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贵,韩恩山,刘申明,王文瑞,王淑娟[1](1992)在《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平行板电极研究了水分对油—纸交界面沿面击穿强度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纸板含水量超过3%沿面击穿强度急剧下降。根据试验结果和故障情况推断,绝缘受潮是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认为,GB7595—87有关水分控制指标似有不完善之处。严格控制绝缘介质中的含水量对避免围屏爬电故障具有重要意义。
王伟[2](2012)在《老化与水分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压器中发现了较多的沿面爬电现象,老化程度和水分含量的增加被推测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但现有理论与研究成果尚无法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原因在于试验数据表明老化对纸板的击穿特性没有影响,并且故障变压器中的平均水分含量也未超过标准限值。因此,需对老化与水分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开展进一步研究。这对于揭示老化与水分在沿面爬电发展中的作用,深入理解沿面爬电现象,预防变压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老化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老化程度的绝缘纸板试样,对试样进行了击穿电压试验与沿面爬电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纸板的击穿电压、爬电起始、熄灭电压、耐受时间、击穿通道长度、白斑发展速度的差异,通过光学显微镜及SEM电镜研究了不同老化程度纸板层间及表面微观结构。发现了老化纸板中爬电具有更快发展速度的现象,提出并验证了老化导致的纸板层间方向孔洞体积及数量的增加是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该结果表明,老化不仅影响纸板的机械性能,而且影响纸板的电气性能。为研究变压器中局部高水分区的形成原因,试验研究了变温条件下水分在油、纸间的迁移过程,分析计算了稳态及变温条件下,水分在纸板层间方向的分布规律,发现了油、纸交界面处油层在升温过程中,纸板表层在降温过程中可以形成高水含量区的现象;制备了不同老化程度的油与纸板,测量了不同老化程度油、纸板组合中的水分分布,发现了老化纸板纤维比表面积下降进而导致其吸湿能力下降的现象,该现象会导致老化变压器油中水分含量的进一步升高。为研究水分对沿面爬电的影响,基于水分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原理,制备了不同水分含量的油试样与纸板试样,试验研究了水分含量与水分子状态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观测并分析比较了油中水分与纸板中水分对沿面爬电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油中水分含量的增加会显着降低爬电的起始电压,但对爬电的发展速度没有影响;纸板中水分含量的增加不但会降低爬电的起始电压,还会导致沿面爬电速度的增加;纸板表面游离态水的出现是导致低场强、长间隙沿而爬电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测量了沿而爬电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脉冲电流信号,特高频信号,超声波信号及油中溶解气体,对各检测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沿面爬电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
韩贵,王淑娟[3](1990)在《油浸纸板沿面放电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针—板、柱—板和球—板三种典型电极,研究了油浸纸板在长期交流电压作用下的沿面放电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沿面放电起始场强,分析了场强沿油—纸交界面法线方向分量和切线方向分量在沿面放电中所起的作用。为分析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及设计500kV等级及以上电力变压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潘巍巍[4](2004)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与定位的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一个主要部件,其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影响巨大,而且往往直接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本文主要进行了变压器故障诊断和定位方面的研究。 论文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法。 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手段和DGA的常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变压器综合诊断模型。 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DGA故障诊断,本文采用弹性反馈RPROP算法建立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此算法较标准BP等算法具有更好的学习效率与精度,通过在变压器溶解气体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际,表明故障诊断的准确度高于传统分析方法。利用神经网络这一有力的故障诊断工具,能有效地诊断电力变压器的内部故障。 第四章重点分析变压器故障定位的必要性和定位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个故障点定位诊断模型。本文作者总结其十几年来变压器专业现场工作经验,对变压器常见(常发)故障的发生原理和查找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还举了很多实例来说明变压器故障诊断和定位的具体过程,以及验证人工神经网络对DGA进行分析的结果。
