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主流 明辨真伪(论文文献综述)
高雁平,江旺龙[1](2021)在《历史逻辑与未来视野:习近平党史学习观创新发展的思维结构》文中研究说明在历史逻辑思维方面,习近平推进了历史认知与逻辑总结,揭示了党史与党、党史学习与认识国情、实现历史自觉、提升治国理政水平等问题的辩证关系。在未来视野思维方面,习近平推进了服务未来的系统建构,揭示了党史学习与民族复兴伟业、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长民族智慧等问题的辩证关系。这两种思维是统一的,取决于党史学习的系统条件,包括主要谁来学——培养教育青年人、怎么学——实事求是学党史、以什么标准学——保持党史学习的时代性。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的思维结构,反映了他对民族历史的深沉思考、对民族当下的深切眷念、对民族未来的热切期盼。
陈鑫,杨云霞[2](2021)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研究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内容及多样形式,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为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激励教育法这五种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和总结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助于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合理借鉴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
黄然[3](2021)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潘方正[4](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报道的越来越频繁。因其特殊的性质,往往会让人民群众产生恐慌情绪,影响群众对事件信息的思考认知,伴随而来产生负向的、不稳定的网络舆情。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网络舆论对现实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必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新冠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案例,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积极正面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策略提出政策性意见。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传播方面的期刊、学术着作等文献进行统计研读,并对突发公共卫生概念特征进行梳理,进而从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分析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二部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萌芽期、发展期、爆发期和衰退期4各发展阶段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并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网络舆情阶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前两部分的总结分析,从3个影响因素方面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传播管理策略,即从网络舆情传播主体(政府、非职能部门和意见领袖)、媒介(新兴的公众社交平台和传统媒体)、内容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提出一些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事件爆发初期及时的信息公开与反馈、多职能部门协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宣传、正向议题引导网民避免网络舆情极端化、传统媒体通过议程设置与辟谣能力培养理性网民、公众社交平台加强把关人建设、调整微博的文本信息特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网络舆情传播环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产生积极影响,相关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整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了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姜幸荣[5](2021)在《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素养受到国外科普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重视,他们将科学素养培养融入高校、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把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并把校内教育与科研、科普相关机构结合,给高校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提高了科普专业人才的成才率,并为其提供新鲜血液,促进良性发展。论文就省内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一些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水平需要提高。论文对这一结果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提高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建议。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及理论比较,建议从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及互联网三方齐抓共管,从四个方面提升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有益平台;实行STS教育,促进科技传播及科普创新;利用互联网,多途径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娄衍群[6](2020)在《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微时代构建优质、高效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论文围绕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首先明确相关概念,着重分析微时代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第二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研究法和访谈法对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基本情况、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情况、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三个方面把握。调查结果显示,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落实力方面有待提高,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高校微平台影响力仍需加强,大学生对微媒体的学习功能运用较少。第三部分,基于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引发问题的原因予以分析。在社会环境层面,网络技术发展对教育环境的冲击,导致教育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难控;在学校层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瞻性不强,致使大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欠佳;在个人层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掣肘。第四部分,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是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点。在文献资料研究以及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加强网络监管、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论文强调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各方面应真正掌握微时代的特点,抓住微时代的发展机遇,共同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武红娟[7](2020)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话语最开始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对人类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话语不仅是一种工具,它还承载着传递人的思想、价值观等带有主观色彩的意识。因此,透过话语表现出的话语权利、话语权力、话语能力等逐步被人们重视,话语权越来越成为竞争焦点。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凡是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国家必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也表明一国话语主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良性引导。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微媒体呈井喷之势发展的微时代,以微媒体海量化、微话语主体大众化、微媒体信息碎片化、微传播裂变化、微文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产生的巨大冲击。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具体表现为教育者话语主导地位削弱、教育对象话语表达权泛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倾向性、教材倾向性凸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表达方式程式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话语交往不对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受多元社会思潮的挤压、话语空间受西方敌对势力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点关注话语权建设过程中的弱化现象,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应遵循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当围绕话语权的各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推进,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机制方面着手。具体来讲,首先应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营造良性的微主体关系;其次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微转变,主要包括政治话语、学理话语、教学话语的转变。再次教育者应创新使用微平台,打造高校高质量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推文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吸引力;最后要充分重视微平台的作用,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濮波[8](2019)在《中国新世纪电影的叙事问题及分治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讨论电影的叙事本身是一个随着语境和层次浮动的问题域。针对中国电影目前的叙事和诗学问题,可从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两个方向来分门别类地谈论和分析。这两个问题具有不同的问题指向性和解决办法以及各自的等级性。在电影的商业性层面上,须解决电影中的文化和接受问题,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接受美学意识;需要精心提升电影叙事技术和叙事谋略。在电影的艺术性层面上,则要对电影诗学进行建构,并形成中国电影情节信码模式,坚守伦理底线。这样建立一种思考问题域和解决方式之网络,意在为"从何种层次上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是合法的"这个问题澄清话语关系,做到研讨中国电影叙事的客观性。
