对SAS、SDS积分的影响 |
6.4 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
6.5 疗效比较及安全性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柴芍二至散治疗Graves病伴肝损害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方式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病名、证名及诊断标准 |
3 研究病例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中止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3.5 伦理学 |
4 治疗 |
4.1 治疗方法及药品来源 |
4.2 疗程 |
5 观察指标及测定 |
5.1 一般项目 |
5.2 疗效指标 |
5.3 安全指标 |
6 疗效判定 |
6.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7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8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 |
2 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
3 治疗前后TRAb水平比较 |
4 治疗前后25羟基-维生素D3、TGF-β1水平比较 |
5 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程度比较 |
6 治疗前后心率水平比较 |
7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 |
8 临床疗效比较 |
9 不良反应率比较 |
10 脱落病例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GD的认识 |
1.1 GD流行病学 |
1.2 GD的发病因素 |
1.3 GD肝损害的发病机制 |
1.4 TRAb与 GD伴肝损害 |
1.5 25 羟基-维生素D3 与GD伴肝损害 |
1.6 TGF-β1与GD伴肝损害 |
1.7 GD伴肝损害的现代医学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于GD伴肝损害的认识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因病机 |
2.3 现代中医药治疗GD机理研究 |
2.4 祖国医学治疗GD伴肝损害 |
3 导师经验 |
4 柴芍二至散 |
4.1 组方原理 |
4.2 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总结 |
5.1 实验室指标 |
5.2 TRAb |
5.3 25 羟基-维生素D3、TGF-β1 |
5.4 症状改善效果 |
5.5 疗效比较 |
5.6 不良反应情况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Graves病伴肝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介绍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7)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案 |
3.2 观察指标 |
3.3 疗效标准 |
3.4 安全性观察实验室检验及检查指标 |
3.5 随访 |
3.6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4.2 治疗前数据分析 |
4.3 治疗前后数据统计分析 |
4.4 安全性观察 |
4.5 小结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传统医学对甲减和CAS的认识 |
1.1 甲减的病因病机 |
1.2 甲减的治疗 |
1.3 CAS的病因病机 |
1.4 CAS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甲减和CAS的认识 |
2.1 甲减的发病机制 |
2.2 甲减的治疗 |
2.3 CAS的发病机制 |
2.4 CAS的治疗 |
3 甲减和CAS相关性研究 |
3.1 病因病机 |
3.1.1 传统医学病因病机 |
3.1.2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
3.2 治疗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立法依据 |
2 组方分析 |
2.1 配伍分析 |
2.2 中药溯源 |
2.3 现代药理研究 |
3 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3 对甲状腺功能疗效分析 |
3.4 对血脂疗效分析 |
3.5 对HCY,hs-CRP疗效分析 |
3.6 对IMT,斑块面积疗效分析 |
3.7 安全性结果分析 |
4 机理探讨 |
5 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途径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8)温补脾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桥本甲状腺炎的西医研究 |
1.1 流行病学 |
1.2 西医病名 |
1.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4 临床表现与诊断 |
1.5 西医治疗 |
2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试验病例的终止 |
2.6 脱落病例处理 |
3 治疗方法 |
3.1 对照组 |
3.2 治疗组 |
3.3 药品来源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指标 |
4.2 疗效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 |
5 疗效评定标准 |
5.1 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5.2 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7 研究结果 |
7.1 一般情况 |
7.2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
7.3 疗效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立论依据 |
3.1.2 导师治疗经验 |
3.2 组方分析 |
3.3 研究结果分析 |
3.4 机理探讨 |
3.4.1 调节甲状腺激素 |
3.4.2 调节免疫 |
3.4.3 抗炎作用 |
3.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症状评分量化表 |
附表2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9)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中老龄鼠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总汇 |
第一章 绪论 |
1.1 蛋氨酸限制饮食研究及应用进展 |
1.1.1 蛋氨酸限制饮食调节机体代谢机制仍需研究 |
1.1.2 蛋白质代谢存在疑虑 |
1.1.3 适宜人群的蛋氨酸限制的有效范围未知 |
1.1.4 适宜人群中老年阶段研究少 |
1.2 适宜人群的甲状腺功能 |
1.2.1 甲状腺功能与能量代谢 |
1.2.2 甲状腺功能与蛋白质代谢 |
1.2.3 甲状腺功能与行为能力 |
1.2.4 甲状腺功能与肠道健康 |
1.3 蛋氨酸限制饮食与蛋白质代谢 |
1.3.1 氨基酸感应及蛋白质合成途径 |
1.3.2 蛋白质降解途径 |
1.3.3 蛋白质代谢研究方法 |
1.3.4 蛋氨酸限制的蛋白质代谢研究 |
1.4 蛋氨酸限制饮食与行为能力 |
1.5 蛋氨酸限制饮食与肠道健康 |
1.6 问题提出、立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
第二章 蛋氨酸限制日粮通过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对蛋白质代谢影响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主要试剂 |
2.2.2 实验主要仪器 |
2.2.3 实验动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