高振国,韩贵,桂景凡[5](1994)在《电力变压器树枝状放电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说明利用102G一D型气相色谱仪研究了油一纸交界面树枝状放电发展过程中产气的组分特点和特征气体的产气速率,提出了与树枝状放电故障相对应的新的特征气体比值偏码和特征气体产气速率参考注意值。试验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IEC三比值判别法,为诊断电力变压器树枝状放电故障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伟,周冰,徐剑峰,汪鑫,陈明,李成榕[6](2011)在《油纸绝缘系统中含高水分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性》文中认为水分是导致沿面爬电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高水分质量分数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性,分析了实际变压器中绝缘纸板可能达到的高水分质量分数值,建立了绝缘纸板沿面爬电特性试验装置,制备了相应高水分质量分数的绝缘纸板,对其沿面爬电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油中水分质量分数在30×10-6时,变压器中绝缘纸板的局部水分质量分数有可能达到7%以上,其沿面爬电平均起始场强仅为约0.3 kV/cm,远低于实际变压器中的许用场强;沿面爬电首先在高低压电极处的卡槽连接处起始,放电量可达20000 pC,呈间歇性发展,会在绝缘纸板表面造成碳痕与"白斑"等损伤;沿面爬电的产气率较大,产生气体中H2、C2H2和CO的体积分数较高。
汪鑫[7](2013)在《水分对油浸绝缘纸板沿面爬电的影响》文中认为沿面爬电是变压器中主要放电形式,曾导致多起变压器事故。水分是影响沿面爬电的重要因素,开展水分对绝缘纸板沿面爬电特性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水分在沿面爬电过程中的作用、预防水分导致的变压器爬电事故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油纸间水分平衡原理制备了不同水分含量的油及纸板试样,建立了沿面爬电试验研究平台,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油试样、纸板试样及含游离态水的长纸板试样的沿面爬电过程。研究表明,基于空气、油、纸板间水分平衡原理制备试样符合实际变压器中情况;油中水分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沿面爬电的起始放电电压,40ppm含水油样的起始电压较15ppm油样下降80%,并且油中水分会导致间歇性放电出现;绝缘纸板中水分的增加会显着降低沿面爬电的起始放电电压,水分质量为3.5%的绝缘纸板起始电压较1.2%的绝缘纸板下降35%,绝缘纸板水分的增加会加快沿面爬电速度,游离水的危害最大,其出现会导致低场强、长间隙沿面爬电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沿面爬电速度。利用三电极法测量了不同含水量绝缘纸板的电导,利用Ansys软件计算了试验中所用沿面爬电电极模型的电场分布。建立了沿面爬电电极模型中绝缘纸板电导、2.5mm间隙处场强E2.5、最大场强Emax、高场强区域投影面积S、可击穿场强半径r与沿面爬电特征量间的联系,并据此对不均匀水分分布绝缘纸板的爬电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绝缘纸板中水分的增加会导致其电导率增加,游离水会显着提高绝缘纸板电导率;仿真与试验的联系证明E2.5、Emax、S、r能够准确反映沿面爬电的特性;绝缘纸板外层水分大于内层水分,高水分区域靠近电极时,沿面爬电起始电压降低,击穿通道增长,爬电速度加快。
王伟,薛阳,程养春,陈明,徐建峰,李成榕[8](2011)在《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程度的诊断》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基于特高频信号及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程度诊断方法,在实验室建立了沿面放电模拟试验装置与测量系统,采用阶梯升压法模拟了沿面放电从起始放电到击穿的过程,测量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特高频信号及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提出了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特高频信号的相位分布统计谱图可将沿面放电严重程度划分为初始、发展及危险3个等级;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反映沿面放电故障较特高频法慢;沿面放电产生的C2H2在总烃中的比例较高,超过10%;乙炔与总烃的体积参数比值可以作为沿面放电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当乙炔与总烃的体积参数比值快速增长时,沿面放电处于危险阶段。