魏唯[9](2019)在《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关注、关心、关爱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青年的相关内容也时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通过指导青年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提炼出关于青年如何培育和发展的概念以及措施。青年的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最为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最全面的,最为深刻的。用正确的有关青年工作的理论指导青年培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文化和价值观来形成青年的思想和人格。它不仅有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还有利于合格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和任务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本文主要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重探讨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对该论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论述了课题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并且根据资料提炼出国内外学者关于青年工作的相关观点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阐述。本章首先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其次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定位新时代青年的地位、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以及指导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这三部分着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两个部分。第三章中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这一章分为成绩和问题两个部分,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这一方面,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这两个部分。第四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水平。本章主要从大学生高校建设和自身学习这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在第一大部分主要介绍了从高校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大部分中主要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加强学习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容,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大的文化自信,爱党、爱国并且树立反腐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着眼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探讨。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产生的背景分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在中国青年观思想的重要地位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从而总结出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水平。
甄静丹[10](2019)在《讲故事与诚信美德的传承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诚信作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价值和精神追求,古往今来,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切礼仪的根基、人之为人的重要的品质,也是支撑华夏民族的道德脊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较多不诚信的行为和现象,例如制假售假、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假公济私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使部分大众的价值取向走向了混乱。因此,在全社会要想形成诚实守信的新风尚,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加强诚信建设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加强诚信建设应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是要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就是从诚信制度方面去解决。而从诚信道德教育方面去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摆脱以前枯燥的、理论灌输式的诚信道德说教方式,找到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方式。讲故事这一寓教于乐的传递诚信道德的传播方式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它摆脱了以前的诚信道德说教,以生动形象、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家长应该以身示范,做人一定要真诚、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完璧归赵”的故事告诉我们宁肯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扞卫诚信的品德。“狼来了”“洛阳商人因失信丧生”的故事都以反面的素材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最后终会一事无成,甚至会丢掉自己的生命。讲故事作为传递诚信价值观念的新型传播方式,有它独特的优势与特点,故事勾勒了一个场景,蕴含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远胜于理性的逻辑。讲述者用故事的方式将抽象的诚信道德观念融入到生动形象的事件当中,将这一诚信思想锲入大众的心灵,让大众在聆听有趣的事件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去领会内含的诚信美德,进而去理解、接受相应的诚信理念,最终将诚信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起到很好的诚信传承效果。本文的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一些论述,其中就包括诚、信的各自涵义以及诚信美德的涵义,讲故事与道德叙事学之间的联系,道德叙事学的功能,即具有情境再现、价值引领、人文关怀、叙事主体多元化的功能。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诚信美德传承的相关路径,其中主要是从以身示范、文献传承、故事讲述、学校教育等这四种路径去分析和论述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讲故事在传承诚信美德中的必要性,主要是论述了用讲诚信故事的方式来传承诚信美德,是具象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契合人民群众思维特征的根本要求,是隐性传播诚信美德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提升现代人诚信意识的必要路径。第四部分:从知、情、意、信、行等几个方面去论述讲诚信故事在诚信美德传承中的独特优势。第五部分:阐明了讲好诚信故事有效传承诚信美德的途径,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去论述的,有讲诚信故事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选取什么样的诚信故事题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平台去讲述诚信故事以及讲诚信故事所达到的效果如何。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守信用、缺乏信任以及虚假类产品和信息不时见诸媒体的情况,部分大众的诚信价值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时候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讲诚信故事的方式来传承诚信美德,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诚实守信、真诚、言行一致的价值观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也会达到很好的诚信传承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大众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有利于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抓住主流 明辨真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住主流 明辨真伪(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逻辑与未来视野:习近平党史学习观创新发展的思维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发展了党史学习的历史逻辑思维 |
(一)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关于党史学习的历史逻辑思维 |
(二)习近平对历史逻辑思维的丰富和发展 |
二、习近平发展了党史学习的未来视野思维 |
(一)党的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党史学习的未来视野 |
(二)习近平对未来视野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
三、历史逻辑和未来视野两种思维的统一 |
(一)谁来学:以党史学习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 |
(二)怎么学:实事求是学党史 |
(三)以什么标准学:保持党史学习的时代性 |