2.3.2 活体指标检测 |
2.3.3 血液和组织样品收集 |
2.3.4 血液和组织生物指标测定 |
2.3.5 组织学分析 |
2.3.6 蛋白质代谢相对合成率检测方法 |
2.3.7 蛋白质周转代谢指标计算方法 |
2.3.8 总RNA提取和定量(qRT-PCR) |
2.3.9 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实验 |
2.3.10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MR对DIO小鼠体重、身体组分及脏器指标影响 |
2.4.2 MR对DIO小鼠的肝脏蛋白质周转代谢影响 |
2.4.3 MR通过改善DIO小鼠的甲状腺功能促进能量代谢增强 |
2.4.4 MR上调肥胖小鼠的肝脏CSE从而增加内源性H2S产生 |
2.4.5 MR改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减少无效蛋白合成 |
2.4.6 MR改善DIO小鼠甲状腺功能和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效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中老龄鼠能量代谢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3.2.2 实验主要仪器 |
3.2.3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动物实验及分组 |
3.3.2 活体基础指标检测 |
3.3.3 全身能量代谢状态 |
3.3.4 血液和组织样品收集 |
3.3.5 血液和组织生物指标测定 |
3.3.6 组织学分析 |
3.3.7 总RNA提取和定量(qRT-PCR) |
3.3.8 数学模拟蛋氨酸限制和脂肪含量对体重的影响 |
3.3.9 统计分析 |
3.4 结果和讨论 |
3.4.1 MR降低中老龄鼠体重和白色脂肪 |
3.4.2 MR改善中老龄鼠的甲状腺功能 |
3.4.3 MR增加中老龄鼠的能量吸收与消耗 |
3.4.4 MR减少中老龄鼠的肝脏脂肪积累和氧化应激 |
3.4.5 MR减轻中老龄鼠的血液氧化应激和炎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对中老龄鼠行为能力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主要试剂 |
4.2.2 实验主要仪器 |
4.2.3 实验动物 |
4.3 实验方法 |
4.3.1 动物实验及分组 |
4.3.2 爬杆和抓力实验 |
4.3.3 悬尾实验(TST) |
4.3.4 旷场实验(OFT) |
4.3.5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 |
4.3.6 新物体识别实验(NORT) |
4.3.7 水迷宫实验(MWM) |
4.3.8 血液和组织样品收集 |
4.3.9 血液和组织生物指标测定 |
4.3.10 总RNA提取和定量(qRT-PCR) |
4.3.11 统计分析 |
4.4 结果和讨论 |
4.4.1 MR调节中老龄鼠身体协调、活动和肌肉力量 |
4.4.2 MR改善中老龄鼠的抑郁焦虑情绪 |
4.4.3 MR提高中老龄鼠的非空间识别记忆 |
4.4.4 MR提高中老龄鼠的空间记忆 |
4.4.5 MR调节中老龄鼠海马的甲状腺受体,酶和靶基因 |
4.4.6 MR改善中老龄鼠海马氧化还原与炎症 |
4.4.7 MR改善甲状腺激素调节的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和抗抑郁指标 |
4.4.8 中老龄鼠中日粮的不同MR与能量水平的相互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对中老龄鼠肠道功能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主要试剂 |
5.2.2 实验主要仪器 |
5.2.3 实验动物 |
5.3 实验方法 |
5.3.1 动物实验及分组 |
5.3.2 全身能量状态测定 |
5.3.3 血液和组织样品收集 |
5.3.4 血液和组织生物指标测定 |
5.3.5 组织学分析 |
5.3.6 总RNA提取和定量(qRT-PCR) |
5.3.7 短链脂肪酸(SCFAs)测定 |
5.3.8 盲肠菌群组成的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分析 |
5.3.9 统计分析 |
5.4 结果和讨论 |
5.4.1 MR改善不同能量日粮的中老龄鼠甲状腺功能激活能量代谢 |
5.4.2 MR调节肠道中甲状腺激素相关的受体和脱碘酶 |
5.4.3 MR改善甲状腺功能促进SCFAs增强及LPS水平降低 |
5.4.4 MR通过SCFAs和 LPS改善黏膜屏障功能与氧化应激 |
5.4.5 MR通过SCFAs有助于反向调节甲状腺功能及能量代谢 |
5.4.6 MR调节中老龄鼠炎症通过LPS/LBP/CD14/TLR4 通路 |
5.4.7 MR对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5.4.8 MR对中老龄鼠盲肠微生物群的组成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安全性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2.2 盲法实施 |
2.3 治疗方法 |
2.4 试验过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3.3 试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分析 |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
1.5 小结 |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2.4 小结 |
3 结果分析 |
3.1 试验结果分析 |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
4 疗效机理分析 |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
4.2 灸法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穴位作用 |
4.5 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四、甲状腺素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魏军平教授治疗桥本氏病肝郁脾虚证的组方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肖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从“风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D]. 姚冰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甲状腺素对猪睾丸发育及支持细胞增殖和成熟的作用[D]. 李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4]肝郁型Graves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研究[D]. 李会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患者情绪状况及归芪逍遥合剂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D]. 程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柴芍二至散治疗Graves病伴肝损害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 李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复方蓉芪通络颗粒干预脾肾阳虚血瘀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D]. 杜优.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温补脾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D]. DAMRONGSAK CHEN(陈伟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蛋氨酸限制日粮改善甲状腺功能激活中老龄鼠代谢的研究[D]. 吴国卿. 江南大学, 2020(03)
- [10]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