戴佺民[9](2019)在《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负荷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特高压电网的规模化建设,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浸纸套管(简称套管)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出线组件,是发展超特高压电力系统最先试制的绝缘结构。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油浸纸套管内绝缘为多层缠绕内置铝箔的电容式结构,绝缘结构的差异导致套管受潮过程与变压器油纸绝缘不同。现有油纸绝缘的受潮研究不能支撑套管受潮阶段的诊断,受潮程度诊断缺乏有效判据。现有试验规程中标准及方法,并不能对受潮缺陷套管有效诊断。现有基于频域介电谱的XY模型水分定量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油浸纸板结构的水分评估,对于含铝箔的套管结构绝缘受潮诊断适用性并不明朗。此外,现场受潮缺陷套管内部往往存在粘稠状的蜡状物,国内外对其成分及分子式研究不详,缺乏对套管蜡状物检测与诊断研究。因此,现有套管受潮缺陷诊断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套管缺陷诊断要求,非常有必要开展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特征研究,为套管绝缘受潮诊断提供依据。为了研究油浸纸套管受潮过程和现象,本文设计了材料、工艺、场强与实际套管一致的透明护套的套管模型,搭建了高电压大电流试验研究平台,具备对套管受潮过程、放电现象及产气现象进行实时拍摄,对局部放电、介损、电容量等特征量进行带电检测,对频域介电谱进行离线检测;具有对两支常规的72.5kV套管同时施加1000A电流、1OOkV交流电压的功能。利用超声加湿的受潮方式,研究了受潮过程中水分分布特征,发现了套管受潮的水分分布规律:在水分浓度梯度作用下,水分子通过套管密封最薄弱点渗透到套管油枕的空气腔,并以凝露、溶解、吸附或沉积的方式侵入套管内部;潮气遇冷在头部金属内壁及导杆表面凝结成水珠,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积到尾部,引起套管尾部受潮。水分与表面油层接触并溶解,油中含水量先升高,在浓度梯度驱动下油中水分逐渐被芯子吸到纸中,导致油中含水量下降,电容芯子受潮。再次,油中的悬浮水吸附到芯子表面,形成芯子表面严重的局部受潮。套管芯子内部内置大量的铝箔,铝箔对水分有阻隔能力,阻断了部分水分的径向迁移,进而使得芯子内层受潮比较缓慢。芯子上部出现的极端受潮区域,但其数量及分布情况具有随机性;芯子内层含水量随着受潮时间增加其受潮区域的增多;整体上,电容芯子最大含水量具有随机性,平均含水量与最大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从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电容量、局部放电等维度获得套管受潮过程表征参数:工频电压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容量与介损变化规律相同,但变化量少。受潮劣化的早期,1.2Um电压下的介损较1OkV下介损增量0.2%;受潮劣化的晚期,水分迁移到极板边缘附近,1.2Um,电压下畸变电场,引起严重的放电现象,放电谱图呈现沿面放电特征。在72.5kV试验平台中,验证了受潮套管高电压介损、局部放电谱图的特征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揭示套管受潮过程中介损电容量的规律,利用分层定量受潮的方式,研究了在平均含水量相同情况下,套管模型由外层受潮变为内层受潮,10Hz~110Hz范围的电容量增大,进而导致此频率范围的整体介损下降,这解释了潮气入侵过程中工频介损下降原因。同时,提出更低频率的介损和电容具有更好的受潮诊断能力。为了研究套管尾部受潮过程及现象,采用定量受潮的方法,模拟套管尾部水分沉积受潮、尾部芯子定量吸水,发现1.5Um,下高电场可激发套管尾部水分沉积运动,引发放电。利用现有规程的方法可能会因水分沉积状态而产生误判。额定电压下套管尾部受潮电容量随受潮时间呈现增长趋势,而局部放电、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基本不变。套管尾部受潮的层间击穿过程中,电容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局部放电相位分布呈现沿面放电特征;放电起始于铝箔边缘。铝箔边缘部位受潮引起的层间电场畸变,是套管受潮放电的主要原因。仿真分析了 72.5kV套管极板边缘电场分布,采用极板边缘单折边和敷设半导体纸的方式可降低极板边缘场强。为了研究了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及诊断方法,利用鼓风烘干箱和真空干燥箱,分别模拟了干燥不良、浸渍不良缺陷,获得了油浸纸套管干燥不充分缺陷的放电相位分布特征,提出套管干燥过程诊断的特征量:频域介电谱复电容实部比C1mHz/C10kHz随干燥时间的衰减率Cs;获得了浸渍不良缺陷套管的局部放电典型的翼状放电特征谱图,观测到放电过程中电容芯子的产气现象,发现极板边缘的爬电通道。套管内部X蜡是在电、热、水分共同作用下纸层油隙放电并劣化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无损诊断套管绝缘缺陷,利用XPS、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纸样中X蜡成分及结构,获得了实际套管内部蜡状物的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是C、H,其最简式是为C20H35,主要烷烃基为亚甲基和甲基,与黄凡士林成分相似。