(2)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脉络 |
(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
1.“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
2.党内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 |
3.“自我教育”和“批评和自我批评”。 |
(二)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石 |
(三)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基础 |
二、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
(一)理论教育法 |
(二)实践教育法 |
(三)自我教育法 |
(四)榜样教育法 |
(五)激励教育法 |
三、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 |
四、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 |
(一)坚持理论教育法,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
(二)推进实践教育法,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 |
(三)注重自我教育法,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 |
(四)提倡榜样教育法,着力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远大理想 |
(五)加强激励教育法,注重引导受教育者争取先进 |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 |
2.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与特征 |
2.2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3 生命周期理论 |
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及传播分析 |
3.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
3.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
3.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
3.2.1 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分析 |
3.2.2 基于四阶段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
3.2.2.1 萌芽期网络舆情传播(1 月 1 日至 1 月 13 日) |
3.2.2.2 发展期网络舆情传播(1 月 14 日至 1 月 20 日) |
3.2.2.3 爆发期网络舆情传播(1 月 21 日至 2 月 3 日) |
3.2.2.4 衰退期网络舆情传播(2 月 4 日至 2 月 29 日) |
4.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研究 |
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
4.1.1 传播主体影响因素 |
4.1.2 传播媒介影响因素 |
4.1.3 传播内容影响因素 |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传播主体影响因素分析 |
4.2.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传播媒介影响因素分析 |
4.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传播内容影响因素分析 |
5.新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管理策略 |
5.1 传播主体因素管理策略 |
5.1.1 政府加强信息公开与回应能力,避免网民从众心理形成 |
5.1.2 非媒体职能部门增进协同合作,推动营造良好舆情传播氛围 |
5.1.3 微博意见领袖加强自省,引导网民理性思维 |
5.2 传播媒介因素管理策略 |
5.2.1 传统媒体充分发挥议程设置能力,完善网络辟谣机制 |
5.2.2 公众社交平台加强建设“把关人”,遏制不良信息传播源头 |
5.3 传播内容因素管理策略 |
5.3.1 调整微博传播内容信息特征,促进网民理性思考 |
5.3.2 舆情传播内容正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
6.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反思 |
参考文献 |
1.期刊文章 |
2.学术着作 |
3.学位论文 |
致谢 |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外高校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
1.3 国内高校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预期目标 |
2.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分析 |
2.1 科学素养的概念 |
2.2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特征 |
2.3 高校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
3.科学素养与科技传播、STS教育 |
3.1 科技传播的内涵 |
3.2 科技传播与科学素养 |
3.3 STS教育的内涵 |
3.4 STS教育与科学素养 |
4.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
4.1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及依据 |
4.1.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4.1.3 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思 |
4.2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
4.2.1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的信任度较高 |
4.2.2 理工科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
4.2.3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不足 |
4.2.4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不足 |
4.2.5 理工科高校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兴趣不足 |
4.3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
4.3.1 理工科高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4.3.2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不足 |
4.3.3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提升途径有限 |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探究 |
5.1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主要思路 |
5.1.1 充分利用理工科高校资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搭建平台 |
5.1.2 提高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度 |
5.1.3 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途径 |
5.2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途径探究 |
5.2.1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实施科学素养教育 |
5.2.2 借助STS教育,促进科技传播及科技创新 |
5.2.3 充分利用校外有益平台,助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
5.2.4 利用互联网,多途径培养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概述 |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 |
1.微时代的内涵 |
2.微时代的特征 |
(二)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
1.意识形态的内涵 |
2.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
3.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涵 |
(三)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
1.有利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
2.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 |
4.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
二、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 |
1.问卷设计 |
2.研究过程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基本情况概述 |
2.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情况分析 |
3.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情况分析 |
4.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分析 |
(三)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
1.高校个别部门工作落实力有待提高 |
2.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
3.高校微平台影响力仍需加强 |
4.大学生对微媒体的学习功能运用较少 |
三、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网络技术发展对教育环境的冲击 |
1.网络全球化为西方文化渗透提供便利 |
2.微媒体发展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舞台 |
3.网络信息泛滥给学校教育带来挑战 |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前瞻性有待加强 |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
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创新不足 |
3.高校微平台教育功能开发欠缺 |
(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佳 |
1.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
2.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意识有待加强 |
3.大学生对意识形态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 |
4.大学生对意识形态信息的处理能力偏弱 |
四、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
(一)加强网络监管,发挥微媒体作用 |
1.加强对微媒体的监管 |
2.强化思政微课开发运用 |
3.加强高校微平台建设 |
(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阵地的指导地位 |
2.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 |
3.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 |