采用双层纸模型、套管模型研究了含蜡量对1mHz~10kHz的介电谱曲线以及极化电流曲线的影响,发现随着含蜡质量的增加,1mHz~1OmHz范围的超低频介损呈现增长趋势;100s极化电流呈现增长趋势;扩展德拜等效电阻支路参数特征量∑1/Ri与含蜡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为了对套管受潮程度进行定量诊断,研究铝箔对受潮套管的介电谱特征影响,发现相同受潮量下,水分对含铝箔套管模型1mHz复电容贡献更大。结合不同含水量的含铝箔套管模型的频域介电谱曲线,提出了套管受潮程度诊断的新物理量C1mHz/C10kHz,并建立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其物理实质是描述有量纲的1mHz低频电容与有量纲的10kHz高频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基于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Ci/Ri受潮程度诊断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复电容实部比的套管受潮层位置预估方法,可区分外层受潮、内层受潮。在实际异常500kV套管中,解体取样验证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c的准确性。
赵心玥[10](2016)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及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过程中,电力变压器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称为系统中最为关键、价格最高的电气设备之一,并且也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和浓度能有效反映变压器内部故障情况,但是传统色谱分析法操作过程繁复、人为误差因素较多,所以通过对变压器油在线监测系统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论述以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为研究目标的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抚顺工农220kV、柳林220kV两个变电站主变的实例分析,对传统色谱分析法和变压器油在线监测系统法两种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变压器油在线系统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意义以及变压器在工作过程内部常见故障及其对应油中溶解气态物质的表征进行研究。发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能够有效反应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内部的故障情况;2.分析了变压器油中气态物质的产生原因及正常工作情况下变压器油中的气态物质组分及浓度允许值;对变压器在稳定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对应的特征气体组分浓度分析并研究其对应关系;提出溶解气态物质在线监测技术对于检测方式的选择;3.对三比值法的原理进行阐述,介绍如何应用三比值法对变压器进行内部故障的检测;对抚顺工农220kV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的油在线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故障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在线监测对变压器内部潜在性故障的检测上的优势;4.通过对抚顺柳林220kV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上实施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并与离线检测结果对比发现:变压器油在线监测系统整体运行情况稳定,数据采集分析环节均较可靠,有对变压器故障进行在线监测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觉察变压器潜伏性故障。综上,变压油中溶解气体线监测系统较传统方式更具有优势,能够作为故障诊断标准。
二、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故障情况分析 |
三、水分对沿面击穿场强的影响 |
1.沿面击穿机理 |
2.水分的影响 |
四、有关水分控制指标的几点意见 |
五、结论 |
(2)老化与水分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油纸绝缘老化的研究现状 |
1.3 水分对油纸绝缘影响的研究现状 |
1.4 油纸绝缘沿而爬电的研究现状 |
1.5 现存的问题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试验研究平台 |
2.1 试样制备系统 |
2.1.1 真空滤油机 |
2.1.2 真空干燥箱 |
2.1.3 电热鼓风干燥箱 |
2.1.4 恒温恒湿试验箱 |
2.1.5 库仑法水分测量仪 |
2.1.6 卡尔费休水分测量仪 |
2.2 沿面爬电模拟系统 |
2.2.1 加压系统 |
2.2.2 沿面爬电模型 |
2.2.3 试验油箱 |
2.3 检测与采集系统 |
2.3.1 图像记录系统 |
2.3.2 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
2.3.3 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老化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 |
3.1 纸板试样的制备 |
3.2 击穿电压试验 |
3.3 沿面爬电试验 |
3.3.1 试验方法 |
3.3.2 试验现象描述 |
3.3.3 爬电起始电压与熄灭电压 |
3.3.4 耐受时间与击穿通道长度 |
3.3.5 白斑的发展 |
3.4 针-板沿面爬电模型试验 |
3.4.1 针-板沿面爬电电极模型结构 |
3.4.2 试验方法及试验现象 |
3.4.3 试验结果 |
3.5 不同老化程度绝缘纸板的微观结构 |
3.5.1 层间的微观结构 |
3.5.2 表面的微观结构 |
3.6 影响机理分析 |
3.7 机理的验证性试验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纸绝缘水分分布与迁移 |
4.1 引言 |
4.2 油纸绝缘水分的稳态分布 |
4.3 变温条件下油纸绝缘水分的迁移 |
4.3.1 变温条件的选择 |
4.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水分在纸板层间方向分布计算 |
4.4.1 水分在纸板层间分布的理论分析 |
4.4.2 水分在纸板层间方向的计算依据 |
4.4.3 稳态条件下的分布 |
4.4.4 变温条件下的分布 |
4.5 老化对油纸绝缘水分分布的影响 |
4.5.1 试验方法与装置 |
4.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3 影响机理分析与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分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 |
5.1 不同水分含量试样的制备 |
5.1.1 油试样的制备 |
5.1.2 纸板试样的制备 |
5.2 油中水分含量对沿面爬电的影响 |
5.2.1 试验方法 |
5.2.2 试验现象描述 |
5.2.3 试验结果 |
5.3 纸板中水分含量的沿而爬电的影响 |
5.3.1 试验方法 |
5.3.2 试验现象描述 |
5.3.3 试验结果 |
5.4 水分子状态对沿面爬电的影响 |
5.4.1 爬电模型与试验方法 |
5.4.2 游离态水试样的制备 |
5.4.3 试验现象与测量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油纸绝缘沿面爬电严重程度诊断 |
6.1 引言 |
6.2 脉冲电流信号变化规律 |
6.3 特高频信号变化规律 |
6.4 超声波信号变化规律 |
6.5 油中溶解气体变化规律 |
6.5.1 主要特征气体的变化规律 |
6.5.2 溶解气体的三比值分析 |
6.5.3 溶解气体的大卫三角形法分析 |
6.5.4 讨论 |
6.6 油纸绝缘沿面爬电发展阶段的诊断方法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与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 引言 |
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
第二章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概述 |
1. 变压器故障检测的常用方法 |
1.1 常规绝缘试验 |
1.2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
1.3 局部放电检测 |
1.4 绕组变形检测 |
2. DGA的常规分析方法 |
2.1 判断有无故障的两种方法 |
2.2 判断设备故障性质和类型的几种常规办法 |
3. 电力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 |
第三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变压器DGA故障诊断方法 |
1. 引言 |
2.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2.1 人工神经元 |
2.2 网络模型 |
2.3 网络性能 |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变压器DGA分析 |
3.1 网络结构 |
3.2 输入特征向量的选取 |
3.3 数据预处理 |
3.4 网络学习算法 |
4. 算例分析 |
4.1 网络的训练 |
4.2 实际应用测试 |
5. 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变压器故障定位 |
1. 引言 |
2. 变压器故障的定位方法 |
2.1 变压器故障定位的模型 |
2.2 过热性故障部位的诊断 |
2.3 故障是否涉及固体绝缘的诊断 |
2.4 故障综合诊断与定位时应注意的问题 |
3. 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定位 |
3.1 电力变压器过热故障 |
3.2 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 |
3.3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 |
4.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及定位实例分析 |
4.1 220kV飞云变电所2#主变的几起典型事故 |
4.2 慈湖变2#主变套管接头发热 |
4.3 双岭变2#主变线圈变形故障 |
4.4 北城变电站1#主变铁芯接地故障诊断 |
5. 小结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油纸绝缘系统中含高水分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变压器中水分的来源及缘纸板水分质量分数 |
1.1 变压器中水分的来源 |
1) 内部残留水分: |
2) 外部侵入水分: |
3) 油、纸老化产生的水: |
1.2 绝缘纸板的水分质量分数 |
2 高水分质量分数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性 |
2.1 试验装置与测量系统 |
2.1.1 沿面爬电模型 |