4.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媒介素养 |
1.增进高校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 |
2.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
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
4.组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 |
(四)强化正面引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1.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
2.提高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度 |
3.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 |
4.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7)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阐释 |
(一) 微时代及特征 |
1.微时代的形成 |
2.微时代的主要特征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生成来源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利益型生成来源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渊源 |
1.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奠基 |
2.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创新 |
3.西方学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借鉴 |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现象 |
(一)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式微 |
1.教育者话语主导地位削弱 |
2.教育对象话语表达权泛化 |
(二)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缺乏现实性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倾向性明显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教材倾向性凸出 |
(三)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不完善 |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表达方式程式化 |
2.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话语交往不对等 |
(四)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形势严峻 |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受多元社会思潮的挤压 |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受西方敌对势力的侵蚀 |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原则和任务 |
(一)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原则 |
1.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 |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
3.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
(二)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主要任务 |
1.构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新关系 |
2.优化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新体系 |
3.打造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话语表达新平台 |
4.营造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新环境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国新世纪电影的叙事问题及分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电影的叙事问题:两个面相 |
二、中国电影的叙事分治策略 |
(一)商业层面的问题路径 |
1. 为谁而拍?——文化和接受问题 |
2. 为什么这样拍?——叙事技术、谋略和故事问题 |
(二)诗学层面的问题路径 |
1. 中国电影的“中国诗学”问题建设 |
2. 形成中国电影情节信码(code)模式 |
3. 情节模式和次要情节 |
4. 坚守性别伦理和生活伦理的底线 |
三、结论 |
(9)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阐述 |
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 |
2.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 |
2.2.1 突显新时代青年的地位和作用 |
2.2.2 揭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
2.2.3 指引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和成才 |
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
2.3.1 理论背景 |
2.3.2 现实背景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的总体分析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2 高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水平 |
4.1 高校坚持正确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
4.1.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
4.1.2 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
4.2 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建设 |
4.2.1 建立健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
4.2.2 实现社会实践载体与文化传播媒介对接 |
4.3 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育人团队 |
4.3.1 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
4.3.2 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作用 |
4.3.3 高校党委负担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4.3.4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4.3.5 完善辅导员制度,改进工作机制 |
4.4 大学生加强自身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
4.4.1 以中国梦为基础,精神上补“钙” |
4.4.2 把握意识主旋律,树立正确价值观 |
4.4.3 坚守文化阵地,加强文化自信 |
4.4.4 爱党,爱国才能强党、强国 |
4.4.5 提高反腐意识,纯洁党的后备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讲故事与诚信美德的传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重点难点 |
2.创新点 |
一、相关概念论述 |
(一)诚信美德的涵义 |
1.“诚”与“信”的内涵 |
2.诚信美德的基本涵义 |
(二)讲故事与道德叙事学 |
1.叙事与叙事学 |
2.道德叙事的涵义 |
3.道德叙事的功能 |
二、诚信美德传承的路径分析 |
(一)以身示范 |
(二)文献传承 |
(三)故事讲述 |
(四)学校教育 |
三、讲故事在诚信美德传承中的必要性 |
(一)是具象化时代诚信美德传承的必然趋势 |
(二)是契合人民群众思维特征的根本要求 |
(三)是隐性传播诚信美德的有效载体 |
(四)是提升现代人诚信意识的必要路径 |
四、讲故事在诚信美德传承中的独特优势 |
(一)展示诚信丰富内涵,提升群众认知理解 |
(二)契合大众心理需求,引发群众情感共鸣 |
(三)符合价值传播规律,增强群众诚信信念 |
(四)有助于内化为诚信理念,外化为守信行为 |
五、讲好诚信故事,推进诚信美德的现代传承 |
(一)提升讲述者能力,扩大影响力 |
1.讲述者应厚积薄发、博闻多识 |
2.讲述者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
3.选取先进典型的诚信人物现身说法 |
4.讲述者应具有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
(二)选择恰当题材,增强诚信故事的趣味性 |
1.选取真实、典型的诚信故事类型 |
2.诚信故事内容应具有时代感、生活化特征 |
3.诚信故事应善于在继承中进行创新 |
4.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诚信作品,增强吸引力 |
(三)诚信故事的讲述应选取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
1.新旧媒体综合运用,拓宽诚信宣传平台 |
2.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展示诚信故事 |
3.加强新旧媒体诚信内容的建设与监管 |
(四)实现讲述者与听众之间的有机互动 |
1.考虑听众感受,寻找诚信故事的“兴奋点” |
2.引导听众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诚信理念 |
3.加强诚信故事讲述效果反馈的引导与反思 |
4.根据听众需要,增添新鲜诚信故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抓住主流 明辨真伪(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逻辑与未来视野:习近平党史学习观创新发展的思维结构[J]. 高雁平,江旺龙.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44)
- [2]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陈鑫,杨云霞.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1(04)
- [3]大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研究[D]. 黄然.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D]. 潘方正.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D]. 姜幸荣.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6]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 娄衍群.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 武红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中国新世纪电影的叙事问题及分治策略[J]. 濮波. 江汉学术, 2019(05)
- [9]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D]. 魏唯.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9)
- [10]讲故事与诚信美德的传承路径研究[D]. 甄静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