2.1.2 试验油箱 |
2.1.3 油与纸板的预处理 |
2.1.4 高水分质量分数纸板的制备及测量 |
2.1.5 测量系统 |
2.2 试验现象与测量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7)水分对油浸绝缘纸板沿面爬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水分含量及对沿面爬电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 局部放电仿真的研究现状 |
1.4 现存问题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试验平台 |
2.1 油纸试样制备系统 |
2.1.1 电热鼓风干燥箱 |
2.1.2 真空干燥箱 |
2.1.3 可编程试验箱 |
2.2 试验箱体 |
2.3 沿面爬电试验系统 |
2.3.1 试验平台整体结构 |
2.3.2 沿面爬电模型 |
2.3.3 加压系统 |
2.4 试验测量系统 |
2.4.1 LDS-6局部放电检测仪 |
2.4.2 库伦法水分测量仪 |
2.4.3 卡尔费休法水分测量仪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中水分对沿面爬电影响的研究 |
3.1 不同含水量油样的制备 |
3.2 试验方案 |
3.3 试验现象及分析 |
3.3.1 沿面爬电过程描述 |
3.3.2 实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纸板中水分对沿面爬电影响的研究 |
4.1 不同含水量纸板的制备 |
4.1.1 含溶解水纸板的制备 |
4.1.2 含游离水纸板的制备 |
4.2 试验方案 |
4.3 试验现象及分析 |
4.3.1 爬电过程描述 |
4.3.2 实验分析 |
4.4 不同含水量油与不同含水纸板沿面爬电试验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含水纸板的电导及电场分析 |
5.1 含水纸板电导测量及分析 |
5.1.1 不同含水量纸板电导的测量 |
5.1.2 不同含水纸板电导电流及能量的计算分析 |
5.2 不同水分质量分数及水分分布纸板的电场仿真及计算 |
5.2.1 标准电极下油的击穿场强 |
5.2.2 不同含水量纸板和油的介电常数 |
5.2.3 球板间油隙场强、投影面积及达可击穿场强半径的定义 |
5.2.4 不同水分质量分数纸板、表层含游离水纸板电场仿真及计算 |
5.2.5 不同厚度游离水层纸板的电场仿真及计算 |
5.3 不同含水量油中电场的仿真及计算 |
5.4 电导、电场特征与沿面爬电试验的联系 |
5.4.1 不同含水纸板沿面爬电特征量与电导的关系 |
5.4.2 不同含水纸板沿面爬电试验与电场特征的联系 |
5.4.3 不同含水量油中沿面爬电试验与电场特征的联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水分不均匀分布绝缘纸板的仿真及分析 |
6.1 纸板层间水分不均匀分布 |
6.1.1 纸板层间水分不均匀分布时的仿真 |
6.1.2 层间水分不均匀分布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征 |
6.2 纸板表面水分不均匀分布 |
6.2.1 纸板表面水分不均匀分布时的仿真 |
6.2.2 表面水分不均匀分布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征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程度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装置与测量系统 |
1.1 沿面放电模型 |
1.2 试验油箱 |
1.3 油与纸板的预处理 |
1.4 测量系统 |
2 试验方法与试验结果 |
2.1 试验方法 |
2.2 沿面放电发展过程中特高频信号的变化规律 |
2.3 沿面放电发展过程中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 |
3 沿面放电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 |
4 结论 |
(9)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油浸纸套管的典型受潮故障类型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油浸纸套管绝缘受潮缺陷劣化特征研究现状 |
1.3.2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3 油浸纸套管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油浸纸套管试验模型及试验平台 |
2.1 试验模型 |
2.2 检测装置 |
2.3 试品预处理 |
2.4 电源装置 |
2.5 平台回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浸纸套管潮气入侵过程及特征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受潮过程及现象 |
3.2.1 受潮过程 |
3.2.2 电气特征 |
3.3 受潮劣化机制及诊断特征参数 |
3.4 套管受潮诊断特征参数的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浸纸套管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研究 |
4.1 引言 |
4.2 套管模型底部水分沉积的劣化特征 |
4.3 套管芯子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 |
4.4 套管芯子边缘端部定量受潮的劣化特征 |
4.4.1 芯子端部受潮 |
4.4.2 极板边缘受潮 |
4.5 极板边缘电场控制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油浸纸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研究 |
5.1 引言 |
5.2 干燥不良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
5.3 干燥过程的频域介电谱特征 |
5.4 浸渍不良的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化学组分及介电谱特征 |
6.1 引言 |
6.2 套管内部蜡状物的化学组分分析 |
6.2.1 蜡状物XPS分析 |
6.2.2 蜡状物元素分析 |
6.2.3 蜡状物红外光谱分析 |
6.3 双层电缆纸层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
6.4 套管模型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频域介电响应的油浸纸套管芯子受潮定量诊断方法 |
7.1 引言 |
7.2 铝箔极板对受潮套管模型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
7.3 基于1MHz与10KHz复电容实部比值的套管含水量诊断方法 |
7.3.1 复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量的关系模型 |
7.3.2 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特征 |
7.4 基于分布式FDS套管受潮位置预估 |
7.5 套管受潮缺陷的诊断判据 |
7.6 现场应用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抚顺变电站使用变压器油中在线系统及故障诊断的意义 |
1.2 变压器油在线监测系统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发生于故障特征的表征 |
1.3.1 绝缘油的分解 |
1.3.2 固态绝缘材料的分解情况 |
1.3.3 其他来源气体的产生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压器油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原理 |
2.1 电力变压器工作中常见的故障分析 |
2.1.1 变压器油中气体的产生机理 |
2.1.2 稳定工作时变压器油气体组分及含量 |
2.2 变压器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 |
2.2.1 高分子聚合膜渗透气体的原理 |
2.2.2 高分子聚合物分离膜的透气性能要求 |
2.3 故障气体的油中溶解度与气体容器中浓度的换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气体组分比值诊断故障的方法及应用 |
3.1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
3.1.1 三比值法的原理 |
3.1.2 三比值法的应用原则 |
3.2 抚顺工农220kV变电站2号变压器色谱在线系统工作原理 |
3.2.1 工农变220kV 2号主变色谱在线系统的主要特点 |
3.2.2 220kV工农变2号主变色谱在线系统结构简介 |
3.3 抚顺220kV工农变2号主变故障实例分析 |
3.3.1 故障案例及检测结果 |
3.3.2 围屏树枝状放电的内、外因 |
3.3.3 解体检查情况 |
3.3.4 整改方案及整改后运行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4.1 柳林220kV变电站二号变压器实际运行数据分析 |
4.1.1 柳林220kV变电站二号变压器铭牌 |
4.1.2 变压器运行情况 |
4.1.3 变压器停运后高压及油色谱试验与在线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对比 |
4.1.4 原因分析 |
4.2 对在线监测及诊断技术的建议 |
4.3 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的评价体系 |
4.3.1 在线监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目的 |
4.3.2 如何综合评价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20kV电力变压器围屏爬电故障起因的研究[J]. 韩贵,韩恩山,刘申明,王文瑞,王淑娟. 变压器, 1992(01)
- [2]老化与水分对油纸绝缘沿面爬电的影响[D]. 王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0)
- [3]油浸纸板沿面放电特性的研究[J]. 韩贵,王淑娟. 变压器, 1990(02)
- [4]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与定位的研究[D]. 潘巍巍. 浙江大学, 2004(06)
- [5]电力变压器树枝状放电故障诊断[J]. 高振国,韩贵,桂景凡. 变压器, 1994(04)
- [6]油纸绝缘系统中含高水分绝缘纸板的沿面爬电特性[J]. 王伟,周冰,徐剑峰,汪鑫,陈明,李成榕. 高电压技术, 2011(08)
- [7]水分对油浸绝缘纸板沿面爬电的影响[D]. 汪鑫.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8]变压器油纸绝缘沿面放电程度的诊断[J]. 王伟,薛阳,程养春,陈明,徐建峰,李成榕. 高电压技术, 2011(07)
- [9]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D]. 戴佺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1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及诊断的研究[D]. 赵心玥.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